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里的男孩

出版時間:1999-07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余華  
Tag標簽:無  

作者簡介

1960年4月3日出生于浙江杭州,1984年開始寫作。主要作品有《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在細雨中呼喊》、《我能否相信自己》等,并被翻譯成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荷蘭文、日文、韓文等在國
外出版。其中《活著》榮獲臺灣《中國時報》十本好書獎、香港《博益》十五本好書獎、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

書籍目錄

目錄
自序
我沒有自己的名字
黃昏里的男孩
為什么沒有音樂
女人的勝利
闌尾
空中爆炸
在橋上
炎熱的夏天
他們的兒子
蹦蹦跳跳的游戲
我為什么要結(jié)婚
朋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黃昏里的男孩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9條)

 
 

  •     余華的文字沒有閱讀障礙,這通常是職業(yè)小說家的一個冒險。你的文字到底是白居易般千錘百煉后老嫗幼童皆懂,還是疏于錘煉的懶散狀態(tài),這一點,只有挑剔的讀者,職業(yè)的評論家,同行和自己明白了。至少,在這個短文集里,我沒有看到我眼中的“好文字”:“精準”或者其反面“畫面感/想象力”。所以對語言,沒有想多說的。
      《我沒有自己的名字》仍然是首屈一指的好故事,也幾乎是這里唯一的好故事。結(jié)構精巧,多重寓意,高潮迭起,打破現(xiàn)實和幻想的界限,瘋狂和正常的界限,值得一讀再讀。
      原諒我的淺見,一直以為余華寫農(nóng)村題材,這本集子更多是在描寫小鎮(zhèn)生活,小鎮(zhèn)生活中的婚姻生活。幾個故事,只有他著力描寫的平庸生活般平庸,缺乏他著力塑造的平庸生活中的荒謬感。而這種缺乏,竊以為這些短篇還是沒有真正抓到日常生活的荒謬感,只是為了荒謬而荒謬,比如說《我為什么結(jié)婚》,《在橋上》,或許他在一開始交代的“這是習作”,可以作為開脫的借口吧。
      是為了中外交流的慈善組織一月一度的讀書會去讀的這本書,選它的理由就是“好讀”,這本書也有英譯本。結(jié)果昨天聚會,來的人沒有一個看過,遑論交流。或許這才是這個世界大部分閱讀,以及大部分社交的真相,society is commonly too cheap,盧梭說著,畢竟還是一個人在瓦爾登湖更好些。
  •      孫福在小男孩偷水果的情況下,以非人道的方式殘忍地侮辱并踐踏了男孩的尊嚴,使男孩過早的走上了凋零之路。但是余華在結(jié)尾解釋了一切,讓人明白了孫福的心理變態(tài),更讓人明白了苦難是為什么無窮無盡,延續(xù)下去的了。
  •      李其剛在沒被女明星喜歡之前,溫紅和黎萍這兩個女人嘲笑他是個傻瓜,因為他心甘情愿做她們的“贊助商”。這兩個女人不屑于同他交朋友,并說他是“蛤蟆想吃天鵝肉”。
       李其剛在被女明星喜歡上之后,這兩個女人又為了他而爭風吃醋,為對方知道的關于他與女明星之間的事比自己多而不快,并認為他“還是很有風度的”。最后,這兩個女人一個為作成了李其剛的女朋友而暗自欣喜,另一個為沒有作成而氣惱與嫉妒。
       另外在文中,她們認為“紅花”的臉太尖了,發(fā)型也沒什么好,可聽說“紅花”要來,驚訝之余又爭著要演唱會的門票。這其中原因,一是因為“紅花"是大明星,二是因為這五十元一張的門票是可以免費得來的。
       唉,這兩個既虛偽又愛貪小便宜的女人??!
       余華的這篇文章作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溫紅與黎萍”或許代表了當時社會上的一類人。那么現(xiàn)在呢?現(xiàn)在這類人還有嗎?亦或現(xiàn)在又有了另一類人?
  •     
      
