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測繪史.第1卷(先秦-元代)、第2卷(明代-民國)

出版時間:2002-10  出版社:測繪出版社  作者:《中國測繪史》編輯委員會 編  頁數(shù):773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從先秦到民國,不少朝代有過專管測繪的官職和機構設置。測繪技術科學的基礎和實力的真正形成,只有在新中國成立以后,才成為現(xiàn)實。隨著全國科技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測繪事業(yè)迅速進步,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們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有戰(zhàn)斗力的、高素質的科學技術專業(yè)隊伍。他們?yōu)樽鎳慕?jīng)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為科學事業(yè)的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堪與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相映同輝。    面臨21世紀,世界測繪科學技術正在闊步前進,日新月異。測繪學研究和工作范圍已從地球擴展到太陽系空間,要繪制月球、金星、火星、木星等的星圖;大地測量已由陸地擴展到海洋,從靜態(tài)到動態(tài),從單學科發(fā)展成多學科綜合研究;測圖技術已從航空遙感進到航天遙感,建立長基線高精度測量體系;制圖技術正在全面向數(shù)字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方向轉變,等等。另一方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和各項科技事業(yè)的進步,要求測繪事業(yè)提供更嚴密的科學基礎和更精確的科學數(shù)據(jù)。中國的測繪科學技術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任重道遠。人們期望中國測繪界的同行們能勇敢迎接新的挑戰(zhàn),鼓足干勁,努力進取,把中國的測繪事業(yè)推向世界高峰,為中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為發(fā)展世界測繪科技事業(yè)作出更大貢獻。

書籍目錄

總序序凡例前言第一卷前言第二卷前言第一卷  第一篇 先秦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測繪源流的追溯      第一節(jié) 測繪是一門古老的科學      第二節(jié) 地圖起源的析說    第三章 先秦時期測繪職官的設置      第一節(jié) 商代以前涉及測繪的職官      第二節(jié) 西周測繪職官的設置      第三節(jié)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測繪職官的設置    第四章 先秦時期的測繪      第一節(jié) 三皇時期神話傳說中有關測繪的內容      第二節(jié) 五帝時期神話傳說中有關測繪的內容      第三節(jié) 夏代的測繪記載      第四節(jié) 商代的測繪記載      第五節(jié) 西周的測繪記載      第六節(jié)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測繪記載    第五章 先秦時期河海航行測繪      第一節(jié) 航運對河海航行測繪的需求      第二節(jié) 先秦時期河海航行測繪的萌芽      簡評  第二篇 秦、漢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測繪職官及管理      第一節(jié) 疆域測繪職官及管理      第二節(jié) 天文觀測職官及管理      第三節(jié) 軍事測繪職官及管理    第三章 疆域測量與繪圖      第一節(jié) 測量      第二節(jié) 地圖    第四章 天文測地      第一節(jié) 對天體和地球形狀的認識      第二節(jié) 觀測方法      第三節(jié) 主要成果    第五章 工程測量      第一節(jié) 交通工程測量      第二節(jié) 水利工程測量      第三節(jié) 建筑工程測量    第六章 測繪技術和方法的進步      第一節(jié) 地圖測制方法      第二節(jié) 測量計算方法      第三節(jié) 測量工具和設備    第七章 與測繪有關的著作      第一節(jié) 著述概況      第二節(jié) 重要著作    第八章 河海航行測繪      第一節(jié) 江河航行測繪      第二節(jié) 航海測繪      簡評  第三篇 魏、晉、南北朝  第四篇 隋、唐、五代  第五篇 宋  第六篇 遼、金、元第二卷

