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2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作者:葛兆光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這里講的話題,既有關古代,也有關現代。我們談論古代中國,就是為了理解現代中國,換句話說,就是理解我們所在的這個現代中國,是怎樣從歷史上的那個古代中國轉化而來的。我們需要追問,到底現代中國有哪些地方已經和古代中國斷裂了,哪些地方又還在和古代中國藕斷絲連?到底哪些方面我們已經被西方文化所籠罩,哪些方面我們還保存著自己的傳統(tǒng)?到底哪些古代的影子還支持著現代人的心靈,哪些古代的文化已經被現代的文明摧毀了?
作者簡介
葛兆光,原籍福建,1950年生于上海,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yè)研究生畢業(yè),曾任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現為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歷史系教授。著有《禪宗與中國文化》、《道教與中國文化》、《漢字的魔方——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學札記》、《中國禪思想史——從6世紀到9世紀》、《中國思想史》(兩卷本)、《屈服史及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西潮又東風——晚清民初思想宗教與學術十論》、《古代中國的歷史、思想與宗教》等。
書籍目錄
自序:揣一張地圖去古代中國旅行/001 第一回古代中國的“天下”,近代世界的“萬國”/001 引子:《坤輿萬國全圖》象征古代中國將走進近代世界/001 一、近代西方人的世界觀和古代中國人的天下觀/002 二、九州和五服/003 三、天圓地方:空間的想象/005 四、四方復四方:從談天衍的想象到張騫的鑿空/007 五、知識和觀念的分離:固執(zhí)的中國天下觀/009 六、佛教沒有征服中國,但是佛教曾經給了中國一個機會/010 七、佛教觀世界和佛教世界觀/011 八、關于“世界”的想象與心情/013 九、學術研究的基本立場:拿證據來/014 十、利瑪竇《輿地山海全圖》之后:中國世界觀的轉變/015 十一、從天下到萬國/017 第二回從婚禮喪儀想象古代中國/018 引子:想象古代,如何想象?/018 一、從格羅特在廈門看到的葬禮說起/019 二、未知死焉知生:“為死人的葬禮都是做給活人看的”/021 三、稱謂:漢族人的親族分別/022 四、男女有別:同姓與不同姓/023 五、合兩姓之好:古代漢族人的婚禮/024 六、大觀園里小社會:從林、薛、史、王與賈寶玉的關系說起/026 七、長幼有序:孝和悌/027 八、家庭、家族與家族共同體:同心圓的逐層放大/028 九、喪葬儀禮與喪服制度:衣服絕不僅僅是衣服/030 十、五服制:認同、等差與區(qū)別的標志/031 十一、近代中國的葬禮:俗世的改變/033 十二、家譜族譜和祠堂祭祀:死去的祖先蔭及子孫/034 十三、家族與儀式在古代中國社會生活中的意義/036 第三回 家國秩序——國家、社會與儒家/037 引子:從“家”到“國”,從“禮”到“法”/037 一、家有家規(guī),國有國法:從家庭、宗族到國家/038 二、國家國家:國在家之上/038 三、國家與秩序的需要/039 四、儒家的禮:禮貌、禮節(jié)與禮制/041 五、儀式:靠象征建立秩序、合法性/042 六、什么是“儒”?“吾與史、巫同途而殊歸也”/044 七、穿衣戴帽,不僅僅是穿衣戴帽/046 八、從禮到法的提升:家庭秩序到國家秩序/047 九、名分:“必也正名”/049 十、“敬”與“仁”:和睦、等級與尊卑/050 十一、儒學的確立與瓦解/051 第四回 佛祖西來?——眾說紛紜的佛教傳來途徑/053 引子:1900年斯文·赫定的發(fā)現/053 一、“發(fā)現”,什么是“發(fā)現”?/054 二、進入話題:中外交流的通道/055 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路在何方?/056 四、樓蘭:古道西風/057 五、佛教自西來:普遍的看法/058 六、真的是這樣嗎?伯希和、梁啟超與胡適的疑問/060 七、另辟蹊徑:有關的猜測/062 八、西南通道:想起了馬幫和史迪威公路/062 九、南海通道:《理惑論》的啟迪/065 十、結語:條條大路通世界/067 第五回佛教征服中國,還是中國征服佛教?/069 引子:從山門逛到藏經閣/069 一、印度佛教的傳說/070 二、佛教對人生的基本判斷:十二因緣/072 三、解脫之道:“苦集滅道”四諦/074 四、解脫之法:“戒定慧”三學/077 五、佛教傳入中國/079 六、異域的禮物:新思想和新知識/080 七、天下更大時間更長:佛教的宇與宙/083 八、沙門不敬王者,可以嗎?