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父親走過癌癥的一年

出版時間:2009/11/27  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Wishart, Adam  頁數(shù):264  譯者:賴盈滿  
Tag標簽:無  

前言

  故事的開始:癌癥出現(xiàn)……  小時候,我一直擔心爸爸就要死了。儘管他長得像頭大熊,身高一百九十公分,個頭魁梧結實,滿頭黑髮像是鐵絲,我依然覺得他很單薄。就算爸爸一把就能將我舉到頭上,感覺還是被歲月磨弱了,猶如行將崩塌的半毀城堡,時常搖搖欲墜。會有這個印象,或許因為他比我朋友們的父親都要年長許多。我十一歲那年,爸爸休假三個月到外地講學,這份焦慮更是攀上了頂點。爸爸離開前那幾天,我深深相信他會死,認為自己再也見不到他了,到車站那段路會是我最後一次與他同行,因此我不像平常一樣和他親密交談,而是一路盯著後照鏡,注視他的眼眸與皺紋,像個認真的製圖員,將他的臉龐分成小塊小塊,拚命記下每一道輪廓與斑點,想將他的容貌烙在心底。直到現(xiàn)在,我只要開車經(jīng)過某條路,腦中依然會閃現(xiàn)他的面容?! ∠噍^之下,我從來不曾掛慮母親,因為我在她身上感受不到絲毫死亡的陰影。  長大以後,我對爸爸的擔憂依然不散。每當他走出家門向我揮手道別,當他走進倫敦市區(qū)的人潮中,當他的臉龐隨著火車消失在遠方,我常常心想,這會不會是我最後一次見到他。爸爸有個動作,我始終覺得會是他的「離開」方式:他一邊匆匆趕赴下一個約會,一邊揮手告別,沒有回頭。許多年來,每當我見他這麼做,總會以為這將是我對他最後的回憶?! ∮腥祟惥陀邪┌Y。早在一百多萬年前,第一個人類在非洲平原直起身子,他或他的親戚便飽受癌癥之苦。一九三二年,肯亞奈洛比挖掘出一塊化石顎骨,骨頭上的痕路據(jù)信就是惡性腫瘤的殘跡;那塊骨骼來自南猿(Australopithecus)或直立人(Homo erectus),兩者都是人類家族的早期成員。除此之外,癌癥也在埃及木乃伊、二千四百年前的印加人屍體與青銅器時代的人類頭骨留下瘢痕。埃伯斯紙草文稿(Ebers Papyrus)是現(xiàn)存最早的癌癥文獻,這卷於埃及出土的史料長一百一十頁,寫於公元前一千六百年左右,曾描繪病患腿上長了令人作嘔的巨大腫瘤。一千年後,印度醫(yī)經(jīng)《阿育吠陀》(Ayurvedic)提到口部與咽喉腫瘤,並說明治療方法。公元前四百年,古希臘醫(yī)師記載的腫瘤部位已經(jīng)包括乳房、胃部、皮膚、直腸與子宮頸。為了便於區(qū)分,他們以「carcinoma」作為病名,原意為螃蟹,顯然因為腫瘤(尤其是乳癌)讓皮膚結成硬塊,周圍青筋暴露,乍看很像蟹腳。這個字轉譯為拉丁文之後,就成了「cancer」?! 嵐馨┌Y在古代就已確認,造成死亡的機率卻微乎其微,因為更多人死於天花、瘟疫與某些尚未命名的傳染病。在我們這個時代,三分之二的癌癥出現(xiàn)在六十五歲以上,但古時平均壽命大約三十歲,很少有人能夠活到腫瘤足以致命的年紀。就算罹癌死亡,通常也不會診斷出來,因為古代缺乏探索人體器官的設備,加上古人迷信屍體神聖不可侵犯,並不會做死後檢查。於是,癌癥很少在古人文化與想像中出現(xiàn)?!  讣幢汜t(yī)師也不曉得這些癥狀為什麼出現(xiàn),遑論大眾,」公元一六五年,古羅馬名醫(yī)蓋倫(Galen, 129-200)提到癌癥時表示,「醫(yī)師只是各述己見,不曾做過有系統(tǒng)的研究。」蓋倫是羅馬皇帝奧理略(Emperor Marcus Aurelius, 121-180)的御醫(yī),曾因公開解剖豬隻而聲名大噪。