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倫理

出版時間:2003-1  出版社:北京大學  作者:喬治·恩德勒 編  頁數(shù):439  譯者:銳博慧網公司  
Tag標簽:無  

前言

  這本書是國際經濟倫理系列叢書的第三卷,相對經濟倫理而言,四際經濟倫理是一較新的研究領域。這是因為經濟倫理在美國已有30多午的歷史了,是一門較為完善的學科。而國際經濟倫理這一新的研究課題在經濟領域內由于自身不斷調整、不斷發(fā)展變化而變得  越來越國際化了?! H經濟倫理不僅僅屬于單純的學術范疇,它遼可用來設計倫理解決方章。而這又需將全新的多元化的國際情況綜合考慮進去;在經濟倫理發(fā)展過程中,倫理的基本概念主要是建立在西方哲學觀念基礎上的:如康德的Categorical Imperative。這種哲學上的根基作為諸如一般公共道德尺度(責任感,可靠性及誠實性等)的基礎而言足必不可少的。以上所提三者對經濟的平穩(wěn)運行來說都是關鍵性的固素,并且這些因素在不同的文化與宗教間有著普遍性。經濟倫要反駁廣為流傳的倫理相對論(倫理相對論認為道德尺度與某一具體社會文化緊密聯(lián)系而這些社會文化又是不盡相同的),必須要拿出令人信服的論據來?! ∮捎诮洕鷤惱淼母拍钤谝晕鞣秸軐W觀念為框架的結構中發(fā)展起來了,所以人們必須對其有所了解。西方哲學觀念自身的設計不具備全球性。為了能成為倫理解決方案的基礎開為其服務,這種哲學虎念應當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都具有吸引力,在本書中有近四十個先創(chuàng)性的觀點.這些觀點站在國際角度折射出多重性及復雜性。遭當中有一半來自西方國家。遼些論丈首先是發(fā)表在1996年由國際商務、經濟與倫理協(xié)會、麗澤大學及道德學院承辦的第一次世界商務、經濟與倫理大會,該會在東京附近的抽市(KASHlWA)舉行。根據大會成員會后激烈妁討論,認為這書可以被看做是國際經濟估理頗城的先鋒之作。這本書在結構上可分為四部分:全球背景及倫理取向;國際經濟組織的倫理標準和源頭;全球范圍內經濟領導者的所面臨的倫理挑戰(zhàn);最后是在東亞及日本出現(xiàn)的經濟倫理:對中國讀者來說,囊感興趣的當是此書包含了對中國東部地區(qū)商人在經濟倫理意識方面的經驗性研究。這是1995年在國際商務、經濟與倫理協(xié)會指導下,在上海復旦大學哲學系及應用倫理研究中心的資助下共同完成的。此項研究使人們確信,經濟倫理在中國東部(上海、青島、濟南、常洲、杭州及天津)已成為一門全新的普及型的課題:而這恰巧是發(fā)生在中國經濟最有活力的沿海地帶。這樣一種大規(guī)模的經濟倫理經驗研究在中國尚屬首次。雖然中國經濟領導者對他們的上司及同事的倫理標準及所處的倫理環(huán)境持悲觀態(tài)度,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商人開始認識到經濟倫理原則的實施對于公司及個人來講都是大有益處的。最終,這對于向市場經濟過渡及作為W丁O一成員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诤脦讉€世紀里,經濟倫理還會被認為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本書對于倫理環(huán)境的創(chuàng)建來說其價值是無法衡量的。在世界每一個角落所欠缺的正是這樣一種文化:一種能使不同種族與國家的人們聯(lián)系在一起的文化;使人們能在共同的利益下生活、工作的文化。東京會議得出的結論或戰(zhàn)斗口號用日語來講就是“Kyosei”即共同生活與工作。在這種情況下,這句話變得更為迫切:黨派主義及彼此仇恨看起來會吞噬相互之間的對話。中國的務實主義思想可能會對經濟倫理的解決方案感興趣:不再去討論人權的概念,轉而聚焦于特別事件,像提高了的勞工環(huán)境、取消兒童勞動力,環(huán)境保護等。當我們在向地球村邁進時,每一個國家都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zhàn)。這不僅僅停留在國家層面,在地區(qū)及國際間也有加強的趨勢?! ∵@些當然也與中國經濟相關聯(lián),并刺激經濟發(fā)展。自從70年代以來,中國將與倫理方面的相關性因素束之高閣并只關注短期獲利。甚至于一些公司經理及學生都在內心欣賞倫理上的見解及其實際意義,認識到來自環(huán)保上的壓力,但在實踐中還是忽略了倫理因素的重要性。

