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家

出版時間:2010-3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陸文夫  頁數(shù):178  字數(shù):13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在中國,“小說”一詞使用已久,最早見于《莊子》,《漢書·藝文志》說是“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聽涂說之所造也”。小說的雛形是神話傳說的簡略記錄,后來發(fā)展到《搜神記》一類志怪小說和《世說新語》一類志人小說,結構都很簡單。及至出現(xiàn)唐人傳奇,宋元話本,小說乃由粗具梗概變得枝繁葉茂起來。魯迅指出:“是時則始有意為小說”,就是說,小說創(chuàng)作的自覺意識直到這時方始建立,結果是:小說有了中篇的規(guī)模,題材有所拓展,最突出的是情節(jié)性大大加強,而語言也趨于通俗,更富于表現(xiàn)力。明初《三國演義》、《水滸傳》的制作,標志著古典小說趨向成熟;隨著清代《紅樓夢》的出現(xiàn),達致巔峰狀態(tài)。盛極而衰,緊接著,變革時代也就適時而至了。

內(nèi)容概要

《美食家》寫于1983年,為著名作家陸文夫的代表作。    小說巧妙地將一個純樸、耿直的革命干部高小庭和一個一輩子沉湎于吃喝的資本家朱自冶四十余年的生活浮沉扭結在一起,以富于變化的敘述手法,將各色人物歷時四十年的生活匯合在“吃”這一主題之上。主人公朱自冶好吃的不變性恰恰揭示了歷史的多變性,他的沉浮,反映了時代的變遷和人們價值觀念的變化,具有豐富的歷史內(nèi)容和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    作者善于以蘇州的風土人情、園林景致、名菜佳肴、歷史古跡等營構獨特的景觀,形成作品特有的情調(diào)、意境和韻味,加上吳語的運用舒卷自如,為作品增添了濃郁的地方色彩,在中國當代小說中獨樹一幟。曾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國外出版。

作者簡介

陸文夫(1928-2005),生于江蘇省泰興縣四圩村。1948年在蘇州蘇州中學畢業(yè)后,赴蘇北解放區(qū)投身革命。 
1949年隨軍南下,回到蘇州。歷任新華社蘇州支社采訪員,新蘇州報記者,江蘇省文聯(lián)專業(yè)作家,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主席、名譽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名譽副

