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作品全編(兩地書)

出版時間:1998-08  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作者:魯迅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這一本書,是這樣地編起來的——一九三二年八月五日,我得到霽野,靜農(nóng),叢蕪三個人署名的信,說漱園于八月一日晨五時半,病歿于北平同仁醫(yī)院了,大家想搜集他的遺文,為他出一本紀念冊,問我這里可還藏有他的信札沒有。這真使我的心突然緊縮起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魯迅作品全編(兩地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7條)

 
 

  •       他曾說過,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他也說過,我先前偶一想到愛,總立刻自己慚愧,怕不配,因而也不敢愛某一個人。但他最終還是說,但看看他們的言行思想,便覺得我也不算是壞人,我可以愛。
        他是魯迅,《兩地書》或許可以算作他和許廣平愛的見證。
        愛情,或許從古至今都大同小異,離不開吸引傾慕,甜蜜歡樂。然而魯迅先生的愛情似乎有那么一點點不同,更多的是彼此雙方相互關愛扶持,分享隱秘和艱難。在別人眼里,魯迅或許是一個盔戴甲以筆為矛紙為盾殺出一條血路勇往直前試圖拯救國民的勇士,然而在許廣平眼里,他是一個有尷尬有痛苦需要愛情撫慰的“嫩弟弟”、小白象。
        有人說,人世間,能與你分享幸福的不是愛人,能分享艱難的,一定是。我深表同意。
        通信就是從一次試探性的詢問開始的。先生,理想煙霧彌漫,前程灰塵覆蓋,黑夜吞食寂寞無知,道路坎坷,人生暗淡,先生,我怎么辦?!睿智如魯迅,他以一個師長的姿態(tài),用冷峻和幽默的自嘲來安撫小學生迷茫的心靈:“我自己對于苦悶的辦法,是專與襲來的苦悶搗亂,將無賴手段當做勝利,硬唱凱歌,算是樂趣,這或者就是糖吧?!睅熼L魯迅諄諄教導,學生許廣平洗耳恭聽。這次通信,是日后兩人長達一百三十五封通信的開始,也是兩人相互扶持走過一生的起點。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許廣平不斷地給魯迅寫信,或是控訴學校黑暗,或是表達對于人生道路,國家前途的困惑,魯迅一一都給予了解答。在北京通信的部分里,魯迅還沒有完全卸下嚴肅的偽裝,他依舊是那個耐心為許廣平答疑解惑的導師,除了偶爾自嘲,似乎從沒有向學生吐露過自己的困境。
        然而在第二集廣州與廈門中就完全不同了。
        1926年孫伏園在北京公開了魯迅和許廣平的戀愛關系,此時兩人已經(jīng)一起離開北京,一個前往廈門,一個前往廣州。
        在開往廣州的行船上的許廣平給魯迅寫信。和基督徒同住一個房間真麻煩,要聽她不停地捂著胸口默念經(jīng)書;船停著,窗戶不敢打開,房間悶熱極了;臭蟲到處都是;基督徒走了,房間里只剩下我一個讓你,雖然自由,但也寂寞……她一件一件向魯迅敘述著身邊的小事,敘說著沒有魯迅在身邊的生活——多么不習慣!然而當中一定還在很大程度上摻雜著戀愛中的人們所共有的心態(tài)——向對方敘述一切,恨不得把自己內(nèi)心的鑰匙也配一把給對方,隨時檢閱著憂傷和喜悅。她想讓魯迅重溫她的旅程,這樣寫下來,讓魯迅看到,就像魯迅陪在她身邊一起走過一樣。
        再看先生吧。初到廈門的“北人”同樣不適應:言語不懂、飯菜不合口味難以下咽、風每日呼呼地刮著甚至吹破了屋頂、昆蟲聚集、氣候潮濕……然而更讓他感到失望和無奈的似乎是“廈大人”的愚昧可笑:幾個破拓片就要辦展覽,假冒的古錢幣成了展覽上最受歡迎的展品,有些有過歐美留學經(jīng)歷的胡適、陳源的信徒對魯迅大家傾軋……除此之外,還有遠在上海的高長虹對自己沒來由的攻擊大罵,國家局勢不穩(wěn)定……這些都成了魯迅先生不快樂的原因,于是他將他們一股腦地傾瀉在給許廣平的信紙上。似乎是覺得一個男人總不該嘮叨些瑣碎的東西,或許又覺得不應該讓許廣平擔心自己在廈的生活,末了他又添了一句:“今天大風,仍為吃飯奔忙;又是禮拜,陪了半天客,無聊的頭昏眼花了,所以心緒不大好,發(fā)了一通牢騷,望勿以為慮,靜一靜又會好的。”
        然而許廣平還是充當了他在遙遠地方的溫柔聽眾。她照單全收了他內(nèi)心里的瑣碎以及并不尊嚴的想法,給予鼓勵和包容。同時她也會偶爾向魯迅抒發(fā)一些小抱怨:學校工資太少,還總有親戚來借錢;學生搞起了學生運動,自己也受到學生們的排斥攻擊;學校主管領導紛紛辭職,另謀好差事,只有自己苦撐……但她也會向她的先生一樣,在末尾告訴對方,不過沒關系,我可以堅持,或許因為有你。
        戀愛,本來不應該將自己的真性情如此原味地展現(xiàn)出來的,然而在特定的語境里,戀愛讓進入愛情的兩個人彼此模仿甚至同化。若是戀愛中的一方在進行時修飾自己,甚至掩飾下自己的缺點,那么另一方也一定如此對待。同樣,正因為在信里,許廣平常常發(fā)一些牢騷,一會把魯迅當做心理醫(yī)生,傾訴苦衷;一會把魯迅當師長,用以崇拜;一會又把魯迅當做知音,用以愛慕和疼惜。所以,魯迅便也在信里放下了掩飾,一會把許廣平當做兄長,用以關心和問候;一會把許廣平當做學生,用來批評和教育;一會又把她當做HM,用來融化自己的固執(zhí)。
        魯迅和許廣平都是幸福的,因為他們都有一個愿意聽自己發(fā)牢騷,并且完全站在自己這邊鼓勵、安撫自己的人。
        第二集是魯迅和許廣平在熱戀時的通信,似乎總有一些情意綿綿,難舍難分的感覺。然而第三集則是婚后魯迅回北京探望母親,許廣平依舊留在上海時兩人的通信。從單純的師生到傾慕與被傾慕,再到知音知己,最后終于結為連理,不知兩人通信時的心情是否有所改變。然而兩人交流的內(nèi)容除了空泛的理想和精神,終于落了地,終于成了飲食男女,不斷關心著對方的身體和飲食起居。然而沒有變的依舊是兩人對于理想人生的探討傾訴,兩人依舊是彼此最好的包容者和傾聽者。
        整本書除了第一集是兩人都在北京外,后兩集都是身處不同空間的他們寫給對方的思戀。他們似乎都想通過薄薄的信紙向對方吶喊著,我愛你,讓我聽,你的疲憊和恐懼;我愛你,我想去,位置的任何命運。他們用手中小小的筆,將自己的心鋪展到信紙上,一起仰望星星,品嘗回憶;一起雨過天晴,找到意義。
        《兩地書》或許是一種見證,見證了魯迅和許廣平攜手并肩,仗劍走天涯的愛情。
  •     師生戀是丑聞,但若能成功,倒也是一段佳話。不記得什么時候聽來的俏皮話,想想?yún)s也有理。沈從文與張兆和如此,魯迅與許廣平也是如此。但其中似乎有個必要條件,即當事者須是非常之人。誠如某人所言:“在中國的一個好處是,一個人成功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在相應程度上混賬起來?!盵1]
      
      
      
      這個版本是經(jīng)魯迅本人編輯的,有些地方刪改很多,真要看,還是應當看其他版本的原信。另外,此書牽扯太廣,真要作同情之了解,恐怕得一手拿著傳記,一手拿著魯迅日記才行。而我是三兩個小時就囫圇吞棗地讀完了,有些說法,多半也是借他人酒杯澆我之塊壘。
      
      
      
      要說讀后感,可拈出二字概而括之:悶騷。通觀全書,只覺魯迅先生文字曲折晦澀,戀個愛竟也如此矜持,被動,慢熱,許廣平相對而言稍稍率直些,但所謂“談情說愛”,吾鄉(xiāng)更將戀愛稱為“談愛”,而她竟始終不露一字,也還是含蓄得緊,此悶騷之第一義也。二人信中所談,以對學界、時事的批判、抱怨居多,所謂“牢騷滿腹”,所謂“腹誹”,此悶騷之第二義也。
      
      
      
      當然,所謂“悶騷”,也只是以今日的眼光評判過去。頁面刷新時間超過1秒都會抱怨的現(xiàn)代人,當然無法忍受平郵時代緩慢的愛情。但有時候,慢一點,或許更有快感。
      
      
      
      【悶騷之騷情】
      
      
      
      許廣平前面幾封搭訕的信,纏夾不清,拿腔捏調,再配上魯迅堂而皇之的答復,好像鈍刀割肉,真叫人讀得氣悶。緊趕慢趕,兩人漸漸聊得“入港”,好歹該有點表示了吧?不,絕不。除了高談學界、時事、人生之類的正事,便是絮談眠食、衣著、蚊蟻之類的瑣事,何曾有一星半點的情事?
      
