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後四十種生活

出版時間:2009年09月25日  出版社:小異出版  作者:David Eagleman  譯者:郭寶蓮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全書搭配插畫家伊卡魯斯精心繪製的四十種死後生活面貌
◎全書由知名設計家王志弘親手操刀設計
◎《死後四十種生活》是一本適合隨身攜帶、隨時閱讀的小說
了解生命祕密的終極奇想──
四十種不可思議的死後世界
字宙間另一層生命的存在意義,即在消失後的生命依然擁有無限的可能性!
在死後世界中,上帝如微生物般大小,所以無法察覺我們的存在。在另一種死後世界中,造物者是愚蠢的生物,祂創(chuàng)造人類是為了弄清楚自己能力不及之處?;蛘呱系廴缤犊茖W怪人》裡的法蘭克斯坦,製作出祂心馳神往的巔峰之作後,卻只想逃離其所創(chuàng)造的東西。又或者,在死後世界裡,上帝根本不存在。
我們到了死後世界,所有的事情會再重新發(fā)生,只是倒退著進行;或許順序全數(shù)重組,相同的事情聚集在一起,一次做個夠;或者我們可以同時享受所有可能,平行過著多重的生活;或者在死後世界裡,我們可以選擇下輩子要投胎轉化的物種。
我們只是別人夢境中的背景人物;我們會分裂成不同年紀時的自我;我們是宇宙地圖製作師所使用的活動機器人;我們是分裂原子聯(lián)盟再結合後的產物;我們是諸神想了解兩人之所以能在一起成為對偶的實驗對象;我們是上帝的癌細胞。
這是一本由四十篇獨立故事集結而成的小說。每篇故事提供不同的理由來解釋我們的存在和生死的意義。神經(jīng)科學家大衛(wèi).伊葛門想像出來的精彩故事,趣味、慧黠,但也同時讓人惴惴不安,透過這些諷刺挖苦卻引人深省的觀點,我們得以從全新的角度來觀看自己的生命。

作者簡介

大衛(wèi).伊葛門 David Eagleman
成長於美國新墨西哥州。就讀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時主修英美文學,而後在貝勒醫(y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取得神經(jīng)科學的博士學位。目前主持一間神經(jīng)科學實驗室,研究時間知覺(time perception)、共同感覺(synesthesia),以及神經(jīng)科學如何影響法律體系。工作餘暇他利用晚上撰寫小說。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死後四十種生活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3條)

 
 

  •     推薦《生命的清單——關于來世的40種景象》,有點像小說,但所謂的文體其實并不重要,一個個奇妙的關于來世的想象才是重點所在。會有一些地方看不懂,但這也正是書籍所帶來的禮物——對于自身無知的體會,當自我膨脹的時候,書籍會讓你冷靜下來,學會去思考,這是一份寶貴的體驗吶。同時,由于作者多學科的背景和良好的文學功底,讓我感受到文學的偉大之處之一或許就在于它能夠展現(xiàn)所有學科的美吧,希望自己以后也能用文字好好展現(xiàn)心理學的美。
       再來說書,關于來世,或許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有所想象,甚至于,我們所存在的所謂今世正是往昔之人的來世,只是我們尚未察覺罷了。在來世,或許我們會經(jīng)歷與今世一樣的人生,遇見一樣的人,但看不見所謂的陌生人。在來世,我們或許會被分為不同年齡的自己,體驗著各式的人生。在來世,我們或許會遇見不同的自己,在每一個選擇中做出不同選擇的自己,沒有拖延和怯弱的自己,一味逃避和放棄的自己。在來世,在我們可以選擇的來世,我們自以為可以重置人生的來世,結果卻是一片蒼白。在來世,我們可以變成自己想要的任何的非人類,可我們卻失落了為何如此的理由。在來世,我們甚至可以設置自己的死亡開關,最終或許只有一堆電流傳遞我們似乎還活著的訊息……或許,在今世的我們,只是一種試驗品,只是一種機器,我們生存不過是為了死后向“科學家”或“外星人”報告;或許,在今世的我們,不過是一種投影,待我們死去,還是要回到那寂寥的宇宙中……其實,所謂的來世想象,就是今世的映射,中間加上一點“扭曲”,我們可以遇見上帝或是上帝從未意識到我們……劇透的真是太多了啊= = 總之,這是值得一讀再讀的書,能遇見它真是太好了,閱讀過程中一再深深地為作者的想象力驚嘆,為其對生活的深刻洞見而折服,用來世的眼光,看待今世的自己,或許會更明白所謂的珍惜當下的意義吧。所謂永久的生命其實是最殘酷的懲罰吶。
       最后,分享我喜歡的這本書中關于死亡的話:死亡有三重。第一重死亡,是在你身體機能停止運轉之時;第二重死亡,是在你的身體被運送到墳墓中的時候。第三重死亡,是在未來的某個時刻,你的名字最后一次被人們提及。
       第三重死亡,真是於我心有戚戚焉……
  •     我表示。。。個人對這類書籍不感冒。
      
