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爵士素描

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昕  頁數(shù):248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前言  爵士樂事實上充當(dāng)了歐洲古典音樂的另一種發(fā)展可能,盡管它誕生在美洲這片遙遠的大陸之上?! ≡S多年以來,我們一直習(xí)慣于把“嚴(yán)謹”、“一絲不茍”、“古板”之類的形容詞追加在歐洲古典音樂頭上。然而追溯歷史,我們不難知曉至少在文藝復(fù)興前后歐洲愛琴海地區(qū)的圣詠中,還有著即興演唱的成分存在,即使到了17至18世紀(jì),作為最大眾化、同時也是最宮廷化的樂器——管風(fēng)琴的演奏樂手們,仍舊喜歡在按照曲譜演奏的時刻,在某些小節(jié)奏上彈出些跟隨思維飛揚的即興之聲。音樂,是用來舒張性情的,當(dāng)古典學(xué)院派越來越將音樂限定在聲音的規(guī)范性上的同時,音樂,需要一些更為自由的表現(xiàn)方式。從這一角度而言,爵士樂可以看作是古典音樂基因變體?! ∨c20世紀(jì)后的現(xiàn)代學(xué)院派作品相同,節(jié)奏自由、聲音夸張但同時講究樂隊編曲的搖擺爵士樂,更像是歐洲古典音樂向現(xiàn)代音樂過渡、轉(zhuǎn)化的新的形式。普列文、格什文、波恩斯坦,這些20世紀(jì)的巨匠,在古典音樂領(lǐng)域縱橫的時刻,同樣也在爵士樂領(lǐng)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至于愛林頓公爵,正因為他在作曲方面的成就,才足以令其昂首走進20世紀(jì)音樂的最高殿堂?! W洲古典音樂被看作是爵士樂起源的另一個理由也是充分的。在作為爵士樂起源的黑人音樂早期的表現(xiàn)形式中,至少有兩點可認為和歐洲古典音樂有關(guān):教堂唱詩班演唱的圣歌和  3  黑人舞蹈樂隊演奏的樂曲。兩者也許原本有著貴族血統(tǒng),可在美洲黑人那里被“草根化”了,后者將它們和自己血液中與生俱來的對節(jié)奏的敏感結(jié)合,創(chuàng)造出了平民的聲音——爵士樂。這本書想要探討的,并不是歐洲古典音樂如何在漫長的數(shù)百年間啟蒙了爵士樂,而是想把啟蒙和發(fā)源之后的事情講出來。換言之,是想把爵士樂如何反作用于歐洲古典音樂,從而誕生出現(xiàn)代意義上的歐洲爵士樂的過程盡可能完整地勾勒出來?! ÷犉饋恚@似乎有些干巴巴的學(xué)究氣息,可事實好像比聽上去的要有趣得多,并且,歐洲人的智慧,也可以通過這一過程的敘述被展現(xiàn)出來。哪怕是德國人,我們也可以從他們演奏的爵士樂中,感受到他們在正襟危坐、按部就班表象背后生動而靈性的一面?! 膫惗氐桨屠?,從布拉格到莫斯科,從柏林到阿姆斯特丹,從羅馬到雅典,每個地方的爵士樂都有著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面目,也都有著為自己鄉(xiāng)親所熟悉的面目,這一千變?nèi)f化,令美國爵士樂望塵莫及?! W洲爵士樂和美國爵士樂究竟有著怎樣的不同?在我看來,英國人John Mclaughlin和他的Mahavishnu Orchestra樂團1971年經(jīng)典專輯的名字《內(nèi)置火焰》正可作為概括:歐洲爵士樂同樣有著發(fā)自內(nèi)心的、自由奔放的音樂精神,但它在大部分時候表面上并非熱烈放縱,而選擇了內(nèi)斂睿智的神態(tài)來表達自由。漂浪的Django Reinhardt是如此,激烈的Peter Brotzmann亦是如此?! ∮羰繕返钠鹪础 ∮钤绲木羰繕逢?,有證可考的時間在1919年前后,相對于美國本土狄克西蘭風(fēng)格樂隊的興起年代,這個時間不算太晚,只是落后了幾年而已。但在隨后的幾十年里,在英倫三島,爵士樂似乎并沒受到太多的關(guān)注,即便是像Louis Armstrong、Duke Ellington這樣的大腕率領(lǐng)他們的樂團巡演到英國時,也沒有引起太多的關(guān)注,有時,甚至?xí)诿襟w上被挖苦一番。