      
      
      許:廣東水果現(xiàn)時有楊桃,五瓣,橫斷如星形,色黃綠,廈門可有么?(139頁)
      
      
      
      魯:我在此常吃香蕉,柚子,都很好;至于楊桃,卻沒有見過,又不知道是什么名字,所以也無從買。鼓浪嶼也許有罷,但我還未去過,那地方無非像租界,我也無甚趣味,終于懶下來了。此地雨倒不多,只有風,現(xiàn)在還熱,可是荷葉卻干了,一切花,我大抵不認識;羊是黑的。防止螞蟻,我現(xiàn)也用四面圍水之法,總算白糖已經(jīng)安全;而在桌上,則晝夜總有十余匹爬著,拂去又來,沒有法子。(140頁)
      
      
      
      魯:我很想嘗嘗楊桃,其所以熬著者,為己,只有一個經(jīng)濟問題,為人,就只怕我一走,玉堂立刻要被攻擊,因此有些彷惶。(182頁)
      
      
      
      魯:伏園帶了楊桃回來,昨晚吃過了。我以為味道并不十分好,而汁多可取,最好是那香氣,出于各種水果之上。又有“桂花蟬”和“龍虱”,樣子實在好看,但沒有一個人敢吃。廈門也有這兩種東西,但不吃。你吃過么?什么味道?(192頁)
      
      
      
      許:楊桃種類甚多,最好是花地產(chǎn),皮不光潔,個小而豐肥者佳,香滑可口,伏老帶去的未必是佳品,現(xiàn)時已無此果了。桂花蟬顧名思義,想是香味如桂花,或因桂花開時乃有,未詳。龍虱生水中,外甲殼而內(nèi)軟翅,似金龜蟲,也略能飛。食此二物,先去甲翅,次拔去頭,則腸臟隨出,再去足,食其軟部,也有并甲足大嚼,然后吐去渣滓的。嗜者以為佳,否則不敢食,猶蠶蛹也。我是吃的,覺得別有風味,但不能以言傳。(210頁)
      
      某甲評某乙文字曰不好,原因是“文字中聞不出性欲”。讀《兩地書》,較接近此意者,或許是“目不邪視”這一節(jié)了。
      
      
      
      魯:聽講的學生倒多起來了,大概有許多事別科的。女生共五人。我決定目不邪視,而且將來永遠如此,直到離開了廈門。(136頁)
      
      
      
      許:“邪視”有什么要緊,慣常倒不是“邪視”,我想,許是冷不提防的一瞪罷!記得張競生之流發(fā)過一套偉論,說是人都提高程度,則對于一切,皆如鮮花美畫一般,欣賞之,愿顯示于眾,而自然私有之念消,你何妨體驗一下?(161頁)
      
      
      
      魯:邪視尚不敢,而況瞪乎?至于張先生的偉論,我也很佩服,我若作文,也許這樣說的。但事實怕很難,我若有公之于眾的東西,那是自己所不要的,否則不愿意。以己之心,度人之心,知道私有之念之消除,大約當在二十五世紀,所以決計從此不瞪了。(164頁)
      
      
      
      你看,許姑娘都接過包袱抖起來,而且都談到張競生了,魯先生該放開談談了吧?偏沒有。這就是魯迅??!順便說一句,早年在作家書店看到張競生文集,紅鬼幾經(jīng)猶豫、終于下定決心入手之時,卻又被人買走了。那套書里似乎宣傳說,魯迅先生曾贊許說張競生的主張?zhí)?,要到二十五世紀才能實現(xiàn),原來由頭是在《兩地書》里。
      
      
      
      總而言之,那些喜歡“花草月亮加淡淡的憂傷”的讀者,那些主張“愛要說,愛要做”的讀者,這本書恐怕會讓你們失望的。在《兩地書》中,我們似乎看不見“愛情”,所能感受到的,只是漫長的平淡。
      
      
      
      當然,也有一種看法是:
      
      
      
      “愛,是西方的說法,我甚至覺得,愛本來就不是東方的東西,它是我們學來的,而且很可能也學走了樣。我們有的是‘情’,是‘喜歡’。喜歡比愛好。愛像火,蓬勃熾烈。喜歡像水,溫婉沉靜,細水長流。愛是占有,有侵略性,喜歡是欣喜,是欣賞。喜歡好像又不如喜悅。從前的中國人不會說相愛,他們說相悅,兩情相悅。他們甚至都不說。人間有很多東西是不必說,更不能去理解的。當然,這些現(xiàn)在都不同了……現(xiàn)在的人都是用腦子來戀愛的。等而下之,連頭腦之愛都不是,只是泡沫,只是速朽的符號……” [2]
      
      
      
      【悶騷之牢騷】
      
      
      
      魯:我看這是確的,這學校,就如一部《三國志演義》,你槍我劍,好看煞人。北京的學界在都市中擠軋,這里是在小島擠軋,地點雖異,擠軋則同。(169頁)
      
      
      
      許:舍監(jiān)十九辭職了,由我代她兼任,已經(jīng)三天,白天查寢室清潔,晚上查自習,七時至九時走三角點位置的樓上樓下共八室,走東則西不復自習,走西而南又不復自習。每走一次,稍耽擱即半小時,走三四次,即成了學生自習的時間,就是我在兜圈子的時間。至十時后,她們熄燈全都睡覺了,我才得回房,然而還要豫備些教課?,F(xiàn)在雖在尋覓適當?shù)娜?,但是很不易,因為初師畢業(yè)者,學生以其資格相等,不佩服,而專門以上畢業(yè)的人,則又因舍監(jiān)事煩而薪水少,不肯來了。(173頁)
      
      
      
      魯:我這幾年來,常想給別人出一點力,所以在北京時,拚命地做,不吃飯,不睡覺,吃了藥校對,作文。誰料結出來的,都是苦果子?!以缫延行┫氲竭^,你這次去做事,會有許多莫名其妙的人們來訪你的,或者自稱革命家,或者自稱文學家,不但訪問,還要要求幫忙。我想,你是會去幫的,然而幫忙之后,他們還要大不滿足,而且怨恨,因為他們以為你收入甚多,這一點即等于不幫,你說竭力的幫了,乃是你吝嗇的謊話。將來或有些失敗,便都一哄而散,甚者還要下石,即將訪問你時所見的態(tài)度,衣飾,住處等等,作為攻擊之資,這是對先前吝嗇的罰。這種情形,我都曾一一嘗過了,現(xiàn)在你大約也正要開始嘗著這況味。這很使人苦惱,不平,但嘗嘗也好,因為知道世事都可以更加真切了。但這狀態(tài)是永續(xù)不得的,經(jīng)驗若干時之后,便須恍然大悟,斬釘截鐵地將他們拋開,否則,即使將自己全部犧牲了,他們也仍不滿足,而且仍不能得救。其實呢,就是你現(xiàn)在見得可憐的所謂“婦孺”,恐怕也不在這例外。(178頁。省略號處有刪節(jié))
      
      
      
      魯迅有時會建議年輕人不要讀自己的書,因為自己的思想太黑暗,再說年輕人也不會懂。面對紛紜人世,魯迅確實太激切了,這與時局有關,更與個性有關。比較之下,我更愿意像東坡先生:“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園乞兒,眼見得天下無一個不好人?!?br />   
      
      
      【小解·管他媽的·我可以愛!】
      
      
      
      魯:我到郵政代辦處的路,大約有八十步,再加八十步,才到便所,所以我一天總要走過三四回,因為我須去小解,而它就在中途,只要伸首一窺,毫不費事。天一黑,我就不到那里去了,就在樓下的草地上了事。此地的生活法,就是如此散漫,真是聞所未聞。(135頁)
      
      
      