      有一些好的內容,但是總體覺得有些無聊,這就屬于個人不喜歡這一類的書吧。
      
      但是書中有一些喜歡的句子,就做下摘抄吧~
      
      1.死亡有三重。第一重死亡,是在你身體的機能停止運轉之時。第二重死亡,是在你的身體被運送到墳墓中的時候。第三重死亡,是在未來的某一個時刻,你的名字最后一次被人們提及。
      
      
      2.接著,他注意到雖然他不能傷害我們,但有東西可以。他看到人們與更低一級的細胞較量,與白血病、淋巴瘤、惡性毒瘤、黑素瘤抗爭;人們用化學療法在自己身上涂抹藥膏、 接受放射治療;可人們最終還是被自己身體里的億萬細胞迅速吞噬。
        上帝突然從床上驚起,他明白了:一切依靠低一級事物形成的,最終必將被其毀滅。
      
      3.不是需要勇氣去面對他,而是需要勇氣去面對沒有他。
  •     我悟性不夠,讀這本書讀的很無味。
      
      作者憑借其豐富的想象力,為我們描述了40種來世的情形。在我看來,這也是四十中假設。
      
      我們經(jīng)常想著“要是我有很多錢就好了”“等我做完某某事之后一定要好好享受生活”。我們總是把目光定在未來的某處,我們以為跨過那道檻就是天堂了。但是其實最寶貴的反而是現(xiàn)在,無論你現(xiàn)在是什么情況,你傷心也好,愉悅也罷,都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中不會永遠是悲傷,也不會永遠是喜悅,你活在這世上,總會碰到形形色色的事,無論什么事,還是坦然活在當下吧。
  •     一本很奇幻的小書,適合多次反復閱讀,尤其感到疲憊與困惑之時。但不要以為字少就翻得快,這本書威力蠻大,能讓你不知不覺中頓住,然后胡思亂想很多事。嗯,有料之人稱之為咀嚼與思考。
      
      想象力非常豐富,天馬行空,煞有介事,很喜歡。
      
      書中大膽設想了人死后關于來世的40種生活,很有意思。來世也有上帝,卻不過是喜怒哀樂俱全的平凡人。又或上帝是一對夫婦,分造男女,也會吵架合好。更神奇,來世就是把今生重新經(jīng)歷一遍,不過每一件事都一次性做完。于是你發(fā)現(xiàn)你一生中睡覺會花45年,要洗一個長達200天的馬拉松澡,7個月時間做愛,6天的時間剪指甲……真正快樂的時間只有15天。
      
      沒出息的是,讀這本書讓我無數(shù)次想起《邪惡力量》,進而想起如今網(wǎng)上美劇齊齊消失,想到要去買碟……思緒飄飛漸漸遠去。
      
      拉回來。于我而言,40種來世無一不在影射今生。要珍惜現(xiàn)在,認清人生最重要的,拋棄世俗的枷鎖,好好活在當下,享受今生。生命只有一次,盡量使它豐滿快樂吧,提高生命的精度。這差不多是我能體會到的。
      
      其實呢,每一篇小文都像極一篇寓言,最后一句總會點醒你。如果你讀著覺得這本書相當無聊,還不如干點別的有意義,那么恭喜你,你已經(jīng)提前歪打正著地實踐了這本書想讓你明白的。
      