書籍目錄

美食家自傳微弱的光卻顧所來徑寫在《美食家》之后一部生活的歷史“陸蘇州”我要想一想陸文夫傳陸文夫創(chuàng)作年表

章節(jié)摘錄

  朱自冶是個資本家,地地道道的資本家,決不是錯劃的。有人說資本家比地主強,他們有文化,懂技術,懂得經(jīng)營管理。這話我也同意。可這朱自冶卻是個例外,他是房屋資本家,我們這條巷子里的房屋差不多全是他的。他剝削別人沒有任何技術,只消說三個字:“收房錢!”甚至連這三個字也用不著說。因為那收房錢的事兒自有經(jīng)紀人代理。房屋資本家大概總懂得營造術吧,這門技術對社會也是很有用的。朱自冶對此卻是一竅不通,他連自家究竟有多少房屋,坐落在哪里,都是稀里糊涂的。他的父親曾經(jīng)是一個很精明的房地產(chǎn)商人,抗日戰(zhàn)爭之前在上海開房地產(chǎn)交易所,家住在上海,卻在蘇州買下了偌大的家私??谷諔?zhàn)爭之初,一個炸彈落在他家的屋頂上,全家有一幸免,那就是朱自冶——到蘇州的外婆家來吃喜酒的。朱自冶因好吃而幸存一命,所以不好吃便難以生存?! ∥艺J識朱自冶的時候,他已經(jīng)快到三十歲。別以為好吃的人都是胖子,不對,朱自冶那時瘦得像根柳條枝兒似的。也許是他覺得自己太瘦,所以才時時刻刻感到?jīng)]有吃夠,真正胖得不能動彈的人,倒是不敢多吃的。好吃的人總可顧嘴不顧身,這話卻有點道理。盡管朱自冶有足夠的錢來顧嘴又顧身,可他對穿著一事毫無興趣。整年穿著半新不舊的長袍大褂,都是從估衣店里買來的;買來以后便穿上身,脫下來的臟衣服卻“忘記”在澡堂里。聽說他也曾結過婚,但是他的身邊沒有孩子,也沒有女人。只有一次,看見他和一個妖冶的女人合坐一輛三輪車在虎丘道上兜風,后來才知道,那女人是雇不到車,請求順帶的,朱自冶也毫不客氣地叫那女人付掉一半車錢?! ≈熳砸痹谏虾5募覜]有了,獨自住在蘇州的一座房子里。這房子是二十年代末期的建筑,西式的。有紗門、紗窗和地毯,還有全套的衛(wèi)生設備,曬臺上有兩個大水箱,水是用電泵從井里抽上來的。這座兩層樓的小洋房坐落在一個大天井的后面,前面是一排六間的平房:門堂、廚房、馬達間、貯藏室以及傭人的住所都在這里。  因為我的姨媽和朱自冶的姑媽是表姐妹,所以在抗戰(zhàn)后期,在我的父親謝世之后,便搬進朱自冶的住宅,住在前面的平房里。不出房錢,盡兩個義務:一是兼作朱自冶的守門人,二是要我的媽媽幫助朱自冶料理點家務。這兩個義務都很輕松,朱自冶早出晚歸,有家沒務,從來也不要求我媽媽幫他干什么。倒是我的媽媽實在看不過去,要幫他拆洗被褥,掃掃灰塵,打開窗戶。他不僅不歡迎,反而覺得不勝其煩,多此一舉。因為家在他的概念中僅僅是一張床鋪,當他上鋪的時候已經(jīng)酒足飯飽,靠上枕頭便打呼嚕?! ≈熳砸逼鸬煤茉?,睡懶覺倒是與他無緣,因為他的腸胃到時便會蠕動,準確得和鬧鐘差不多。眼睛一睜,他的頭腦里便跳出一個念頭:“快到朱鴻興去吃頭湯面!”這句話需要作一點講解,否則的話只有蘇州人,或者是只有蘇州的中老年人才懂,其余的人很難理解其中的誘惑力?! ∧菚r候,蘇州有一家出名的面店叫作朱鴻興,如今還開設在怡園的對面。至于朱鴻興都有哪許多花式面點,如何美味等等我都不交代了,食譜里都有,算不了稀奇,只想把其中的吃法交代幾筆。吃還有什么吃法嗎?有的。同樣的一碗面,各自都有不同的吃法,美食家對此是頗有研究的。比如說你向朱鴻興的店堂里一坐:“喂!(那時不叫同志)來一碗××面?!迸芴玫纳栽S一頓,跟著便大聲叫喊:“來哉,××面一碗。”那跑堂的為什么要稍許一頓呢,他是在等待你吩咐吃法的——硬面,爛面,寬湯,緊湯,拌面;重青(多放蒜葉),免青(不要放蒜葉),重油(多放點油),清淡點(少放油),重面輕澆(面多些,澆頭少點),重澆輕面(澆頭多,面少點),過橋——澆頭不能蓋在面碗上,要放在另外的一只盤子里,吃的時候用筷子搛過來,好像是通過一頂石拱橋才跑到你嘴里……如果是朱自冶向朱鴻興的店堂里一坐,你就會聽見那跑堂的喊出一大片:“來哉,清炒蝦仁一碗,要寬湯、重青,重澆要過橋,硬點!”  一碗面的吃法已經(jīng)叫人眼花繚亂了,朱自冶卻認為這些還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吃“頭湯面”。千碗面,一鍋湯,如果下到一千碗的話,那面湯就糊了,下出來的面就不那么清爽、滑溜,而且有一股面湯氣。朱自冶如果吃下一碗有面湯氣的面,他會整天精神不振,總覺得有點什么事兒不如意。所以他不能像奧勃洛摩夫那樣躺著不起床,必須擦黑起身,匆匆盥洗,趕上朱鴻興的頭湯面。吃的藝術和其它的藝術相同,必須牢牢地把握住時空關系?! ≈熳砸比嘀劬Τ龃箝T的時候,那個拉包月的阿二已經(jīng)把黃包車拖到了門口。朱自冶大模大樣地向車上一坐,頭這么一歪,腳這么一踩,丁當一陣鈴響,到朱鴻興去吃頭湯面。吃罷以后再坐上阿二的黃包車,到閶門石路去蹲茶樓。  蘇州的茶館到處有,那朱自冶為什么獨獨要到閶門石路去呢?有考究。那爿大茶樓上有幾個和一般茶客隔開的房間,擺著紅木桌、大藤椅,自成一個小天地。那里的水是天落水,茶葉是直接從洞庭東山買來的;煮水用瓦罐,燃料用松枝,茶要泡在宜興出產(chǎn)的紫砂壺里。吃喝吃喝,吃與喝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凡是稱得上美食家的人,無一不是陸羽和杜康的徒弟的。