內容概要

國際經濟倫理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發(fā)展起來的,面臨迅猛而來的經濟全球化的挑戰(zhàn),來自30多胩國家的37名學者從多學科的角度,探討了在多元文化、不同體制下各國之間如何來建立一個健全而持久的國際經濟倫理的途徑,提出了應對挑戰(zhàn)的方法,并向人們展示了國際經濟倫理的豐富內涵及其在知識領域的廣泛性,描繪了國際經濟倫理在新世紀的發(fā)展方向,全書分四部分,全球背景與倫理取向,國際經濟組織的倫理標準及源頭,全于企業(yè)領導人面臨的倫理挑戰(zhàn),東亞與日本逐漸呈現(xiàn)的經濟倫理。
《國際經濟倫理》所面向的讀坰為:商務、經濟、法律、倫理學、國際關系等方面的研究者、愛好者及攻讀MBA和MPA學位的學生。

作者簡介

喬治·恩德勒(Enderle,Gedrges) 是Notre Dame大學國際經濟倫理學教授,并兼任國際商務,經濟與倫理協(xié)會副主席,他是國際經濟倫理這塊鮮為人知的開拓者之一,他還是多種書籍與雜志的編輯,包括《地區(qū)與國家經濟倫理報告》及《經濟倫理學大詞典》等。

書籍目錄

中譯本序言導論第一編 :全球背景和倫理取向  經濟學、商務原則和道德情操  面向國際商務的倫理議程  跨越信息文化的倫理  四個國家的倫理決策方式:理論觀點之比較  多種文化背景中的價值創(chuàng)造:哲學爭文化和全球背景中的印度  自我、倫理和世界維持論:在印度教一吠檀多的本質特征中尋求共同基礎  全球化時代中的全球倫理第二編   國際經濟組織的倫理標準和源頭  考克斯圓桌原則的提出與討論  考克斯圓桌商業(yè)原則  連接東西方管理倫理的橋梁:“共生”與道德觀念  關于普遍道德標準的辯論  關心倫理與佛教的慈悲倫理:對組織倫理慣行的影響  對相關利益者理論的兩聲歡呼:宗教角度的評析  規(guī)范性價值觀與表述:是義務還是規(guī)定  論公司的溝通:從溝通的倫理到倫理上的溝通第三編:全球企業(yè)領導人面臨的倫理挑戰(zhàn)  伊斯蘭背景下的經濟倫理:一位穆斯林商業(yè)領導人的觀點  培養(yǎng)商業(yè)中的道德勇氣  信息與商業(yè)領導人的倫理  企業(yè)空、跨國公司以及經濟倫理  適合拉丁美洲商業(yè)中男性和女性的倫理形成  發(fā)展中國家的職業(yè)咨詢和道德責任第四編 :東亞與日本逐漸呈現(xiàn)的經濟倫理  亞洲發(fā)展中國家的經濟倫理 中國東部商人的經濟倫理觀念:經濟性研究 韓國財閥的倫理環(huán)境:關于管理者倫理主觀性的探索性研究 ……