顯然,這一黑人音樂在當(dāng)年的英國沒能像在美國那樣迅速成為社會音樂生活的主流?! 囊粦?zhàn)后到二戰(zhàn)前,英國最優(yōu)秀的爵士樂團,大都是在倫敦等大城市的一些大酒店里演出,其工作性質(zhì)是擔(dān)任舞蹈伴奏,這其中,尤以在Savoy酒店演出的團隊最具知名度。和在美國形成對比,當(dāng)時這些爵士樂手的演出聆聽對象,主要是出入酒店的上層人士,只不過他們對爵士樂的好奇心要多過對其真正音樂價值的感受。普通的民眾,接觸爵士樂的主要手段是收音機和老式唱片,在最初的二十年的時間里,英國的第一批爵士樂手正是通過這兩者來學(xué)習(xí)美國爵士樂,他們處在基本的模仿階段,能稱得上出色的樂手和樂隊領(lǐng)導(dǎo)者,只有薩克斯手Van Phillips等等鳳毛麟角的幾個人,而能留下唱片到今天的,則近乎沒有。  二戰(zhàn)對于世界來說是不幸的,但對于爵士樂來說是有幸的。正是通過無數(shù)到達世界各地的美國大兵,爵士樂被從美國本土廣泛地帶到了當(dāng)?shù)?,并在?dāng)?shù)嘏嘤鹁羰繕返姆N子。歐洲和日本,是典型的兩大例子。  格連·米勒(Glenn Miller)是搖擺時代大樂隊的代表人物,而他在戰(zhàn)爭爆發(fā)后毅然從戎以及最后在執(zhí)行任務(wù)中的意外殉國,更被認為是爵士樂歷史上的一段憾事。Miller的最后一次任務(wù)正是在英國接受的,當(dāng)時是1944年,他奉命去法國執(zhí)行任務(wù),他的飛機從此消逝在藍天中?! iller給英國人留下的并不是他最后的身影,他率領(lǐng)自己的空軍爵士樂隊在貝特福德等地的表演帶來了深遠的影響。那些被改編過的曲子打動了英國的樂迷和樂手,終于為爵士樂在英國的興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當(dāng)然,這一基礎(chǔ)工作并不全部是由Glenn Miller一個人完成的,當(dāng)時在美軍服役的許多爵士樂手,也通過各自在部隊中建立的樂隊,以及和英國本地樂手的聯(lián)手,讓英國老百姓更多更密切地接觸到了爵士樂。Sam Donohue、Art Pepper等人就是這些樂手中的代表。  隆尼·斯科特的俱樂部  戰(zhàn)后最初的一段時間里,娛樂活動暫時還沒有得到恢復(fù),電臺在這一時候起到了持續(xù)傳播爵士樂的作用。BBC開設(shè)了“Rhythm Club”節(jié)目,固定播出爵士樂節(jié)目,而建立在當(dāng)時西德的美國空軍廣播網(wǎng)AFN(American Forces Network),則把爵士樂作為主要的播出內(nèi)容,其當(dāng)家DJ Ralph Moffet等人在電臺中不遺余力地推介爵士樂。正是在這些電臺的播放下,英國人聽到了Charlie Parker、Dizzy Gillespie、Stan Kenton等爵士樂新一代領(lǐng)袖人物的聲音。  1947年,在穿越大西洋來回于倫敦和紐約之間的“瑪麗皇后號”上,出現(xiàn)了一批年輕的爵士樂手。他們年齡不過20出頭,非?;钴S,在船上便組織起一個舞蹈伴奏樂隊,在他們中間,最為人注目的是兩個薩克斯手:隆尼·斯科特(Ronnie Scott)和尊尼·丹沃茨(Johnny Dankworth),他們傾囊而出,把自己演奏所賺來的錢,用作前去紐約的路費,希望通過這次旅行,見識到第一流的美國爵士樂?! 〕醯矫绹瑤孜粯肥竹R不停蹄地趕到第五十二街,這里是紐約爵士樂的中心地帶。連續(xù)48個小時,他們一家一家俱樂部地流連、張望,在那里他們找到了自己心向往之的偶像——Charlie Parker、Dizzy Gillespie。白天,俱樂部休息,但這批年輕的樂手沒有閑著,他們穿梭于街頭的大小唱片店,購買下大批爵士樂唱片,這些唱片后來成了他們回到倫敦后苦練的教科書?! 〖~約之行幾乎是朝圣之旅,由此,現(xiàn)代英國爵士樂的帷幕終于被拉開。  1948年12月11日,在倫敦鬧市Soho區(qū)的風(fēng)車街上,一家名為Club 11的俱樂部開張,它的開辦人包括Scott、Dankworth以及小號手Hank Shaw、鋼琴手Tommy Pollard、低音提琴手Joe Muddell、打擊樂手Tony Crombie、Laurie Morgan等人,他們幾乎每個晚上都在Club 11里排練、演出,在不停的切磋中,他們的技藝得到提高,俱樂部的名氣也越來越大。