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3-01-01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法)G?伏古勒爾 頁數(shù):265 譯者:李珩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浩翰無窮的星空,遼遠神秘的宇宙,讓人類世世代代為之神往。這一切,讓天文學成為可能。
天文學在科學發(fā)展史上居于領先地位,因為它的一切,宇宙的一切,都與我們人類息息相關。我們對于人類自身怎樣掌握宇宙規(guī)律以及它們在哲學上所產生的影響,都應該具備一般的認識。
本書將引領您循著前人的足跡,一步步深入宇宙,摘取星辰。
作者簡介
弗拉馬里翁(Camille Flammarion,1842-1925) 法國天文學家和優(yōu)秀的科普作家。
1862-1866任職經度局,編算天文年歷。1862年出版第一本書《可居世界的眾多》,從此名聲日增。1880年出版《大眾天文學》,這是他最成功的作品,直到他逝世那一年共再版20多次,以譯成中、英、德、西、意、俄十幾中文字。有些有名德天文學家就是讀了這部書而愛上天文學的。
他的主要研究工作是在雙星和聚星、恒星的顏色和運動、火星和月亮的地形等方面。1878 年出版了一份雙星星表、火星圖和月面圖。1882年創(chuàng)辦《天文學》雜志。1887年組織法國天文學會,任第一任會長。1891年開始出版《弗拉馬里翁年鑒》,一直出版到1964年。
弗拉馬里翁出生于農民家庭,從小自學科學知識,在巴黎天文臺當實習員期間,業(yè)余補習天文學。1962后他出版天文學專著《可居世界的眾多》,從此名聲日增。自1866年開始,在巴黎作天文講演座無虛席。他的演講大受歡迎,布魯塞爾、日內瓦、羅馬等地爭相聘請。1880年出版《大眾天文學》,這是他最成功的作品,直到他逝世那一年共再版20多次。法國科學家為之頒發(fā)獎金,有些有名的天文學家就是因為讀了這部書而愛上天文學的。弗拉馬里翁的主要研究工作是在雙星和聚星、恒星的顏色和運動、火星和月球的地形等方面,1878年出版了一份雙星表、火星圖和月面圖。1882年,他在巴黎附近的瑞維西鎮(zhèn)上建立一座私人天文臺,在此工作四十多年。發(fā)表觀測和研究報告100多篇。1882年創(chuàng)辦《天文學》雜志,1887年組織法國天文學會,任第一任會長。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古代天文學——自起源至中世紀末尾 1.天文學的起源 2.中國、迦勒底和埃及的古老天文學 3.原始民族的宇宙觀 4.希臘人的天文學和宇宙觀 5.亞歷山大學派與方位天文學的開始 6.中世紀的天文學第二章 哥白尼的改革與16和17世紀經典天文學的誕生 7.哥白尼 8.伽利略 9.第谷·布拉赫 10.開普勒 11.牛頓 12.17世紀其他天文學家第三章 經典天文學的興起:17世紀末到19世紀中的方位天文學與天體力學 13.哈雷 14.布拉德累 15.拉卡伊與拉朗德 16.地球的測量 17.太陽的距離 18.天體力學的進展 19.天王星和小行星的發(fā)現(xiàn) 20.海王星的發(fā)現(xiàn) 21.月亮的理論與水星的運動第四章 18世紀末至19世紀中近代天文學的誕生 Ⅰ.恒星系 Ⅱ.太陽系第五章 19世紀后半期近代天文學的興起和天體物理學的誕生第六章 20世紀天體物理學的興起與二戰(zhàn)前現(xiàn)代天文學的進展 Ⅰ.太陽系 Ⅱ.恒星系與宇宙第七章 當代天文學:二戰(zhàn)后現(xiàn)代天文學的進展人名索引
