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來

出版時間:2008  出版社:天地圖書  作者:龍應臺  
Tag標簽:無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孩子你慢慢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2條)

 
 

  •      龍應臺是很喜歡自嘲的,這種自嘲,恰恰是中國人的民族自卑感和崇洋媚外的體現(xiàn)。
      比如說,在“洋娃娃”一章中,“這小孩怎么長得都不像你?”“這是你兒子嗎?” “那怎么可能,這兒子這么漂亮”
      
      還有在北京的時候,賣蟈蟈的人送給龍應臺的兒子蟈蟈,開口便問,“你是他們的阿姨吧”。只能說90年代的中國,相對閉塞,視野未開,就總是這么地看不起自己人,我對中國人民的民族自卑感感到深深地同情。
      
      不過龍應臺是很幽默的,在她描述安安和飛飛的故事,這些充滿著童真的小故事,還有對于性的好奇,對于大自然的好奇,對于不同文化的好奇,孩子總是用天真的眼光看著周遭的世界。
      
      而這其中,也不乏一個母親的溫情思考,在安安放學一個小時都沒回家時,母親竟然在安安放學的時候跟蹤了他一個小時,跟著他走到建筑工地,又跟著他倒鄰居家?;蛟S從那個時候起,龍應臺就開始了她作為母親的溫柔“目送”。目送著孩子的每次成長。
      
      作為在傳統(tǒng)中國教育成長起來的龍應臺,應該是希望下一代能夠擺脫中式教育的桎梏吧,這一點從她在中國的幼稚園的觀察可見一斑,入讀精英幼兒園,想讓孩子經(jīng)歷一下中國幼兒教育,不只是學習語言,還有潛移默化的文化傳承。然而時間、空間、行為的三重規(guī)格又讓她忐忑不安,這是否為三歲小孩所需的呢?
      臺灣的人均所得為西德的二分之一不到,精英幼兒園的學費卻是300馬克,安安在德國的幼兒園學費才100馬克,中國人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想法是很明顯的,要學兒童英語,天才鋼琴,文豪作家班,中國小孩可是從小就累得氣喘吁吁的,所以,還是讓孩子接受德國的教育吧。
  •     昨天讀完《立》,今天讀《孩子 你慢慢來》,我的此類書籍閱讀史正在慢慢展開。
      以前,我從來都沒有想過要生小孩,我一直害怕孩子的到來會打亂我現(xiàn)有的生活,其實我現(xiàn)有的生活不過平淡無奇,和他相識、相戀、結婚多年,感情蜜月期早已過去,也并沒有什么事業(yè)可言,或許此生都注定碌碌無為,可我就是害怕孩子會牽扯我太多的精力,我不能想象他/她出生以后得無時無刻有一個人看著他/她,看他/她吃飯、陪他/她玩、哄他/她睡覺、帶他/她出去逛公園、送他/她上學、趁他/她睡覺的時候給他/她洗衣服和收拾被他/她弄亂的家、怕他/她不學好或被人欺負……,所以,一直磨磨蹭蹭,不愿面對。如今,年近三十,突然恐慌起來,朋友同學都有了小孩,我開始無比渴望做媽媽。無論她們跟我抱怨做媽媽如何如何累,我知道,那都是甜蜜的煩惱。一個月、一個月、又一個月過去,我耐心等待著屬于我們的天使。
      繁忙如池莉、龍應臺她們,且能處理好作為母親的自己和作為一個獨立人的關系,不僅孩子健康快樂的長大,她們的閱讀和寫作也受人稱贊。不過,我想,孩子也讓她們對世界有了更加完整的認識,并不斷激發(fā)著她們的靈感、錘煉著她們的靈魂,是天使般的孩子,讓她們的生命更豐厚,在所謂的失去和得到之間,得到的,應該就如《野心》最后所說的,“有些經(jīng)驗,是不可言傳的”。
      很慶幸龍應臺在書中并沒有用很多定性的語言,比如安安會舉一反三的時候說他真聰明,抑或飛飛的一些舉動夸他很乖巧,她只是記述著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一些事而已,而這其中的情緒,她心知肚明,我們也一眼明了。哪個孩子,不是父母最大的驕傲。
      《男子漢大丈夫》、《高玩》、《觸電的小牛》讓我欽佩龍應臺的坦誠。《葛格和底笛》卻最讓我心有戚戚。在中國的家庭,但凡有幾個小孩的,老大似乎總是得到最少的關愛卻承擔最大的責任,有時候,父母甚至忘記了他/她也和最小的弟弟妹妹一樣,只是個孩子,卻自覺不自覺的對他/她要求很多,老大在家里的家長角色似乎更多。每次看到這樣的情況,我總是心疼。不過,也不能怪父母,畢竟,更小的孩子總是更需要人照顧。
      我喜歡《孩子 你慢慢來》,因為,溫情、有趣……
      
