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12-10 出版社: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作者:張炎憲 溫秋芬 編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臺灣之音」的錄音資料主要是記錄1977-1982年間,在美麗島時期,所發(fā)生的各項重大事件。期間所紀錄的內(nèi)容從1979年9月間,國民黨政府查禁黨外雜誌、抓人、美麗島雜誌社各地服務處被攻擊等事件的發(fā)生,且衝突日益升高,終導致「高雄事件」,最後一直到軍法大審為止?!概_灣之音」所紀錄下來的資料彌足珍貴。
全書架構(gòu)及內(nèi)容以「高雄事件」為主共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份是為了方便一般讀者閱讀及對事件的瞭解,以中文整理成「華語文」,並請曾參與「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工作室」的陳世宏先生、黃建仁先生、韋本先生,針對修飾稿做審訂、註解和順稿的工作。第二部份,則請臺語文研究專家楊允言先生、陳德樺先生、王寶漣小姐三人,協(xié)助臺語文字的校正,以「臺語文」的形式,忠實、完整地呈現(xiàn)錄音內(nèi)容。選輯中有關(guān)英文的段落,則請美國友人司可達先生(Scudder Smith)幫忙聽寫整稿。兩大部分內(nèi)容的呈現(xiàn),可以完全互相對照,編者均按照原來檔案編號A、B、C三個順序,而非依照時間加以編排,但均加上日期、語言、長度等外部資料,以幫助讀者掌握內(nèi)容。
另外本書也製作「內(nèi)容摘要表」,以呈現(xiàn)「臺灣之音」全部144卷錄音帶的成果,其編排方式是依照原始分類A、B、C三個部分,將每一段錄音的檔案編號、廣播(或通話)日期、內(nèi)容摘要、播送(或通話)時間,加以表格化,以方便研究查詢之用。同時製作「臺灣之音與美麗島事件大事記」,以瞭解「臺灣之音」在整個美麗島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影響。
此外,也將原始的錄音檔節(jié)錄十餘段與「高雄事件」相關(guān)之部分錄音,所節(jié)錄之錄音段落可以與書中的「臺語文篇」之內(nèi)文相互對照,以使讀者能夠體驗當年緊張氣氛濃厚的歷史現(xiàn)場。
此次錄音資料的整理出版,我們瞭解到「臺灣之音」這批史料的獨特性,不但記錄了關(guān)鍵時刻的歷史現(xiàn)場,也彌補歷史文件和口述訪談的不足,能進一步釐清美麗島時期黨外民主運動發(fā)展的歷史脈絡?!概_灣之音」所提供的第一手史料,更得以窺見海外與黨外在當年國民黨的戒嚴體制下,如何突破新聞封鎖,如何互動、支援與合作,一步一步慢慢的推動著臺灣的民主運動。
「臺灣之音」的成功,除了依賴張富雄、楊宜宜夫婦二人秉持基督的精神,熱忱服務人群的心之外,海外臺灣同鄉(xiāng)對島內(nèi)民主發(fā)展的關(guān)懷與支持,更是重要的成功因素。張富雄、楊宜宜一次無心的插柳,造就一段重要的歷史記憶,在此衷心感謝他們二位替臺灣所做的一切。
作者簡介
張炎憲序:見證關(guān)鍵年代的「臺灣之音」
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與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是影響戰(zhàn)後臺灣史最重大的事件。二二八事件之後,在政治高壓恐怖的氣氛下,臺灣成為噤聲的年代,臺灣人不敢再過問政治,而養(yǎng)成冷漠、排斥與逃避的心態(tài)。經(jīng)過二十多年,年輕一代興起之後,感受到時代變局與臺灣處境的危機,以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精神,起而抗議國民黨的威權(quán)統(tǒng)治,訴說臺灣人追求民主自由的願望,匯之而成一股新的黨外運動。1975年《臺灣政論》的發(fā)行、1977年的中壢事件,以及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都是這股力量的具體表現(xiàn)。國民黨政府面對民主與民意的挑戰(zhàn),不思反省改革,反以鎮(zhèn)壓手段,在1979年12月13日逮捕民主運動人士,劃下一九七○年代民主化運動的休止符。
雖然國民黨以逮捕手段壓制民主浪潮,但集體逮捕造成的震撼,以及軍事法庭上,美麗島人士的慷慨陳述,反而讓民眾瞭解民主運動的真諦和臺灣處境的危機,而產(chǎn)生同情與共鳴?!该利悕u事件」是一九七○年代民主運動的總結(jié),也是一九八○年代之後民主運動再起的契機。臺灣能有今日的自由民主,與美麗島事件點燃臺灣人的熱情與抗爭意志息息相關(guān)。
1999年,新臺灣研究文教基金會進行美麗島事件人士的口述訪談,並將之集結(jié)出版《珍藏美麗島—臺灣民主歷程與紀實》4冊。2002年,陳水扁總統(tǒng)將美麗島事件相關(guān)檔案解密,檔案管理局並將之公開展示。前者是事件當事人的回憶,資料相當珍貴,但在事後追憶,難免會有遺忘或混淆不清之處;後者屬於官方檔案,但在獨裁威權(quán)體制之下的官方記錄,主觀隱晦之處在所難免,因而無法呈現(xiàn)事件的原貌。
