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10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劉俊 等編著 頁數(shù):458
Tag標簽:無
前言
近些年來,大學文科的教材建設可謂突飛猛進。各類教材林林總總,百花齊放。實際上,作為教學改革的一個“抓手”,教材的變化反映了教學改革的深化。 誠然,教材數(shù)量增多并不足以表明教學理念的深刻轉變。不少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感到,雖然教材的品種很多,但是真正合用的、有特色的教材卻并不多見。常見的情況是多本教材雖然體例結構有所差異,但內容上并無根本不同,只是排列組合上有所不同。這表明,教材建設需要從根本上加以改變,而如何改則取決于我們有什么樣的教學理念。 說到這里,我想對大學文科教育目前存在
內容概要
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作為一門獨立的主干課程進入大學課堂是在1949年以后,它的昂然出現(xiàn)和蓬勃發(fā)展無疑與新中國執(zhí)政者的意識形態(tài)密切相關——對現(xiàn)當代文學進行歷史梳理和價值評判,既可以從文學的角度歷史地證明無產階級革命的正確性和合法性,同時也可為隨之而來的思想運動、思想管理提供有效的借鑒和掌控的手段(歷次政治運動每每以當代文學為突破口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F(xiàn)當代文學所具有的這種與現(xiàn)當代歷史和現(xiàn)當代政治密切相關的特性,使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在1949年以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并迅速成為大學課程中的主要構成。
作者簡介
劉俊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男,1964年9月出生,南京市人。1986年6月獲蘇州大學文學學士學位。1991年6月獲南京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博士畢業(yè)后即留南京大學任教,講授“臺灣香港暨海外華文文學”、“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等課程?,F(xiàn)為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南京大學臺港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學術兼職有: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理事、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臺港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會會長。曾多次獲得南京大學頒布的“希望之星獎”、“育才獎”、“教學獎”。 研究方向主要是:(1)臺灣香港暨海外華文文學;(2)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 研究生招生方向為:臺灣香港暨海外華文文學;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 目前正在進行的科研項目:共有三項得到資助的課題,均為與“臺灣香港暨海外華文文學”、“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相關的課題。 研究成果 專著 ?。ǎ保侗瘧懬閼选紫扔略u傳》(臺灣)爾雅出版社,1995年11月初版,1996年3月再版?;ǔ浅霭嫔纾玻埃埃澳辏丛鲁龃箨懶抻啺?,同年11月再版?! 。ǎ玻毒穹治鰧W與文本解讀》(與人合作,第二作者) 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3月出版?! ≌撐摹 。ǎ保稘庵氐男睦硗队啊撿独嫒A及其留學生題材小說》《當代作家評論》,1990年第一期?! 。ǎ玻独溲劭慈松乃妓髡摺撏跤兹A》《文訊》(臺灣),1990年第8、第9期連載?! 。ǎ常墩摪紫扔碌男≌f語言藝術》 《南京大學學報》,1991年第2期。 ?。ǎ矗墩摗船F(xiàn)代〉中的“新感覺派”小說》《蘇州大學學報》,1991年第2期。 ?。ǎ担吨袊F(xiàn)代心理分析小說的兩種形態(tài)——施蟄存、歐陽子比較論》《南京大學學報》,1993年第2期?! 。