      1  再后來,他們開始平靜下來,像以往一樣生活,于是幾年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到了這一年的冬天,一個剃頭匠挑著鋪子來到了他們的門外,他的妻子就走了出去,坐在了剃頭匠帶來的椅子里,在陽光里閉上了眼睛,讓剃頭匠為她洗發(fā)、剪發(fā),又讓剃頭匠為她掏去耳屎,還讓剃失匠給她按摩了肩膀和手臂。她感到自己的身體從來沒有像那天那樣舒展,如同正在消失之中。因此她收拾起了自己的衣服,在天黑以后,離開了孫福,追隨剃頭匠而去了。
      
      2  他說著把臉轉(zhuǎn)過來,陽光在黑色的眼鏡架上跳躍著閃亮。她感到他的目光像一把梯子似的架在她的頭發(fā)上,如同越過了一個草坡,他的眼睛眺望了過去。她的身體離升了橋的欄桿,等著他說:
      
      3  這時候他們的兒子可能聽到了一首喜歡的流行歌曲,晃著腦袋也唱了起來??粗鴥鹤訐u頭晃腦的模樣,他們相視而笑了。以后的日子也許會越來越艱難,他們并不為此憂心忡忡,他們看到自己的兒子已經(jīng)長大了。
      
      
       4他說:"給我一個面包。"
      
        林德順給了他一個面包,接過他手中的錢以后,林德順問了他一句:
      
        "孩子好嗎?"
      
        這時候他已經(jīng)轉(zhuǎn)過身去了,聽到林德順的話后,他一下子轉(zhuǎn)回臉來,看著林德順:
      
        "孩子?"
      
        他把林德順看了一會后,輕聲:
      
        "孩子死了。"
      
        然后他走到妻子面前,將面包給她:
      
        "你吃一口。"
      
        他的妻子低著頭,像是看頭自己的腳,披散下來的頭發(fā)遮住了她的臉,她搖搖頭說:
      
        "我不想吃。"
      
        "你還是吃一口吧。"她的丈夫繼續(xù)這樣說。
      
        "我不吃。"她還是搖頭,她說:"你吃吧。"
      
        他猶豫了一會后,笨拙地咬了一口面包,然后他向妻子伸過去了手,他的妻子順從地將頭靠到了他的肩上,他摟住了她的肩膀,兩個人很慢很安靜地向西走去。
      
        林德順看不到他們了,小店里的食品擋住了他的視線,他就繼續(xù)看著對面醫(yī)院的大門,他感到天空有些暗下來了,他抬了抬頭,他知道快要下雨了。他不喜歡下雨,他就是在一個下雨的日子里倒楣的。一個很多年以前的晚上,在滴滴答答的雨聲里,他抱著一件大衣,上樓去關上窗戶,走到樓梯中間時突然腿一軟,接著就是永久地癱瘓了?,F(xiàn)在,他坐在輪椅上。
      
      5
        "喂,你有香煙嗎?"
      
        石剛沒有回答,而是一動不動地站在那里,他盯著昆山。昆山的手開始拍打起石剛的衣袋,然后他的手伸進了石剛的口袋,摸出了石剛的香煙。我知道昆山是在挑釁,可是石剛?cè)匀灰粍硬粍印@ド綇氖瘎偟南銦熇锍槌隽艘桓?,我心想昆山會將這一根香煙遞給石剛,會將剩下的放進自己的口袋。然而我看到的情景卻是昆山將那一根香煙叼在了自己嘴上,昆山看著石則,將剩下的還給了石剛。石剛接過自己的香煙,也從里面抽出一根叼在嘴上。接下去讓我吃驚的情形出現(xiàn)了,石剛將剩下的香煙放進了昆山的口袋。我看到昆山笑了起來,他摸出了火柴,先給石剛點燃了香煙,又給自己點燃了。
      
