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

出版時間:2003-4-1  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作者:加繆  譯者:柳鳴九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這個現(xiàn)代小說的主角看起來不過像是古代犬儒的翻版,并無誘人的力量。但是作者讓我們?nèi)ッ鎸λ吹剿窨贪愕蔫蜩蛉缟挠跋?,看到那種難以征服的絕望是真實的,自覺的,而且永遠是抹不去的。本書主要內(nèi)容包括局外人、第一部、第二部、流亡與獨立王國、不忠的女人、反叛者(混沌的頭腦)、無聲的憤怒、東道主、約拿斯和畫家在工作中、長出來的巨石、附錄《局外人》的社會現(xiàn)實人涵與人性內(nèi)涵等。

書籍目錄

1.局外人
2.變形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局外人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3條)

 
 

  •      加繆的存在主義思想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我的哲學觀。
       作為一個人,一個高級動物,從出生開始就決定了你最終的命運——死亡。但實際上,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們并不是時時刻刻都認識到這一點,人們認為自己的壽命很長,死亡只是很遙遠的事情,根本無暇估計。于是大家都做著自己認為很有意義的事情。但這些意義大多都是人們強加上去的,本來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其實,人之所以為人,不同于其他動物的一點是有很強烈的自我意識,這種意識將自我與其他人分隔開來。其實我們每個人的肉體都是相似的,唯一的不同就在于靈魂。而在我們出生的時候,我們又無法決定自己的肉體,無法決定自己是否來到這個世界,我們唯一能改變的也只有自己的靈魂。
       我并不是一個虛無主義者,也不是享樂主義者,我只是覺得,既然來到這個世界上,就不要浪費這個機會。一切順其自然,不需強求。
  •     
       加繆的零度寫作,局外人講述的是一個荒誕的故事。主人公默爾索對外界有種超乎常人的冷漠,對母親的死,鄰居的爭吵都是如此。由于這樣的性格,默爾索從一個過失殺人犯被塑造成了十惡不赦的故意殺人者,千夫所指,社會不容。局外人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社會的人性的陰暗和不信任。默爾索是社會的局外人,而實際上每個人都是世界的局外人,自己的陌生人。人的異化隱射著社會的冷漠,在無奈荒誕的世界里,被拋棄的無助感襲來,讓我們認識到局外人的尷尬身份。
      