      
  •     其實縱觀龍應臺的三本書:《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和《目送》,就能很清楚觸摸到一個女性作家在家庭生活中脈絡。
      
      更是實證了那句話,我們都是時代的孩子。
      
      第一次讀龍應臺是大學的時候,真真兒的驚艷到了。并不是說她的辭藻驚艷,而是原來一個女性作家的文字力度,也能夠如此厚重。
      
      無論是《目送》中那句經(jīng)典的形容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話: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還是《親愛的安德烈》里這段話:
      
      對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而在現(xiàn)代的生活架構里,什么樣的工作比較可能給你快樂?第一,它給你意義;第二,它給你時間。你的工作是你覺得有意義的,你的工作不綁架你使你成為工作的俘虜,容許你去充分體驗生活,你就比較可能是快樂的。至于金錢和名聲,哪里是快樂的核心元素呢?假定說,橫在你眼前的選擇是到華爾街做銀行經(jīng)理或者到動物園做照顧獅子河馬的管理員,而你是一個喜歡動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認為銀行經(jīng)理比較有成就,或者獅子河馬的管理員“平庸”。每天為錢的數(shù)字起伏而緊張而斗爭,很可能不如每天給大象洗澡,給河馬刷牙。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其實在我大學剛剛畢業(yè)那會兒,看到上面這段話的時候,心里一驚。我的母親從沒有給過我這種觀念,實際在她那一輩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的觀念里,經(jīng)濟基礎決定著上層建筑。
      
      后來我看《三傻大鬧寶萊塢》的時候,心里有一個觀點也越來越明晰。就是在這個浮躁的大環(huán)境里,你不應該隨波逐流,從而選擇追逐著金錢和利益走。而應該跟隨你的心、你的興趣,那么總有一天金錢和名譽會跟上你。即使沒有跟上,那么可能窮困潦倒就是你的價值。而其實心里要想擺清這一點,是十分困難的。
      
      我不喜歡看那些心靈雞湯和打了雞血的成功學,就是因為在這個時代,大家好像都太急躁了。我總是試圖跟自己強調,慢一點,再慢一點。在快節(jié)奏里,去過慢生活。
      
      龍應臺的這本《孩子你慢慢來》是最近看完的,起初覺得太細碎了。整本書看完之后,才恍然大悟。那種一個母親在撫養(yǎng)和哺育自己的孩子時的心情,細膩的就像把水揉進面里。同時推薦大家看一部法國電影,叫《幸福時刻》。
      
      然后我們可能才會了解,成長和生活,哪有那么的理所當然和輕賤。
      
      其次就是一個主流文化和外來文化的沖擊力,龍應臺的兒子安德烈是中德混血。我總是記得龍應臺說:“而你我之間,安德烈,是有差距的;那個差距既是時代之差,也是文化之異,甚至是階級的分野?!?br />   
      然后在《孩子你慢慢來》的最后,安德烈寫道:“那是第一次,我發(fā)現(xiàn),德國是一個母親不熟悉的異國文化,在這個異國文化——我的本土文化里,我比她還行?!?br />   
      然后果然《孩子你慢慢來》也好,《親愛的安德烈》也罷。都在實證龍應臺在《目送》里形容子女與父母關系的那段話。
      
      所以在中國的教育哲學里浸漬的我們,假如日后為人父母,是否也應該多學學放手呢?
      
      再反觀自己與父母的關系,內心的慨嘆總是成片。我時常會想,自己少年離家,十年來不曾陪伴父母,是不是一種錯誤的選擇。說,父母在不遠游。而這期間所有的不在場,缺席便是缺席了吧。
      
      這些歲月,再也無能在其他的方面彌補回來。然后就想起,14歲時我爸爸送別我時的眼神和鐵青的臉色。和一向強硬的媽媽,坐在木地板上沮喪的神情。
      
      再在這種悵然之中,想起那句目送。
      
      
      
      附注:
      
      微信訂閱號 汪拾叁
      
      一直希望能跟自己的讀者有一個比較深層的溝通,希望大家能夠關注。
  •     孩子一天天長大的時候,媽媽卻一天天的在老去。她經(jīng)常忘事情,走起路來再也沒有了原來的風采,上樓的時候不停地嘆氣說,這腿是不行了。
      媽媽,你慢慢來,我們都不急的。
      自己當了媽媽之后才發(fā)覺,生活是需要節(jié)奏的,也是需要變奏的。當我耐心地靜靜地看著小孩子為不同形狀和顏色的積木找到它相應的位置時,并且笨手笨腳地放不進去的時候,就想起媽媽昨天翻箱倒柜的找著什么,問她找什么,她想想又說不上來的樣子。
      媽媽,慢慢來。
  •     第一次接觸龍應臺的書,一位母親寫下孩子童年生活片段。龍應臺的雜文據(jù)說蠻犀利的,可這本書卻是滿滿溫柔的愛?;蛟S,母親是一個女人生命必須承受之重吧。
      最感觸的是開篇,龍應臺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等著一個五歲的小孩用稚嫩的雙手,從從容容地系蝴蝶結;與之交錯的是,她十一歲時的同齡女孩,因交不起學費被老師鞭打,后來更是帶著3個弟妹跳了河......
      所以,孩子你慢慢來,穩(wěn)穩(wěn)走。當今后面對更多殘酷和無奈時,依然相信,美好才是生命的底色。
  •     我不是一個喜歡孩子的人,甚至覺得生孩子是對女人最大的折磨。身體的改變,時間的投入,自由的束縛,更不用提那聽起來就讓人毛骨悚然的生產(chǎn)過程。
      