在民主化的今日,重新出土歷史文獻,重建歷史事實,是確保民主、建立社會公義的必要工作。上述兩種資料的出版和解密雖有其貢獻,但仍然無法還原當時的情景。因此,「臺灣之音」的實況錄音和文字整理的出版,不只是原音重現(xiàn),更能還諸當時對話過程的歷史情境,反映事件當時懾人心魂的情節(jié),彌補檔案資料與口述回憶的不足。
「臺灣之音」是突破國民黨監(jiān)控、橫阻民眾瞭解真相的驚人創(chuàng)舉。1972年,蔣經(jīng)國出任行政院長,採取拔擢本土菁英的政策,但實質(zhì)上仍然壓制臺灣意識和臺灣人的民主要求。因此,一九七○年代風起雲(yún)湧的民主運動被封鎖,海外臺灣人思鄉(xiāng)情切,急欲瞭解島內(nèi)政治動態(tài),卻苦無途徑?!概_灣之音」就在層層管制的情況下因應而生,成為衝破戒嚴、溝通海內(nèi)外臺灣人心聲的報導媒體。
「臺灣之音」是在1977年紐約臺灣同鄉(xiāng)會的支持下,張富雄、楊宜宜夫婦負責規(guī)劃,起初以臺灣同鄉(xiāng)和教會的消息為主要的播報內(nèi)容。在1978年年底,才用電話直接向臺灣當事人訪問,並以電話答錄機錄音方式,提供海外臺灣同鄉(xiāng)一通電話即可獲知臺灣最近動態(tài)的服務。這種方式打破國民黨的新聞控制,快速地將國內(nèi)消息傳遞至海外,激起臺灣人愛鄉(xiāng)愛國的情緒,而凝聚力量,支援島內(nèi)運動。這種作法立即蔚為風潮,很多同鄉(xiāng)繼起傚尤,在美國、在世界各地紛紛成立「臺灣之音」,建立傳播的網(wǎng)絡。
「臺灣之音」起於1977年,至1982年結(jié)束。因一九八○年代之後,臺灣島內(nèi)政論雜誌紛紛創(chuàng)刊,打破言論禁忌;黨外人士不再畏懼國民黨的恐嚇,陸續(xù)出國訪問,將島內(nèi)消息傳至海外。「臺灣之音」溝通海內(nèi)外、對抗國民黨的階段性任務終告結(jié)束。當時訪問的錄音帶一共有144卷,分成A、B、C三類。A部分是越洋訪問臺灣黨外人士的通話記錄,共30卷;B部分是播放臺灣同鄉(xiāng)會活動、臺灣日的消息和臺灣國內(nèi)動態(tài)的紀錄,共60卷;C部分的內(nèi)容包括各類演講、集會的實況錄音、以及與黨外人士的部分通話記錄,共54卷,其中有3卷盤帶。張富雄夫婦趁著返臺之際,將此貴重資料交給吳成三夫婦保管,再由吳成三轉(zhuǎn)交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饡⒅D(zhuǎn)錄拷貝製成CD,並逐字整理。今日則將1979年11月29日黃信介家和高雄服務處被砸事件,至1980年2月林宅血案期間的錄音帶整理出版。這個階段是臺灣民主發(fā)展的陣痛期,也是國民黨使用公權(quán)力鎮(zhèn)壓民主運動的嚴酷時刻,更是民主運動風起雲(yún)湧,跨越戒嚴關(guān)卡的關(guān)鍵。
這份錄音帶和記錄是原音重現(xiàn),具有還諸歷史情境的真實感。錄音帶的對話使受訪者施明德、艾琳達、張美貞等人對於突發(fā)事件的處理態(tài)度、情緒反應和對臺灣前途的思索,活生生地呈現(xiàn)。當民眾與國民黨雙方對峙情勢越來越激烈時,人的情緒難免受到外界衝擊而無法控制,那份身處其境的真情流露,充分顯示人性的強韌與脆弱、臺灣人的熱望與國民黨鎮(zhèn)壓民主運動的企圖。訪問者楊宜宜每每聽到受訪者的陳述,常會感到情勢發(fā)展的詭譎難測,而流露出焦慮不安,甚至語帶哽咽、互道再見,彷彿這是最後一次的交談,此後命運未卜,也許會被逮捕槍殺,失去生命。這種無奈與悲情的氣氛透過電話,傳遞給海外臺灣同鄉(xiāng),其感染力無遠弗屆,深深感動每位臺灣同鄉(xiāng),而產(chǎn)生臺灣人的自覺與認同,共同推動臺灣民主運動。
歷史情境和真情是最感人心弦的所在。美麗島事件能夠扣人心寰,就在於臺灣民主人士憑著一股追求民主、熱愛臺灣的熱誠,無懼於國民黨的恐嚇與威脅,以微小力量,義無反顧勇往直前。「臺灣之音」能夠獲得同鄉(xiāng)的支持與共鳴,是因其不懼國民黨的權(quán)勢與阻撓,也不惜被列入黑名單,仍然勇敢挺身而出,傳遞國內(nèi)動態(tài)與民主人士的遭遇。這些事蹟雖然已成往日曆史,但那份追求民主的熱望、維護美好臺灣的理想,勢必銘刻在臺灣歷史上,永遠令人懷念。
美麗島事件已是30年前的往事,今日將「臺灣之音」重新整理出版,除了回想當年臺灣人充滿理想、鬥志與勇氣之外,其實也希望藉此出版的機會,讓我們回顧過去民主之路的艱辛,瞭解國民黨威權(quán)統(tǒng)治的恐怖,而體會出能有今日的民主成果實在得來不易。30年瞬間已逝,人物雖然依舊,但時局卻變化多端,有些人物已淡出政壇,漸漸隱退;有些仍然活躍於政治舞臺,但主客易位,想法已異。這些變化也許只能留給歷史做最後的論斷,「臺灣之音」適時出版反而更見珍貴,留下昔日關(guān)鍵時刻的見證以及今日的反思。
最後,能夠順利和出版《見證關(guān)鍵時刻?高雄事件-「臺灣之音」錄音記錄選輯》,應該感謝張富雄、楊宜宜夫婦的用心與苦心,以及許許多多國內(nèi)民主人士和海外臺灣人的努力與奉獻。吳成三夫婦的保管、民主基金會的贊助、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同仁及其團隊的整理和校正,才使得這30年前的紀錄重新再現(xiàn),成為臺灣人共有的文化資產(chǎn)。
