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史綱要

出版時間:2004-1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褚斌杰  頁數(shù):353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中國文學史綱要1:先秦、秦漢文學(修訂本)》為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教材,共四冊,本冊為先秦、秦漢文學部分。1983年初版,1986年再版。作者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書中所加注釋大致包括這樣的內容:對教材內容作某些補充和申說,對教材的論點提供某些原始資料,對涉及的某些古書和重要參考書加以介紹,對學術界一些有爭論的問題提供一些情況,以及其他某些需要補充的知識。

書籍目錄

先秦文學 概說 第一章 文學藝術的起源和上古勞動詩歌 第一節(jié) 文學藝術的起源 第二節(jié) 上古勞動詩歌 第二章 中國古代神話 第一節(jié) 神話的起源 第二節(jié) 中國古代著名神話 第三節(jié) 神話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第三章 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 第一節(jié) 《詩經(jīng)》概貌 第二節(jié) 《詩經(jīng)》民歌的思想內容 第三節(jié) 古老的民族史詩 第四節(jié) 政治諷刺詩 第五節(jié) 祭祀詩和宴飲詩 第六節(jié) 《詩經(jīng)》的藝術成就 第七節(jié) 《詩經(jīng)》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第四章 散文的開端和商周之際的散文 第一節(jié) 文字的發(fā)明和書面文學的萌芽 第二節(jié) 《尚書》刊號 第五章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變化和散文的勃興 第一節(jié) 散文勃興的社會背景 第二節(jié) 歷史散文 第三節(jié) 諸子散文 第四節(jié) 先秦寓言文學第六章 偉大詩人屈原和楚辭 第七章 杰出的辭賦家宋玉 秦漢文學 概說 第一章 秦文學 第二章 漢賦 第三章 司馬遷和《史記》 第四章 漢代樂府詩 第五章 五言詩的起源和《古詩十九首》 后記 再版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書摘    朱熹說“頌”詩本身也是一種“樂歌”,是供王侯祭祀宗廟時用的。比《毛詩》進了一步。清代學者阮元,從訓詁學的角度,考察“頌”的本義,說“頌”字即“容”字,也就是“舞容”(跳舞的樣子)的意思。因此,“頌”,是祭神祭祖時用的歌舞曲。這一解釋是有說服力的。古代祭神祭祖是王朝的大典,要扮演歌舞,“頌”就是用于這種場合的一種舞樂。近人王國維在《說周頌》一文中說:    “頌”之所以異于“風”、“雅”者,雖不可得而知,今就其著者言之,則“頌”之聲較“風”、“雅”為緩也?!又e出了三個證明,主要是“頌詩”一般篇章較短、多數(shù)不押韻、不重疊,因此他認為“頌”之所以劃為一類,也是因為音樂特點有不同的緣故?!绊灐卑ā爸茼灐比黄?,“魯頌”四篇,“商頌”五篇,共計四十篇。    《詩經(jīng)》風、雅、頌合起來共三百零五篇詩,后人稱《詩三百篇》,實即取其約數(shù)。但另外,《詩經(jīng).小雅》中尚有六篇詩:《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雖有篇目,但無歌詞,后人稱為“笙詩”,可能是屬于所謂“過門曲”之類??傊F(xiàn)在《詩經(jīng)》的篇目是三百一十一篇,實存詩三百零五篇。    至于《詩經(jīng)》中各篇詩歌的作者,絕大部分都已不可考。這是因為那些民歌多屬民間集體創(chuàng)作,最初在人民中口耳相傳。一個人唱出,或幾個人倡和唱出,在流傳中又不斷有所加工、修改,根本無所謂是哪個人的作品。至于一些貴族文人的作品,除少數(shù)在詩中偶爾留下名字外,大多數(shù)也無作者可考。漢代《毛詩小序》解釋各篇詩歌時,往往把詩都說成是某王、某妃、某公以及其他歷史人物所作,如說《關雎》、《葛覃》、《卷耳》是周文王的后妃作的,《七月》、《鴟鶚》、《東山》是周公旦作的,等等(據(jù)《毛詩序》署有作者名的作品計三十五篇),實際上多是不可靠的。只有個別篇作品,因有特殊記載,又參之詩歌內容是可以確認的,如《鄘風.載馳》是許穆夫人所作,是應該肯定的。  