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出版時間:2007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蘇力  頁數(shù):265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這本書匯集了作者近兩年發(fā)表的部分論文、學術(shù)隨筆和讀書筆記。有兩篇曾收入早該出版但因出版社拖沓至今尚未出版的《閱讀秩序》一書中。文章大致分成三編。 第一編主要是關注一些社會和法律的熱點問題,諸如言論自由和隱私權(quán)、婚姻法修改、刑事訴訟法修改、送法下鄉(xiāng)、科技與法律以及司法審查和制度形成的問題。當然都只是“攻其一點,不及其余”,試圖從一個角度切人進行學理的然而可能對社會實踐有影響的討論。第二編的文字是對于法學自身的反思。最后一編的五篇是讀書筆記和讀后感。

作者簡介

蘇力,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院長。祖籍江蘇,生于1955年愚人節(jié)。少年從軍,又當過工人。1978年恢復高考后,復轉(zhuǎn)軍人進了法學院。1984年讀碩士期間赴美留學,獲碩士和博士學位。1992年回北大任教。有《法治及其本土資源》、《送法下鄉(xiāng)》、《道路通向城市》、《法律與文學》等獨著,《法理學問題》、《超越法律》、《無需法律的秩序》等譯著,以及論文、書評百余篇。

書籍目錄

增訂版前言 Ⅰ原版序 Ⅲ致謝 Ⅷ深深嵌在這個世界中 為什么“朝朝暮暮”?  我和你深深嵌在這個世界之中  罪犯、犯罪嫌疑人和政治正確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把道德放在社會生活的合適位置  這里沒有不動產(chǎn)  家族的地理構(gòu)成  法律與科技問題的法理重構(gòu)  透視中國農(nóng)村的司法需求  閱讀中國市場經(jīng)濟中的秩序 “法”的故事 “法”的故事  反思法學的特點  法學知識的分類  法學教育隨想  知識的互惠與征服  曾經(jīng)的司法洞識  悼念費孝通先生  社會轉(zhuǎn)型中的中國學術(shù) 閱讀秩序 法律如何信仰?  認真對待人治  從政法的視角切入  民主與法治的張力  社群主義的挑戰(zhàn)?  經(jīng)濟學帝國主義?  《新鄉(xiāng)土中國》序  超越“不過如此”

