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我誤解你了么嗎?

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佐藤嘉一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通過一個日本人的視角對于中國人和中國社會進行自我比較及與日本的對比。并夾雜自己的客觀見解。用語平實客觀。

作者簡介

1984出生于日本2003年來華現(xiàn)任北京大學朝鮮半島研究中心研究員

書籍目錄

第一部分  我看中國人
第二部分 我看中國社會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我誤解你了么嗎?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5條)

 
 

  •     好吧,一開始是被題目吸引的。
      這本書寫得怎么說呢?看見了差異,但不夠深刻,不具說服力。題目起得太大,很多問題沒有展開說就結(jié)束了。其實覺得這更像是一個旅行筆記。談誤解和理解有一些大。不過作為一個在中國時間不長的“老外”,已經(jīng)很厲害了。
  •     《中國,我誤解你了嗎?》是在中國北大的日本留學生,加藤嘉一的隨筆集,加藤03年來北京,現(xiàn)在早已畢業(yè),職業(yè)我認為是專欄作家。其實他有多面身份很多職業(yè)。這本書講的便是加藤對于中國各種現(xiàn)狀的一個看法,不同的視角,有些觀點很特別呢。比如對于闖紅燈的完全不理解,對于“世間樣”秩序的敘述。他認為從政和當官是不同的,當然這是日本人的看法。還有他認為中國的女性受到了許多照顧。其實我是有點忘了很多具體內(nèi)容,所以顯得介紹那么空洞。讀完就忘當然不是好的閱讀方式,但或許很多觀點其實已經(jīng)在腦海里等待某一個時刻的突然出現(xiàn)。(反正我現(xiàn)在沒想出好多)
  •     加藤嘉一,時下一個很火的中國通,現(xiàn)在頭上各種光環(huán),買這本書是看他究竟對中國了解到一個什么地步。
      
      總的來說,對中日兩國在人民和社會兩個層面很實在的分析了個中差異,而且語言上比較迎合中國年輕一代,有別于中國那些50后60后的話語霸權。
      
      對于80后群體,中國社會的大環(huán)境,他的看法還是比較客觀,當然也許他也知道某些事,所以有些事他明顯回避了。
      
      有些內(nèi)容又不能反映問題,比如中國人的開放問題,他拿談戀愛比較,覺得中國比較開放。但他沒說婚前性行為,這點中國還是比不上日本,可能也是怕某種通不過吧,而且要在歐美公開的接吻示愛這些日本人眼中的“低素質(zhì)行為”不更多的去了。還有就是闖紅燈,加藤沒去過歐美,他得出的結(jié)論是錯的。我在英國4年也去過些歐洲國家,他們行人也闖紅燈,歐洲那的人不覺得這是素質(zhì)問題,認為車就該讓人。也就是中國,還有日本才會拿行人闖紅燈說事。
      
      還有中日關系的看法上,他明顯的打太極了,說日本如何不容易,對于中國人的質(zhì)問沒有給予明確答復。盡管加藤說自己在日本怎么的非主流,他始終是個圓滑的日本人呢。
      
      說回書名里的“誤解”,說實在其實此書并沒有解,有沒有解并不重要,再說了中國人還不也有誤解日本的時候。加藤在中國學習4年寫了本200多頁的書,我在英國也4年,盡管也能說出中英間的差異,也知道中國人也有誤解英國的地方,但要我也寫一本這樣的書還真寫不出,所以加藤還真挺不容易的。
      
      此書的重點還是當代中國和日本的橫向比較,要了解中日差異這個還是比較適合。
  •     
      總體來說,中國人將公共場所視為可以分享的空間,是弱肉強食的舞臺,他們對自己在公共空間的行為毫無顧忌。日本人則視公共空間為共有的空間,必須客氣地妥協(xié)與退讓,與人融洽共處,否則可能受到社會排斥。
      中國人視私人空間為個人專屬的空間,它與公共場所不同,可以完全按照個人意志來決定如何布局、如何維護,房子一定要打掃干凈,擺設要整齊,才能好好享受私人生活。日本人則視私人空間為個人領地,脫離于公共秩序之外,可以徹底釋放自己的壓力。日本人在私人空間很放松,幾乎為所欲為。他們毫不在乎,因為這是自己的空間,沒有上司的監(jiān)督,也沒有繁文縟節(jié)。
      這兩種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雖然截然不同,但是目的卻是高度一致:為了生活,為了能夠自由自在地生活。
      
      日本年輕人的獨立生存能力比較強。
      
      歐美的上帝也好,日本的世間樣也好,在其社會共同體中為穩(wěn)定與秩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們給社會帶來的是規(guī)范和標準,人們在有著規(guī)范和標準的社會中就會嚴于律己,這有利地促進了公民社會的發(fā)展。
      ……
      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文明禮儀的倡導,不能一味地依靠行政手段來強制。單純依靠強制性的公共政策總是有局限的。作為一個中長期的目標,中國人應該發(fā)揮自己的智慧,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精神價值領袖。我覺得,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中國現(xiàn)在處于社會轉(zhuǎn)型期,中國人應該多向過去學習,走好今天,面向未來。
      
      來了中國才知道,今天北大學生認真閱讀的不是毛澤東語錄,而是GRE紅寶書,時代變了……
  •     醒目的封面,質(zhì)疑性的書名,加上一個日本人的名字,這樣的書怎能不引起人的注意呢?看這本書的當晚,就在鳳凰的《鏘鏘三人行》看到了這小子在那里侃侃而談,除了發(fā)音有些口音之外,竟然完全沒有語法錯誤,語言習慣完全和北京人一致,甚至連“牛逼”二字也說出口了。讓我感到恐怖。
      
      從書中也看到這小子現(xiàn)在在傳媒圈混得風生水起,此外和日本外務省的官員也有良好的合作關系,他才26歲啊。加上北大畢業(yè)生的名號,今后前途實在無法預估,希望可以走得很好,是去賺錢還是為日本效忠都是看其個人了。
      
      書上的內(nèi)容分析得也算是頭頭是道,對兩國人民的國民性分析都很到位,但還是略淺,等他到了60歲應該可以是成仙了。
  •   哇咔咔。色呈最近讀了不少書啊
  •   可以看看,這小子的名字未來百分之百會出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中國人的眼睛里。
  •   人家是要當日本首相的,現(xiàn)在讓我們幫他做宣傳呢。
  •   首相是不可能的。他自己在書里也提到了對官僚和公務員的看法,我想主要是他沒那個實力吧,在日本做首相是要看出身和資本的。
  •   他不是說了他最后的目標是從政嘛,他自己也分析了他雖然沒有好的出身,但日本也是有這樣的先例滴!
  •   文濤恭維他是日本未來領導人的最佳人選之一,加藤確實前途無量
  •   那書評3顆星事為什么?我想看這本書,就是想聽聽評價。
  •   1年前看的了。3顆星應該是因為感覺談得比較淺,沒什么收獲的緣故。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日本打交道比較多,對中日關系了解得多不多,如果不多的話,從這本書應該能有些收獲。
  •   恩,加藤的夢想就是做日本外相,他可以達到的。有一期節(jié)目里他提到他下一步的計劃是去美國,中國北大,美國他可以申請哈佛,前途無量。
  •   謝謝啊。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