解剖的時候,他會先讓豬隻放聲大叫,再切斷喉頭神經(jīng),使哀號聲戛然而止,製造戲劇效果。蓋倫也是多產(chǎn)的作者,寫過一系列作品,記述醫(y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460?-377? BC)等古希臘醫(yī)師的見解,加以說明與闡揚。儘管如此,他對癌癥所下的定義還是非常模糊,將腫瘤和各種發(fā)炎癥狀混在一起,像是痣、腹部腫脹與充滿液體的囊腫等。他對癌癥的敘述是「違反自然的腫脹,影響遍及全身或局部」,更是籠統(tǒng)到了極點,等於什麼也沒說。  蓋倫對癌癥的發(fā)病機制也是語焉不詳。他認為人體健康或生病,都是四種體液交互作用的結果,分別是血液、黏液、黃膽汁與黑膽汁,這是當時的顯學。蓋倫認為,讓人抑鬱的黑膽汁一旦腐壞阻滯,就會生成腫瘤,而他推斷原因是位於胃部左側、橫隔膜下方的脾臟失去功能,無法淨化血液裡的食物毒素所致;因此,埃及人應該特別容易罹病,因為他們食用驢肉。此外,蓋倫認為年紀也有影響。年輕人血行活絡,年老後開始減緩且不再新鮮,而且年長婦女體內(nèi)的黑膽汁抗拒代謝排出,於是累積在乳房。蓋倫建議患者改變飲食,多吃去血的白肉,也可以用水蛭放血,或用煤焦油和腐蝕性軟膏治療皮膚表面的癌癥。至於深植體內(nèi)的腫瘤,當時幾乎不曾診斷出來,而子宮頸癌通常不治療,因為怕傷到病患?!  笀D雷真大帝(Emperor Trajan, 53-117)在義大利造橋鋪路,對羅馬帝國厥功至偉。本人對醫(yī)學的貢獻足可與他比擬?!股w倫曾經(jīng)如此誇口,他的學說也確實主宰了伊斯蘭統(tǒng)治下的拜占庭世界與義大利北部醫(yī)療教學重鎮(zhèn),時間長達千年之久。文藝復興時期,他的著作不斷被人重印,有超過五百種版本。當然,蓋倫醫(yī)理的謬誤不少,因為他擺脫不了古羅馬當時的迷信,即認為屍體不可褻瀆,死後不該侵擾,因此對人體的生理機制缺乏第一手觀察,只能趁戰(zhàn)士重傷斷氣之前一窺人體的構造。  儘管如此,蓋倫學說的遺緒至今仍然隨處可見。例如,坊間有個錯誤但非常流行的看法,認為悲傷會導致癌癥;對照蓋倫推斷病因是造成憂鬱的體液,兩種見解其實是一脈相承。另外,蓋倫建議醫(yī)師保持權威嚴肅的態(tài)度,以便贏得病人信任,目前許多診療室依然將這點奉為圭臬?! ∫鹊娇茖W革命開始,自由思考的心靈出現(xiàn),醫(yī)學才掙脫了古人的謬見。  我從小就擔心爸爸的健康,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只將身體看成「載著大腦行動的工具」,構造不良,又沒什麼用處。他對身體的需要視而不見,只吃味道好的東西,從來不運動,經(jīng)常不顧母親的抗議抽雪茄,紅酒又喝得兇。但他的身體還是乖乖運作,除了我八歲那年,有一回我在樓上窗邊看他背痛哀號,被護理人員抬進救護車。不過,他很快就康復了?! ∩倭恕缸⒁馍眢w」這個負擔,爸爸將所有精神拿來發(fā)展心靈。雖然他在英國伯明罕大學教統(tǒng)計,卻更愛談論浪漫主義詩人、希臘哲學家與十八世紀思想家,致力於啟發(fā)學生的想像力,因為他認為如果只是學習課程知識,讀教科書就學得會了。退休之後,爸爸花在統(tǒng)計學的工夫更少,轉而將心力投向其他領域,例如歌劇、歷史與古埃及象形文字等?! ∷畲蟮呐d趣就是蜉蝣生物與印製精美的小冊子。有好幾年的時間,家裡車庫擠滿了大型的鑄鐵印刷機,車庫樓上也堆滿幾百箱活字,甚至有三十公分高的海報鉛字。我小時候經(jīng)常坐在工作檯上看爸爸排活字版、將油墨滾過印刷機、餵紙,聽機器有如火車轟轟作響。