章節(jié)摘錄

  三  鑒于圍繞戴安娜之死的社會心理,我們也就不難看出公眾對傳媒的指責很容易過分(因此,傳媒并非無辜)。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的傳媒機構(gòu)和傳媒人士都以刺探戴安娜或其他名人的私隱為工作中心,騷擾戴安娜的主要是一幫自由攝影師和小報記者。大的傳媒機構(gòu),即使有時也關心和報道了戴安娜的私隱,并在特定意義上參與了制造戴安娜的痛苦,但它們一般并沒用令人反感的方式獲得有關信息,也不渲染,而是有自我約束的。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戴安娜死后,有記者試圖向某大報高價出售戴安娜奄奄一息的照片,就被該報拒絕;傳媒界也有人對這幾位狗仔記者行為的譴責和對新聞自由的反思。這都表明,就整體和就平均水平來說,傳媒界的人不一定比普通人更缺乏道德感和道義感;當然,這也不意味或隱含著另一個判斷:就整體和平均水平來說,傳媒界的道德感比普通人更高。問題是并不存在一個鐵板一塊的傳媒;那樣的傳媒是我們自己的創(chuàng)造,是“傳媒”這個詞實體化之后給人們的一個錯覺。  事實上,在西方國家,報紙和小報有比較嚴格的區(qū)分,那些不擇手段刺探和公布名人私隱的往往只是小報。一般說來,大報和電視臺比較嚴肅,盡管有時也會有越界的或打擦邊球的行為。將這些不同的傳媒機構(gòu)或不同的人放在同一個范疇來加以譴責是不公正的;這正如不能因為出了一個希特勒,所有的德國人就都得對希特勒的罪行負責一樣?! ∥疫€想指出,盡管在戴安娜身上,無孔不入、毫不留情的傳媒的確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她的痛苦,因此也加劇了熱愛她的公眾的痛苦,但不也正是這個傳媒,曾給她帶來幸福和光彩,給熱愛她的公眾帶來滿足和快慰?!而且,也恰恰是傳媒無孔不入的能力和毫不留情的曝光也曾在另一些場合迫使另一些人,即使是非常有權(quán)勢的人,不得不行為有所收斂,甚至揭露出了不少違法、犯罪和不公的現(xiàn)象,公眾由此獲益。因此,我們必須問一問自己,為什么當戴安娜春風得意之際,我們甚至歡迎那喜好刨根挖底的傳媒;而當戴安娜陷入困境之刻,我們就要譴責那同樣是窮追不舍的傳媒?憑什么傳媒對“壞人壞事”應當追查到底,而對戴安娜這樣的美人或好人就應當“鏡”下或筆下留情?而在刺探到個人隱秘予以曝光之前,傳媒又何以可能事先區(qū)分好人和壞人呢?他們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替代公眾的判斷?只要我們保持一種嚴格的邏輯,其結(jié)論必然是嚴酷的。社會之所以容忍這種有時很過分的“新聞自由”并不是一種偶然現(xiàn)象,而是一個社會的選擇。而一旦社會做出了選擇,形成了作為制度的新聞自由,傳媒擁有了作為一種權(quán)利的新聞自由,就不可能事先完全排除這種自由帶來的某些壓迫人的結(jié)果(又一個悖論),也不可能事先完全排除傳媒界某些人濫用這種權(quán)利。如果要想徹底消除,除非是廢除傳媒的這種自由。但是,我們愿意走那么遠嗎?  四  即使對那些在我們看來濫用了自由的小報或記者,我們也不應僅僅停留于“道德化”的譴責。我們必須追問,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類令人討厭的記者和小報?為什么在一個創(chuàng)造了“私隱”和“私隱權(quán)”概念的現(xiàn)代社會,會出現(xiàn)諸如戴安娜遭遇的那種侵犯私隱的境況?僅僅用某些人道德或職業(yè)道德的缺失無法解說。甚至我們無法籠統(tǒng)地說這是市場競爭和新聞自由的產(chǎn)物。新聞自由僅僅是一個概念,它并沒有規(guī)定這種自由必定是戴安娜遭遇的那種自由;而市場需求也由一個個具體的人的需求構(gòu)成。因此,我們要問,是什么構(gòu)成了這種狀態(tài)的新聞自由,什么支撐了這一市場?我并不認為那些小報是某些人“低下——卑俗”欲望的產(chǎn)物。高尚與卑下讀者群之區(qū)分也許是我們習慣的、簡單的“善”、“惡”兩分觀念的產(chǎn)物。在我看來,這種令人討厭的小報的存在和繁榮與“人性”的某些未必真是弱點的弱點有關?!  ?/pre>

編輯推薦

沒讀過這本書,別說自己是法學專業(yè)。最懂中國的法律人,當代法學家蘇力的經(jīng)典之作,剖析中國制度的形成過程?!吨贫仁侨绾涡纬傻?增訂版)》匯集了作者近兩年發(fā)表的部分論文、學術(shù)隨筆和讀書筆記。有兩篇曾收入早該出版但因出版社拖沓至今尚未出版的《閱讀秩序》一書中。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31條)

 
 

