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同年間清廷與湘淮集團權力格局之變遷

出版時間:2010-6  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邱濤  頁數(shù):404  
Tag標簽:無  

前言

  晚清時期,中央和地方權力格局的發(fā)展趨勢,尤其是自鎮(zhèn)壓太平天國起義以后至清末逐步形成的兩大軍政集團——湘淮集團、北洋集團,與清中央皇權之間權力關系的復雜演變過程,歷來是學界矚目的研究領域,經(jīng)過百余年的研究,迄今仍不斷有新的成果出現(xiàn)。對于這一領域中若干核心問題,學界基本形成一些較為系統(tǒng)的看法,其中尤以晚清實力督撫專擅地方行政、財政和軍政權力,逐步并最終形成地方勢力“尾大不掉”“內輕外重”的政治權力格局的觀點,最為盛行。大體而言,目前學界已有成果的總體取向,是著重對湘淮、北洋等地方集團分享中央權力的探討,而對于清中央政府方面的應對和舉措,較少著意?! ∏駶摹断掏觊g清廷與湘淮集團權力格局之變遷》,正是對咸豐、同治時期清廷與湘淮系地方實力集團在鎮(zhèn)壓太平天國、捻軍等戰(zhàn)爭過程中和戰(zhàn)后時期的權力博弈,以及在地方實力集團強力沖擊原有的高度中央集權體制的情況下,清廷逐步采取的反制措施的演變過程,作出深入、系統(tǒng)的探討,并在此基礎上分析認為,咸同年間以至整個晚清時期,中央和地方權力格局變遷的大勢是:政治權力格局的發(fā)展趨勢總體上并沒有呈現(xiàn)出中央權力不斷削弱、地方權力不斷增強的單向度、直線式的走向,而是中央在不斷受到?jīng)_擊、有所削弱的過程中。

內容概要

在北京師范大學的百余年發(fā)展歷程中,歷史學科始終占有重要地位。經(jīng)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今天的北師大歷史學院業(yè)已成為史學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國家“211”和“985”工程重點建設單位,首批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予權單位。擁有國家重點學科、博士后流動站、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等一系列學術平臺??蒲袑嵙︻H為雄厚,在學術界聲譽卓著。    近年來,北師大歷史學院的教師們潛心學術,以探索精神攻關,陸續(xù)完成了眾多具有原創(chuàng)性的成果,在歷史學各分支學科的研究上連創(chuàng)佳績,始終處于學科前沿。特別是嶄露頭角的部分中青年學者的作品,已在學術界引起較大反響。為了集中展示北師大歷史學院的這些探索性成果,也為了給中青年學者的后續(xù)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好條件,我們組編了這套“北京師范大學史學探索叢書”,希冀在促進北師大歷史學科更好發(fā)展的同時,為學術界和全社會貢獻一批真正立得住的學術力作。這些作品或為專題著作,或為論文結集,但內在的探索精神始終如一。    當然,作為探索叢書,特別是以中青年學者作品為主的學術叢書,不成熟乃至疏漏之處在所難免,還望學界同仁不吝賜教。