      2010.7
  •     《物種輪回》  曾經(jīng)想過變成一只不太胖的豬,這樣,既可以又吃又睡又不用擔心被宰,或者,當只野豬也不錯?! 〉?,最終,還是一個“人”?! ∵@本書寫的和譯的很有意思,通識的學者才是真正的學者。對于不諳外文的讀者來說,是不錯的選擇。
  •       這本書可以視為一個有趣的人關于人死后、關于人類和地球的本源究竟是什么這類問題的種種奇思妙想。如果一個人喜歡天馬行空地幻想,那么,在黑夜里,舒服地躺在床上,閉起眼睛,想像一下人究竟是什么?我們賴以生存和活動的這個地球究竟是什么?生命到底為什么會出現(xiàn)?生命會轉化成什么別的存在形式?從更高的智慧(比如宇宙中如果確實存在著高于我們的生命形式或智慧存在,他們/它們具有我們人類所無法了解和理解的能力)來看,我們是不是只是一種簡單的存在,甚或是更高智慧的一種簡單創(chuàng)造物?我們所能感知的時空是不是只是高維時空的一個低維度現(xiàn)象?等等。
        這兩年看了很多經(jīng)典的科幻小說,阿西莫夫、克拉克,大腦已經(jīng)受到了這些最愛幻想的大師們啟蒙過了,又讀了一些關于宇宙、多維時空、生命起源、進化的科普名著,所以今天讀這本書并不感到特別的驚奇,但還是很喜歡書里所幻想出的種種奇景。這本書也是可以當做科幻小說來讀的。
        不過,這本書的中譯本有一個相當大的問題,就是書名。首先,“生命的清單”不知所云,會讓人以為是“心靈雞湯”一類的哲理勵志類主題。原書名用的是sum這個詞。查韋氏三版(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Unabridged Ver., Merriam-Webster Inc. Publishers, 1986),釋義中有如下一項:the ultimate end,很清楚,也就是終點、終結的意思。sum用在這里,也就是指生命的終點,也就是死了以后的景象(或真象)。
        再看副書名,原文是forty tales from the afterlives,也很清楚,就是關于人死后所去的世界的40個故事。而中譯本書名用“來世”這個詞是錯誤的。查《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來世”的解釋是:“來生,指人死了以后再轉生到世上來的一輩子?!闭f大白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下輩子”,所謂“下輩子”,還是在這個地球的世俗世界中,還是過世俗人類的生活,而不是指死后所去的另一個世界。
        再查韋氏三版,對afterlife的解釋是an existence after death,也很清楚,就是指死后存在的狀態(tài),而非指又轉生為世俗的人。
        所以,書名譯為“關于來世的40種清單”是譯錯了,是譯者對“來世”這個詞沒有搞清楚。
  •     總起來講,這是一部用幾何學的邏輯,結合20世紀的科學知識背景以及西方式的人文情懷寫成的書.作者乃文科背景,后來又成為美國排名前幾的醫(yī)學院(貝勒醫(y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的主任.這種經(jīng)歷使得作者可以在這個幾千年來充滿了宗教和迷信(或者其他一切武斷的論述)的領域里以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展開討論:先提出一條關于來世的假設(比如,來世是絕對平等的社會,或者又比如,來世你能遇到且只能遇到你的朋友,等等,總共列出四十種可能),然后以兩頁左右的篇幅探討人們在這種情況下可能的生活(包括“好”的方面,以及“不好”的方面,etc),最后落實到今世的生活,啟發(fā)我們珍惜眼前.這種公理化的論述方式讓我想起了歐幾里德的幾何學.作者最后的點睛之筆往往落實到愛,知足,人性,等等上面,讓人非常感動.
      
