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遠的回響

出版時間:2002-8  出版社:寧夏人民出版社  作者:汪介之,陳建華  頁數(shù):406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孕育生長于黃河——長江、伏爾加河流域的兩大文明,各以其獨特民族風貌與鮮明的地域特色而彰顯于世,彼此之間又有著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歲月悠悠,斗轉(zhuǎn)星移,中俄文化交往史上的無數(shù)動人景觀已成過去,然而,華夏文明卻無聲地滲入一代又一代俄羅斯作家的精神創(chuàng)造中,俄羅斯文學和文化也以其特有的方式在中國文化語境中激起陣陣回響。讓我們以此書為向?qū)?,拂去歷史的風塵,走進中俄文化雙向交流互動的五彩繽紛的世界……

作者簡介

汪介之,安徽廬江人,1952年生。1986年畢業(yè)于吉林大學研究生院,獲文學碩士學位。1994年曾前往俄羅斯科普希金語言學院訪學?,F(xiàn)任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研究所所長,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yè)博士生導師。兼任江蘇省比較文學學會副會長,江蘇省外國文學學會秘書長,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教學委員會委員,中國俄羅斯文學研究會理事。主要著作有《俄羅斯命運的回聲——高爾基的思想與藝術(shù)探索》、《選擇與失落——中俄文學關(guān)系的文化觀照》、《現(xiàn)代俄羅斯文學史綱》、《20世紀俄羅斯文學批評史》;編著有《外國文學教程》、《高爾基》、《白銀時代名人剪影》、《高爾基自傳》。在《外國文學評論》、《中國比較文學》、《世界文學》、《當代外國文學》、《譯林》等多家國內(nèi)核心期刊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譯文計80余篇。多次獲得國家、省級各種獎項。曾主持完成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九五”規(guī)劃項目,目前正在主持省“十五”規(guī)劃重點項目“中俄(蘇)文學理論比較研究”的課題研究。

書籍目錄

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長河中——關(guān)于中俄文化交流的對話神交中國——俄國古典作家心目中的中國 1.希諾瓦:俄國文學先驅(qū)者的東方想像 2.奇異的國度:18世紀俄國作家與中國 3.文化使者:東學西漸中的俄國漢學家 4.生命留痕:浪漫詩人的中國情思 5.識見與偏見:19世紀俄國作家的中國紀實 6.永恒的尋覓:托翁的終極追求與儒道墨學說熔鑄風雨——俄國文學譯介中的文化現(xiàn)象 1.初涉中國:從俄人寓言到虛無黨小說 2.改塑與重整:“施施東來”的名家與名著 3.別求新聲:在沖決舊文化桎梏的熱流中 4.心靈交匯:俄國作家與中國新文學契合與碰撞——中國批評視野中的俄國古典作家 1.普希金情結(jié):華夏大地上的俄羅詩魂 2.解讀經(jīng)典:走近真實的果戈理 3.悠長的牧笛:中國文學批評的屠格涅夫 4.跨越歷史:托爾斯泰與中國文壇論爭眷戀與沉思——20世紀俄羅斯作家視界中的中國文化 1.尋找參照:索洛維約夫?qū)χ形魑幕谋容^考察 2.心儀詩國:阿赫瑪托娃等詩人與中國詩歌文化 3.面對神奇:巴赫金對中國文化的描述 4.“寫意”與“假定”:梅耶荷德對中國戲劇藝術(shù)的接受凝望與追尋——20世紀俄羅斯作家筆下的中國形象滲透與回響——中國文化語境中的20世紀俄羅斯作家參考書目后記

