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08-19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作者:謝永康 頁數(shù):353
Tag標簽:無
前言
在20世紀的哲學家中,阿多諾是非常重要的。他的重要性可以從多方面去理解,但最重要的一點,則在于他對辯證法理論的極為深刻的闡發(fā)。而這一闡發(fā)又是與他對法蘭克福學派社會批判理論的巨大推進分不開的。阿多諾的辯證法是內(nèi)在于批判理論的,他的重要性在于,一方面,他把盧卡奇所開創(chuàng)的黑格爾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批判理論模式推向了極致;另一方面,它也通過對盧卡奇所繼承的黑格爾辯證法內(nèi)在困境的批判而終結(jié)了這一理論傳統(tǒng),而這一批判延伸到了對于整個古典辯證法傳統(tǒng)的批判。如果說黑格爾是古典辯證法的集大成者的話,那么,阿多諾的否定辯證法便是對這一辯證法傳統(tǒng)的致命的顛覆。但這種顛覆同時又是對辯證法精神的一種拯救,為辯證法這一古老的哲學思維方式開放了一個全新的發(fā)展空間。這樣一來,阿多諾就站在了辯證法的邊界上。他既是一個終結(jié)者,又是一個出路的探索者?!敖K結(jié)”同時也就是“出路”,這正如那個德文詞“Ausgang”所標示的那樣。
內(nèi)容概要
本書試圖在西方形而上學的傳統(tǒng)中闡述阿多諾的否定辯證法,并將其視為這個傳統(tǒng)自身的一次“規(guī)定了的否定”。這意味著否定辯證法中同時蘊涵著形而上學的批判與拯救。這種批判與拯救的張力,無疑將改變長期以來阿多諾在漢語學界那種單純的顛覆者和否定者的形象。
作者簡介
謝永康,1978年生。南開大學哲學系博士研究生、教師。研究方向為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目前出版專著1部,發(fā)表論文10多篇。
書籍目錄
序作者的話導論上篇 形而上學問題的辯證本質(zhì)引言第一章 概念與非概念物——形而上學概念中的二律背反第一節(jié) 形而上學是什么一 “meta-”與形而上學的兩重形象二 概念的諸要素三 批判與拯救:形而上學的雙重目的第二節(jié) 第一哲學的主題一 “第一”的幻象二 第一哲學作為唯心主義三 第一哲學作為同一性體系第三節(jié) 非概念物的“蹤跡(Spur)”與唯物主義一 “非存在(me on)”的不可消逝性二 非概念性作為概念三 形而上學批判與“辯證”的唯物主義第二章 起源與有效性:形而上學的認識論之維第一節(jié) 認識論的元問題一 原理(arehe)的“源(Ur-)”矛盾二 認識論作為“起源哲學(Ursprungsphilosophie)”三 起源作為一種“社會行為”第二節(jié) 認識論的諸范疇一 “先驗領域”作為“真空地帶(Niemandsland)”二 “我思(Ich denke)”與“我們(Wir)”三 對“自在之物”的態(tài)度第三節(jié) “認識的烏托邦”一 “起源即是目標”二 “星叢(Konstellation)”三 “摹仿(Mimesis)”第三章 肯定與否定: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問題第一節(jié) 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目的一 作為形而上學的“肯定”辯證法二 否定作為“規(guī)定了的否定(bestimmte Negation)”三 否定作為“非一同一性(Nieht-identitaet)”第二節(jié) 辯證法的諸觀念一 中介與反思二 時間與邏輯第三節(jié) 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克服的諸路徑一 黑格爾-馬克思的辯證法傳統(tǒng)二 辯證法與現(xiàn)象學三 辯證法與實證主義中篇 形而上學批判的社會內(nèi)容引言第四章 理論與實踐第一節(jié) 從“主體與客體”到“理論與實踐”一 形而上學“理論”中的“實踐”內(nèi)容二 形而上學條件下的“實踐”第二節(jié) 理論與實踐的辯證法一 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性二 理論的獨立性三 理論的批判還是“偽行動(Pseudo-Aktivitaet)”第三節(jié) 否定的辯證法作為意識形態(tài)批判一 意識形態(tài)作為科學和假相二 對馬克思意識形態(tài)概念的批評三 