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黃河史

出版時間:2009-12-01  出版社:黃河水利出版社  作者:《民國黃河史》寫作組,候全亮 編  頁數(shù):317  

內容概要

  黃河,中國第二大河,世界聞名的萬里巨川。它發(fā)源于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由西向東,跨越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陜西、河南、山東9個省(區(qū)),一路攜川納流,奔騰跌宕,在山東墾利縣注入渤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9.5萬平方公里?! ↑S河流域幅員遼闊,自然資源富集。其中,上游的水能資源、中游地區(qū)的煤炭資源、下游的石油、天然氣資源都十分豐富,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流域內氣候宜人,大部分地區(qū)光熱資源充足,發(fā)展農業(yè)生產(chǎn)潛力很大,其中寧蒙河套平原、關中平原、下游沿黃河地區(qū),均為全國主要的糧食產(chǎn)地。黃河流域中下游區(qū)域氣候溫和,水土條件適宜,經(jīng)濟開發(fā)歷史悠久?! ↑S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早在遠古時期,原始人類的足跡就遍布大河上下。進入文明社會,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黃河流域一直是中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作為一條傳承中華文明的偉大河流,她哺育了中華民族的成長,孕育了光輝燦爛的華夏文明。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光芒四射的古國聲威,血脈維系的民族靈性,印記著龍的傳人增殖裂變、交融匯流的滄桑年輪,凝聚著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卓然風骨。因此,黃河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中國占有舉足輕重的戰(zhàn)略地位。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民國初期的黃河(1912-1916)第一節(jié) 河道形態(tài)與下游河防體制一、民國初年黃河上中游河道狀況二、下游河防體制與河防工程三、習城雙合嶺堵口大工第二節(jié) 流域水利與橋梁建設一、西北水利的開發(fā)二、黃河近代橋梁的建設第二章 北洋軍閥割據(jù)時期的黃河治理(1916-1927)第一節(jié) 軍閥混戰(zhàn)中的黃河河務一、軍閥混戰(zhàn)導致經(jīng)濟凋敝二、三省分治的下游河務三、利津宮家堵口工程四、李升屯、黃花寺決口第二節(jié) 灌溉與水運一、軍閥統(tǒng)治下的河套水利二、引涇灌區(qū)工程三、黃河水運的發(fā)展第三節(jié) 近代治河思想與治河技術一、孫中山的《建國方略》及其治理黃河計劃二、重要的黃河論著與治河技術的進步三、早期的水利“海歸派四、西方水利專家考察研究黃河第三章 南京國民政府前期的河患及治理(1927-1937)第一節(jié) 南京國民政府前期的內外政策一、內政與外交二、時政對黃河治理的影響第二節(jié) 嚴重的黃河水患一、1933年黃河大水二、貫臺堵口與董莊堵口第三節(jié) 黃河下游治理的逐步加強一、下游堤防修守及其綠化二、黃河河務會議及下游河防合作三、王應榆的《治理黃河意見書》第四節(jié) 黃河水利委員會的治河活動一、建立統(tǒng)一治河機構二、探索黃河治本三、治河技術的發(fā)展四、恩格斯的黃河模型試驗五、李儀祉對黃河治理的重要貢獻第五節(jié) 流域水利開發(fā)利用一、促進水利開發(fā)的重要因素二、上游水利的發(fā)展三、關中八惠與汾河鐵壩四、下游引黃灌溉的起步第四章 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黃河(1937-1945)第一節(jié) 震驚中外的花園口掘堤事件一、花園口掘堤前的戰(zhàn)爭態(tài)勢……第五章 黃河回歸故道(1945-1947)第六章 社會巨變中的黃河(1947-1949)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除了楊家河灌區(qū),河套其他地方還開挖了一些干渠。在河套中部,由私人從黃河上直接開挖引水的干渠有5條,一是三大股渠,主要經(jīng)過臨河干召廟灘,長35公里,可灌地500頃,此渠系于1918年5月由地商世成西、德和泉、海盛魁三家集資10萬元合開。二是同興德渠,在臨河麻迷兔東,長13公里,可灌麻迷兔村10余頃地,此渠于1918年,由元姓地商籌款開挖,管理維護由地商同興德負責。三是新皂火渠,長13公里,灌五原常興堂、什拉塔拉一帶土地180頃,系1918年3月由各地商集資開挖,經(jīng)辦人為王同春、樊三喜等。四是李仲保渠,長10公里,灌五原梅令廟圪卡土地80頃,于1914年由灌地戶集資開挖。五是興盛成渠,長20公里,灌安北興盛成地百余頃,系于1924年開挖,該渠共用款3.4萬元,由興盛成商號負責辦理,各灌地戶按地畝多少攤分?! ≡诤犹讝|部三湖河地區(qū),也開挖了4條小渠,一是西官渠,即從前之合少渠,清末已開,后淤廢,于1920年又重開,系由西公旗出面開挖的官渠。二是東大渠,即從前之墾務大渠,由史家渠接人三湖河,于1918年開挖。三是西大渠,于1926年開挖。開挖東大、西大兩渠的工款,皆系烏拉特三公旗報墾放墾荒地時每頃加收30元的押荒銀。四是公濟渠,由五大村地戶呈請,于1922年開挖,共用工款14萬元,大部分由灌水地戶按丈青地畝攤分,不足2萬元向銀行貸款解決。這4條渠均上接三湖河引水。三湖河系一天然河道,由西山嘴黃河歧出,東行115公里復注于黃河。主支二流之間夾著一片低灘,土質肥沃,名日三湖灣,面積約為7000多頃。清末幾次議墾都遭蒙旗反對。至1919年,經(jīng)墾務局多次做工作,東公旗始報墾一部分,共計土地2430頃。在報墾的土地上所開各渠都成了三湖河的支渠,從此三湖河作為一條干渠使用,墾務機構開始對三湖河也有些整修。  以上地區(qū)新開渠道,加上原有八大干渠的灌溉面積,1925年為5340頃,1926年為3841頃,1927年為5711頃,1928年為5462頃,統(tǒng)計數(shù)字表明,渠道增加了,灌溉面積并沒有增加,其原因主要是原有渠道嚴重失修,減少了一部分灌溉面積。  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河套地區(qū)都處于極為封閉和落后的狀態(tài),直到近代河套水利歷經(jīng)幾十年的開發(fā)之后,才逐漸為外界知曉和關注。民國時期的前十幾年間,先后有學者及專業(yè)人士對河套水利進行調查研究和著書立說,為河套水利打開了一扇走向外界的窗口。  ……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民國黃河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