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論贊輯釋》(第四卷)

出版時(shí)間:2013-5-20  出版社:商務(wù)印書館  作者:張大可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卷《史記論贊輯釋》,編列文集為第四卷,內(nèi)容是專題解讀《史記》中的“太史公曰”?!疤饭弧笔撬抉R遷仿《左傳》中的“君子曰”所創(chuàng)造的史論形式。習(xí)慣稱篇前之“太史公曰”為序,稱篇末之“太史公曰”為贊?!短旃贂泛蟀?、《伯夷列傳》夾敘夾議,“太史公曰”置于篇中為論?!度照摺?、《龜策》兩傳與《伯夷列傳》前后呼應(yīng),提示義例,均為論傳。書末《太史公自序》為全書總論。篇前作序論,篇末作贊論,通篇為論傳,書后總論等多種形式的史論,構(gòu)成了司馬遷系統(tǒng)的史學(xué)理論和是非觀點(diǎn),集中地表述了司馬遷的“一家之言”,是探索司馬遷思想的第一手資料。通計(jì)《史記》全書,序論二十三篇,贊論一百零六篇,論傳五篇,凡一百三十四篇,三萬零九百三十六字,篇幅不長,而內(nèi)容極為豐博,乃為《史記》一書之血?dú)?。《漢書?司馬遷傳》所載《報(bào)任安書》與《太史公自序》是表里之文。賈誼《過秦論》是西漢時(shí)人評論秦政得失的定論之作,司馬遷十分推崇,直接引用為贊語。故這兩篇文章一并收入,集中整理。解讀內(nèi)容為注釋、語釋、簡論、五體說明、書前序論五項(xiàng),題名《史記論贊輯釋》,陜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本次入集增設(shè)兩個(gè)附錄。附錄一,收入《史記的語言藝術(shù)》一文為史論之補(bǔ)充;附錄二,收入學(xué)術(shù)界評論《史記論贊輯釋》的論文兩篇以見社會反響。

作者簡介

張大可,1940年生,重慶長壽人,1966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xué)中文系古典文獻(xiàn)專業(yè)。曾任蘭州大學(xué)歷史系教授、甘肅省中青年歷史學(xué)會會長。中國歷史文獻(xiàn)研究會常務(wù)理事、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常務(wù)理事、中國史記研究會常務(wù)副會長。
主要從事中國歷史文獻(xiàn)學(xué)和秦漢三國史的教學(xué)與研究,在這兩個(gè)方面已發(fā)表論文100余篇,出版?zhèn)€人學(xué)術(shù)專著8部,主編論著10余種,其中5種論著獲全國及省級社科優(yōu)秀圖書獎。主要論著有《三國史研究》、《三國史》、《史記研究》、《史記全本新注》、《史記文獻(xiàn)研究》、《史記精言妙語》、主編《中國歷史文選》、《中國歷史文獻(xiàn)學(xué)》、《史記教程》等。

