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政界往事

出版時間:2004-09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作者:李亞平  頁數(shù):267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帝國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實錄》公元1127年,即北宋靖康二年,南宋建炎元年。這一年,北宋帝國覆滅,南宋帝國在風雨飄搖中宣告誕生。中國人陷入長達10余年的兵兇戰(zhàn)亂、血雨腥風之中。先是頭年底,帝國首都汴京(又稱汴梁,即今日開封)淪陷敵手;進入正月,金國騎兵將首都的金銀寶貨、文玩古物。儀仗圖籍搜羅一空;二月,金人立原來的帝國宰相張邦昌為大楚皇帝;三四月間,我們帝國的兩位皇帝--當了1年多太上皇的宋徽宗趙佶,和他的大兒子、只當了1年多皇帝的宋欽宗趙桓--全部成為大金騎兵俘虜,被擄掠到了金國。一同被掠去的還有在汴京的皇家宗室、妃嬪宮女、文武百官、工匠藝伎等14000多人。北宋帝國就此滅亡。這是中國人從未遭遇過的恥辱?! 拇?,“靖康之恥” 刀子般刻進了中國的記憶。宋徽宗的第九個兒子康王趙構(gòu)僥幸脫身,旋即逃往南京,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當年五月一日,趙構(gòu)在南京應(yīng)天府稱帝,建立南宋帝國,改年號靖康二年為建炎元年。當時趙構(gòu)剛滿21歲,他成了大宋帝國的第十位皇帝,也是南宋的第一位皇帝,史稱宋高宗。這一年,本書所涉及到的人物,情況各不相同。他們當中,有一些被認為需要對本年發(fā)生的一切負責,有些則被本年度發(fā)生的一切改變了命運,這種改變有時表現(xiàn)得相當徹底。

書籍目錄

楔子一、好漢趙匡胤的“臥榻”情結(jié)二、都是王安石惹的禍三、宋徵宗的浪漫生活四、童貫,閹割過的王爺不孤獨五、趙構(gòu),騎泥馬渡江的皇帝六、岳飛必須死尾聲后記

章節(jié)摘錄

  1127年,大宋帝國的前生后世——《帝國政界往事》談屑 文/孤云  1127年,一個王朝回首中已是前生;而另一個王朝在鐵蹄侵凌下誕生。1127年,這一年成為兩個王朝的分水嶺,兩個王朝的命運,構(gòu)成大宋帝國的全部歷史。這一年的標志,是猶如"刀子般刻進了中國的記憶"的"靖康之恥"。  《帝國政界往事--1127年大宋實錄》一書,便是從這里打開大宋帝國的生死簿,追憮大宋帝國前生后世--北宋,是為南宋的前生;南宋,是為北宋的后世。作者李亞平站在歷史地圖的這一經(jīng)緯度上,上溯大宋帝國肇始之初的風云變幻,下窮"收拾舊山河"之夢破滅處-- "公元1127年的大禍發(fā)生時,距離大宋帝國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龍馭賓天,已經(jīng)過去了151年。""公元1127年,距離王安石發(fā)起他那著名的變法運動,已經(jīng)過去來58年。""公元1127年,宋徽宗趙佶在皇位上整整坐了25年。"……  顯然,在全書的架構(gòu)上,作者受到黃仁宇先生《萬歷十五年》一書的啟發(fā),以一個時間支點,撐起大宋數(shù)百年的興衰起伏。從趙匡胤黃袍加身起筆,至岳飛以莫須有之罪被賜死掩卷,其中又以王安石變法、童貫禍國等章節(jié)為啟承轉(zhuǎn)合,全書疏落有致、高潮迭起。