  •   由蘇力所作的《制度是如何形成的(修訂版)》清楚的告訴我們制度的由來,這本書匯集了作者近兩年發(fā)表的部分論文、學術(shù)隨筆和讀書筆記。仔細閱讀,獲益匪淺。道德、法律、制度、信仰到底是什么關系,讀完這本書之后豁然開朗,希望能與朋友們分享,在這里簡短的敘說一下自己的感受。
  •   從一開始的《送法下鄉(xiāng)》至《本土資源》再至《閱讀秩序》乃至現(xiàn)在的該書,對蘇力專著的偏愛是我無法擺脫(拒絕)的無奈。由此,我也購買了不少蘇力的書,有《送法下鄉(xiāng)》、《本土資源》、《閱讀秩序》及他主持的關于波斯納的譯著文叢。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體現(xiàn)的是蘇力一貫的論文風格,其挑選的似乎與法律風馬牛不相及的事件,然而就在這.....
  •   這本書匯集了作者這些年發(fā)表的部分論文、學術(shù)隨筆和讀書筆記。老師一貫的做法是從身邊日常的&;ldquo;俗話、俗語或俗事&;rdquo;出發(fā),分析出令人驚嘆的學術(shù)意義來。本書亦是如此,對我們習以為常的一些觀點、看法或認為想當然的東西進行了細致的分析,比如對&;ldquo;法&;rdquo;字與《說文解字》不同的解說,比如對已經(jīng)意識形態(tài)化的&;ldquo;人治&;rdquo;的重新審視,比如對&;ldquo;犯罪嫌疑人&;rdquo;和政治正確的剖析,比如對制度地形成并非平面化而是機緣巧合湊成的觀點等等,這些出人意料又讓人頗為折服的解說,常常讓人耳目一新,掩卷沉思。盡管有時候我不一定同意老師的觀點,但是他對問題的態(tài)度、對觀點的論證過程、特別是他獨特的敘述方式,足以讓我們在閱讀的同時感覺到思考的愉悅。讓人感覺&;ldquo;原來文章可以這樣寫,原來理論可以這樣表述,原來我們的周圍還有這么多的理論素材&;rdquo;,盡管有的學者也對此提出了善意的批評
  •   這本書匯集了作者近兩年發(fā)表的部分論文、學術(shù)隨筆和讀書筆記。
  •   第二編的文字是對于法學自身的反思。最后一編的五篇是讀書筆記和讀后感。
  •   從02年上大學,懵懂的過了大一。大二時候,開始閱讀蘇力老師的書籍。就缺這本《制度是如何形成的》。終于買到。蘇力先生自己寫的書,不包括書評,我這里算收集齊了。畢業(yè)兩年,還能有這樣的心境讀書,只能看蘇力的了
  •   1801年3月3日夜,華盛頓,美國國務院燈火通明,一片忙亂。已經(jīng)就任聯(lián)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一個多月但仍然擔任著國務卿的約翰·馬歇爾正忙著給法官委任狀加蓋國務院的大印。〔2〕這批法官是總統(tǒng)依據(jù)國會三天前通過的法律于昨天提名,今天白天參議院剛剛批準的。作為這種廢寢忘食和效率的背景的是這樣一個事件:聯(lián)邦黨人在去年底的總統(tǒng)和國會選舉中全面失敗。從法律上看,午夜之后,亞當斯總統(tǒng)就將離任,馬歇爾也將卸去國務卿之職;而他們的對頭,共和黨(此共和黨非美國今天的共和黨,而是今天的民主黨之前身;這一變遷也許是本文論點的另一種補證)領袖杰弗遜將繼任美國第三任總統(tǒng)。作為撤退前的戰(zhàn)略部屬的最后一步,馬歇爾必須趕在午夜之前送出這些委任狀。?

     

      總體的戰(zhàn)略部署從1800年末就開始了。由于行政權(quán)和立法權(quán)均已喪失,聯(lián)邦黨人唯一可能繼續(xù)控制的陣地就是不直接受大選結(jié)果影響的司法領地。因此,當1800年年末聯(lián)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因身體不佳而辭職后,聯(lián)邦黨人看重的候選人杰伊也以“身體不佳”為由謝辭提名,亞當斯總統(tǒng)立刻提名他的年輕力壯的(時年45歲)國務卿、堅定的聯(lián)邦黨人馬歇爾出任首席大法官,得到了國會參院的認可。即將卸任的國會還采取了一系列動作,于1801年2月13日和27日先后通過了《巡回法院法》和《哥倫比亞特區(qū)組織法》,對美國的法院系統(tǒng)進行了重大的調(diào)整。前一法令將聯(lián)邦巡回法院的數(shù)量從3個增加到6個,并因此新設了16名巡回法院法官;又在華盛頓這一對最高政治可能有重大影響的特區(qū)增加了5個地區(qū)法院,在每個地區(qū)還增加一名檢察官和一名聯(lián)邦執(zhí)法官;最后,又將聯(lián)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數(shù)量從6名減少到5名?!?〕后一法令則在人口稀少但鄰近首都的各縣設立了42名任期5年的治安法官,這一任期將跨越下一屆總統(tǒng)選舉,杰弗遜總統(tǒng)除修改立法外無法替換。隨后,一大批忠誠的聯(lián)邦黨人就任了這些新設立的官職;其中治安法官是亞當斯離職前一天提名,離職前的當天參議院才批準的。而所有的委任狀都必須于當天午夜之前由國務院蓋印之后送出。否則的話,這批沒有“文憑”的聯(lián)邦黨人法官將無法履行聯(lián)邦黨賦予他們的固守陣地的職責。就這樣,在這新舊總統(tǒng)交接之夜,同時擔任國務卿和首席大法官的馬歇爾日理萬機,有條不紊地指揮著這一撤退,整整工作了一個通宵。送交委任狀之事,他委托給了其弟,剛被任命為新設立的華盛頓特區(qū)法官的詹姆斯·馬歇爾。?

