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研究(第二十四輯)

出版時間:2009年11月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陳鼓應 主編  頁數:532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道教文學是道教研究中富有生命力的一大課題。本輯“道教文學”專號選收國內外翠者論文二十余篇,集中在道教詩詞、道教文學總論、道教小說、道教戲曲四個主要論域,為道教文學研究第一部論文合集。

書籍目錄

編者的話金丹派南宗詩詞論要論道教詩詞的思想意蘊與藝術特色——以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為例道教典故與唐宋詩詞論韓國煉丹詩的審美趣味詩心道骨——論道教與魏晉山水詩的興起唐詩中有關女道士的戀情詩考論道家對《韓詩外傳》的影響葛洪仙道思想對李白的影響道家“復”“反”哲學思想與道教文學關系芻議——以宋元時期的道教文學作品為例宋玉為道家文人考——兼談闐于宋玉骨氣問題的爭論文以載道——陶弘景的文學成就及其價值追求張?zhí)鞄焸髡f和佛本生故事古本道教陳靖姑小說《海游記》研究死亡時空與生命欲望——道教信仰與六朝鬼神志怪小說的時空形式八仙過海傳說的演變與傳播道教筆記小說概說糾須客故事的形成與版本流傳考論《搜神記》的巫術特色《西游記》故事角色的內丹學寓意——兼駁反“證道書”論謫仙的產生、種類及在小說中的表現(xiàn)——兼談李白傳說對謫仙內涵轉變的影響宋代鼓子詞與道教的唱道情道教與南戲《孟姜女》從誤入到導入:《劉阮天臺》雜劇主題的新變輔教風化勸善于戲——道教勸善書與元明清戲曲初探道教與戲劇關系研究綜述訪道教文學研究學者詹石窗教授書評·書介 趙益:《六朝南方神仙道教與文學》 黃永鋒:《道教服食技術研究》 陳廣忠:《淮南子斠詮》

章節(jié)摘錄

  原始宗教以為夢是一種靈魂出游現(xiàn)象,是溝通入神、獲得神靈啟示、預見未來的重要方式。原始宗教是道教的淵源之一,道教自然也接受并發(fā)展了原始人關于夢的觀念。《莊子·齊物論》說:“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后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后知此其大夢也?!钡澜痰娜松鐗羲枷胫饕溉松檀佟⑹朗聼o常,身外的功名利祿皆為虛幻,不值得人去追求。只有人的生命是最可寶貴的,它不但不虛幻,而且要用各種方式來保養(yǎng)它,以求長生和永生,長生了就能享盡人間的歡樂,永生了就能成為天地之間任往來的神仙。在生命與功名面前,舍功名而求生命。夢的來源有以下幾種:(1)鬼魂托夢;(2)神廟祈夢;(3)因情或因思成夢;(4)神靈掌夢。神靈掌夢是道教典故中慣常見的一類。神靈為了度脫某人或教育某人,往往將某人引入夢中,神靈按照自己的意愿設計夢境,以達到所要達到的目的。長篇巨著《紅樓夢》從內容到形式應該都受了黃粱夢、南柯夢的影響。賈實玉十九年的“夢”,完全是在一僧一道的掌控下完成的。賈實玉在人世享盡了富貴,最后遁人空門,不過是紅樓一夢也?! ?.隱逸模式  關于隱逸的典故主要有龐公采藥、韓康賣藥、山中宰相、變名吳市、梅妻鶴子等。  鹿公采藥,詠隱士。出自《后漢書.龐公傳》:“龐公者,南郡襄陽人也。居峴山之南,未嘗人城府。夫妻相敬如賓。荊州刺史劉表敷延請,不能屈?!韲@息而去。后遂攜其妻子登鹿門山,因采藥不反。”  山中宰相,出自《南史.陶弘景傳》:陶弘景系南朝齊梁時著名道士。隱居江蘇茅山。梁武帝蕭衍屢請不出,“書問不絕”,“國家每有吉兇征討大事,無不前以咨詢。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為山中宰相?!泵菲搡Q子:北宋詩人林逋,謐和靖先生。“少孤力學,恬淡好古,雖衣食不足,毫無介意。結廬西湖的孤山,二十年不至城市?!筒蝗o子,所居植梅畜鶴,人因謂‘梅妻鶴子’?!薄 〕诉@些典故以外,還有鷗盟、東陵瓜、五湖春、河上公、掛冠、金華牧羊、孫登長嘯、南山、滄洲、漁樵等等具有隱逸色彩的道教典故和意象,由于篇幅限制,不能一一列舉。  隱士是中國古代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隱居山野,不慕功名,不求顯貴,不為功名利祿所累,而以修身善性為務。這個群體大約有兩大類人,一類是出家的道士與僧人(當然這類人是有虔誠的宗教信仰的),一類是看破功名或不得志(或功成身退)的文人。山是道教信仰的“物質”基礎。沒有山,就沒有神仙,也就沒有道教?!跋伞?,從人從山,人遷入山則為仙。神仙信仰決定道士必定與山結下不解之緣。道教的洞天福地全都分布在名山大壑之中,其宮觀廟庵也多建在深山茂林之中。道人們遠離喧囂的市井,在山裹讀經、山裹傳道、山裹練功、山裹采藥、山裹種地。山居生活,就是神仙般自由的生活,也就是文人們向往的與污濁的官場大異其趣的隱逸生活。隱逸文人往往既服膺致虛守靜的道家哲學,以為人生信條;又信奉長生久視的道教仙學,以為生命寄托。隱逸同時追求長生,修道兼得遁棲山水,兩者連袂而進。隱逸文人的這種生活方式與人生態(tài)度對后世影響深遠,在很長一段歷史時間內得到人們的推崇。在古代,神仙很大程度上就是被仙話了的隱士,而隱士則是未被仙話的神仙,兩者在通常情況下可以相互轉換,沒有根本的區(qū)別?! 〉兰艺軐W是道教的哲學基礎?!叭朔ǖ兀胤ㄌ?,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二十五章)自然是道家哲學的第一要義。道家清靜無為,歸真返璞,崇尚自然的處世態(tài)度以及超然物外、清心寡欲、物我同一的養(yǎng)生方式,全盤被道教接受并發(fā)展成了道教隱逸文化,這種文化對歷代文人的人格和心靈有著深刻的影響。道教的隱逸文化造就了許多的隱逸典故,隱逸典故又豐富了道教的隱逸文化?! ∪澜痰涔试谔扑卧娫~中的運用人神遇合典故這類典故基本上都是表現(xiàn)男女戀情的。唐宋有影響的詩人中,沒有寫過愛情詩詞的人很少,寫愛情詩不用道教典故的就更少。儒家的學說是禮教的學說,禮教是不允許男女自由戀愛的,故儒學中基本沒有這類典故;釋家是主張禁欲的,故釋家也未見這一類典故,唯道家是主張個性解放的,也以為樂在此生而不在彼岸,故表現(xiàn)戀情的典故只能出在道家?!  ?/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道家文化研究(第二十四輯)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該套現(xiàn)出到25輯,前十輯由上海古籍出版,道家是中國本地文化,值得欣賞!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