書籍目錄

緒論  一、緣起  二、學術史  三、本書的思路和突破第一章 清后期國內政治權力格局的發(fā)展趨勢  一、清后期國內政治權力格局的走向    二、影響清后期權力格局演變的思想因素  三、制約清后期權力走向的體制因素  第二章湘淮集團崛起初期清中央的主要對策及其演變過程    一、咸豐六年之前清廷對湘軍集團利用和壓制并重的政策  二、湘軍集團爭奪權位策略的變化和清廷政策的調整  第三章 清廷在湘淮集團全面實施“眾建督撫而分其力”的政策  一、咸豐十年以后湘淮集團進一步向“封疆藩阜之任”沖擊  二、清廷與湘淮首腦在湘淮督撫藩臬的安排、使用、調動上明爭暗斗  三、清廷對湘淮集團全面實施“眾建督撫而分其力”政策  四、清廷全面實施“眾建督撫而分其力”政策后湘淮集團的分化狀況第四章 清廷在重點地區(qū)繼續(xù)分化、牽制、擠壓湘淮集團  一、咸豐十一年至同治四年,后胡林翼、駱秉章時代湖廣地區(qū)的爭奪  二、清廷和湘軍集團在兩江地區(qū)的控制與反控制  三、清廷與湘軍集團圍繞鄂皖戰(zhàn)區(qū)督撫和水陸統(tǒng)兵大員安排的斗爭  四、咸豐十年至同治十三年湘淮督撫任職和清廷牽制部署情況第五章 從湘淮集團內部分化的典型案例看清廷政策的成敗得失  一、王鑫事件與地方督撫控制軍隊的需要:清中央政府的借鑒  二、羅澤南事件與清廷通過壓制政策分解湘軍控制權  三、沈葆楨厘金事件與清廷分解湘軍集團行政財稅權的策略  四、李元度案與清廷分化制約策略的深化第六章 清廷與湘淮集團在重職重位安排上的明爭暗斗  一、清廷在同治三一六年圍繞湘淮督撫的一系列重大黜陟  二、太平天國戰(zhàn)爭結束后清廷和湘淮集團權力斗爭局面的變化第七章 咸同年間清廷與湘淮集團圍繞財稅經(jīng)稅控制權力的爭奪第八章 咸同年間圍繞軍隊控制權力的斗爭結語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曾國藩很多意見,雖有利于湘淮集團,但同時對清廷、戰(zhàn)局也都有利,因而被清廷采納。這種情況給人一種清廷在督撫任命上為湘淮集團所控制的錯覺;而實際上,清廷在督撫人員的任免上,駁斥湘淮集團奏薦的情況也很多,有的情況似乎是同意湘淮集團的推薦,而細究起來,實際上清廷自有主張,只不過雙方主張相合而已。  咸豐十一年十一、十二月間,新授安徽巡撫彭玉麟以自己專帶水師、不習陸師,不長于吏治等情,自請開缺。十二月十二日,清廷上諭:“彭玉麟瀝陳下情,請開缺專意剿賊一折。安徽巡撫現(xiàn)在簡用乏人,著曾國藩于所屬司道大員內,擇其長于吏治、熟悉軍情者,不必拘定資格,秉公保奏一二員,候旨簡放。”①十二月十七日,曾國藩也奏稱“彭玉麟難離水營,業(yè)于上年十二月十七日專折馳奏,請簡員接任皖撫在案。彭玉麟迭次奏陳不能赴任,系屬實情”。②為了掩蓋雙方在爭奪水師方面的矛盾,清廷似乎也在考慮他們的請求,故在十二月二十日的上諭中,有“當此皖省軍情萬緊,著即會同曾國藩、李續(xù)宜等籌商人才,薦賢自代”這樣的話。但同時又說:“提督楊載福請假回籍,行抵何處?著曾國藩催令該提督迅速回營.如果彭玉麟可以赴任,庶水師不至無人統(tǒng)帶。”③仍然想讓彭玉麟出任皖撫。由于彭玉麟確也是不習吏事,不諳陸師,而安徽軍情緊急,且曾國藩也堅不令彭玉麟赴任。最后,清廷在自身安危所系的緊急情況下,不得不任命李續(xù)宜為安徽巡撫。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咸同年間清廷與湘淮集團權力格局之變遷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3條)

 
 

  •   很奇怪,湘軍自曾國藩后再無領袖
  •     以前羅爾綱等史家的觀點,認為平定太平之亂造就湘淮興起,以至于督撫權重,中央已不能有效控制,而這本博士論文通過詳細的史料,得出結論并非如此,清廷運用眾建督撫而分其力,人員調動,厘金核查等方式,對湘淮勢力無論從用人還是經(jīng)濟上都實現(xiàn)了有效控制,咸同年間督撫在一地任職年限和嘉道年間差不多,清廷能有效的對督撫用人進行控制,并能隨意調動。
      
      以前認為湘淮勢力督撫占全國一半,然而本書通過論證得出,所謂占一半的結論是不正確的,得出這一結論是把跨度很長的一個時期進行綜合統(tǒng)計,而事實上除了在平定太平之亂的高潮期外,湘淮督撫占據(jù)全國督撫比例并不具有多大優(yōu)勢。
      