陳橋兵變、杯舊釋兵權(quán),這些耳熟能詳?shù)牡涔适氛f,在作者筆下如順手拈來,讀來又覺煥然一新;澶淵之盟、海上之盟、泥馬渡江,那些影響帝國運勢的外交內(nèi)政,在書中得到忠實演繹,又充滿了歷史戲劇性?! ∪珪粤鶄€歷史人物為主要線索,并由此分作六大章--宋太祖趙匡胤、宋徽宗趙佶、宋高宗趙構(gòu),三位大宋皇帝主宰了帝國的沉??;王安石、童貫、岳飛,三位大宋文臣、宦官、武將,改變了帝國的命運--通過這六個人的史傳,作者描繪出一幅既忠于歷史真實而又不拘泥于正史定論的帝國政界圖,將有宋一代的來龍去脈交代得清清楚楚、爽爽快快。其運筆如揮毫潑墨,全然不受編年史料限制,縱橫開闔而結(jié)構(gòu)分明、線索清晰,留白之處引人浮想聯(lián)翩;于歷史關(guān)鍵處又如工筆白描,細細勾勒,無論刀光劍影抑或英雄斷腸,躍然紙上?! ∮兴我淮牡鋬杂涊d可謂浩如煙海,遑論汗牛充棟的野史筆記,單那部二十五史中篇幅最為龐大的《宋史》,足以讓人皓首窮經(jīng)而迷途忘返。然而,令人驚奇的是,這一切對于沒有受過正規(guī)史學訓練的作者來說,似乎不存在任何障礙,他對于大宋歷史的熟悉程度,相信已達到事無巨細無所不曉的地步。對于這一點,作者亦自矜道:"任何一件史實,包括稍微重要一點的人物對話,我都可以告訴你在古、現(xiàn)代文獻資料中的出處。"于此,也可以知道作者在史識方面所下的功夫。而用這樣的功力完成的一本《帝國政界實錄》,在描述歷史真實方面所能夠達到的高度,自是不言而喻?! 〗陙恚瑲v史類書籍頗受歡迎,專業(yè)學術(shù)層面的暫且不提,坊間流傳的這一類書籍,大致可分為三種:一種是具有學術(shù)性質(zhì)的,語言又不艱深晦澀的書籍,如黃仁宇先生的史學著作系列;一種是"以假亂真"的歷史小說,如高陽作品系列與二月河的帝王系列;一種是作為歷史研究,卻又不拘泥于正統(tǒng)學術(shù)路徑的讀史筆記,如吳思先生的《潛規(guī)則》等書。近來,大概是大話、戲說歷史,以及以小說為歷史的書籍充斥坊間,于是又有打著"正說"歷史見于市面?! ∪绻麑⒗顏喥较壬倪@本《帝國政界往事》比照上述類別,這本書雖然在結(jié)構(gòu)上有取法黃仁宇《萬歷十五年》之處,其風格則類似于吳思的讀史筆記。從書中亦可以看出作者在對史識(歷史知識)爛熟于胸的基礎(chǔ)上,更欲表達個人史見(歷史見解)。也就是說,本書的基本意圖在于"實錄",但并不僅僅滿足于忠實記錄歷史。相對來講,在歷史知識方面下的多為死功夫,只要有鐵棒磨成針的耐心,熟悉一朝一代的史實并不困難;而要形成個人的史見,就不能單純靠皓首窮經(jīng)的毅力,更要有相當?shù)亩床炝胺治瞿芰?,乃至需要掌握獨門暗器,即有別于他人的史學研究方法論。  在這本書里,作者的一些史見別具新意。比如在《都是王安石惹的禍》這一章,作者指出王安石變法之所以失敗的原因,在于"以國家壟斷經(jīng)營的方式,開啟了與民爭利的大門"。在論及青苗法、均輸法及市易法的弊端時,作者對計劃經(jīng)濟、政府管制的弊端顯然了然于胸。而在提及"蕭規(guī)曹隨"的典故時,作者對無為而治的理解顯然有著現(xiàn)代眼光,"有限政府"的思維在論述中呼之欲出。雖說用這些觀點來分析當下社會,可以說沒什么特別之處,將之置于古代史研究之中,卻往往能夠激活史料,闡發(fā)新意。  但是,從整體而言,我認為這本書史識略勝而史見略遜。雖然閱讀當中令人常有心曠神怡之感,或有激憤莫名之痛,仍有不夠酣暢淋漓之處。在對一些眾所皆知的歷史事件的分析上,感覺終歸還是有所缺憾。  比如,論及著名的"太祖勒石"一事,對趙匡胤給自己子孫留下的三大誓約,作者的分析就不能夠讓我有大快朵頤之感。