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8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曹聚仁 頁數(shù):561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聽濤室”為曹聚仁書齋名,其“人物譚”撰寫于上世紀50—70年代,陸續(xù)發(fā)表于《熱風》、《文藝世紀》、《循環(huán)日慢》、《正午報》、《晶報》等香港報刊,分別出自作者開設的“文壇談往”、“人物新語”、“支離雜話”、“檐下絮語”、“旅途雜筆”、“今世說”、“識小錄”、“如寄錄”等專欄。作者生前不曾結(jié)集成書,逝世二十多年后始由作者家屬據(jù)手稿整理、編輯、出版。內(nèi)分“政海談秘”、“文壇述往”“學苑思故”、“報界憶舊”等六輯,所追憶、臧否人物包括于右任、李宗仁、張治中、蔣徑國、弘一法師、魯迅、周作人、郁達夫、俞平伯、胡適、錢鍾書、齊白石、梅蘭芳、黃遠生等百余位。由于作者橫垮文壇、學林、報界諸領域,交游廣泛,這些中國近現(xiàn)代的名家,于作者或為師友,或曾采訪,因此,他筆下所錄的名家逸事趣聞,可視為第一手史料,有別于道聽途說,這類“今世說”,足為正史補益。在曹聚仁作品系列中,本書和《天一閣人物譚》同為憶舊、述往、念故類代表作,值得格外珍視。
作者簡介
曹聚仁(1900—1972),字挺岫,浙江浦江人(出生地蔣畈村現(xiàn)劃屬蘭溪)。中國現(xiàn)代作家、學者、記者。浙江第一師范學校畢業(yè)。1921年到上海教書,后任上海大學、暨南大學、復旦大學等校教授,并從事寫作,以散文創(chuàng)作立足文壇。30年代初主編《濤聲》、《芒種》等刊物。1937年抗戰(zhàn)開始,從書齋走向戰(zhàn)場,任中央通訊社戰(zhàn)地特派記者,曾采訪淞滬戰(zhàn)役、臺兒莊戰(zhàn)役及東南戰(zhàn)場,并主持《正氣日報》編務??箲?zhàn)勝利后回上海,在大學任教,并從事新聞工作。1950年到香港,為多家報刊撰寫專欄文章,并參與主辦《循環(huán)日報》、《正午報》。1956年后,曾數(shù)次回大陸采訪,并致力于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1972年7月病逝于澳門。一生著述逾四千萬言,生前出版成書約七十多種。
書籍目錄
總序政海談秘 悼念程頌云將軍 陳立夫賣粽子 于髯老 于右任的詩 做炮孤兒于髯老 悼于髯翁 蔣百里多才多藝 “西安事變”的特客——蔣百里先生 蔡廷鍇將軍之憶 悼念朱啟鈐老人 記湯壽潛其人 談左舜生 “娘東石殺”陳任中 悼念陳銘樞將軍 嗚呼國土! 陶成章和光復會 胡公冕臥病西山 悼張治中先生 張治中的出處 蔣廷黻病逝紐約 湯恩伯病逝東京 胖子博士江亢虎 杜滄白富有才華 蔣孝文串演王老虎 三個陳毅 當代王魁周書楷 吳稚暉這老頭子 吳稚老百年祭 章士釗盱衡民初人物 談吳佩孚 曹汝霖的一生 賀李宗仁續(xù)弦 李宗仁二三事 悼念李宗仁將軍 三十年風雨說桂系 白崇禧二三事 黃紹茲《五十回憶》 黃旭初措辭審慎 程思遠別來無恙 “程思遠何許人也” 顧祝同二三事 蔣經(jīng)國的前半夜 蔣經(jīng)國打過仗沒有? 談陶百川 戴雨農(nóng)家鄉(xiāng):江山 悼念徐特立老人 悼念鄧寶珊將軍 枝巢回憶篇 一段雜感 談王芃生 《亦云回憶》 杜月笙的一件小事 宣鐵吾入臺 張道藩七十歲了 張道藩死矣! 萬墨林談七十六號 悼王平陵 許靜老病逝臺北文壇述往 談徐懋庸 余致力 悼施存統(tǒng)(復亮) 熊佛西與顧仲彝 章士釗與陳獨秀 陳獨秀的半篇文章 易培基與陳子展 陳子展與易培基 郁達夫的苦酒 詩人郁達夫他的戲劇性生活 談郁達夫與王映霞 談郁曼陀 圣湖二十年 曹雨群贛居雜詩 劉半農(nóng)的《江陰民歌》 “駝鈴” 魯迅與“楊貴妃” 不除庭草齋夫 郭沫若打詩謎 田漢請客 孫寒冰之死 周作人悼范愛農(nóng) 弘一大師湖上行腳 弘一大師年譜 弘一法師 哭朱自清先生——其作品、風格與性格 《背影》作者朱自清 談曾今可 “這個陳中凡” 憶周木齋 林語堂胡說九道 李敖,這小子! 林靄民先生的字 談徐志摩 重印徐志摩《愛眉小札》前記 徐志摩的天真 題《愛眉小札》手寫本 梁實秋與葉靈鳳之間學苑思故 鄭洪年與暨南大學 黎東方被幽趣話 蘇曼殊的幽默 蘇曼殊的浪漫生活 悼念馬敘倫先生 徐炳昶先生 我與蔣夢麟 憶俞平伯師 但壽一何許人? 