      但讀著此書,以及讀完后的十天之內,我強烈地感覺并認為,女人最大的幸福是和心愛的人生個孩子。
      
      這種幸福的起點是兩個人能夠相愛,這已經(jīng)很不易了?!比艘簧鷷龅郊s2920萬人,兩個人相愛的概率是0.000049”。相愛而又能在一起,這是上天的恩賜。然后能共同分享一個生命的誕生和成長,這該是怎樣的福祉呢。
      
      而接下來作者的想法,讓我的認識又得到了升華。“孩子是上天給媽媽做女人的禮物”。這把我的想法美妙地扭了180度,還打上了個可愛的蝴蝶結。不是折磨,是禮物。那份與另一個生命骨肉相連的親密,是男人永遠感受不到的,是給女人款待幾十年大姨媽的獎勵,這么想起來感覺蠻好的。
      
      所以,如果有人想勸女人生孩子,給她看這本書吧,最好多看幾遍,效果會持續(xù)得久一點。當然,如果這個女人足夠愛你的話,也許你不需要這本書。
  •     越發(fā)地害怕起生養(yǎng)這件事來,本身有點完美主義的傾向,總希望給孩子一個對的將來,然而這本書字里行間帶來的思考讓我覺得無比沉重。
      細膩而溫馨的親子故事令人喜歡,不過作為沒有相關經(jīng)歷的人,反倒是《歐嬤》看得我淚流滿面。
      就在旅游大巴上,周圍都是或睡覺或聊天的同事,我對著窗外,眼淚刷一下就下來了。
      大概吧,人生,就是一條承上啟下、痛苦但甜蜜的愛之路。
  •     有時候覺得不能有媽媽這兩個詞來形容“母親‘,總覺得不夠嚴肅。
      讀這本書的時候沒有太強烈的感覺,或許是因為還沒當母親的緣故吧,不過那些點點滴滴卻激起我當母親的欲望。從來都很喜歡小孩子,不過只喜歡玩他們,不喜歡帶他們,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母親之于孩子,不僅僅是帶他們,還要教育,一句話”拉扯大“
      無法從一個母親的角度來評判他的教育方式,只能從孩子來看這一路母親的難。
      ”我的母親也曾經(jīng)坐在草地上遠遠地看著我爬行?現(xiàn)在,母親的手背上布滿了老人斑,那只牽過我,拂過我頭發(fā)的手。生命的來處和去處,我突然明白了,不透過書本和思考,透過那正在爬行的孩子。“ 這是我最喜歡的片段,我可以肯定,我母親從來沒有陪我坐在草地上看我爬行,因為他太忙了,只是那逐漸褶皺的手卻經(jīng)常撫摸過我,失意時的安慰,高興時的欣喜。。。只是褶皺越來越深,那是遺憾
      ”長長的路,慢慢地走“。何須孩子,大人也要這樣過吧,人生路太長,長到你不知他什么時候才結束,而他又太短,短到不知道什么時候就結束。我希望的人生是慢慢地走,用淡淡的微笑去面對大大的太陽,穿過密密的雨。抬頭仰望天空,是你要的色彩。
  •     現(xiàn)在,大家都走的太快了,反而忘記了生活是需要一步一步的走的。小孩子,還沒生下來,就很多父母就安排了很多很多的課程,生怕自己的孩子掉隊。當龍媽媽,帶著自己的小孩到臺灣的幼兒園,看了他們的精英課程,仿佛像把自己的小孩送進了監(jiān)獄,連上廁所都要讓人安排好一小時去一次。而,在德國的幼兒園除了玩還是玩。
      或許在不同的國度,每個人的教育理念不同。但是,不妨去參考下各個國度的小孩教育,國外小孩并不因為遲認字,不學奧數(shù)而長大后比國人的小孩能力低多少。這點也確實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再者,對于小孩的問題,很多家長都是欺騙自己的小孩,或者是不耐煩小孩的問題。為能從另外一個角度和小孩一起去思考問題的答案。
      還有許多小孩教育的理念,確實也值得大家去思考。
      這是一本不錯的書,也是和準家長去看去思考,小孩教育方式。
  •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   看過的關于這本書最好的一篇推薦語:)
  •   哦!謝謝 : ]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