        這一天傍晚,他們兩個人靠在了橋欄上,他們不斷地說著什么,同時不斷地笑著。我看到晚霞映紅了他們的身體,一直看到黑暗籠罩了他們。他們一直靠在橋欄上,他們手里夾著的香煙不時地閃亮起來。這天晚上,我一直站在那里聽著他們的聲音,可是我什么話都沒有聽進去。在后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始終在回憶當初他們吸的是什么牌子的香煙,可是我總是同時回憶出四種牌子的香煙--前門、飛馬、利群和西湖。
      
      ----------------------------------------------------------------------
      他的文字依然很有親臨感,新奇的想象力讓人往往感到驚喜
      
      這本書像發(fā)黃的相籍,敲打著我的心房,回到過去的童年,那個時代的一切充斥著簡陋和不發(fā)達,但是卻仍能感受到每一次呼吸中空氣的清新。。。
      最后一篇很有意思了,今天的流氓是不會選擇這么體面的決斗的,盜亦有道算是吧,那個時代的人愚昧、無知,但是也純樸,我們懷念的就是這種純樸。
      雖然說是已經(jīng)遠去的年代,很多東西已經(jīng)流失了,但是很多東西還是沒有改變,婚姻生活、父母與孩子,中國社會在不斷注入新的東西,但是老東西依然部分存在,隨著時間,在底層沉淀的越來越厚實。
      
      一個黃昏后,一個漢子問另一個漢子
      “喂,你有香煙嗎?”
      相逢一笑泯恩仇,一切僅在一句話中
  •     余華的短篇小說集,收錄12篇,都是寫日常生活的,比較接地氣。
      
      12篇中,《空中爆炸》《為什么沒有音樂》《我為什么要結(jié)婚》《在橋上》《女人的勝利》5篇寫到了婚姻,還有《炎熱的夏天》寫到了男女之情。這些小說里的婚姻和感情都充斥著束縛、虛偽和欺騙,似乎作者對于婚姻是不信任的。其他的,《蹦蹦跳跳的游戲》寫了人世無常,《闌尾》寫了迷信之害人,《我沒有自己的名字》充滿了人性的丑惡,《他們的兒子》是關于為人父母的辛酸,《黃昏里的男孩》則是典型的余華式的殘酷。上面這些都是負面的,讀過之后讓人心情沉重。作者的幾篇著名的長篇作品給人的感覺也大抵如此。唯一一個有些喜劇色彩的是最后一篇《朋友》,寫到了兩個男人之間的不打不相識。編輯把唯一有些溫情的故事放在最后,讓全書不至于沉重到底,許是刻意為之吧。
  •     這是余華自己選的集子,我最喜歡最后一篇,《朋友》。高中時買的,就看了第一篇和最后一篇,第一篇是《我沒有自己的名字》,一個傻子的故事。書是在家附近的一家曾經(jīng)的大型超市買的,它早就不賣書了,并且瀕臨倒閉。也許,朋友之間也是如此,從互相看不順眼開始,甚至要打架,然后莫名其妙的某一天,因為一個共同的敵人或朋友,而改善了關系,聊了幾句發(fā)現(xiàn),這家伙不賴啊,于是便成了朋友,稱兄道弟,出入無間。再然后,也是隨便的幾句話或一件事,卻釀成大錯,從此形同路人。那不是看待陌生人的陌生眼神,那是一種責問,你他媽的,怎么就走在這條路上了?
  •     我挺喜歡這種敘述風格。這類型的短篇小說看著沒什么內(nèi)容,也不存在所謂的批判,它的任務并非講述一個故事,繼而告訴我們某個道理?! ∵@本短篇集里絕大多數(shù)都是生活中的瑣碎,人物就是你走在路上看到的每個平頭百姓,他們的故事不值得你圍爐夜話,值得的是關注他們的內(nèi)心?! ∥乙渤_@樣揣測從我身邊路過的提著菜籃的主婦,坐在小攤前張望的老板,某個形色匆忙的路人,他們經(jīng)歷著什么樣的故事,心情又該如何。而不論怎樣的揣測,唯一不用浮想的是:他們總會繼續(xù)生活?! ∵@里沒有余華慣用的殘酷,多了份中年男人的悲涼。畢竟,生活摧殘了所有人。
  •      這本書是我遠方的好友送給我的,我如獲至寶。這里每個短篇我都認真讀過,并銘記在心。在此之前,我只讀過《許三觀賣血記》。
       他用幽默、哀傷體恤著人性。在這個短篇小說集里,他的細膩,他的回憶,他對現(xiàn)實的關懷,都讓我深切的感受到他毫無修飾的詩意。這也讓我想起了另外兩位我非常喜歡的導演和畫家:賈樟柯和劉小東。
  •     70年代,作者指向的時間段。
       說實話看余華的中短篇還是要有一點心理準備的,如果那本“膽小如鼠”給我的感覺是“囧”的話,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只能是“雷”,而我相信,其他的幾本,大概也都能用這兩個概括。
       這個70年代是真實的,雖然依然讓我大失所望。面對目前(21世紀10年代)的種種不公與社會現(xiàn)實,大部分人總在感嘆著怎樣人心不古,怎樣的奸臣當?shù)?,怎樣的在人生中一直被不公平所傷害,而這些又怎樣造成著社會階層的無助絕望,從而懷念著70和80年代的人心單純的年代。
       其實從這幾本書看來,70年代作為文化大革命后期,才進入相對穩(wěn)定的年代,這樣的時代除了造就了社會中大部分人的膽小怕事和碌碌無為外,更是有一批惹是生非膽大妄為的“頑主”存在,這些人憑著那種無賴和不要臉的精神,自以為是的欺負弱小、耍賴騙取單位福利,成為無為平民看熱鬧的主角以外還成為著當時孩兒的榜樣。
       再看社會中無聊的眾生,其實和現(xiàn)在也一樣,絕大部分的人并沒有他們自以為是的什么理想和抱負,整天所關注和不斷尋找的不過是自己或他人家庭中的背叛與斗爭,碌碌無為中尋找著動物最原始的刺激而已。
       由此看來,估計人性在各個年代并無什么太大的差距,“烏合之眾”永遠都適用與勞苦大眾,包括我自己。
      