書籍目錄

目 錄
序 論…………………………………………………………… 1
一、序贊論為太史公首創(chuàng)的史論形式……………………… 1
二、論史記取材義例………………………………………… 5
三、論史記書法義例……………………………………… 11
四、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18
五、褒貶歷史人物,自成一家之言……………………… 24
十二本紀(jì)贊……………………………………………………… 33
五帝本紀(jì)贊第一…………………………………………… 37
夏本紀(jì)贊第二……………………………………………… 39
殷本紀(jì)贊第三……………………………………………… 40
周本紀(jì)贊第四……………………………………………… 41
秦本紀(jì)贊第五……………………………………………… 42
秦始皇本紀(jì)贊第六………………………………………… 42
項(xiàng)羽本紀(jì)贊第七…………………………………………… 50
高祖本紀(jì)贊第八…………………………………………… 52
呂太后本紀(jì)贊第九………………………………………… 55
孝文本紀(jì)贊第十…………………………………………… 56
孝景本紀(jì)贊第十一………………………………………… 57
十表序…………………………………………………………… 60
三代世表序第一…………………………………………… 64
十二諸侯年表序第二……………………………………… 66
六國年表序第三…………………………………………… 71
秦楚之際月表第四………………………………………… 77
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序第五……………………………… 81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第六………………………………… 86
惠景間侯者年表序第七…………………………………… 91
建元以來侯者年表序第八………………………………… 92
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序第九…………………………… 93
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十……………………………… 94
八書序·贊……………………………………………………… 97
禮書序第一………………………………………………… 98
樂書序第二………………………………………………… 103
律書序第三………………………………………………… 108
歷書序第四………………………………………………… 117
天官書論第五……………………………………………… 128
封禪書序及贊第六………………………………………… 141
河渠書贊第七……………………………………………… 146
平準(zhǔn)書贊第八……………………………………………… 147
附:貨殖列傳序(列傳第六十九) ……………………… 149
三十世家贊·序………………………………………………… 158
吳太伯世家贊第一………………………………………… 160
齊太公世家贊第二………………………………………… 161
魯周公世家贊第三………………………………………… 162
燕召公世家贊第四………………………………………… 163
管蔡世家贊第五…………………………………………… 163
陳杞世家贊第六…………………………………………… 165
衛(wèi)康叔世家贊第七………………………………………… 166
宋微子世家贊第八………………………………………… 167
晉世家贊第九……………………………………………… 168
楚世家贊第十……………………………………………… 169
越王句踐世家贊第十一…………………………………… 170
鄭世家贊第十二…………………………………………… 171
趙世家贊第十三…………………………………………… 172
魏世家贊第十四…………………………………………… 173
韓世家贊第十五…………………………………………… 174
田敬仲完世家贊第十六…………………………………… 174
孔子世家贊第十七………………………………………… 176
陳涉世家贊第十八………………………………………… 177
外戚世家序第十九………………………………………… 179
楚元王世家贊第二十……………………………………… 181
荊燕世家贊第二十一……………………………………… 183
齊悼惠王世家贊第二十二………………………………… 183
蕭相國世家贊第二十三…………………………………… 184
曹相國世家贊第二十四…………………………………… 185
留侯世家贊第二十五……………………………………… 186
陳丞相世家贊第二十六…………………………………… 187
絳侯周勃世家贊第二十七………………………………… 188
梁孝王世家贊第二十八…………………………………… 189
五宗世家贊第二十九……………………………………… 190
三王世家贊第三十………………………………………… 191
七十列傳贊·序………………………………………………… 193
管晏列傳贊第二…………………………………………… 196
老子韓非列傳贊第三……………………………………… 198
司馬穰苴列傳贊第四……………………………………… 199
孫子吳起列傳贊第五……………………………………… 201
伍子胥列傳贊第六………………………………………… 202
仲尼弟子列傳贊第七……………………………………… 203
商君列傳贊第八…………………………………………… 204
蘇秦列傳贊第九…………………………………………… 205
張儀列傳贊第十…………………………………………… 206
樗里子甘茂列傳贊第十一………………………………… 207
穰侯列傳贊第十二………………………………………… 208
白起王翦列傳贊第十三…………………………………… 208
孟子荀卿列傳序第十四…………………………………… 210
孟嘗君列傳贊第十五……………………………………… 210
平原君虞卿列傳贊第十六………………………………… 211
魏公子列傳贊第十七……………………………………… 212
春申君列傳贊第十八……………………………………… 213
范雎蔡澤列傳贊第十九…………………………………… 214
樂毅列傳贊第二十………………………………………… 216
廉頗藺相如列傳贊第二十一……………………………… 217
田單列傳贊第二十二……………………………………… 219
魯仲連鄒陽列傳贊第二十三……………………………… 221
屈原賈生列傳贊第二十四………………………………… 222
呂不韋列傳贊第二十五…………………………………… 223
刺客列傳贊第二十六……………………………………… 224
李斯列傳贊第二十七……………………………………… 226
蒙恬列傳贊第二十八……………………………………… 227
張耳陳馀列傳贊第二十九………………………………… 228
魏豹彭越列傳贊第三十…………………………………… 229
黥布列傳贊第三十一……………………………………… 230
淮陰侯列傳贊第三十二…………………………………… 230
韓信盧綰列傳贊第三十三………………………………… 232
田儋列傳贊第三十四……………………………………… 233
樊酈滕灌列傳贊第三十五………………………………… 234
張丞相列傳贊第三十六…………………………………… 235
酈生陸賈列傳贊第三十七………………………………… 236
傅靳蒯成列傳贊第三十八………………………………… 237
劉敬叔孫通列傳贊第三十九……………………………… 239
季布欒布列傳贊第四十…………………………………… 240
袁盎晁錯列傳贊第四十一………………………………… 241
張釋之馮唐列傳贊第四十二……………………………… 242
萬石張權(quán)列傳贊第四十三………………………………… 243
田叔列傳贊第四十四……………………………………… 243
扁鵲倉公列傳贊第四十五………………………………… 244
吳王濞列傳贊第四十六…………………………………… 245
魏其武安侯列傳贊第四十七……………………………… 246
韓長孺列傳贊第四十八…………………………………… 247
李將軍列傳贊第四十九…………………………………… 248
匈奴列傳贊第五十………………………………………… 249
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贊第五十一……………………………… 250
平津侯主父列傳贊第五十二……………………………… 251
南越列傳贊第五十三……………………………………… 252
東越列傳贊第五十四……………………………………… 254
朝鮮列傳贊第五十五……………………………………… 255
西南夷列傳贊第五十六…………………………………… 256
司馬相如列傳贊第五十七………………………………… 257
淮南衡山列傳贊第五十八………………………………… 259
循吏列傳序及贊第五十九………………………………… 260
汲鄭列傳贊第六十………………………………………… 261
儒林列傳序第六十一……………………………………… 262
酷吏列傳序及贊第六十二………………………………… 272
大宛列傳贊第六十三……………………………………… 276
游俠列傳序及贊第六十四………………………………… 277
佞幸列傳序及贊第六十五………………………………… 283
滑稽列傳序及贊第六十六………………………………… 284
伯夷列傳………………………………………………………… 286
日者、龜策兩列傳……………………………………………… 294
日者列傳…………………………………………………… 295
龜策列傳…………………………………………………… 303
太史公自序……………………………………………………… 311
太史公自序〔譯文·簡論〕…………………………………… 364
(一)司馬遷的家世……………………………………… 365
(二)司馬氏論六家要指………………………………… 367
(三)司馬遷二十壯游…………………………………… 372
(四)司馬遷受父遺命…………………………………… 375
(五)司馬遷答壺遂問…………………………………… 376
(六)司馬遷發(fā)憤著書…………………………………… 380
(七)史記序目…………………………………………… 381
報(bào)任安書………………………………………………………… 399
附編:《史記》的語言藝術(shù)…………………………………… 419
一、典范的敘事散文語言………………………………… 419
二、個(gè)性化的人物語言…………………………………… 429
三、對民間語言的吸收與提煉…………………………… 437
四、各色語言的技巧……………………………………… 442
五、雄健峻潔婉曲的語言風(fēng)格…………………………… 455
附錄:書評兩篇………………………………………………… 465
一、角度新穎,見解深刻,論證科學(xué)
———讀張大可同志《史記論贊輯釋》……………… 465
二、一本研究司馬遷史論的書
——— 《史記論贊輯釋》評介………………………… 469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史記論贊輯釋》(第四卷)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jì)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fèi)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jī)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