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0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美] 大衛(wèi)·斯特里特 頁數(shù):176 譯者:李新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在藝術電影領域享有盛譽,又街知巷聞,這樣的導演沒幾個,希區(qū)柯克就是其中之一。本書縱覽了他漫長而多產(chǎn)的職業(yè)生涯,審視了影響他作品的因素、貫穿他多部影片的主題,還有過去重視不夠的希區(qū)柯克的"在場"——包括眾所周知的出鏡和借用角色作為替身,還探討了兩個希區(qū)柯克之間的關系:一個是嚴肅的甚至拷問式的藝術家,一個是愛開電影玩笑的魔術家。進而深度分析了希區(qū)柯克的關鍵影片:《訛詐》——他的第一部有聲片;《心聲疑影》——他的寵兒;《伸冤記》——質(zhì)問有罪與無辜的本質(zhì);《迷魂記》——他最深奧的作品(有爭議);《精神病患者》——他最兇殘的作品,探討邪惡的本性;還有《群鳥》——他最后的杰作,也是他誤讀最多的影片之一。
作者簡介
大衛(wèi)·斯特里特(David Sterritt),(David Sterritt),美國著名的電影批評家,紐約影評人協(xié)會主席,哥倫比亞大學、長島大學戲劇與電影教授,還曾任教于紐約大學,其電影評論不僅發(fā)表在《紐約時報》、《電影評論》、《電影愛好者》、《美國電影》等多家報刊上,而且出現(xiàn)在ABC、CBS、Discovery、CNN、Fox等最有影響力的電視媒體上,出版了多部關于戈達爾的力著,對希區(qū)柯克也頗有研究。
書籍目錄
導言第一章 《訛詐》第二章 《心聲疑影》第三章 《伸冤記》第四章 《迷魂記》第五章 《精神病患者》第六章 《群鳥》后記參考書目電影年表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可以肯定的是,和警察一伙不是希區(qū)柯克最青睞的操作手法,他更有可能把自己和壞人擱在一塊,就像他在《繩索》和《精神病患者》中那樣。在此值得回想一下他的電影中有哪些類型的警察。這當中包括完全不起作用的警察,比如出現(xiàn)在《伸冤記》開場幾個鏡頭中的那些警察,與(《訛詐》、《心聲疑影》和《繩索》中的警察一樣,永遠身穿制服但派不上用場。還有那些偶爾起作用的便衣,比如《心聲疑影》中愛麗絲的男朋友,以及(《電話謀殺案》中的偵探。《伸冤記》中的警官處在這兩極之間,他很有條理地做著他的工作,充分顯示他是公平辦事——諷刺的是,這一點都不頂用。希區(qū)柯克在影片的上半部給了鮑爾斯很多關注,并且在剛才提到的那個高角度俯拍鏡頭中部分與他認同,這不是因為他欣賞這個警官(他完全意識到鮑爾斯對無辜的曼尼干的每一件事都錯得離譜,也知道他的權利仰仗于社會謊言和體制錯誤),但鮑爾斯是一個關鍵元素,用來完成敘事中最大的一個情節(jié)設計:他的功能是幫助完成這個當代的《約伯記》(由電影創(chuàng)作者左右)。為了這個目標,希區(qū)柯克有一對工具供他支配:實體上——現(xiàn)代犯罪審判程序無可招架的機制;心理上——20世紀50年代由罪過生發(fā)的道德感,由可憐的曼尼體現(xiàn)?!渡煸┯洝凡皇窍^(qū)柯克唯一的一部《約伯記》。他的很多其他故事也能從《約伯記》的角度去解讀,如果只從這個意義上說的話——主人公突然陷入混亂中,然后依靠程度不同的傳統(tǒng)情節(jié)解決方案將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壓力移走。但《伸冤記》是一個特別直接的例子。因為曼尼代表著一個體面人在經(jīng)受遭遇的考驗,他要么犧牲自己,要么犧牲家人的健康和財富。在其他的希區(qū)柯克作品里我們也能看到,妻子比丈夫更容易看清事實——大潮流不可抵抗,尋常的人類行動不能滿意地解決這種境況中的所有問題。當你聽到羅絲的觀點——不管你做了什么,無論你在哪里,都沒用,因為入侵的外力隨時都可能掌控一切——時,你會想到喬·麥克吉娜(JoMc Kenna)富有哲理的歌曲《順其自然》(Que、Sera,Sera,出現(xiàn)在1956年版本的《知情太多的人》中),羅絲的觀點甚至比這支歌還要悲觀。這些論調(diào)聽起來使人瘋狂,但最后證明它們像預言般正確,因為最后正是靠一種超自然力的干預,而不是人類的行動,解決了曼尼的危機。
編輯推薦
《希區(qū)柯克的電影》:同文館·藝術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