形而上學的意識形態(tài)性質(zhì)第五章 神話與啟蒙第一節(jié) 什么是啟蒙一 啟蒙作為形而上學的“實踐”二 神話的啟蒙意義三 啟蒙的神秘性及其祛魅第二節(jié) 啟蒙作為倫理學問題一 康德:純粹實踐理性的辯證法二 尼采:道德的譜系與辯證法第三節(jié) 啟蒙辯證法的當代模式(Modelle)一 文化工業(yè)(Kultur Industrie)二 反猶主義(Antisemitismus)第六章 解放與拯救的烏托邦第一節(jié) 辯證法與拯救主題一 辯證法的歷史性結(jié)構(gòu)二 解放作為科學和政治目的三 烏托邦的消極意義和積極意義第二節(jié) 否定辯證法的烏托邦精神一 形而上學批判與烏托邦二 “顛倒的神學(inverse Theologie)”三 和解(Versoehnung):不是烏托邦的烏托邦下篇 形而上學問題的未完成性引言第七章 哈貝馬斯:后形而上學思想?第一節(jié) 哲學范式的轉(zhuǎn)換一 形而上學的診斷二 和解(Versoehnung)還是交往(Kommunikation)三 主體一客體還是主體間性第二節(jié) 生活世界概念及其反思一 生活世界作為“第三者”(Dritter)二 生活世界、感性世界(Sinnliche Welt)和社會第八章 現(xiàn)代性還是后現(xiàn)代性——否定的辯證法與后現(xiàn)代主義第一節(jié) 現(xiàn)代、后現(xiàn)代與形而上學問題一 現(xiàn)代性診斷與形而上學二 “后一現(xiàn)代”:一種含混的超越意向第二節(jié) 親和性與差異一 主體死了二 批判與解構(gòu)三 非一同一性與多元性結(jié)束語:辯證法的潛力主要參考文獻附錄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三“摹仿(Mimesis)”概念的星叢已經(jīng)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概念。事實上,“星叢”這個術(shù)語傳遞給我們的就已經(jīng)不是一個抽象的定義,而是一個圖像。這個圖像與它的對象之間就不再是把捉和控制的關(guān)系,而是摹仿的關(guān)系。就最簡單的意義上,摹仿與定義的區(qū)別是,后者是對客體的控制,而前者則是對客體優(yōu)先性的維護。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摹仿的觀念在阿多諾否定辯證法中的位置是非同一般的。在阿多諾這里,摹仿代表了一種新的認識活動的方式,從而也是一種認識的烏托邦。正如前面我們表明的那樣,認識的烏托邦一方面是概念的自我超越,而另一方面是向起源,向主體的經(jīng)驗的回復。摹仿作為認識的烏托邦正好包含了這樣一個矛盾的過程。從這一概念的復雜的歷史我們就可以明了這一點,也可以進一步感到阿多諾認識論批判和形而上學批判的良苦用心。其實,“摹仿”是西方哲學歷史上一個非常古老的概念,在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時代早就深入人心。但是這一概念的地位又是尷尬的:這一觀念在古希臘的流行,說明其對西方思想的形成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但是隨著形而上學的發(fā)展,這一概念卻被排斥到了思辨哲學的邊緣。柏拉圖的理念論事實上曾被闡釋為一個摹仿的體系。具體的事物是對理念的摹仿,而藝術(shù)則是對具體事物的摹仿,或者說是摹仿的摹仿。
后記
本書是我的博士論文,也是我對在南開這十年學生生活的一個“交代”。記得初進校門的時候,老師們就說,我們這些學生將是南開哲學新教學體系的“產(chǎn)品”。希望我這個“產(chǎn)品”是合格的。在這里要感謝哲學系這個大家庭,只有在這個溫馨和諧的環(huán)境中,我才能自由自在地從事我所熱愛的哲學思考。感謝陳晏清老師、王南浞老師、閻孟偉老師、李淑梅老師、楊桂華老師和王新生老師多年來的教導和關(guān)愛,您們的諄諄教誨是我一生的財富,必定會內(nèi)化到我將來的哲學“氣質(zhì)”之中。特別感謝我的導師王老師,在您的身上我才真正體會到了“博導”(DoktorVater)”一詞的含義有多么豐富。感謝夏瑩博士、王時中博士的幫助和鼓勵,在與你們的交流中我獲益匪淺。感謝李德順教授、豐子義教授、楊耕教授、郭湛教授和韓慶祥教授,謝謝您們在我的論文評審和答辯期間給予的批評、建議和鼓勵。
編輯推薦
《形而上學的批判與拯救:阿多諾否定辯證法的邏輯和影響》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