編輯推薦

  《美食家》是陸文夫先生的巔峰之作,1983年發(fā)表于《收獲》,獲得全國第三屆中篇小說獎,在文壇上享有盛譽,并且隨著時間的流逝顯示出某種永恒的魅力,“美食家”這個稱謂也由此風行?!睹朗臣摇繁皇杖敫鞣N文集,并翻譯成英法日等語言,暢銷海外。小說巧妙地將一個純樸、耿直的革命干部高小庭和一個一輩子沉湎于吃喝的資本家朱自冶四十余年的生活浮沉扭結在一起,以富于變化的敘述手法,將各色人物歷時四十年的生活匯合在“吃”這一主題之上。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美食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94條)

 
 

  •   陸文夫的《美食家》是篇不可多得的好中篇,女兒花了一個小時把它看完。作為一個蘇州的孩子,看這些屬于蘇州的美食,對她來說,并不是很有感觸。女兒經(jīng)常會問我:“某某菜是什么樣子的,某某菜是什么味道的?”
    推薦大家一讀。尤其是熟悉姑蘇文化的朋友讀起此書來,就更有共鳴了
  •   中學時就看過陸文夫的美食家,曾經(jīng)按此在蘇州尋找頭湯面,確實非常好吃,但面的種類和澆頭比書上描述的少。現(xiàn)在買來此書給熱愛旅游和美食的兒子看。
  •   以前上初中的時候看到過關于陸文夫美食家的閱讀理解,當中提到的頭湯面讓我映像深刻,后來下了txt的電子書看,但總覺得沒有實體書看著有感覺。這本書很好的講述了老蘇州的特色,真的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   《美食家》用人的需求來反諷一九四九至文革的荒謬性,我給予很高的評價,如能拍成電影更妙。這版的比新版的設計要高雅許多,可收藏。這故事講得是一個饞人在文革中遇上的許許多多事,極為有趣。下面我說一個跟我有關的瑣事吧。
      
      周末下班,留在辦公室整理一些東西,實習生跑來找我,談了些理想,希望我能分享一些心得。我要他好好念書,提醒他有些書本以外的東西也要修練,比如做人,比如自身的表達能力,脾氣,價值觀,氣性等等都對以后的事業(yè)關系重大。其實我講得很心虛,因為我自己都做不到,做人時常欠火候,又不懂察言觀色,往往弄得我自己很狼狽。兩人愈談愈愉快,欲罷不能,于是我提議請他吃飯,換個戰(zhàn)場。我心里打算去北新橋附近的一家鹵煮店吃點面食。沒想到他冒出一句因為是南方人吃不慣面,想吃飯。這的確讓我有點意外。雖然我也生長在南方,但從沒有覺得自己吃不慣面食,也不全然覺得面食是北方食物。后來回想自己生長的地方,找出了一些脈絡。
      
      1949年老總統(tǒng)帶著大量軍民遷徙到臺灣,這些軍民同胞們來自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從蒙古到川云貴,從兩湖到兩廣,從舟山到海南,文化本身是混雜與融合的,北方與南方各地的逃難人士最后來到這個小島,夾雜生存在一群更大的閩南社會當中。他們各自的地域文化,彼此相互碰撞,互相影響。特別是在眷村,也就是大陸所謂軍隊大院,這種情形更加明顯。一到節(jié)日,在眷村里,北方粽子南方餡,南方湯圓北方元宵紛紛出籠,全都混到了一起,全都是中國味,不分南北,好象一堆中國人中國各省代表來到這個蕞爾小島札堆野營大開派對一樣,好不熱鬧。其實他們跟隨蔣介石政權來到臺灣,有各種原因,細看包括各種故事,遠看卻是一幅民族大遷徙。六十年前的臺灣和香港,對整個中國來說根本就是個邊陲小鎮(zhèn),社會發(fā)展文化積累遠不如上海、北京,當?shù)氐木用?,目光只停留在自己生活的地區(qū),廣東把廣東以外的人都叫北方人,都是上海人,臺灣也只認一個上海,彷佛不知有合肥、青城,中國對他們來說只是上海。當?shù)厝四抗馊绱硕虦\,但其實這兩個邊陲,彼時卻承載者中國巨大的政治壓力,成為部份中國人的避風港,安身立命的家園。如今,這兩個地方的人,特別是香港人,雖然已經(jīng)成為中國受全球化影響最深的城市,但人們?nèi)匀槐S袔X南社會的特色,對生活地區(qū)以外的中國,缺乏概念。
      