      另:除了作品中“惡人”對弱小極盡能事的欺凌外、朋友夫妻背叛疏遠留下的印象外,《闌尾》一文中那種及其雷人的事件也讓我無語,我看來,也許這個故事作者想表達,不過是那個年代父母的愛依然,多大的事,對于無知孩子來說,父母一句話也就過了,誰叫是咱孩子呢?
  •     最喜歡《他們的兒子》這一篇。作者用了大筆墨來形容父母擠公交車的辛苦,讀來很親切,因為我們每一天就是這樣擠著車上班下班的。步入社會后,也體會到了當年父母的艱辛與生活的不容易……
  •     每個人都會長大,這是光陰賦予我們的本領。當我們?nèi)諠u成長,精神上愈見清明,回頭去看那無知懵懂的童年時代,有時候會驚訝于那時的天真爛漫,因此臉上露出會心的微笑,有時又會為當年那小小的執(zhí)著而感動,仿佛那為單純理想而堅持的少年,還站在家門前樓下的黃昏里,從來也不曾遠離。
      
       在余華小說集《黃昏里的男孩》中,有這樣一篇小小的故事:《闌尾》。小說中的兩個男孩,父親是醫(yī)生,曾經(jīng)給他們講過一個英國醫(yī)生的故事:在一個小島上,英國醫(yī)生得了闌尾炎,因為當?shù)貨]有其他醫(yī)生,所以只能找來一面鏡子,給自己動手術。父親的本意是為了刻畫一下醫(yī)生的英雄形象,而他的故事很好的達到了這個效果,這兩個男孩子聽完故事熱血沸騰,有了足夠的自信四處去吹噓父親能夠自己給自己動手術。結(jié)果有一天,當這個父親自己在房間里因為闌尾的疼痛呼喚兒子時,兩個男孩簡直喜出望外,認為父親證明自己的偉大時刻到來了,他們并沒有去醫(yī)院找醫(yī)生,而是費盡力氣找來了一個手術包,以及一面大鏡子……
      
