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林·亨特 頁數(shù):211 譯者:鄭明萱,陳瑛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以“家庭羅曼史”指稱集體無意識的家庭秩序圖像,這種家庭秩序的圖像構成了法國大革命政治理念的基調。作者借著討論家庭成員間的關系,闡述這種政治理念;并以家國互喻的方式,陳述18世紀的法國人視其統(tǒng)治者為父、視其國為家的想法。本書的論述并非沿著時間的脈絡直線前進,而是在革命十年間顛來倒去地反復敘說,徹底顛覆單一觀點的直線史觀,呈現(xiàn)給讀者另一種解讀歷史的典范之作。
作者簡介
林·亨特(Lvnn Hunt 1945-),美國當代著名歷史學家,新文化史運動的主要倡導者和領導者之一。曾任教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費城賓州大學,之后轉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任教迄今。主要著作有:《大革命與法國外省特魯瓦、蘭斯的城市政治》、《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政治、文化與階級》等;并先后主編了兩部重要的新文化史理論文集一《新文化史》及《超越文化轉向》。
書籍目錄
序言第一章 家庭的政治模式第二章 好父親的興與衰第三章 兄弟幫第四章 壞母親第五章 薩德的家庭政治第六章 家庭重建結語 過去式的家長制?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家庭的政治模式在一個陰冷多霧的冬日早晨,法國國王一命嗚呼,時值1793 年1月21日上午10時22分。執(zhí)行死刑的劊子手解落斷頭臺的利鋒,直下路易·卡佩(Logis Capet)的頸項。這位路易不是別人,正是前法王路易十六。不久前才設竣的斷頭臺,操作近乎全自動,死時亦應不甚疼痛,其著眼點在于人人平等,不論是誰,都同樣死法。代表們希望借著這個方法處死路易,“數(shù)百年來被偏私、歧視所壓制侵害的偉大真理”,終獲檢驗證實,“今天,我們終于相信,國王也不過是個凡人,無人能超越法律之上”。報上這篇文章的執(zhí)筆煮,僅用區(qū)區(qū)數(shù)言,便道盡法王之死的個中滋味;法國人弒主,為的是讓自己相信國王也不過是個凡人,而幾世紀以來法力無邊的王權魔法,一朝亦可破除?!翱ㄅ宀辉?!歐洲人民,世界各民族,注意看啊!那王座上面,除了塵土之外什么都沒有!”又仿佛要確保法國這個王座從此確歸塵土,他們還特意將法王已經(jīng)身首異處的尸骨,立刻掩埋在瑪?shù)氯R娜公墓(Madeleine Cemetery)的一處深穴,其上并覆以生石灰。至于其余一切足以表征法王的外在痕跡,也一并消除凈盡。然而,文中那滿帶希望的口吻、假設性的語氣,卻暴露出潛藏深處的焦慮。法國已經(jīng)為世界各國樹立一個榜樣,給各國君主發(fā)出一個教訓,文章的作者如此宣稱;可是,國人能從中得到什么好處呢?這一天,固然將永難忘懷,可是它也能傳之久遠,永為后世紀念嗎?“別再受人輕侮了,歷史學家們!不要辜負大好時光,寫出真相來,只有真相值得記載,不要徒費筆墨!”于是這位作者便致力于寫作,以驅除所有罪疚的感覺。當日,曾有20000名民眾涌進革命廣場(Place de la Revohution)共睹法王之死,現(xiàn)場并駐有80000名武裝守衛(wèi)以確保刑場的安全。如果說當時確有任何罪疚感,那么,這份心情自當為眾人所共有。法王被判處死刑,是法國大革命中最重要的政治事件,其象征的重大意義固為世人所公認,然而革命人士本身對這個行動所代表的意義卻持有歧異,甚至看法相沖突。
編輯推薦
《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家庭羅曼史》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