《印刷工人疾病》(Diseases of Printers)是他的自豪之作,這本十六頁小冊子節(jié)錄自一七○○年出版的古書,作者是職業(yè)醫(yī)學之父洛瑪茲尼(Bernardino Ramazzini, 1633-1714),摘要列舉「鉛字印刷界從業(yè)人員」的?;技膊?。翻開第一頁,洛瑪茲尼建議印刷工人「遭遇急癥,務必對癥下藥?!埂 ∈兰o後半,一波「科學化醫(yī)療」的種子終於埋下,進而成為現(xiàn)代癌癥治療的基石。當時的人開始解剖人體,用文字與圖畫描繪器官結構,也讓「觀察」逐漸戰(zhàn)勝迷信。科學革命的第一個關鍵發(fā)現(xiàn)來自英國醫(yī)師哈維(William Harvey, 1578-1657),他於一六二八年描述血液在人體和心室內(nèi)循環(huán)流動的過程。不久後,科學家開始了解淋巴系統(tǒng),也就是輸送「淋巴液」這種無色液體與其他腺體分泌物的管道網(wǎng)路。神經(jīng)和消化系統(tǒng)的運作也隨後為人所掌握。人體有如一個完整機器的概念慢慢植入科學家心中?! ∪欢?,解剖學的發(fā)展並未立即影響癌癥治療,精美的人體構造版畫也沒有讓我們掌握癌癥形成、發(fā)展與致命的原因。不過,癌癥奪走的性命依然有限,只有少數(shù)極不尋常的腫瘤留下紀錄。一六六九年,英國多塞特郡有一位女孩名叫崔薇絲(Elizabeth Trevers),「棕髮、皮膚白皙」的她胸部奇腫無比,不僅讓數(shù)千位民眾參觀,還記錄在皇家學會的報告裡。洛瑪茲尼於一七○○年出版一部作品,以六百頁篇幅詳細介紹職業(yè)病,卻只提到癌癥一次,表示修女經(jīng)常罹患乳癌:「走進任何一所修道院,沒有包藏這可咒之疾的少之又少?!埂 ∈呤兰o時,癌癥只是年長婦女的罕見疾病,療法也幾乎沒有進展,繼續(xù)沿襲古代的方劑,使用膏藥、車前草葉、菸草、砒霜膏、龍葵葉汁、鉛酊和汞酊等外敷;如果腫瘤潰爛,就將潰爛割除,再用爛蘋果、蛙卵、生的小牛肉甚至鴿子治療。當時還流行將龍蝦或螃蟹覆在腫瘤上,也就是所謂「徵象說」(Doctrine of Signature),即大自然會依外形指示適當?shù)乃幏?。徵象說普遍為人接受,透過書籍廣為流傳,一六五三年英國藥草師卡培波(Nicholas Culpeper, 1616-1654)出版的《英國醫(yī)師增補版》(The English Physician Enlarged)就是一例。  在當時,很少有人提及外科手術,原因是傷口容易潰爛和生蛆。要是別無選擇,曾經(jīng)有老師如此叮嚀:「醫(yī)師必須力持堅定,絕不能因為病人哀號而分心?!巩敃r有一位天才的荷蘭人發(fā)明了一套器具,看起來很像巨大的雪茄剪,由兩具半圓形大鋼鉗固定住患者的胸部,再用彎刀一舉切除腫瘤。不過,這麼做很可能引發(fā)大量出血,最後導致潰爛??上攵?,這套器材始終沒有出現(xiàn)在手術檯邊?! ∥抑赖臅r候,爸爸已經(jīng)痛了三個星期,從起初的隱隱抽痛惡化到劇烈的刺痛。醫(yī)生開了止痛藥給他,並安排做X光檢查。爸爸七十二歲,依然活力充沛,他覺得這只是小事,因此一直沒告訴我,直到有天講電話才突然提起?! ∧鞘嵌稹鸲晁脑轮小走L後的星期日,我回家吃午飯,爸爸正在下廚,專心切著蔬菜。他身體微彎,肩膀比往日渾圓一些,腦袋縮進肩膀裡。他坐在高腳椅上,不像往常在廚房裡跑來跑去。我問他還好嗎,他說背有點痛,我以為是搬動大型鉛字盤的緣故。然而吃飯時,他連烤盤或餐盤都拿不動,我才明白他疼得很厲害。爸爸說他已經(jīng)幾天沒辦法躺平睡覺,只能坐在扶手椅上短暫休息。X光報告還沒出爐,他已經(jīng)吃了一堆止痛藥,海倫姑姑是醫(yī)師,她聽說爸爸隨便吃藥,警告他小心用藥過量。