作者的看法,僅僅停留在"這是唯一一份出自皇帝之手、帶有人性光輝的誓約"的層面上。而以我的淺見,三大誓約無一不體現(xiàn)了帝國初創(chuàng)時期,趙匡胤處心積慮欲"坐穩(wěn)江山"從而永保江山的心態(tài)。比如三大誓約當中的第一條,"保全柴氏子孫,不得因有罪加刑",應(yīng)該是從柴氏孤兒寡母手中取得政權(quán)的趙匡胤想以此獲得政權(quán)合法性的一項重大策略。試想,趙氏雖無弒君之舉,卻有奪位之實,如殺柴氏,史書會怎么書寫這一筆,趙氏想必很清楚;而善待柴氏,至少可以制造禪位假象,以維護政權(quán)續(xù)絕的合法性。北宋之前的朝代更迭,趙匡胤兵變之時強調(diào)不得殺后周皇室及公卿大臣,都清楚地說明采取這一策略的必要性,事實也證明了該策略對北宋政權(quán)的穩(wěn)固起了很大作用?! ≡偃纾珪钭屓烁袆拥漠攲佟对里w必須死》一章,讀到動情處令人幾欲落淚。作者寫作此書的緣由之一,也正是因為岳飛的故事。然而,以理性思之,恰恰是這一章,幾乎沒太多新鮮的觀點,除了多一些細節(jié)性的史料,整章論述顯得太過因循舊事。實際上,岳飛這個人,無論放在當代抑或當時的語境下,可以說的,應(yīng)該遠遠不止這些。  當然,以讀者的思考質(zhì)之作者,這顯得有點不厚道,或者說,以當代人的觀點介入古人的世界,可能全然不是那么一回事。從這樣的角度來看,此書反倒少犯了僭越古人的錯誤?! ⊙诰硭贾兜蹏缤隆芬粫髡?,走的大抵是傳統(tǒng)"以史治史"的路線,勝在精于史料鉤沉,對史實如數(shù)家珍,不足之處在于"守成"有余而"創(chuàng)新"不足。但是,將此書置于當今"大話"、戲說歷史類圖書流行的背景下,則我的不滿明顯太過苛求,比之于正當火熱的"正說"歷史類作品,更是一點兒也不遜色。再進一步,從遵循"述而不作"的古訓出發(fā),說不定該書反倒具有微言大義的品質(zhì),那也未可知!  從"岳飛必須死"說——談《帝國政界往事》對史學研究的啟示 暮賓  "岳飛必須死",這個聽似驚世駭俗的結(jié)論,是新近熱銷的史評著作《帝國政界往事-公元11127年大宋實錄》的最后一章標題。作者自承之所以選擇這段歷史入手,是因為從會看小人書時起就不明白為什么岳飛會死。我想這個情結(jié)幾乎系于冤案發(fā)生后千百年來所有中國人的心頭。 而直至今天,無論史家公論,還是民間輿情,一致認為這一千古奇冤,為奸臣秦檜之流一手制造。以中國人的習慣,冤有頭,債有主,揪出了秦檜,岳飛之死因便釋然而解,剩下要做的,便是到西子湖畔岳飛墓前吐唾沫了。這種認識和心態(tài)最生動地表現(xiàn)在晚清某秦姓游客的詩里:人從宋后少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  在后世無數(shù)統(tǒng)治者有意無意地把岳飛之名簡化為"民族英雄"符號的大環(huán)境里,很少有人深思,為什么僅憑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就能在一個祖宗有明訓,而數(shù)百年來也確實不殺大臣的朝代,輕而易舉地要了岳飛的命?  作者正是帶著這一疑問,鉆入故紙堆,重新梳理宋史?;蛘哒驗樽髡叻菍I(yè)史家,未受過正規(guī)史學訓練,因而無論在方法上還是在觀點上都不受正規(guī)史學的束縛,才從舊文字里發(fā)現(xiàn)了新信息,得出上述令人瞠目結(jié)舌的論斷--好在我們生活在一個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時代。