真話集

出版時間:1982  出版社:三聯(lián)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作者:巴金  
Tag標簽:無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真話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隨想錄》看了挺久聽分散的,很多文章記不清是那個集子里的了。
      但是看完之后,真的很敬佩巴金那一代的作家。
      他們心中,責任和良心甚至比文學本身終于得多。
      現(xiàn)在,我們有很多優(yōu)秀的作家,但是我們擁有的心懷世界心懷人類的文學家不多了。
  •     說真話的代價
      ——讀巴金《隨想錄》、《探索集》、《真話集》
      
      
        巴金的《隨想錄》(全五冊)至今已經(jīng)讀了其中之三。剛開始讀的時候,我覺得他老人家當時說的也并非完全是真話,“四個現(xiàn)代化”之類的空話仍然不時浮現(xiàn)。但越往后讀,感覺他的話語越是真實,越凝練——原因么,我想是因為距離某一個事件越來越遠,也是因為他的年齡越來越大。
        據(jù)巴金自己在書里說,很多人攻擊他的“隨想”沒有寫作技巧。如果這樣的話語算是批評的話,那我想這樣的批評也不應該被認為是假話。寫作之中所謂的才氣,總是會隨著年歲的增長漫漫流失的。和巴金同時代的人,我讀過錢鐘書先生年輕時寫的《寫在人生的邊上》、梁遇春先生寫的《春醜集》,皆是才氣磅礴,神采飛揚的文字。即便是與他寫相同時代的王小波,李老(巴金)在技法上也是絕對難以與之相媲美的。
        讀“隨想”,就像看一場0:0的比賽,就像喝一杯白開水,但這并不代表沒有味道。當然,我也要坦率地說,圍繞著“真話”這兩個字,他確實說得多了一點,哪怕是不斷地換角度、找不同的切入點,我仍然難免讀得不耐煩,讀得肚腸癢——但我仍然堅持要讀下去——現(xiàn)在已經(jīng)完成了六成,之后的四成也是一定回完成的。
      
        我承認自己是一個頗不耐煩的人,但我為什么會執(zhí)拗地繼續(xù)讀下去呢?
        因為他在書中說的是人人都知道但又幾乎人人都做不到的事情,絮叨的是我們不停重復卻又從不被在乎的話,那是我們一直要別人做到自己卻老是實現(xiàn)不了的目標,是不斷追問卻一直沒有答案的疑惑。
        聊述幾個:
      1.什么是真話?
      2.該不該說真話?
      3.說真話為什么常常要碰壁?
      4.說真話真的就這么難嗎?
      5.假話反復地說,究竟會不會變成“真話”?
      6.說假話究竟是只是個人行為,還是可能演變?yōu)槿后w行為?
      7.當舊的假話被拋卻,我們是否應該用新的假話來代替它?
      8.如果歷史重復,假話盛行的條件得到了重生,叫囂著要說真話的人,會不會退回去再說假話?
      ……
        不敢再想,不敢再問……
      
        當然,我所說的“真話”“假話”,并非只是她們狹義上的概念,而是可以視為一種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行為。
        至于我為什么用“話”這個概念來代替許多的人、事、物和歷史,我想……
        因為工作的緣故,有的人掌握了一點小小的話語權(quán),可以說這是社會資源的一部分——這種話語權(quán)有時是可以折合成現(xiàn)金的,但是一旦喪失了她,作為你個人就一文不值——但我那點小小的話語權(quán),也常常被類似宣傳通知之類的東西所剝奪。
        但我說的,我要的不是這些,我奢望的很少——不是在公共場合振臂高呼,只是一點竊竊私語的權(quán)利。即便是這樣,我仍然一閉上眼睛,就感到有若干雙眼睛在監(jiān)視我。
        思考不應該有禁區(qū),私人性質(zhì)的竊竊私語同樣如此。這樣的禁錮,對于個人的寫作也好,思維也罷,都是巨大的傷害——對于我,大概連心靈都被傷害到了。
        記得有人這樣回憶“隨想”所追述的那個時代:人活著是因為希望,如果他看不到希望,便會選擇死亡。而很多時候,我切實地感到,自己生命中的希望,似乎已經(jīng)被人硬生生剝奪去了一部分。
        但生活有時就是如此荒唐,沒有能力思考的人,向來只懂得盲從的人,卻時常是忙碌著努力強迫別人接受他們所謂的“思考的結(jié)果”,這樣的事情有時已經(jīng)到了讓人憤慨的地步。
        這樣的人——無論出于怎樣的目的——不正是巴金在“隨想”里所大力抨擊的嗎?
        巴金去世在一個我過著渾噩生活的日子里,那時我也沒讀過他的書,不然也許會想去送上一束鮮花。但于我內(nèi)心來講,我從那時開始就善良地希望百歲老人李堯棠早日離開這個世界——因為我聽說那個時候,他依靠醫(yī)學的力量勉力地活著,每日徒然地忽輪著眼睛,或許能思考,卻不能說,不能寫——我真的可以用自己的經(jīng)歷來理解比我大80歲的巴金的痛苦……
      
