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食品微生物學

出版時間:2008-6  出版社:中國農業(yè)大學出版社  作者:(美)杰伊,(美)羅西里尼,(美)戈爾登 編著,何國慶,丁立孝,宮春波 主譯  頁數(shù):667  字數(shù):1247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如同以前的版本,《現(xiàn)代食品微生物學》(Modern Food Microbiology)第7版也是著重介紹從食品當中發(fā)現(xiàn)的各種微生物的總體生物學性質。本書共31章,除了其中1章外,其余的30章均在本版中進行了大量的修改和更新。和上一版相比,本版新增了80多個屬的細菌和10多個屬的真菌。本書適合于微生物學科目的次要課程或后續(xù)課程,或者作為食品科學或食品技術科目的主要微生物學課程。雖然學習本書需要一定的有機化學基礎知識,但是讀者無需掌握所有的和本書主題相關的化學知識。本書作為微生物學教材使用時,建議可以按以下的順序學習:第一章的各種信息一覽表可以讓學生對微生物學學科的歷史發(fā)展產生過重大影響的事件有一個大致的印象,并對該學科的進一步發(fā)展有一定的了解。我們并不建議學生記憶這些日期和歷史事件,因為這些信息會在隨后相應的章節(jié)中再次進行介紹。第二章介紹了現(xiàn)代細菌分類方法及酵母菌和真菌的分類方案,并對和食品相關的細菌和真菌的一些屬進行了簡單的介紹。該章的內容可以和第三章的內容一起進行介紹。第四至九章主要介紹了各種特殊的食品及其和微生物學相關的一些性質,這些性質對微生物的影響在第三章已經從整體上進行了介紹。第十至十二章介紹了微生物及其產物的培養(yǎng)和鑒定方法。這3章可以按目前的編排順序學習,或者放在第七部分(食源性病原菌)之前學習。第十三至十九章主要介紹了食品保護方法,其中的部分內容超出了作為次要課程的范圍,但讀者應該對各種方法的基本原理有一個了解。第二十和二十一章主要介紹的是食品衛(wèi)生、指示菌、HACC和FSO系統(tǒng)。建議這部分內容放在第七部分(食源性病原菌)之前學習。第二十二至三十一章介紹了一些已知(或疑似)的病原菌,包括它們的生物學性質和控制方法等。第二十二章的目的是讓讀者對后面的內容首先有個大致的了解,該章的部分內容包括食源性病原菌與非病原菌的區(qū)別、它們在生物膜中的行為以及δ因子和群體感應在這些微生物中的作用等。本章中其他一些關于發(fā)病機理的內容最好在這些特殊微生物在相應的章節(jié)介紹完后再學習。本版還新增了一個附錄部分,簡要介紹了根據革蘭氏染色、氧化酶、觸酶及菌落色素對食源性及部分環(huán)境微生物屬的分組。如果本門課程占3個學分及2-3個實驗學分,建議只講授65%-70%的內容,其余的內容可供學生參考。在編寫本書過程中,一些人員對本版的各個部分和章節(jié)提出了寶貴的批評意見,在此對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他們是B.P.Hedlund,K.E.Kesterson,J.Q.Shen和H.H.Wang。其他在前6版中提供過幫助的人員已經在相應版本表示了感謝。

內容概要

《現(xiàn)代食品微生物學》自出版以來,已備受使用者的好評。第7版是本書的最新版本。同以往的版本相比,本版本增加了一些新的主題和章節(jié),其中主要的新增內容包括:    生物傳感器    生物控制    瓶裝水中的微生物    阪崎腸桿菌    食品防腐劑    牛奶中的微生物    益生菌    變形桿菌    群體感應    δ因子    本書由食品微生物領域的權威人士編寫,具有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是食品科學專業(yè)、食品技術專業(yè)、食品科學/食品營養(yǎng)專業(yè)、生物學專業(yè)和生物科學專業(yè)《食品微生物學》課程的理想教材。作為“食品科學教材系列”中的一部分,《現(xiàn)代食品微生物學》還編入了部分內容,以滿足美國食品工藝學家學會(Institute of Food Technologists)對獲得食品科學學位的最低要求。此外,本書對食品科學家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通過本書,食品科學家可以了解大多數(shù)影響食品微生物的主要因素和原則。

作者簡介

James M.Jay:微生物學博士,美國韋恩州立大學生物科學系名譽教授和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校區(qū)客座教授。

