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1-04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樊樹志 頁數(shù):460 字數(shù):351000
Tag標簽:無
前言
歷史著作的不景氣,已引起有識之士的感慨。然而,歷史人物傳記卻受到讀者的普遍歡迎。這種充滿矛盾的現(xiàn)象表明,在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度里,人們對歷史的關(guān)注熱情并未衰退,恰恰相反,存在著潛在的巨大能量。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并不僅僅注視眼前方寸之地,更著眼于未來,而歷史的回顧,有助于人們理解現(xiàn)實,展望未來。人們要求于歷史學家的是,必須雅俗共賞,以引入入勝的手法表述歷史,把豐富多彩的有血有肉的歷史生動而形象地再現(xiàn)在讀者面前,切忌高頭講章式的、經(jīng)院學究式的八股文章?! ∫晃皇穼W大師曾經(jīng)說過,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此話于偏激之中蘊含著一種顛撲不破的哲理。任何歷史作品,都是當代人以當代意識寫出來給當代人看的。再現(xiàn)歷史,不可能重復歷史,而且再現(xiàn)的視角、方法,由于歷史學家所處時代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題材,在不同時代的歷史學家筆下,不會是一模一樣的。歷史學家所要闡明的思想,強調(diào)的側(cè)重點,給予讀者的啟示,勢必有所不同。然而,歷史還是歷史?! ≡谥袊膫鹘y(tǒng)文化中,帝王被神圣化,號稱真龍?zhí)熳印S梦娜藗冇纸o他們涂上光怪陸離的油彩,罩上神秘莫測令人眩目的光圈。于是,帝王便成了神壇上的偶像。對于老百姓而言,“天高皇帝遠”,仰頭望去,只見一片混沌迷離,難識廬山真面目。這就給撰寫帝王傳記增添了難度。近幾十年來,把帝王將相趕下歷史舞臺,人們對他們的研究與了解,反倒比前輩更生疏了。在人們腦海中的帝王,幾乎都是一幅幅臉譜化的漫畫,人人都是一付骷髏般的骨架,毫無個性可言。 誠然,帝王是一種制度或一個時代的象征,但他首先是一個人。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寫帝王傳記,既不能神圣化,也不能臉譜化,而要還他一個凡人的本來面目。我寫這本書,試圖把萬歷皇帝這個人的真實而全面的形象,活生生地再現(xiàn)于讀者面前,并且透過萬歷皇帝這個人,復原一幕幕早已逝去了的歷史場景。 要把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的歷史加以復原,談何容易!一位西方哲人說,人不可能兩次涉過同一條河流。對于歷史長河而言,何嘗不是如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復原歷史,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歷史學家應(yīng)該向這個方向努力。為此,必須博覽群書,做到言必有據(jù),雖然不能說無一字無來歷,但至少要做到書中所有的人和事,所有的情節(jié)、對話,都有根有據(jù),有案可查。這大概是歷史傳記和文學傳記的區(qū)別所在吧。一言以蔽之,真實性壓倒一切。它與虛構(gòu)、杜撰、想象之類無緣。歷史傳記要寫得生動活潑,向文學傳記借鑒一些方法是可取的,但一切都必須在保持真實性的前提下,才有意義。否則就不成其為歷史了?! ∪藗冮喿x帝王傳記,最有興趣的莫過于那個專制時代神秘而森嚴的宮廷。在這個狹小而又無限的天地中,帝王有時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操縱、玩弄蕓蕓眾生的命運,演化、改變時代前進的步伐。人們不一定對這一時代發(fā)生的一切事件感興趣,卻有理由要求歷史學家提供帝王的政治色彩、權(quán)力欲望、個人素質(zhì)以及宮闈生活,帝王的內(nèi)廷與外朝大臣的微妙關(guān)系,當時最為敏感的政治事件的幕后活動。而這恰恰是一般通史、斷代史、專題史著作所難以做到的。帝王傳記的魅力就在于,以個案分析的方法,從微觀研究著手,反映出宏觀的視野,給讀者以深沉的歷史啟示。