ǎ叮墩摪紫扔滦≌f中的意象群落》 《學術論壇》,1994年第2期?! 。ǎ罚兑詺埲钡膼蹫橐曈蚪沂救祟惽楦械睦Ь场紫扔略缙诙唐≌f主題透視》《南京大學學報》,1995年第2期?! 。ǎ福墩摪紫扔隆茨踝印抵械牡赖乱庾R及其表現(xiàn)》《第八屆世界華文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996年9月出版。 ?。ǎ梗丢毺囟旨兪斓脑娛澜纭撾[地的〈法式裸睡〉》《聯(lián)合文學》(臺灣),1997年第6期。 ?。ǎ保埃妒渑c輪回——白先勇小說〈游園驚夢〉的細讀式研究》《文學研究》第五輯,1997年7月出版。 ?。ǎ保保墩搫⒁咱说摹淳仆健怠贰督K社會科學》,1997年,香港專輯?! 。ǎ保玻墩摫泵廊A文文學的區(qū)域特質》《世界華文文學論壇》,1998年第4期?! 。ǎ保常墩摗船F(xiàn)代文學〉對臺灣文學的貢獻和影響》《文學評論叢刊》,2卷1期,1999年5月出版?! 。ǎ保矗墩摗窗押谝箮Щ丶摇抵械沫h(huán)保意識》《聯(lián)合早報》(新加坡),1999,2,25-28(連載)?! 。ǎ保担墩摪倌曛袊膶W語言觀念的衍變》《鎮(zhèn)江師專學報》,1999年第3期?! 。ǎ保叮墩摪倌曛袊膶W的語言形態(tài)》《世界華文文學論壇》,1999年第4期。 ?。ǎ保罚杜_灣文學研究在大陸:1979—1999——以“人大復印資料”為視角》《臺灣研究集刊》,1999年第4期。 ?。ǎ保福栋紫扔碌囊饬x》《文藝報》,2000年7月18日 ?。ǎ保梗墩撁绹A文文學中的留學生題材小說——以於梨華、查建英、嚴歌苓為例》《南京大學學報》,2000年第6期 ?。ǎ玻埃对谄D難中求生存——商品經濟時代海外純文學創(chuàng)作生存境況的觀察與思考》 《文藝報》,2001年2月27日 ?。ǎ玻保叮玻埃埃澳甏箨懙呐_灣文學研究綜述》 《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1年第2期 ?。ǎ玻玻栋紫扔卵芯吭诖箨懀海保梗罚埂玻埃埃啊贰 吨型馕膶W》(臺灣),第30卷第2期(2001年7月) (23)《表現(xiàn)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狂人日記〉新論》《南京大學學報》,2001年第4期 ?。ǎ玻矗斗坡少e華人內心世界的雙重性——讀〈四十季度〉》 《文藝報》,2001年9月18日 ?。ǎ玻担墩摱兰o中國文學中的上海書寫》 《文學評論》,2002年第3期 所授課程 本科生課程 ?。ǎ保吨袊F(xiàn)當代文學史》(必修課) ?。ǎ玻吨袊F(xiàn)當代文學作品選讀》(必修課) ?。ǎ常杜_灣香港文學研究》(選修課) ?。ǎ矗栋紫扔卵芯俊罚ㄟx修課) 碩士生課程 ?。ǎ保逗M馊A文文學研究》 (2)《中國當代文學與海外華文文學》 研究課題 目前正在進行的科研項目:共有三項得到資助的課題,均為與“臺灣香港暨海外華文文學”、“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相關的課題?! ~@獎情況 《悲憫情懷——白先勇評傳》(花城修訂版)獲江蘇省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文學史觀照 導論 選文 論“二十世紀中國文學”(黃子平 陳平原錢理群) 中國新文學史研究中的整體觀(節(jié)選)(陳思和) 辛亥革命時期至“五四”時期我國文學的變革(節(jié)選)(劉納) 政治文化心理與三十年代文學(節(jié)選)(朱曉進) 四十年代文藝研究散論(黃修己) 關于五十至七十年代的中國文學(洪子誠) 雙重的解讀——八九十年代中國文學的一種描述(南帆) 延伸閱讀 問題與思考 研究實踐第二章 作家作品解析(上) 導論 選文 讀《吶喊》(雁冰) 兩個鬼的文章 ——周作人的散文藝術(節(jié)選)(舒蕪) 《子夜》的結構藝術(葉子銘) 邊城——沈從文先生作(劉西渭) 認識老舍(節(jié)選)(樊駿) 做了女人真倒楣?——丁玲的“霞村”經驗([美國]王德威) 路翎——靈魂奧秘的探索者(節(jié)選)(楊義) 論張愛玲的小說(迅雨) 人生的困境與存在的勇氣——論《圍城》的現(xiàn)代性(解志熙) 延伸閱讀 問題與思考 研究實踐第三章 作家作品解析(下) 導論 選文 關于“趙樹理方向”的再認識(節(jié)選)(戴光中) 白先勇的小說世界——《臺北人》之主題探討(節(jié)選)([美國]歐陽子) 孤獨的巴金(摩羅) 王蒙:從純粹到雜色(孫郁) 馬原的敘述圈套(節(jié)選)(吳亮) 莫言與中國精神(李敬澤) 陳染:個人和女性的書寫(戴錦華) 畢飛宇的短篇精神(汪政曉華) 延伸閱讀 問題與思考 研究實踐第四章 思潮流派透視(上) 導論 選文 試論“五四”時期“人的覺醒”(節(jié)選)(錢理群) 現(xiàn)代中國文學之浪漫的趨勢(梁實秋) 從“九一八”到“八一三”的文藝思潮(節(jié)選)(李何林) 