章節(jié)摘錄

  18世紀前期的俄國是與彼得大帝的名字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他推行的改革措施使俄國擺脫了中世紀愚昧落后的狀態(tài),開始躋身于歐洲大國之列。這種改革也給文學帶來了新的氣象。從30年代開始,康捷米爾、羅蒙諾索夫、蘇瑪羅科夫、諾維科夫、杰爾查文、馮維辛和拉季謝夫等一批作家相繼登上文壇。盡管這些作家的作品尚未產(chǎn)生世界影響,但是他們在俄國文學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俄國近代文學是從他們開始起步的。我們看到,“中國”這個詞也屢屢出現(xiàn)在這些作家的筆下?! τ?8世紀俄國民眾來說,雖然中國仍是那么遙遠,它的面目仍十分朦朧,但對這個詞卻已不陌生。在上流社會,這個詞一度還頗為時髦。這是因為17~18世紀盛行于西歐的“中國熱”正在對俄國產(chǎn)生深刻影響。17世紀,隨著中歐間海路的開通,體現(xiàn)中國深厚文化底蘊的各種藝術(shù)品開始大量進入西歐,從而在西歐(特別是法國)掀起了一股崇尚“中國情調(diào)”乃至仿效中國藝術(shù)的“羅科科”旋風。而當時的俄國正處處以西歐為楷模,崇法思想十分嚴重,仿佛是“歐洲文化的一個復制品”。這種“復制”的結(jié)果自然讓“中國旋風”也很快席卷了18世紀的俄國,特別是上層社會和知識界?! ‘斎?,“中國熱”的出現(xiàn)也與俄國內(nèi)在的需要相關(guān)。當時的俄國經(jīng)過不斷向外擴張,其勢力范圍已經(jīng)伸及整個西伯利亞,中俄成了接壤的鄰國。前往中國的外交家、旅行家、商人和傳教士逐漸增多。以17世紀末至18世紀60年代初葉,俄國官方派出的經(jīng)過西伯利亞前往中國的就有傳教士使團5批,商隊12支,人數(shù)多達數(shù)千人。這些人中有的將自己在中國的見聞和對中國的印象變成了文字,如季姆科夫斯基的三卷本《中國旅行記》等。18世紀俄國出版的有關(guān)中國的著述多達百余種。有的刊物以相當多的篇幅介紹中國情況,如《莫斯科電訊報》和《西伯利亞通報》(后改名為《亞洲通報》)等。這期間,從西歐翻譯過來的這類文字也不少。俄國科學院所藏的中國書籍也迅速增加。這一切自然引起了俄國民眾,特別是作家們對中國這個東方文明古國的濃厚興趣?! ∪缃衲芤姷降?8世紀俄國著名作家筆下的有關(guān)中國的文字已經(jīng)不多。然而透過這些文字,我們還是能夠清晰地看到這些作家們心目中的中國形象和中國文化。  在那一時代的不少俄國作家心目中,特別是那些受到啟蒙思想影響的作家的心目中,中國是一個理想王國,一個皇帝仁慈、政府清廉、法紀嚴明、百姓勤勞的國度,一個可以與虛偽的丑惡的俄國現(xiàn)實相對照的道德的和哲人的國度?! £P(guān)于這一點,我們不妨看看作家諾維科夫(1744~1818)因介紹“中國思想”而與葉卡捷林娜二世發(fā)生的一場沖突。18世紀60年代,葉卡捷林娜二世也曾作出過擁護啟蒙思想的姿態(tài),俄國的社會思想一度比較活躍。女皇為顯示自己政治上的開明,創(chuàng)辦了諷刺雜志《萬象》,提倡“含笑地”嘲諷一些人性的弱點。社會上諷刺雜志應(yīng)運而生。在這些雜志中,諾維科夫創(chuàng)辦的《雄蜂》、《空談家》和《畫家》等最為出色??墒牵碾s志所載文章鋒芒畢露,直指社會弊端和“穿裙子帶王冠的答爾丟夫”。他的《雄蜂》創(chuàng)辦于1769年,是18世紀俄國最優(yōu)秀的諷刺雜志。其刊首題詞“他們勞動,你們卻享受他們的果實”就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啟蒙精神。就在  這份刊物的第8期(1770年2月出版)上,諾維科夫刊出了《中國哲學家程子給皇帝的勸告》一文?! ∵@里的“程子”指的是宋代中國哲學家程頤(1033~1107),他是宋代理學的代表人物之一。文章的原題是《為太中上皇帝應(yīng)詔書》,寫于1065年,系程頤為其父親起草的給宋英宗的奏折。俄譯文取的是其后半部分,由列昂季耶夫譯出。這一部分談的主要是治國的方針和理想君主應(yīng)該具備的條件,即“一日立志,二日責任,三日求賢”。以立志為首,因為“君志立而天下治”。“所謂立志者,至誠一心以道自任,以圣人之訓為可必信,先王之治為可必行,不狃滯于近視,不遷惑于眾口”,“自昔人君孰不欲天下之治,然或欲為而不知所措,或始銳而不克其終,或安于積久之弊而不能改為,或惑于眾多之論而莫知適用,此皆上志不立故也”?! 