      我就受到這種影響頗深。我的父親是香港人,我的母親是臺灣人,我的上上一代卻有著北方游牧民族的血統(tǒng),我的父親身為一個香港長大的“港仔”,卻酷愛烤全羊這種少數(shù)民族風情的食物,我相信這是他血液里流淌著草原文明的遺傳證明。他的飲食習慣很早就西化,大約在五十年代,大部份民眾還在喝粥吃咸菜的時候,茶餐廳還沒有從冰室演化過來賣蛋塔、三文治的時候,我們家已推動“洋務運動”了,我們家老爺子在國民黨喪失政權,老總統(tǒng)揚言要帶他回大陸那樣風雨飄搖、動蕩不安的年代,卻經(jīng)常悠裁地引著我們?nèi)胰コ耘E看蜓兰?;盡管不能算富裕,我們家平日的早餐一定是牛奶、咖啡、果汁、果醬、牛油、烤土司、熱狗、煎蛋等等,我對早飯吃中式餐,一直到現(xiàn)在都不能適應。我的母親在她成長的關鍵年月受過短暫的日本教育,以至于她后來很早就將日本料理引入到我們家來,除此,她還熱愛各式咖哩料理,這點和日本人的口味不約而同,不謀而合。日本人熱愛咖哩料理,甚至在橫濱市還建了一個咖哩博物館,其熱情應該使印度人也很感動吧。
      
      我可以說成長在南北混雜、中西合壁的社會,整個人散發(fā)者洋氣與土氣混合的氣質(zhì)。我受到廣東文化的影響,也受到閩南文化的影響,同時又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和美國文化的影響,同時在部隊大院我又受到來自大江南北叔叔伯伯嬸嬸的影響,后來我到西方接受教育又受到英國佬的影響,我在文化上簡直太沒風骨了,太易受影響了。我的文化認同很混亂,從飲食口味上就能看出。我不像許多中國人一樣,東北人覺得東北菜、東北大米老香了,不肯屈就日本料理,覺得人家茹毛飲血,吃什幺生魚片。老廣們往往不愿吃清真料理,覺得有一股怪味,覺得那種烹調(diào)方式很原始粗放,咋能和順德菜相比。
      
      像我公司這位實習生,他來自湖南湘潭,對長江地區(qū)產(chǎn)的米飯情有獨鐘,對黃河地區(qū)流行的面食難以下咽。我相信大多數(shù)人都是這樣的。在飲食上,人們對從小豢養(yǎng)他們長大的食物充滿著澆不熄的愛,從一而終,那簡直是愛得太感人了。當雄志四方,走南闖北闖事業(yè),受到委屈受到挫折的時候,有個家鄉(xiāng)人聊一聊,有個家鄉(xiāng)菜、家鄉(xiāng)湯啖上一啖,心靈立馬就受到了撫慰,精神立即為之一振。而我不是,我身為南人,對北方飲食趨之若鶩,雖是中國人,卻又熱愛歐美食物,祖輩們打過日本人,現(xiàn)在卻難掩對日本料理的熱愛。追尋中國文化的脈絡,卻又對法國新浪潮料理很響往。人們熱愛家鄉(xiāng)菜,而我根本不知文化的家鄉(xiāng)在哪里。我總是能欣賞各地的飲食,走到哪吃到哪,從來沒有不適應和不認同的問題。我總是比東北人更熱愛燉粉條;比新疆人更熱愛拉條子、丁丁炒面、烤包子;比北京人更熱愛涮羊肉、羊肉串;比廣東人更熱愛順德菜、雙皮奶;甚至我對日本料理的興趣比日本人還大;對意大利菜情有獨鐘;對法國菜念念不忘。我對影響我最巨的廣東點心和臺灣小吃,卻也沒到非吃不可經(jīng)常想念的地步。
      