Club 11,被普遍認為是英國現(xiàn)代爵士樂的誕生地點。  在英國樂手自學(xué)成才的同時,美國的樂手們也經(jīng)常性地來到歐洲巡演,但與在歐洲大陸的法國等地爵士樂巡演日益普遍的情況不同,美國樂手們到英倫三島的機會并不是太多,即使到了英國,也多數(shù)是在美軍基地中演出而不去公開的表演場所,而美軍基地又不對外開放,英國的爵士樂手和樂迷為此不得不買了機票前往巴黎等地觀看美國樂手的表演,當(dāng)時還曾發(fā)生過有人專門組織樂迷團去都柏林集體觀看Stan Kenton樂隊演出的奇景。  針對上述情形,英國樂手自發(fā)組成聯(lián)盟,他們和美國同行經(jīng)過反復(fù)的協(xié)商,最終確定了雙方合作交流互訪的計劃。1956年,Stan Kenton率領(lǐng)他的大樂團在倫敦標(biāo)志性音樂場所——皇家愛爾伯特音樂廳連續(xù)舉辦7場音樂會,門票全部售完。同年,英國指揮Ted Heath率領(lǐng)他的樂團開始了全美巡演。  大西洋兩岸爵士樂的頻繁交流由此進入繁榮階段,而以隆尼·斯科特(Ronnie Scott)為首的年輕樂手,則開始在心中勾畫創(chuàng)新和超越的藍圖?! 挠貋砗?,Ronnie Scott最初的行動是組建起自己的9人組,后來又組建了大樂隊,這一時期他的演奏風(fēng)格還是偏向傳統(tǒng)的搖擺作風(fēng)。到了1956年,經(jīng)過近10年的打拼,Scott已經(jīng)成為英國家喻戶曉的音樂家,此時他開始實現(xiàn)自己心中最大的兩個夢想——打造英國色彩的Bebop小樂隊和建立像第五十二街那樣的爵士樂中心地帶?! ebop樂,又稱“比波普”,是現(xiàn)代爵士樂第一次革命的產(chǎn)物,以小樂隊和多重奏的形式,注重樂手的即興發(fā)揮,講究作品的和弦結(jié)構(gòu),追求作品的不對稱美感。這一新爵士樂樣式最早起源于40年代早期紐約的敏頓俱樂部,Charlie Parker、Dizzy Gillespie、Thelonious Monk等一批特立獨行的年輕黑人樂手每天在這里演奏,他們古怪的打扮和新奇的聲音,與當(dāng)時正流行的搖擺大樂隊格格不入。他們更推崇樂手個性的存在,這和50年代后的西方思維新浪潮完全合拍,在整個50年代,比波普音樂是垮掉派作家們最鐘愛的音樂,而50年代后的爵士樂,大致是遵循著比波普開創(chuàng)的路線向前延伸的。  1957年,Scott和另一位薩克斯手圖比·黑斯(Tubby Hayes)等人組建“爵士信使”樂隊(The Jazz Couriers),樂隊的風(fēng)格是比波普和當(dāng)時在大洋彼岸正如火如荼的更為直接硬朗的硬波普(Hard Bop)。這里有必要介紹下Tubby Hayes,他曾被認為是當(dāng)時英國最具才華的薩克斯手,同時他也精通長笛和顫音琴演奏。Hayes的風(fēng)格接近于硬波普,速度飛快,一口氣能吹出多音節(jié)的長音,許多人把他與美國大師John Coltrane相比,而Hayes對于謠曲風(fēng)格的慢板作品也非常有心得,吹得相當(dāng)之優(yōu)美??上缭?973年就去世,沒有為這世界貢獻更多的佳作?! 〔祭竦挠撵`  沒去過又很想去的地方,總是好地方。布拉格就是這么個地方。  布拉格算得上是片有文化的土地,從昆德拉到米洛斯·福曼,捷克人不斷在這座城市里帶給我們游蕩在現(xiàn)實和荒誕之間的遐想,他們的遭遇決定了他們有許多話要說,有許多話要隱晦地說,東歐斯拉夫民族骨子里的悲涼的幽默,捷克人說得最不露聲色,又最明白透徹?! he Plastic People Of The Universe,翻成中文為宇宙塑膠人,被認為是捷克搖滾樂的鼻祖。60年代中期的布拉格,據(jù)說和舊金山有得一拼,盛產(chǎn)嬉皮士,但前蘇聯(lián)的坦克把一切化為了烏有,連帶搖滾樂。宇宙塑膠人生不逢時,正好組建在“布拉格之春”發(fā)生后的一個月,由此他們被不容置疑地敲上了“異端”的烙印,樂隊在地下足足活躍了二十多年,他們的音樂會多次被取締,并有釀成流血事件。