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3-1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樓宇烈
前言
我們中國人的歷史觀非常強烈,重視“以史為鑒”,把歷史作為一面鏡子,所以中國的歷史是世界上記載得最為詳細的。但“以史為鑒”并不只是為了掌握知識,從根本上說,是要把握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與人文的精神。 我們現(xiàn)在加強文化教育,增加了人文的內容。人文的意義不是要人們多學一點歷史知識,會背誦幾句唐詩、宋詞,而是要從中體味人生,陶冶性情。學人文的意義在于修身養(yǎng)性,從而改變我們的性格,提升我們的情操,提高我們的品位,最終找到安身立命之所。 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這話源出于《老子》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們了解別人,最多稱得上是個智者,對自己有了解才叫“明”?!爸恰焙汀懊鳌笔莾蓚€層次的。我們人類在認識客觀自然的時候比較容易,而認識人類自身就困難得多。然而恰恰是要認識你自己的渺小,才能成就你的偉大。所以我認為人文素養(yǎng),不能只著眼于知識層面,而是要體會人文精神。 人文素養(yǎng)不能空談。我們要多看些人文方面的書籍,多學點人文方面的知識,但千萬不要把它僅僅當做知識來學,千萬不要借此炫耀,而要在里面體悟人生,實現(xiàn)我們的生命價值。 那么我們具體怎樣才能提高人文素養(yǎng)呢? 第一,要確立做人的基本品德。其核心有幾點:知恥、守信、氣節(jié)和感恩。一個人有一點羞恥心是很重要的,如果一個人徹底沒有羞恥心,那他什么事都敢做。我們不要認為有羞恥心就什么都不敢做,其實保持一種羞恥心是人最基本的做人品德。關于守信,我不必多講。如果一個人“言而無信”,還怎么在這個社會上立足呢?氣節(jié)也是非常重要的,孟子提出“大丈夫”的三個條件: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痹谶@個世界上,每一個人的生存都離不開他人,乃至于天地萬物,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對養(yǎng)育我們的天地萬物、扶植我們的他人,存一顆感恩的心。要做到這幾點不容易??! 第二,要遵循社會最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盡倫盡職,敬業(yè)守信。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孤立的,真正的價值是在群體中、在社會中實現(xiàn)的,而不是自己一個人關在屋子里實現(xiàn)的。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很簡單,就是要得到他人、群體或社會的承認,也就是說你要為群體和社會作出了貢獻。 第三,審美情趣與藝術精神的培養(yǎng)。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也是非常注意哲理與藝術修養(yǎng)的結合。中國的藝術有非常豐富的內涵,在一首詩、一幅畫中往往隱藏著豐富的哲理。同樣,中國的哲理又有很濃重的藝術性,所以中國的藝術與哲理是融為一體的。藝術精神是人對社會,對人生意義、價值的一種理解,一個人愛好什么樣的藝術,很能反映這個人的品德。反過來,我們通過藝術來陶冶性情,也可以對人生的價值不斷有新的體驗。 第四,提升應對環(huán)境的能力,瀟灑地對待人生。我們讀書學習,不是為了高官厚祿,而是要在遇到種種坎坷、憂慮的時候不垂頭喪氣,保持堅定的意志,知道禍、福、生、死而心里不迷茫,這就是最根本的。 第五,注意我們的涵養(yǎng)功夫和儀表風度,儀表是外在的,涵養(yǎng)是內在的。儀表要穿著得體,舉止有禮。涵養(yǎng)功夫最重要的就是謙虛,真誠虛心地待人接物。 總的來說,人文素養(yǎng)要落實到對于生命意義和人生價值的認定中。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就表現(xiàn)了這樣一種精神,以及一種對生命意義、人生價值的認識。這也就是人文素養(yǎng)最后的落腳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確定我們的安身立命之地。
作者簡介
樓宇烈,1934年生。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曾任北京大學哲學系副主任,北京大學宗教研究院名譽院長,北京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小組成員,全國宗教學會副會長,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理事。
書籍目錄