      天色將夜,華燈初上,北京的夏夜熱風徐徐,光著膀子和大肚爺兒搖著團扇晃晃悠悠,灰白頭發(fā)的老太太步履蹣跚。在那個來自湖南湘潭的實習生的要求下,我進了一間小館子。最后他點了一份燒茄子蓋飯,而我,點了一份清真拉面和半個烤馕,稀奇古怪的搭配變成我們骨子底的文化寫照。
  •   從cctv4走遍天下欄目中得知陸文夫和他的美食家,從網(wǎng)上找來看看,內(nèi)容十分吸引人,一口氣就讀完了,內(nèi)容貫穿了幾個時代,從人們對吃的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反映出了社會的發(fā)展變遷
  •   紙張很有質(zhì)感,印刷很好。讀陸文夫的《美食家》,品味大師級吃貨的吃享人生。吃不到,只看文字也是美的。
  •   八十年代就看過根據(jù)該書改編的同名電影,現(xiàn)在再來看陸先生的這部杠鼎之作,感觸很多。首先,是他獨特的視角;再有是他對蘇州文化的描述。不可多得的好作品,不可多得的好作家!
  •   美食小說,也順便反映了不同年代的蘇州生活。
  •   不陸蘇州的代表作,圍繞《美食家》的材料比較全,可以由此深入了解陸蘇州
  •   一直很想讀這部小說,了解蘇州過去的習俗、文化,有意思
  •   能把吃寫出個味道了,黑馬陸文夫的味道不錯,以吃為入口將社會現(xiàn)象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   陸文夫的文字有一種隨性的魅力,充滿了閱讀的快感。
  •   向陸老師致敬,向蘇州人民致敬!這本書關注很久了,以前拍過電視劇,當時影響很深!今天收到了,感覺很親切,只是肚子餓時,不能看哦!
  •   蘇州人看著尤其親切!
  •   聽朋友推薦的,可以感受很多美食,還要蘇州這座城。
  •   讓人回到過去的美食生活,喜歡那純樸、純凈的生活
  •   這本書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改變了我對當代中國作家的一些偏見
  •   某個時代的作品兵丁會帶上鮮明的時代性,及時作者再怎么淡化也會于字里行間微微透露出那么一點那個時代的烙印。
    盡管現(xiàn)在看來書中有很多帶有時代局限性的對白,是有點讓現(xiàn)在的80后覺得不可思議的,但是,那些卻正是那個時代的縮影,直白的述說著那個時代人們的悲喜。
  •   盡管還是帶著一點時代的印記,但是對于傳統(tǒng)的吃文化的描述是在太入骨髓了
  •   小說短小精悍,不知不覺就已結束
  •   老師推薦的,吃貨必須了解啊~~
  •   作者寫的文革時代的親身經(jīng)歷,寫的很好
  •   當年只是留意了美食,現(xiàn)在留意思想??!難怪暢銷法國。仿佛法語經(jīng)典?。∫悄芘潼c插圖就好了??!
  •   領一個文學獎歸來,再拿到這本夢寐已久的書,真是心曠神怡!
  •   一部很是講究的文字,感覺讀著陸文夫的書可以看見過去的某種風骨。原諒,包容,一笑泯恩仇的大度。
  •   經(jīng)典書,也來讀讀。我想說的是,這次一共買了好幾本書,這本的封面設計實在讓人提不起興趣,怎么就設計成了這個樣子。
  •   故事雖短,但卻很有內(nèi)涵。
  •   傾心之作,看了很過癮,引發(fā)許多感慨
  •   很精致的一本書,沖著陸先生買的
  •   我和作者一樣,也是美食愛好者。家有妻女,兩個女人,當然我要關注美食了。
  •   溫故經(jīng)典,??闯P?。
  •   里面有相關內(nèi)容,挺好的
  •   從一故事中見世俗真味
  •   絕對好文章。讀來既有趣,又讓人長見識。
