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7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作者:李漁 頁數(shù):312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閑情偶寄·隨園詩話》(經(jīng)典珍藏版)是兩本經(jīng)典的合集,《閑情偶寄》又名《笠翁偶集》,為李漁重要著作之一。內(nèi)容包含戲曲理論、飲食、營造、園藝、養(yǎng)生等。在中國傳統(tǒng)雅文化中享有很高聲譽(yù),被譽(yù)為古代生活藝術(shù)大全,名列“中國名士八大奇著”之首。作者李漁,字笠鴻,謫凡,號笠翁,浙江蘭溪人,清代著名作家、文藝?yán)碚摷?、評論家和美學(xué)家,學(xué)識淵博,一生著述甚豐。 《隨園詩話》成書于嘉慶年間,是清代影響最大的一部詩話,其內(nèi)容旨在闡述“性靈”詩論。作者袁枚,字子才,號簡齋,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乾隆、嘉慶時期代表詩人之一。父親亡故,辭官養(yǎng)母,在江寧(南京)購置隋氏廢園,改名隨園,筑室定居,世稱隨園先生。自此,從事詩文著述,為詩壇所宗仰。著述甚豐,有《隨園詩話》、《子不語》、《隨園尺牘》、《隨園隨筆》等。
作者簡介
《閑情偶寄》作者李漁(1611-1680),原名仙侶,字謫凡,號天徒,中年更名李漁、字笠鴻,號笠翁,李漁出生時,由于其祖輩創(chuàng)業(yè)已久,此時“家素饒,其園亭羅綺甲邑內(nèi)”,故李漁一出生時就享受到了富足生活。其后由于在科舉中的失利,使肩負(fù)以仕途騰達(dá)為家族光耀門戶重任的李漁放棄了這一追求,毅然改走人間大隱之道??滴跷迥辏?666)和康熙六年(1667)先后獲得喬、王二姬,李漁在對其進(jìn)行細(xì)心調(diào)教之后組建了以二姬為臺柱的家庭戲班,常年巡回于各地為達(dá)官貴人作娛情之樂,收入頗豐,這也是李漁這一生中生活最得意的一個階段,同時也是李漁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最豐產(chǎn)的一個時期,《閑情偶寄》一書就是在這一階段內(nèi)完成并付梓的。1672、1673年,隨著喬、王二姬的先后離世,支撐李漁富足生活的家庭戲班也土崩瓦解,李漁的生活從此轉(zhuǎn)入了捉襟見肘的困頓之中,經(jīng)??颗e貸度日。1680年,古稀之年的李漁于貧病交加中離世。 《隨園詩話》作者袁枚(1716-1798),字子才,號簡齋,一號存齋,世稱隨園先生,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老人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慈溪(今屬浙江)。乾隆四年(1739)進(jìn)士,選庶吉士,入翰林院。乾隆七年(1742)改發(fā)江南,歷任溧水、江浦、沭陽、江寧等地知縣。乾隆十四年(1749)辭官,居于江寧(今江蘇南京)小倉山隨園。以后除乾隆十七年(1752)曾赴陜西任職不到一年外,終生絕跡仕途。袁枚主持乾隆詩壇,為性靈派領(lǐng)袖。著述甚豐,有《小倉山房詩集》、《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子不語》、《隨園尺牘》、《隨園隨筆》等十來種。傳見《清史稿》卷四八五。
書籍目錄