     

      一切都已準備停當,一個意外事件卻打亂了撤退中的聯(lián)邦黨人的如意算盤——詹姆斯并未能將全部的法官委任狀送出。當太陽再次升起時,有17份治安法官的委任狀仍滯留在國務院。新上任杰弗遜總統(tǒng)對聯(lián)邦黨人的這些做法早就“義”憤填膺,得知這一消息后,立即指令他的國務卿麥迪遜拒絕發(fā)送這些已經(jīng)簽署封印的委任狀,并將這些委任狀都“如同辦公室的廢紙、**一樣處理了”。?〔4〕與此同時,共和黨人為主的新國會也立即引入法案并于1802年3月8日成功地廢除了《巡回法院法》,但沒有撤銷有關治安法官的《特區(qū)組織法》。為了防止馬歇爾控制下的最高法院對國會的行為挑戰(zhàn),新國會還進一步以法令形式迫使最高法院從1801年12月到1803年2月關閉了長達14個月。當最高法院再次開庭時,已經(jīng)是1803年了。?

     

      無法獲得委任狀的威廉·馬伯利以及其他其他三位“亞當斯的午夜法官”萬般無奈,他們依據(jù)1789年《法官法》第13款所規(guī)定的聯(lián)邦最高法院的管轄權(quán)提出訴訟,要求最高法院向新任國務卿麥迪遜發(fā)出訓令,命令他遞交委任狀。與此同時,聯(lián)邦黨人對共和黨控制的國會廢除《巡回法院法》的行為也在巡回法院提出了訴訟。案件到了馬歇爾大法官的手中。

     