內(nèi)容概要

  癌癥是什麼?為什麼死亡率這麼高?還有多久才能發(fā)現(xiàn)療法?這是作者威夏特在父親診斷出癌癥後的疑惑,但他找不到任何一本書能回答心中的疑問,於是決定自己來寫一本書,希望瞭解這種「每三人就可能有一人罹患」的惡疾?!  杜愀赣H走過癌癥的一年》揉合了兩條故事線,一是父子情深力抗癌癥的動人經(jīng)歷,細細描述診斷出癌癥的震驚、復原期的不安、復發(fā)後的惶恐、得知無法醫(yī)治而無奈接受的心情,字裡行間看似冷靜,其實壓抑著隨時可能潰堤的情緒,令所有人感同身受。

作者簡介

  亞當·威夏特(Adam Wishart)  英國作家與紀錄片導演,作品包括獲頒2007年葛里森最佳科學紀錄片獎(Grierson Award for the Best Science)的《猴子、老鼠與我:關於動物試驗》,也參與製作英國國家廣播公司《明日世界》與《地平線》系列節(jié)目。他曾獲頒英國皇家電視學會獎,並不定期為《新政治家》、《衛(wèi)報》、《泰晤士報文學增刊》等報刊撰稿。著有《拋開現(xiàn)實》(Leaving Reality Behind)一書。賴盈滿  1973年生,英國倫敦政經(jīng)學院科學哲學碩士,譯有《麥田圈之謎》、《追蹤哥白尼》、《山中最後一季》《我當黑幫老大的一天》(均為遠流出版)等書。

書籍目錄

推薦導讀一 樂觀展望癌癥醫(yī)療/黃達夫推薦導讀二 一場永無止息的抗戰(zhàn)/張金堅推薦導讀三 讓生命繼續(xù)/彭汪嘉康專文推薦 無限蔓延的愛/許慧如引言很久很久以前 故事的開始:癌癥出現(xiàn)……1831 外科手術:彷彿血腥屠殺的第一次手術1845 癌細胞現(xiàn)身:開展一場科學革命1895 雙面放射線:居禮夫人帶來一線曙光1930 癌癥的來源:問題出在人類文明?1947 化療:尋找抗癌的「神奇子彈」1969 向癌癥宣戰(zhàn):尼克森率兵出征1979 另類療法:反抗正統(tǒng)醫(yī)療,催生輔助醫(yī)療1982 癌癥基因:尋找疾病的密碼1992 預防惡疾:祈求天助加上自助1999 鎖定癌癥基因:病人促使醫(yī)師挺身革命2003 死亡時鐘倒數(shù):了解細胞受損的經(jīng)過自此而後 尾聲:走向未來

