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清倉】英漢對照外交文獻文書教程(上下冊)

出版時間:2004-5  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  作者:黃金祺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英漢對照外交文獻文書教程(套裝上下冊)》按外交文書不同形式分為八個單元,分別大量收入具有普扁意義和長遠價值的最重要的國際文獻和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外交文獻的中、英文原件或權(quán)威譯文,為教師、學(xué)者和讀者全面提供一般外交和中國外交的主要和代表性問題的出處、依據(jù)和背景,同時提供所有不同外交文書的中、英文標準格式和用語,既具有外交理論研究價值,又具有外交實際應(yīng)用價值,也利于使用者長期保存。

書籍目錄

第一單元照會與備忘錄一般說明第一課正式照會(有關(guān)外交禮節(jié)的正式照會)1.1介紹臨時代辦(部長致部長)1.2臨時代辦到任通知(臨時代辦致外交團團長)1.3建館和臨時代辦到任通知(臨時代辦致大使)1.4請求安排呈遞國書(大使致部長)1.5a大使就任通知(致另一大使)1.5b大使就任通知(致外交團團長)1.6復(fù)大使就任通知(發(fā)自另一大使)1.7大使離任通知(致另一大使)1.8復(fù)大使離任通知(大使致臨時代辦)1.9大使返任通知(大使致大使)1.10大使調(diào)任通知(大使致大使)1.11通知領(lǐng)事任命并請發(fā)領(lǐng)事證書(館長致部長)1.12同意大使的任命(部長致臨時代辦)1.13致送文件(館長致部長)1.14轉(zhuǎn)送賀電(館長致部長)1.15祝賀國慶(館長致部長)1.16對祝賀國慶的答復(fù)(發(fā)自部長或館長)1.17報喪(館長致館長)1.18吊唁(館長致館長)1.19對吊唁的答復(fù)之一1.20對吊唁的答復(fù)之二第二課普通照會(有關(guān)外交禮節(jié)的普通照會)第三課雜務(wù)普通照會(我外交機關(guān)致外國外交機關(guān))第四課雜務(wù)普通照會(外國外交機關(guān)致我國外交機關(guān))第五課政治性事務(wù)照會第六課備忘錄第七課有關(guān)聯(lián)絡(luò)處外交特權(quán)豁免的諒解備忘錄第八課我致美國關(guān)于湖廣鐵路債券案的備忘錄(1983年2月2日)第九課中印關(guān)于和平解放西藏問題的來往備忘錄和照表(1950年10-11月)第二單元函件與電服第三單元講演與祝酒詞第四單元聲明與公服第五單元涉外法遠規(guī)第六單元雜類第七單元雙邊條約、協(xié)定、議定書、換文、合同等第八單元國際契約:憲章、宣言、公約及其他……