  •     面對親人去世,有種莊子鼓盆而歌的感覺,局外人不悲而又不喜,或許境界又在鼓盆而歌之上。
      現(xiàn)世的規(guī)范,裝飾以道德,到底是否是必須的?所謂道德、規(guī)范和各種準則,是否只是喪失大道后,屈就內(nèi)心荒蕪的華麗枷鎖。
      前幾日,看到有“勵志、溫暖”的讀后感,和大部分其他的人一樣,不以為意。后來想想,或許對于那些不理會社會的“邊緣人”來說,是有勵志鼓勵的力量。對于“社會邊緣人”之說,我更愿意稱他們?yōu)椤罢驹诰獾娜恕?,視野更開闊。
  •      讀加繆的第一本書,因為語言的過分直白,情節(jié)的簡單,閱讀的過程不算愉快,甚至可以說是邊讀邊期待馬上翻到最后一頁的那種痛苦。但是從合上書的那一刻,一直到現(xiàn)在,包括了夢里的那段時間,大腦好像一直在運算這本書里提供的若干指令,然后現(xiàn)在終于End Sub,結論昭然若揭。
       打了很長一段論述,還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刪除了。覺得無力,覺得多余。大概的想法就是這樣的吧。每一個生命都在自己生命的格局中努力的活著,幸福的人們一起幸福,平凡的人們忙忙碌碌,孤單的人們拖著行囊在真實世界或是思想的宇宙中孜孜不倦的上下求索。了不起的人們看見生活中的不凡之美,平凡的人們看見生活中的平凡之美。
       對于這本書的主人公所代表的世界大部分平凡人群體來說,善良、熱愛生命和絕不演戲也是一定不能失去的東西,并且是世界上所有要求得到尊重的人類必須擁有的東西?;ハ嗬斫猓ハ嘧鹬?,不做無恥伎倆的受害者,不做情緒的奴隸,無比較、無干涉的共生共存,多么簡單而又多么艱難的生存之道。讀厚黑學和讀讀者知音其實沒什么本質區(qū)別,托斯卡納的艷陽和孟買貧民窟的第一縷晨光也沒有什么兩樣。
       可是還有沒有一種人類生理本能之外的最為普世的價值觀?在最復雜的世俗習慣之中,還能不能看見最初未加粉飾的那種簡單?幸福的人究竟能不能幫助不幸的人擺脫不幸呢?如果可以,書里面那些看似愚蠢的方式,宗教,法律,又該怎么去幫助不幸?是局外人永遠停留在圈子之外,還是局外人一起把游戲推翻?局外人永遠的停留在圈子之外,永遠沒有對靈魂的敬畏尊重,是件多么好的事情嗎?因為個人缺陷注定被社會淘汰排斥的人,就能稱為所謂的局外人嗎。所謂的局外人,又能說是完全的褒揚嗎?
       一支歌唱出無數(shù)支歌……一個問題引出了無數(shù)問題。但是首先,請讓我們在一起。這注定是個再沒有烏托邦的世界,但是烏托邦可以從一個人的眼中,傳到另一個人的心。想想吧,我們一起再想想,《局外人》并不是一個最好的答案,它只是一個太難得到解答的問題。
  •      從網(wǎng)絡編輯到兼職家教再到雜志編輯,我感覺自己像個局外人,沒有驚沒有喜,不求上進也不懼后退,在每一個崗位上,都沒能傾盡全力,我的成長進步在哪?
       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似乎了解,但還沒有融入,我像個局外人。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能夠獨立思考,熱愛閱讀,但是這并不代表你就可以擁有充足的物質財富。我像個局外人,所有的事情也都是相互獨立的。
       按部就班的努力工作,如果沒有更好地去處。不拒絕未知,跌倒,挫折,才能成長。
       做自己,局外人,工作半年的我,請反思,好好愛自己,做好自己?!赌戏街苣肺沂牵课乙蔀??欄目,每個人都清楚是什么?成為什么嗎?有按部就班的來嗎???
       現(xiàn)在開始害怕將快樂寄托在未來,正如害怕將某一舉動視為改變未來的可能。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不是幻想的不切實際,是要用實力征服現(xiàn)實的。
       內(nèi)心里有到跨步去的坎,或者是好高騖遠,而忽視了正常做事的步驟,就是會犯錯,就是要詢問,就是去學習,就是要有顆平常心。
  •     首先,鄰居要打架他跟去了,還跟鄰居說把槍給我我替你崩了那個阿拉伯人(沒你事兒你拿槍干啥?);
      然后,架沒打成,他不跟鄰居回去還非得到準沖突地帶再視察一番(正主都走了你回去湊什么熱鬧?);
      然后,他遠遠看到阿拉伯人在海灘上曬太陽,還非得走進瞅瞅(看看得了離那么近干嘛?);
      然后,阿拉伯人躺著揮了揮刀子(人家可是躺著?。。统鰳尵桶讶思医o崩了(你這橫豎也是防衛(wèi)過當吧?);
      然后,崩死就崩死吧,他還沖著尸體又開了四槍(overkill啊這可是,誰能保你);
      然后,預審法官問他需不需要律師,他說無所謂(那你保持沉默行不?);
      然后,法庭給他指派了個律師,他還偏偏要自己單獨接受審訊不需要律師在場(看過罪案劇的都知道律師在場意味著什么吧?就是不讓這種人亂說話?。?;
      然后,他還把犯罪事實的細節(jié)全都吐出來了(律師也幫不了你了。。。);
      然后,被關在裝滿阿拉伯人的囚室后,他還宣布自己是因為殺了阿拉伯人才入獄的(你就這么不想過夜了?);
      最后,宣判死刑之后法官問他還有什么要說的,他說:“沒有”(放棄治療了)。
      
      難道默爾索真的不是一心求死嗎?。?!
      