但如果聽過他們的作品,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音樂除了古怪以外,和意識形態(tài)的東西根本靠不上邊,歌詞里面,也不過是些語氣詞,而樂隊的現(xiàn)場還有更多的自制卡帶里,主要的片段都是即興器樂演奏。  當(dāng)宇宙塑膠人在布拉格地下音樂圈里打拼的時候,Gary Lucas在大洋那一端的地下音樂圈里也歡騰得厲害。他是Captain Beefheart樂隊的吉他手,后者和好友Frank Zappa是美國前衛(wèi)搖滾樂在六七十年代的領(lǐng)頭人物,而Zappa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時刻,又曾被當(dāng)時的捷克總統(tǒng)哈維爾請到布拉格待若上賓,再延伸過去,早在70年代,哈維爾還不得志的時候,就已經(jīng)是宇宙塑膠人的好朋友。這個地球有時候真的是小,隔那么遠最后一算,191  也就是那么幾個人在扎堆?! ary Lucas在2002年前后去到布拉格,和當(dāng)?shù)氐募磁d藝人廝混在一起,曾經(jīng)一起錄制了張叫《布拉格幽靈》的唱片,內(nèi)容全部是布拉格的傳說。在錄制這張唱片的差不多的時候,他在當(dāng)?shù)睾苡杏绊懙膫髌妾毩⑵放艶aust Records公司的錄音棚,和宇宙塑膠人樂隊的薩克斯手Vratislav Brabenec、即興女歌手Mirka Krivankova以及Urfaust團體的Richard Mader完成了這張即興作品?! 〕瑹o法被定義在任何一個范疇,“Smoke Plant”是Krautrock式的,幽暗得不見底部,“Corn Poppy”里L(fēng)ucas的吉他迷幻到和Sitar別無兩樣,“Thistle”喧囂的管樂充滿了自由爵士的奔放,“Golden Rain”里各式樂器的噪音聲墻輪番攻擊著聽眾的耳朵,“Snow Flake”則散發(fā)著民謠的孤獨與美麗。  Mirka Krivankova始終聽不出她在唱什么,完全意識流般的呼喊、自語、嘶叫、低吟,將女聲即興的鬼魅之氣渲染到無以復(fù)加,聽上去,正是像漫步在黑夜的布拉格街頭,每一棟古屋的陰影里,都有一群幽靈化身在Mirka Krivankova的歌聲里,誘惑著魂不附體的你?! ary Lucas的琴音,著重于制造細碎而綿延的音場氛圍,和Captain Beefheart時代不一樣,也和他當(dāng)年與Jeff Bukley組隊時候的聲音有著很大區(qū)別,幾乎負責(zé)了除提琴外一切彈撥樂器的功能,同時,也扮演著音效和聲場制造者的角色,只在“Buttercup”的開首,有些迷幻重搖滾的傳統(tǒng)聲音流露?! ratislav Brabenec的薩克斯,遵循著Evan Parker、Peter Brotzmann等人的路線,剛猛勇敢,如果當(dāng)年宇宙塑膠人是這樣,被取締也不足為怪,上升到思想角度,他們的音樂太具有攻擊性;音樂是用來歌唱美好生活而不是攻擊別人的,只這一條遭封殺就不冤。在這張作品里,Vratislav Brabenec是最接近于前衛(wèi)爵士的一個人,不僅在演奏薩克斯的時候,偶爾在專輯里玩一把小提琴的時候也是如此,和40年前的Ornette Coleman形似并且神似?! ichard Mader的打擊樂,東方情調(diào)很重,手鼓玩得非常漂亮,但在唱片介紹里卻沒看到他有玩手鼓,天知道他是怎么樣弄出這些High音的?! 『芟矚g這張彌漫著鬼氣的唱片,在燥熱的上??崾钐炻牐线m得很。幾個演出者,如果沒算錯,都是60歲上下的人,即興的音樂,在他們的手里、口里和心里流露出來,早就被歲月沖刷去了火氣,即便是在白天聽也會帶來長夜的滋味,這滋味里,有微笑也有苦笑更有鬼笑,聽出什么樣的笑,就有什么樣的年紀(jì)和什么樣的經(jīng)歷?! ∫粋€有著太多歷史的城市,注定會在夜晚發(fā)生過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它們被世代相傳,鬼魂于是產(chǎn)生,布拉格,就是這么個地方。比起它,上海太年輕了,只在外灘邊和西區(qū)的某些地方,在大樓和高樹的陰影里,演繹著不老的老故事。  還是喜歡幽靈出沒的城市。更想去布拉格了。