      魯:樓下的后面有一片花圃,用有刺的鐵絲攔著,我因為要看它有怎樣的攔阻力,前幾天跳了一回試試。跳出了,但那刺果然有效,給了我兩個小傷,一股上,一膝旁,可是并不深,至多不過一分。這是下午的事,晚上就全愈了,一點沒有什么??峙逻@事會招到誥誡,但這是因為知道沒有什么危險,所以試試的,倘覺可慮,就很謹慎。例如,這里頗多小蛇,常見被打死著,顎部多不膨大,大抵是沒有什么毒的,但到天暗,我便不到草地上走,連夜間小解也不下樓去了,就用磁的睡壺裝著,看夜半無人時,即從窗口潑下去。這雖然近于無賴,但學校的設備如此不完全,我也只得如此。(179頁)
      
      
      
      魯:你的工作的地方,那時當能設法,我想即同在一校也無妨,偏要同在一校,管他媽的。(264頁)
      
      
      
      魯:我先前偶一想到愛,總立刻自己慚愧,怕不配,因而也不敢愛某一個人,但看清了他們的言行思想的內(nèi)幕,便使我自信我決不是必須自己貶抑到那么樣的人了,我可以愛?。?78頁)
      
      
      
      前三則可愛,第四則仿佛弱者的吶喊,可憐,可嘆,可敬。
      
      
      
      【稱謂】
      
      
      
      兩人在戀愛中的表現(xiàn)恰為有趣的對照。我想這個句子也許可以形容他們的關系:許廣平像是主動的獵物,魯迅則像被動的獵人。試以兩人稱謂及自稱管窺之。
      
      
      
      許稱魯:魯迅師/MY DEAR TEACHER
      
      
      
      許廣平這邊的稱呼是逐漸變化、日漸親昵的,從第一信的“魯迅先生”(9頁),再變而為“魯迅先生吾師左右”(15、20、92頁),三變而縮為“魯迅師”(25、32、40、47、49、56、63、69、72、75、80、84、87、95頁),如果說這只是微妙的變化,那么翻到本書第二集,許在三十七信中的稱謂已赫然寫作“MY DEAR TEACHER”了(106、124、129、137、143頁……),這應當也是本書中她對魯迅用得最多的一個稱呼。此后別的稱呼還有:“先生”(111頁),“迅師”(112、122、154、217頁),“B.EL”(B.即Brother,EL為英文中大象Elephant之縮寫。意為“象兄”。林語堂曾稱魯迅是白象,許廣平故引為戲稱。286頁),“EL.DEAR”(287、295頁),“EL.D”(294頁),“D.EL”(300頁),你覺得這些稱呼令人眼花繚亂?Oh,Come on!看看這幾個:“EL:L.!”,“D.EL.,D.L.!”,“D.EL.,D.B!”。你知道這是什么意思嗎?反正我不知道,注解也沒說。
      
      
      
      許自稱:小鬼許廣平/YOUR H.M.
      
      
      
      起初:“受教的一個小學生許廣平”(10頁);“小學生許廣平”(17頁);“你的學生許廣平”(22頁);“學生許廣平”(27、36頁)。
      
      
      
      轉折:“小鬼許廣平”(48、50、59、65……96頁。這個和下面的應當是全書中許用得最多的自稱)。
      
      
      
      最終:“YOUR H.M.”(110、113、139頁……H.M
      
      .即“害馬”之字母縮寫,楊蔭榆開除女師大學生會干事許廣平等六人的布告中,曾有“開除學籍,即令出校,以免害群”之語,許、魯用此為戲稱。),此外是由此衍生的“你的H.M.”(112、122、125、131頁)和“H.M.”(286頁及此后)。
      
      
      
      魯稱許:廣平兄。魯自稱:魯迅/迅
      
      
      
      相比之下,魯迅對許廣平的稱謂就極少變動、較為矜持,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他都以“廣平兄”稱呼對方而自稱“魯迅”,后來才減省為“迅”,偶爾亦寫作“L.S.”(159、172頁)、“L”(298、300、306),稍見親昵。只有兩種例外,一是某次老先生心血來潮,戲稱許為“廣平仁兄大人閣下”而自稱“‘老師’”(99頁);一是他在北平、許在上海時,據(jù)說此時許已有孕在身,十幾天的時間兩人竟通信二十余封,許既以“B.EL”(即象兄)呼之,他便以“EL”(290頁)、“ELEF”(293、306頁)自稱,令人費解的則是魯迅在這一階段最后三封信的署名:“D.L.ETD.H.M”(318頁)、“D.H.、D.S.”(320頁)、“D.H.M.ETD.L.”(321頁),大概戀人心中的靈犀非外人所能了然。
      
      
      
      
      
      注[1][2]:引文分別摘自當代非著名作家王阿了《月亮很舊》之《天花亂墜或想入非非》與《談愛》。
      
      
      原帖: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58fc201013jyl.html
  •     
      他是許廣平的先生(老師),也是許廣平的先生(丈夫)。他屬于所有人,也只屬于許廣平一人。他是魯迅。
        
      先生說,不愿將自己的思想,傳染給別人。何以不愿,則因為自己的思想太黑暗,而自己終不能確知是否正確之故。
        
      人生總是充滿矛盾的。只是人道主義與個人主義這兩種思想消長起伏罷了。所以某些被認為是捉摸不定的人,他忽而愛人,忽而憎人。做事的時候,有時確為別人,有時卻為自己玩樂。有時則因為希望生命從速消磨,所以故意而為之。 此外或者還有些什么,自己卻不甚了然。
        
      先生總選擇一些光明些的話語,卻常忍不住講出黑暗無光的話??v然他明白,苦痛是總與人生聯(lián)帶的,但也有離開的時候,就是當熟睡之。醒的時候要免去若干苦痛,中國的老法子是“驕傲”與“玩世不恭”,我自己覺得就有這毛病,不大好??嗖杓印疤恰?,其苦之量如故,也只是聊勝于無“糖”。
        
      我對先生的認識終究淺薄。小時學習他拗口的文章,磕磕碰碰的艱澀,毫無認同感與滿足感。
        
      直到大二讀到這本《兩地書》,先生的血肉方才豐滿起來。因為先生,我認識了許廣平,因為許廣平,我更了解先生。
        
      《兩地書》我讀過許多回了。無論是尖銳犀利地揭露,還是一針見血地回答,無論是耍流氓般的戲謔,還是語重心長諄諄誘導,先生給我的感覺始終是年長的,親切的,呵護的。
        
      一直很佩服許廣平,佩服她有跟偶像結婚的勇氣。雖然跟偶像結婚,是每個女人的夢想。但真正跟偶像同一屋檐下,絕對是你夢想幻滅的事情。他可能會滿頭頭屑,汗腺發(fā)達汗酸味重得厲害,偶爾會摳鼻子挖耳屎,還有此起彼伏的呼嚕……而先生的愛,在外人看來,是清淡的,也許偉人,也只是個沒有情趣的人。但無論如何,許廣平一直默默忍受流言,無名無份也義無反顧……
        
      很多人拿蕭紅來跟許廣平來比,說蕭紅要比許廣平細膩懂先生。對此,我不想做任何評價,因為文人間精神上的相互欣賞憐愛惺惺相惜是常有的。而作為一對夫妻,先生與許廣平之間,既有親密的愛,也有難言的隔膜。蕭紅的出現(xiàn),在我看來,是無損這份愛的香醇與偉大的。
        
      因為就算是壓抑著忌諱著的先生,到了最后也說:“我可以愛,你勝利了。”
        
      這就夠了。
      
  •     開頭兩封信最好看~~那個一點也不肯妥協(xié)的,被老虎追著爬樹上的人啊~~真好!
      
      然后,《制造路易十四》的擺在這里~~其實是好久以前讀過,但是最近沒怎么看書,就拎出來記一下。
      選取的史實范圍廣,儀式繪畫頌揚詩樣樣有,充實是充實,但是這么大的范圍難免讓研究顯得有點稀,似乎論點也沒那么明顯了(更何況,唉,哪個地方的國家元首不用這一套啊~~)i
  •     
      
      魯迅,出生于1881.9.25,死于1936.10.19。
      這兩天看《東方文學史通論》,提到東方文學中的五大文豪,兩個是印度的泰戈爾和普列姆昌德,兩個是日本夏目漱石和芥川龍之介,最后一個,便是中國的魯迅。雖然只是簡單的一筆帶過,但已經(jīng)使得這份意義彌足珍貴。
      如果沒有深刻體會19世紀的中國現(xiàn)狀的話,讀魯迅的作品,還真的只能說讀到一點皮毛罷了,甚至有人還覺得冷,尖,灰而不喜歡。比如以前的我。
      而當有一天,我讀了一本叫做《魯迅:為愛作證――破解《野草》世紀之迷 》后,我發(fā)現(xiàn),其實魯迅留給我們的并不只是“偉人”這樣的刻板印象。他也只是一個凡人,有著愛情的男人罷了。
      