  •   《美食家》用人的需求來反諷一九四九至文革的荒謬性,我給予很高的評價,如能拍成電影更妙。這版的比新版的設計要高雅許多,可收藏。這故事講得是一個饞人在文革中遇上的許許多多事,極為有趣。下面我說一個跟我有關的瑣事吧?!≈苣┫掳?,留在辦公室整理一些東西,實習生跑來找我,談了些理想,希望我能分享一些心得。我要他好好念書,提醒他有些書本以外的東西也要修練,比如做人,比如自身的表達能力,脾氣,價值觀,氣性等等都對以后的事業(yè)關系重大。其實我講得很心虛,因為我自己都做不到,做人時常欠火候,又不懂察言觀色,往往弄得我自己很狼狽。兩人愈談愈愉快,欲罷不能,于是我提議請他吃飯,換個戰(zhàn)場。我心里打算去北新橋附近的一家鹵煮店吃點面食。沒想到他冒出一句因為是南方人吃不慣面,想吃飯。這的確讓我有點意外。雖然我也生長在南方,但從沒有覺得自己吃不慣面食,也不全然覺得面食是北方食物。后來回想自己生長的地方,找出了一些脈絡?!?949年老總統(tǒng)帶著大量軍民遷徙到臺灣,這些軍民同胞們來自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從蒙古到川云貴,從兩湖到兩廣,從舟山到海南,文化本身是混雜與融合的,北方與南方各地的逃難人士最后來到這個小島,夾雜生存在一群更大的閩南社會當中。他們各自的地域文化,彼此相互碰撞,互相影響。特別是在眷村,也就是大陸所謂軍隊大院,這種情形更加明顯。一到節(jié)日,在眷村里,北方粽子南方餡,南方湯圓北方元宵紛紛出籠,全都混到了一起,全都是中國味,不分南北,好象一堆中國人中國各省代表來到這個蕞爾小島札堆野營大開派對一樣,好不熱鬧。其實他們跟隨蔣介石政權來到臺灣,有各種原因,細看包括各種故事,遠看卻是一幅民族大遷徙。六十年前的臺灣和香港,對整個中國來說根本就是個邊陲小鎮(zhèn),社會發(fā)展文化積累遠不如上海、北京,當?shù)氐木用?,目光只停留在自己生活的地區(qū),廣東把廣東以外的人都叫北方人,都是上海人,臺灣也只認一個上海,彷佛不知有合肥、青城,中國對他們來說只是上海。當?shù)厝四抗馊绱硕虦\,但其實這兩個邊陲,彼時卻承載者中國巨大的政治壓力,成為部份中國人的避風港,安身立命的家園。如今,這兩個地方的人,特別是香港人,雖然已經(jīng)成為中國受全球化影響最深的城市,但人們?nèi)匀槐S袔X南社會的特色,對生活地區(qū)以外的中國,缺乏概念。 我就受到這種影響頗深。我的父親是香港人,我的母親是臺灣人,我的上上一代卻有著北方游牧民族的血統(tǒng),我的父親身為一個香港長大的“港仔”,卻酷愛烤全羊這種少數(shù)民族風情的食物,我相信這是他血液里流淌著草原文明的遺傳證明。他的飲食習慣很早就西化,大約在五十年代,大部份民眾還在喝粥吃咸菜的時候,茶餐廳還沒有從冰室演化過來賣蛋塔、三文治的時候,我們家已推動“洋務運動”了,我們家老爺子在國民黨喪失政權,老總統(tǒng)揚言要帶他回大陸那樣風雨飄搖、動蕩不安的年代,卻經(jīng)常悠裁地引著我們?nèi)胰コ耘E看蜓兰?;盡管不能算富裕,我們家平日的早餐一定是牛奶、咖啡、果汁、果醬、牛油、烤土司、熱狗、煎蛋等等,我對早飯吃中式餐,一直到現(xiàn)在都不能適應。我的母親在她成長的關鍵年月受過短暫的日本教育,以至于她后來很早就將日本料理引入到我們家來,除此,她還熱愛各式咖哩料理,這點和日本人的口味不約而同,不謀而合。日本人熱愛咖哩料理,甚至在橫濱市還建了一個咖哩博物館,其熱情應該使印度人也很感動吧?!∥铱梢哉f成長在南北混雜、中西合壁的社會,整個人散發(fā)者洋氣與土氣混合的氣質(zhì)。我受到廣東文化的影響,也受到閩南文化的影響,同時又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和美國文化的影響,同時在部隊大院我又受到來自大江南北叔叔伯伯嬸嬸的影響,后來我到西方接受教育又受到英國佬的影響,我在文化上簡直太沒風骨了,太易受影響了。我的文化認同很混亂,從飲食口味上就能看出。我不像許多中國人一樣,東北人覺得東北菜、東北大米老香了,不肯屈就日本料理,覺得人家茹毛飲血,吃什幺生魚片。老廣們往往不愿吃清真料理,覺得有一股怪味,覺得那種烹調(diào)方式很原始粗放,咋能和順德菜相比?!