      
      
      
      
  •     話說存在主義的現(xiàn)實基礎不就是弗洛姆所說的社會變革帶來的自由的負面狀態(tài)?總之資本主義害死人啊,難怪加謬的好基友薩特要皈依我大Marx 。
       這本小說讓我想起了《過于喧囂的孤獨》,還有《百年孤獨》。尤其是最后一章的意識流寫法與前一本的最后一章近乎一致。不過《過》是以景帶情,《局外人》是以情帶景。而且這三本都是以一種淡漠得近乎荒謬的筆觸來呈現(xiàn)生死。尤其是這本,流水賬的高級記法,用第一人稱寫出了第三人稱的效果,以"超我"寫"我",抽身事外,若無其實。所謂的"局外人",也就是如此吧。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蘭亭集序》里面引用了這么一句話。王羲之的意思是說明"再不瘋狂我們就掛了!"。而在多年以后在阿爾及利亞那群講法語的人里面有個叫加謬的哥們寫了個《局外人》。
       所以我們可以想見,對于這句話的態(tài)度。
       王羲之是 嗯嗯。
       加繆是 呵呵。
  •     局外人,很早就想讀了,作為荒誕劇的代表作,很想看看加繆的構思和規(guī)劃,今天下午閑來無事就一口氣讀了下來,拋開諸多名人評論不說,只是簡單談談自己的理解。主要有三個問題:一是關于人物形象的問題;二是文章揭示社會問題;三是局外人情景的普遍化問題。
      人物形象
      最開始讀這篇文章,感覺比較苦悶,通篇幾乎都是主人公行為、所觀所感的羅列,幾乎沒有任何心理活動的描寫,這是很難適應的,但也就是這些行為的堆砌向我們呈現(xiàn)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在至親離別之時,感覺生活沒有任何變化,該睡睡,該吃吃,該玩玩,渾然看不出有任何因為生離死別的悲傷哪怕微微的不適之情,在“正常人”看來這就是不孝,更是扭曲;女友詢問其是否愛她,他說這是毫無意義,問是否愿意與其結婚,他說你愿結就結,因為他只要說同意就行;鄰居請求其為他寫信以斥責女友,他以沒有理由不為他寫,認真的為她寫了;老板交代要將其委派到巴黎開展業(yè)務,他也以無所謂的態(tài)度而答應;在其因為殺人而被捕并被審訊的過程中,極度淡定與平靜,只是在不能繼續(xù)抽煙,不能夠好好睡覺之后,才感覺到自己不在自由;只是在被宣判極刑之后,才感覺到生的渴望,但最后經(jīng)歷一段掙扎之后又放棄上訴,欣然接受。。。通過這些事例,最初的感覺就是我們的主人公完全沉浸在自己與世隔絕的世界里,不論是沉默寡言不善交際,還是因為性格孤僻無人理會,在他那個空洞無物的世界里,他有著自己的一套價值理論和行為方式,在他的生活里看不出任何意義,不知道他生活的主線,他行為的原則,極度被動,生的意義只是在于機體的生存,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責任、情誼、感動等精神追求。
      文章主題
      加繆借這樣一個荒誕不羈的人物,向我們展現(xiàn)了這個世界荒誕的種種表現(xiàn),但他并沒有明顯劃分荒誕與正常之間的界限,更沒有表明自己對這兩者之間的態(tài)度,他只是將這兩種對立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不過在我看來,在文中最后默爾索的內(nèi)心獨白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這種人所賦予的某種程度的積極意義,歸根結底,倘若默爾索足夠清醒,這種人生是其自己的真正選擇,那么這就是其所愿意的生活方式,無論缺點再多,無論滑稽再多,那也是他本身的自我選擇,自我完成,相對于外人的諸多建議,這是最有意義的,就想文中所說的,“我相信,任何人都沒有為母親哭泣的權利”。
      意義推廣
      推開來看,生活中局外人真的很多,只要你不了解一個圈子,不了解游戲規(guī)則,而你一旦涉入其中,那么你的言行舉止,從頭到尾都會是種滑稽,成為別人的玩笑,而一旦你有所觸碰到他們的底線,你就會被處罰,當然這種處罰形式會更多,會使指責、鄙視、調(diào)侃、嘲諷等等,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每個人幾乎必然都會是局外人,所以當別人表現(xiàn)不太滿你意時,不要過于急躁,過于輕浮,而是應該多多觀察,以欣賞的心態(tài)去對待生命中不同色彩與旋律,只是當做一種體驗,一種閱歷,以拓寬生命寬度和意義。
      作為存在主義的代表人物,加繆擅長在各種絕境中探求生命的積極意義,在我看來這不僅來自人們發(fā)現(xiàn)上帝已死,發(fā)現(xiàn)生的主動權從神人回歸自身的狂歡,更在于人們體會到可以自為其主的自由的驚奇或者可以說是一種自我紓解,恰如人所言,渴望自由的人必須敢于和能夠承擔自由之后迷茫,嫉妒,浮躁的代價。但不管怎樣無論我的人生如何,或歡喜或哀傷,或驚奇或平庸,或姹紫嫣紅或千篇一律,最最重要的是我自身,我自己所為,外人就不能有所言語。
      