內(nèi)容概要

  王昕的《歐洲爵士素描》是當(dāng)下對于歐洲爵士樂的最重要述評讀本。誕生在美洲大陸上的爵士樂,事實上在歐洲充當(dāng)了古典音樂的另一種發(fā)展可能,而歐洲人的智慧,也在其中盡顯無遺。從倫敦到巴黎,從布拉格到莫斯科,從柏林到阿姆斯特丹,從羅馬到雅典,歐洲每個地方的爵士樂都有著獨特的氣息,值得用心去聽。

作者簡介

  王昕,著名樂評人,熱愛音樂,尤其爵士樂。收有唱片8000余張,著有《爵士名盤300》、《村上春樹音樂之旅》等。

書籍目錄

歐洲爵士素描?前言
上篇素描
 英國爵士素描
  英國爵士樂的起源
  隆尼?斯科特的俱樂部
  小劇場的即興主義者
  搖滾些,再搖滾些
  夜店新浪
  英國名人及代表作品
 法國爵士素描
  格拉佩利和瑞因哈特
  我們在巴黎的人
  少數(shù)自由派
  Label Bleu和OWL的法國風(fēng)
  法式電音爵士
  法國名人及代表作品
 德語地區(qū)爵士素描
  德國爵士樂的起源
  形而上的第一代
  鐵血即興主義者
  飛揚的荷蘭人
  德語地區(qū)名人及代表作品
 北歐爵士素描
  60年代之前:早夭的二巨人
  自由北歐
  ECM之聲
  北歐電爵
  北歐名人及代表作品
 東歐爵士素描
  從斯大林到赫魯曉夫
  蘇維埃新爵士
  捷克式幽默
  波蘭爵士:民族或電影
  匈牙利流浪者
  東歐&俄羅斯名人及代表作品
 ……
下篇 樂評