∠裎夜具@位實習生,他來自湖南湘潭,對長江地區(qū)產(chǎn)的米飯情有獨鐘,對黃河地區(qū)流行的面食難以下咽。我相信大多數(shù)人都是這樣的。在飲食上,人們對從小豢養(yǎng)他們長大的食物充滿著澆不熄的愛,從一而終,那簡直是愛得太感人了。當雄志四方,走南闖北闖事業(yè),受到委屈受到挫折的時候,有個家鄉(xiāng)人聊一聊,有個家鄉(xiāng)菜、家鄉(xiāng)湯啖上一啖,心靈立馬就受到了撫慰,精神立即為之一振。而我不是,我身為南人,對北方飲食趨之若鶩,雖是中國人,卻又熱愛歐美食物,祖輩們打過日本人,現(xiàn)在卻難掩對日本料理的熱愛。追尋中國文化的脈絡,卻又對法國新浪潮料理很響往。人們熱愛家鄉(xiāng)菜,而我根本不知文化的家鄉(xiāng)在哪里。我總是能欣賞各地的飲食,走到哪吃到哪,從來沒有不適應和不認同的問題。我總是比東北人更熱愛燉粉條;比新疆人更熱愛拉條子、丁丁炒面、烤包子;比北京人更熱愛涮羊肉、羊肉串;比廣東人更熱愛順德菜、雙皮奶;甚至我對日本料理的興趣比日本人還大;對意大利菜情有獨鐘;對法國菜念念不忘。我對影響我最巨的廣東點心和臺灣小吃,卻也沒到非吃不可經(jīng)常想念的地步。 天色將夜,華燈初上,北京的夏夜熱風徐徐,光著膀子和大肚爺兒搖著團扇晃晃悠悠,灰白頭發(fā)的老太太步履蹣跚。在那個來自湖南湘潭的實習生的要求下,我進了一間小館子。最后他點了一份燒茄子蓋飯,而我,點了一份清真拉面和半個烤馕,稀奇古怪的搭配變成我們骨子底的文化寫照。
  •   很喜歡,口吻幽默溫文
  •   書很好,快遞很差。希望以后不要用海紅。同時間到的書,安捷已經(jīng)送到,海紅還在拖延
  •   書是正版的 很好 發(fā)貨很快 以后還要來買啊 學習無止境
  •   老師推薦過就買來看看,很不錯哦!
  •   人生不過在咫尺之間,從筷子到舌尖,滿足與否,全在心中。進退,起伏,離散,得失,與咫尺之間的幸福相比,不過爾爾。
  •   老師推薦了好幾次了,好像挺好的
  •   老婆要的。
  •   文字是我喜歡的類型
  •   沒讀完,前面給我這樣的感覺……
  •   美食美文
  •   劃算,以后就來當當買
  •   幫朋友買的,朋友挺滿意!
  •   娓娓道來,傷而不疼,喜歡
  •   早就喜歡這
  •   那個年代里算是難得的書了
  •   這本書非常喜歡。。。
  •   在網(wǎng)上看過電子書 但還是喜歡抱著紙質(zhì)書 躺床上 看 更有味道 書不錯 推薦
  •   收到還沒細看,翻了翻是我喜歡的
  •   品讀此書真是一種享受
  •   一本蠻有趣的書
  •   溫故而知新,美食無過期。
  •   我當時出國在外在新浪讀書上看的,太饞人了,之后再細品感覺這種飲食文化也是我這個年代的人體嘗不到領會不及的。好在人有想象力,把快要逝去的飲食文化自己琢磨一番吧。。。。
  •   一口氣看完。非常好
  •   如題!
    書的品質(zhì)上佳~
  •   有情,有趣,有意思。
  •   這本小說,小時候也借來看過。不過當時沒看懂,覺得沒什么意思。長大了再看,覺得字里行間總能體會到那么一點點苦澀的幽默,讓人不時露一個無奈的苦笑。描寫美食的文字實際不多,主人公一開始就表明態(tài)度了,說自己是個痛恨吃的人。所以小說自然不會著重筆墨在吃上。小說篇幅不長,98頁就結束了。名字叫美食家,其實小小諷刺地描寫了一些人性吧。。。
  •   怎么也不明白 ‘美食家 第2輯 ’ 的意思,反正錢不多,買了再說,拿到后明白了,當當啊。。。。。。原來是合集,是第2輯中收錄了美食家,我想要的是單本,唉。。。。
  •   寫的是那個美食家的差不多一生,那個年代美食家的遭遇,生不逢時幸好沒有貫穿他的一生
  •   寫得很有意思,蘇州的飲食氛圍表達的很好。讓人讀完之后很有回味。
  •   喜歡蘇州的朋友應該讀一讀
  •   11.06.14