《詩經(jīng)》中各篇作品的年代,也難以具體指明,根據(jù)它們所反映的內容和作品風格等,現(xiàn)在也只能劃一個大致的輪廓。一般地說,“周頌”時代最早,產(chǎn)生于西周初年,《大雅》的大部分詩也是西周初的詩,小部分產(chǎn)生于西周后期?!靶⊙拧焙汀皣L”的少量作品產(chǎn)生于西周初年,大部分產(chǎn)生于西周末年和春秋時期?!棒旐灐笔侵芷酵鯑|遷以后的作品?!吧添灐钡臅r代尚有爭論,一般認為是東周宋國的作品,如司馬遷《史記·宋世家》記載:    襄公之時,修行仁義,欲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湯、高宗,殷所以興,作《商頌》。這是說春秋時代宋國大夫正考父,因見宋襄公用仁義來修身治國,想做諸侯國的盟主,很為贊同,于是追述宋人先祖的功德,說明當初殷人所以強盛的道理,作了《商頌》。但后世以至近代,也有不少學者認為《商頌》應是商代晚期之作。關于《商頌》年代一直沒有統(tǒng)一的說法。故除《商頌》暫不論外,《詩經(jīng)》中詩篇的時代,應上起西周初,下不晚于春秋中葉。  二、《詩經(jīng)》的結集和流傳  《詩經(jīng)》中的作品,從創(chuàng)作年代說,包括了上下五六百年;從產(chǎn)生的地域說,有的出于王都,有的出于各諸侯國所領廣大地區(qū);從作者說,有貴族的創(chuàng)作,有流傳在民間的口頭歌謠。那么,這些作品是如何匯集在一起而編纂成書的呢?關于這個問題,詩三百篇本身和先秦古書中都沒有明確的記載,至漢代的歷史學家則提出關于周代時有“采詩”制度的說法。    班固《漢書·食貨志》記述說:    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于天子。這是說,每當春天來到的時候,集居的人群將散到田間去勞作,這時就有叫做“行人”的采詩官,敲著木鐸(以木為舌的鈴)在路上巡游,把民間傳唱的歌謠采集起來,然后獻給朝廷的樂官太師(樂官之長),太師配好音律,演唱給天子聽。另外,同書《藝文志》中還記述說,古代設置采詩官采集詩歌,目的是出于“王者可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①。這些雖然出于漢代人的記述,可能還是有一定根據(jù)的。因為在古代交通十分不便的情況下,如果不是由官府來主持采詩工作,靠任何私人的力量來完成這樣一部時代綿長、地域廣闊的詩集采集工作,恐怕是不可能的。    至于當時統(tǒng)治者采詩的目的,即為什么要化力氣廣收這些民間詩歌,據(jù)設想,除了要考察人民的動向,了解施政的得失,以利于他們的統(tǒng)治以外,大約還有搜集樂章的需要。我們知道,周王朝是很重視所謂“禮樂”的(“制禮作樂”,是為了鞏固等級制度、宣揚王朝聲威以及貴族們耳目享樂的需要),按照當時制度,舉凡在一切祭祀、朝會、征伐、狩獵、宴慶等場合,都要舉行一定的禮儀,在舉行各類儀式、禮節(jié)的時候,就要配合演奏樂章。所以當時朝廷上,專門設有樂官“太師”等,樂官的職務就是專門負責編制和教演各種樂曲,供上述各個場合使用。可以想見,當時樂官們在編制樂章時,除了自己創(chuàng)制以外,一定還要利用或參考許多民間唱詞和樂調,這樣收集流傳的一些民間樂歌作品,也會是他們經(jīng)常的一項不可缺少的工作。當然,這是指《詩經(jīng)》中的那些流傳于各地的民謠俗曲說的。至于《詩經(jīng)》中的那些頌詩和貴族文人所作的政治諷諫詩,當是另有來源,即通過所謂  “獻詩”的渠道,而匯聚到當時朝廷中來的。    根據(jù)《國語·周語》記載,周王朝是有讓公卿列士、即貴族官員和文人獻詩的制度的。所謂“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瞽(盲藝人)獻曲,史(史官)獻書……?!蔽覀儚摹对娊?jīng)》中的一些作品看,“獻詩”的事也是確實存在的。如《大雅·民勞》:“王(指周厲王)欲玉女,是用大諫?!薄缎⊙拧す?jié)南山》:“家父(周幽王時大夫)作誦,以究王洶?!币约啊洞笱拧め愿摺罚骸凹?即尹吉甫,周宣王時大臣)作誦,其詩孔碩”等等,說明公卿列士獻諷諫詩或歌頌詩的事是存在的。此外,還有些詩是下層貴族文人或小官吏所寫,這一類詩多屬個人抒憤之作,即不是奉命作的,也不是為了進獻而寫的,它們所以能匯集到太師手里,大約和歌謠差不多,是從民間收集來的。至于那些專門用于祭神祭祖的《頌》詩,當是巫(掌管祭祀的迷信職業(yè)者)、史等有關職官奉命制作的。    那么,當時通過幾種渠道,匯聚起來的作品一定很多,而現(xiàn)在我們所見的這部只有三百零五篇的詩集,是經(jīng)過誰的汰選、整理成書的呢?古代最流行的說法是孔子曾經(jīng)“刪詩”,是《詩經(jīng)》的整理者和編訂者。最早說起這件事情的是漢代司馬遷,他在《史記·孔子世家》中說:    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    ……