       當我讀完這篇小說,心里油然而生一種很復雜的情感,我并沒有簡單的為了小說里那兩個男孩的天真而覺得好笑,而是在微笑之余從字里行間品嘗到了一種淡淡的苦澀,很顯然作者的意圖也不僅僅是為了用他的筆來嘲笑他們,作者說:“我想這是現(xiàn)實生活給予我們最基本的感受,親切同時又讓人不安?!庇H切自不待言,童年的歲月里每個人都有過層出不窮的笑料,讓長輩們在歷經(jīng)多少年之后還總在嘴里念叨,回憶憑借時光的朦朧獲得特別的美。可是,為什么會不安呢?我想,我所體會到的這種苦澀,大概是對逝去童真的向往和懷念。每個人都曾經(jīng)有渴望長大的時候,在年少時節(jié),穿風衣戴墨鏡故作深沉。而當我們在歲月風塵中被磨礪得越來越滄桑,滿身疲憊的時候,卻又開始頻繁的夢見童年的場景,渴望回到那無憂無慮的童蒙時代。
      
       蔣捷有詞: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嘆幾句滄桑,便成遲暮。當漂泊天涯的向往已經(jīng)成為過去,童年時代的溫暖韻味就這樣一點一點浮泛開來,匯集成河流。
      
       我們的父輩,是否也曾經(jīng)為我們的天真無知而苦惱,就像故事里的那個父親向他的妻子埋怨道:“說起來你給我生了兩個兒子,其實你是生了兩條闌尾,平日里一點用都沒有,到了緊要關頭害得我差點丟了命。”
      
       可是,我的母親曾經(jīng)略帶悵惘的說:當你不再惹我生氣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我已經(jīng)老了。
      
       的確,在時光中漸行漸遠的童蒙時代,永遠是帶著無數(shù)小小的溫馨的煩惱,卻又憑借它的美好,讓人在許多年之后還念念不忘。
      
  •     寫實的手法讓我們貼近了另一個剛剛離開不久的時代。它和我們現(xiàn)今的時代有著一種荒誕的反差和奇異的吻合,感覺微妙,正如作者所言,親切又不安。
  •     情人節(jié)那天我正和王倫有一搭沒一搭閑扯的時候,老板打來電話了。
      我說,你一定要送她玫瑰花。至少要九朵。
      王倫說,九朵得多少錢啊。
      我說,至少要一百塊吧。
      王倫說,靠,一星期伙食了。
      王倫說,還是買一盒巧克力算了。還能吃吃。
      這時候,老板來電話了。老板在電話中讓我去師妹那兒拿點資料。
      我說,王倫,老板找我有點事,我先出去了。
      我說,你要是送巧克力的話,說不定你們就吹了。
      
      師妹是一個臉蛋還行,胸部也不錯的女孩。
      我24歲的時候還沒談過戀愛,更為要命的是,校園生活馬上就要結(jié)束了——我已經(jīng)呆了六年了。
      在這個六年中的后兩年,我的諸多日常生活片斷都與這個小我一歲的師妹連接在了一起。當她像一個忘記關的水龍頭一樣向我喋喋不休地訴說生活瑣事時,我就想像,如果和這樣一個女孩過一輩子將是一個無比冗長的刑罰。就這樣,在那兩年里,我一直在充當那個失禁的水龍頭下的水缸。我最常能回憶的一個場景是這樣的。
      師妹說,我和劉東又吵架了。
      這個時候,我的腦袋瞬間就塞滿了一大團棉花。
      我說,你又提分手啦。
      師妹說,他太過分了。他...
      在接下的時間里,我把腦袋里的棉花揉了又揉搓了又搓,然后再把棉花扔給師妹。
      我說,你們還是分手吧。
      我說,還是不分的好,都五六年了,多不容易啊。
      師妹說,你到底在說什么啊。
      我說,你自己看著辦吧。
      