章節(jié)摘錄

 ?。ê托胖伟┲行尼t(yī)院院長)  《陪父親走過癌癥的一年》作者亞當.威夏特與他父親都是熱愛求知、思考與分享心得的人,兩人的關係建立在知識的交流與智慧的交集上。因此,當他的父親得到轉移性腺癌的診斷後,很自然的,「什麼是癌癥?」「怎麼治療它?」「為什麼到今天對於癌癥還沒有很好的對策?」的大哉問,就變成他們共同追尋的目標?! ∵@時他們發(fā)現(xiàn),巿面上找不到一本能完整回應他們問題的書,於是作者自己上圖書館翻閱傳記、醫(yī)療史、醫(yī)學文獻……,他父親則與他分享報章雜誌所報導新療法的資訊。在這個搜尋資訊交換想法的過程中,作者發(fā)現(xiàn)若病人與家屬對於癌癥有所了解,就有助於緩解不少憂懼。根據(jù)統(tǒng)計數(shù)字,他更發(fā)現(xiàn)每三人就有一人罹癌的機率。因此,他決定把他與父親這一路走來所獲得的知識,以及作為病人與家屬抗癌過程的心路歷程彙集成冊,希望多少能幫助其他正在抗癌的癌癥病人與家屬,解除一些疑惑,並給予精神上的支助?! 杏幸徽率亲罱鼊偟玫嚼姿箍霜劊↙asker Award)、研究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專家德魯克醫(yī)師(Brian Druker)的故事。德魯克醫(yī)師經(jīng)過十年的研究,最初把成果整理出來時,他自認這是個劃時代的重大發(fā)現(xiàn),但是一個權威期刊編輯卻回絕了他的論文,另一位編輯則說他的實驗了無新意。他為了推動新藥臨床試驗又花了六年的時間,最後終於證明他試驗的新藥「基利克」(Glivec)確實是個劃時代的重大發(fā)現(xiàn)。對於飽受身體、心理折磨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病人而言,他們的生命終於獲得奇蹟似的改變。這個劇情曲折的故事道盡了新藥研發(fā)的艱辛,也突顯了科學研究者的專注與執(zhí)著,著實令人動容?! ∪欢恢币詠?,癌癥醫(yī)療還沒有全面突破性的進步,醫(yī)界對癌癥病人的照護也有諸多不足之處,使得不少癌癥病人對所謂的主流醫(yī)療有所不滿,而造就了另類療法的興起。在一九八○年代,英國就有一個另類療法的照護機構「布里斯托癌癥協(xié)助中心」(Bristol Cancer Help Center),因為照顧到病人在主流醫(yī)療沒有被滿足的需求,結果前去求助的人絡繹不?。此機構的創(chuàng)辦人為了想證實他們的療法確實能拯救癌癥病人,主動要求帝國癌癥研究基金會(ICRF)贊助做了一項隨機研究,發(fā)現(xiàn)接受布里斯托治療的病人,乳癌復發(fā)的比例是接受主流醫(yī)療的病人的將近兩倍,因而在英國社會引起極大的爭議,還造成一位研究者自殺的後果。這個不幸的事件終於促使正反兩方的反省,進而達到設立緩和醫(yī)療部門的共識,於是另類醫(yī)療逐漸退位,而被輔助醫(yī)療所取代?! ∠鄬稊?shù)百年癌癥醫(yī)療的發(fā)展史,臺灣癌癥醫(yī)療的專業(yè)化與整合是在九○年代才開始,品質(zhì)還參差不齊。以化學治療為例,它是癌癥治療的三大支柱(手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之一,是一門重要的學問,但是臺灣本土腫瘤內(nèi)科的??漆t(yī)師訓練計畫是在一九九三年才成立。即使到今天,還有非腫瘤內(nèi)科??漆t(yī)師在執(zhí)行化學治療?! “┌Y如果早期發(fā)現(xiàn)、正確治療,治癒率超過百分之九十,而晚期發(fā)現(xiàn)就不易保住生命。所以二十年前,當我回國設立癌癥??漆t(yī)院時,第一件事就是推動癌癥篩檢。當時在美國,每五位子宮頸癌病人當中有四位是初期病人,而臺灣正好相反,五位病人只有一位是初期病人,所以治癒率低。