      在他留學時,眼之所見都是渾渾噩噩的灰暗世界,感受到的周遭是麻木不仁,是回天乏術,是無可奈何,是懦弱卑微,他剛想給自己打開一道門逃竄這些封建,階級,黑暗時,家信來了,回去完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禮。試想這還不夠晴天霹靂么?
      可是魯迅太“孝順”了,拗不過母親,但那道與朱安的裂痕卻永遠存在下來,讓妻子只能成為一種身份和名義,而無法享有真正的愛。
      
      很快的,他離開了家,逃得遠遠的。我想他一定松了一口氣,因為這場婚姻,滿足了自己的母親,他終于可以義無反顧地走遠了。
      
      只有一個人的戰(zhàn)士總歸是孤獨的。
      
      許廣平倒也聰明伶俐,第一封信便足見對這場即將襲來的愛情做一次虛擬的探問,也很自信。于是接下來,有了兩地書。收錄了100多封信。如果單單從內(nèi)容上做文章,并無什么風花雪月,你思我念的情話,兩人說著對社會事件的看法,對中國現(xiàn)狀的掙扎,對他人的議論,對文章的切磋,但是只要你細心,你便可看到他們對對方稱呼的變化,足見一種細密的情感,而那些所謂的情話,倒也不見得在內(nèi)容里尋不到,只是他們寫得太過隱秘,旁人容易錯過。
      
      如果能舉一個例子,我倒真能找到了一處,魯迅在一封信的末尾叫許廣平曬鞋子的事情,這很簡單不過的事情,卻又有意提及,其實也沒什么,無非是許廣平去了魯迅居住的地方,恰逢是雨天。而接下來的情節(jié),也倒無所謂說了。但是可以察覺到,兩人在接下來的信件里,情感更是親近了不少。
      
      許廣平帶有新青年的女性氣息,熱情上進,也寫了不少憤世嫉俗的文章。她在信中自稱小鬼,往往說些調侃魯迅的話,無理的話,或者開玩笑,魯迅一一收容了,并且表現(xiàn)出“和你寫信一點都不會浪費我時間,反正我又沒有做什么了不起的事情”的寬容態(tài)度。
      
      在思想上,年長她17歲的魯迅,想法更深刻更陰暗更直接,但是他在信中并沒有過多辯駁許廣平的稚氣想法,大概算是指導指導,而且還生怕許廣平不喜歡聽那些“老實話”,而一再小心翼翼的說“我說這些,大概你又不喜歡聽了?!?br />   是的,這樣的愛情,無光年齡,洋溢的是溫柔和鼓勵,令人頗為動容。
      
      
      自和許廣平在一起后,魯迅的生活煥然一新,于是他可以更為專心的應對著這個社會,以文字與他們周旋。他的作品越寫越多,也許真有一部分原因便是源于許廣平的支持和鼓勵,這是朱安永遠都做不到的。
      
      
      自從魯迅死后,有不少人都把眼光投射在朱安身上,為她鳴不平。
      我也曾和友人談過這個,但是我想,是的,他們?nèi)齻€一開始就錯了,但是給他們安排這個巨大的錯誤的,不是他們自己,是這個丑陋的社會。
      
      
      “你的反抗,是為了希望光明的到來吧?我想,一定是如此的。而我的反抗,卻不過是為了和黑暗搗亂?!?br />   
      我想這一番話,也許道出了魯迅和許廣平的愛情在社會中掙扎求生。而許廣平是樂觀的,而魯迅是悲觀的。
      但是不怕,兩地書后,都同居了,一切也都無可厚非了。
      
      
      畢竟,兩地書,兩相宜。這是相愛的最好證據(jù)。
      
      
      
      
      
      
      
      
  •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時候,好像我們國家出了很多優(yōu)秀的人才,尤其文學教育方面的大家,像林語堂、郁達夫、魯迅、胡適之等等。他們好像是舊社會遺留下的產(chǎn)物,因而或多或少都被那個舊社會影響著。最明顯的是他們的婚姻,愛情。
      
       我們都知道郁達夫與美人王映霞的故事,大抵因為郁達夫還是一個在感情方面較為勇敢的人,且王映霞的美艷動人,自成一派的風流很吸引人,所以他們雖則受到非議,但總歸是幸福多于悲苦。而則我們的魯迅先生和景宋就較為凄惶。
      
       魯迅先生比許廣平先生大18歲,而且是師生關系,在剛推翻了清政府的那時,此等戀愛可謂孽緣,加之魯迅原配夫人朱安還健在北平幫其照顧老娘的緣故,他們的結合不可謂不是驚人之舉,需得開天拓地的勇氣。而這方面許廣平的勇氣更是值得一贊。
      
       《兩地書》中第一部分是北京的通信集,此書第一封信即是景宋寫給魯迅先生的,時間是1925年3月11日,因為是面呈,而且據(jù)考證,當時因北師大女校長楊蔭榆掀起的學潮,所以身為北師大教授的魯迅也很愿勉勵學生能夠走出苦悶,所以當晚即寫了很長的回信。此后,鴻雁傳書,不過大多討論的都是北京當時的學潮和作文事宜。但是可以很明顯地發(fā)現(xiàn)他們感情的變化。尤其許廣平信中活潑調皮的談話。在此部分,許廣平一直尊稱魯迅為“魯迅先生吾師左右”、“魯迅師”等,稱自己是“小學生許廣平”、“受教的一個小學生許廣平”、“小鬼許廣平”等。當然魯迅稱其為“廣平兄”,后綴則一成不變的“魯迅”。
      
       第二部分是魯迅去了廈門大學教書,許廣平在廣州一家中學做訓育主任。若不去翻看其他資料,你變可從兩人的通信中發(fā)現(xiàn)他們的關系其實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不再是單純的師生關系。許廣平對魯迅的稱謂是“MY DEAR TEACHER”自稱自己是“YOUR H.M.”(這是因為鬧學潮時,楊蔭榆稱其為“害群之馬”,此處她與魯迅戲稱自己)。魯迅則還是稱其為“廣平兄”,簡稱自己是“迅”、“迅師”。
      
       注:因為很想弄清楚他們之間的故事以便理解其通信內(nèi)容的弦外之音,我又看了張恩和寫的《魯迅與許廣平》。魯迅與許廣平大抵是在1925年8——10月間確定關系的,但具體時間除了當事人外,誰也無法確定。而此段佳緣能夠玉成,實則是許廣平的勇氣可嘉。魯迅的原配朱安,其在文壇的地位和影響,年齡的差距,師生身份,且魯迅經(jīng)濟也不佳,個頭矮小,永遠一副怒發(fā)沖冠的威嚴像,而許廣平則身材修長,從后來的照片中可以看出許廣平雖成不上傾國傾城,但也是容貌端莊,較為可人。故則,魯迅實在沒有勇氣面對這段真實存在的愛情,但因志同道合的許廣平大膽的示愛《風子是我的愛》。后來在她的鼓勵下,便道出“我可以愛”。魯迅的思想之轉變,《兩地書》中這一部分可謂脈絡清晰地道出了魯迅由擔心憂慮許的犧牲,到最終決定兩人在一起。
      
       第三部分,則是許廣平懷孕后,魯迅因事去北京,原打算去一個月的時間,但心念妻兒,故21天后便匆匆返滬,但卻通信22封,在當時每封信運抵所需時間平均5天,且不論戰(zhàn)時經(jīng)常交通癱瘓,可見他們相濡以沫的愛情之真摯感人。而這一時期的稱謂更可謂五花八門,許對魯迅的稱呼為“Dear Elefant”而魯迅則曾許為“D H”(親愛的害馬)或者“H.M.D”。言及更是事無巨細地跟對方交代自己每日的餐飲及作息時間,間或談些親戚朋友的事情。想來年過半百而喜得貴子的魯迅終于在禁欲40多年,孤寂地奮戰(zhàn)在前線后得到來自人世間的寬慰與溫暖。真是由衷地替他感到高興。
      
      
      很想抄錄第二部分他們的一些對話,故擇抄幾段。
      “聽講的學生倒多起來了,大概有許多是別科的。女生共五人。我決定目不斜視,而且將來永遠如此,直到離開了廈門。”(魯迅給許廣平)
      
     ?。ㄔS對上文的回復)
      “‘邪視’有什么要緊,慣常倒不是‘邪視’,我想,許是冷不防的一瞪罷!記得張競生之流發(fā)過一套偉論,說是人都提高程度,則對于一切,皆如鮮花美畫一般,欣賞之,顯示于眾,而自然私有之念消,你何妨體驗一下?”
      
