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法家的道德世界

出版時間:2012-7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許建良  頁數(shù):544  字數(shù):552000  

內(nèi)容概要

《先秦法家的道德世界》編著者許建良。
《先秦法家的道德世界》內(nèi)容提要:作為斷代的中國道德思想史專題研究成果,本書以先秦諸子百家時代詩意般金燦絢麗的美妙文化樂章為背景,在對《管子》、商鞅、韓非等道德思想進行個案整理的基礎(chǔ)上,通過
“道德坐標的原點——萬物”、“道德的內(nèi)外基礎(chǔ)——趨利和為非”、“
道德的目標設計——實用”、“道德的動力機制——智力”,“道德實踐的軌道——因循”這五個層面,依歸世界漢學研究的時代軌道,在多元的坐標系中對法家進行了系統(tǒng)而深入的量度和探討,揭示了法家道德世界的內(nèi)在精神實質(zhì)。認為法家之所以為法家的標志性概念是“理”,“法”只是重要概念;法家精當?shù)匕盐兆×巳诵浴盀榉恰钡默F(xiàn)實,開辟了“法以遏之”的社會治理的新實踐;推重因循、實用和智慧,反對“大費”,講究效益,對此的重視和開發(fā)利用,正是2l世紀實現(xiàn)持續(xù)有效發(fā)展之必需。

作者簡介

許建良,哲學博士,東南大學教授。1984年7月本科畢業(yè)于南京師范大學,后任教于南京藝術(shù)學院,1985.9—1987.7在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倫理學研究生班學習:1992.9—1993.8赴日本國立大阪大學做訪問學者;1993.9—2001.5在目本國立東北大學進修、留學,分別于1997年3月和2001年5月在該校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2001年6月回國工作?,F(xiàn)為日本東北中國學會會員,日本倫理研究所會員,國際哲學家協(xié)會會員(美國),中國社會科學院應用倫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主攻中國哲學、中國道德、中·日·西方道德哲學比較、社會應用倫理研究等。已出版專著《道德教育論》、《魏晉玄學倫理思想研究》、《現(xiàn)代化視野里的經(jīng)營倫理一日本文化的背景》、《先秦道家的道德世界》;主編《修身學》、《中國倫理文化寶庫》、《中國歷代家訓大全》等5部;在海內(nèi)外刊物上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80余篇。

