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史話

出版時間:2001-7-1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唐定國  頁數(shù):171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歷史上,保山還以相當發(fā)達的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著稱于世。諸多典籍均載,永昌“土地沃腴”,出“銅鐵鉛錫”,“知染采文繡”?!鞍Ю我摹奔徔兊摹巴┤A布”、“蘭干細布”秦漢時即為冠絕一時的“出口名牌”;明代保山人發(fā)明煉制的“永子”更以高超的工藝和特優(yōu)品質至今為人稱頌。而作為西南絲綢之路的咽喉要沖和物資集散地,保山還是歷代王朝對外開放的一個門戶和“中國西南與天竺、大秦等國通商的大城市”(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象人馬出、使來商往的“永昌道”曾是邊地最具特色的“流動的風景”。

書籍目錄

一 古城小引二 史前居民保山古猿“蒲縹人”三 占國春秋九隆稱王哀牢崛起不韋設治扈栗“內(nèi)屬”四 故郡雄風柳貌歸漢永昌卓立郡守欽案呂凱執(zhí)忠五 府城故事城郭風煙重建府治“鎮(zhèn)守之禍”“移民運動”楊元開館狀元文氣霞客游蹤王宏祚主修“全書”“袁氏”佳話馬注“正道”六 近代風云杜文秀歷劫林則徐巡案“永昌起義”楊震寰事件筑路壯歌“五·四被炸”七 抗日豐碑狂寇疾進隔江對壘血祭怒江民眾支前八 古道滄桑商旅之路軍旅之路文化走廊九 名勝古跡人文勝跡自然景觀主要參考書目及文獻“話”外片占

章節(jié)摘錄

  一古城小引  古城保山,古稱永昌,又稱隆陽城,是云南省構筑甚早、歷史文化也極為悠久深厚的一個邊陲名城。早在距今800萬年至400萬年間的混沌歲月,這方水土就已是尚在進化中的人類祖先賴以生存的一個家園,而至遲在七八千年前的人類童蒙時期,保山的先民就作為后來崛起的中華民族的一個原始支系在這里生息和奮斗,并創(chuàng)造了璀璨奪目且獨具區(qū)域特色的史前人類文明“塘子溝文化”--迄今所見的考古成果尤其是“保山古猿”化石和“蒲縹人”化石的發(fā)現(xiàn)充分表明:保山既是人類重要的起源地之一,也是人類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 〈蜷_典籍,保山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上溯至公元前3世紀的周郝王時--這里是一度興盛的哀牢古國的發(fā)祥之地和立國之基,其開國之君便是我國著名的民族起源神話之一的九隆神話中沙壹“觸沉木若有感”而生的“龍的傳人”九隆。在哀牢古國存續(xù)的數(shù)百年歷史歲月里,保山先民“哀牢夷”不僅以辛勤的勞作卓有成效地開發(fā)了保山這塊熱土,還以非凡的智慧創(chuàng)造了極其輝煌的農(nóng)業(yè)文明。西漢元封二年(前109),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開疆拓土,即在今保山壩東北的金雞村設縣置吏,并“徙南越相呂嘉子孫宗族實之,因名不韋,以彰其先人惡……”這是中原王朝在瀾滄江以西立足揚威的最初據(jù)點,也是業(yè)已精熟的漢文化消解、吸納直至最終反客為主取代哀牢本土文化的最初的發(fā)端。至東漢永平十二年(69),頗有遠見的哀牢王柳貌審時度勢,毅然率邑王77名、族眾5萬余戶55萬多人請求內(nèi)屬,正式加入中華民族行列。漢明帝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縣,并外加益州西部都尉六縣設置永昌郡,郡治建于今保山城南諸葛營。從此,中國大西南的疆界大體確定,而鏗然有聲且值得今天的保山人為之自豪的“永昌”二字便在歷史的星空中熠熠閃爍了一千八百多年。唐宋時期,保山先屬南詔,為永昌節(jié)度駐地;繼歸大理,為永昌府治;忽必烈入主中原后,設大理、金齒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明代,永昌一度府、衛(wèi)并治,繼為金齒軍民指揮使司,復改設永昌軍民府--“保山”這一今名即首用于明嘉靖三年(1524)置保山縣為府“附郭”之時;清朝亦承明制。在這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盡管江山幾度易主,國勢有盛有衰,地方或治或亂,但保山作為歷代郡、府、司、衛(wèi)治所暨滇西廣大地區(qū)政治、軍事及經(jīng)濟、文化中心的重要地位卻始終未曾動搖。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保山史話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