/085 九、佛教啟示錄/087 第六回似佛還似非佛——話說《壇經》與禪宗/089 引子: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089 一、六祖之爭的思想史意義:從印度佛教到中國佛教/091 二、說“空”:空空如也/092 三、漸修:神秀代表北方的禪/094 四、頓悟:惠能代表南方的禪/095 五、《壇經》的故事/097 六、胡適的發(fā)現:《壇經》的著作權出了問題/099 七、《壇經》的關鍵詞之一:自凈/101 八、《壇經》的關鍵詞之二:無念無相無?。?02 九、《壇經》的關鍵詞之三:不立文字/104 十、《壇經》的關鍵詞之四:頓悟/106 第七回 大慈大悲觀世音——民眾的佛教想像/108 引子:大慈大悲與救苦救難/108 一、佛教經典里的觀世音菩薩/109 二、有關觀世音菩薩來歷的傳說/111 三、觀世音菩薩的各種形象及其故事/113 四、古代中國關于觀音菩薩的另類想象/116 五、觀音故事中的文化接觸問題/118 第八回 古代中國的道家——從老子到莊子/124 引子:道家與道教/124 一、道可道:那個關心身外事的時代/125 二、非常道:道家也不同/126 三、不得不說的,和“不可說可不可說非常不可說”/128 四、模棱三可:“道”的多重涵義/129 五、虛玄的與實在的/130 六、同是道家,老子、莊子也不同/131 七、無待:渾沌鑿七竅的故事/133 八、蝴蝶、烏龜與骷髏/134 九、無心是道:心齋與坐忘/135 第九回永生。如何永生?——話說古代中國的道教(上)/137 引子:這是“中國的”宗教/137 一、從秦漢到明清:兩千年道教簡史/137 …… 第十回 幸福,如何幸福?——話說古代中國的道教(下)/151 第十一回古代中國的兩個信仰世界/167 第十二回從風水說到陰陽五行/181 結語文化,什么是中國的文化?/192 建議閱讀文獻/205 大陸版后記/210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那么,古代中國人的個人、家庭、宗族關系到底是怎樣的呢?古代的葬禮和它究竟有什么關系呢?讓我先從大家可能都最熟悉的中國關于親族的“稱謂”說起。 三、稱謂:漢族人的親族分別 誰都知道,漢族人關于親族稱謂的復雜程度,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除了父母、兄弟、姐妹之外,還有種種復雜的稱呼,比起英文世界來要麻煩得多。像祖父(爺爺、太公)、祖母(奶奶、大母)、外祖父(姥爺)、外祖母(姥姥),在西文里只有一個grandfather/grandmother,西文里的一個uncle,我們就有伯、叔、舅、姑父、姨父的區(qū)別,一個aunt,就有伯母、嬸嬸、舅母、姑姑、姨媽這么多的稱呼,更何況我們還有姑奶奶、姨奶奶、堂兄弟、表兄弟、表嫂、堂嫂、表姐(妹)夫、堂姐妹、表姐妹、侄子、外甥、嫂子、弟妹、姐夫、妹夫,此外還有什么“妯娌”、“連襟”等,看上去很麻煩??墒牵催^來看看,西洋人并沒有那么清楚和復雜,甚至和我們很近、受漢族文化影響很大的日本、朝鮮人的稱謂都沒有那么細,像日文里面的就很籠統(tǒng),可是中國人呢,姑姑、阿姨、嬸嬸、伯母、叔叔、伯父、舅舅、舅媽,實在是復雜得很。 為什么要那么復雜?當然是要把彼此的親戚關系分清楚。不過,要分清楚就要有原則,于是復雜里面也有簡單。如果注意分辨,漢族人這些非常復雜的稱呼里面,又有一個很清楚的界限和原則:第一,中國人對于父親家的親人有一種稱呼。對于母親家的人又有另一種稱呼;第二。對于大的有一種稱呼。對于小的又有一種稱呼。當然,在一夫多妻制的古代,嫡庶之間還有不同的稱呼,太太生的長子叫“元子”、“冢子”、“嫡子”,妾所生的叫“庶子”、“支子”,如果妾生了大兒子,只能叫“長庶男”,分得很清楚。中國人常說“三親六戚”,什么是“三親”呢?第一就是“宗親”,就是與自己同一祖先的親人,以及他們的配偶,像父母、祖父母、叔伯以及嬸嬸、兄弟姐妹,這是與自己同一姓氏最親近的血緣關系。第二是“外親”,就是指母親家里的父母、兄弟姐妹,他們雖然與自己不同姓氏,但在自己出生之前,就已經結成血緣關系了,所以是第二重要的親族。第三則是“妻親”,就是妻子的直系親屬,這種親緣關系是后天的,是由于婚姻的關系組成的,所以最遠。而中國關于親族的稱呼,實在是非常復雜,甚至成了一門學問。古代最早的字典《爾雅》里面專門有“釋親”一節(jié),后來又有李因篤專門寫了《儀小經》,把父母、子婦、岳父母、繼母等親族的稱呼,給不同親人寫信的格式、描寫的詩文,見面時各種行禮,死后的奉祀方法,寫在書里讓人學習。稍后又有梁章鉅專門寫了叫做《稱謂錄》的書,書里不厭其煩地解釋各種親族的叫法,包括對自己家的如何稱呼,對別人家的如何稱呼,對父親家的兄弟姐妹如何稱呼,對母親家的兄弟姐妹如何稱呼,對這些人的妻子甚至他們的妻子的各種親戚又如何稱呼。舉一個例子,比如“母之兄弟”統(tǒng)稱“舅”,但“母之兄”是“伯舅”、“母之弟”叫“仲舅”、“母之從父昆弟”叫“從舅”、“后母之兄弟”叫“繼舅”,你要分得一清二楚,可是這很難。有一次,我給外國學生講課,提到這一點,大家議論紛紛,我就問,有沒有外國人可以說得出來,中國人把表妹的舅舅的姨父叫什么,一下子大家都傻了。其實,不要說外國人,中國人也說不清,可是,中國人就是有種種稱呼,好像非得把這些復雜的關系規(guī)定清楚不可。 那么,古代中國為什么要把親屬的稱謂分得這么清楚呢?分得那么清楚又有什么用處呢? 四、男女有別:同姓與不同姓 剛才講到,在這些復雜的稱謂中,可以看到的是漢族中國人對待親屬的兩個重要的原則,簡單地說,一是男女有別,二是長幼有序。這里先講第一個,就是同姓的父黨與不同姓的母黨之間,有明顯的等級或價值差別。
編輯推薦
《古代中國文化講義》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