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6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靳明全 頁數(shù):266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這是我國第一部用中文寫的古代日本文論史專著,論述時間在公元721——1945年,分古代中世、近世、近代三階段,每階段按先后分門別類,著力于日本各時期代表性文論家及文論著作之梳理、評價和譯介。本書擬為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所屬的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yè)研究生教學之用,故論述力求要而不繁,簡明扼要。
作者簡介
靳明全 重慶人、文學博士。曾任中國貴州大學教授、日本九州大學訪問教授、日本明治大學客座教授、日本國際交流基金邀請學者?,F(xiàn)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重慶師范大學教授(碩士生導(dǎo)師)、重慶市抗戰(zhàn)文史研究基地主任、重慶市比較文學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比較文學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出版專著:《中國現(xiàn)代作家與日本》、《文學家郭沫若在日本》、《攻玉論——關(guān)于20世紀初期中國文人赴日留學的研究》、《攻玉論——關(guān)于20世紀初期中國政界留日生的研究》、《攻玉論——關(guān)于20世紀初期中國軍界留日生的研究》、《攻玉論——關(guān)于20世紀初期中國經(jīng)濟界留日生的研究》、《中國現(xiàn)代文學興起發(fā)展中的日本影響因素》。主編專著:《區(qū)域文化與文學》、《重慶抗戰(zhàn)文學論稿》、《重慶抗戰(zhàn)文學理論》、《重慶抗戰(zhàn)文學與外國文化》、《重慶抗戰(zhàn)文學新論》、《中日學者抗戰(zhàn)文史研究論文集》、《抗戰(zhàn)文史研究》第1輯。在國內(nèi)刊物上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90篇,其中載《文學評論》8篇。
書籍目錄
自序第一章 日本古代中世文論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文論濫觴:安萬侶佚名(《懷風藻序》)藤原濱成 第三節(jié) 文論發(fā)展:釋空海 第四節(jié) 歌論確立:營原道真紀貫之紀淑望壬生忠岑藤原親輔藤原親經(jīng) 第五節(jié) 詩論嚆矢:虎關(guān)師煉 第六節(jié) 能樂論確立:世阿彌 第七節(jié) 小結(jié)第二章 日本近世文論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俳論確立:松尾芭蕉與謝蕪村 第三節(jié) 歌論:契沖荷田在滿本居宣長內(nèi)山真弓 第四節(jié) 詩論:祗園南海江村北海原田東岳皆川淇園山本北山菊池五山廣瀨淡窗 第五節(jié) 物語理論:椿園主人都賀庭鐘建部綾足瀧澤馬琴 第六節(jié) 散文理論:太宰春臺齋藤拙堂海保漁村 第七節(jié) 小結(jié)第三章 日本近代文論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文論起步:坪內(nèi)逍遙 第三節(jié) 文論發(fā)展:夏目漱石森鷗外 第四節(jié) 白樺派文論:有島武郎武者小路實篤 第五節(jié) 私小說文論:小林秀雄 第六節(jié) 心理分析文論:廚川白村 第七節(jié) 無產(chǎn)階級文論:青野季吉藏原惟人 第八節(jié) 新感覺派文論:川端康成 第九節(jié) 浪漫派文論:保田與重郎 第十節(jié) 俳論:正岡子規(guī) 第十一節(jié) 小結(jié)附1 日本文論史要年表附2 日本文論譯文選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安萬侶在《古事記序》中顯露出來的文學意識是出于他對神、皇室、國家的推崇。他宣揚神的御子孫統(tǒng)治日本民族及國土,通過歷史傳說,以神武元皇御東征、武尊御平定、神功皇后新羅御征等事件為軸心,采用文學形式宣揚了天皇統(tǒng)治國家,天下太平,英雄對皇室的臣服等等。顯然,這是意識化了的文學,并且這種以文學形式來表現(xiàn)意識思想的做法是相當清楚的,就此角度而言,《古事記序》乃日本文論之濫觴?! ∪毡局麑W者中西進指出:《古事記序》明顯受了中國《列子》及長孫無忌《進五經(jīng)正義表》等文獻的影響,從序文的構(gòu)思中能見到安萬侶“儒學者官人寫序的態(tài)度”,要“確立那個階段不可動搖的天皇家中心的思想”。雖《古事記序》中有儒學思想,但“序文的道德觀應(yīng)該考慮反映了道教思想”①。根據(jù)《古事記序》所言的:“蟬蛻于南山,人事共洽”,“心鏡煒煌,明睹先代”②等話,不難看出,中西進的評述十分精當。佚名(《懷風藻序》)《懷風藻序》的編者不詳,集前有序,編者在序中寫道:“余以薄官余閑,游心文囿,閱古人之遺跡,想風月之舊游,雖音塵眇焉,而余翰斯在,撫芳題而遙憶,不覺淚之泫然。攀緱藻而遐尋,惜風聲之空墜。”所以,編者輯詩一卷,為的是“不忘先哲遺風,故以懷風名之云爾”③。 ……
編輯推薦
日本著名文學批評史家久松潛一談到,文論史治學方法有四:一以先后為序,梳理評論各文章學說;二著力于文論家及其代表作之梳理評論;三以文學形態(tài)分門別類梳理評論;四以文化史為背景,對各文學思潮、文學形態(tài)、文論家及文論著作綜合梳理評論。 本書以上述第二種方法為主,余三種方法為次。時間限定在公元721—1945年,分古代中世、近世、近代三階段。每階段按先后為序,分門別類,著力于各類代表文論家及文論著作的梳理和評價。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