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加索的戰(zhàn)爭

出版時間:2004-08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美)馬丁  頁數(shù):201  譯者:林立等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家鄉(xiāng)小鎮(zhèn)遭受的慘無人道的轟炸,激起了畢加索的創(chuàng)作靈感,于是20世紀一幅偉大的藝術作品《格爾尼卡》誕生了,它震撼了整個世界,向世人呼吁著和平。它以無聲的憤怒、強大的震撼力顯示出藝術的力量。它的命運牽連著一個國家的命運,牽動著西班牙人民的心?!陡駹柲峥ā废褚粋€流浪者,漂流海外,四處奔波,最終得以返回故鄉(xiāng)――民主的西班牙?! ∧銈冋J為藝術家應該是怎樣的人?一個白癡,只要有眼睛就能當畫家……不,繪畫不是房屋的裝飾,它是抗擊敵人的武器。――畢加索  1937年4月26日,西班牙北部巴斯克地區(qū)的格爾尼卡鎮(zhèn)是一個熱鬧的集日。就在這天下午,納粹德國空軍應西班牙空軍上將佛朗哥及其叛軍要求開始對格爾尼卡的商店、民房、村莊進行野蠻轟炸。三個半小時之后:房屋、村莊變成廢墟,平民百姓死傷無數(shù)。這是現(xiàn)代戰(zhàn)爭首次蓄意對非軍事目標進行的大規(guī)模襲擊。這種恐怖主義暴行和難以言表的兇殘行徑激怒了世界人民,也激怒了畢加索。移居法國的西班牙人畢加索立即對家鄉(xiāng)遭受的轟炸做出反應,創(chuàng)作了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作品――油畫《格爾尼卡》。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拉塞爾·馬丁(Martin Russell) 譯者:林立拉塞爾·馬丁,一直生活在美國鹽湖城和丹佛這兩座城市。他以前所著的小說、散文共七部,其中包括獲得班克羅夫特歷史獎(Caroline Bancroft History Prize)的作品《堅如水坎》,獲得很高贊譽的《走郵沉寂》,以及獲得《洛杉面時報》年度最暢銷書和《華盛頓郵報》年度最佳圖書獎的作品《貝多花的頭發(fā)》。

書籍目錄

序第一章  西班牙人的幽魂第二章  斗牛場 的記憶第三章  形象溢于筆端第四章  拯救西班牙!第五章  一雙靴子的入場券第六章  流亡海外的人們第七章  最后的“流亡者”《格爾尼卡》第八章  落葉歸根:《格爾尼卡》返回格爾尼卡跋參考文獻致謝譯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畢加索的戰(zhàn)爭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很詳細的描寫,很不錯
  •     前天去中關村,本意是想買韓寒的獨唱團,然后在圖書城邊上的一條街的某個書店里發(fā)現(xiàn)了這本書,有些陳舊,有些盜版,還是毅然買下。
      
      這年頭有關西班牙文學藝術歷史的書籍少之又少,以至于毛姆在大約一百年前大聲疾呼“西班牙人生活,感受,行動,唯獨不思考。這個國家的哲學可以用一個字概括,那就是人。”
      
      其實,偉大詩人洛爾加也是這樣想的。以至于這位在內戰(zhàn)中因為非命死于家鄉(xiāng)的格拉納達世人直言不諱道“西班牙是唯一一個把死亡視作一種自然景觀的國家?!毕雭泶_實如此,這個國家熱衷于斗牛這個非彼亡即己亡的事業(yè)中,這個國家的奧薩蘇納今年7月可以不看四年一屆的世界杯(何況西班牙奪冠),而仍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那里傳統(tǒng)的奔牛節(jié)活動中?;蛟S,這類事兒就是天主教一直宣揚的一種精神和這個國家一直以來的精神寄托。
      
      接下來說說格爾尼卡。昨天下午去中國美術館看了吳冠中先生紀念展順便到樓下書店買了一本西班牙普拉多美術館的精品簡介書。畢加索的格爾尼卡出現(xiàn)在書的最后一頁,或許畢加索是出生最晚的畫家因此如是。不過這似乎不大成立,比如穆里略出生晚于魯本斯其作品卻放在佛蘭德斯畫家之前。一種解釋或許是認為馬德里人擔心巴斯克人具體說是格爾尼卡人沒有保護這幅畫的能力。以至于這幅20世紀最有價值的油畫敬陪末座。
      