但壽一的詩文 談柳文——祝章行嚴先生九十大慶 “美人去已二千年” 談唐景崧 “破教授” 錢玄同的令兄 楊仁山的故事 談胡適——答杜兄 胡適與“水經(jīng)注公案” 鵝湖斜塔·馬寅初 《記太炎》 梁任公勇于悔過 王國維自殺之謎底 夏靈峰 談唐學——悼念陳寅恪先生 錢鍾書——新一代的學人 喬大壯與臺灣 方回悼喬大壯報界憶舊 上一代的報人 “舊”聞記者——從黃遠生到陶菊隱 報壇怪人王新命 報壇奇才薩空了 早期中國女記者才女呂碧城 “奉上成合我一個” 孫伏園與《京報>)副刊 有懷劉尊棋 中共駐英“新代辦”——宦鄉(xiāng) 趙叔雍病逝南洋支離雜話 三百年來兩藝人 護國寺街一號 張大千談畫理 老友記蓋叫天 黃自三十年祭 關(guān)于齊白石的文獻 吳(歷)漁山 “哀樂故中人”憶沈尹默 憶畫家程鏗 賀江漢,談姜明 丁文江二三事 河上人語李儀祉 悼毛以亨 年輕時代的張默君 憶陳嘉庚先生 我與李組紳老人 《一千個春天》陳香梅的故事 楊惠敏“獻旗”往事 補記楊惠敏與胡蝶 也談章亞若小姐 毛彥文 黃季陸的“四一”故事 寶塔詩 偉哉樓大師傅 唐季珊寂寞臺北唐小玉遠旅紐約 一筆李彥青的債務 談李濟 徐彬彬(凌霄漢閣) 此王賡不是彼王賡 王云五王八蛋 地皮大王周扶九 1939年《周佛海日記》之時代背景 悼念史特朗夫人 勞倫斯的晚年 毛姆危在旦夕 談羅素 悼念羅素 拉斯基 岡村寧次死矣! 內(nèi)山完造及內(nèi)山書店之憶 悼念胡志明主席 卓別林欠周恩來一筆賬 小泉八云 后藤新平的幽靈檐下絮語 談余玠 談劉繼莊(獻廷) 林敦谷與賽金花 賽金花不識瓦德西 黃大仙·智者三洞 談王懿榮 永別了,張?zhí)鞄煛 渡蛘渲椤贰∫舱勱P(guān)羽 薛仁貴有多少兵? 大刀王五真男子 柳敬亭 北齊士子 《王昭君》 王昭君 昭君和番 關(guān)于岳飛的評價 王韜事跡余話 珍妃之死 看棋 名師出高徒 辛亥談往 辛亥二談 辛亥三談附錄 原版前言
章節(jié)摘錄
曹聚仁一生著述多達4000萬字,文集70余種,其身份又系記者、報人、作家、學者等,自不免文字中有蕪雜且筆誤之處,這在整理和重刊時,應有必要的糾正和校訂。比如,曹聚仁最早打響改革開放以后大陸出版界的一部著作《我與我的世界》(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其中語及教育家戴伯韜,竟謬憶為他是陶行知的“兒子”(且書為“戴白韜”,見該書第419頁),后來曹雷女士為其父編輯、出版《聽濤室人物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才將之改正過來(即改稱其為陶的“學生”。見該書第208頁),但仍有一些筆誤未得以糾正,如曹聚仁在書中稱江亢虎的弟弟是江紹原(見該書第56頁),而江亢虎是江西人,江紹原卻是安徽人,兩不相干。新版《曹聚仁作品系列》,也有此類情況,如《采訪三記》中提及周恩來當年向訪問延安的冷御秋先生詢問水利專家張含英,曹聚仁寫道:“張女士雖是有名的水利專家,但在治黃治淮的工作中,也有氣力沒機會去施展”云云(見該書第89頁)。無疑,這是當時作為記者的曹聚仁不知張含英是一男性水利專家,后來圍繞三門峽、三峽等水利工程的上馬等,他(而非“她”)的名字更是大名鼎鼎。 曹聚仁是吾鄉(xiāng)蘭溪人,早年畢業(yè)于杭州一師,時教師有經(jīng)子淵(校長)、單不庵、劉大白、李叔同、劉子庚、徐道政、夏丏尊、陳望道、李次久等,后又有朱自清、俞平伯、劉延陵、王淮君等,同學則有施存統(tǒng)、周伯橚、豐子愷、劉質(zhì)平等。師從單不庵。畢業(yè)后在大中學校教書,后入新聞界。最后在香港,但是大陸的密友,每年必回大陸數(shù)次。最為人稱道的是救知堂老人于危難中,老年的文章,包括《知堂回想錄》,都是在他鼓勵下寫出的,并經(jīng)他的手發(fā)表于香港報端。 作者長期供職于新聞界或執(zhí)教于大學中,聞見既博,交游又廣,趣聞軼事裝了不少,談經(jīng)論史,臧否人物,也是應手當行,只不過都是有一股報屁股味。 本書所收都是談人的文章,閑談式的,大多是報刊中的專欄。頗帶政治色彩,對蔣派(稱草山老人)明嘲暗諷甚多。 稱魯迅是一位智者,卻不是圣人。他世故甚深,是一個善于閑談的“中”老頭兒罷了。這卻是他地處香港,到底腦子要清醒些?! ∮浭隽嗣駠觊g眾多的人物。比起鄭逸梅,我還是喜歡曹聚仁。畢竟后者人際交往及其廣泛,里面記錄的人物大都有親身交往?! 镉姓勊就嚼椎堑模巳说牡谝挥∠螽斎粊碜杂谡n本中那一篇署名老毛,其實翦伯贊捉刀的《別了、司徒雷登》。他出生于杭州,曾為蔣介石、李宗仁之聯(lián)合抗日起了重要的橋梁作用,也在抗戰(zhàn)中期做過中日秘密議和的使者?! ∮姓勍蹴w一文,到讓我看到百年前的謠言,今天還依舊讓一些文人引為掌故,寫進有關(guān)王韜的文章之中?!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