章節(jié)摘錄

  俄羅斯的經濟發(fā)展和信息文化  筆者曾作為商務咨詢師于1991年、1992年和1994年赴俄羅斯工作,并取得霍布萊特(Fulbrigt)研究基金資助于20世紀90年代先后在俄羅斯和摩洛哥教授國際商務和信息系統(tǒng)。雖然解體后的俄羅斯情形較為獨特,但是對道德風氣、文化傳統(tǒng)和當代社會傾向的研究卻是有益的(Chepaitis 1994)。此外,盡管俄羅斯是一個城市化、工業(yè)化的國家并極富人文和自然資源,但就其信息文化而言,還是與發(fā)展中國家倫理問題的研究較為相關?! ≡谶@些國家就同在俄羅斯一樣,就如下兩方面達成初步的共識對社會穩(wěn)定、經濟繁榮和平等至關重要:一方面是眾多的道德問題,其中包括影響信息的問題;另一方面則是如何發(fā)展出一個有效的法制體系(Chepaitis 1996)。  在俄羅斯,除了經濟崩潰和重新建設造成的干擾和創(chuàng)傷外,有三種文化遺產形成了人們對關鍵的道德問題的態(tài)度,尤其是在信息系統(tǒng)里。第一,在20世紀90年代的俄羅斯,價值觀和信仰酷似19世紀90年代的俄羅斯。那一時代的特征是階級對抗、對改革缺乏耐心以及各種極端的解決辦法。這些極端的做法傾覆了許多為建立代表政府、穩(wěn)定的經濟、可行的基礎結構和能與西方國家相媲美的生活方式的漸進嘗試。第二,也是很主要的一點是,倫理學受前蘇聯(lián)信息文  化的影響,由一代又一代人的隔絕、經濟動蕩、權力的喪失和懷疑態(tài)度構成。第三,解體后的俄羅斯目前并且將來會繼續(xù)深刻地承受前不久的經歷;承受十年的不穩(wěn)定和不平等狀況;承受一個占主導地位的信念影響。該信念認定市場經濟從骨子里就是腐敗的,經濟信息應受到監(jiān)視和控制,而且大部分的財富都是通過對鄰舍進行欺詐賺取的(Lebed 1997)。  這里,普遍的文化特征是缺少道德原則,缺乏對真實性的尊重和沒有多少信任感(2hepaitis 1996)。比如“我們假裝工作,他們假裝支付我們工資”這類流行的格言顯示出經理——工人之間的敵對關系,同時也反映出對明確責任和證實真理所采取的普遍的逃避態(tài)度。不過,這一蘇聯(lián)解體后的文化特征同時還體現(xiàn)為空前的出版自由、吵鬧卻開放的立法議會、激烈的黨派偏見和新聞辯論,以及進入全球研究網站的機會。  筆者發(fā)現(xiàn)俄羅斯人懷疑發(fā)達國家的倫理學。大學生、教務人員和商務官員均表示出他們對國際商務和信息系統(tǒng)中的倫理學所持的不相信和認為荒謬的態(tài)度。那種認為不道德的行為在市場經濟中不僅是流行性的而且是地方性的普遍觀點是致命的,因為這一態(tài)度會鼓勵、合理化并掩飾各種不道德行為,使這些行為在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中成為必要。另外,在俄羅斯,西方的犬儒主義對道德觀的態(tài)度也會影響隨政治和社會一經濟變革而產生的理性革命。有關質量和消費者滿意度、工作滿足感和公平的報酬、或是風險和有責任感的企業(yè)家的本質特征在這種狀況中是不太可能得到發(fā)展的?! 〉嵌砹_斯單單需要的卻正是信息倫理學。被破壞的合同、收受賄賂的分銷商、腐敗的官僚和以次充好的質量都是造成重要的國內、國際伙伴關系失敗的原因。商人、學者和客旅在俄羅斯受到其他手段的欺騙和不道德的待遇,當他們回國后,通常都會在告誡其組織推遲可能會有助于俄羅斯經濟發(fā)展的投資時,列舉普遍存在的不道德行為。1997年1月,作為可能成為推動俄羅斯信息基礎設施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成分的美國在線(American Online),由于遍布各處的銀行詐騙活動和對信用卡號碼無法控制的盜竊行為,終止了在俄羅斯的業(yè)務。  