     ?。斞笍陀只貜停?br />   “邪視尚不敢,而況‘瞪’乎?至于張先生的偉論,我也很佩服,我若作文,也許這樣說的。但事實怕很難,我若有公之于眾的東西,那是自己所不要的,否則不愿意。以己之心,度人之心,知道私有之念之消除,大約當在二十五世紀,所以決計從此不瞪了?!?br />   
      
      
      
      而后來中山大學邀請魯迅去教書,時許廣平在廣州,所以魯迅就極愿過去。但就此事,還發(fā)生一段小插曲。因為許廣平當時在中學也極不得意,所以想離去。正好汕頭有人邀其去當中學校長和當?shù)貗D聯(lián)主任,所以她也曾有意去汕頭。而此時魯迅正在猶豫是否要去廣州,先前因為許廣平在,所以極愿去的,后來想她要去汕頭,則自己找出許多理由說或許不去也可。原文如下:
      “(一)我對于行政方面,素不留心……(三)我的一個朋友(許廣平)或者將往汕頭,則我雖至廣州,又與在廈門何異。所以究竟如何,當看情形再定了,好在開學還在明年三月初,很有考量的余地”
      
      后來許廣平就此三條一一作答,其第三條回復如下:
      “他行止原未一定,熟人也以在廣州者為多,較易設法,所以十之八九是還在這里的。”
      另有提到“此后你如來粵,我也愿在廣州覓事,否則,就到汕頭去?!?br />   
      最后魯迅因自己的猜測和之前的猶豫而回信:
      “第一步我一定于年底離開這里,就中大教授職。但我極希望H.M.也在同底,至少可以時常談談,鼓勵我再做些有益于人的工作。”
      
      “我覺得現(xiàn)在H.M.比我有決斷得多,我自到此地以后,彷佛全感空虛,不再有什么意見,而且有時確也莫名其妙的悲哀,曾經(jīng)作了一篇我的雜文集的跋,就寫著那時的心情……”
      
      
      
      后來又冒出高長虹因單戀許廣平后得知魯迅與許廣平“私奔”南下,竟至于屢次攻擊魯迅先生。同時又有諸多謠言。對此,魯迅的信中則是分別標明態(tài)度:
      
      “你的工作的地方,那時當能設法,我想即同在一校也無妨,偏要同在一校,管他媽的。”
      
      “我先前偶一想到愛,總立刻自己慚愧,怕不配,因而也不敢愛某一個人,但看清了他們的言行思想的內(nèi)幕,便使我自信我決不是必須自己貶抑到那么樣的人了,我可以愛!”
      
      “不過不必連助教都怕做,同事都避忌,可真成了流言的囚人,中了流言家的詭計了?!?br />   
      
      他們那個年代,時事動蕩,封建殘留思想還很頑固,魯迅的宅心仁厚,許廣平的善良,等看似都不足以成就這段忘年戀,但終究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所以即便黑云壓城城欲摧,但也終究甲光向日金鱗開。他們換來了10年的愛情相守,雖則他們是1927年10月3日到達上海,此后便同居一處,至魯迅1936年10月19日逝世。他們短暫的愛情歲月,卻能穿越時間,留下不朽的詩篇。
      
      那個年代的愛情純白如雪,柏拉圖式的精神至上,但也有尋常人家的溫暖,更不乏動蕩歲月里的相濡以沫和惺惺相惜。沒有許廣平,魯迅還是魯迅,但那樣的魯迅不會如此偉大光輝飽滿;沒有魯迅,許廣平也會成就文壇盛名,雖不至于像張愛玲般耀眼奪目,但也終會成為一朵奇葩,但那樣的許廣平實在不夠可愛。
      
      
      許是愛情真的能夠磨礪人生,他們因為他們的愛情而圓滿。還有他們的讖語:“神未必如此想?!毙∨拥膼矍楫斎缢?!
  •     我看兩地書是在圖書館,挺早的版本,已經(jīng)泛黃的紙張,帶著曾經(jīng)的借書1980年1月18號的日子。那個時候?曾經(jīng)年輕的人都老了,而一代代的改變,似乎在一頁頁紙張里,能看到的,能想到的,都被打開了。
      
      那時候,徐徐的風吹過的傍晚,我翻開它,卻是在困頓的,無奈的,性格的轉型時期,看的那個不一樣的世界?;蛟S是感情交錯,也是和許一樣的年紀,一樣不知道很多事,一樣還存在一些崇拜的日子,我在書本中看到和曾經(jīng)在課本里讀過的魯迅不太一樣的一個人,許也不是在印象中出現(xiàn)的許廣平。似乎帶入了那個年代,那樣類似的想法,那些憤懣,那些年紀一直想問問明白的事情。
      
      看完以后,我在無意中翻看到一本魯迅手抄,看到他的筆跡,看到每一行的廣平兄,已經(jīng)不記得中學時代學的祥林嫂,學過的阿Q,學過那些鋒利的批判啊,兩地書里的魯迅似乎也迷茫,他說自己心里很暗,可是總愿意把好的那邊給學生們,他的回答中肯,他有寫書的風度,也有生活的情理。
      
      書里許問了很多問題,探討了很多事情,事無巨細,把書本里的人拉進了,把生活中遙不可及的人和事都拉到眼前,和我說,他們那時這么想的,那些問題,有過的疑惑,也和自己的心結一樣被疏導開來,同時又看到另外的一種人生,對自己多了更多的合理的設想。
      
      不知心境在讀書的時候占據(jù)了幾成,但是,兩地書,卻在我這樣困頓的時候,給了很大的鼓舞和解惑。
  •      還記得第一次看魯迅和廣平兄的書信,大概是10幾年前了,那時候看到魯迅先生被稱作小白象,突然那個在心目中永遠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形象一下子細膩,清晰,柔和起來。就好像一直在外面沖鋒陷陣的戰(zhàn)士,回到愛人身邊,微笑,關懷,享受心愛的人的疼愛,外面的凄風苦雨一切與他的愛人無關。
      
       師生戀即使放到今天也是眾口鑠金的吧,很佩服廣平兄的勇氣,愛真的需要勇氣,不需要結婚,不需要那個身份,只做他的“小刺猬”,給他生個“小小白象”。
      
       有時候偉人在我們心目中和神一樣,就是那種不需要愛情,不需要關懷,甚至不需要吃飯,喝水,上廁所的神一樣。就好像魯迅,早已經(jīng)被英雄化,理想化的人物。談起情來竟這樣動人,溫婉
  •     不知天高地厚的說兩句——漫談魯迅與許廣平
      
       文人的筆是會騙人的。
      
       今天我想不負責任的說一些沒有經(jīng)過進一步考證的事情:魯迅與許廣平之間一直被傳為佳話的愛情,亦不是外界所稱道的那般完美。
      
       臺灣作家葉翠翠寫的《做魯迅的女人難:許廣平婚后得不到愛》一文,被各大媒體轉載數(shù)萬次,也是我這篇日志立論的唯一證據(jù)。我沒有更多的史料,也不了解葉翠翠的文品,但我卻相信她說的一些事情。女人理解女人,只需要直覺,別無其他。
      
       眾所周知,魯迅相當珍惜自己的時間。葉翠翠的文章中提到:婚前,魯迅還帶著許廣平去杭州度假。在婚后,這樣的日子幾乎沒有。魯迅連公園也不愿去。魯迅說:“公園嘛,就是進了大門,左邊一條道,右邊一條道,有一些樹?!蔽沂窍嘈胚@段文字描述的,因為魯迅從來就不是一個有情調的人。許廣平也提起過一個類似的事情:哪怕是很要好的朋友來家里做客,坐的時間長一些,魯迅也會不安,毫不留情的問他:你難道沒有其他事情可以做么?
      