      所以曾文正公在評定太平之亂后造反清廷必不會成功,清廷早已利用左宗棠,李鴻章等對曾進行有效牽制,湘淮系遠非鐵板一塊,而是分化的厲害。且曾文正亦不可能造反,因為是時忠君愛國的儒家觀念還是深入士人之心,其忠于清廷之心,對于清廷從草莽中選拔感恩之心溢于言表,遠非至辛亥年間,儒家思想崩潰,清廷新政,科舉廢除,以至儒家忠君觀念滅絕,清廷鼓勵留學,留學日本之士恰恰從日本學習引進了西方的民族主義觀念,以民族國家取代天下王道,清廷遂自己埋葬了自己
  •   膜拜一下樓主。
    樓主是復旦歷史系的研究生?
  •   "清廷運用眾建督撫而分其力,人員調動,厘金核查等方式,對湘淮勢力無論從用人還是經(jīng)濟上都實現(xiàn)了有效控制"
    書沒有看,不過,據(jù)劉偉在《社會轉型中的晚清督撫群體》一文(收入《中國近代史上的官紳商學》[章開沅等主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第一章)的分析。
    19世紀60年代至甲午戰(zhàn)[光緒二十年]前,清政府借整頓收督撫權力,而督撫或推諉拖延,或公開抗爭,致使整頓流產(chǎn)。其整頓包括1.恢復軍需用款報銷制度,2.整頓厘金制度,3.裁撤各局辦公處所,4.收回就地正法權限,5.整頓軍制收軍權,6.規(guī)范督撫用人權[作者分析,認為只有中央黜陟權尚能起作用,所謂“有效的對督撫用人進行控制”,只怕于史不符。]等。這些舉措都未能“實現(xiàn)清廷規(guī)復舊制的目的,反而出現(xiàn)了督撫權力的再擴展。”當然,劉也認為這種權力的擴展導致的新制度(如厘金、勇營等)建立,“對清朝中央集權起到了重要的修復作用”,使其“渡過了19世紀中葉的統(tǒng)治危機”。“但長遠看,權力下放所造成的新制度又成為導致清王朝衰落的歷史緣由”。
    所以,這個翻案的論文,貌似還要有更充分的論證呢。
  •   我想問的問題在于既然湘淮集團當時沒有做大,后來督撫集團是怎么做大的。書中可有介紹?
  •   湘淮集團通過太平天國坐大是無可爭議的,同樣也有東漢州刺史借黃巾起義取得了募兵和征稅權力。
  •   做大和能否被有效控制是兩回事,湘淮系在太平之亂后,并不能做到隨意支配地方財源,這本書有自己的論據(jù),大家一看便知
  •   太平平定后,募兵吧,除非是中央需要,比如平回之類,而且需要中央批準,否則湘淮系并不能隨意募兵。而且總數(shù)一直被中央限制和裁減
    征稅吧,中央通過整頓厘金制度,協(xié)餉調動等措施,使得湘淮系并不能有效的控制地方財政使用,一切都須經(jīng)中央之手調配掌控
  •   但是湘淮集團畢竟有了自己的私人軍隊,到哪里上任就帶到哪兒,跟傳統(tǒng)的八旗綠營不同。
  •   翻案的書可謂多矣,本書沒有看過,不敢妄下評論。但就過往的一些經(jīng)驗來看,大都不成功。就樓主提到的幾點稍微做一下評論。第一,之所以在太平天國時期以及之后,漢人獲得了地方權力,根基在于滿蒙的軍隊不能打仗了,即使僧格林沁的蒙古鐵騎也不管用了。在剿滅太平天國和捻軍后,湘淮軍的功績還有西北進剿回變和中法之戰(zhàn)。但在甲午,淮軍先敗于海上和朝鮮,湘軍繼敗于東北,從此全國精銳盡入于北洋和袁世凱。在這60年中,滿蒙的貴族何嘗真的擁有足夠的軍隊控制力呢,又怎能真的控制住漢族官僚呢。所謂控制,一是傳統(tǒng)思想,這個確實比較有效,所謂忠君愛國,還沒人敢像唐后期的藩鎮(zhèn)那樣跋扈。