閑 情 偶 寄閑情偶寄·聲容部選姿 小序 / 2肌膚 / 3眉眼 / 7手足 / 9態(tài)度 /12修容 小序 /17盥櫛 /19薰陶 /25點染 /27治服 小序 /31首飾 /33衣衫 /38鞋襪 /45習(xí)技 小序 /49文藝 /51絲竹 /56歌舞 /60閑情偶寄·頤養(yǎng)部行樂 小序 /67貴人行樂之法 /68富人行樂之法 /70貧賤行樂之法 /72家庭行樂之法 / 75道途行樂之法 / 77春季行樂之法 / 78夏季行樂之法 / 80秋季行樂之法 / 81冬季行樂之法 / 82隨時即景就事行樂之法 / 84睡 / 84坐 / 89行 / 90立 / 91飲 / 91談 / 92沐浴 / 93聽琴觀棋 / 94看花聽鳥 / 95蓄養(yǎng)禽魚 / 96澆灌竹木 / 99止憂 小序 /100止眼前可備之憂 /101止身外不測之憂 /101調(diào)飲啜 小序 /102愛食者多食 /103怕食者少食 /103太饑勿飽 /104太飽勿饑 /104怒時哀時勿食 /105倦時悶時勿食 /105節(jié)色欲 小序 /106節(jié)快樂過情之欲 /108節(jié)憂患傷情之欲 /108節(jié)饑飽方殷之欲 /109節(jié)勞苦初停之欲 /109節(jié)新婚乍御之欲 /110節(jié)隆冬盛暑之欲 /111卻病 小序 /111病未至而防之 /113病將至而止之 /113病已至而退之 /114療病小序 /115本性酷好之藥 /118其人急需之藥 /119一心鐘愛之藥 /120一生未見之藥 /121平時契慕之藥 /122素常樂為之藥 /123生平痛惡之藥 /124閑情偶寄·飲饌部蔬食 小序 /126筍 /128蕈 /130莼 /130菜 /131瓜、茄、瓠、芋、山藥 /133蔥、蒜、韭 /133蘿卜 /134芥辣汁 /135谷食 小序 /135飯粥 /136湯 /138糕餅 /139面 /140粉 /142肉食 小序 /142豬 /144羊 /144牛、犬 /145雞 /146鵝 /146鴨 /148野禽野獸 /148魚 /149蝦 /151鱉 /152蟹 /153零星水族 /155閑情偶寄·居室部房舍 小序 /157向背 /161途徑 /161高下 /161出檐深淺 /162置頂格 /163地 /164灑掃 /165藏垢納污 /167山石 小序 /168大山 /170小山 /171石壁 /173石洞 /174零星小石 /175閑情偶寄·種植部木本 小序 /176牡丹 /177梅 /178桃 /180李 /181杏 /182梨 /183海棠 /183玉蘭 /186辛夷 /187山茶 /187紫薇 /188繡球 /189紫荊 /189杜鵑、櫻桃 /190石榴 /190木槿 /191桂 /192合歡 /192木芙蓉 /193夾竹桃 /194瑞香 /194茉莉 /195藤本 小序 /196薔薇 /198木香 /199月月紅 /199姊妹花 /200玫瑰 /200素馨 /201凌霄 /201真珠蘭 /202草本 小序 /202芍藥 /203蘭 /204蕙 /206水仙 /207罌粟 /208葵 /209雞冠 /209玉簪 /210鳳仙 /210蝴蝶花 /211菊 /211菜 /213眾卉 小序 /214芭蕉 /214翠云 /215虞美人 /216書帶草 /216天竹 /217虎刺 /217苔 /217萍 /218竹木 小序 /218竹 /219松柏 /221梧桐 /222槐、榆 /223柳 /223黃楊 /225棕櫚 /226楓、桕 /226冬青 /227隨 園 詩 話隨園詩話·卷一文中寄志 /229詩在骨不在格 /230存其是去其非 /231金公政簡刑清 /231切勿抄襲 /232隨園詩話·卷二詩才清警 /233唐翰林最榮 /233名未必符實 /234福薄生慧 /235改詩難于作詩 /236詩貴其有深意 /236每出必攜書 /237心有靈犀 /238天下無如吃飯難 /238以故事育人 /239賦詩抒懷 /240隨園詩話·卷三詩難事也 /241不能評第一 /241詩稱家數(shù) /242各朝富貴詩 /243吟楊花詩 /244妙在孩子語 /245預(yù)知中榜 /245應(yīng)酬詩作 /246改詩論 /247剛?cè)嵯酀?jì) /248賢人留戀故地 /249閨秀能文 /249論因緣 /250席間賦詩 /251仿古風(fēng) /252儒釋名家 /252隨園詩話·卷四身份不等心胸不同 /254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254女人建功 /255文簡談畫 /256文貴在曲婉 /256野外詩意 /258才女嫁俗商 /258風(fēng)刮女子六千里 /259論《聲調(diào)譜》 /260論詩的悟性 /261美妙的詩 /262隨園詩話·卷五得隨園記 /263五斗米與詩 /263行醫(yī)與作詩 /264娘子秀才 /265揚州游 /266身臨其景 /266詩詞談 /267蘇州秀才 /268詩的意境 /269女司馬相如 /269厚積而薄發(fā) /270庸師妄評真才子 /271隨園詩話·卷六評王荊公 /272棋藝與詩作 /272喝酒與買書 /273墨禪和尚 /274題《芝城話舊圖》 /275隨園詩話·卷七偶吟香亭 /276上天造人 /276詩文集之名 /277別號非古 /278隨園詩話·卷八諷世語 /279戒濫評 /279英俊少年留佳作 /280新不如舊 /281詩人的不同運氣 /281恬淡添壽 /282沈周之詩 /283遇才結(jié)友 /283人參換野菜 /284正者拒妓 /285隨園詩話·卷九姑表二兄弟 /286尊唐貶宋遭戲 /286任氏姐妹情 /287詩詞救名妓 /288對客揮毫 /290宴席上的詩作 /291隨園詩話·卷十作詩的名醫(yī) /292隨園詩話·卷十一詠嘆別離苦 /293勤奮尚書 /294題仙人詩 /294隨園詩話·卷十二詩人筆下出美景 /296難得知己 /296隨園詩話·卷十三不得志者詩 /297貌短小詩猶佳 /297多種解釋 /299三揖學(xué)藝 /299人各有趣 /300隨園詩話·卷十四胭脂有淚 /301編輯七病 /302風(fēng)塵奇士 /303隨園詩話·卷十五謠和樂 /304“花旦”考 /304“結(jié)發(fā)”與“斂衽” /305貴在考證 /305幽清之詩 /308以訛傳訛 /308隨園詩話·卷十六小議唐詩 /310士大夫記 /311聞一道 /312
章節(jié)摘錄
書摘《閑情偶寄》,又名《笠翁偶集》,是清代文學(xué)家李漁的重要著作之一。其內(nèi)容包括詞曲、演習(xí)、聲容、居室、器玩、飲饌、種植、頤養(yǎng)八部,共二百三十四個小題,論及戲劇創(chuàng)作和表演、妝飾打扮、園林建筑、家具古玩、飲食烹調(diào)、養(yǎng)花種樹、醫(yī)療養(yǎng)生等許多方面,內(nèi)容相當(dāng)豐富。在中國傳統(tǒng)雅文化中享有很高聲譽(yù),被譽(yù)為中國古代生活藝術(shù)大全,名列“中國名士八十大奇著”之首。李漁(1611-1680),原名仙侶,字謫凡,號天徒,中年更名李漁、字笠鴻,號笠翁,李漁出生時,由于其祖輩創(chuàng)業(yè)已久,此時“家素饒,其園亭羅綺甲邑內(nèi)”,故李漁一出生時就享受到了富足生活。其后由于在科舉中的失利,使肩負(fù)以仕途騰達(dá)為家族光耀門戶重任的李漁放棄了這一追求,毅然改走人間大隱之道??滴跷迥辏?666)和康熙六年(1667)先后獲得喬、王二姬,李漁在對其進(jìn)行細(xì)心調(diào)教之后組建了以二姬為臺柱的家庭戲班,常年巡回于各地為達(dá)官貴人作娛情之樂,收入頗豐,這也是李漁這一生中生活最得意的一個階段,同時也是李漁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最豐產(chǎn)的一個時期,《閑情偶寄》一書就是在這一階段內(nèi)完成并付梓的。