章節(jié)摘錄

  李宗盛:我的爵士樂經(jīng)驗  我是一個音樂制作人,我的工作需要我在聽音樂的時候從一個分析、拆解的角度進入。我需要培養(yǎng)自己這樣的能力,以便同時觀察一個曲子中不同的配器所發(fā)展、組成的各個聲部或者是線條?! ≡谖宜佑|、使用的各種音樂形式當(dāng)中,爵士樂以極為豐富的和聲與多變的節(jié)奏形式讓我吃盡苦頭?! ≡谀贻p時代初初接觸的時候,我往往迷失在在貌似各說各話的音樂情境中;我既無法體會和聲中細微巧妙的轉(zhuǎn)變,更遑論摸清楚某個曲子當(dāng)中,底鼓與低音提琴與鋼琴手低音聲部三者之間其實正在挑釁或調(diào)情。  然而幾十年來爵士樂終究給予了我極大的樂趣。對我而言它可遠可近,它經(jīng)得起深入探究細細玩味。而只要選對曲目,它也能被我刻意忽略卻又稱職地伴隨我渡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爵士樂,對我而言是個人修養(yǎng)、演奏技術(shù)與團隊精神同時的極致表現(xiàn)。我希望透過王昕先生的深入解說,讓這款奧妙的音樂被更多人接觸欣賞?! ⌒∠x:生活在有音樂的地方,真好  任何聲音都叫聲音吧?!我想……  從字面上,我個人的解讀,“音樂”是一種令人快樂的聲音……  不管后來人怎么歸類,音樂還是音樂,只要讓人有感覺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奢望,延伸出來的規(guī)律篇章,心靈深處的聲音,想表達的,想宣泄的?! ≈灰芨袆恿俗约?,也會感動周遭?! ÷犝呦硎芷鋳W妙 !創(chuàng)作者找到共鳴?! ∵@就有了共通的交流……  不管時代多進步,科技多發(fā)達,最終還是發(fā)現(xiàn)樂器還是“人”來演出最動人?! ‰S著人體的韻律動作,隨著對樂章的理解,表現(xiàn)出的演奏?! ∏楦校菣C器做不到的?! ∧沆o靜的聽過風(fēng)的聲音嗎……?  你感受到雨水的聲音嗎……?  我生活在有音樂的地方,真好 !  自序  幾 年前,吳志超兄約我稿子,登在《第一財經(jīng)日報》上,定了歐洲爵士樂的主題,總共寫了30多篇。當(dāng)時就有把文章結(jié)集出版的想法,現(xiàn)在,想法成為了現(xiàn)實?! 锩孢€有幾篇樂評,是散亂地為其他的一些報刊專欄所寫,湊成了40篇的整數(shù)。前面關(guān)于歐洲爵士樂各個地區(qū)的文章,則是這三個月里寫就的。這本書,在開始的時候就沒有寫成部歷史的念頭,所有的文章,寫完回頭去看,都似乎是以素描的筆法來勾勒出歐洲爵士樂一些人與事的面目,所以書名就定成了《歐洲爵士素描》。  既然沒有寫成歷史那樣的遠大抱負,寫書時也就多了一些自己愛好的成分在內(nèi),歐洲爵士樂的名人和名事自然盡可能寫到,對于自己偏好的,則確實更多了些筆墨?! 憰倪^程,其實也是讓自己補充些東西的過程。一些故事,是在查閱材料時才知道的,也因此多了些樂趣。希望這本書同時能給閱讀者帶來樂趣,不要讓大家覺得枯燥?! W洲爵士樂,和美國爵士樂有著很大的不同,具體如何,書里面都會有寫到。從個人的觀點,兩地的爵士樂都很有興趣去聽和寫,而在地域的喜好程度上,則是歐洲要遠遠多過美國,雖然我只是浮光掠影地到過兩地的一些去處,可即便是浮光掠影,還是歐洲的感覺要好得多。在歐洲的爵士樂里,有著深厚的歐洲文化的韻味,哪怕是在最狂亂的時候,也能觸摸到它獨特的人文氣息?! 【羰繕返男蕾p者越來越多,不過終究還是小眾群體。這和我們對其理解有關(guān),本來就是外來事物,再加上一些人士給爵士樂貼上“小資”、“格調(diào)”、“品位”等標(biāo)簽,于是就成了酒柜里的洋酒,只供遠看而不會被打開品嘗。好東西,還是要品嘗滋味啊。  上一本書,出版到現(xiàn)在已有六年。這六年,又找到不少爵士唱片,這,也許是最大的收獲吧。六年里曾發(fā)生不少事,沒來的終究沒來,沒去的也終究沒去,來去之間,想通一句話:是你的,終歸是你的,別人拿不走。自己要不來,覓唱片如此,人生大抵也如此吧。  寫本書不太容易,能出版,更是靠了朋友的支持。不希望這本書能給閱讀者帶來什么教誨啟迪,那實在是很無趣的事,讀過書,了解那些人那些事,足夠了。  謝謝李宗盛和小蟲老師為這本書作序?! ≈x謝路金波和李承鵬先生為本書作推薦?! ≈x謝余曰簡,那些封套里有幾張可是你的 !謝謝朱宏和你給我的Albert Mangelsdorff !  謝謝吳志超和陳飛雪。謝謝你,張煒?! ?hellip;…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歐洲爵士素描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條)

 
 

  •   一本不錯的了解爵士樂在歐洲發(fā)展歷史和唱片介紹的工具書。
  •   對于爵士樂迷是重要的工具書
  •   喜歡爵士的朋友 可以看看 本人覺得是一本入門書籍
  •   書還不錯 喜歡
  •   有收藏價值,了解了解
  •   封面很漂亮,我很喜歡。內(nèi)容也不難懂,適合我這種沒什么基礎(chǔ)的人看。如果喜歡爵士樂的話,個人覺得值得買
  •   適合爵士入門者閱讀。不過某細節(jié)部分有誤。
  •   視野很全面,很專業(yè)。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