因此帝王傳記切忌寫成某個帝王在位時期的斷代史,即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無所不包的歷史切片。否則,傳主就將被淹沒于歷史的汪洋大海中,帝王傳記也就喪失其存在價值了。 本書的傳主明神宗朱翊鈞,人們習慣于用他的年號稱他為萬歷皇帝。他是明朝第十三代皇帝,沒有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構(gòu)雄才大略、叱咤風云的事跡,在他的后半生由于疾病纏身,長期難于視朝,因而頗多非議。如果據(jù)此斷定他是一個平庸之輩,是一個昏君,那也未免太過于簡單粗暴了。其實,他在位的萬歷一朝四十八年,在明代歷史上乃至在中國歷史上都是很輝煌的一段。經(jīng)濟的迅猛發(fā)展,商品經(jīng)濟的高度發(fā)達,人文蔚起,能人輩出,令世人矚目。僅就這一點看,萬歷皇帝就是一個值得研究的人物。 對他進行深入研究,便會發(fā)現(xiàn)許多難解之謎。在他即位的前十年中,對尊崇備至言聽計從的顧命大臣內(nèi)閣元輔張居正,以及另一名顧名大臣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馮保,居然一下子翻臉,不但政治上予以否定,而且抄了他們的家。這是為什么?他是一個權(quán)力欲極強的人,親政以后,獨斷專行,到了晚年卻怠于臨朝。這又是為什么?他本人是宮女所生,卻瞧不起宮女所生的長子,遲遲不愿冊立他為皇太子。這又是為什么?他的臣下直言不諱地批評他迷戀于酒、色、財、氣。這種個人的秉性素質(zhì),對于一個皇帝有什么影響?這些都值得細細地加以檢討。 除了常規(guī)分析之外,還仰賴于心理分析。把心理分析用于歷史研究,始于本世紀五十年代的美國。到了六七十年代,幾乎成了國際上一種學術(shù)界的時髦風尚,人們甚至稱此為心理歷史學?,F(xiàn)在回過頭去審視,這種時髦的全盛時期也許已經(jīng)過去。但它畢竟給歷史學家開啟了一條新思路,借助心理學來擴大歷史解釋的范圍和途徑。美國歷史學家奧·托·弗蘭茨對俾斯麥的心理分析便是一個頗具影響的例子。我在寫作本書時,借鑒了這種方法,嘗試對萬歷皇帝作些心理分析,把他的內(nèi)心活動展示出來,力圖對一系列現(xiàn)象作出合理的解釋?! ∈窡o定法。歷史傳記的寫法是多樣化的,有的重思辨,有的重實證,有的以生動取勝,有的以嚴謹見長,有的是年譜式的,有的是敘事式的。我則傾向于以白描的筆法,把傳主的形象立體化地再現(xiàn)出來,至于功過是非全可由讀者去評判。在我看來,既然是傳記,就應(yīng)該盡量客觀地把傳主介紹給讀者,避免把空洞的說教強加于人。 本書的謀篇布局頗費心思,在不太長的篇幅中,要把傳主五十多年的生涯再現(xiàn)出來,是相當難的。這就需要由作者加以剪裁取舍,把作者認為最值得寫最應(yīng)該寫的東西寫出來,把一些重要而精彩的場景細膩地展現(xiàn)出來。這要比面面俱到的平鋪直敘好得多?! £P(guān)于書名要作一點說明。本擬題寫《明神宗傳》,但他畢竟沒有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那樣的聲名顯赫,人們感到陌生。如果直呼其名,題寫為《朱翊鈞傳》,就像吳晗先生的《朱元璋傳》那樣,人們會感到更加陌生,不知何許人也。不得已而采用《萬歷傳》。不過在書中并不稱他萬歷,而稱他朱翊鈞或神宗。因為書中常常寫到萬歷元年、萬歷二年之類,稱他為萬歷,就容易把人名與紀年相混淆,徒增讀者的煩惱。稍加說明,希望不至于對“表里不一”產(chǎn)生疑惑。
內(nèi)容概要
本書運用豐富的史料,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了萬歷一生經(jīng)歷,功過是非,萬歷新政的展開,與張居正的復雜關(guān)系,從一度勵精圖治到怠于朝政,從多角度說明一代君主的面貌及其對明朝衰敗的影響。 本書的傳主明神宗朱翊鈞,人們習慣于用他的年號稱他為萬歷皇帝。他是明朝第十三代皇帝,沒有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構(gòu)雄才大略、叱咤風云的事跡,在他的后半生由于疾病纏身,長期難于視朝,因而頗多非議。本書運用豐富的史料,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了萬歷一生經(jīng)歷,功過是非,萬歷新政的展開,與張居正的復雜關(guān)系,從一度勵精圖治到怠于朝政,從多角度說明一代君主的面貌及其對明朝衰敗的影響。
作者簡介
