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89-09 出版社:語文出版社 作者:劉翔 頁數(shù):42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古文字學是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學科。它本身尚處于不斷地發(fā)展與成熟的過程之中、還有許多工作可做、待做。關于古文字學科教學體系的建設、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
現(xiàn)在、社會上有許多人、尤其是許多青年同志對古文字學感到與趣、感到學習的必要。這是因為古文字學的究材料和成果、可以被哲學、歷史學,考古學、語言文字學、乃至書法篆刻以及某些技術科學等學科和領域廣泛吸收和運用。但是、要做到這一點、則必須對古文字學、尤其是對古文字材料本身具有起碼程度的了解。因此、古文字學的教學——也可以說是普及與宣傳的問題、就日益迫切地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
既然是教學體系建設、那麼勢必首先遇有一個教材的問題:編什么?怎麼編?這個問題近年來在古文字學界已經(jīng)引起一定程度的重視、開始有所研討和探究、然而見仁見智、看法尚未能一致。即以編什麼而論、有的認為應以講器物為主、兼及文字;有的言忍為應以考釋古文字的方法為主;有的認為應以講古文字的常識
為主;有的認為應在認字的基礎上主要講古文字的形音義和內(nèi)部發(fā)展規(guī)律、兼及考釋方法;還有的認
為、上述內(nèi)容都應該講;……看法盡管紛紜、但有一點是一致的:先編出幾種教材、然后再來討論、選擇。(參見趙誠《近幾年的古文字研究》、《中國語文天地》1986.2)
我們認為、古文字學要講的內(nèi)容確實很多、但是其中不無輕重緩急之分;償若面面俱到、則教學難以從容、效果也難以保證。而古文字學無論其涉及面多寬多廣、它首先是屬于語言文字學的範疇的。這是因為並非任何傳世的或出土的古代器物、都是古文字學的研究對象;古文字學的對象、總是那些具有古文字材料的器物、甚至包括一部分原器物已經(jīng)佚失而只有古文字搨本或摹本留傳的材料。同時、任何傳世或出土的古文字材料、都是當時語言的書面記錄、都首先有一個如何釋讀的問題。如果文字尚且不能基本釋讀、語義不能明瞭、那麼從其他角度例如器物、史實、思想、藝術等方面所進行的考證與研究、就難免不受影晌、有的甚至無從進行。語言文字之學、我國傳統(tǒng)稱為“小學”。它被看作是治學的基礎、歷來受到重視。同樣、要想入門于古文字學、釋讀能力的培養(yǎng)也可以說是一項最基本的功夫。
那麼、就文字釋讀的角度來說、如何進行古文字的教學呢?我們認為,由已故的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所創(chuàng)立的文選、通論,常用詞三結合的古代漢語教學體系,是值得古文字釋讀教學借監(jiān)的。這種體系、由感性的語言材料入手、介紹某些實用的有關理論知識、著重于培養(yǎng)學習者一定程度的閱讀古書的能力、從而完成古代漢語作為工具課程的使命。近三十年來、許多全日制高等院校採用了這個教學體系、新興的成人教育系統(tǒng)也採用了這個教學體系。 事實證明、它能夠在不太長的時間內(nèi)達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粌H適用于封閉式的小課堂教學、也適用于開放式的遠距離教學;不僅適用于有教師講授的學習、也適用于“無師自通”式的自學。
古文字的釋讀、歸根結蒂、也是一個語言文字方面的閱讀能力問題。因此、可以並且應當吸收古代漢語教學的有效經(jīng)驗、借監(jiān)
文選、通論、常用詞三結合的方法、來編寫一種古文字學的教材或者入門之書。這本小書、就是從上述想法出發(fā)的一個初步嘗試。
另一方面、目前不少高等院校的古代漢語或漢語史的教學與研究、取材大抵還囿于傳世的典籍文獻而罕于顧及出土的古文字材料。眾所週知,古文字材料附麗于古代器物,埋藏于地下有年,未經(jīng)傳論改竄、因而是更為可靠的古代漢語語言材料。如果説這類材料以前只是零縑散簡、尚不足以引起重視的話,那麼自清末以來,出土日夥、研究日精、已經(jīng)蔚為大宗、卻仍視而不見、就未免有作爾自縛的遺憾了。不過、如今學術界的有識之士已經(jīng)放大眼量、開始注意將古文字材料列為古漢語文選和漢語史教學與研究的取材範圍了。這種趨向、是令人欣慰的。因此、這本小書、也想在古代漢語和漢語史的教學與研究方面、作一點材料上的小小奉獻。
作為編寫者的我們、都是古文字學界的后進。我們在學習古文字的過程中、都不同程度地親炙過古文字學界已故的著名學者——
中山大學容庚先生的教誨。容先生生前時常鞭策我們多讀書、多寫書。我們謹以共同合作的這本小書、作為一瓣心香、寄讬我們對于先師的綿綿不盡的
思念。
本書的編寫、從選目、體例的確定開始、整個過程都得到李學勤先生的具體指導、書成之日、又蒙為之審訂並賜以序文;語
文出版社田樹生先生也經(jīng)常予以指導;並蒙前輩啟功先生書耑題簽。同時、我們還得到了深圳大學國學研究所的慷慨贊助。在此一併表示我們的感激之情!
本書從醖釀到完成、歷時數(shù)年之久。在編寫過程中、我們曾多方參考並廣泛引用前輩時賢的研究成果、有些未及一 注明。鑒于本書的性質(zhì)、或當不以為掠美。
書籍目錄
李學勤序言
前言
古文字文選
殷墟甲骨刻辭
周原甲骨刻辭
四祀?yún)F其鹵
利卽
炣尊
大盂鼎
宜侯
失旣
班旣
曶鼎
街盉
白公父藍
頌壺
害旣
多友鼎
兮甲般
虢李子
白盤
隨匜
秦公镈
絃書缶
王孫遺
者鐘
蔡侯輟盤
吳王光鏝
王者旨于易矛
十四年堡侯午鏱
商鞅方升〔附:秦始皇廿六年詔書〕
鄂君啟節(jié)
中山王學益
車工〔石鼓文〕
侯馬盟書
古文字概述
一、古文字的類別、內(nèi)容及價值
二、古文字考釋的方法問題
三、古文字形體的發(fā)展規(guī)律
四、甲古文中的幾種語法現(xiàn)象
五、金六文語法的幾個問題
古文字常用字
常用字
常用字音序檢字表
常用字筆書檢字表
引書簡稱表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
編輯推薦
《商周古文字讀本》由語文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