章節(jié)摘錄
書摘 哈雷繼弗拉姆斯蒂德為格林尼治的第二任御前天文學家。事實上哈雷早已參加這個天文臺的工作,而且以他卓越的研究,引起人們對他的才能的欽佩。1676年,哈雷才20歲的時候,便航行到圣赫勒拿島,在那里建立一座臨時天文臺,一年內便做成第一個南天星表,這個星表足以補充赫韋呂斯所完成的與弗拉姆斯蒂德所開始的兩個北天星表。他的包含381顆恒星方位的星表刊布于他回國的那一年(1678),這使他在22歲的青年時代便享有了盛名。1679年他去但澤,同赫韋呂斯一起工作,1680年去巴黎同卡西尼一起工作,他和卡西尼一道觀測那年的大彗星,這引起他對彗星研究的興趣。上面說過,直到那個時代,彗星還被人當做是一種很神秘的現(xiàn)象,很難使人相信彗星和別的天體一樣遵循物理的規(guī)律。第谷觀測過幾顆彗星,他說明彗星不像那時人們所相信的,是地球所吐出的氣或者是近距離的流星,而確是太陽系里的天體。第谷甚至想到彗星可能循一定軌道圍繞太陽而運行,但是他沒有辦法去驗證這個想法。開普勒仍然相信彗星在太陽系里循直線運動。在伽利略的時代,逍遙學派的人因襲前人的理論,以為彗星的運行并不遵循其他天體所遵循的定律。 卡西尼與赫韋呂斯觀測了1662年的彗星之后,指出彗星可能在類似行星的軌道(但是更橢長些)上運行,赫韋呂斯甚至提到拋物線。 牛頓首先斷然地證明彗星的軌跡最好表示為拋物線的軌道,太陽在這拋物線的焦點上。只有哈雷才盡全力從事于彗星的軌道的計算。他于1705年所刊布的《彗星天文學》(Treatise of Cometary Astronomy)里,寫下他計算過的24顆彗星的拋物線的軌道。在這24顆彗星里有一顆出現(xiàn)于1681至1682年的,引導他作出促進天文學發(fā)展的一個偉大的發(fā)現(xiàn)。 哈雷計算了1682年彗星的拋物線根數(shù),注意到這些根數(shù)和他對于開普勒與隆戈蒙塔尼斯于1607年所觀測的彗星計算出的軌道線數(shù)很是相似。于是他再朝前搜索,找著阿皮延(Apian)于1531年所觀測過的彗星,他由這顆彗星也得到差不多相同的根數(shù)。這三顆彗星既然有相同的根教,而且出現(xiàn)時間相距同是75或76年,使哈雷想到這三顆彗星實在是相同的一體,按周期復回到地球上可見的范圍內,他于是大膽預言這顆彗星將于1758年再度回轉來??梢娫擃w彗星的軌道是一個很長的橢圓,而不是拋物線,至于每次轉來的周期有少許的差異,哈雷給予又簡單又正確的解釋,他說這是由于彗星在其行程中靠近行星所受的攝動作用的結果。 自然哈雷不能活到那樣久去驗證他自己的預言,這預言真的被校驗了以后,在歐洲引起極大的熱情,如上所述,這樣便使歐洲學術界一致地接受了牛頓的理論。哈雷彗星真于1758年轉來了。1759年初還可以看見它,經過近日點的日期和預算的日期只差了一個月,想到周期有那樣長,這樣的相合真算是很好的了。哈雷彗星又于1835與1910年轉來,下次將于1986年再轉來(圖6)。 在天文學的發(fā)展上,哈雷還有許多重要的發(fā)現(xiàn)。 1716年,他建議觀測金星過日面去測定太陽的距離。在這一研究上,哈雷也不能親身去作觀測,因為他那時的最初兩次金星過日面在1761與1769年。經歷一個世紀,這還是測定太陽距離最好的方法(§17)。 1718年哈雷又發(fā)現(xiàn)一個重要的現(xiàn)象:恒星的自行。自古以來人們總以為星星固定在天球上,常有人叫做“恒星的天球”。