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70-1 出版社:哈爾濱 作者:羅曼·羅蘭 頁數(shù):232 譯者:劉超
Tag標簽:無
前言
羅曼·羅蘭(1866—1944),法國作家、音樂學家、社會活動家。生于法國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鎮(zhèn)克拉姆西。十五歲時,隨父母遷居巴黎。1889年,羅曼·羅蘭從法國巴黎高等師范學校畢業(yè)后,創(chuàng)作了大量劇本。20世紀初,羅曼·羅蘭的創(chuàng)作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羅蘭為讓世人“呼吸英雄的氣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樹碑立傳,連續(xù)寫了幾部名人傳記:《貝多芬傳》(1903)、《米開朗琪羅傳》(1906)和《托爾斯泰傳》(1911)等。同時發(fā)表了他的著名長篇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該小說于一九一三年獲法蘭西學院文學獎金,由此羅曼·羅蘭被認為是法國當代最重要的作家。一九一五年,為了表彰“他的文學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繪各種不同類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對真理的熱愛”,羅蘭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睹藗鳌穭?chuàng)作于二十世紀初期,是《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貝多芬傳》的合稱,無論在當時還是在后世都產(chǎn)生了極其廣泛的影響。傳記里的三個人,雖然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兼畫家,一個是小說家,各自擁有自己的藝術領域,但三部傳記都著重記載了三位偉大的天才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chuàng)造能表現(xiàn)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獻出了畢生精力。
內容概要
《名人傳》創(chuàng)作于20世紀初,在這部傳記中,羅曼·羅蘭強調自由精神,讓世人“呼吸到英雄的氣息”?! ∝惗喾遥阂粋€被命運捉弄的、最終耳聾的音樂家,一個用痛苦換來歡樂的英雄。這個表面如此狂傲的人,在世時卻有著不為人知的一面。音樂家最重要的器官損壞了,他不敢表露出來,不敢讓人知道他的弱點,只好選擇離群索居。然而耳聾時的一次演出幾乎毀了他。他沒有知音,甚至連朋友也沒有。但是,貝多芬接受了現(xiàn)實,承受了上天給予他的痛苦的命運,因此也成為作者心目中的英雄。 米開朗琪羅:憂郁癥患者,恨不得把整座山都雕出生命的工作狂,一個享受痛苦、舍棄歡樂的英雄。作者讓我們了解到了米開朗琪羅十分矛盾復雜的心理,他有著對自己行為的極端厭棄,因為就連他自己都知道自己是一個十足的弱者、一個十足的懦夫。心靈的折磨,奴隸般無休止的勞作,使他一生飽受折磨,對他而言,生命就是恐怖的地獄。 托爾斯泰:一個自我折磨也自我折騰的人,離家出走的老翁,一個打破生活的安寧以便安撫良心的英雄。他很早就擁有了財富、榮譽與地位,但他卻像一個瘋狂的信徒一樣,不斷地解剖自己,不斷地懺悔,以致為了自己的信仰拋棄了家庭,拋棄了世俗的歡樂,最后做了一個離家出走的耄耋老者,客死荒郊。 在這部傳記中作者用心描述了三位偉大藝術家對藝術的崇高追求,對生命中苦難的承受,讓我們這些普通人看到了這些高大偉岸的身軀后所藏著的一切。他們和我們一樣經(jīng)受著生命的各種洗禮,甚至遭受了超越常人的磨難,但他們依然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藝術和文化遺產(chǎn)。無法解脫的痛苦又何嘗不是另一種生命的養(yǎng)料。這正好應驗了一句名言:“痛苦是有益的,因為至少痛苦時我們沒有作惡。”在痛苦的烈焰中,他們離開人世,自身化為灰燼,同時也被烈焰錘煉,成為貴重的金屬。