媒體關注與評論

后記這部《中國文學史綱要》(先秦、秦漢文學),是為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教學需要編寫的,1983年曾作為試用教材出版。在教學過程中,我曾接觸到不少電大學員,也曾收到不少熱情洋溢的來信,他們的求知好學、刻苦奮進的精神令我深為感動。電大在教與學方面都有它的特點,我深感從事此項工作的不易。就以“中國古代文學”課來說,如何編寫出適合廣播電視教學特點的教材,就很無把握。幸而在教學過程中,受到各地廣大學員,特別是電大輔導教師們的關心和鼓勵,他們肯定了這本書的優(yōu)點,同時也提出不少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不少意見建議提得既熱情又具體,這無疑給我很大鼓舞,也增加了我的信心。本書即將再版,我就自己的能力與時間所及,盡可能做了一些修訂。    這次再版修訂,除改正了一些文字上的錯訛外,有些部分還做了增補、改寫;同時還以注釋的形式,增加了若干解說和資料。這樣做主要是為了答疑和擴大知識面。在我前一段教學中,發(fā)現(xiàn)許多學員好學深思,圍繞教材提出一些問題,但電大是遠距離教學,求答不易。另外還有些學員,對古代文學很有興趣,并有志于進一步鉆研以至深造,但也苦于無線索。因而我想試著用注釋的方式,適當解決和滿足這方面的需要。書中所加注釋大致包括這樣的內容:對教材內容作某些補充和申說,對教材的論點提供某些原始資料,對涉及的某些古書和重要參考書加以介紹,對學術界一些有爭論的問題提供一些情況。以及其他某些我認為需要補充的知識??偟恼f來,是為了適當擴大知識視野和便于自學。另外,據(jù)了解,這本教材除電大學員在使用外,還有許多進修教師和自學者也在參考閱讀,因此也想帶給他們一些方便。我的主觀意圖如此,但能否對大家有所幫助,或還需做什么改進,是要靠讀者多提出意見的。    本書的編寫,曾參考了國內的文學史教材和有關的研究論著,凡有所資取吸收,有的已隨文注,但或未能——注明,在此一并表示感謝。至于書中我個人的一些學術見解,肯定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切望讀者和專家多所指正。                                                                    褚斌杰                                                                  1986.3.10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文學史綱要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如果顏色深淺可以一致的話就完美了
  •   很喜歡。書嘛,本來就應該是無價的。
  •   對于平常學習,考研復習或者從事專門的研究,綱要性的書目都可以幫助我們進行宏觀上的把握,值得考慮。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