  •     說實話,我無法欣賞《局外人》這部小說,也許我欣賞能力有限。
      
      其一、小說的文字本身并無什么可推崇之處,甚至有的時候讀起來還很不通暢(可能是譯者的原因);其二、主人公并不讓我喜歡,至少其行為和處世態(tài)度不符合我(相信也是大部分人)的價值標準的。
      
      一個作家,可以塑造一個英雄,一個痞子,一個備受爭議的角色……但加繆沒有,他塑造的是一個很讓我完全無法理解的角色——你能理解一個人能夠因為天氣悶熱就對至親的死無動于衷嗎?你能理解一個人能因為天氣悶熱就失去自制力槍殺了一個跟他并無太大仇怨的陌生人嗎?——我承認世上有這樣一種“對無興趣的事情無所謂”的人,但我無法理解這種“無所謂”可以越過對生命的敬畏。默爾索對他人、對自己的生死也興趣缺缺,這種置之度外的“淡然”已然超越了一個正常人的范疇。如果非要我承認這樣一種存在,我不得不將其劃入“非正常人類”乃至“精神障礙患者”的范疇。
      
      于是,讓人無法理解的人做出了一些讓人無法理解的事,也就理所當然了——因為默爾索的無所謂,他才能成為加繆想讓他成為的那個“局外人”,才能成功被法官、檢察官、律師甚至證人排除在審判之外。
      
      這出悲劇有著法庭、社會的原因,但默爾索自身的“性格缺陷”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只是默爾索的“性格缺陷”成功地將社會、法庭的這種“制度暴力”加以放大了。
      