哈雷將他自己在圣赫勒拿島所測定的方位和喜帕恰斯與托勒密所作的觀測加以比較,他注意到有四顆星(畢宿五、天狼、大角與參宿四)表現(xiàn)出他們的位置有些微的而確是真實的移動,惟一可以使人滿意的假說便是這些星對于天上的坐標真正在移位。對星的這種自行的發(fā)現(xiàn),在恒星宇宙的研究上,開辟了廣闊的天地。 最后,月亮運行的長期加速是哈雷所發(fā)現(xiàn)的。這一發(fā)現(xiàn),在表面上好像與牛頓的定律發(fā)生矛盾,引起了不小的騷動,直到一個世紀以后,拉普拉斯才說明這是一種周期很長的差數(shù),加速階段以后,將有減速階段跟著而來。 ……書摘2 36.恒星的研究 恒墨光譜 克希霍夫將太陽研究的結果刊布以后,立刻刺激天文學家使用分光鏡去研究恒星。這工作于1863與1864年差不多同時由意大利教士塞西(A.Seechi,1818-1878)和英國天文愛好者哈根斯進行著。他們兩人的研究,在性質上是互相補充的;塞西用低色散度的攝譜儀觀測了許多恒星,目的在作光譜的分類:哈根斯用高色散廈的攝譜儀只注意到少數(shù)亮星的光譜,目的在詳細分析恒星的組織。 1868年塞西刊布一冊包含4 000顆恒星的表,他按光譜的現(xiàn)象將恒星分為四類:1.白色星,如天狼或織女,光譜只有四條氫的黑線;2.黃色星,如五車二(御夫座α星)或大角(牧夫座α星),光譜和太陽的光譜相同;3.橙色和紅色星,如參宿四(獵戶座α星)或心宿二(天蝎座α星),光譜里有明暗相間的光帶;4.一些暗紅色的星。塞西料想這樣的分類是和恒星的溫度有相當?shù)穆?lián)系,但是塞西對于他所觀測到的譜線和光帶,卻沒有留意去證實組成它們的元素是什么。 可是哈根斯卻將克?;舴驅μ栕V線的證明確認工作擴充到恒星的研究上去,早在1865年他已經在一些亮星(如參宿四與畢宿五)的光譜里證明出有屬于鈉、鐵、鈣、鎂、鉍等元素的譜線。 1868年哈根斯作成功了一個有相當重要性的觀測,這便是借多普勒一費佐效應,用分光鏡以測定恒星的視向速度。1842年奧地利物理學家多普勒(C.Doppler,1803-1853)指出因聲源的相對運動,聽者將感覺音調的高低發(fā)生改變,他并且說星的顏色必定按照它接近或者遠離的速度發(fā)生變化。這個見解在原則上雖然是正確的,在實際上卻是錯謬的,因為波長的改變太小,不足以改變星的顏色,光的速度比星的速度實在大得多。1845年法國物理學家費佐指出光譜線是很確定很可靠的標準,我們可以用來測量波長上很小的變化。 雖然對這種效應的觀測是極端細致的事,哈根斯說:“即使將譜線中的間距放寬,也很難使讀者辨別出譜線上有什么變化,要分開因星的運動而來的譜線上的位移和儀器裝置上的不正確的位移,需要極端的留心和細致的校準?!彪m是這樣,哈根斯卻克服了這些困難,于1868年宣布天狼星大約是以每秒29英里的視向速度,離開我們而去,以后不久他測量到另外一些一等星的接近或者遠離的視向速度。 這一成就有其不可估量的重要性,因為自從那時以后,天文學家所能測量的天體的速度不只是在天球上的投影部分(即速度的切向部分,叫做自行),也可以測量視線上的徑向部分。這方法的應用滲透入近代天文學的每一個領域,從太陽的視差的測量以至宇宙膨脹的發(fā)現(xiàn)(第六章§44)。 流星 在有關流星和彗星天文學的范圍里,從實驗與理論兩方面來看,戰(zhàn)后都有很大的進步。最顯著的成就當是由射電的方法而得來的,但是經典式的照相法也增進了不少的知識,特別可以提到的是惠普耳和他的同事在哈佛流星觀測站以及米耳曼(P.M.Millman)和他的同事在加拿大的工作。