再則,國內(nèi)著名教學醫(yī)院的外科主任還不相信乳房攝影檢查,宣稱亞洲婦女乳房不大,只要靠外科醫(yī)師觸診就行了!此外為了推動大腸、直腸癌的無痛鏡檢,我要求醫(yī)院要提供短暫性麻醉的服務,而習慣不麻醉做大腸鏡檢查的國內(nèi)醫(yī)師還質(zhì)疑麻醉的必要性,他們顯然不是站在病人的立場設想,認為病人忍耐一下就好了!  還有,當時醫(yī)界對癌癥診治的觀念還很模糊,其實在歐美已有大規(guī)模隨機臨床實驗結果告訴我們,乳房保留療法與全切除的治癒率沒有差別。當我主張給病灶小的乳癌病人提供「乳房保留療法」(只做局部小範圍切除,外加放射治療)時,連我們醫(yī)院的女性醫(yī)師及護士都認為乳房全切除才比較保險?! 【腿绫緯髡咚鶖⑹觯髁麽t(yī)療界多半仍持醫(yī)師本位,不夠體貼病人的感受,引起病人對癌癥醫(yī)療產(chǎn)生抗拒。所以從一開始,我們除了設法改變醫(yī)護人員的觀念外,還積極引進止吐劑、自主操控止痛幫浦等,來減輕病人身體的折磨,並邀請身心科醫(yī)師加入醫(yī)療團隊為病人心理建設,協(xié)助病人度過難關……,這些作為都是臺灣的創(chuàng)舉。  今天我必須說,臺灣癌癥的醫(yī)療已大不同於二十年前,近年來也很少聽到病人吃香灰喝佛水的事情。以子宮頸癌為例,現(xiàn)在已有超過一半是早期病人。只不過臺灣是一個功利的社會,在健保給付不足的情形下,有不少醫(yī)療院所以自費項目來增加收入,因此國際癌醫(yī)界不認同的高科技健檢反而在臺灣大為風行。事實上,在國外已有許多研究發(fā)現(xiàn)高科技儀器會看到更多疑點,而為了確定診斷,就要做更多侵入性的檢查,結果引起併發(fā)癥。儘管偶爾會發(fā)現(xiàn)一般篩檢無法偵測的微小癌癥,但是做一般篩檢只是發(fā)現(xiàn)的時間點稍晚一些,治療結果並不會差多少。所以,做高科技癌癥篩檢不但花費不貲,對絕大多數(shù)的人而言可能得不償失?! 〗?jīng)過醫(yī)界長期的觀察,近來發(fā)現(xiàn)每一種癌癥都有不同的惡性度,惡性度高的癌癥破壞性很強,惡性度低的很可能不即刻處理都沒關係。也許五年、十年後就有辦法很精確地辨別哪一種會致命、哪一種可與我們和平共存。而近十年基因醫(yī)學的研究與突破,讓我們可以樂觀地展望未來的癌癥醫(yī)療,不但將使得治療方法像基利克一樣更簡單、更?和,癌癥也將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一樣成為慢性病,使我們不再談癌色變了!  正如許多書評所點出的,本書作者把抽象難懂的科學知識變得不那麼冷酷而易懂,同時他以引人入勝的文筆,把他與父親真人實事的經(jīng)驗與讀者分享,呈現(xiàn)為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讓人一拿起書就無法釋手。這固然是本值得想了解癌癥的一般民眾閱讀的書,更是一本值得癌癥醫(yī)療的從業(yè)者仔細咀嚼的書。

媒體關注與評論

  「本書主題複雜、觸動人心,作者手法高明、敘事平衡,絕對是同類書籍的當代經(jīng)典?!埂 。瓊惗氐蹏鴮W院癌癥醫(yī)學教授、世界衛(wèi)生組織癌癥計畫顧問/??死↘arol Sikora)  「威夏特讓抽象科學變得親切易懂,用醫(yī)學洞見彰顯一段真人實事。這本書不僅讓人增長知識,還帶來更多睿智與悲憫之心?!埂 。墩鐞耗А罚═he Noonday Demon)作者/安德魯.索羅門(Andrew Solomon)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陪父親走過癌癥的一年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