岳飛為什么必須死,簡言之,因為當時的皇帝,那位"泥馬渡江"幸得偏安一隅,并從此"錯把杭州當汴州"的宋高宗趙構(gòu)要他死。而秦檜之流,只是及時秉承了上意,做了皇帝想做而沒法親自做的事而已?! ≌犉饋恚@個結(jié)論的前提是一個悖論。因為岳飛畢生追求的目標是恢復大宋江山,而大宋江山正是趙家的,身為趙家主子的宋高宗,為什么會親手扼殺這為自己打江山的唯一合格人選呢?我不清楚是否正是這一悖論,阻礙了歷代史家進一步思考岳飛的死因。或許還有別的原因,畢竟中國長達4000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中,具有絕對意義上獨立人格的史家只是在近年才初露崢嶸。還有一種可能性:或許在專業(yè)史家眼中,岳飛的死活,只是這個歷史年代的一個或然性課題。因為如果岳飛不死,歷史可能改寫,但他已經(jīng)死了,那就沒有研究的必要了。因此,長期以來,岳飛及岳飛的故事,更多地在文學范疇和當世政治訴求中發(fā)揮其價值。而在歷史研究中,既便是近幾年最受推崇的黃仁宇先生,也只在他的宏著《中國大歷史》中,略嫌輕率地把岳飛定位為"失勢的英雄"。并把后代中國人的岳飛情結(jié),定義為對失勢英雄的崇拜--我想他是離開這片熱土有點太久了。  然而這悖論只是一種表象。本書作者從歷史和現(xiàn)實、宏觀和微觀、主觀和客觀上全方位闡述了宋高宗殺機漸起的緣由。全書分為六章,每一章的標題,都與上述"岳飛必須死"一樣,具有相當?shù)纳縿有?,足以勾起一個普通讀者,哪怕是自認為對歷史沒有興趣的人的閱讀欲望。整書結(jié)構(gòu)與黃先生的《萬歷十五年》相同,作者選取了公元1127年作為全書的節(jié)點,沿著時間座標向前向后將歷史的畫卷展開。這一年對有宋一朝,可謂大禍從天降,北宋在金國女真族的鐵蹄下覆滅,二位皇帝,連同皇家宗室、相關(guān)人等共14000多人被虜,這一年為北宋靖康二年,從此,"靖康之恥"成為中國的一個歷史名詞,并隨著岳飛的《滿江紅》流播到普羅大眾的記憶里。同年,南宋由皇室唯一的幸存者宋徽宗第九子趙構(gòu)主持,在風雨飄搖中宣告誕生,這一年岳飛開始嶄露頭角,并在以后的15年中建功立業(yè),威名遠播,成長為帝國最具實權(quán)的軍事統(tǒng)帥,最終,在最有希望實現(xiàn)其"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的宏愿時,因所作所為與當朝皇帝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各方面的利益相沖突,乃至個性的沖突,被當朝宰相秦檜以不明不白的罪名,在皇帝的授意下處以極刑。  雖然落筆在"岳飛必須死"上,但全書重點討論的,實際上是北宋--以此類推到南宋--為何亡。盡管在史學上這并不是一個新鮮話題,前人已經(jīng)從國家制度、地緣政治因素、帝國管理技術(shù)、重大歷史事件等多方面論證了宋朝的滅亡,也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結(jié)論。但本書作者,還是以其獨特的視角,為我們揭示了朝代更迭中存在的另一個重要因素:那些位居高位,對國家發(fā)展興亡有極其重大作用力的人--帝王將相。這些人的性格、天賦、品德、才智對國勢和國事的走向有重要影響?,F(xiàn)代人應(yīng)該很容易理解這一點,一個可資類比的領(lǐng)域是,在現(xiàn)代資本經(jīng)營理念中,風險投資商在判斷一個項目的投資價值時,常常會把管理團隊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予以考慮,甚至看得比其他所有條件包括客觀條件更加重要。