    這是一本深刻精辟,諷刺意義濃郁,描寫那個年代的小說。我最討厭喊口號,說大道理的小說,讓人有些吃不消。其實這本書本身是這個目的,但可敬的是字里行間沒有流露出一個字來,完全是潛藏在字面以下的,靠你自己領悟。 短短99頁的一個中篇故事,卻活脫脫的刻畫出小人物的種種辛酸和不易,有抨擊,有憐憫,有糾結,有反思,有深有淺,有張有弛。難怪再版了無數(shù)次卻依然有人津津樂道。
  •   在朋友的介紹下讀了這本書,對于中國的吃文化我有一個重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解決溫飽,還應該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
  •   很早就聽說過這本書了,從當當網(wǎng)買來后一口氣讀完。整體上來講很不錯。在八十年代能有這樣的小說,算是開辟了另外一種小說題材。但因為是八十年代初,作者明顯還帶有意識形態(tài)來評判書中的主人公,不過這也正是時代的烙印。總之,小說的文學史價值要高于小說本身價值。
  •   民以食為天!吃乃人生一大事,從吃飯當中可以曉人生、曉歷史、嘵經(jīng)濟、曉文化……由此想到,錢鐘書先生的一篇散文〈吃飯〉也很值得一看。
  •   主題是時代變遷中人性的本質(zhì)剖析。美食是一個引線,對美食并非是詳細介紹
  •   小說只占全書的二分之一,后面都是個人傳記
  •   十幾歲的時候在一本雜志上讀到的這本小說,印象極深。今天再買來讀,算是重溫吧
  •   寫不同時代對美食的態(tài)度,折射出不同時代的社會氛圍,寫得很好。
  •   三十年前的作品,今時今日絲毫沒有褪色
  •   饑餓年代寫的書,字字見真情~~不少人看了這書 都當廚師去了
  •   內(nèi)容還好,看了看就沒再用。。
  •   不是不好,只不過不是想象中的味
  •   值得一看的書,會引起尋找美食的共鳴
  •   據(jù)說是暢銷書,買了給老婆看,還沒看完。
  •   非江浙一帶的看不懂的
  •   對美食的描述沒有想象的那么多,對于貪吃的我還說還沒怎么過癮文章就結束了。
  •   又想起多年前看電視的情景,真的是親切的很!
  •   老婆看的很開心
  •   看了推薦來買的,還可以!
  •   美食介紹不夠多
  •   總之拿到手上從頭看到尾一口氣,只是翻完之后呢,就只記得那些吃的了,感覺好餓好餓
  •   了解了很多美食的制作
  •   除了小說外,還有不少關于作者本人的文章,如傳記、評論等,也許對于只喜歡看小說的讀者而言,這本書后有太多評論了,有些重復的內(nèi)容顯得編書的人有些湊數(shù)之嫌。對于喜歡研究文學的讀者來說,這本書還是可以去讀讀的。
  •   新書到手,瀏覽一遍發(fā)現(xiàn)文字印刷顏色有的深有的淺,對比還有點明顯,淺的頁面眼睛明顯看的累,這是什么原因?
  •   個人覺得一般,給老爸重溫了下,他說和以前的原版比好像少了好多精彩的描寫,沒有以前的好看。。。
  •   和其盛名相比,文筆就太一般了。
  •   不是只講美食
  •   很不錯的東西!!!!!
  •   小人物的生活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