章節(jié)摘錄

插圖:東漢末年,朝廷腐敗,群雄并起,天下大亂。最后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三國時代從公元220年曹丕稱帝始,到公元280年吳王皓降晉終,前后共60年。其間,兵戈屢興,戰(zhàn)亂不止,因而進行大規(guī)模的直接測繪是不可能的。但是,戰(zhàn)爭謀劃和作戰(zhàn)行動又離不開地理知識和地圖,因此,搜集和利用舊地圖,或者進行區(qū)域性的地理調查和測繪,就成為必須要做的事情了。據(jù)《三國志》載,官渡之戰(zhàn),曹操注重收集四世三公的袁紹的圖書;劉備覬覦益州,恰逢益州上佐張松,便向張松詢問益州的地理形勢、兵家要地、路途遠近,并請張松畫地圖山川處所;吳國的趙夫人,在方帛上刺繡地圖,被人稱為“針絕”;魏國實行分封時,在地圖上劃分界限,并將用于分封的地圖收藏于朝廷。至于局部的地形勘測則有:魏國將軍鄧艾率兵行軍、扎營,都要“輒規(guī)度指”;蜀人譙周深入研究巴山蜀水的地理,著有《三巴記>)等。聯(lián)系到劉徽為《九章算術》作注時,增補重差一卷,應該說,劉徽提出的重差方法既是對漢代以前測量經(jīng)驗的總結,也是對當時測量實踐中成功方法的概括,對后世影響深遠。三國時代的天文觀測,也有一定的發(fā)展。吳國太史令陳卓總結戰(zhàn)國時代甘德、石申、巫咸三家所著星圖,繪制成為我國古代星圖定例的蓋天星圖。吳國的葛衡,制造出比人體更大的空心球式渾象,可形象地演示星宿的出沒運行。此外,魏國的機械制造家馬鈞還復制出指南車。繼三國之后是兩晉時期。公元265年,司馬炎稱帝,國號為晉,史稱西晉.西晉前期,晉武帝司馬炎采取了一些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經(jīng)濟和科學文化事業(yè)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和發(fā)展。但是,晉武帝死后,發(fā)生了混戰(zhàn)16年之久的“八王之亂”。在北方混戰(zhàn)的時候,中原南下的部分士族和南方的豪族擁立晉王室司馬睿為帝,時在公元317年,這便是東晉。東晉偏安江左,公元420年被南朝的劉宋王朝代替。與此同時,北方為前秦所統(tǒng)治,之后,便有“五胡十六國”紛爭的局面,直到公元386年,北魏才統(tǒng)一了北方。

后記

1993年10月在四川都江堰召開的《中國測繪史》編輯委員會第六次(擴大)會議上原則通過本卷的編撰目錄和第一篇試寫樣稿后,經(jīng)與各方對編撰人選的協(xié)商落實,于1995年2月組成了喻滄、吳承園、王樹連三人編撰小組,具體商訂編撰工作計劃并立即著手編撰.其中第一篇(先秦)、第四篇(隋、唐、五代)由喻滄撰寫;第二篇(秦、漢)、第三篇(魏、晉、南北朝)由王樹連撰寫;第五篇(宋)、第六篇(遼、金、元)由吳承園撰寫.于1996年8月完成約65萬字的初稿。繼后,由盧乾坤、李曦沐、李旭之、郭利彪、劉自健等組成的審稿組對初稿進行了精心審閱,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根據(jù)這些意見我們又對初稿進行了較多精簡和修改,特別是在結構和體例上作了較大的調整。1997年6月,完成第一次修改統(tǒng)為第二稿,再次由審稿組復審后于1997年底進行第二次修改統(tǒng)為第三稿。1997年12月編委會在海南三亞召開了擴大會對第三稿進行了審議,會后又再一次于1998年4月完成了第三次修改形成第四稿,再經(jīng)審稿后又進行修改形成第五稿,第五稿于1998年12月經(jīng)在昆明召開的第十三次編委擴大會議審定后,又進一步作了兩次修改和統(tǒng)稿。本卷在編撰中力求反映出各個歷史時期測繪發(fā)展的特色,充分揭示中國古代測繪學的豐富內涵。在繼承已有中國測繪史著述的基礎上又從古籍中進行若干測繪史料的發(fā)掘和整理??傊?,我們試圖竭盡全力勾畫出本卷所涵蓋的4000年間中國古代測繪的光輝歷史,特別是許多領先于世界的光輝史跡,以激勵來者。本卷在編撰過程中,為了在龐雜的史料中搜索測繪的蛛絲馬跡,對有關史料作了較多的直接引述,也涉及到天文、歷法、地理、數(shù)學、建筑、水利、航運交通、戰(zhàn)史、海洋甚至是文學、美術等相關學科的史料,雖然多次作了精簡和提煉,但難免還存在煩瑣、古奧和枝蔓較多等弊病。加之,撰稿人都只是測繪專業(yè)人員,未嘗研習史學,以及限于寫作水平,一定有不少疏漏和不足之處,敬希讀者批評指正。為完善中國古代測繪歷史的撰述,還有賴于考古界和史學界對測繪史跡繼續(xù)深入發(fā)掘,也有賴于后繼的修史者進行修正、補充和延伸.本卷在編撰過程中,得到測繪界專家們的多方指導和幫助,《中國測繪史》編輯部同人為撰稿提供了大量資料,并為編務付出了辛勤勞動,劉自健在初期準備階段輯錄了《中國歷史測繪概要》的素材,為撰寫提供了若干可資借鑒的線索;審稿組的同志們在歷次審閱中認真細致地提出了許多具體和中肯的修改建議,孫寶武同志為本卷英文目錄進行了精心校改,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謝!

編輯推薦

《中國測繪史(第1-2卷)(先秦-元代)(明代-民國)》由測繪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測繪史.第1卷(先秦-元代)、第2卷(明代-民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