1672、1673年,隨著喬、王二姬的先后離世,支撐李漁富足生活的家庭戲班也土崩瓦解,李漁的生活從此轉(zhuǎn)入了捉襟見肘的困頓之中,經(jīng)??颗e貸度日。1680年,古稀之年的李漁于貧病交加中離世?!堕e情偶寄》中所介紹的審美情調(diào)、營造技巧、飲食結(jié)構(gòu)、閑情逸趣、身心修養(yǎng)等方面的內(nèi)容,基本上是他的社會生活實踐的總結(jié),反映了他的個人修養(yǎng)和生活情趣。李漁想他人之所未想,議他人之所未議,樂他人之所未樂,書中妙趣橫生,回味無窮。所以一經(jīng)刊印,便震驚文壇,多視之為奇人、怪物。自康熙十年翼圣堂首次雕版印行之后,翻刻者頗多,流傳極廣?!堕e情偶寄》是一部寄情之作,就連他本人也很看重這部書,他在給禮部尚書龔芝麓的信中說:“廟堂智慮,百無一能;泉石經(jīng)綸,則綽有余裕。惜乎不得自展,而人又不能用之。他年赍志以沒,俾造化虛生此人,亦古今一大恨事。故不得憶而著為《閑情偶寄》一書,托之空言,稍舒蓄積?!边@部書較充分地反映了李漁的文藝修養(yǎng)和生活情趣,其中關(guān)于戲曲創(chuàng)作和演出的《詞曲》、《演習(xí)》二部,尤其引人注目。人們普遍認(rèn)為李漁這些經(jīng)驗之談,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是中國戲劇美學(xué)史上不可多得的著作。此外,對于園林建筑,李漁也頗有卓見。其他部分,雖然所談不過日常生活中的閑情逸趣,但也間或觸物興感,如以草木喻人,借家事比國事等,流露了一些感慨。當(dāng)然書中也有一些內(nèi)容反映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庸俗低級的生活情趣,因此,讀者在閱讀此書時,應(yīng)采取批判吸收的態(tài)度?!堕e情偶寄》文字清新雋永,敘述娓娓動人,讀后留香齒頰、回味無窮。清著名學(xué)者余懷為此書作序曰:“糊涂的人讀了它將會變得明白;狹隘的人讀了它將會變得曠達(dá);憂郁的人讀了它將會變得愉快;笨拙的人讀了它將會變得靈巧;愁悶的人讀了它將會欣然起舞;有病的人讀了它將會霍然而愈?!绷终Z堂在談到《閑情偶寄》這本書時說:“李笠翁的著作中,有一個重要部分,是專門研究生活樂趣,是中國人生活藝術(shù)的袖珍指南,從住室與庭院、室內(nèi)裝飾、界壁分隔到婦女梳妝、美容、烹調(diào)的藝術(shù)和美食的系列。富人窮人尋求樂趣的方法,一年四季消愁解悶的途徑、性生活的節(jié)制、疾病的防治……”。本書不僅熏陶、影響了周作人、梁實秋、林語堂等一大批現(xiàn)代散文大師,開現(xiàn)代生活美文之先河,而且對我們今天提高生活品位、營造藝術(shù)人生氛圍仍有極大的借鑒價值?!峨S園詩話》是清代文學(xué)理論著作,袁枚著。隨園,在江寧(今南京)小倉山,是袁枚辭官后所筑別墅名。袁枚的詩話即撰寫于此,故名《隨園詩話》。《隨園詩話》是清代影響最大的一部詩話。其體制為分條排列,每條或述一評,或記一事,或采一詩(或數(shù)詩),乃隨筆式。本書的編撰,旨在倡導(dǎo)性靈說詩論,以反對乾隆詩壇流行的沈德潛格調(diào)說與翁方綱以考據(jù)為詩的風(fēng)氣。本書于作者辭官后開始編撰,成書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由畢沅等資助付梓。補(bǔ)遺則寫至作者病故為止,成書于嘉慶年間。袁枚(1716-1798),字子才,號簡齋,一號存齋,世稱隨園先生,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老人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慈溪(今屬浙江)。