       魯迅不愛惜自己身體,亦是二人婚姻生活中跳不過去的矛盾。許廣平多次勸說有肺病的魯迅要少抽煙,可是魯迅為了創(chuàng)作的靈感和創(chuàng)作的精力,從來沒有把許廣平的規(guī)勸放在心里,反倒數(shù)次嫌許廣平啰嗦,這讓許廣平又傷心又無奈。
      
       而且,從她與魯迅后期的書信往來的內(nèi)容來看,婚后許廣平為了照顧丈夫和兒子,徹底的淪為了一個忙碌的主婦,再也不是當年充滿靈氣和朝氣的北師大女學生了。魯迅從此不再有精神上的傾訴者,只好大半夜躺在陽臺冰冷地板上,一個人靜思。
      
      
      
       魯迅是不容污蔑的一代偉人,所以他與許廣平的愛情故事也被塑造的完美無暇??墒呛芏嗍聦嵑图毠?jié)都指向另一種可能:魯迅與許廣平的婚后生活,著實平淡無奇。
      
       很人認為許廣平是幸福的,而朱安是不幸的。初略的考察了魯迅的生平后,我認為,許廣平其實也算不上幸福:她前前后后只陪伴了魯迅10年,比起那些白頭到老的故事,顯得那么短暫。更何況后面的那些年份,魯迅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而她扮演的只是一個生活助手的角色,地位沒有比原配朱安高多少。唯一的優(yōu)待是她能與魯迅同房而臥,而身高1米58體態(tài)瘦弱的魯迅在生命的最后幾年,還剩多少陽剛魅力?我是想不出來。當然許廣平的一生是值得回憶的:魯迅曾寵愛過她3年,而且魯迅一輩子只寵愛過她一個女人,于是生命的意義也就實現(xiàn)了。 164封往來的信件足以慰藉其后來長達幾十年的裹足不前的孤單。
      
       然而,說朱安不幸,也未必正確。幸不幸福是種內(nèi)心的感受,她臨終前還說:“大先生對我很好,我們從來沒有吵過架”,那倒是,魯迅都不屑于和她講話,每次講話總是“菜咸不咸”“甜不甜”那幾句,又怎么吵得起來??墒菦]有開始,那就不會有結束。所謂不幸與幸福,與朱安都沒有什么關系,因為世上最讓人不能平靜的,不是從未受寵,而是失寵。
      
      
      
      
  •     那日我因為挖坑需要讓貴婦推薦我一本民國書信集,貴婦推薦了我這個……必須承認其實對我挖坑沒有任何幫助不過我萌上了!可腦補的內(nèi)容太多了?。?!要爆炸了?。?!
      書信集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北京時,魯迅是老師,許廣平是學生,那時候的許廣平感覺像是個竭力要引起老師注意的問題少年,有些段落寫得很桀驁,閱讀起來其實沒啥快感,但是!換個角度思考,把她當做男人的話,突然就會很萌?。。?!尤其是她開一些沒大沒小的玩笑之后,魯迅的反應,哦媽媽我萌得要內(nèi)傷了!
      好比說這段,許廣平在信里寫到《莽原》上刊登的《棉袍里的世界》,主人公認為自己的朋友掠奪了自己的“思想”、“友誼”……“甚至于想把我當做一件機器來供你們使用”,聯(lián)想到自己,怕自己也成為老師的掠奪者,魯迅的回復則是:“至于《棉袍里的世界》所說的‘掠奪’問題,則敢請少爺不必多心,我輩赴貴校教書,每月明明寫定‘致送脩金十三元五角正,夫既有’十三元五角‘而且’正‘,則又何’掠奪‘之有也歟哉!”
      接下去的一段說到之前魯迅給許廣平出的問答題,許廣平答出來了,“但是這次考試,我卻可以自認失敗,因為我過于大意,以為廣平少爺未必如此’細心‘,題目出得太容易了?!?br />   哦媽媽我瞬間腦補出一大串了?。?!
      不諳世事又一心向往革命的小少爺攻憤世嫉俗的文學教授!
      好萌?。ù纷?br />   第二部分許廣平在廣州,魯迅在廈門,兩人的書信交流趨于平淡,基本上就是兩人相互抱怨最近時局不好,忙的臭要死,周圍的人都是傻逼,諸如此類,但是在后半部分,突然之間魯迅的信里出現(xiàn)了“想來二十日以前,總可以到廣州了。你的做工的地方,那時當能設法,我想即同在一校也無妨,偏要同在一校,管他媽的?!币痪洌敃r我就震驚了……!這種感覺,就像是嚼了三小時的口香糖,已經(jīng)淡得只剩自己口水味的時候,突然之間像是咬上了一大坨芥末一樣的刺激!
      第三部分許廣平在上海,身懷海嬰,魯迅去北京看望母親,那時候已經(jīng)腿得不能再腿了,相互稱哦我的小白象!哦,親愛的小刺猬?。ǘ叮? 反而好像沒啥看頭……
      我其實很好奇這兩人腿上的具體時間,光看信件確實有點猜不出,不過這個全編的版本比較好,當初是有書店想要印刷二人的書信集,于是魯迅和許廣平將二人之間的書信整理編輯出來,交付書店,出于可以理解的因素考慮,這是個凈身過的版本,許多人的名字都改成了帶暗示性的字眼,也有一些信件直接刪除;與此同時,他們還整理出一個完整版,由魯迅親自抄寫作為家寶(?),傳給海嬰。這多少是有點想讓兒子知道,他自己的存在是兩人革命同志之間愛情結晶的象征這種感覺…… 但是解放之后,這本東西就被許廣平巴巴地交給了國家……說法是作為一個中國偉大的文學家,魯迅相關的資料都是國家的財富,交給國家將會獲得更好的研究,云云云云。這么看來的話,許廣平確實是個很聰明的人。說句可能不太恰當?shù)脑?,很多人的身后之名,多半是要看未亡人的,雪萊如此,魯迅……可能也如此吧。只可憐這本家寶上交國家之后就被人遺忘了,到文革之后才因為海嬰重提此書,才從故紙堆里被翻檢出來。
      所以這本全編是兩個版本并在一起出的,前面是出版版本,后面是手抄版本。其實我興致沒高到一篇篇對照著看過來,但也翻出一點有趣的地方。好比說第一部分,有一封信是出版版沒有的,里面許廣平自稱愚兄,叫魯迅……“嫩椂椂”……字里行間……叫人忍不住掩面倒吸一口冷氣。
      另外還有一篇只有手抄本有的,是許廣平離開北京的時候魯迅寫給她約她一起吃飯踐行……嘖嘖。
      第三部分手抄本里……魯迅的簽名……直接畫了只不知道為啥有五條腿(!)的小白象……
      不過說實話魯迅在我心中也未見得有多高大的形象,自從我讀了那個“我家門口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還有一棵也是棗樹”的騙稿費開場白之后,我就一直立志,總有一天我要寫一篇稿子記我家兩只貓我要這樣開場“我家養(yǎng)了兩只貓,一只是黑貓,還有一只也是黑貓”……!
      
  •     也許一直以來,我被灌輸?shù)聂斞付际且粋€剛毅的戰(zhàn)士。
      他最大的特點是冷,冷,冷。
      但是看《兩地書》,我突然被魯迅感動了。
      我眼前的魯迅,已經(jīng)不是一個被黑暗籠罩著的斗士了,
      他成了一個溫情的導師。
      
      許廣平,我一直都很詫異那是一個怎么樣的女子。
      在《兩地書》的第一集中,
      那是在北京,許廣平和魯迅的通信。
      從許廣平的青年激情中,我看到了一個同樣剛毅的女子,
      從魯迅的諄諄教誨中,我看到了一個異常冷靜的長者。
      “魯迅先生”、“魯迅師”:這是許廣平對魯迅的尊敬。
      “廣平兄”、“小鬼”:只是魯迅對許廣平的關愛。
      
      然而當我看到了第二集,他們在廈門廣州的通信時,
      我一下子被觸動了。
      魯迅剛到廈門迫不及待給許廣平發(fā)去的第一封信,
      他說:“我寫此信時,你還在船上,但我當于明天發(fā)出,則你一到校,此信也就到了。你到校后,望即見告,那是再寫較詳細的情形罷,因為現(xiàn)在我初到,還不知什么?!边@是魯迅對許廣平的惦記。
      然而此時,尚在船上的許廣平卻在寫著長長的信。這是許廣平對魯迅的思念。
      沒有“花呀月呀的佳句”,卻也沒有在北京那樣的對時事的真知灼見,
      有點全然是她所經(jīng)歷的細細小小的事情——所見、所聞、所感……
      她叫魯迅“MY DEAR TEACHER”,稱自己為“YOUR H.M.”(注解稱H.M.為害馬,雖然有點大煞風景,但是可見他們之間的親昵了)
      
      聽聞許廣平的近況,魯迅關切的說“……住室卻總該有一間較好的才是,否則,恐怕要瘦下”的。
      通訊不暢通,許廣平也著急地回信說“……你那里的消息一概不知,惟有心猜臆測。究竟近況如何?是否途中感冒,現(xiàn)在修養(yǎng)?望勿秘不見告……”
      
      看著這一封封平凡地不能再平凡的信件,我真的感動了。
      也許,這才是真正的魯迅。
  •      看魯迅與許廣平的兩地情書,不禁溫情充盈喜逐顏開。這是先生的愛情。我卻看得開心。
      
       我終于見到他對愛情的柔情,甚至有些肉麻矯情,但是這些都是那樣可愛,鮮活率真。
      
       他的第一封回信里用的稱呼還是“廣平兄”,起初信里內(nèi)容盡是些關于人生、戰(zhàn)斗、社會等的大話題。后來稱呼變了,這是微妙的事情,“廣平兄”換成了“乖姑”和“小刺猬”,信里講述的都是生活瑣碎。比如“牙齒補好了,只花了五元”。比如“吃了一元半的夜飯,十一點睡覺,從此一直睡到第二天十二點鐘。”比如“我現(xiàn)在只望乖姑要乖,保養(yǎng)自己,我也當平心和氣,渡過豫定的時光,不使小刺猬憂慮?!彼氖鹈彩歉儞Q,從“魯迅”到“迅”再到“你的小白象”。
      