穆旦與現(xiàn)代的“我”(梁秉鈞) 十七年文學:“人”和“自我”的失落(丁帆王世誠) 在新的崛起面前(謝冕) 文明與愚昧的沖突——論新時期小說的基本主題(節(jié)選)(季紅真) 延伸閱讀 問題與思考 研究實踐第五章 思潮流派透視(下) 導論 選文 中國新文學大系·文學論爭集導言(節(jié)選)(鄭振鐸) 創(chuàng)造社與中國現(xiàn)代社會的青年文化(節(jié)選)(王富仁) 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導言(魯迅) 革命的浪漫諦克(瞿秋白) 老中國土地上的新興神話——海派小說都市主題研究(節(jié)選)(吳福輝) 置身在為民主的斗爭里面(胡風) 后期浪漫派小說(節(jié)選)(嚴家炎) 關于“偽現(xiàn)代派”及其批評(黃子平) 最后的儀式——“先鋒派”的歷史及其評估(節(jié)選)(陳曉明) 延伸閱讀 問題與思考 研究實踐第六章 藝術形態(tài)流變 導論 選文 論小詩(周作人) 視角問題與“五四”小說的現(xiàn)代化(節(jié)選)(孟悅) 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言(節(jié)選)(郁達夫) 中國現(xiàn)代小說中的“高覺新型”(節(jié)選)(趙園) 體現(xiàn)憂國情懷的“歷史反省”——“文革小說”的敘事研究(許子東) 當前詩創(chuàng)作的兩個基本向度(程光煒) 中國戲劇現(xiàn)代化的艱難歷程——二十世紀中國戲劇回顧(董健) 當代散文:發(fā)展軌跡、分“體”考察和作家特色——兼評“當代文學史”有關散文的表述(節(jié)選)(劉錫慶) 延伸閱讀 問題與思考 研究實踐
章節(jié)摘錄
政治文化心理與三十年代文學 (節(jié)選) 朱曉進 導言—— 本文刊載于《文學評論》2000年第l期。 朱曉進,1956年生,江蘇靖江人。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這是一篇研究方法和視角均具新意的研究三十年代文學的優(yōu)秀論文。有別于以往直接從政治角度對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觀照和評判,作者采用了美國政治家阿爾蒙德(Cabriel A Almond)的“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的理論,這一概念關注的是社會成員的政治心理、政治態(tài)度和感情。作者沿用這一概念是為了考察它在政治與文學關系方式中的作用,以便更全面地說明文學現(xiàn)象的來源。因此論文的中心即在于探討三十年代普遍的政治文化心理對文學生成與發(fā)展的導向。作者以豐富翔實的資料,通過細密準確的解析,理性地揭示了三十年代左翼革命文學得以興盛的政治文化依據(jù)。論文將三十年代特殊的政治文化語境下產生的普遍閱讀心理納入研究的視野,意味著作者已經不滿足通常從作家主體入手審視某種文學形態(tài)的思路。論文從接受的層面上,對三十年代來自讀者群的閱讀需求進行了有分寸感的定位與把握,因而清楚地梳理出接受主體的這種文學期待如何對書刊出版產生制約和引導作用,直至影響到作家的寫作這一文學“消費”、“流通”與“生產”的整個過程。論文對三十年代左翼文學發(fā)展態(tài)勢的形成原因,給出了一個較之過去更令人信服的解釋。 政治理念和現(xiàn)實政治決策在人們心里的投影,以及由之而形成的某種社會文化心理,常常潛移默化地支配著人們的行為方式。就文學言之,這種社會文化心理也在左右、支配著人們對待文學的態(tài)度,從而制約了文學特點的形成。 大革命后,在民眾中,尤其是在許多青年中普遍產生了一種不滿的情緒,或者說是一種“政治焦慮”,一種政治的郁積。這種焦慮或郁積總要找尋某種釋放和排解的渠道,而進步書籍尤其是進步文藝作品就在很大程度上承擔起了這種渠道的作用?!罢Z言、聲音、文字,在它們作為一般抽象物的時候,并無政治文化意義,但當它們與某種特定的政治心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時候,就會成為政治文化的外延”①。
編輯推薦
《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導引》作者的研究生招生方向為:臺灣香港暨海外華文文學;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 目前正在進行的科研項目:共有三項得到資助的課題,均為與“臺灣香港暨海外華文文學”、“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相關的課題。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