從秦王到秦始皇趙高指鹿為馬大澤鄉(xiāng)的星星之火項氏起兵鴻門宴楚霸王烏江自刎叔孫通制定朝儀劉邦屠戮功臣平定諸呂之亂漢文帝廢除肉刑削藩與“七國”叛亂飛將軍威震右北平霍去病公而忘家播種友誼的西行蘇武牧羊司馬遷著《史記》霍光輔幼主昭君出塞王莽篡漢綠林軍和赤眉軍劉秀中興漢室董宣執(zhí)法如山光武帝與嚴子陵漢明帝求佛取經班固兄妹寫《漢書》蔡倫改進造紙術班超投筆從戎宦官專權與“黨錮之禍”黃巾起義
章節(jié)摘錄
為了顯示自己的威風,擴大影響,他經常帶領大批隨從到各地巡游,祭祀名山大川,要大臣們把頌揚他的文章刻在石頭上,好讓后代子孫都知道他的赫赫功績,以便萬古留名。 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他東巡到河南郡陽武縣一個叫博浪沙的地方,有個早就埋伏在那里的刺客,突然扔過一個大鐵椎,將他后面的一輛副車砸得粉碎。秦始皇大驚失色,忙令停車搜捕,可刺客已經逃得無影無蹤了。后來,他下令全國,整整清查了十天十夜,還是沒有抓到兇手。 七年后,秦始皇又遇到了兩件不愉快的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有人告訴他,東郡有一個地方,從天上掉下來一塊石頭,有人在上面刻了“始皇死而地分”六個大字。意思是說,始皇帝一死,天下又要恢復到六國時的狀態(tài)。秦始皇命令御史嚴加追查,但沒有發(fā)現(xiàn)這個刻石的人。他氣急敗壞,下令殺死了住在石頭周圍的所有百姓。另一件事情是,有位使者從關東回來路過華陰,忽然有個老人攔住去路,對他說:“今年祖龍死?!闭f完,便不知去向。這祖龍自然指的是秦始皇。聽了這句讖語,他心里很不高興。 這些跡象,都表明他已經失去了民心,也是百姓已向他敲起了警鐘。 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又到東南一帶巡游,隨行的有丞相李斯、中車府令兼行璽令事趙高(掌管機要文書的宦官),還有他的小兒子胡亥。他們渡過錢塘江,到了會稽郡的吳中,直到第二年夏天才起駕回京。走到今山東平原,秦始皇卻生病了。他最忌諱談死的問題,雖然病了,卻沒有人敢同他議論后事。到了沙丘(今河北廣宗西北),他一病不起。他知道自己病情嚴重,再也沒有好轉的希望,便吩咐趙高說:“火速派人通知太子,叫他星夜趕回咸陽。萬一我死了,由他主持喪事,并繼承皇位?!? 詔令寫好了還沒來得及送出去,秦始皇便在沙丘的平臺辭世了。丞相李斯覺得皇帝死在外面,離京城又遠,萬一傳了出去,恐怕引起王位之爭,又怕老百姓乘機起來造反,不如暫時保守秘密,不向郡縣發(fā)喪,待趕回咸陽后再發(fā)喪大殮。 趙高為人陰險狡詐。他本是胡亥的老師,又是他政治上的死黨。他想:要是胡亥能夠嗣位,自己定能獨攬大權。于是,他把秦始皇的遺囑藏了起來,慫恿胡亥去奪取他大哥扶蘇的皇位。胡亥當然求之不得,完全同意他的計謀。 趙高心里十分清楚,要做這種偷天換日的事,想避開李斯是做不到的,于是便去找李斯商量。他說:“現(xiàn)在皇上已經升天,遺詔和玉璽都在胡亥手里。擺在面前的情況是,要決定哪個接替皇位,全憑我們兩個做主?!? 李斯是個很有才干的人,在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的事業(yè)中,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對秦王朝的興亡成敗是十分關切的。他一聽趙高的提議,大吃一驚,忙說:“我們都是皇帝的重臣,怎能做出這種大逆不道、破壞國家定制的事情來呢?” 趙高說:“你我的才能和功勞,都不能同蒙恬相比。他又長年累月與太子共事,情同手足。如果扶蘇立為皇帝,就算你有天大的能耐,也要把相位拱手讓給蒙恬。至于我,就更不必說了。這是明擺著的道理,還用得著懷疑嗎?可胡亥就不同了,他為人厚道,心地善良,一旦做了皇帝,你我的地位都不用擔心。請你仔細考慮吧?!? 經過趙高一番勸誘,李斯考慮到自己的利益,特別是害怕扶蘇繼位后蒙恬奪去了他的相位,想來想去,最終還是同意了趙高的意見。他們毀了秦始皇召回扶蘇的詔書,假造了一份秦始皇責令扶蘇與蒙恬自盡的遺詔,派親信星夜趕往塞北。 扶蘇接到“遺詔”,也不辨是真是假,哭了一陣子就引頸自裁了。蒙恬看出了“遺詔”的破綻,說:“我跟皇上南征北戰(zhàn),自信沒有二心,就是死,也得先回成陽,問個清楚明白?!? 使者不敢妄斷,便將蒙恬監(jiān)禁起來,最后他還是慘死在監(jiān)牢里。P10-12
編輯推薦
我們中國人的歷史觀非常強烈,重視“以史為鑒”,把歷史作為一面鏡子,所以中國的歷史是世界上記載得最為詳細的。但“以史為鑒”并不只是為了掌握知識,從根本上說,是要把握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與人文的精神?!逗⒆颖仨氈赖闹腥A歷史文化故事(秦漢卷)》是一本故事化的歷史讀物,以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了中華文明發(fā)展史,將中華民族積淀下來的深厚文化,用通俗易懂、清新明快的暢游歷史知識長河、感受燦爛文化的同時,開闊眼界、提高素養(yǎng)、啟發(fā)智慧、陶冶情操。本書由樓宇烈主編。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