章節(jié)摘錄

書摘    一、中國政府對印度政府又一次拒絕中國政府提出的迅速和無條件地在兩國官員報告的基礎(chǔ)上討論中印邊界問題的建議,表示遺憾。    二、印度政府還拒絕;廠中國政府再次提出的雙方武裝部隊沿邊境全線各自后撤二十公里的建議。印度政府這樣做的目的足很清楚的。印度方面利用中國邊防部隊停止邊境巡邏的情況,從今年六月起義一次越過所謂麥克馬洪線,侵入線北中國西藏地方的扯冬、絨不丟、扯果布、卡龍四個侵略據(jù)點。雙方各自后撤二十公里的建議,顯然有礙于印度方面不僅在西段和中段,而且在東段進行這種侵略活動。印度政府一方面在九月十九日向中國發(fā)出照會,拒絕中國通過談判和平解決邊界問題的建議,另一方面從九月二十日起向扯冬地區(qū)的中國邊防部隊發(fā)動了連續(xù)的攻擊,截至九月三十日止,共打死中國邊防人員五人,打傷九人。這種猖狂的挑釁和攻擊直到現(xiàn)在還沒有停止。事實很清楚,印度政府決心要用槍炮來回答中國政府的和平建議。中國政府對此,不能不表示極大的憤慨。    三、印度政府來照中煞有介事地重復(fù)說,一定要和緩邊境的緊張局勢,才能討論邊境問題。這是徹頭徹尾的虛偽。難道印度軍隊越過所謂麥克馬洪線向中國邊防人員開槍,這就是印度和緩邊境緊張局勢的努力嗎?印度要進攻,中國一定要回擊。印度政府必須承擔由此而引起的一切嚴重后果。一方面說什么要和緩邊境緊張局勢,才能舉行邊界問題的討論,另一方面卻在邊境上不斷制造緊張局勢,使邊界問題越來越復(fù)雜??斩吹难栽~騙不了任何人,蓄意繼續(xù)用武力片面改變邊界狀況的行動,決不會為印度帶來任何好處。    四、中國政府是本著和緩邊境緊張局勢的誠意,再一次提出雙方各自后撤二十公里的建議的。但是,印度政府來照卻說什么這個建議有著“嚴重的缺陷”,“它使在過去幾年中以片面行動改變了原狀的侵略者得以據(jù)有侵略的果實”。事實上,不僅是幾年來,而是十多年來,用武力來片面改變邊界狀況的,恰恰是印度自己。關(guān)于西段和中段,中國政府在過去的歷次照會中已經(jīng)作了詳盡的敘述?,F(xiàn)在談東段。中國再一次強調(diào)指出,所為麥克馬洪是完全非法的,中國政府決小承認。事實上,這條線一直到一九五○年中國和平解放西藏時止,還僅僅是一個英國人在一張地圖上沒有任何根據(jù)地任意畫出來的一條線;它沒有任何法律價值,也沒有實際價值。印度方面只是在中國解放西藏后才片面地用武力改變了東段地區(qū)的傳統(tǒng)習(xí)慣線,把邊防郎隊推進到所謂麥克馬洪線。印度政府不以此為滿足,又在一九五九年侵占了所謂麥克馬洪線以北的兼則馬尼,現(xiàn)在又侵占了扯冬地區(qū)。所有這些,部是印度方面片面用武力改變邊界狀況的確鑿事實。    五、中國政府一直抗議印度在邊界西段、中段和東段用武力片面改變邊界狀況的行為,但是,中國政論從中印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fā),從不提出恢復(fù)邊界原狀作為中印談判邊界問題的先決條件。中國政府的態(tài)度過去如此,現(xiàn)在仍然如此。亞洲國家和所有愛好和平的國家,都不難從這一點看出,中國政府是誠心誠意地致力于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但是,印度政府卻在來照中堅持邊界問題的討論要有先決條件,那就是,必須首先恢復(fù)中印邊界西段印度心目中的所謂邊界狀況,即中國從自己的大片地區(qū)撤退,然后才能討論中印邊界問題。這是中國政府絕對不能同意的??磥砗芮宄?,印度政府所以這樣提出問題,是為了使雙方在來往照會中對程序性問題陷入無休止的爭論,而使邊界問題的討論根本無從開始。    日本民族是偉大的民族。戰(zhàn)后年代,日本人民勤奮努力,把自己國家建設(shè)成為現(xiàn)代化的經(jīng)濟發(fā)達的國家。同時,又吸取過去的教訓(xùn),使日本同鄰國的關(guān)系逐步正常化。我熱烈祝賀門本民族的興旺發(fā)達,并且相信當著你們接替上一輩人的時候,一定能夠做得更好。    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之隔的近鄰。兩國友好交往的歷史長達兩千年,這在世界民族交往史上是罕見的。大約半個世紀的嚴重對抗,特別是你們國家的軍國主義者所發(fā)動的侵略戰(zhàn)爭,曾給兩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zāi)難。經(jīng)過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終結(jié)了對抗的歷史,開創(chuàng)了友好的和睦的嶄新歷史篇章。今天兩國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世世代代友好下去”。這是一個總目標,一個很好的理想。如果說三十年算一代,那么戰(zhàn)后一代已經(jīng)過去。當前面臨的問題,是把我們這一代已經(jīng)奠定的友好關(guān)系,首先傳給今后一代到兩代,使今后三十年到六十年的友好關(guān)系,不斷鞏固和發(fā)展。一代接一代,一代好一代,才能世世代代地友好下去。因此,我們兩國領(lǐng)導(dǎo)人在謀求睦鄰友好關(guān)系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的時候,特別寄希望于青年。寄希望于在和平年代成長起來的兩國青年,相互了解,相互信賴,深刻認識到中日和平友好來之不易,認識到兩國雖然社會制度不同,發(fā)達程度不同,但是一定要友好相處,也完全能夠友好相處。    友好相處,需要一種謙虛的精神。民族不論大小,國家不論強弱,都各有長處和短處。即使是很發(fā)達和很強大的國家,也應(yīng)當隨時冷靜地想一想自己力量的限度:什么事能夠干,什么事不能干?何者順應(yīng)歷史潮流,能夠成功;何者違反人民意志,招致失敗?一位盛贊日本戰(zhàn)后建設(shè)成就的美國學(xué)者,在《日本名列第一》那本書中說到國與國之間可能發(fā)生悲劇時,引用了古希臘悲劇中那些叱咤風(fēng)云、不可一世的英雄們,由于驕傲自大,獲罪于復(fù)仇女神,自招淪亡的動人故事。故事說,伊卡洛斯得到翅膀,得意忘形,竟向太陽飛去,結(jié)果蠟制的翅膀融化了,終于葬身海底。我認為,這對于我們兩國青年來說,可以從中得到很好很重要的啟示。    為了加強中日兩國青年的相互了解,發(fā)展兩國青年之間的友誼,我要代表中國人民和中國青年,向貴國的各友好青年團體發(fā)出邀請:明年九、十月間,我國秋高氣爽時節(jié),清你們派三千位青年朋友來我國進行為期一周的訪問,希望得到貴國政府和各友好團體的贊助和支持。當然,我國經(jīng)濟文化比較落后,可能沒有多少可看;但足作為鄰邦的悠久歷史、遼闊的國上和眾多的從事于和平建設(shè)的人民,究竟是值得認識的。相信青年朋友…定能夠感覺到,中國人民和中國青年對于日本人民和日本青年,是滿懷友情的。    聽說你們很喜歡自己國家的一首《青年之歌》。歌中有兩段唱道:“你走的道路,漫長遙遠;為什么能堅忍不拔,勇往直前?你走的道路,充滿希望;曙光初照時,青年朋友又開始邁步向前!”中日兩大民族睦鄰友好關(guān)系長遠發(fā)展的道路,難道不就是這樣充滿希望、曙光初照的道路嗎?讓我們兩國青年攜起手來,為著我們兩國更加繁榮昌盛和人民幸福的未來,堅韌不拔,勇往直前!    謝謝各位!                                    