當前人們對信息處理的公平性和一體化的漠視態(tài)度能持續(xù)多久是很難確定的。一方面,大部分俄羅斯人認為公開討論信息倫理學和其他道德問題為時尚早,是令人懷疑的、愚蠢的和尷尬的一種做法。另一方面,俄羅斯在數(shù)據統(tǒng)計方面是一個有著光榮傳統(tǒng)的國家。為實現(xiàn)組織的競爭力、個人的溝通、自我地位的提升和長期的經濟安全,信息技術在這里被譽為一種戰(zhàn)略資源。信息文化中對道德問題關注的評判  理想地說,在任何社會里,信息倫理學應該成為評估信息技術的成本和收益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但是在俄羅斯,缺少首要和次要的數(shù)據,這也包括匱乏的公共信息,不僅給商務策劃人員而且也給倫理學家們提出了一個嚴肅問題(Aslund 1995)。目前,從保險業(yè)到采礦業(yè)的工業(yè)企業(yè)家們不能解釋出現(xiàn)的問題和存在的機遇,因為普遍的信息匱乏導致不能建立高效率的市場,而且道德的商務實踐也得不到實效的論證。  20世紀90年代,那些占據優(yōu)勢地位的和自封的能幫別人解決問題的人常??刂浦煌?、金融和信息高速路,并以這種原本應是免費的服務收取費用。這些敲詐勒索行為酷似蘇聯(lián)時期的tolkachi(中介入)和果戈理筆下描述的19世紀的腐敗官僚?! 〔坏赖滦袨楹头缸镄袨樵趪@著這三種傳統(tǒng)所建立起來的文化當中日益泛濫,這一狀況使分享真實信息的魯莽性顯得尤為突出。簡而言之,信息技術被視為俄羅斯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但是信息共享卻遭到抵制。不過,如果信息可以成為人們能夠獲得的并且可靠的一種資源,那么私人進行的盤剝、迫害、征收的過高稅負和好的文化傳統(tǒng)被不良傾向替代的現(xiàn)象就會感到懼怕。信息技術、電子信息和信息文化的崩潰  無論非歧視性地利用信息系統(tǒng)是出于個人利益還是為造福社會,如果它存在于一個正處在發(fā)展中的經濟里,這種信息系統(tǒng)不僅會受到文化的影響而且還會對已經建立起來的信息文化造成根本的威脅。信息系統(tǒng)可以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并促使權利、工作和理性生活的本質發(fā)生變化。一種道德成分一經引入社會就會持續(xù)存在,因此它們對價值體系產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陬^表達的傳統(tǒng)、當?shù)毓倭艡C構的相互制約、面對面的交流、現(xiàn)金付款和貨幣轉匯以及傳統(tǒng)的供銷渠道都可能會被電子的和長途的新方式取代,而且這種變化可能會迅速發(fā)生而不顧文化的一致性或傳統(tǒng)的道德態(tài)度。  此外,電子信息資源本質上具有破壞性:它們可以貶低決策傳統(tǒng)、管理經驗、正規(guī)教育技能和長期建立起來的知識界精華的價值。電子信息還會威脅經濟、政治和社會現(xiàn)狀。此外,在俄羅斯也像在其他發(fā)展中國家一樣,由于俄國和前蘇聯(lián)的歷史中存在著信息錯誤管理的長期傳統(tǒng):包括囤積信息、人為操縱信息以及由于人們忽視普遍的消費和需求而導致的物品短缺等問題,信息系統(tǒng)可能會由此出現(xiàn)爭議。  因為懼怕適當?shù)男畔碳ぎa生變化,而大多數(shù)變化的結果較之先前的情況更糟糕,發(fā)展中國家的信息文化可能會使遍及各處的對信息共享、數(shù)據采集和系統(tǒng)集成的不信任態(tài)度長期存在下去?! “l(fā)展中國家意識到信息系統(tǒng)有潛力優(yōu)化結構,重組、改善資源管理并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但是,電子信息也可以頻繁地提供新的反社會潮流的手段,加劇自我權利的擴張和社會的流動性,在這種社會中信息資源曾是貧乏和不能共享的。