楊宜宜序:歸家
10月5日紐約初具秋意,天有點涼了。昨晚就告訴自己,今天務必開始提筆寫那3千字的《見證關(guān)鍵時刻?高雄事件 –「臺灣之音」錄音記錄選輯》序言了。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溫秋芬小姐上週電郵告知截止日期在10月12日。一週來「臺灣之音」30年前的片斷往事緩緩浮上心頭,如煙似幻。喝完咖啡,坐在牙買加莊園古居小餐室窗邊的電腦桌,屋角的小電視正播放「多明尼各教團馬利亞修女院」一座新落成天主教堂的建程錄影片。它是兩年前到美國中部密西根州安那堡當修女的大女兒剛寄回來的。影片中飄出吉他伴唱的美麗輕柔旋律「歸家」,「Softly and tenderly Jesus is calling, Calling for you and for me. Come home! come home……耶穌溫柔慈聲懇切呼喚你,祂呼喚你快歸家。歸家!歸家……」聽著聽著,眼淚不覺流了出來……正像多位舊友前天被我告知《見證關(guān)鍵時刻?高雄事件》乙書近日將在臺灣出版,並被問及是否還留有當年片紙隻字「臺灣之音」資料時,大夥驚訝歡欣難以置信的感覺一樣,其中一位隨即陷入了無限沉思中……歷史畢竟是大家的共同記憶及資產(chǎn)。我也不難想像一些朋友開始在家中翻箱倒櫃……
6月15日(紐約時間)是一個很特別很難忘的日子。今夏當我一面撰寫教牧神學博士報告,一面忙著準備回鄉(xiāng)參加一個加州組辦的「2006暑期臺灣宣教」,突然在6月15日接到一通臺灣長途電話,來自一位素昧平生的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董事張炎憲先生。他說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正在整理「臺灣之音」的播音錄音帶。我一聽,發(fā)現(xiàn)「臺灣之音」錄音帶「終於」被交在一個政治立場中立、廣受各方肯定與信任的民間史料機構(gòu),一股說不出的平安與喜樂湧上心頭。這不是作夢吧!在訝異中竟絮絮叨叨嘰嘰聒聒地和這位素不相識的張館長說了一堆話,大意是說我實在」祝歡喜」,這些錄音帶已找到了最好的「歸宿」,我也放心了。由嚴謹專業(yè)的歷史家們著手來整理保存史料,絕對比任何個人憑模糊記憶來寫都更真確更可靠!實在太好太高興了!我告訴他真巧7月我就要回臺灣,我會再帶些資料給他。
30年了!最近讀到一篇散文提到「時間帶走了回憶,回憶也帶走了時間」。30年前轟轟烈烈震盪一時的「臺灣之音」,許多人已逐漸淡忘或完全遺忘了它,新生代則是不知有它。我自己也只在1998年神學院入學申請的一篇個人見證上,用一小段來描述它。
「1977年,再和先生在紐約臺灣同鄉(xiāng)會,創(chuàng)設(shè)「臺灣之音」,以電話錄音播
放臺灣同鄉(xiāng)的訊息,以關(guān)懷聯(lián)繫分散四處的海外遊子。沒想到三年中,亦獲得熱
烈回應,發(fā)展成包括美國30多個城市及加、巴、法、德等國都設(shè)立分臺的大廣播
網(wǎng)。當時我曾藉機插播基督教柔性的福音,尤其在各種佳節(jié),藉同鄉(xiāng)收聽新聞之
際,向其傳播福音真理。然而因為採訪新聞,與島內(nèi)政治團體尤其是當日剛出獄
擔任黨外總幹事的施明德聯(lián)繫上而上了黑名單,17年回不了家鄉(xiāng)。」
我常說我所信的上帝真好,祂也很有幽默感。上帝竟然選在「臺灣之音」30週年前夕,感動一批臺灣歷史學人,用積極敬業(yè)的態(tài)度配以非凡的細心與耐心,再輔以高性能的科技去重聽當日的錄音,整理144卷錄音帶以保存最原始最真確的史實。當日「臺灣之音」播報的許多新聞是國民黨政權(quán)戒嚴時期高壓統(tǒng)治下無法見報的消息。一些海外華人報社即多次引用「臺灣之音」的獨家新聞撰稿說:「根據(jù)『臺灣之音』的最新消息,……」,據(jù)以轉(zhuǎn)述那些被封鎖又憾動人心的臺灣黨外運動及政治新聞。以今天的話來說,它有點像當日臺灣海外的CNN。也因為「臺灣之音」過於轟動,國民黨政府後來也跟著在華府設(shè)立了「寶島之聲」;臺獨聯(lián)盟也在加州與東京設(shè)立了「臺獨之聲」。一時熱鬧滾滾!西諺說:「最高之讚賞即模仿 (the highest form of admiration is imitation)」。我們感到榮幸!其實,再轟動再火熱的事物終將逝去,在時間的浪潮中逐漸被淹沒或遺忘。只不過這次似乎不太一樣,好像上帝在向我說:「即便眾人都忘了,我總不忘記?!怪匾牡共皇歉恍酆臀一颉概_灣之音」有沒有被忘記,而是臺灣的歷史、我們自己的故事不能被遺忘。猶太民族的後代即不斷地被提醒要謹記他們的歷史!臺灣代代子孫豈可忘記我們自己的故事呢?這也是為什麼當我獲悉「臺灣之音」史事將永存臺灣歷史殿堂之際,那種難以言喻發(fā)自心底「總算有個交代了」的感覺!向誰交代呢?向臺灣歷史?向祖先?向自己的良心或向上帝?或許都有吧!我很欣慰臺灣走向民主之路的一小段關(guān)鍵性歷史沒有成為空白?!概_灣之音」完成了它的歷史性任務。我也感到一絲殊榮,因為先生富雄和我竟然被上帝視為有忠心足以蒙受託付代為保存這段別具意義的臺灣歷史。我說它別具意義,是因為它從海外保存了臺灣島內(nèi)的歷史!眼看「臺灣之音」即將成書問世,百感交集之際有天向丈夫說,我們要感恩喔!這是一項極大的恩典!掌管歷史的主宰上帝自己在成就大事!