       倘若是徐志摩,這樣的稱謂和署名,我會覺得再平常不過。
       可是這是魯迅先生,他自稱“你的小白象”,著實太有沖擊力。
      
       在他的故事里,有關愛情和婚姻,也要成了悲劇。冷兵器式的無情和暴力,殘酷終結,不肯賜予筆下人物幸福結局。他滿身的正氣,鋼鐵戰(zhàn)士的形象,深刻到底,冷峻剛毅。如果要和周作人的文字做取舍的話,我會更喜歡看他弟弟的閑適散文。他犀利、尖銳,敬畏之心就油然而生,形象偉大崇高起來也就越有距離感。是仰望的姿態(tài)。
      
       我忽略了,他也是個有血肉之軀的凡人。
      
       從1925年3月11日看到1932年11月19日,信里沒有赤裸裸地談情說愛,細碎生活點點滴滴,質樸地流瀉情感,關于起居飲食天涼添衣等等的遙寄相思。但是彼此的稱呼就明了所有。小刺猬和小白象都成了對方所有,歸屬明確,愛意也就分明了。
      
      
       又想起,把情書寫在五線譜上的王小波,他給李銀河的情書總是這樣的開頭:“你好啊,銀河”。
      
       沒有徐志摩的多情浪漫辭藻華麗,也不及魯迅先生的稱謂來得滿溢溺愛寵愛的意味,僅僅是去掉姓氏的“銀河”兩字,真切而至情至性。
      
       一個稱呼可以道破天機。遮掩不住的親密。
      
       猶記得先生的遺言里對許廣平說:“忘記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是真糊涂?!边@是他的告別,要在物質世界里結束情愛,是更深層次的男子寬厚的愛。歡樂趣,離別苦。豈是說忘就能忘得了。韋莊有言,不忍別君后,卻入舊香閨。先生是不是也有著這份不忍,不愿愛人再受苦。
       當年還自惜,往事那堪憶。
       耳畔似乎還縈繞著先生答復廣平所說的:“我可以愛?!边@是他的接受,是他們的開始。
      
      
       喝茶素來是不加糖的。今天卻覺得苦丁甜得粘糯起來。
      
  •     遇見一本書,和遇上某個人一樣,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心情使然。這一套06年12月份出版的魯迅全集,在樓下的人民文學出版社發(fā)行部靜靜躺了整月,才被我窺見。
      
      也算是一種緣分。
      
      書是平裝,書脊上刷了深色的天藍,標題是小小楷書寫就,有些懷舊的風氣。封面是素紙,泛黃,也像是為一疊信臨時訂上的皮子,于內(nèi)容來說倒也合情合理。略略翻過一遍,并沒有時下出書時流行的扉頁照片,以及所謂的“名家推薦”、“導讀”一類,短短的一篇自序然后便是正文。只以文字取勝,不知這樣的氣魄當今還有幾人能有?
      
      這本書所講的,只是兩個真誠而熱情的人,在那個黑暗年月里面的對話。而這兩個人,就是魯迅和許廣平。
      
      魯迅的文字和為人已讓他成為近代中國的一個符號。關于魯迅的作品太多,卻沒有哪一部可以達到魯迅自己文字的高度。也許正因為如此,這個符號被多多少少地誤解了。評論走向兩個極端,一派將這個符號神化;而另外一些人,尤其是年輕人,覺得魯迅像他隱晦的雜文一樣,是不可理解的。我有很多朋友都是如此,聽到魯迅二字便要皺眉。從前,我會推薦他們看一看《彷徨》。如今我覺得,看一看《兩地書》,他們對魯迅的認識,也定和從前會大有不同。
      
      魯迅和許廣平本是師生。師生之間,便有一份天然的信任和親近。哪個人在十七八歲的時候,沒有滿心的疑惑而無處解答,又更何況在那個“被黑色油漆涂滿的時代”?一問一答之間,相互的心靈,都得到了些些的慰藉罷。從“口不對心”到“相濡以沫”,這些文字在穿越時空之后,還是一樣讓今天的人不時莞爾。
      
      內(nèi)容便不多寫了。真正想說的內(nèi)容,其實都在書內(nèi)了。
  •     我對魯迅始終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細究起來,也并非對圣人般的高山仰止,也遠非如李敖般的快意恩仇,自是懷有無限的遐想和愛慕.
      
      曾經(jīng)看過兩個很打動我的有關魯迅的東東,一個是小學時電視里播的<千秋家國夢>,大致講了一個許姓人家一代代的故事,后來演到許廣平,于是就有個不知名的丑男人扮演了魯迅,也因為他的不知名和丑陋,讓我堅定了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后來一個好像是叫做<透明的心>,不知道是第一屆,還是第二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的一等獎作文,不是點明寫魯迅的,不過看得出作者很迷那個故事,也跟文中的老師通信,也稱呼"小鬼""H.M"...文章寫得特別好,我很想貼出來共享的,不過剛剛去百度了半天,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跟隨在"新概念"三字后面的,也就韓寒,郭敬明等諸如此類的大傻子,那篇文章早已沒有了蹤影.
      
      魯迅的文章不好看,我多少理解不了他實驗性過強的語風,例如那個著名的"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覺得最搞的還是那篇出離憤怒的<紀念劉和珍君>,開宗明義就揚言----呼吁,我說不出話來,結果嘩嘩寫了好幾頁,都快2000字了,先生又呼吁,----"我實在無話可說!"...后來我就想,許廣平君當時也跟著劉和珍君一起鬧騰著呢,先生一心掛著她,怪不得對劉無話可說,也因為掛著她,所以又不甘心無話可說,于是磕磕絆絆的寫就了這篇經(jīng)典,誒,這該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啊!
      
      魯迅的大老婆稱呼他為"大先生",這讓我心有戚戚然,我想象不出怎樣的一個女人會情愿以這樣的方式守在男人身邊.魯迅為了抑制性欲,大冬天里只穿一條單褲,朱安在家里的作用也就只剩下陪陪老太太了.當許廣平給魯迅生下周海嬰,朱安說了一句后來流傳甚廣的話:"我好比一只蝸牛,從墻底一點一點往上爬,爬得雖慢,總有一天會爬到墻頂?shù)?可是現(xiàn)在我沒有辦法了,我沒有力氣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無用."一個大字不識的小腳女人,竟然對自身命運有如此精準而感人的描述,想來該是多少辛酸,多少苦痛成就的!朱安的一生可以說是毀在了魯迅手上,也正因為朱安的多余和不合時宜,她恰恰造就了魯迅關于社會,關于生活的諸多理論.
      
      許廣平,說實話,模樣不及我想象的好,看著是傻傻的勞動婦女風格,缺乏老師的女學生的那種機靈,乖巧和滑頭,不過看她和先生的信件,著實又是一個鬼馬的太妹.想想看,一個女孩子,不好好讀書,整天跟學校跟社會來事,還主動接近已婚的男老師,就是放在今天也前衛(wèi)得很.許給了40過半的魯迅一個嶄新的機會,一個讓他可以愛,可以交談,可以牽腸掛肚,可以告別大冬天穿一條單褲的機會,作為男人,魯迅實在沒有理由拒絕.我想不通后來許欽文要給他倆補度蜜月的時候,魯迅為什么要假惺惺的強迫許欽文定三人間,還要人家睡中間.這簡直是有史以來最最不合理的混帳要求,這或許就是傳說中的男人的虛偽和自私,放在那個年代里,這或許還能上綱上線為男人的兩難全和難言之隱,不過魯迅他是魯迅,他是被神化的偉人,無論是許欽文,許廣平,抑或是平凡的我們,都只能無限體諒和理解,而許氏更要頂著"助手"之名韜光養(yǎng)晦,為他了度殘生.
      
      我喜歡魯迅和許廣平的這段情,后來不知從哪,似乎是余杰那個事兒X那聽說,真正在精神上跟先生神交非常的卻是蕭紅,這下可就麻煩了,不過就像張愛玲理應和胡蘭成糾纏不清,蕭紅還是適合和蕭軍斗智斗勇.據(jù)說在許廣平對魯迅表白成功后,先生握著許的手良久,言:"你戰(zhàn)勝了!"這實在妙極!妙極!這個偉男人后來繼續(xù)感嘆:"看看他們的言行思想,便覺得我也并不算壞人,我可以愛."甚至說道:"我對于名譽,地位,什么都不要,只要梟蛇鬼怪夠了."梟蛇鬼怪能指誰?還不就是先生口中的"小鬼"許廣平君.這么個四十多歲,性格陰郁,文字冷冽的男人發(fā)出這樣的感嘆,我想沒有女人能不被傾倒,即使只是粗布陋衣粗茶淡飯,也定當不離不棄的追隨下去.
      