      馬歇爾大法官所面臨的局面非常微妙也非常棘手。他非常想利用這個機會來教訓教訓杰佛遜總統(tǒng)和共和黨人;同時為了使聯(lián)邦黨人真正能夠有效利用司法對抗共和黨,最高法院的權(quán)威也必須提高,使其真正成為與國會和總統(tǒng)同等的機關。然而,馬歇爾也深知,這個漢密爾頓曾認為“既無錢又無劍”〔5〕的最高法院的權(quán)威很有限,無法強迫政府和國會服從最高法院的判決。在此前,馬歇爾就曾將馬伯利的請求轉(zhuǎn)告麥迪遜,要求麥氏就此問題給予答辯,然而麥迪遜毫不理睬。因此,即使最高法院作出判決,麥迪遜還會如此對付。這樣一來,不僅判決毫無用處,更重要的是會“偷雞不成反蝕把米”——馬歇爾個人的和最高法院的權(quán)威都會進一步降低。但如果為避免這一尷尬而拒絕審理這些案件,則意味著——至少在他人看來——馬歇爾在共和黨人的猖狂“反攻倒算”面前屈服了,他和最高法院也將同樣灰溜溜的。干還是不干(To be or not to be),這是一個哈默雷特式的問題,甚至更為哈默雷特,因為
  •   蘇力老師的書是我們產(chǎn)權(quán)老師強烈推薦的,買回來后放在床頭,睡前兩個小時翻翻看,這本比較面向大眾,專業(yè)術(shù)語不多,但是對于我這個法本孩子來說還是有些難懂,還是理論書籍看得少啊,很佩服他的思考能力。現(xiàn)在只看了一半兒,下來還不知道講的什么,這種書還是得多看幾遍啊。這本講的都是社會上的一些事宜的法律評析,就是文章寫的偏早了,基本都是00年左右寫的。IN SUM,推薦!!
  •   蘇力早期的一本專著,主要通過鮮明的案例剖析中國制度的邏輯結(jié)構(gòu)和形成過程,對基層司法的研究有一定的價值,具體參見《送法下鄉(xiāng)》。推薦。
  •   非常不錯的書,由社會現(xiàn)象入手,深入剖析一些法律、制度、社會本身存在的問題以及對未來發(fā)展的探索。深入淺出,啟發(fā)思維,非法律專業(yè)亦能讀懂。
    蘇力常說,法律如果不能與中國實際相結(jié)合,切實解決中國社會存在的問題便沒有意義(不是原話。。。)。本書也一定程度上探索了法律該怎樣面對中國社會的實際問題。比之那些每天將歐美某某法律或者辛普森案掛在嘴邊捧若圣經(jīng)的學者律師,蘇力確實是最懂中國的法律人了
  •   我是最看不進學術(shù)論文的人,但這幾天每天看兩篇蘇力的文章,很是喜歡,這本書大部分文章都是10年前的,但仍不過時,佩服他引用古今中外不管是專著還是文學作品時信手拈來的才情。
  •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這本書在很大程度上啟發(fā)了我,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三點:
    一、制度往往并不是精心設計的結(jié)果,制度的產(chǎn)生背后必然有深刻的歷史和現(xiàn)實背景。這種認識可能會顛覆我們的長久以來的思維慣性。我們常常會認為,制度就是人為制定的,但并沒有真正認識到,制度其實就是當時歷史和現(xiàn)實要求的反映。好的制度從本質(zhì)上來講都是因"勢"利導的產(chǎn)物。這個"勢"就是當時客觀的歷史背景、經(jīng)濟狀況、政治形勢、社會形態(tài)以及百姓呼聲所形成的環(huán)境和氛圍,這種特殊的"勢"呼喚著一種制度的產(chǎn)生,好的制度就是這種"勢"進行的及時準確的回應。因此,優(yōu)秀的制度設計者就是能清晰判斷當時的客觀環(huán)境和呼聲的因勢利導者。而蹩腳的制度設計者就是不顧當?shù)貙嶋H情況,簡單照抄照搬的生搬硬套者。
    二、制度的生成有其獨特的土壤,要結(jié)合自身實際,選擇適宜的制度。我們常常認為制度就是一系列孤立的條文、規(guī)則或習慣,但卻忽略了制度的產(chǎn)生必須依賴的土壤。以美國違憲審查制度為例,除了植根于美國憲法確立的三權(quán)分立的政治傳統(tǒng),還依賴于美國政治派別力量的平衡、政治家的克制與成熟、民眾對分權(quán)制衡理念的熟稔和支持、普通法遵循先例的司法制度以及時代對于強化司法力量的要求。如果脫離了這些特定背景,簡單復制移植,不是被立法和行政機關抵制而難以實施,就是司法機關濫用違憲審查權(quán)而釀成政治和社會危機。因此,制度的建立要結(jié)合自身實際和發(fā)展階段,選擇適宜該地域、該階段的制度。不能簡單復制和照搬,只有這樣,才能既順應時代潮流,百姓期待,又符合自身實際,切實可行。
    三、制度的形成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不能依賴強力一撮而就。一項制度從初創(chuàng)到健全再到成熟,都有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在這樣一段時空環(huán)境,制度得以為人們所了解、所熟悉、所遵行,也正是在這一段過程中,制度也經(jīng)歷了人們的質(zhì)疑、修改乃至否決,但最終仍然會為人們所重視。美國違憲審查制度歷經(jīng)200多年的風雨洗禮,仍然煥發(fā)出勃勃生機,正好說明了這個道理。因為好的制度注定是有旺盛的生命力的,它會被人們重新發(fā)掘,并發(fā)揚光大,正如沉寂了一千多年的羅馬法,會在重視工商業(yè)的資本主義時期全面復興。制度的形成需要一個必須經(jīng)歷的過程,并不能依賴人為力量揠苗助長,一撮而就,這就是制度形成的規(guī)律。