多數(shù)人最感興趣的問題幾乎都是:「妳和丈夫富雄怎麼會創(chuàng)設(shè)臺灣之音呢?是出於什麼動機呢?」有朋友或以為我倆是誤打誤撞闖出來的;或者是臺灣當日的特殊環(huán)境而時勢造英雄吧;不認識我們的人還可能猜測我們自始即出於政治動機。以我個人的觀點,我認為「臺灣之音」的創(chuàng)設(shè)絕對與三個國度分不開關(guān)係。
第一個國度是臺灣國族:小時我和兄弟三人由外公外婆撫養(yǎng),成長在臺中市郊一個660坪美麗清幽的大宅第。雕樑畫棟的三合院、氣派的正廳「梅鏡堂」、花卉果樹蝴蝶蜻蜓點綴的庭園、倚外牆流繞而過的柳川、川邊的竹林、林邊的小羊……我的家鄉(xiāng)真美麗!真像伊甸園!由「梅鏡堂」的字眼不難猜測外公是客家人。家人說外公鄭松筠是臺灣的第二個律師,早年在「臺灣文化協(xié)會」主辦的夏季學校教授法政,在「鄭姓宗親會」帶領(lǐng)祭祖儀式,也是「臺灣佛教會」理事。喜歡旅遊的外公常帶我們孫輩到處去認識臺灣的地理諸如鶯歌石、王田、赤崁樓、東勢角、獅頭山、鹽田等等。不過外公外婆和藹可親、樂善好施、義助族人和尊重貧困的為人,或許影響我更深更鉅。他們每下三輪車必向車伕微笑敬道「辛苦」的畫面,永烙我心。外公偶而帶我們參加佛教慶典,但三個孫兒女每週跟著敬虔的外婆去上教堂。我家與富雄家同屬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兩人自小就在類似環(huán)境中奠定了臺語的深厚基礎(chǔ)。
丈夫富雄的家族有兩項特色,其一是精通數(shù)字。他和大姪兒都念臺大數(shù)學系。上週知名的高盛證券公司(Goldman Sachs)剛舉行「(Vice President Morgan Chang)副總裁張富雄任職25年感恩餐會」,席間富雄的創(chuàng)意及忠誠最被稱道。這次序言關(guān)於年代數(shù)字的部分,多數(shù)由他執(zhí)筆。但為力求準確,我們?nèi)匀幌虍斎詹簧倥笥鸭巴l(xiāng)會多方求證,並自現(xiàn)任紐約臺灣同鄉(xiāng)會女會長林秀合女士處取得一份歷年同鄉(xiāng)會長名單。有幸同鄉(xiāng)會不久前才花了一番心血把這份名單整理出來。我們也追蹤到當年的同鄉(xiāng)會長,已經(jīng)回臺的林俊提先生,並請他寫了一篇序文。我們要求自己務必把當日的情景實況寫得盡量準確。富雄家族的第二個特色是擅長講故事。他的爺爺(內(nèi)公)愛演布袋戲。富雄非但精湛演舞臺劇,他演的布袋戲也趣味橫生。兩女兒從小聽他講故事長大。大女兒在修女院也以自製木偶自編故事聞名。富雄的小妹張惠玉女士更是一個講古天才。淡水療養(yǎng)院的老人每週引頸等待她精彩的好故事。
第二個國度是上帝的國度:成長過程中,我在基督教的「臺灣長老會」及福音性的「校園團契」雙重薰陶下,深受耶穌基督十字架捨己愛人的精神感召,也培養(yǎng)了對福音宣教的熱情。抵美國後獲悉家鄉(xiāng)長年飽受蹂躪、遊子處處飄流,一種是悲憤又似悲天憫人之心油然而生。七十年代初又目擊哥倫比亞大學那熱血沸騰、如火如荼的反越戰(zhàn)學生運動。一股愛神愛人的宗教情操結(jié)合滿腔愛國愛民的民族情感所產(chǎn)生的爆發(fā)力,終讓我義無反顧地把黃金年華與生命熱情全然投注於「臺灣之音」的媒體廣播,音訊響徹全球……為的只盼國族不再受壓迫,遊子不再任飄泊。在成為傳道者又續(xù)修神學的今天,我懇切禱告上帝永遠深愛我們臺灣百姓、眷顧我們美麗的鄉(xiāng)土,並賜平安給我們。
從以上兩個國度觀之,上帝賜給我的感性與熱情和賜給富雄的理性和敘事才華或許是「臺灣之音」頻造高潮和聽眾百聽不厭的原因吧!不過這仍不能算全部的原因。若要對創(chuàng)設(shè)「臺灣之音」有個全盤的瞭解,一定要談下一個國度。
第三個國度是美國:若非處在自由的美國,縱然有前兩項因素,「臺灣之音」仍不可能引爆那麼大的影響力。美國是一個鼓勵創(chuàng)意容許創(chuàng)新又給人自由空間去實踐創(chuàng)意的國家。今年10月初剛揭曉的諾貝爾獎,最早宣佈的醫(yī)學、化學、物理三大獎項的五位得主全出自美國。媒體再次紛紛肯定美國學術(shù)自由的環(huán)境,因為這個國家沒有人會因向既有的科學或政治體制挑戰(zhàn)而受到制裁。因為有自由,所以美國人充滿了勇敢與冒險的精神。1989年美國醫(yī)學獎得主畢夏普Michael Bishop對美國的切身感受是:「空氣裡都可以感覺得到,什麼事都是可能的」。美國這種自由寬容的環(huán)境使富雄和我嘗試創(chuàng)辦「臺灣之音」,並一頭鑽進去埋頭苦幹,朝向一個信念毫無二心,一路走下去從沒回頭。為什麼能這樣?因為美國沒有人攔阻你?!概_灣之音」創(chuàng)辦了1年3個月後,我們家移居牙買加莊園。1978年底臺灣舉行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 (後因臺美斷交停選)。