Article 14    1. Heads of mission are divided into three classes, namely:    (a) that of ambassadors or nuncios accredited to Heads of State, and other heads of mission of equivalent rank;     (b) that of envoys, ministers and internuncios accredited to Heads of State;     (c) that of charge d' affaires accredited to Ministers for Foreign Affairs.     2. Except as concerns precedence and etiquette, there shall be no ifferentiation between heads of mission by reason of their class.                                    Article 15     The class to which the heads of their missions are to be assigned shall be agreed between States.                                    Article 16     1. Heads of mission shall take precedence in their respective classes in the order of the date and time of taking up their func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Article 13.     2. Alterations in the credentials of a head of mission not involving any change of class shall not affect his precedence.     3. This article is without prejudice to any practice accepted by the receiving State regarding the precedence of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Holy See.                                    Article 17    The precedence of the members of the diplomatic staff of the mission shall be notified by the head of the mission to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r such other ministry as may be agreed.                                    Article 18    The procedure to be observed in each State for the reception of heads of mission shall be uniform in respect of each class.                                    Article 19     1. If the post of head of the mission is vacant, or if the head of the mission is unable to perform his functions, a charge d' affaires ad interim shall act provisionally as head of the mission. The name of the charge d' affaires ad interim shall be notified, either by the head of the mission or, in case he is unable to do so, by the Ministry for Foreign Affairs of the sending State to the Ministry for Foreign Affairs of the receiving State or such other ministry as may be agreed.    2. In cases where no member of the diplomatic staff of the mission is present in the receiving State, a member of the administrative and technical staff may, with the consent of the receiving State, be designated by the sending State%to be in charge of the current administrative affairs of the mission.    ……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編者的話本英漢對照兩卷本教程的新版更名為《英漢對照外交文獻文書教程》,內(nèi)容也做了必要的大量增刪。    本教程用作編者為外交學(xué)院開設(shè)的《外交文獻與外交研究》課程的主教材。該課程系高級實用英語課程,又為綜合外交知識課程,更確切說是一門直接用英語進行教學(xué)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外交課程,旨在培養(yǎng)既通外交業(yè)務(wù)又曉外交英語的新一代外交外事人員。課程直接利用本教程所收具有長遠價值和世界意義的實際外交文獻作為杠桿進行教學(xué),以幫助學(xué)員達到以下五項目的:    1.增加有關(guān)一般外交的理論和實踐的知識;2.增加有關(guān)新中國外交的理論和實踐的知識;3.熟悉外交實踐中最常見的不同形式的外交文書;4.熟悉書面外交英語、書面外交漢語以及兩者的互譯;5.培養(yǎng)正確對待外交文書與外交實踐的必要品質(zhì)。    課程著力通過教學(xué)幫助學(xué)員培育五個品質(zhì):    1.正確與過細;2.敏感與敏銳;3.足夠的縱向和橫向的知識和詞匯;4.正確理解英語和用貼切漢語重新表述,或反之的能力;5.鮮明的政治立場。    本教程分上下兩冊,包括照會與備忘錄,函件與電報,講演與祝酒詞,聲明與公報,涉外法規(guī),雜類,雙邊條約和協(xié)議,國際文獻等八個單元。    由本教程編者撰寫的中英文對照《什么是外交》一書,是上述課程的“教師手冊”或“學(xué)生手冊”。                                                                     2003年1月

編輯推薦

《英漢對照外交文獻文書教程(上下冊)》由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年末清倉】英漢對照外交文獻文書教程(上下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