  •   這本書作者的語言淺顯易懂,但蘊含的內(nèi)容卻很深刻。角度比較新穎,是很剛開始接觸法學的人。了解與制度相關的概念和制度的起源,法律不僅僅是法條,更重要的是使其背后的習慣與社會。
  •   本書盡管是由作者在不同時期就不同問題與作的多篇論文而組成的,由于作者思的體系性和譯編者的目的意識,本書的主題卻具有明顯的一貫性。貫串全書的主題可以說就是以下三個:程序與之前體法的關系、程序保障、以及訴訟制度各個領域中程序的技術(shù)構(gòu)成。
  •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這樣的一本書,讓人更加關心當今一些社會問題!
  •   一本很不錯的書,作者主要從理論的高度去抽象每一個歷史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件,站在法律的理論高度去評論,讓人受受益匪淺.如果哪個要學習現(xiàn)實生活中的法律理論,鍛煉如何思考人生,口味法律,強烈建議讀一下這本書.
  •   學法的很需要讀一讀,思考我們的法律制度
  •   素來都很喜歡蘇力的風格言辭質(zhì)樸沒有什么大段的講道理不知不覺中就把事理講明白了竟還留有余味尤其對他的法律邏輯感到無比驚喜大贊!
  •   這本書非常適合初學者,可以好好學學法律制度
  •   好書,蘇力教授的著作,堪稱法學經(jīng)典,當當運送速度也挺快,從下單到收到書只用了兩天,書是用塑料薄膜包裝的,紙張手感不錯,
  •   看完對法律是如何形成的會有深入得多的理解!
  •   看此書是被其標題所吸引,一直以來都對制度很感興趣,所以對之抱有偌大的想法。看了這本書,雖然作者沒有直面這個問題,但是也對之從另一個側(cè)面進行了分析,而且里面還有其他文章也顯示了作者深厚的理論功底。值得一看。
  •   讀完之后感覺作者文采很好,知識面很廣,關于制度的形成說的很有道理
  •   和另外兩本法律讀物一起買的,相比之下,其他兩本質(zhì)量好些,這本邊上切割有點不齊,然后感覺粉粉的,但是紙張質(zhì)量還是不錯的,應該是正版
  •   我不對書中的結(jié)論做任何評論,法學學術(shù)的探討本身就是一件無法有結(jié)論,也不能有結(jié)論的事,難道不是嗎?
    冷靜觀察,審慎分析,獨到見解。勇于質(zhì)疑,大膽批判,自有創(chuàng)建。
    這些難道不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嗎?
    蘇力——一代學人應有之風骨!
  •   用平實通俗的語言和例子解說制度的形成,法學生值得看
  •   蘇力老師的書值得一看。深刻分析了制度的基礎和由來。
  •   作者對制度形成機理的探討很有深度,值得
  •   書的質(zhì)量可以 物美價廉 學法律的值得一讀
  •   有些文章剖析得很好,做個理性的法律人
  •   說實話,蘇力先生的文筆很好,但是深度不夠。這也只能在中國法學理論中,瘸子里選將軍。但是,他的成功,是一種對學術(shù)多元化的尊重,不僅僅是他的成功。
  •   蘇力的這本書是法學必讀書目,作者論證嚴謹,文筆柔膩,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值得細讀、琢磨,亦適合藏書。
  •   對社會秩序重構(gòu),但是否適合中國國情有待考量。
  •   很好,書都很有深度,適合作為法律專業(yè)的課外讀物。
  •   同學買的,考法律的書
  •   這是法學學生入門的書 作為法科學生讀了蘇力老師的書 能感受到很多知識
  •   法律的訓誡,這本書上次訂購脫銷,這次如愿以償購得后,一口氣就讀了100多頁。以前的許多困惑,本書都予以解答。確實不錯
  •   本書對于了解制度的形成非常有幫助,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   當老師推薦使用這本書做教材時,還真有點意外。按老師的布置已經(jīng)閱讀過幾篇了,真讓我思維換了個角度,也讓枯燥的學習平添不少興趣。作者文筆見真功,不過有些語句有點繞,可以簡潔些。
  •   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所寫
  •   內(nèi)容真實,準確的寫出了制度的形成。。。
  •   制度形成了好。我們就有希望了
  •   蘇力先生的這本書是再版的,文章大多是九十年代末寫得,但是今天讀來仍受益匪淺。蘇力的文字有一種魅力,個人認為能把道理用一種近乎完美的語言表達出來。文中觀點我并非全部贊同,但是很佩服蘇力的思想。
  •   第1次給你們評價,最近喜歡上了蘇力老師的著作,其一貫通俗易懂的寫作方式,讓我一個法學初學者能有要一氣讀完的沖動,呵呵,。。。還沒看完,看完再說