12月7日當天我在臺灣人權(quán)協(xié)會會訊上看到一行字:「臺灣黨外全國助選團總幹事施明德」和一支電話號碼。突然一個念頭閃過,「打電話去採訪!」單純的我,拿起電話就撥。後來一些朋友說:「哎!那怎麼可以呀?」「你不怕臺灣特務把電話切掉或來害妳阿?」有的朋友則今天還在誇我勇敢。其實我只是不知道什麼叫「怕」,我也不認為為什麼電話不能打。堂堂一個記者為什麼不能做採訪?沒想到這平凡的一通電話,日後竟帶來不凡的影響。很有趣,那通電話居然通行無阻,一路打進臺灣黨外助選團總部。我說:「這裡是紐約『臺灣之音』,我能採訪總幹事施明德先生嗎?」一位女子的聲音,很快把電話交給施明德。施明德突然接到國外電話採訪,一時也轉(zhuǎn)不過來,好像問我說:「是那一國的紐約?」多年後他自己還常常拿這個當笑話講。幾年後施明德前妻艾琳達遇到我們說,那通電話是她接的,所謂黨外全國助選團總部,其實就是他們家的公寓客廳。從此大約每週製作節(jié)目之前我會打一通電話過去採訪消息。由於是選舉期間又尚未有正式反對黨,戒嚴獨裁下的執(zhí)政黨預期會有很多打壓的動作。果然,競選現(xiàn)場所發(fā)生的非法暴力、故意鬧事、打人傷人等種種事故頻頻發(fā)生。特別有一個叫疾風的團體,隊員以剃平頭為特徵,在場丟石塊製造事端。這些真相都隨著施明德生動的敘述栩栩如生傳到海外。後來因為事件隨時隨地在發(fā)生,施明德遂取得我們的同意隨時可以打「對方付費」的電話給我們。從此以後不管日夜我們都隨時可得到臺灣第一手最快最真又最扣人心弦的選情。不斷升高的衝突,不停地被傳遞過來。這些緊張急切激動人心又被封鎖的競選實況,不但海外同鄉(xiāng)爭著聽,各華人媒體也爭著轉(zhuǎn)報。手無寸鐵的黨外人士及支持者對執(zhí)政的國民黨毫無招架之力,遂經(jīng)常處於挨打的份。海外鄉(xiāng)親豈能在聽到島內(nèi)同胞無緣無故遭受棍棒哀哀號叫而無動於衷?這不是看熱鬧的心情。這種傷痛與忿忿不平之感,逐漸引起海外臺灣團體的同仇敵愾與營救的行動。島內(nèi)同胞的無力感也藉著海外同胞的大力聲援而鼓舞了士氣。就這樣,靠著一條電話熱線,海內(nèi)外似乎自動產(chǎn)生了一種默契與互動,大家緊緊連成一心團結(jié)與共。全球三十多個地區(qū)也紛紛設(shè)立「臺灣之音」分臺。「臺灣之音」產(chǎn)生這樣大的影響力,是富雄和我當初始料不及的。高雄事件後,獄中的施明德曾在《囚室之春》第126頁一小段寫道:
三、建立海內(nèi)外合作推動臺灣民主運動的「第一條熱線」
在推動海內(nèi)外聯(lián)合的任務上,「紐約臺灣之音」負責人張楊宜宜女士應居首功。
因為是她在我擔任「助選團」總幹事時,主動以越洋電話和我聯(lián)繫的。以後一年
來, 她籌募經(jīng)費保持這條「熱線」暢通無阻。使臺灣民主運動能立即得到海外臺
僑團體 的合作與聲援。海內(nèi)外大結(jié)合,完全肇端於此。
另外9/17/1987施明德仍在獄中,他一封「給三哥施明雄」的信中亦提到:
當年只要我打通電話給「紐約臺灣之音」的負責人楊宜宜女士,海外人士便
會不問理由地全力支持我,實在很感謝各同鄉(xiāng)會,F(xiàn)APA和其他僑團?!嫖?br />向宜宜姊及她的先生張先生和女兒張小妹問好,當年我常常三更半夜把他們一家
吵醒,很抱歉。
不過宜宜姊可以感到安慰的是:她是建立「美臺第一條熱線」的大功臣,就
是這條熱線開啟了海內(nèi)外大結(jié)合之門,歷史將會加以肯定的?,F(xiàn)在,海內(nèi)外敢於
公開交流,完全由於當年在我擔任「全國助選團」總幹事時,宜宜姊那通歷史性
的越洋電話。我永遠都會記得:「施總幹事嗎?我這裡是紐約臺灣之音!」宜宜
姊這樣打通了歷史之音。(此信載於11/2/1987 臺灣公論報 第10版)
當然,因為這條暢通無阻的熱線,加重了「臺灣之音」的經(jīng)濟負擔,無形中消息也漸漸集中或偏重臺灣的政情及民主運動了,畢竟這也是當代多數(shù)臺灣聽眾最關(guān)心的家鄉(xiāng)事。總之,如果歷史肯定「臺灣之音」對臺灣民主化有丁點貢獻的話,我們對美國這個自由國度的恩情實不可或忘。另外,當日若沒有那位性情開朗、乾脆俐落、又在機器技術(shù)上充分支援的林俊提紐約臺灣同鄉(xiāng)會長,很可能「臺灣之音」也不會存在。再則,若沒有臺灣人權(quán)會范清亮博士等長期致力於政治犯的救援工作,又出版了那本人權(quán)會通訊而且被我看到,也不會有那通歷史性的越洋電話及海內(nèi)外熱線。總之,歷史的形成環(huán)環(huán)相扣,「臺灣之音」也只不過是其中一環(huán),冥冥之中被串在一起共同創(chuàng)造並完成一段有意義的歷史。幸運的是,還有張炎憲臺灣國史館長來為這段歷史作一個美好的總結(jié)。至於熱線另端那一生多彩也多次出死入生的戰(zhàn)將施明德,不管今天多少人對他感到困惑或存有不同的看法,當日他確實對民主運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我相信歷史自然會作出公平的定位!