      在研二下學期行將開始的時候,由于上課不方便,我決定搬到校外去住。在我滿校園找電線桿子貼廣告招合租的時候接到了王倫的電話。他的簡單和樸實讓我們的合租協(xié)議達成得十分順利。一直以來,這個和女生說兩句話就臉紅的“實驗室男”的生活都像一部黑白默片。而李小溪讓這部電影出現(xiàn)了一些豐富的色彩,同時也發(fā)出了一些悅耳的立體聲。
      
      事實上,自從師妹聽從了我的建議,堅決和劉東分手后,我充當水缸的頻率就成倍放大了。
      師妹說,你知道嗎,劉東小氣得要命。有一次我們一起吃飯...
      師妹說,你知道嗎,劉東很會裝。有一次我叫他一起去逛街...
      師妹說,你知道嗎,劉東很粗心。有一次我參加英語培訓回來,都很晚了...
      我說,恩。恩。恩。
      我說,師妹,你趕快戀愛吧。
      
      還沒走到十二號樓門口的時候,看樓的阿姨就已經(jīng)朝我笑了。
      阿姨說,又找你師妹啊。
      我說,恩。
      阿姨說,正好你把這束花帶給她。剛才一個小伙子送過來的,他說花里的紙條上寫著他的名字。我正準備打電話讓你師妹下來取的,你正好順手帶給她吧。
      我說,好。
      
      就這樣,我捧著一朵別人送給別人的玫瑰花穿梭在女生宿舍的樓梯間。
      走到二樓拐角處的時候,我把那個紙條打開看了看。上面寫著“你知道我是誰”。
      我知道你媽的頭,我心里想,到底是哪個啊。
      
      來到師妹宿舍門口的時候,我仍沒想出會是哪個。
      接下來,我顯然能猜得出師妹打開門后的表情。
      在看到她面部表情及眼神的復雜組合后,我決心把這個迷底推遲揭曉。
      我說,哈哈,沒想到吧。
      師妹還在那兒發(fā)愣,一句話不說。
      我說,不至于吧,不就一束花嘛。
      這時師妹說話了,確切來說是兩個字,你們...
      我疑惑了,我們?還有誰?
      我下意識地扭過頭,發(fā)現(xiàn)果然是我們:我和王倫。
      王倫拿著一盒巧克力站在我后面。
      面對王倫奇怪的表情,我馬上意識到這個捉迷藏的游戲應該打住了。
      我說王倫你誤會了,我是來找?guī)熋媚觅Y料的,這花不是我送的。
      我說,你不信問一下小溪。
      小溪看著我們一句話不說。顯然,她表現(xiàn)出一幅極其無辜的樣子。
      我忽然意識到問小溪是不對的。因為她根本不知道。
      這時我想起紙條來了,我說,王倫,不信你看紙條。
      把紙條遞給他之后,我意識到紙條起不到什么作用。
      王倫看了紙條后,說了第一句話,我早就知道。
      我說,你知道什么啊,你知道是誰啊。
      王倫說,我知道是你。
      我說,王倫你誤會了。我是她師兄,怎么會是我呢?
      王倫說,怎么會你是?當初你把小溪介紹給我的時候,我就很疑惑。現(xiàn)在我終于明白了。
      王倫說,你真無恥。
      我說,沒有的事。
      王倫說,你們太過分了。
      我知道這個時候已經(jīng)沒有辦法解釋了。我也不可能說我不喜歡小溪,小溪也不會愛上我。反正都這樣了,就錯下去吧。
      我說,好吧,是我。
      我說,王倫你丫到底喜歡不喜歡小溪?你丫到底會不會談戀愛?。磕銈冋劻艘部彀肽炅税?,你從來就不約她看看電影,出去走走什么的,你就知道打打電話,吃吃食堂。你說你好意思嗎,約人家女孩子吃飯老往食堂跑,再說你每個月的實驗室津貼也有幾大百。再說,她喜歡什么你到底知不知道???我給你說過幾次了,你丫從來都記不住。她喜歡喝百事,你每次買回來的都是可口,她喜歡嚼益達,而你每次買回來的都是綠箭。她過馬路時希望你能牽著她的手,你丫從來都是一個人慢吞吞地走在后面。她說最近要減肥,不想吃太多甜食。你說說,今天情人節(jié),你只帶一盒巧克力來小溪心里怎么想?
      我說完了。這時,小溪臉上的表情就進一步的復雜了。聽了我的話,她顯然有些激動,我注意她臉上開始有些潮紅了。
      我真的不知道為什么我能一口氣說出關于小溪那么多的嗜好及細節(jié)。那一瞬間,在我腦海里小溪所有婆婆媽媽的場景都遁去無蹤了。
      