二是,孝欽的手段和有膽識的人的缺乏,這個在出洋回國的逐漸增多后,有識見和才能的人逐漸增加,但敢于擔當?shù)娜艘琅f是少數(shù)。其實曾左二人還是非常厲害的,黃秋岳的《花隨人圣庵摭憶》就提到過他們不勾結宦官,而李鴻章則和宦官深相結納了。自曾左死后,李鴻章是一人獨步了,但借用梁啟超評價李鴻章的話,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而慈禧(也就是孝欽)還是很有能耐的,其嫻熟的斗爭能力也是當時無有朝臣敢于推翻滿清的重要原因。雖然中央在表面上控制了財權和調兵權,但事實上當時中央的財政能力并不強,很多還是地方上自己籌款,例如紅頂商人胡雪巖就為左宗棠向外國人借款。至于調兵的問題則只要看看袁世凱就明白了,湘淮軍是北洋軍閥的鼻祖,里面遍插私人,別的人來了也管不動,中央其實只擁有名義上的控制。督撫權重是越來越不可逆的趨勢,到了庚子年的東南互保,則完全自主了,清廷又何來的控制。只能說咸同年間的督撫權重沒有后來的那么厲害,而不能說中央完全控制了地方,因為中央就是滿清,而滿蒙的軍隊是徹底垮了,都依賴漢人的地方武裝,權力的轉移是個長期的過程。
  •   同意ls。
    洪楊之亂后,地方督撫權力坐大是個長期的趨勢。慈禧在的時候,用拉一派打一派的權斗手腕,一定程度上還能鎮(zhèn)得住。到了光緒年間,地方上通過搞洋務[陳寶箴、張之洞這些],地方主義已經(jīng)很明顯了。以至到庚子拳變,整出個東南互保。
  •   所謂的督撫用人,省級的中高層官僚任用,都需要中央批準的,而督撫只有建議之權,那是否同光年間,督撫先用了人,然后只是名義上給中央建議,然后中央必然按照督撫的建議用人,這才叫真正的地方倒持,然而事實上并非如此,中央往往對曾左胡等人的用人人選予以否定,而委派雖為湘淮體系然為另一派別的人物進行互相牽制。比如曾系用左系人物牽制等等。除非是一時為了戰(zhàn)爭需要,而戰(zhàn)后也立馬調動人選,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并無松動
    再說到財政,地方用銀在平定太平之亂后,交與中央的錢一分不得少,而中央通過調取協(xié)餉等方式實現(xiàn)各省之間的綜合控制,地方并無如地方軍閥般獨立的財政控制體系,淮系算得厲害,一半用銀也來自協(xié)餉,而中央可以由此有效的控制
    無論在財稅和用銀上,地方都不能對中央進行有效的抗爭,李鴻章任直隸那么多年是個特例,然中央一旨之下也可以撤職調離,就是到了末期,袁慰亭如此炙熱,清廷放椓他也只能歸隱
    太平之亂導致地方勢力漸大是不爭的事實,然而遠未到中央難以控制,地方做大的地步,在太平之亂后,同光中興,中央對地方的離散力進行了反撲,對地方的有效控制得到了加強。
    拳匪之亂造就中央威信喪失,這才是地方做大,中央喪失威信的關鍵因素。清末新政的一系列打造近代民族國家的改革措施,又導致地方士紳勢力做大,而忠君愛國意識為民族主義取代,清室遂亡
    這里面關鍵一個問題就是,湘淮軍是否里面遍插私人,別的人來了也管不動,中央其實只擁有名義上的控制。是否中央財政能力并不強,款項運用都是地方自籌,而無關中央,而這正是本書所論述的問題
  •   湘淮軍和北府軍一樣剛開始是朝廷為控衛(wèi)政權招募的新兵,但逐漸開始了私人化的過程,最后成為一軍閥。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