由於「臺灣之音」的影響力日增,在臺灣富雄和我兩家族都曾遭到騷擾。安全人員播放「臺灣之音」的錄音給雙方家人聽,要求他們出面勸阻。無視於美國法律保障人民言論的自由,國民黨特務也「非法又不當」地在紐約暗中監(jiān)視和恐嚇我們?!父咝凼录箖蓚€月後,警備總部提出的起訴書竟然也將富雄和我列為叛國者,所羅織的多項罪名之一竟然是「散佈叛國謬論,已成叛國組織之宣傳工具」。另一些罪名是林弘宣、呂秀蓮及陳菊等受富雄和我鼓煽而萌叛國意念;施明德和我電話連繫等等。我曾試圖到紐約北美協(xié)調(diào)會申請回臺出庭作證以澄清罪名又免牽連無辜,但悍然被拒。
從事「臺灣之音」期間,除了聽眾無名氏贈送的一幅可愛紀念品「絲絹花鳥圖」,若還有什麼值得紀念的,就是「臺灣之音」開播第一年中生下的第二個女兒。我們將她取名為張音音(Karen Im-Im Chang)作為紀念。音音長大後口齒伶俐成為律師,不知是否胎教的緣故?她也成為第一個繼承我外公當律師的後代。大三那年她看到南加州臺灣會館網(wǎng)路徵文比賽的啟事,就投了一篇英文文章去參賽,結(jié)果得到大學組第一名。文中她談到自己姓名的由來即出於父母創(chuàng)設(shè)的「臺灣之音 (Voice of Taiwan)」,並深深以生為臺灣人並擁有「Im-Im音音」之名為榮。
最後我以當年「臺灣之音」向同鄉(xiāng)徵得的美麗詩句及一項可愛的徽章設(shè)計做結(jié)束。它們也是我們永遠的懷念。
10-5-2006
「叮嚀繞樑故鄉(xiāng)音,遼遠牽繫遊子心」
林俊提序:「臺灣之音」的起步
1977年初,我剛接下紐約臺灣同鄉(xiāng)會會長的任務,並在計劃如何辦好同鄉(xiāng)會的活動,讓我們這些遠離家鄉(xiāng)又十分想念故鄉(xiāng)的遊子們心中能有「家」的感覺。這時張富雄、楊宜宜夫婦在羅介川文書幹事的引介之下,來與我討論「臺灣之音」的構(gòu)想及可行性。在當時資訊交流十分有限的條件之下,想讓同鄉(xiāng)會能夠快速傳達同鄉(xiāng)所關(guān)心的事務談何容易。若要想讓一個計劃(Project)有水準能持久又不半途而廢,則更非有熱情、有理想、能堅持,更重要的,不求任何報酬名利又肯全力以赴的「愚人」是難以做到的。當日我就能夠看出富雄、宜宜這對夫婦具有這種特質(zhì)。他倆能夠一心一意默默付出,也願意提供他們租屋的部分房間做為「臺灣之音」錄製節(jié)目之用。他們同意在同鄉(xiāng)會組織之下,由同鄉(xiāng)會提供所有的硬體設(shè)備及支出,而軟體內(nèi)容則全權(quán)委由他們夫婦負全責。1977年4月1日「臺灣之音」隆重開播。我很榮幸得以紐約臺灣同鄉(xiāng)會長的身份,第一人首先發(fā)聲來歡迎同鄉(xiāng)「call in」。
當初我在採購設(shè)備上也頗花了一些功夫。在同鄉(xiāng)會有限的財源之下,必須以最少的花費作最大最有效的功能發(fā)揮。在找遍全紐約市的商家後,終於幸運的在時報廣場附近一處專銷通訊器材的商行找到了一種合適的設(shè)備。它的品牌叫「Tele-Tender」,能夠錄製三分鐘的消息。它與只能錄簡短信息的一般電話答錄機(Telephone Answering Machine)不同。它體積是:13 1/2」 x 10」 x 2 3/4」,價錢很公道合理,售後服務也很周到。最大好處是這家店就在我上班附近,實在方便。後來為了因應日益增多的廣播內(nèi)容,我又購置一種更多用途的答錄機叫 「Message-Minder」,它的特點在於能夠作長及6分鐘的報導?!概_灣之音」口碑極佳,收聽者日眾。待宜宜與臺灣建立熱線後,同時打進來的電話則多到我們必須繼續(xù)更新更高性能的機器。幸而在皇后區(qū)Rego Park郡另一家電話錄音專賣店,我們找到更合用的Doro 311T型答錄機,可以錄至十二分鐘的新聞。最後使用的兩臺機器則相當先進專業(yè),品牌名稱叫「Skutch Electronic,T-80 Barge In」,造價每臺$1,750.00,錄製新聞的時間很有彈性,收聽時錄音帶可以不斷旋轉(zhuǎn)(loop)並可同時供10人收聽。由於其他地區(qū)的同鄉(xiāng)開始盼望在當?shù)卦O(shè)分臺,我也幫忙十幾個分臺購置了機器。
在我當會長2年任期內(nèi),「臺灣之音」順利進行播音的工作。富雄、宜宜夫婦與同鄉(xiāng)會合作無間。我負責技術(shù)性的支援,他們負責消息收集及傳播,實在充分體會到共事的愉快經(jīng)驗。這是我30多年後還非常懷念的一段時間。即使卸任了同鄉(xiāng)會長的職務,我仍然繼續(xù)提供機器與技術(shù)性的服務。
「臺灣之音」發(fā)展壯大的過程與史事,就不需由我多加贅述。
林俊提 10/12/2006 於臺北
陳隆序:還我家園還我清純「臺灣之音」
這一兩個月來,故鄉(xiāng)每天的新聞幾乎都以所謂「紅衫軍」的倒扁反貪腐環(huán)島圍城天下圍攻……為主軸,令我感概萬千。
偏偏這種時刻接到表嫂楊宜宜從紐約來電,告訴我臺灣的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在最近要出版一本《見證關(guān)鍵時刻?高雄事件--「臺灣之音」錄音記錄選輯》,報導1977至1982年間在海外臺灣民主運動中有過某種程度影響力的「臺灣之音」。宜宜並邀我為此書寫序,最主要原因是我也曾在他們夫婦影響下並在北加州舊金山灣區(qū)一位我的民主運動前輩黃介山力邀下,參與在北加州錄製的「臺灣之音」。