      其實馬德里人懼怕巴斯克人也可以從足球上場找到根據(jù)。上賽季皇馬客場被畢爾巴鄂競技整了個1比0擔心害怕,回到主場雖然知道是對方老臣耶斯特的19年告別演出卻依然靠主裁判放出大招5比1痛殺對手美其名曰復仇兼緊逼巴薩。其實西甲挺悲哀的,連我這樣常年研究西甲的人都感到了莫名的無助。
      
      其實,這完全不是大事兒。對于一個民族,一個地區(qū),一個有能力掌管自身事物的集體來說,如同格爾尼卡這樣受到歧視的實屬罕見。格爾尼卡作為巴斯克地區(qū)的驕傲就像中央不會把布達拉宮的壁畫搬到北京不會把復旦的毛主席像空運到北大一個道理??上?,后弗朗哥時代的西班牙政府還沒能掌握好情感區(qū)間。巴斯克人想來既然這幅畫已經(jīng)從紐約回到了馬德里,再陸路運輸這么一段怎會不行。
      
      剃光頭發(fā)微,馬德里人有話語權,首都說了:1.巴斯克人缺乏保護這幅畫的能力;2.這幅畫經(jīng)不起長途運輸。兩個自己扇了自己巴掌的理由,馬德里政府卻像在聯(lián)賽中靠裁判大開殺戒到歐冠被人狂屠的皇馬一樣滋生出了無與倫比的膨脹自信抑或說是自殘。
      
      巴斯克人不是笨蛋,第一點否認了他們擁有保護地區(qū)文化遺產的權利,這可以看做馬德里隊西班牙周邊城市的文化侵略,難怪近在咫尺的薩拉曼卡人也對馬德里的所謂文化元素嗤之以鼻。薩拉曼卡的大學文化淵源流傳,或非馬德里一類拿來主義可比。
      
      畢加索,馬拉加人,在法國,為祖國作畫。準確地說,是在為巴斯克人作畫。你總是可以看到馬拉加在圣馬梅斯球場會有著出色的發(fā)揮,或許是畢加索在前世就已經(jīng)為兩隊搭好了橋梁。
      
      畢加索所畫的恐怕不是西班牙人的反抗而是德國人無恥的侵略行徑。沙文主義至上的社會里,這一點的認同感委實太低。巴塞羅那也好,瓦倫西亞也好,畢爾巴鄂甚至紐約也好,每個城市都有文脈地氣,都有屬于本地區(qū)的偉大遺產,這不是西班牙這三個字的附屬。
      
      可惜的是,在畢加索先生駕鶴西去之后,中央集權制度的膨脹導致了巴斯克和馬德里本身逐漸消弭的矛盾日益滋生縫隙。打個比方,中國美術館想把林風眠某幅描摹故宮的畫作當為鎮(zhèn)館之寶,還需要得到浙江省美術館的同意。
      
      略過了這一程序,一切變得看理所當然實則一塌糊涂。西班牙人崇尚死亡,中國人崇尚落葉歸根。在看完這本書之后,你會驚覺:這兩種價值觀肯定有一種是不合時宜的。從現(xiàn)在看來,還是前者的更加適合抽象主義的前驅們??上У氖?,波洛克比之布拉克恐怕不是一個檔次上的吧。
      
      
      
  •     1937年5月11日傍晚,春天最后一抹夕陽給巴黎涂上了一層金色光芒,同歐洲其他城市相比,太陽的余輝里,巴黎顯得格外慵懶、略帶沮喪。顯然,博埃第(Boetie)大街的一間畫室里見不到陽光,一幅3.5米高、7.75米寬的巨型畫布從屋頂垂下來,遮擋了所有外來的光線。畫布如此寬大,以至于整面墻壁都不能滿足它的面積,將近四分之一的部分只能蜷曲在地板上。56歲的畢加索(Pablo Ruiz Picasso)把畫筆捆綁在一根細長的木棍上,時而爬上梯子,時而跪在地上,把不同顏色的油彩涂到畫布上。
       ——他在畫《格爾尼卡》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