作者簡介
羅曼·羅蘭(1866—1944),法國作家、音樂家和社會活動家。他的作品刻畫了在時代風浪中,為追求正義和光明而奮勇前進的知識分子形象。為表彰“他的文學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繪各種不同類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對真理的熱愛”,羅曼·羅蘭于191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書籍目錄
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
章節(jié)摘錄
善事應盡力而為,愛自由高于一切,就算為了帝王的寶座,也絕不出賣真理?!惗喾宜聿挠职峙?,脖子又粗又壯,一副運動員的身軀。紅磚色的寬大臉龐,只是到了晚年皮膚才變得萎黃和有些病態(tài),特別是冬天,遠離田野、足不出戶時,更是如此。他前額寬廣且隆起,深黑色的頭發(fā)異常濃密,亂蓬蓬地豎著,好像從未梳理過,頗像“美杜莎①的蛇發(fā)”。他眼中閃耀著一種奇異的力量,使見到他的人非常震驚,但大多數(shù)人無法辨別出其中細微的差別。因為這雙眼睛閃爍著一種野性的光芒,襯上古銅色而略顯悲壯的臉,雖然看上去像是黑的,實則是藍灰色。一旦感情沖動或者憤怒,這雙小且深陷的眼睛便突然睜大,眼珠在眼眶中不停地轉動,如實地反映出他的全部思想。他憂郁的目光常常轉向上空。寬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真是獅子的相貌!嘴還長得頗為秀氣,但下唇比上唇前突。牙床剛勁有力,似乎可以嚼爛核桃,右下巴有個深深的小窩,使整個面部顯得古怪而不對稱。據(jù)莫舍勒斯說,“他的微笑很美,談話時神態(tài)平易近人。而笑起來卻不討人喜歡,粗魯、難看,而且短促”.好像那是一種對快樂不甚習慣的笑。他臉上的表情永遠是郁郁寡歡,仿佛患了“不能治愈的憂郁癥”。一八二五年,雷爾斯托普曾說,看到他浮現(xiàn)在臉上的那種極度痛苦的神情,我好不容易才忍住沒讓眼淚流下來。一年以后,勃勞恩·封·勃勞恩塔爾在一家啤酒店遇見他,他在角落里坐著,嘴里叼著一根長長的煙斗,閉著眼睛,那是他晚年時常見的姿態(tài)。一位朋友和他說話。他慘然一笑,從口袋里掏出一個記錄本,像聾子經(jīng)常做的那樣,尖著嗓子叫對方把想說的話寫在本子上。他面部表情時常變化,有時因抓住了偶然進發(fā)出的靈感,就算在大街上,他的表情也會讓行人嚇一大跳;有時無意中撞見他坐在鋼琴面前,“整個面部肌肉膨起,血脈賁張,狠巴巴的眼睛變得加倍可怕,嘴唇顫動著,像能把鬼神召來卻又請不走的魔法師”。十足一個莎翁劇中的人物!尤里烏斯·貝內狄克特說:他是“李爾王”。路德維?!し丁へ惗喾?,出生于1770年12月16日科隆附近,波恩的一所破舊簡陋的小閣樓上。他原籍弗朗德勒,父親是個碌碌無為、嗜酒如命的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女傭,一個廚師的女兒,開始嫁給一個官宦之家的侍從,丈夫死后嫁給了貝多芬的父親。貝多芬的童年充滿艱辛,缺少家庭溫暖,不像莫扎特有家人的呵護。從一開始,生活于他就是一場殘酷的戰(zhàn)斗。他父親想開發(fā)他的音樂天賦,然后再把他當神童來炫耀。貝多芬剛四歲,父親就把他釘在羽管鍵琴面前一連幾個小時,或者把他關在房間里,逼著他練小提琴。繁重的作業(yè)把他累得半死,幾乎讓他對音樂這門藝術產(chǎn)生厭煩,以致必須使用暴力才能強迫他學下去。貝多芬從少年時代就不得不為生計發(fā)愁,不得不過早地擔負起養(yǎng)家糊口的重任。十一歲那年,他加入樂隊;十三歲當上管風琴樂手;1787年,他所熱愛的母親去世了?!八龑ξ夷敲创认?,那么值得我愛,她是我最知心的朋友!??!當我能夠喊出母親這個溫馨的名字,而她又聽得見的時候,有誰能比我更幸福呢?”