      王倫沉默了許久,最后,終于擠出來幾個字,你們談吧,祝你們幸福。然后就轉(zhuǎn)身走開了。
      過了許久,小溪終于說了那天下午完整的一句話:我就猜到你會送花來的,還打電話騙我說來拿資料。
      2005年的情人節(jié),我猜到了王倫和李小溪可能會分手,但是我怎么也猜不到我為什么要戀愛。
  •     有一些句子生來就是令人不安的。
      如果這部短篇小說集里的十二個故事發(fā)生在同一時間,
      那它就成為了一部躁動的電影。
      
      想到這里我搖起了頭,我搖了很長時間的頭,搖完了頭,我對自己說:“以后有誰叫我來發(fā),我都不會答應了?!?br />   
      “我這輩子最恨的就是小偷?!彼吹接腥嗽邳c頭,他繼續(xù)說:“現(xiàn)在鎖上門以后,還要再加一道鎖,為什么?就因為這些小偷,我這輩子最恨的就是小偷?!?br />   
      馬兒停頓了一下后又說:“到了關鍵的時候,我還是動的?!?br />   
      她的手從李漢林身上松開,她的嘴也從李漢林嘴上移開,然后她微笑地對李漢林說:“我們回家吧?!?br />   
      我們說:“爸爸,你快自己給自己動手術。”
      
      他們?nèi)齻€人也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他們說:“對,我們不忙著回家?!?br />   
      她說:“老朋友來了?!?br />   
      這時黎萍挽著李其剛轉(zhuǎn)過身去了,他們走了兩步,黎萍回過臉來對溫紅說:“溫紅,我們走了,你常來玩。”
      
      他們的兒子說著坐回到沙發(fā)里,補充道:“我以后坐自己買的車?!?br />   
      母親說:“你踩不著,你踩不著……”
      兒子說:“我能踩著,我能踩著……”
      
      她又問我在想些什么,我對她說:“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先知?!?br />   
      我聽到昆山聲音響亮地說:“喂,你有香煙嗎?”
      