接到宜宜的電話,我真有時空錯亂極其複雜又沉痛的心情與感觸。公元兩千年故鄉(xiāng)臺灣的政黨輪替,對於無數(shù)3、40年來默默盡心盡力投入海內(nèi)外臺灣民主運動的鄉(xiāng)親,有一種說不出的欣慰與興奮。本以為臺灣政局應可以漸漸地有一番新局面與新氣象。曾幾何時,才6年的時間,有誰會意料到會有今天的光景?然而當我默思靜想,反覆省思,並以一種接近懺悔祈禱的心境去處理我的時空錯亂疑雲(yún)迷思時,忽有一種豁然開朗得以解脫似的領(lǐng)悟。因我突然想起我一生最敬重的新聞主播Walter Cronkite 在美國哥倫比亞電視公司(CBC)每晚新聞播報結(jié)束時,都會以一句「事實就是那樣!And that』s the way it is!」做結(jié)語。是的,That』s the way it is!這位當代世人所尊稱為「美國最後一位值得信任的人The last trustworthy man in America」的資深媒體人,對千變?nèi)f化、甚至常不按排理出排的世局最經(jīng)典的評論就是這句「事實就是那樣!That』s the way it is!」
1973年5月,我趁暑假3個月的空檔,由洛杉磯飛到紐約,藉口是去打工賺學費,其實是趁機到美東及中西部遊玩,並探望親友老師同學們。在紐約兩個月期間,每禮拜與表哥彭良治到紐約臺灣基督教會做禮拜,結(jié)識了許多會友。張富雄、楊宜宜這對可敬可愛的夫婦也就是在那時期認識的。後來才知道富雄是我的遠房表哥(他母親是我母親的堂姐)。
紐約臺灣基督教會是海外臺灣基督徒最早創(chuàng)設(shè)的教會之一,人才輩出,又都關(guān)心故鄉(xiāng),熱心協(xié)助新臺灣移民。為了有效連絡會友鄉(xiāng)親,該教會出版了一本通訊月刊,以手抄方式再油印成冊,分別寄給會友或有興趣閱讀的鄉(xiāng)親。這本通訊除了會友同鄉(xiāng)活動報導,另有幾篇證道信息或見證短文。我結(jié)束在紐約的打工,要回洛杉磯時,主編之一的富雄兄就邀我回洛城後寫一篇文章共襄盛舉。
回途我搭灰狗巴士,由紐約到克裡夫蘭再往芝加哥,有時停留2、3天參加當?shù)嘏_灣同鄉(xiāng)會活動,獲益良多。我回到洛杉磯,回想紐約的打工經(jīng)驗,居然得以結(jié)識許多優(yōu)秀的臺灣鄉(xiāng)親,交換了不少心得,也互相鼓勵繼續(xù)對故鄉(xiāng)的關(guān)心。我將這些心得寫成一篇文章,題名為「東離西有多遠」。這是從聖經(jīng)詩篇103 篇摘錄的:「天離地何等的高,他的慈愛向敬畏祂的人也是何等的大。東離西有多遠,他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不過,我的意思是以紐約(美東)與洛杉磯(美西)兩地東西近3千英哩(2806 英哩)的距離,若時常以刊物通訊聯(lián)絡、彼此切磋、互相鞭策,那麼東離西也就不那麼遠了。據(jù)說這篇文章鼓舞了富雄兄等編輯群,促使他們更積極連絡各處臺灣教會,諸如加拿大的多倫多、和美國的華府、芝加哥、休士頓、舊金山、西雅圖等等,此刊物乃逐漸擴大成為《海外臺灣基督徒聯(lián)合通訊》(Overseas Formosan Christians United Press)」。因為不少信徒踴躍投稿,海內(nèi)外精彩文章亦常獲轉(zhuǎn)載,這本聯(lián)合通訊的內(nèi)容遂一期比一期豐富。在總編輯張富雄夫婦邀請臺灣人民自決運動總幹事魏瑞明先生撰寫「出頭天專欄」報導臺灣人權(quán)狀況後,《聯(lián)合通訊》獲得更多讀者的迴響。《海外臺灣基督徒聯(lián)合通訊》發(fā)展迅速,3年內(nèi)甚至發(fā)展至巴西、歐洲、日本等處成為全世界臺灣基督徒最喜愛的月刊。紐約區(qū)發(fā)行數(shù)年後,此刊物曾遷至芝加哥臺灣教會再轉(zhuǎn)由洛杉磯教會接辦。我在1981至1982年間有所感動,遂從北加州搬回南加州,全職擔任主編,刊物編排設(shè)計亦進一步改為中文打字,發(fā)行量也持續(xù)增加。當時連中國國務院都正式訂閱,可能是希望多瞭解海外臺灣人的動向。
《海外臺灣基督徒聯(lián)合通訊》編輯重任轉(zhuǎn)至其他人手不久,張富雄和楊宜宜又開創(chuàng)另類新的通訊管道「臺灣之音(Voice of Taiwan)」。那是收集最新最近又最內(nèi)幕關(guān)於故鄉(xiāng)臺灣政治人權(quán)社會及宗教的消息,錄製短訊並透過多線電話,提供給全世界關(guān)心臺灣的鄉(xiāng)親。任何人任何時地只要撥此專線,就可收聽5-10分鐘精心製作的最新臺灣消息和短評。在那時代,除了鄉(xiāng)訊、海外臺灣基督徒聯(lián)合通訊、臺獨月刊、以及幾份以香港為主的華文日報之外,沒有真正屬於臺灣人的報紙,也沒有今日蓬勃發(fā)展的廣播或電視節(jié)目。「臺灣之音」的的確確是當日海外鄉(xiāng)親非常喜愛的訊息管道及精神食糧。
富雄兄、宜宜姐費心盡力耕耘的「臺灣之音」很快獲得其他地區(qū)鄉(xiāng)親的認同與共鳴,紛紛前來加入。1980年初,北加州舊金山灣區(qū)熱心又多才多藝的同鄉(xiāng)黃介山也在當?shù)卦O(shè)立「臺灣之音」,並邀我共同錄製播出。他早年在康乃爾大學深造時,常與李登輝、黃文雄等人飲酒喝茶話鄉(xiāng)情。在他耐心指導下,我也漸漸學到一些要領(lǐng),就是如何在短短5分鐘內(nèi),把重要的新聞深入淺出又扣人心弦地呈現(xiàn)給聽眾??次遗W習,介山嫂雖已癌癥臨身,還多方照顧我的飲食,溫暖我這青年人的心,令我永遠懷念。
我所以重提這些往事,是懷念那個年代像介山兄嫂、富雄宜宜等這種感人的事跡。至今我若再不提及,恐怕沒有人還記得。
「臺灣之音」是從1977開始,1982年結(jié)束。這5年間剛好是臺灣近代史中非常關(guān)鍵的時期,也堪稱是最多事最戲劇性的歲月。中壢事件、臺美斷交、橋仔頭事件、臺灣關(guān)係法、美麗島雜誌的運動、美麗島事件、林宅血案,以及之後一波波的選舉、美麗島受刑人家屬與辯護律師團成員一個一個投入政檀,陳文成命案……等等,都發(fā)生於這時段之內(nèi)。
「臺灣之音」就在這種悲壯的年代歲月,扮演了一個非常及時又恰到好處的角色,用其非常有限的人力財力,發(fā)揮出最大程度的影響力,成為一個最能安慰人心又激發(fā)士氣的傳播管道。之外,它又凝聚了所有海內(nèi)外關(guān)心故鄉(xiāng)的臺灣人的向心力與團結(jié)的力量。