      ……讀完整本書,分外無感——一個“精神病似的主人公”,外加一群被一個自以為正義的檢察官牽著走的審判庭。
  •      從喋喋不休的《存在與虛無》到指點精要的《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薩特始終在解釋“存在主義”,只有加繆在努力地構造或者展現(xiàn)“存在主義”本身。薩特說生活“惡心”,而加繆說生活“荒誕”,我看到的是“無聊”。
       我極少讀小說(嚴肅的、消遣的),但“無聊”的小說常看。
      《局外人》作為一部小說,本身一如其講述的故事一樣“無聊”,這不是加繆作為作者的無能,恰恰因為我們作為讀者身處在作者所要表現(xiàn)的生活的“無聊”中:我們讀這部小說,是因為生活在“無聊”中的人,除了“無聊”,對別的任何東西都不會提起興趣。主人公默爾索的經(jīng)歷根本不足以構成小說,更不用說問鼎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然而正是這種嚴肅的“無聊性”最終為加繆贏得了獎金,而后在邏輯上進一步坐實了這種“無聊性”。
       因為“無聊”,所以“荒誕”,然后“惡心”。默爾索被一場莫名其妙的“司法事件”——誰殺了人?又為什么殺人?誰必須死?又為什么必須死?——逼出了“局”;加繆被薩特壟斷的“存在主義”逼出了“局”;我們被更莫名其妙的生活逼出了“局”。主人公是“局外人”,作者也是“局外人”,讀者還是“局外人”。
      讀一本《局外人》,就是一個“局外人”讀一個“局外人”所寫的一個“局外人”——真的很“無聊”!
  •     看到這句"這么說來,被指控殺了人,只因在母親的葬禮上沒有哭而被處決,這又有什么重要呢",我竟深深地認同和感慨,不就是這么回事嗎!試想一下,如果在母親的葬禮表演一下,甚至對送母親去養(yǎng)老院的原因美化包裝一下,那么把自己表現(xiàn)得很悲慘,勢必會得到這些可憐人們的同情。因為可憐的人們必須以道德為旗幟去批判別人才足以得意忘形以忘卻自己的卑微。
      
      可是對默爾索的事實呢,沒有人感興趣,大家感興趣的只是按照戲路演下去:葬禮應該哭,關系越近的人應該表現(xiàn)得越傷心;殺人肯定要有理由,讓觀眾信服的合理理由方可脫身。太陽啊,哦,不好意思,大腦掌控的道德規(guī)范里沒有編排這個作為殺人的理由,自然界對人的駕馭怎能超越大腦對自身控制的理性?
      
      所以對案件的審訊,當事人默爾索像局外人一樣看著大家辯論,好像一切與自己無關,最后卻要獨自承擔這個后果,那些參與者則完成了他們各自的演出。甚至在當事人自己想清楚了死亡---三十歲死或七十歲死區(qū)別不大,還有人要來演出一番,試圖在他最后的人生把他拉入這場世間人的大戲??上?,他又一次激怒了神甫,就像他激怒律師和檢察官一樣。最后的謝幕,對于這個從沒有入局的局外人,為了善始善終,讓那些局內(nèi)人們歡呼一下吧,發(fā)泄他們對異類的幸災樂禍,也算是他對這些人們的一份禮物了吧。
  •     蠻喜歡這本,原來這就是存在主義。
      對于這本很有共鳴,矛盾最多的竟然都是關于存在主義的問題。
      曾經(jīng),現(xiàn)在的矛盾的感覺。局外人,存在主義。或許二者之間是必然的聯(lián)系。不曉得應該怎么描述那一種感覺。
       自己的行為,并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可是卻嘗到了另一番不一樣的味道。有時是高興的,有時是悲傷的。似乎因果分離,本末倒置。而自己卻成了旁觀者,看自己笑話的人。
       抑或能夠感同身受一樣的奇妙,竟然可以感知自己的定位在哪里,人生里程走了多少,是否徘徊在十字路口,正在經(jīng)歷革命等等,而往往卻還是自己不能夠左右的
       能做些什么呢?或許就是像局外人一樣,接受。然后慢慢的消化所帶來的情緒。有一些惶恐,也有一些不甘,要不又能怎樣呢?明明是在審判殺人,可是卻變成了其它事情的批判。一個在精神上的弒母者,多么的滑稽卻又深刻,好悲傷~
  •   人家不就是為了突出人生的荒謬嘛!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