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2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作者:費里希塔絲·勒默爾 譯者:唐陳
Tag標簽:無
前言
開卷有益,的確如此。翻譯這本書的過程中,很有些感觸。 談到小學和中學教育,不由得想起我們中國人所受的教育。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們,想必都記得,我們所受的教育,是“黃荊棍下出好人”式的(好孩子是打出來的)、填鴨式的。(即書中所談的“快餐”知識,死記硬背,應付考試,考完就忘)。至于孩子。是沒有自己的意志的,家長的意志就是孩子的意志,教師的意志就是學生的意志。關鍵問題是,人們認為這種教育方式是理所當然的,從來沒有提出任何質疑;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后,缺乏批判精神,缺乏獨立的人格,也就不奇怪了。 至于學前教育,似乎是一片空白,大家伙兒吃完飯,就呼朋引伴,到處去瘋,到處去玩了。不過,那樣的日子是值得懷念的,也是幸福的。現(xiàn)在的孩子,學語文、學數(shù)學、學外語、學繪畫、學跳舞、學鋼琴、學小提琴……哪里還有自己的時間?哪里還有快樂?當他們長大,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時光,怕不會有我們這種懷念的感覺。這是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過去的家長不管不問,現(xiàn)在的家長拼命開發(fā)孩子的智力。至于為什么會這樣,想必大家能給出一萬個理由:人口多、競爭激烈、就業(yè)壓力大……總之,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是,這種教育的目的是功利性的,也就是說,是為了讓孩子將來“有出息”、“出人頭地”。家長和教師卻往往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應該是全面的,首先要教他做人,然后才是做事。 這本書還有一個突出的觀點:經(jīng)濟“入侵”教育。作者甚至對此表現(xiàn)出很大程度的憤慨和擔憂!發(fā)展人的個性、培養(yǎng)孩子博愛的精神,似乎與我們的教育是不兼容的。 是啊。人口多、競爭激烈、就業(yè)壓力大……這都是事實;從小為孩子打好基礎,讓他們將來能自立、自強,也沒有錯。不過,多一點批判的精神,多一點反思,也未嘗不可。讀讀這本書。至少能開闊視野,讓我們能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思考問題,總不至于是件壞事兒吧。
內容概要
費里希塔絲?勒默爾所著的《超級可憐的超級小孩》內容簡介:現(xiàn)代小孩往往成了父母的炫耀品,專門被拿來跟人比較。這樣的小孩究竟背負了怎樣的責任與負擔?他們能夠消化來自父母的期望壓力嗎?
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胎教、皮紋測潛能、莫扎特效應及才藝補習班等這些讓父母趨之若騖的現(xiàn)象看來,現(xiàn)代人由于孩子少,無不使出渾身解數(shù)提高孩子的競爭力。孩子競爭的對象不再局限于小區(qū)域的就業(yè)市場,而是國際舞臺!身為父母的你。一方面覺得孩子可憐,一方面又不得不把他推入“超級小孩制造機”。培養(yǎng)小孩愈早愈好。愈快愈好。大家都這么做,難道你可以不跟著走?