】沁@篇“給皇帝的勸告”,表面上只是贊揚中國哲學家關(guān)于“君志立而天下治”的思想,而實質(zhì)上卻在諷刺俄國的社會現(xiàn)實,特別是葉卡捷林娜二世的所謂“開明政治”的許諾是“始銳而不克其終”。這里有這樣一個背景:1867年,女皇聲稱要修改17世紀編的法典,給全國公民以平等、自由和法律。她召集成立了“新法典編撰委員會”,但這個委員會尚未真正開始工作,就因涉及一些實質(zhì)性的問題而被解散。因此,文中的這段話:“假如你的主意還未打定,而且意志也不夠堅強,那你就可以知道,不但你不要改革政府,恐怕連改革你自己都很困難。”其針對性就很強了。諾維科夫還在譯文的后面加上了這樣的似褒實貶的文字:“由于我們偉大女皇的圣明治理、她對臣民的關(guān)懷備至和不倦的辛勞,由于她樹立了良好的社會風尚和提倡科學藝術(shù),更由于她知人善任、執(zhí)法如山,她的恩情真如江河經(jīng)地、無所不在??傊?,由于她所有的不朽業(yè)績,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假如這位中國哲學家活到現(xiàn)在的話,他就不必寫這篇勸告給皇上,他只要勸告皇帝步葉卡捷琳娜大帝的后塵就可以進入永恒之宮了?!雹龠@樣的諷刺文字當然會激起女皇的強烈不滿,《雄蜂》雜志被迫????! ⊥?月,諾維科夫又創(chuàng)辦了刊物《空談家》。在這份刊物的第2期上刊登了《中國汗雍正皇帝給兒子的遺囑》一文。此文原為《雍正遺詔》,系1735年清朝皇帝雍正寫給弘歷等太子的遺囑,載《大清世宗憲實錄》,由列昂季耶夫譯出。文章的內(nèi)容是雍正對他的繼承者該如何治理國家的告誡,主要涉及勤政為民和懲惡揚善的一些原則,諸如“勤求治理,扶育蒸黎,無一事不竭其周詳,無一時不深其祗敬”,“大法小廉,萬民樂樂”,“詰奸除暴,懲貪黜邪,以端風俗,以肅官方”,“勿為奸詐諂媚之徒所欺,勿信邪惡之言,為人君者修德,國家自得安康太平”等。這樣的原則自然不錯,在如此“開明、仁慈”的皇帝的治理下的國家豈不就是18世紀啟蒙作家所盼望的理想王國嗎?諾維科夫當然要為之張揚。與此相對照,女皇統(tǒng)治下的俄國現(xiàn)實就太令人失望了:“人人爾虞我詐,神父盡量欺騙老百姓,仆人欺騙老爺,而大貴族總想欺騙皇上……拿吧,撈吧,不管什么,抓到手就算數(shù)?!边@段文字出現(xiàn)在刊載《雍正皇帝傳子遺詔》的同一期刊物上。②中國皇帝的上述訓誡之詞對于俄國的女皇來說不是也很管用嗎?這當然大大刺激了葉卡捷林娜二世,而更令她氣憤的是編者刊登這篇文章有明顯的暗示她交權(quán)的用意。此前葉卡捷琳娜曾聲稱她將在兒子16歲時將皇位傳子,而1770年她的兒子巴維爾正好滿16歲。諾維科夫如此的越軌之舉,使得他的雜志只能再次以??娼K?!  ?/pre>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外國作家與中國文化”(或外國作家與中國、在中國,外國文學在中國、與中國),這一類跨文化語境下的比較文學命題,并非當代新設(shè)的課題。事實上,自中國文化進入異域他鄉(xiāng),特別是18世紀以降,中國文化步入基督教文化圈,東西方全然不同的兩種文明發(fā)生真正實質(zhì)性的碰撞之后,“異域作家與中國文化”,便鮮明地提到了中外學界面前,成為前輩學者不斷關(guān)注和探討的話題。  雖然直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外學者才以自覺的比較文學意識來正視這個命題,但經(jīng)過漫長歲月的積累、開掘,它已發(fā)展為國際比較文學界長盛不衰的傳統(tǒng)課題。面對中國文化對外國作家所引發(fā)出的愈來愈大的沖擊,對外國文學所產(chǎn)生的愈來愈深的影響,每一個敏銳而自覺的比較文學學者在自己的學術(shù)探求中,事實上也難以回避這一課題。且不論,與中國有著悠久交流傳統(tǒng)的周邊國家如日本、朝鮮、越南等國,融于周邊文化的儒道佛各家,經(jīng)過演化融合已經(jīng)成為周邊各民族文學和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即如處于地球另一端的西方國家,當17世紀來華傳教士把中國文化帶回歐洲大陸之后,對歐陸啟蒙運動所產(chǎn)生的影響,及由此而形成一股席卷整個歐洲的“中國文化熱”,這已是人所共知的歷史事實。  歐美許多大作家和思想巨子,如伏爾泰、孟德斯鳩、萊布尼茲、列夫,托爾斯泰、歌德、席勒、愛默生、梭羅、龐德、奧尼爾、哥爾斯密、黑塞、卡夫卡、布萊希特、克羅岱爾、謝閣蘭、圣—瓊·佩斯、亨利·米修……等等,都在不同層面和不同角度,接受了中國文化的滋養(yǎng)。