乾隆四年(1739)進(jìn)士,選庶吉士,入翰林院。乾隆七年(1742)改發(fā)江南,歷任溧水、江浦、沭陽、江寧等地知縣。乾隆十四年(1749)辭官,居于江寧(今江蘇南京)小倉山隨園。以后除乾隆十七年(1752)曾赴陜西任職不到一年外,終生絕跡仕途。袁枚主持乾隆詩壇,為性靈派領(lǐng)袖。著述甚豐,有《小倉山房詩集》、《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子不語》、《隨園尺牘》、《隨園隨筆》等十來種。傳見《清史稿》卷四八五?!峨S園詩話》記述了古今文壇掌故、文人軼事,評品古今詩人及詩作。集中體現(xiàn)了作者論詩力主性靈的主張。他認(rèn)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詩之傳者,都是性靈,不關(guān)堆垛。”在袁枚的理論體系中,性靈大致與性情相等,都是指詩人真情的抒發(fā),他說:“詩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庇终f:“文以情生,未有無情而有文者?!彼踔涟选霸娧灾尽钡膫鹘y(tǒng)詩教也納入他的性情之中,倡導(dǎo)“肌理說”,他又不一概排斥學(xué)識和能力,在學(xué)識和能力與天分二者的關(guān)系上,袁枚仍然以天分為先,這體現(xiàn)了他性靈說的內(nèi)質(zhì)。靈感的產(chǎn)生有突如其來和稍縱即逝的特點,袁枚在闡述性靈說時,充分注意到了這一點。作者在強(qiáng)調(diào)“性靈”的同時,他還提倡詩歌應(yīng)有新鮮的風(fēng)味,靈活的筆致,注重詩人的才情、個性與獨創(chuàng)性。這種反傳統(tǒng)、反模擬、求創(chuàng)新的特點,亦有不少詩壇掌故、詩歌本事、詩人軼事的記載,雖不無庸俗之處,但可見乾隆時期文化狀況的一個側(cè)面,是袁枚在繼承前人進(jìn)步思想的基礎(chǔ)之上的新發(fā)展,本書的精華在于“話”,而基礎(chǔ)卻在于“詩”,故書中采錄了大量印證詩論的作品,不拘時代、流派,不拘作者身份、性別,尤可稱道者是閨秀之什頗多。獨開生面,別樹一幟并集結(jié)起性靈詩派,為反擬古、反考據(jù)為詩及使詩歌回歸抒寫真性情的軌道上來作出重要貢獻(xiàn)。是對清代以來道統(tǒng)文學(xué)觀的挑戰(zhàn)?!峨S園詩話》以其所具有的新興社會思潮的因素而獨樹一幟,在中國文學(xué)理論上做出了極大的貢獻(xiàn)。本書編排嚴(yán)謹(jǐn),校點精當(dāng),并配以精美的插圖,以達(dá)到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的效果。此外本書版式新穎,設(shè)計考究,雙色印刷,裝幀精美,除供廣大讀者閱讀欣賞外,更具有極高的研究、收藏價值。編 者2007年7月插圖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書評糊涂的人讀了它將會變得明白; 狹隘的人讀了它將會變得曠達(dá); 憂郁的人讀了它將會變得愉快; 笨拙的人讀了它將會變得靈巧,愁悶的人讀了它將會欣然起舞; 有病的人讀了它將會霍然而愈?!矍澹萦鄳言u《閑情偶寄》 往往直湊單微,雋諧可喜,不僅為當(dāng)時之藥石,亦足資后世之攻錯?!X鐘書評《隨園詩話》 喜其標(biāo)榜性情,不峻立門戶,使人易受啟發(fā),參擺脫羈絆?!粼u《隨園詩話》
編輯推薦
《閑情偶寄·隨園詩話》(經(jīng)典珍藏版)經(jīng)典珍藏,不容錯過!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