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訣的建築─已消失的中國古建築圖錄

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香港中華書局  作者:羅哲文,楊永生  頁數(shù):2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在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史上,古建築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由於天災(zāi)、人禍等種種原因,不少珍貴的古建築被毀壞,從大地上消失了。這些永訣的建築,有的留下了傳說,有的留下了文獻記錄,有的留下了圖像和仿體,其中,最為準確和科學的,當屬近代攝影作品了。
  本書收集了大量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攝影留下的已失去的古建築照片,按城郭及鐘鼓樓、牌樓、園林、宗教、橋樑等進行了分門別類的編排,並加以文字說明,為重溫歷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也為某些古建築的修復、重建提供了科學的依據(jù)。
  一個東方老國的城市,在建築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藝術(shù)特性,在文化表現(xiàn)及觀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這事實明顯的代表著我們文化衰落,至於消滅的現(xiàn)象?!核汲?/pre>

作者簡介

  ◎
羅哲文,中國古建築學家。1924年出生,四川宜賓人。1940年考入中國營造學社,師從著名古建築學家梁思成、劉敦楨等。1946年供職於清華大學與中國營造學社合辦的中國建築研究所及建築系。1950年起,先後任職於文化部文物局、國家文物局、文物檔案資料研究室、中國文物研究所等,一直從事中國古代建築的維修保護和調(diào)查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中國古塔》、《中國古代建築簡史》、《中國帝王陵》等。
  ◎
楊永生,資深建築學編審,中國建築師及建築文化的守望者,策劃主編《哲匠錄》、《建築百家雜識錄》、《中國四代建築師》等多部建築學著作。

書籍目錄

前言
城郭及鐘鼓樓
牌樓
宗教建築
橋樑
其他
附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永訣的建築─已消失的中國古建築圖錄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這本書上的圖片確實很讓人懷舊,能讓人看到曾經(jīng)的歷史
  •   很高興買到的書
  •     《永訣的建築》收集了過百幅中國建築照片。由老北京城的城郭牌樓,以至大江南北的花園、寺塔、橋樑都盡收書中。書中每一幅照片都彌足珍貴,珍貴在於這些建築都已經(jīng)蕩然無存,我們只能從這些黑白照片中一睹傳統(tǒng)中國建築之美,並一窺那個一去不回的年代,或許這份發(fā)古思之幽情只是出於對往昔的美好想像,但這份懷念確是真切不假的。
      
      中國建築多以木為建材,易受風雨侵蝕,可是不少建築卻是由於人為因素而慘遭拆除,看到這些有著過百年歷史的建築不過就在幾十年前一一消失,難免鼻頭一酸,搖首嘆息。
      
      除非未能查證,每幅照片都列明了建築物的興建年份、拆毀時間、尺寸、用料等,除此以外的軼聞趣事通常就付諸闕如了,流水帳式的記述難免會使讀者略感平淡,但書名既有「圖錄」二字,那也不必過於苛求。另外,如「沖天柱式」、「廡」、「歇山頂」等的建築術(shù)語基本上可根據(jù)照片而明白其大概意思,但如要真正具體了解,恐怕亦要一邊閱讀,一邊翻查資料。
      
      最後,誠意推薦幾幅令人眼前一亮的老照片,包括「江心島天后廟」、「武當山天雲(yún)樓」、「都江堰安瀾橋」以及哈爾濱的各大教堂。是的,華夏山河曾經(jīng)是如此的壯麗,祖先們的建築是如此的動搖心房。
  •     很沉重,我們的歷史,文化會在不經(jīng)意間流走。我們的文化怎么經(jīng)歷不起經(jīng)濟的變動,為什么西方就可以?難解
  •   我們的變動僅僅是經(jīng)濟的變動么?西方的建筑就經(jīng)受住了“經(jīng)濟變動”的考驗么,這些都是值得深究的問題,不是這么簡單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