樊樹志,籍貫遼寧沈陽,1937年出生于浙江湖州。1962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歷史學系,留校任教?,F(xiàn)為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歷史學科學術(shù)委員會副主任、歷史學博士后流動站專家組成員。專攻明清史、中國土地關(guān)系史、江南地區(qū)史。 代表著作有:《中國封建土地關(guān)系發(fā)展史》(1988年)、《明清江南市鎮(zhèn)探微》 (1990年)、《萬歷傳》(1994年)、《崇禎傳》(1997年)、《國史概要》(1998年)、《晚明史(1573—1644年)》(2003年)、《權(quán)與血——明帝國官場政治》(2004年)、《江南市鎮(zhèn):傳統(tǒng)的變革》(2005年)、《國史十六講》(2006年)、《國史精講》(2007年)。其中,《晚明史》獲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 在國內(nèi)外學術(shù)刊物上發(fā)表論文六十余篇,其中發(fā)表于日本三篇,韓國一篇。主要學術(shù)著作有:《中國封建土地關(guān)系發(fā)展史》(1988),《明清江南市鎮(zhèn)探微》(1990),《萬歷傳》(1994),《崇禎傳》(1997),《晚明史》(2003),《權(quán)與血——明帝國官場政治》(2004),《江南市鎮(zhèn):傳統(tǒng)與變革》(2005)。其中《晚明史》榮獲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教材《國史概要》(1998)出版后得到一致好評,被國內(nèi)及香港多所大學采用為指定教材。新著《國史十六講》(2006)再度創(chuàng)造了歷史著作暢銷的現(xiàn)象。
書籍目錄
序言 第一章 十歲登極的小皇帝 1.短暫的皇太子生涯 2.十歲登極的小皇帝 3.馮保與高拱斗法:顧命大臣內(nèi)訌 4.王大臣案——內(nèi)訌的延續(xù) 5.小皇帝視朝 6.日講與經(jīng)筵 第二章 萬歷新政的展開 7.“元輔張先生” 8.萬歷新政的展開 9.擊退逆流 10.捍衛(wèi)新政的非常措施 11.新政的深化 第三章 大婚 12.大婚 13.張居正歸葬 14.耕錯禮與謁陵禮 第四章 親操政柄 15.張居正之死 16.斥逐馮保 17.親操政柄 18.劉臺的平反 19.遼王案與查抄張府 20.并非庸主 21.萬歷三大征 第五章 宮闈生活 22.宮闈生活 23.酒、色、財、氣 24.冊立東宮之爭 25.“三王并封”之議 第六章 皇太子常洛 26.皇太子常洛 27.妖書案 28.梃擊案的前前后后 29.福王常洵 第七章 怠于臨朝 30.怠于臨朝 31.礦稅太監(jiān)橫行 32.遼東戰(zhàn)事吃緊 33.最后的歲月 34.駕崩后的政治鬧?。杭t丸案與移宮案 第八章 地下宮殿——定陵 35.壽宮的營建 36.地下宮殿——定陵 37.定陵的發(fā)掘 跋
章節(jié)摘錄
張居正囁嚅再三,才說:“曹大埜事,謂我不與知,亦不敢如此說。今事已如此,愿公赦吾之罪?!薄 「吖芭e手指天說:“天地、鬼神、祖宗、先帝之靈在上,我平日如何厚公,公今日乃如此,如何負心如此!” 張居正說:“以此責我,我將何辭。但愿公赦吾之罪,吾必痛自懲改,若再敢負心,吾有七子,當一日而死!” 高拱便乘機問道:“昨姚曠封送密帖與馮保,不圖吾見之。問之,則日遺詔耳。我當國,事當我行,公奈何瞞我而自送遺詔與保乎?且封帖厚且半寸,皆何所言。安知非謀我之事乎?” 張居正低頭說:“公以此責我,我何地自容?今但愿赦罪,容改過耳?!薄 「吖耙姀堃鸦谶^,便不再追究,淡然地說:“公不須困心,茲科道嘖嘖有言,吾已托四科官遍告力止之矣?!雹僖粓鲲L波總算暫時平息?! ≡诟吖翱磥恚虑榧纫褦÷?,總有再發(fā)之時。穆宗死后,馮保與張居正的交結(jié)愈益加甚,彼此間或遣使往來,或密帖相傳,一日數(shù)次,旁若無人。高拱不能容忍自己大權(quán)落旁,決定拿馮保開刀?! 「吖耙娭魃賴?,多次向小皇帝表示:“老臣謬膺托孤之任,不敢不竭股肱之力”。因此,他向皇上請求,今后凡有內(nèi)降命令、府部章奏,都應(yīng)公聽并觀,博咨詳核,而一切都必須折衷于自己②o意圖顯而易見,他要擴大內(nèi)閣權(quán)力,抑制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馮保,不讓他過多干預朝政。