這就是人的力量。  從關(guān)鍵人物的人性與性格特征的角度來解剖歷史,這是《帝國政界往事》一書給予我們的最重要的啟示。此前的史家在分析時雖然也有涉獵,但似乎尚沒有任何一家,像本書作者這樣運用的如此徹底和生動。這應(yīng)該是本書特別富有閱讀魅力和快感的原因所在。而由此向前再走一步,我們就會很容易地發(fā)現(xiàn)作者對于我國政治文化傳統(tǒng)的深刻反思與批判。  了解和分析歷史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一件相當困難的工作。因為人的性格通常體現(xiàn)在日常做派和生活細節(jié)上。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作者不惜花費了大量力氣梳爬各類史料,廣征博引,以資論證。從而使上述歷史人物的性格特點具有了歷史研究而不是文學意義上的價值。從大類上看,作者引用了正史,野史,前代學者的考證,當代史家的評述。關(guān)鍵之處,均有史料佐證,使得這部看似通俗的史論作品,也就在實際上具有了極高的史學價值。誠如作者自信地保證的那樣:任何一件史實,包括稍微重要一點的人物對話,都可以說出文獻資料的出處。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說,這種研究方法開創(chuàng)了某種歷史研究方法的先河?! ∪欢鴮ζ胀ㄈ缥业淖x者而言,更為可貴的是,這部思想和方法都極為嚴肅的史評著作,較之我們常見的程式化的教科書和充斥書肆的那些故作高深,拿腔拿調(diào)的史論,因其人物事件的細節(jié)生動豐富而具有極高的可讀性。作者以雋永通達的文字,將往事娓娓道來,形神兼?zhèn)涞娜宋锩枋觯恢挥X中,將我們帶入公元1127年前后玄機重重的大變局時代,讓我們親切地結(jié)識了豪爽又不失厚道的好漢趙匡胤,卓爾不群以天下為已任的王安石,穩(wěn)重自持的司馬光,俊朗風雅卻輕佻善變的徽宗趙佶,聰明機變又自私自負的宦官王爺童貫,陰騭柔弱且心事重重的高宗趙構(gòu),最后是英姿颯爽、志節(jié)高遠卻略顯恃才傲物的岳飛。所有這些人,我們在自己、朋友、同事的身上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影子,從而使得這本書更能感動我們,也更能說服我們。  歷史閱讀成新寵 但將往事仔細看——讀《帝國政界往事》所想到的 解璽璋  近幾年,在各種暢銷書排行榜上,常能見到通俗歷史讀物排在很靠前的位置。在這個人稱"出版求淺,閱讀求輕"的時代,還有人肯花功夫讀史,已經(jīng)很難得了。不知是不是受到古裝電視劇的影響,調(diào)動了大家讀史的興趣?不管怎樣,在我們這個擁有豐富而深厚的歷史傳統(tǒng)的國家,歷史總是我們觀照現(xiàn)實的基本方式之一?! 〉皇撬袣v史讀物都能成為暢銷書的。歷史要走出歷史學家的書齋,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讀物,需要一些條件。近讀《帝國政界往事》,覺得有三個條件是歷史讀物暢銷不可缺少的。其一是見識。前人治史,講究具備"才、學、識"。識排在末尾,卻最重要。沒有見識,人云亦云,炒別人的冷飯,讀者會覺得讀之無味,棄之也不會可惜。其二是細節(jié)。一般說來,細節(jié)是對文學的要求,但歷史剔除了細節(jié),剩下干巴巴的幾條道理,就失去了讀史的快感,也無助于建立對歷史的想像。