      
      
      一般來講,關于來世的討論,都要明確幾個問題:(1)到底有沒有來世?我們的肉身是否變?yōu)闊o機物分散到世界各地乃至宇宙各處,我們的靈魂是否依然存在?(2)來世是什么?到底是東方式的投胎,重新到人世間走一遭;還是西方式的升入天堂,從此過起甜蜜美滿的生活?(3)來世中有沒有權限高出我們之上的統(tǒng)治者,時刻管理著我們的起居,在某種程度上限制我們的自由;或者他(們)只是心甘情愿為我們提供便利的生活條件,讓我們過起“各取所需,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似的生活?作者的四十種假設即是對這些問題的四十種不同的回答。在這些回答中往往可以看到伽利略-牛頓時代以來物理化了的世界觀的影響,這也是本書與其它一些古老典籍的不同之處。
      
      
      
      書中很多論述/假設都是很有新意的,摘錄如下:
      
      
      
      A. 死亡有三重。第一重死亡,是在你身體的機能停止運轉之時。第二重死亡,是在你的身體被運送到墳墓中的時候。第三重死亡,是在未來的某一個時刻,你的名字最后一次被人們提及。(《變形記》,這個呼應了米蘭-昆德拉的《不朽》里面的論述——不朽即是永恒的審判)
      
      
      
      B. 死后,你將發(fā)現(xiàn),人類的創(chuàng)造者其實是一種個頭小、腦子笨的生物......從這個社會的發(fā)展的某一時期開始,這些生物們開始思考自己之所以在這里生存的原因和意義。而事實證明,這是一個非常難回答的問題。難到他們不愿直接思考它,而是決定制造一種超級處理機來代替他們尋找答案。接著,他們動用了十代人的力量設計超級處理機。我們,就是他們的機器。(《螺旋》,這里面似乎借鑒了《銀河系漫游指南》里面關于電腦“深思”的情節(jié))
      
      
      
      
      C. 上帝用了自己大部分的時間來尋找幸福,最后卻發(fā)現(xiàn),任何事情,都無法持續(xù)讓他從中獲得滿足。無盡的漫漫歲月讓他窒息。人類白駒過隙的短暫生命,讓他嫉妒不已。只有那些他不喜歡的人,才會遭受“永生”的懲罰。(《永生》,這段論述讓我第一次明白長生不老并不一定是一件那么美好的事情。)
      
      
      
      D. 盡管來世并不存在,但我們仍有機會重活一次。時間之箭掉頭往后。過去發(fā)生的一切再次重現(xiàn),只是順序倒轉。在葬禮上,你被從泥土中挖出,隆重地送到太平間,你遺容上的化妝品被逐步清理干凈。然后你被帶到醫(yī)院,一群醫(yī)生圍著你,你再一次睜開雙眼。在你原來的生活中,打破的花瓶復原,融化的水重新還原成雪人,破碎的心靈找回愛情,河水歡快地流向高處?;橐龌伛傔^崎嶇的路途,最終回到當初充滿情色的約會。一生中所有性生活的快樂都重新來過,不過你是在親吻中而不是在入睡前達到高潮。滿面胡須的男人重新變成細皮嫩肉的孩童,然后被送回學校,在那里,他要慢慢拋棄那些為我們帶來原罪的知識:閱讀,寫作和數(shù)學課都被一一刪除。人們的身軀變小,在地上爬行,掉牙,然后回歸嬰兒最純潔無瑕的形態(tài)。最后一天,咕咕的嬰兒啼哭聲預示著生命的終結,你的身體逐漸縮小,重新通過產道爬回母親的子官。(《重生》,這里肯定是借鑒了熱力學第二定律里面的關于不可逆性的描述)
      
      
      
      最后,作為一個可以順手查到nature的人,別忘了明天到實驗室之后查一下2006,Vol 443,PP 882.據(jù)說這就是本書的第二十五章,發(fā)表在nature上面。
      
  •     
      一本薄書,能讓你看楞那么一下,有那么一兩句話,讓你停一下,想象。
      5萬字,敢賣20塊錢,算得上打劫。
      “你治病為了什么”,為了快些好,好了之后做什么?難道等死嗎?幾個循環(huán)問題,有點未來,有點哲學,有點囈語。
      每個故事都不長,不到1500字,卻能發(fā)到《科學》上去,值得再咂摸一遍。
      今天只初讀,算不得分享。
      
  •   吶~能不能借你的《質數(shù)的孤獨》,看看呢?
  •   LZ對afterlife 的翻譯有無更好的建議?
  •   發(fā)到Science上去?
  •   ok!sounds good!
  •   還好,昨兒香港買的86港幣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