《超級可憐的超級小孩》并不是要談誤人歧途的孩子,也不是要責備無能的父母,而是要分析現(xiàn)代孩子的處境:現(xiàn)今社會的孩子到底過得好不好?他們承擔了什么樣的希望?背負了哪些任務?負擔又有多少?作者觀察到現(xiàn)代父母不再自在、自信,而是充滿懷疑不安。閱讀一堆的育兒教養(yǎng)書籍,生怕自己做錯什么,一個不小心,就讓孩子“跟不上”世界的腳步。對父母來說,孩子在童年一旦成就低落,便與“美好”的未來絕緣……
身為社會工作人員及家庭治療師的作者,經(jīng)過資料搜尋查證后,發(fā)現(xiàn)了一個殘忍可怕的事實:我們每個人,包括政治人物、教育界人士、父母,都尊奉“經(jīng)濟成長”為圭臬,不去質疑“教育效率”背后隱藏的危機。我們把孩子當成幸運符,當成可炫耀的物品,寵愛至極,要什么給什么。但現(xiàn)實擺在眼前的卻是,要治療的孩子愈來愈多:多動、注意力缺損。不少孩子年紀輕輕就有壓力性疼痛、憂郁癥等等。
作者在書中呼吁我們,不應該把孩子當成明日希望之星。把培養(yǎng)孩子當成經(jīng)濟投資的對象,最后很可能只會養(yǎng)出一堆揮金如土、崇尚名牌而缺乏深刻思考與自我調解能力的孩子。到頭來,最大贏家是經(jīng)濟,損失的卻是孩子……這不僅是歐美的現(xiàn)象,更是亞洲競爭體制下的我們應有的省思。最后作者更提出具體的拯救童年的十個想法,供各方讀者參考。
作者簡介
作者:(德)勒默爾
書籍目錄
前言
逗樂、溺愛、視而不見:在孩子身上謀求幸福,博取聲譽
無處不在的缺陷:接受治療的孩子
不附加任何條件的教育的結束:孩子是未來創(chuàng)造業(yè)績的人
孩子變少了,花費卻變大了:孩子成為一個“經(jīng)濟要素”
敵意的接管:孩子成為投資對象
賭博:勝利的是經(jīng)濟,犧牲的是孩子
以進為退:全球化的青年
保護“童年”這個“生物保護區(qū)"!在社會變革中立足的十個理念
文獻
章節(jié)摘錄
“微縮的我” 母親崇拜和其他“無謂的嚷嚷” 孩子也成為時尚界的寵兒,這一點有目共睹:懷孕的知名女性被放在畫刊的首頁,驕傲地挺起她們圓鼓鼓的肚子;在幾年之前,這種畫面還絕對不會出現(xiàn)。所有剛成為母親的知名女性,都用新聞官一樣標準的語言宣布,自己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事業(yè)上的成就和財富,在一個新生的嬰兒面前,變得一文不值。即便是漂亮的明星和家財萬貫的人,也需要孩子來讓生活變得完美。 對普通人來說,生活平淡無味,每月的開支捉襟見肘,孩子至少能給我們帶來少許安慰——假如你真的這樣認為的話。因為我們都清楚,盡管孩子有時讓人感到幸福,但他們也可能帶來憂慮、憤怒和痛苦。母愛從一開始就是自相矛盾的,既有本能的愛,也摻雜著不安和恐懼,這些感情按照一定周期出現(xiàn)或消失。我們不喜歡這種感覺,因為這與“完美母親”的形象格格不入。于是我們總是掩耳盜鈴,聲稱自己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充滿愛意的、體貼的、非常幸福的母親。因為這才是一個比較好的母親——至少人們是這么認為的。 沒有人愿意提及對孩子的懷疑和憤怒,更加不會在公開場合中談論這個問題。直到布魯克·希爾茲(Brooke Shields)出來,打破這個禁忌。她寫了一本名叫《我多么愿意愛你》(Ich wurde dich so geme lieben)的書,原原本本地描述了自己產(chǎn)后的抑郁,這使得“快樂母親”的幻覺瞬間破滅。 想要維護“毫無瑕疵的母親”的形象,在與孩子打交道的過程中,就要表現(xiàn)得輕松、自信而美麗?!俺壞赣H”克勞迪婭·希弗(Claudia Schiffer)和海蒂·克拉姆(Heidi Klum)教導我們說:多生幾個孩子,既不會使人發(fā)胖,也不會使人變丑或變窮。孩子所帶來的就是幸福。八卦門戶top.de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宣稱“對父母來說,孩子是世界上最美的東西,那些甜蜜的好菜塢明星的小寶貝們!”,這些明星的“微縮的我”的照片被放到互聯(lián)網(wǎng)上炫耀,他們都有一個醒目的名字,都穿著名貴的衣服。作為“微縮的我”,這些小孩都籠罩在明星耀眼的光芒之下,同時也提高了明星的聲譽,特別是當他們偶爾帶著孩子出現(xiàn)在游樂場的時候?!鞍押⒆尤咏o保姆?