書籍目錄

緒論
一、刑德的歷史審視和辨析
1.歷史的記載
2.“德”的辨解
3.西周替代殷商在武功
二、時代的課題
1.“祀與戎”是國家的大事
2.國家富強是中心
3.法家的應運而生
三、“法”的含義
1.“法”的詞義解釋
2.“刑”就是法
四、道法、禮法的合奏
1.“禮法”的樣態(tài)
2.“道法”的底蘊
五、“理”——法家的標志性概念
1.“法通乎人情,關(guān)乎治理”——法與理的辯證
2.“別交正分之謂理”——何謂理的追尋
3.“理生于智”——理始源的探析
4.“必然之理”——理的種類檢點
5.“天地之與同理”——理特性的問津
6.“通理以為天下”——理功效的發(fā)現(xiàn)
7.“行邪僻而動棄理”——理涵修的訴諸
8.“緣理而動”——理因循的推揚
第一章 《管子》“德者道之舍”的道德思想
一、“德者道之舍”的道德依據(jù)論
1.“天有常象,地有常形,人有常禮”的天人論
2“道也者,口之所不能言”的道論
3.“虛其無形謂之道,化育萬物謂之德”的道德論
二、“見利莫能勿就”的道德范疇論
1.“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的經(jīng)濟道德論
2.“見利莫能勿就”的人性論
3.“刑德離鄉(xiāng),時乃逆行”的刑德論
4.“誠信者,天下之結(jié)”的誠信論
5.“禮義者,尊卑之儀表”的禮義論
6.“知權(quán)然后舉錯得”的經(jīng)權(quán)論
三、“教訓成俗”的道德教化論
1.“士無邪行,教也”的教化界定論
2.“萬物待治禮而后定”的教化必要性
3.“期而致,使而往”的教化目標論
4.“愚者不知,不可以教民”的教化對象論
5.“九惠之教”的教化內(nèi)容論
6.“因其能者”的教化調(diào)控系統(tǒng)論
四、“德以養(yǎng)之”的道德修養(yǎng)論
1.“正形攝德”的修養(yǎng)界定論
2.“內(nèi)行不修,則不能朝遠方之君”的修養(yǎng)必要性
3.“有身不治,奚待于人”的修養(yǎng)價值論
4.“道在身行自正”的修養(yǎng)目標論
5.“養(yǎng)有節(jié)”的修養(yǎng)方法論
五、“不為物使”的理想人格論
1_“恬愉無為”的君子論
2.“道德當身”的圣人論
第二章 商鞅“德生于刑”的道德思想
一、“德生于刑”的道德依據(jù)論
1.“仁義”是“六虱”論
2.“以刑去刑”的國家治理方法的抉擇論
3.“德生于刑”的道德產(chǎn)生論
二、“開公利而塞私門”的道德范疇論
1.“權(quán)而索利”的人性論
2.“事地利”的經(jīng)濟道德論
3.“開公利而塞私門”的公私論
三、“德明教行”的道德實踐論
1.“壹教”的教化原則論
2.“實用”的教化價值取向論
3.“立法化俗”的調(diào)控系統(tǒng)論
4.“民弱國強”的價值定位論
5.“因世而為之治”的實踐操作論
四、“不循其禮”的圣人人格論
1.“知必然之理”的認知能力
2.“別貴賤”的等級圖式
3.“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的民本追求
4.“審壹而已”的公平品性
第三章 韓非“順于道德”的道德思想
一、“道者,萬物之所然”的道德依據(jù)論
1.“道者,萬物之始”的本根論
2.“道者,萬物之所然”的要因論
3.“道在不可見,用在不可知”的道論
4.“道者,弘大而無形;德者,□理而普至”的道德論
二、“不傷情性”的道德范疇論
1.“自用其刑德”的刑德論“
2.“古之易財財多也”的財?shù)抡?br /> 3.“安利者就之”的性情論
1.“恃人之為吾善也,境內(nèi)不什數(shù)”的教化必要性
2“以法為教”的德化目標論
3.“反清徵者乃教之”的德化對象論
4.“因隨物之容”的德化原則論
5.“囡能而使之”的德化調(diào)控系統(tǒng)論
四、“身以積精為德”的道德修養(yǎng)論
1.“以鏡觀面”的修養(yǎng)界定論
2.“鄉(xiāng)國天下皆以民為德”的修養(yǎng)價值取向論
3.“和氣日入”的修養(yǎng)目標論
4.“全壽富貴之謂?!钡男摒B(yǎng)內(nèi)容論
5.“敬細以遠大”的修養(yǎng)方法論
五、“隨于萬物之規(guī)矩”的理想人格論
1.“取情而去貌”的君子論
2.“寄形于天地而萬物備”的大人論
3.“盡隨于萬物之規(guī)矩”的圣人論
綜論
