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太素

出版時間:2005-5  出版社:科技文獻出版社  作者:王洪圖  頁數(shù):1109  字數(shù):1166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楊上善,隋唐間醫(yī)學家,里籍不詳,約生于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卒于唐總章三年(公元670年)。隋大業(yè)年間(公元605-616年)為太醫(yī)侍御,唐高宗顯慶時(公元656—660年))任通直郎、太子文學、太子司議郎。  楊氏醫(yī)術精湛,享譽當時。他對《黃帝內經》深有研究,唐初曾奉敕整理校訂古代醫(yī)書,編修《黃帝內經》,對《素問》、〈靈樞〉重新編次注釋,撰成《黃帝內經太素》30卷,又名《黃帝太素》?!饵S帝太素》是在《黃帝內經》的一種18卷傳本基礎上,增補整理校訂而成。楊氏除在每卷之中細分若干篇目外,在各卷之首仍保留了原20篇的篇目,并以《說文》和《爾雅》等書為依據(jù),對經文注釋、???,訓詁優(yōu)于王冰注本。闡發(fā)經義,補正次注甚多,使經文易于理解;改編經文,各歸其類,無破碎大義之失,對研讀《黃帝內經》有較高參考價值,可以用來校今之《素問》和《靈樞》。

作者簡介

王洪圖,1937年4月出生于天津薊縣。現(xiàn)任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內經專業(yè)學會員會主任委員。原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基礎醫(y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歷任內經教研主任、基礎部主任。著述甚富,代表作為《黃帝內經研究大成》。

書籍目錄

前言  凡例例言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一 攝生之一(佚)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二 攝生之二  順養(yǎng)  六氣  九氣  調食  壽限?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三 陰陽  陰陽大論  調陰陽  陰陽雜說黃帝內經太素卷第四(佚)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五 人合  天人合  陰陽合  四海合  十二水黃帝內經太素卷第六 藏腑之一  五藏精神  五藏命分  藏府應候  藏府氣液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七 藏府之二(佚)黃帝內經太素卷第八 經脈之一  經脈連環(huán)  經脈病解  陽明脈解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九 經脈之二  經脈正別  脈行同異  經絡別異  十五絡脈  經脈皮部?黃帝內經太素卷第十 經脈之三  督脈  帶脈  陰陽喬脈  任脈  沖脈  陰陽維脈  經脈標本  經脈根結黃帝內經太素卷第十一 輸穴  本輸  變輸  腑病合輸  氣穴  氣府  骨空?黃帝內經太素卷第十二 營衛(wèi)氣  營衛(wèi)氣別  營衛(wèi)氣行  營五十周  衛(wèi)五十周黃帝內經太素卷第十三 身度  經筋  骨度  腸度  脈度?黃帝內經太素卷第十四 診候之一  四時脈形  真臟脈形  四時脈診  人迎脈口診黃帝內經太素卷第十五 診候之二  色脈診  色脈尺診  尺診  尺寸診  五臟脈診?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十六 診候之三  虛實脈診  雜診  脈論黃帝內經太素卷第十七 證候之一黃帝內經太素卷第十八 證候之二(佚)黃帝內經太素卷第十九 設方  知古今  知要道  知方地  知形志所宜  知祝由  知針石  知湯藥  知官能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二十(佚)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二十一 九針之一  九針要道  九針要解  諸原所生  九針所象?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二十二 九針之二  刺法  九針所主  三刺  三變刺  五刺  五臟刺  五節(jié)刺  五邪刺  九刺  十二刺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二十三 九針之三  量繆刺  量氣刺  量順刺  疽癰逆順刺  量絡刺  雜刺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二十四 補瀉  天忌  本神論  真邪補瀉  虛實補瀉  虛實所生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二十五 傷寒  熱病決  熱病說  五臟熱病  五臟痿  瘧解  三瘧  十二瘧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二十六 寒熱  寒熱厥  經脈厥  寒熱相移  厥頭痛  厥心痛  寒熱雜說  癰疽  蟲癰  寒熱瘰疬  灸寒熱法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二十七 邪論  七邪  十二邪  邪客  邪中  邪傳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二十八 風論  諸風數(shù)類  諸風狀論  諸風雜論  九宮八風  三虛三實  八正風候  痹論?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二十九 氣論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三十 雜?。鄹狡? 《黃帝內經太素》遺文并楊氏原注  《校正內經太素楊注》后序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黃帝內經太素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太素》本來就是最接近古本《內經》的,現(xiàn)在能看到最新校訂的版本,真是太好了。
  •   專業(yè)人士必讀。我是非專業(yè)人士,但是很感興趣,買好后無限推遲閱讀中...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