我絕不!剛成為父母的明星都喜歡親自教育孩子?!闭l愿意相信,就去相信好了,但這些話似乎只是為了博取公眾的好感。 孩子成為這些名人成功生活的點睛之筆,成為他們博取聲譽的工具。 而且,以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孩子為招牌,來推銷自己,這樣做的不僅是明星們。孩子已經(jīng)被我們以某種方式神圣化了,他們是貴重的“財產(chǎn)”,異常珍貴。 不過,引人注目的是:這些對孩子的炒作,與我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格格不入。金融危機、不穩(wěn)定的就業(yè)形勢、父母工作條件的惡化、雇主對雇員的要求提高(在工作效率、靈活性、應變能力等方面)、缺乏合格的母親所需要的兼職工作、幼兒園人滿為患、照管兒童的費用增加、幼兒園和學校的班級中學生太多,等等,所有這些使得現(xiàn)在的家庭舉步維艱。而且事實上,也根本不存在真正的生育高峰。環(huán)繞在孩子周圍的,只不過是許多毫不可信的“無謂的嚷嚷”。 成為母親變成一種“時髦”,孩子則成為狂熱崇拜的對象。這究竟是為什么呢?這種思想的改變是怎樣發(fā)生的呢? 難道是因為結婚的人越來越少(新婚姻法出臺以后,這樣的情況也將在中國越來越普遍)?難道是因為愿意生孩子的女人越來越少?總之,孩子被當成了“救世主”?,F(xiàn)在,生孩子的主要出發(fā)點,是讓自己幸福,豐富自己的人生和精神世界。孩子給家庭和自己的生活帶來了生氣。與世界上其他任何東西不同,孩子讓人感覺到:自己是重要的、獨一無二的。 在我們這個世界上,還存在一些貧困的國家,在那些地方,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因為父母或許并不知道,該拿什么來養(yǎng)活孩子。當然,在我們這些國家也存在這個問題。在那些貧窮的地方,因為缺乏避孕措施,孩子往往不期而至。孩子只會帶來少許的快樂,對母親來說,她們感覺更多的是一種累贅,是一種幾乎無法承受的負擔,會帶來致命的后果。孩子是一度激情之后不受歡迎的“副產(chǎn)品”,經(jīng)常帶來憂愁和痛苦——特別是那些未婚的婦女,她們的名聲也被毀掉了。幼時就到工場或家庭作坊幫忙干活,長大后接替父母在那里工作;在工業(yè)化之前的時代,出于經(jīng)濟原因,對孩子來說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孩子使父母年老后的生活有所保障,那時的人們稱之為“拉扯大孩子”?,F(xiàn)在,我們滿懷愛心地撫養(yǎng)孩子,讓他們接受良好的教育;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與養(yǎng)孩子已經(jīng)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情了。 對過去的貴族來說,孩子與其說是有益或可愛的,還不如說是個累贅。把剛出生的孩子送到乳母的家里去,盡管知道那里的衛(wèi)生條件非常糟糕;直到十八世紀,這樣的事情還很普遍。出身豪門的高貴女士和先生們,更喜歡出入上流社會的舞會,而不是勞心費力地照顧嬰兒。母愛就更談不上了。到十八世紀中期,為了控制居高不下的嬰兒死亡率,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等人呼吁,讓婦女哺育自己的孩子。許多人干脆離開了這個國家,不是所有的貴婦都喜歡這個強加給她們的新義務。但女性公民們卻感覺到,自己的地位得到了改善:作為關心孩子的母親,她們成為家庭的女主人,行動不再受到限制。在家庭內部,她們獲得了一種新的地位,還得到非常高的社會贊譽。市民的家庭觀念誕生了?;橐龊秃⒆邮鼓赣H成為一個家庭的核心。 而現(xiàn)在,孩子則成為家庭的核心。他們所帶來的安全感,是我們通過其他途徑很難找到的。而且,他們成為我們愛情的保證人。P5-8
編輯推薦
費里希塔絲·勒默爾所著的《超級可憐的超級小孩》由德國知名家庭顧問、自由記者、暢銷書作家費里希塔絲·勒默爾深度披露經(jīng)濟全球化的今天、那些家庭本應該知道的教育、消費內幕。你和你的孩子,有可能是下一個“超級家庭”的受害者。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