由于在某些文化當中,人們既不期待也不重視真實性;而且信息特別脆弱,很容易通過電子方式對其進行改動和盜竊,所以潛在的不道德性為會逐漸增加。此外,普遍缺乏鑒定和授權的手段也加劇了人們對電子信息的不信任感,因為一個“在線的”經濟腐敗的全權人物可以由此更方便地用不道德的手段來剝削比他不幸的人們?! ∨c喬安妮·斯烏拉(J.Ciulla)那章名為“信息與商業(yè)領導人的倫理”所提的看法形成對照的是:在發(fā)展中的經濟里,人們容忍普遍存在的對領袖不信任的態(tài)度不是因為他們獲得了更多的信息,而是因為有一種神秘的持久氣氛包圍著這些權威人物和戰(zhàn)略家,使得人們無法真正了解他們。神秘感加劇了公眾的恐懼和玩世不恭的態(tài)度,并提升了流言蜚語和捕風捉影在信息不發(fā)達社會中的作用。例如,在俄羅斯,缺乏有關領導人物的可靠數(shù)據以及政治流言蜚語長期所起的作用都是有害的。斯大林之死、赫魯曉夫被暗殺、勃列日涅夫發(fā)瘋和葉利欽的無能刺激了人們普遍的不安全感并抑制了他們廣泛地參與政治?! ∫晕幕癁榛A的解決辦法  以文化為基礎的倫理學是從決策方式中產生的,這種方式通過單一的國家經驗、本土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tài)傳統(tǒng)形成。盡管所有的信息文化都是在電子信息技術出現(xiàn)后迅速發(fā)展起來的,但沒有哪兩種文化是完全相同的。這些文化也沒有必要變得更為相近,尤其是對那些經濟和政治體系正處在壓力和變革當中的文化?! ∵@本書中的許多研究成果和推薦的做法為全球的以文化為基礎的倫理學面臨的挑戰(zhàn)和俄羅斯處境的獨特性提供了希望。俄羅斯酷似中國,正像約翰.埃塞治(John Etheredge)和卡洛.艾德納(CarolErdener)在“四個國家的倫理決策方式”一文中指出的,在這兩個國家中處于支配地位的道德決策原理是行為利他主義。但是俄羅斯缺少中國的穩(wěn)定性,商業(yè)經營的機會和被控制的并人全球市場的能力。  從短期看,由于經歷了十年的混亂狀況、普遍存在著不信任態(tài)度和幸存主義、不具備應有的商務原則、缺乏社會秩序和商業(yè)法律,這些問題會阻礙俄羅斯在道德實踐上達成初步的和本土的共識。而這在西蒙。格蘭德(Simon Grand)和斯蒂芬.羅斯范(Stephan Rothlin)看來卻是價值觀創(chuàng)造的積極前提(《多種文化背景中的價值觀創(chuàng)造》)?! 《砹_斯人尖銳地把自己描述成高度精神化的人,而且認為他們傾向于一切以集體利益而不是個人利益為先。從長遠看,逐漸被重新植入現(xiàn)代背景中的這種道德的自我——本體的傳統(tǒng)主張(“我們是誰?”“我們現(xiàn)在代表了什么?”),對于形成商務倫理學和個人責任感是一筆財富。不過,20世紀90年代的俄羅斯缺乏諸如恰柯瑞伯逖(S.K。Chakraborty)在《自我、倫理和世界維持論》一文中描述的印度教——吠檀多的本質特征,這種堅固的共同基礎可以幫助俄羅斯  人對變革進行管理并保持其社會基礎?! ?hellip;…

編輯推薦

  《國際經濟倫理》是國際經濟倫理系列叢書的第三卷,相對經濟倫理而言,國際經濟倫理是一較新的研究領域。這是因為經濟倫理在美國已有30多年的歷史了,是一門較為完善的學科。而國際經濟倫理這一新的研究課題在經濟領域內由于自身不斷的調整、不斷的發(fā)展變化而變得越來越國際化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國際經濟倫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