高拱唯恐馮保憑借內(nèi)府大權(quán),疏通皇后、貴妃門路,難以收拾,決定先下手為強?! ∷紫扰c由他引薦入閣的高儀相商,對他說,現(xiàn)在新主年幼,馮、張二人所作所為,必成社稷之憂。要想去掉此二人,有礙于先皇之托。委而不顧,不忠;依違取容,則有負于先皇之托,更不忠。怎么辦呢? 高儀(字子象,號南字,浙江錢塘人)隆慶六年四月以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入閣辦事,人輕言微,不愿卷入這場政治搏斗,便泛泛而談:“天道六十年一周。昔正德初,劉瑾弄權(quán),其對內(nèi)閣劉晦?(劉健),河南人;謝木齋(謝遷),浙人;李西涯(李東陽),楚人。乃西涯通瑾取容,而二公遂去。今六十年矣,事又相符,豈非天哉!” 高拱不以為然:“吾安得為劉晦巷,彼時武廟(即明武宗)已十有五,西涯只暗通瑾取容,尚顧忌形跡,故晦?止于去。今上才十齡,荊人(張居正)陰狠更甚,而不止與保交通,不顧形跡,凡吾一言,當即報保知;行一事,即為計授保。使從中假旨梗我,而彼袖手旁觀,佯為不知。凡荊人之謀,皆保為之也,凡保之為皆荊人為之謀也。明欺主幼,以為得計。如此,吾尚可以濟國家之事哉!” 高儀不表態(tài),只是反問:“然則何如?” 高拱說:“昨受顧命時,公不聽吾奏言乎?其日誓死者,蓋已見勢不可為,業(yè)以死許先皇,不復有其身也。今惟有死而已。吾只據(jù)正理、正法而行,其濟,國之福也;不濟,則得正而斃,猶可以見先皇于地下。且上登極后,即當行事,彼朋謀從中相左,則爭之費力,不如預以言之。吾今即于登極日,且先疏上五事,明正事體,使君父作主,政有所歸,蓋不惟止權(quán)閹之假者,而亦以防彼之串通,捏上假內(nèi)批,以行私害人也。若得行,則再陳致治保邦之策;若不得行,則任彼朋謀傾陷,死生不復顧矣?!薄 ★@然,高拱早就有所謀劃。在官場,在內(nèi)閣,他奮斗了多年,雖也遭受過挫折,但最終還是勝利了,排斥了他的對手。他最不能容忍大權(quán)旁落,聽人擺布,如果落到這一地步,還不如斗個魚死網(wǎng)破。所以已經(jīng)擬好了陳五事疏,準備在新皇上登極時,立即呈上,攻能馮保,然后箝制張居正。對于這種近于賭博的政治較量,高儀感到:沒有把握艱不置可否地對高拱說:“公言允當,自是大丈夫事。然禍福未可逆視,吾固不敢贊公行,亦不敢勸公止也”。他采取睨哲保身的超然態(tài)度。 高拱自視甚高,把事情的復雜性估計過低。他決定陳五事疏采用閣臣聯(lián)名的方式,高儀那邊已打過招呼,當然還得征求張居正的意見。他便派心腹韓楫(字伯通,號元川,山西蒲州人)把此事通報張居正:“行且建不世功,與公共之?!睆埦诱斆嬉豢诖饝?yīng),還佯笑道:“去此閹(指馮保),若腐鼠耳。即功,胡百世也!”等韓楫一走,張居正立即派人告訴馮保,要他早作準備,二人合力斥逐高拱?! 」?,六月初十日,高拱上疏陳新政所急五事,題目是《特陳緊切事宜以仰裨新政事》。關(guān)于這事,《明史·高拱傳》只寫了一句話:“拱以主上幼沖,懲中官專政,條請黜司禮,權(quán)還之內(nèi)閣”?!都尉敢詠硎纵o傳》也是一筆帶過:“大指使政歸內(nèi)閣而不旁落”。不過都點到了高拱上疏的用意所在。《明實錄》關(guān)于此疏,也只是一個摘要,大大沖淡了高拱意在“懲中官專政”的微言大義。高拱自己寫的《病榻遺言》所載此疏,是全文,從中可以窺知高拱寫此疏的良苦用心。他所要說的新政所急五事,大體如下……P23-25
編輯推薦
人民出版社約請國內(nèi)有關(guān)專家對中國歷史上有較大影響的皇帝及其時代背景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具有較高的學術(shù)價值,同時也兼顧可讀性,是目前較好的帝王傳記叢書?! ”緯恰吨袊鴼v代帝王傳記叢書》之一,該系列是人民出版社約請國內(nèi)有關(guān)專家對中國歷史上有較大影響的皇帝及其時代背景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具有較高的學術(shù)價值,同時也兼顧可讀性,是目前較好的帝王傳記叢書。本書運用豐富的史料,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了萬歷一生經(jīng)歷,功過是非,萬歷新政的展開,與張居正的復雜關(guān)系,從一度勵精圖治到怠于朝政,從多角度說明一代君主的面貌及其對明朝衰敗的影響。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