書籍目錄

第一部分  歷史背景  第一章  食品微生物的發(fā)展史第二部分  生長環(huán)境、分類和生長因子  第二章  食品微生物的分類、作用和重要性  第三章  影響微生物生長的食品內外因素第三部分  食品中的微生物  第四章  新鮮肉類與禽類  第五章  加工肉類及水產食品  第六章  蔬菜和水果產品  第七章  乳、發(fā)酵及發(fā)酵和非發(fā)酵乳品  第八章  非乳品發(fā)酵食品和產品  第九章  其他食品產品第四部分  食品中微生物及其產物的測定  第十章  微生物的培養(yǎng)、顯微觀測及取樣方法  第十一章  化學、生物學和物理學方法  第十二章  生物鑒定和相關方法第五部分  食品保護與耐冷菌、嗜熱菌和抗輻射菌的特性  第十三章  用化學和生物控制法保護食品  第十四章  食品的氣凋保藏  第十五章  食品的輻照貯藏和微生物抗輻照的特性  第十六章  低溫保藏食品及嗜冷微生物的特性描述  第十七章  食品的高溫保藏和嗜熱性微生物的特性  第十八章  食品的干燥保藏  第十九章  其他食品保護方法第六部分  食品安全與質量的指示菌。質量控制原則及微生物標準  第二十章  食品微生物質量與安全的指示菌  第二十一章  食品安全中的HACCP體系與食品安全目標體系第七部分  食源性疾病  第二十二章  食品病原微生物導論  第二十三章  葡萄球菌引起的腸胃炎  第二十四章  革蘭氏陽性產芽孢細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第二十五章  食源性李斯特氏菌病  第二十六章  沙門氏菌和志賀氏菌引起的食源性腸胃炎  第二十七章  大腸桿菌引起的食源性腸胃炎  第二十八章  由弧菌、耶爾森氏菌和彎曲菌引起的食源性胃腸炎  第二十九章  食源性動物寄生蟲  第三十章  真菌毒素  第三十一章  病毒及其他一些疑似和已被證實的食源性生物危害附錄索引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光纖是用玻璃或多聚材料制成的“光纜”(光的導管),光波在光纖中通過完全的內部反射進行傳送。光纖生物傳感器用電子或光波的轉導來監(jiān)測生物學反應,并以光信號的形式進行報告。一個典型的光纖系統(tǒng)是由外面包裹著相應抗體的錐形光纖探針組成的。從激光二極管發(fā)出的光穿過光纖系統(tǒng)到達光纖頂部,穿過頂部區(qū)域之后成為消散波。當有熒光標記的抗原在光纖頂部與抗體結合后,它與光纖導管頂部的消散波反應,熒光信號向所有方向發(fā)射,其中一些信號沿光纖頂端返回至檢測系統(tǒng)。熒光染料(例如Cy5)可以作為光源的一種選擇。在表面等離子體共振(SPR)光纖系統(tǒng)中,抗體結合到一種貴重金屬的薄膜表面,這種金屬位于透光的玻璃光導管的反射表面。當可見光或近紅外光穿過光導管時,在其中發(fā)生反射。反射的光波與金屬表面的等離子體發(fā)生共振效應,產生一個強吸收,吸收的大小取決于光導管反射表面上抗原一抗體復合物濃度的大小??乖豢贵w反應強度越大則光波越長。在商用的生物傳感器中,BIAcore是瑞典生產的一種SPR系統(tǒng);Raptor由華盛頓州發(fā)明和生產,還有羅德島州大學發(fā)明的免疫磁化系統(tǒng),由馬薩諸塞州的:Pierson Sciernific生產。

編輯推薦

《現(xiàn)代食品微生物學(第7版)》自出版以來,已備受使用者的好評。第7版是《現(xiàn)代食品微生物學(第7版)》的最新版本。同以往的版本相比,本版本增加了一些新的主題和章節(jié),其中主要的新增內容包括:生物傳感器,生物控制,瓶裝水中的微生物,阪崎腸桿菌,食品防腐劑,牛奶中的微生物,益生菌,變形桿菌,群體感應,δ因子,國家重大出版工程項目等。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現(xiàn)代食品微生物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3條)

 
 

  •   很好的書,深入淺出,很值得大家購買。有基礎知識,也有很多文獻總結,做食品微生物的人應該考慮購買。
  •   書紙張質量一般,扉頁連接處裂開,但印刷質量合格;內容上,微生物基礎知識涉及較少,但和實際聯(lián)系緊密,外文書普遍的優(yōu)點就是更加與時俱進,不想國內某些專業(yè)書籍,出版時間都是前幾年的,再加上對國外研究的參考,更加滯后于時代。多讀國外優(yōu)秀的研究專著對本專業(yè)的學習將是極大的促進。讀了之后,我很受益,整本書很厚很大,感覺自己專業(yè)知識真是少的可憐。
  •   知識點全面 學術權威 作為教學科研企業(yè)用書參考
  •   一共買了四本
    每本都很好
    書很大 書皮很厚
    是那種標準的精裝版的
  •   內容里加入了很多國外的研究成果,可以延伸閱讀
  •   書的質量不錯,還沒讀
  •   高大上的一本書。。但是我覺得翻譯不好,有些地方翻譯的不符合中國語法習慣。。。翻太死
  •   從貴網上購買兩次圖書,價格和服務均比較滿意!謝謝!分別為
  •   看起來很好的樣子,為考研買的
  •   公司買來的參考書,同事都說很不錯,我們公司是技術性的公司,很是需要這樣的參考書來做為輔助。
  •   書封面與書本脫節(jié),退貨又很麻煩....
  •   考研買這本精裝版的不太合算,可惜找不到平裝的,不過質量還是很好的
  •   本人感覺還是不錯的。尤其是試驗和細微研究部分增添了很多有價值的內容。
  •   拿到書,還很滿意??吹綍袃热萃θ?。
  •   比想象中的要大,開始以為是軟面的,實際是精裝的
  •   第一次通過當當購書,交付及時,包裝完好,當然書的內容也很精彩。總之,真的不錯。今后購書的話,首選當當。
  •   書角壞了,還沒讀,其他都還好
  •   很好的工具書
  •   書不錯,就是貴了些。。。
  •   還沒看,不過是指定考研教材
  •   質量很好,是正版??荚嚭芎糜?/li>
  •   很好,跟書店里面看到的一模一樣,真貨!說的內容比較細,對于在食品安全方面有一定功底的人,一定是好書!
  •   整體來說不錯,就是東西送來的時候包裝不是很好,就只有一個袋子,硬板的封面有點損壞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