國內(nèi)外學者就此提供的研究成果可說是難以數(shù)計,單就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學界始作俑者而言,就有粱宗岱之于中法、范存忠等之于中英、陳銓之于中德、季羨林之于中印、戈寶權(quán)之于中俄等均有卓具建樹的奉獻。其中,如陳受頤的《18世紀英國文化中的中國影響》、方重的《18世紀的英國文學與中國》、范存忠的《中國文化在啟蒙時期的英國》、錢鍾書的《17、18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陳銓的《中德文學研究》等便是這方面的開山之作。  前驅(qū)們這些學術(shù)開拓,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都為我們對這一課題的研究提供了效法的榜樣。新時期我國年輕的比較文學學者,在錢鍾書、季羨林、范存忠、楊周翰、賈植芳等這些先驅(qū)者的帶領(lǐng)和鼓舞下,在前輩開拓的領(lǐng)域里辛勤耕耘,結(jié)出了相當豐碩的果實,致使外國作家與中國(文化)關(guān)系的研究也成為我國比較文學界所樂于探求的重要課題?! r代在前進,學術(shù)在發(fā)展?!巴鈬骷遗c中國(文化)”這一近乎古老而傳統(tǒng)的課題,之所以在新世紀要特別重新提起,那是近代人類文明交流發(fā)展的態(tài)勢所決定的,是時代和學術(shù)發(fā)展所使然。我們認為,對中外文學與文化關(guān)系進行整體研究,及由此而對人類文明交流發(fā)展作總體歷史審視的時機已經(jīng)到來。我所以誠邀海內(nèi)外學界同仁共創(chuàng)紗卜國作家與中國文化》這套大型叢書,正出于這種認識?! ∫环矫?,我國比較文學界前輩在他們的拓荒開創(chuàng)中,已經(jīng)為我們樹立了從事這方面研究的活生生的榜樣,為我們進行整體研究積累了可資借鑒的經(jīng)驗和仿效的范例;另一方面,時代前進的腳步和學術(shù)發(fā)展的態(tài)勢,不僅催發(fā)著我們要為新的時代需要不斷地開拓前進,同時也要解決時代源源不斷地向我們提出的新的思想資料和新的問題,亟待我們進行深入的思考、探索。研讀前驅(qū)者們的相關(guān)研究成果,我們注意到,他們下力最多貢獻最大的,主要集中于18世紀前后這一段時期中外文化與文學遭遇、匯通的歷史梳理與發(fā)掘,但對19世紀以后東西方文化更為波瀾壯闊的撞擊交流的史實卻涉及甚少,甚至尚未觸及,這就為我們要進行的總體研究留有拓展的廣闊空間?! ≡趧倓傋哌^的20世紀的途程中,伴隨著東西方文化日趨頻繁而密切的交往與對話,伴隨著新的思維觀念、開放的文化視野和新的方法論的突破,特別是伴隨著全球一體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洶涌澎湃的歷史潮涌,所有這一切,事實上也為我們對人類文明交流發(fā)展的歷史審視和整體研究,廓清了道路,拓開了一個絕佳的學術(shù)場地。正是這兩方面的“遇合”,才助咸了我們創(chuàng)設(shè)這套叢書的學術(shù)期待,即通過國別作家與中國文化關(guān)系的疏理,力圖展現(xiàn)中外文學與文化在不同歷史時期相互碰撞、交融的精神實質(zhì),從而在人類文明交流發(fā)展、互補共存的大背景下,揭示出中外文學關(guān)系史中某些帶有普遍意義的東西?!  ?/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悠遠的回響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本書除了我們所熟悉的俄羅斯作家外還收錄了一些我們所不熟悉的作家與作品,如流亡作家的作品,不僅有簡介還有與中國的文化對比分析,這是集專家多年心血與對國外了解比較的精髓之作,特別是有季羨林老先生作序與其他國內(nèi)較知名的學者的評價,使得本書的價值比之過去的比較文學與文學評論書籍較為優(yōu)秀,有很多新的資料在其中,可以作為研究或平時閱讀的較好材料。
  •   很不錯的書,值得購買
  •   還沒看,質(zhì)量還行
  •   內(nèi)容不錯,就是印刷質(zhì)量不好。
  •   中國文化的魅力還是很大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