      
  •      在一個下午把余華的《黃昏里的男孩》看完,下午有點壓抑的氛圍與這本書所描述的世界很契合,下午忙碌庸常的人們在過著象書中那些人的生活,一切如常。
       第一次接觸余華的短篇小說,感覺是與其他中長篇是不同的,中長篇描繪的是有點超于現(xiàn)實的沉重的生命體驗,一個個不一樣的生命在不同環(huán)境不同時期的狀態(tài),而這本短篇小說集卻著重體現(xiàn)了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以及婚姻家庭中壓抑的個體的生活和精神狀態(tài),這些人或許就是你,我,他,也或許就是現(xiàn)在的生活,是我們將來要面對的生活。
       余華說這十二篇作品是他所有中短篇小說中與顯示最為接近的作品,可能是令人親切的,不過也是令人不安的,現(xiàn)實生活給予我們最基本的感受就是親切同時又讓人不安的。
       親切又讓人不安,這些小人物的思想與行為與我們?nèi)绱私咏?,他們的困難與迷惑,就是我們的困難與迷惑,小事中的焦灼與不安貫穿全書,余氏寫法讓這些短篇小說擁有著穿透人心看透世俗的力量。
       印象最深的是《闌尾》和《他們的兒子》,筆觸隨意而深刻,把家庭中父母與兒女中的矛盾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闌尾》中最后外科醫(yī)生父親埋怨母親,生了兩個兒子,其實就是生了兩條沒有用的闌尾,平時什么用也沒有,到緊要關頭就害得他差點丟了命。父輩對子輩的認識從一件看來是有點戲謔的小事中得到深化?!端麄兊膬鹤印穱@父母為省錢而擠擁擠的公共汽車,而兒子則舍得把錢花在坐出租車上,父母與兒子的矛盾最終在兒子的一句“我們班很多同學經(jīng)常坐出租車”得到表面的和解,父母想給兒女好的生活,卻沒有能力,只能背地里自己吃苦節(jié)省來維持孩子表面的風光,很多家庭都這樣地生活著,子女似乎永遠是父母的債務。另外余華主要還是把目光集中在婚姻中丈夫與妻子的關系上,圍城中的矛盾各自不同,又趨于相同。
       《黃昏里的男孩》在余華所有的作品中并不算著名,不如《活著》與《許三觀賣血記》等等,但是卻讓我們看到余華的另一面,真誠的生活觀察家。曾經(jīng)看《現(xiàn)實一種》為之崩潰,今天看《黃昏里的男孩》同樣為之崩潰。
  •   不曾看過這本書,但是我相信在70年代曾經(jīng)發(fā)生過人性的質(zhì)變,因為人們在此時曾經(jīng)一夜之間失去了信仰。內(nèi)心的空虛無以代替,只能轉(zhuǎn)向追逐金錢這種物質(zhì)的看得見的東西。
  •   因為傻,所以才有信仰
  •   說的沒錯,其實也就是物欲的爆發(fā)
  •   我也很喜歡,被感動到了。
  •   這個闌尾,確實感覺是作者指向比較模糊的一篇。
    在我看來,孩子帶來的不安,或者應該是“言中后果”,做父母的,也就是“沒什么用,關鍵時刻差點要了我的命”這么一句話而已。誰叫他們是咱們孩子呢。
  •   陳年累月的浮沉使我常忘記一些讀過的書,做過的事,以及來去匆匆的人。
  •   你很牛,看你的評論跟看故事一樣,哈哈。
  •   嘿嘿嘿,,浪男啊!!寫的不錯
  •   謝謝諸位支持....
  •   哈哈, 不錯
  •   故事有懸念,不錯
  •   有意思,多寫啊
  •   有意思!~
  •   算你狠啊
  •   留言支持~
    這一篇很黃昏~
  •   =.,-
  •   寫的真不錯?。?!
  •   原來戀愛可以這樣開始,寫得很有意思,可以出小說了/
  •   哥們挺有才啊
  •   您開創(chuàng)了“余華體”哦
  •   哈哈 我為什么要戀愛 模仿到了 我為什么要結(jié)婚的 精髓啊 蠻巧妙的
  •   我有個弱弱的問題。。?;ㄊ钦l送的?
  •   不是我送的
  •   我很喜歡這一篇。
  •   好吧,無論如何,這篇評論夠牛。
  •   不是王倫么,那個王小剛是怎么回事?
  •   @張昭 不好意思,是筆誤,已更改。
  •   wow很不錯嘛,對語言的剪輯很贊
  •   恩。。。我只看了“我們不忙著回家”。和“你踩不著。你踩不著。。。”
    有必要抽空一氣兒讀完。
  •   “以后有誰叫我來發(fā),我都不會答應了”
    第二次看這篇,從敘述的角度去看的。但是讀完這句還是哭裊!
  •   與許三觀、活著、細雨相比,離我們的生活更近
  •   為什么要對小男孩那么殘忍呢?
    看到他想到自己的兒子,再由兒子想到自己的妻子,并將失去兒子的苦感和妻子同理發(fā)師出走的憤怒轉(zhuǎn)嫁到他身上嗎?
    還是因為什么原因?可以一起探討一下嗎?
  •   我讀黃昏那篇也一樣疑問,將完未完,若有隱寓是什么呢?
  •   手斷的時候心疼了一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