戰(zhàn)后對流星研究的興趣高漲,那是因為它和高層大氣里高速飛行的問題發(fā)生關系的原故,哈佛流星觀測站于1951年裝配有貝克爾(J.G.Baker)設計的“超施米特”照相鏡,這是一種有很廣的角度和很快的速度的照相鏡。使用許多這樣的儀器在幾個地方觀測,可以研究流星的輻射點、軌道、空間速度以及高空密度和溫度等有關天文、地球物理和航空等幾方面的問題。同樣的觀測站在蘇聯(lián)、日本、捷克和加拿大都很活躍地在工作。 戰(zhàn)后流星天文學領域內的一件大事當是1946年10月10日的一陣大流星雨,這些流星雨是和1933年所觀測的雅科比尼—濟內爾(Ci—acobini-Zinner)彗星有關系的。有人拍得很多張照片,特別是米耳曼拍攝了200多條流星的蹤跡,人們也第一次大規(guī)模地使用射電的方法去研究這陣流星雨。 ……
媒體關注與評論
前言有人要我將這本天文學簡史翻譯成英文的時候,我遲疑了一下。這本書首先用法文寫成,1951年在法國出版。①六七年前我寫這本書的時候,已經有30多年沒有這樣的書出版了,特別是沒有人將天文學的歷史敘述到20世紀。 那時候英國的情形也差不多,這方面的主要參考書,我想比法文本還要落后??墒亲?951年以來,英文本已經出現(xiàn)幾種好的天文學史(原作或譯本),我便考慮把我這本書譯成英文是不是還會有什么作用。可是當我仔細閱讀了這些用英文寫的天文學史之后,便感覺到我這本書的觀點與內容和別人的差別很大,是值得翻譯成英文的。 一個理由是我特別注重觀念的演變(人類用智慧掌握宇宙的逐漸進展和重要發(fā)現(xiàn)在哲學上的影響),而不大注重個人傳記的敘述。我感覺一般的天文學史描寫大天文學家的生活太多,那樣便會歪曲了天文學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天文學的發(fā)展是緩慢的、連續(xù)的進步,而不是片段的偉大“啟示”的產品。牛頓說得好:“我所以比別人看得遠一些,因為我站在許多巨人的肩頭上。” 我有時也感覺到一般書中的敘述是有所偏重的,材料的選擇也是缺少判斷的。例如古人的玄想的敘述、無數(shù)的月面圖畫和行星觀測的回顧,在現(xiàn)今許多書里占了主要的地位,這也許對于想要知道細節(jié)的讀者是有趣的,但是在這本只用幾百頁篇幅來敘述整個天文學史的書中,我們只能給讀者以一個概括的觀念,至于那些細節(jié)便只好從略了。 還有,為了避免與前人的著作不必要的重復,我在敘述近代天文學的幾章里多費了一些筆墨,特別是最末一章(第七章)關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天文學的進展是還沒有人寫過的。書末文獻也是重新校訂和擴大了的。 一至六章的翻譯得帕杰耳(B.Pagel)博士的協(xié)作,手稿的編排承西莫瑙(G.V.Simonow)夫人的幫助,都是我要感謝的。 伏古勒爾 澳洲斯特朗洛山 1956年12月
編輯推薦
浩瀚無窮的星空 ,遼遠神秘的宇宙,讓人類世世代代神往不已。作為世界名著譯叢之一,《天文學簡史》堪稱天文書籍的典范?!短煳膶W簡史》主要記述了天文學的發(fā)展史,首次涉及到二戰(zhàn)后天文學的發(fā)展狀況。該書內容豐富,印制精美,裝訂考究,不但可以供業(yè)余天文愛好者閱讀,也可供專業(yè)天文工作者參考,是一本極具收藏價值的天文學經典力作。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