其三是語言。語言要鮮活、生動,有時代感,有生活氣息,不是僵硬的、板著面孔的說教。說到語言,常常被人誤解為技巧,其實不僅是技巧,甚至更主要的不是技巧,而是一種敘事態(tài)度,或姿態(tài),你是居高臨下地演講呢?還是坐在讀者中間促膝交談呢?讀者的態(tài)度取決于作者的態(tài)度?!  兜蹏缤隆反笾路线@三個要求。作者選取了北宋末年、南宋初年,即公元1127年這個點,展開他對"帝國政界往事"的敘述。這樣的寫法很容易使讀者想到著名的《萬歷十五年》,但看上去近似,其實還是有區(qū)別的。區(qū)別就在于,《往事》的作者在寫法上更接近今天讀者的口味,姿態(tài)放得更低。這并不是說《往事》不顧及史實,為了追求好讀就放縱自己的想像。作者說:"任何一件史實,包括稍微重要一點的人物對話,我都可以告訴你在古、現(xiàn)代文獻資料中的出處。"這是非常嚴肅的治史態(tài)度。但是,他的敘述又是"跌宕起伏、回腸蕩氣、一唱三嘆、長歌當哭"的。很重要的一點就在于,他靠著大量細節(jié)的積累,把一部觀念的歷史、思想的歷史,恢復成人的歷史。讀這本書,我有一個突出感覺,以往只在教科書中作為結(jié)論的歷史大事件,在這里,恢復了它的原初形態(tài)。盡管在理性上我相信這是不可能的,但在感性上,卻不能抗拒閱讀快感的誘惑。相對于歷史教科書的條分縷析,《往事》所建構(gòu)的歷史則是眼花繚亂、變動不拘的,仿佛還沒有經(jīng)過時間的沉淀,充滿了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于是,以往被人強加于歷史的許多所謂結(jié)論,就在這種敘述中被消解了,從而給當下的閱讀創(chuàng)造了重新認識歷史和解釋歷史的機會,也調(diào)動了讀者對于歷史閱讀的積極性。這正是這類歷史讀物更能吸引讀者眼球的內(nèi)在原因之一。這種閱讀對讀者來說其投入是全方位的,不僅考驗我們的智慧和理解力,也是對于我們的直覺和感受力的一種挑戰(zhàn)。這種挑戰(zhàn)使得歷史閱讀充滿了魅力。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除了掩卷之后的“不勝唏噓”之外,此書還讓我們懂得了一個淺顯的道理:“子非史家,安能言史”的經(jīng)典時代,必然隨著今人對周圍事物所作的越來越多的歷史解讀而成為過去?!  袊嗣翊髮W教授、中國經(jīng)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宏觀經(jīng)濟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 溫鐵軍  讀來很有《萬歷十五年》的味道,娓娓道來,雋永通達,形神俱似。李亞平讓我們隨著那些大名鼎鼎的古人共同活了一遭。  ——著名學者,《潛規(guī)則》、《血酬定律》作者 吳思  比小說還好讀的歷史,比影視還好看的畫卷?!  本┏霭嫔绯霭婕瘓F管委會主任、社長 吳雨初

編輯推薦

  《帝國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實錄》讀來很有《萬歷十五年》的味道,娓娓道來,雋永通達,形神俱似。李亞平讓我們隨著那些大名鼎鼎的古人共同活了一遭。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帝國政界往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