她是患肺病死的,貝多芬以為自己也患上了這種病,常常感到不舒服。除此以外他還患有比身體的病更折磨人的憂郁癥。十七歲時,他已經(jīng)是一家之長,擔負起教育兩個弟弟的責任。酗酒的父親無法支撐門戶,貝多芬只好羞愧地請求劇院讓他的父親退休。人家擔心他父親拿了錢去揮霍,便將退休金交給貝多芬。這些痛苦的事在他內心留下了深深的傷痕。還好他在波恩的一個家庭里找到了感情上的歸依。他一直非常珍惜勃羅寧一家的情誼。他們可愛的女兒埃萊奧諾爾比貝多芬小兩歲。貝多芬教她音樂和詩歌。她成了他兒時的伙伴,兩人之間也許產(chǎn)生過感情,后來埃萊奧諾爾嫁給了韋格勒醫(yī)生。韋格勒也成了貝多芬最要好的朋友。他們之間終生維系著恬淡的君子之交,這一點,從韋格勒和埃萊奧諾爾與他相互來往的書信中可以看得出來。信寫得很是懇切,韋格勒夫婦稱他為忠誠的老友,他則稱對方為親愛的好友韋格勒。更令人感動的是,雖然后來三人年紀老了,但心靈的青春還在,熱忱不減當年。即使童年生活悲慘凄涼,貝多芬憶起這段往事和兒時住過的地方,凄涼中依然透著一絲溫暖。后來他不得不離開波恩,來到了維也納。他在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極其貧困的郊區(qū)度過了差不多整整一生,但內心卻從未忘懷萊茵河畔的故鄉(xiāng),還有那條波瀾壯闊的大河。他稱這條河為父親河。的確,萊茵河生機勃勃,幾乎賦有人性,仿佛一個巨大的生靈,具有無窮的思想和力量。萊茵河流域中,沒有任何一段比流經(jīng)風光旖旎的波恩這一段更瑰麗、更溫馨,也更美妙的了。洶涌的河水,沖刷和撫愛著濃蔭覆蓋、鮮花盛開的岸邊。在這里,貝多芬度過了他生命中的前二十年,在這里,形成了他少年時代心中的夢想。那仿佛懶散地浮在水面上的草地,籠罩在薄霧中的白楊,低矮的灌木,還有垂柳和各種果樹,都把根須浸泡在這默默流淌的水流里。星星點點的村落、教堂,乃至墓地,以好奇的目光悠然地俯瞰河岸。遠處,藍色的七峰在天空中描繪出參差不齊的側影,頹廢的古堡矗立其中。形狀瘦削古怪。他永遠心系故鄉(xiāng),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還夢想重歸故土,但卻未能如愿?!拔业募覉@,那塊我初見光明的故土,在我眼前始終是那么美,那么光亮,就像我離開時那樣?!备锩l(fā)了,席卷了全歐,也攻下了貝多芬的心。波恩大學是新思潮的熔爐。貝多芬于1789年5月14日注冊入學,聽那位有名的后來當上了萊茵省的檢察官——奧洛格·施奈德的德國文學課。當人們在波恩聽到攻占巴士底獄的消息時,施奈德在講臺上朗誦了一首熱情洋溢的詩,使學生們群情激昂,第二年,他出版了一部革命詩歌集,訂購者名單中有貝多芬和勃羅寧的名字。1792年,戰(zhàn)火燒到了波恩,貝多芬被迫離開家鄉(xiāng),去音樂之都維也納定居。途中,他遇到了奔赴前線與法國作戰(zhàn)的黑森州部隊,此事無疑激發(fā)了他的愛國熱忱。1796至1797年間,他將弗里德堡的戰(zhàn)斗詩篇譜成了音樂,即《出征歌》和一首愛國主義大合唱:《我們是偉大的德意志民族》。但是,盡管他贊頌了法國革命的敵人,革命還是降服了世界和他的心。從1798年起,雖然奧地利和法國關系不妙,貝多芬卻同法國人及其使館,還有初到維也納的貝納多特將軍有親密的交往。言談間貝多芬常流露出傾向共和的情緒。這種傾向在他以后的生活中變得愈發(fā)強烈。
編輯推薦
《名人傳》是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所著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三部傳記的合稱。三部傳記都著重記載了偉大的天才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為尋求真理和正義,創(chuàng)造出表現(xiàn)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獻出畢生精力的故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