  •   蘇力的書是絕對有質(zhì)量保證的,我覺得這本書買的很值,就算你不是法學專業(yè)的,這本書也很有看頭,深入淺出
  •   我是學法律的,這本書是專業(yè)課老師推薦的
  •   這本書看完之后我思考了良久,書中的每一段文字都讓我們思考制度到底是怎樣來建構(gòu)
  •   有內(nèi)容 是增訂版的很好
  •   蘇力的書通俗易懂,好書,法學好讀本
  •   蘇力老師的書,內(nèi)容詳實而又生動,值得每一位法學專業(yè)的學生品讀。。。
  •   蘇力老師的書,總是那么豐富和知性。即使這么枯燥的法學論述,也會讓人意猶未盡。不能錯過!
  •   有助于培養(yǎng)法律思維。
  •   法理學必讀的書目,很喜歡蘇力老師的風格,深入淺出,挺好理解的,觀點新穎獨到。
  •   社會科學學習應該多看一點蘇力先生的書。能懂很多
  •   蘇力,大家,好書,給學法學碩士的男友買的
  •   對自己的碩士論文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   作者通過一些社會現(xiàn)象,深刻揭示了創(chuàng)建法治社會所需要的細節(jié)。
  •   蘇力教授的書貼近具體現(xiàn)狀,觀點相對溫和,值得品讀。
  •   感覺還可以?!,F(xiàn)在還沒翻,蘇力老師的書值得一讀
  •   蘇力的作品,比較喜歡其中關于現(xiàn)在社會道德相對提高的認知,開頭,引用博克的話“有過這樣的時代?民眾認為社會的道德水準在提升?”中肯而有邏輯的指出,不同的時代有不同時代的情況,由熟人社會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向陌生社會的市場經(jīng)濟轉(zhuǎn)型中,社會道德水準的程度不是個人道德情況的總體反映,里面摻雜了其他具體因素。
  •   書的紙張和印刷都不錯,不過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該書的66頁最后一段第二路有個字錯了,原文為:“清問誰有能力。。。?!保扒濉弊謶搯枴罢垺?/li>
  •   蘇力的文章很好懂,總是在不知不覺之中說明了一個很深奧的道理
  •   是制度產(chǎn)生社會,還是社會產(chǎn)生制度,細細品味.
  •   在中國法學界,真正做學問的人沒幾個,而自己獨獨傾慕蘇力教授,其著作更是本本必讀!
  •   看過蘇力的文章
  •   這是一本很值得的書!遣詞方面不生澀,好懂!字里行間也可見作者文學涵養(yǎng)及功底。又不乏對法學的闡述,好書??!
  •   蘇力老師的書值得一看。
  •   喜歡蘇力老師的書,這本也不錯,另外推薦給大家,蘇力老師的走不出的風景。
  •   非常喜歡蘇力的書,適合細讀
  •   朱蘇力的書,必讀
  •   蘇力大師的書,很好
  •   很喜歡朱蘇力的書
  •   蘇力老師很有文字功底啊!
  •   這本書應該是基礎讀物了,隨筆中寫出深層次的總結(jié)····
  •   蘇力 也不是了解 只是老師介紹 說這個人好 我就看看
  •   一直很崇拜蘇力老師,,這本書蘊含著深厚的思想
  •   才看了一半,這本書的內(nèi)容不錯,有許多都是論文,不過不算太難懂
  •   蘇力老師的作品,文筆好的沒法說
  •   蘇力的思維真的很特別
  •   蘇力先生的代表作,
  •   看過一遍,所以才決定買的,蘇力先生的見解很獨到。
  •   蘇力老師的文筆和思想,大家懂的
  •   蘇力老師不愧為大家,字字珠璣,句句錦繡
  •   蘇力老師的又一佳作,觀點、風格都值得學習
  •   制度是以個體突變?yōu)槠鯔C的整體推進。
  •   有制度 才能成方圓
  •   國內(nèi)不太多的制度類作品
  •   作者從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中擷取了富有深意的細節(jié),展開了詳細的分析,讓人讀來受益匪淺。好書!
  •   能引發(fā)我對一些問題的思考,很不錯的一本書
  •   非常有啟發(fā)性,法學學生推薦閱讀。
  •   沒讀完這本書,別說你是法學專業(yè)
  •   非常不錯的書,個人看完感觸頗受,不愧是法學名家。
  •   以前讀過,是本值得花費一定時間的法學讀物。趁著當當搞活動,買來收藏,有空再讀讀,會有不同的收獲。
  •   此書采用論文集的形式,闡述法之哲學,值得一讀,尤其是對于法學初學者!
  •   這書老師推薦看的。作者寫的很好,蠻有吸引力。
  •   這個商品不錯書很正。還沒仔細閱讀!發(fā)貨很快!
  •   第三次買蘇立的書,總的來說在當今中國法學家中,蘇立的觀點更為客觀,有有些思想,好書
  •   質(zhì)量挺好的,還沒看完,有點學術(shù)
  •   作為一個法學初學者來說,很不錯。是老師推薦我們買的,紙質(zhì)我很喜歡,果然不負我的期望!繼續(xù)支持...
  •   不論是文字功底還是通論強度都是一等一的書的質(zhì)量也不錯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