一、道德坐標的原點——萬物
1.“人不一事”的人道精神
2.“萬物交通”的非人中心的普世論
3.“道者,萬物之所然”的要因論
4.“因自然”的自然本性論
二、道德的內(nèi)外基礎(chǔ)——趨利和為非
1_“莫先于父母”的先天本性編碼
2.“權(quán)而索利”的現(xiàn)實人性圖畫
3.“人之為吾善也,境內(nèi)不什數(shù)”的理性價值考量
4.“法以遏之”的道德外在機制保證.
三、道德的目標設計——實用
1.實用的進軍號——無用之辯
2.實用的基本點——守在倉廩
3.實用的動力源——公私之分
4.實用的實踐法——形名參同
四、道德的動力機制——智力
l從“反智論”說起
2.何謂“智”
3.“德才兼?zhèn)洹迸c“才德兼?zhèn)洹钡你U?br /> 4.“體道則其智深”——智力論
5.從“慧智”到“智慧”
五、道德實踐的軌道——因循
1.“用人之自為”——因循的何謂
2.“物者有所宜”——因循的起始點
3.“自生自成”——因循的內(nèi)在理由
4.“其事若自然”——因循的外在依據(jù)
5.“無事而天下自極”——因循的功效期望
6.“因人之情”——因循的對象界定
7.“因物以治物”——因循的實際操作
8.“因責其能以隨之”——因循的動態(tài)活性化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道”所含有的哲理雖然是一樣的,但其所能帶來的功用卻是相異的;能否充分發(fā)揮“道”的功效,關(guān)鍵就在對“道”的體得程度。在家、鄉(xiāng)、國家、天下、萬物等事務方面,如果善于依據(jù)“道”來治理的話,必然取得成功。因為在本性上,人類具有先天趨“道”的因子,這樣的話,人就自然聚集到普照“道”之光芒的地方,即“道往者,其人莫來;道來者,其人莫往”。從“藏之無形,天之道也”的表述來看,“道”實際上就是“天之道”。因此,對人而言,能否順從“天之道”,直接關(guān)系到和諧、安危、成敗,因為順從“天之道”的話,就能夠得到天地自然的援助,這種援助“雖小必大”,所以,順從天道的行為是最具功效的。依順天道的行為也就是自然無為的行為即“其事若自然”。 “道”的能力說大就大,說小就小,關(guān)鍵在具體境遇里對象與“道”實現(xiàn)相切的情況。具體地說,一個人運用“道”來進行實踐,并沒有聽到“道”持有剩余能量的說法;整個天下都在依據(jù)“道”來施行具體的行為,也沒有發(fā)現(xiàn)“道”有不足的情況。但是,客觀上的成功與否,雖然與“道”有著緊密的關(guān)系,但并不僅僅決定于“道”自身,跟行為主體對“道”的認識或體得的程度有著更為重要的因緣,即“小取焉,則小得福,大取焉,則大得?!雹伲@里的“取”就是對“道”的攝取的意思,要攝取先要體得。在靜態(tài)的意義上,如何攝取、在多大的程度上攝取等問題,其決定和選擇的權(quán)利,都在行為主體人那里,而不在“道”那里。如果能完美地認識和依據(jù)“道”來行動的話,那必然出現(xiàn)“天下服”的景象。換言之,人們都為“道”的效應而嘆服;如果不依據(jù)“道”的精神來施行社會的治理,那民眾就會反叛,統(tǒng)治者最終會面臨被殺戮的危險,這是應該銘心的地方。 最后,應該注意的是,在“道”的“無模式”的世界里,“道”的功效雖然最大限度地內(nèi)存于“道”自身而不外顯,但是,功效的客觀對象化即有形化,仍然離不開行為主體人的作用,這就是人在體道實踐里與“道”實現(xiàn)的契合共作程度,人的能力同樣得到了最大的重視和強調(diào),這是不能忽視的①。

編輯推薦

《先秦法家的道德世界》將先秦法家道德置于多層次、多元的坐標系中展開了系統(tǒng)而深入的量度和探討,是一部有分量、富有啟發(fā)性的倫理學論著。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先秦法家的道德世界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我想,如果中國流傳下來的是「法家學說」,而不是「儒學」,中國的歷史是什么樣子?中國的現(xiàn)在是什么樣子,我完全是奔法家來的,雖然,書還沒到,我相信中國的文化是好的,問題在于是否有作者寫的出那些失傳的真正國粹,作者師從日本,可能略有傳承吧。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