      另外,我向來認為魯迅委實是中國第一型男,發(fā)型,胡須,顴骨,甚至現(xiàn)在極為流行的單眼皮,一切都是那么有型.不過事實上先生身高只有158公分,因常年疾病纏繞,據(jù)說體重也不過70來斤,在網(wǎng)上看到這么一段調侃他的話:"他來乘車,被人輕輕一推,就要跌出好幾米遠。老夫子是脾氣極壞的,他爬起來,罵不過別人,打不過別人,回到家,拿起筆,一定會用最刻毒的語言嘲笑、諷刺、挖苦這丑陋的國民性."這話說得狠毒又精辟,讓我想到周作人拿著魯迅偷看自己老婆洗澡的罪名到處傳播,首先我相信魯迅是個別人得罪不起的狠角色,至于偷看洗澡,先生都只穿一條單褲了,周作人又何必拿自己的日本老婆四處說事.
      
  •   -_-聶紺弩貌似說蕭紅寫魯迅比較細膩是吧?余杰則說蕭紅與魯迅有一腿。其實我覺得嘛,蕭紅寫魯迅,文章細致感情細膩為人稱道是很正常的。魯迅怎們說也是她恩師,她怎么講也是魯迅的愛徒。魯迅呵護她關愛她,她景仰崇拜魯迅關心他的細微之處也很正常。而且,雖然蕭紅文章細致感情細膩是有感情,卻不代表許廣平寫得質樸無華細節(jié)略微粗糙就判定她與魯迅感情感情不如蕭紅的。平淡才是美,質樸方是真??呆斞概c許廣平那十年,我認為那是魯迅最有愛最幸福的時候了……
  •   王向遠,《東方文學史通論》,好書
  •   PS:本來想鏈接到我的博客地址,因為那里字體大些,看起來方便,但不料居然說有敏感詞匯,要審核??梢娧哉撟杂缮惺球_小孩子的話!
  •   LZ辛苦
    許廣平當年也是一枚女憤青呢,Your H.M
  •   補充則個,郁達夫后來也很衰,王映霞和他朋友通奸。
  •   這個曉得
  •   樓主寫的這一篇甚好,拜讀
  •   @驚禪 謝謝鼓勵
  •   有見地呢.. :)
  •   - - 看上去很正常啊~
  •   白玫瑰變成了白米飯,朱砂痣變成了蚊子血,僅此而已。哪里有什么完美呢?
  •   不錯。朱夫人也可憐。該說魯迅無心肝吧。
  •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習慣了一個人對你好,當他有朝一日對你不好的時候,那種痛苦簡直讓人不可忍受。
    你的評論很有見地!感同身受。
  •   我認為只為了受寵的3年、不值、
    但是、生命是許廣平的、她認為值就值、、
    誰都有權利去愛和被愛、魯迅也是、、所有人都該追求幸福、
  •   哇哈哈,這就是你的吐槽評論啊
  •   五條腿的小白象。。。
  •   嫩椂椂~囧
  •   五條腿的小白象GJ!
  •   ……我突然覺得自己略懂了那五條腿!
  •   你們太下流了!怎么能這樣想革命導師!
  •   我頓悟了那第五條腿了!
  •   原本我對他們的書信毫無興趣,你這么一推薦,我好期待哦~~
  •   JT四倍速艸泥馬、橘小白
    你們好復雜!
  •   我很萌那句“管他媽的”,魯迅的形象因此在我腦海中高大……豐滿。五條腿的小白象,哦也。我什么都沒想。
  •   既然有五條腿小白象我忽然覺得魯迅聽周作人的床的傳聞沒什么不好接受了….
  •   【但是!換個角度思考,把她當做男人的話,突然就會很萌?。。?!】蛤蛤蛤蛤蛤蛤蛤蛤蛤蛤!
  •   魯迅也是個正常人啦
  •   魯迅也是人嘛.其實,魯迅的官方的形象也是主流宣傳的一種手段
  •   魯迅的冷,讓人敬,那是對一切黑暗物質理應擁有而許多人未曾擁有的態(tài)度;
    而魯迅的和,讓人近,那是怒目的金剛回首時的嫣然一笑。
  •   喜歡這篇評論~
  •   我也喜歡,感覺比上一篇好多了,頂之!
  •   讀得細致。
  •   我去,回復的這些人們你們到底有沒有看原書啊?。?/li>
  •   你不覺得這就是魯迅先生和許廣平先生的悲哀嗎?
    當你的書信被所有人傳閱的時候,這是一種莫大的恥辱感。
    難道,魯迅先生沒有自己的權利去保護自己的私人言行嗎?
  •   只有真正懂得欣賞的人才會去閱讀他們心靈的交流,我覺得魯迅先生和許廣平先生應該覺得欣慰,因為就算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還是有人能靜下心來聆聽他們的心聲!
    更何況,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兩地書是魯迅先生自己編輯出版的?!
  •   篇首有言說明
    這一本書 確是魯迅親自編訂的
  •   我不贊同V君的觀點。
    名人的私人信件也具有價值,更何況是周先生自己允許的。
  •   是啊。。。這本書就是魯迅自己整理出版的。
    真愛哪有不敢讓人看的?。。。也或許是觀點不同吧?。。。
  •   這本書不錯,LZ家在朝內(nèi)大街?
  •   這本書是魯迅先生自己整理出版的
  •   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有種說法是,這一句是一個視覺上的場景轉換。
    在所有我看到的紀念魯迅的文章中,蕭紅是寫得最生動的。
  •   清瘦的外形,想起了魯迅.
    粉色網(wǎng)
    http://www.fensex.com
  •   "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這樣的句子,看似故弄玄虛,甚至無聊,但我以為表達了一種寂寥的情緒。如果換成“墻外有兩株棗樹”,就沒有這種意味了。當然,活著的人去揣度逝者的心思,總有些謬托知己的意思。誰知道作者當時究竟是怎樣想的呢?
    "他來乘車,被人輕輕一推,就要跌出好幾米遠。老夫子是脾氣極壞的,他爬起來,罵不過別人,打不過別人,回到家,拿起筆,一定會用最刻毒的語言嘲笑、諷刺、挖苦這丑陋的國民性."
    這段話是狠毒,精辟可就說不上了。魯迅從來沒有在文章里寫過乘車的事(小弟我孤陋寡聞,對魯迅的資料所知不多,但好歹魯迅全集是看過的)。挖苦魯迅的文章無論當時還是現(xiàn)在都不少。如果想看,可以看看梁實秋的文章,雖然也不客觀,但比這樣的屁話要強。
    “無窮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都和我有關”,這是魯迅在逝世前不久的一篇文章中寫下的。這說明魯迅并不是小肚雞腸,而是胸懷天下。
    朱安的遭遇很讓人同情,但說是毀在魯迅手里則有失公允。那是一個時代悲劇。
  •   正在看,呵呵,讀原著才能最貼近魯迅和許廣平。等我大作吧,哈哈
  •   毀謗挖苦魯迅先生的文章當然不少,特別是梁實秋對著已死的對手放冷槍是所不齒的
    不過魯迅先生有先見之明對怨敵在《死》里說“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li>
  •   "透明的心" 我也記得這個……當時格外神往哇,感慨……
  •   我一直覺得余杰是在翻版魯迅,只是不如人家崇高
  •   我愿意相信蕭紅是愛著魯迅先生的。而蕭紅在上海那一時期的許廣平,要么太大度,要么就是真會做人。
  •   頂豆汁兒!
  •   to轉身離開:許廣平會做人也好,大度也罷,但最關鍵的因素,可能還在魯迅——這是成熟男人必然的選擇。愛情,PK不過時間??!
  •   怎么回事,剛寫的評論說是不符合規(guī)定????我也沒寫什么過分的話啊。。。
  •   正在看余杰的《香草山》,他在書里就認為魯迅愛的是蕭紅,看后我大吃一驚。不知是不是因為蕭紅的許多文字都是在回憶,所以我總覺得她在骨子里還是個孩子,只是經(jīng)歷了太多的磨難,魯迅對她最多是一種長輩對晚輩的憐愛吧,實在是難以把他們兩人想成一對。。。。。。
  •   我個人覺得lz寫的有些過分了,朱安的命運是有悲劇性的,可是如果魯迅當時與她離婚了,朱安是活不下去的,所以魯迅也是在用他可做到的方式保護她。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