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1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作者:葛兆光 頁數(shù):144 字數(shù):62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這部小書,是在俞曉群兄的熱情和陸灝兄的催促下編成的,其中,收錄了幾篇最近借著書評的機會而寫的議論,涉及的時間是從晚清到當代,大致上還不算是無病呻吟,可以說大多還是有感而發(fā)的。
書籍目錄
本無畛域欲以“舊道德新知識”六字包掃一切“刮骨療毒”的痛苦“平生為不古不今之學”成為中國那一代的知識分子黃河依舊繞青山七十年代的故事、八十年代的記憶和九十年代的寫作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欲以“舊道德新知識”六字包掃一切 一、論學絕不遜歐人 一九一六年,赫赫有名的法國東方學家伯希和(Paul Pelliot,一八七五至一九四五)在中國擔任法國駐中國使館陸軍武官次官,七月中到上海,張元濟在家中請他吃晚飯,座中有繆荃蓀、葉昌熾、蔣汝藻等,也有寓居滬上海日樓的沈曾植,據(jù)葉昌熾記載,這場宴會成了四十歲的伯希和與六十七歲的沈曾植的學術(shù)對談,“乙庵與客(伯希和)談契丹、蒙古、畏兀爾國書及末尼、婆羅門諸教源流,滔滔不絕”,其他客人插不上嘴,只好洗耳恭聽?! 〔:碗m然年輕,但要與伯希和談?wù)撈醯?、蒙古、維吾爾等非漢族文字和摩尼教、婆羅門教等非漢族宗教,卻不那么容易,伯希和精通亞洲各種文字,曾經(jīng)主持《通報》 (Toung Pao)的編輯,因為批評凌厲苛刻而享有“學界警察”的名聲,后來還被從來自負的傅斯年稱為“全世界治漢學者奉為祭酒”。何況,歐洲學界從十九世紀起就關(guān)注中國周邊,所謂南海和西域史地之學向來是他們的強項,后來幾乎所有關(guān)注“殊族之文,塞外之史”的中國學人,都要到那里去問學。而這個除了去過一回日本,基本未出過國門的沈曾植,居然能夠在這些學術(shù)前沿話題上與伯希和分庭抗禮,真的讓人吃驚。王國維在《沈乙庵尚書七十壽序》中說的“道咸以降之學新”的“新”,其實說的是當時中國一流學者,已經(jīng)在西洋東洋學者的擅長領(lǐng)域中入室操戈。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