        《隨想錄》一共五冊,每本都不厚,加起來大約是55萬字。但是李老說他每天寫作的速度僅僅是2,300字。如果用550,000去除以300該等于多少?大約是1000多天,需要6,7年的樣子。想到一位“舉箸提筆諸多不便”的耄耋老人花了6,7年的心血寫下這些文字,即便再如何絮絮叨叨,不也值得我們肅然起敬嗎?更何況其中的內(nèi)容并不是那樣空洞無物。
        追憶亡妻蕭珊,懷念昔日老友,那淡淡的筆觸,寫下一樁樁往事,一切都那樣歷歷在目,怎能讓人不潸然淚下。
        然而,這些只是李老想說的話語的一小部分,但遺憾地是,除此之外的東西,我雖然也能讀懂,但卻難以完全明晰,更難以產(chǎn)生一種共鳴的沖動——就像有讀者拉著《芙蓉鎮(zhèn)》的作者,聲淚俱下地說:“我就是秦書田”那樣。
        至于其中的原因,我是知道的,并且也不以此為恥——當然也不以為榮——因為,我沒有那樣的經(jīng)歷。這就像是新聞中的貼近性原則。
        對于“隨想”中主要所記敘的那段歲月,一些有貼近生活真實而且又有故事性的文學作品常常震撼得我一夜睡不著覺。但平日里我最喜歡的那些清雅的文字,卻總不能讓自己產(chǎn)生太過強烈的心靈契合——盡管如此,我固執(zhí)地相信經(jīng)歷過那些歲月的人,一定是可以做到這一點的。
        《真話集》里不引人注意的地方提到一個小細節(jié),并不重要,但我想拿來說事——巴金說他曾經(jīng)被人開過電視批斗會——我突然想到,如果我可以看到這些影片資料,那么當我讀完五本“隨想”之后,心中一定完全是另一個樣子了。
        但這樣的影片,我可能看到嗎?就好象巴金提出的那些問題可能得到回答嗎?巴金老人的在天之靈瞑目了嗎?
        我不知道。
      
        雖然全部五冊還沒有讀完,但聽說《真話集》是其中最好的。而在這第三冊中,我又找到了一篇絕對可以認定是最好的文字——《八六 思路》。具體的內(nèi)容我就不引述了,想看的人自然會去看,不想看的我再說也只是徒然。
        只是想重述巴金在《八六 思路》里引用的一闋詞,權(quán)當是拋磚引玉吧。
      
      滿江紅?。鳎┪恼髅?br />   
      拂拭殘碑,敕飛字,依稀堪讀。慨當初,倚飛何重,后來何酷!豈是功成身合死,可憐事去言難贖。最無辜,堪恨又堪悲,風波獄。
      豈不念,中原蹙!豈不惜,徽欽辱!念徽欽既返,此身何屬。千載休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復。笑區(qū)區(qū),一檜亦何能,逢其欲。
  •   我的感覺很相似。
    一開始 我還很批判地認為 不真
    感覺先生推卸了責任 都是別人怎么樣怎么樣
    后來后來
    我發(fā)現(xiàn)我膚淺啊 膚淺
    先生說的話是多么真啊
    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真實 所以讓人不敢相信
    他描述自己思想在那十年時的空乏 描述自己淪為“奴隸”
    非常令我震撼。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