在四分之一世紀之後,特別是在故鄉(xiāng)臺灣政黨輪替6年後,又似乎陷入某種程度亂局之際,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居然獨具慧眼地將這已被淡忘甚至被大多數(shù)當今政壇人士視為船過水無痕又如過眼雲(yún)煙的「臺灣之音」,整理出來出版成書。身為一個曾經(jīng)在這運動中出過微薄力量扮演一個小角色的我非常感激。我衷心再衷心祈禱,希望當今政壇人士,甚至具有影響力的學界、媒體界、宗教界及社會賢達,能珍惜這經(jīng)歷多少犧牲得來不易的民主成果和政黨輪替帶來的民主自由。
我也誠心希望藉著《見證關(guān)鍵時刻?高雄事件--「臺灣之音」錄音記錄選輯》的出版與回顧,讓當今2千3百萬的臺灣人民及海外鄉(xiāng)親再認識到當年絕大多數(shù)可敬可愛的民主運動前輩,是多麼無私無我、無怨無悔地付出。我多麼希望這種臺灣人本色的美好傳統(tǒng)能繼續(xù)傳承下去,一代復一代、永無盡期。
幾年前,我曾有感於故鄉(xiāng)臺灣的環(huán)境污染、人心敗壞、政客腐化、治安不良……而想寫一本書、一篇詩或一首歌曲來表達我的訴求與祈禱,然而寫寫改改都覺得不能充分或貼切地表達我原原本本的心意。我想到5、60年前,全臺灣大街小巷的高矮圍牆都漆有「還我河山」字樣。那是蔣介石與他的國民政府成員在痛失中國江山脫逃來臺灣後,心有不甘的心境。今日對絕大多數(shù)臺灣人民而言只是昔日模糊印象而已。不過我們似應警覺到原本美麗無污染的故鄉(xiāng)家園今日已經(jīng)變形走樣,而原本清純耿直、勤儉樸素的民風也似乎逐漸變質(zhì)變調(diào)。
在此篇似序非序的短文中,我盼望它取名「還我家園,還我清純臺灣之音」,我更以一篇短詩〈還阮一個故鄉(xiāng)〉來作為這篇序文的結(jié)束。
還阮一個故鄉(xiāng)
還阮一個故鄉(xiāng) 古早時代的故鄉(xiāng)
溪水真甘甜 樹木青見見
暗冥的時 火金姑四界飛
天頂滿是星
還阮一個故鄉(xiāng) 囝仔時陣的故鄉(xiāng)
無高高的圍牆 無密密的鐵窗
休睏的時 厝邊隔壁相招來開講
囝仔去
還阮一個故鄉(xiāng) 夢中猶原真水(美)的故鄉(xiāng)
阮不知要甲誰人討 阮不知要叫誰人賠
阮甘若知影 咱一代若無認真打拼
咱的故鄉(xiāng)就永遠無希望
10-8-2006
編按:陳隆曾任洛杉磯臺灣同鄉(xiāng)會長、全美臺灣同鄉(xiāng)會美西區(qū)理事長、世界臺灣同鄉(xiāng)
會聯(lián)合會(世臺會)秘書長、從1970年代初期就投入海內(nèi)外臺灣民主運動、臺灣
音樂文化推廣、媒體改革及弱勢族群關(guān)懷
書籍目錄
謝誌
15 生命的流向
17 序1 「臺灣之音」的起步/林俊提
21 序2 還我家園還我清純「臺灣之音」/陳隆
27 序3 歸家/張楊宜宜
29 序4 見證關(guān)鍵年代的「臺灣之音」/張炎憲回顧與再現(xiàn)
43 臺灣之音的回顧/張富雄
49 歷史的再現(xiàn)—美麗島事件與「臺灣之音」史料介紹/溫秋芬、陳世宏
「臺灣之音」錄音記錄選輯(華語篇)
PART A:「臺灣之音」通話記錄選輯
61 A21A_01_華 抗議韓國干涉內(nèi)政(1979/10/18 施明德、黃信介、張楊宜宜通話)
64 A21A_02_華 抗議韓國干涉內(nèi)政(1979/10/18 張楊宜宜、許信良通話)
66 A21A_03_華 給韓國的公開信(1979/10/18 施明德、張楊宜宜通話)
69 A21B_05_華 養(yǎng)豬業(yè)問題(1979/10/30 張楊宜宜、施明德通話)
72 A21B_06_華 聯(lián)誼會控告警總(1979/11/04 施明德、張楊宜宜通話)
75 A21B_07_華 施明德綠島見聞(1979/11/12 施明德、張楊宜宜、通話)
77 A22A_01_華 施明德綠島見聞(1979/11/12 艾琳達、張楊宜宜通話)
81 A22A_02_華 提前拘提吳哲朗(1979/11/14 施明德、張楊宜宜通話)
82 A22A_03_華 吳哲朗談事件經(jīng)過(1979/11/14 吳哲朗、張楊宜宜通話)
86 A22B_04_華 施明德等人被跟監(jiān)(1979/11/14 施明德、張楊宜宜通話)
87 A22B_05_華 吳哲朗惜別會照常舉行(1979/11/16 施明德、張楊宜宜通話)
88 A22B_06_華 討論陳婉真回臺時間(1979/11/16 陳婉真、施明德通話)
90 A22B_07_華 陳婉真唸給黃信介(1979/11/16 陳婉真、施明德通話)
95 A23A_01_華 吳哲朗坐監(jiān)惜別會(1979/11/21 施明德、張楊宜宜通話)
98 A24A_02_華 黃信介住處被砸(1979/11/29 施明德、張楊宜宜通話)
100 A25A_01_華 黃信介談暴力事件(1979/12/02 張楊宜宜、黃信介通話)
102 A25A_03_華 艾琳達談高雄事件(1979/12/12 張楊宜宜、艾琳達通話)
105 A25A_04_華 陳唐山呼籲(1979/12/12 張楊宜宜、陳唐山通話)
106 A26A_01_華 屏東服務處被砸(1979/12/07 張楊宜宜、施明德通話)
107 A26A_02_華 傅耀坤談被打經(jīng)過(1979/12/08 施明德、張楊宜宜通話)
109 A26A_03_華 屏東服務處成立晚會(1979/12/08 施明德、張楊宜宜通話)
111 A26A_04_華 與國民黨特務衝突(1979/12/08 施明德、張楊宜宜通話)
112 A26A_06_華 鼓山事件(1979/12/09 姚嘉文、張楊宜宜通話)
113 A26A_08_華 鼓山事件經(jīng)過(1979/12/09 張美貞、范清亮通話)
115 A26A_09_華 人權(quán)日活動照常舉行(1979/12/10 張楊宜宜、張美貞通話)
117 A26A_10_華 鼓山事件後續(xù)(1979/12/10 姚嘉文、張楊宜宜通話)
119 A26A_11_華 呂秀蓮等人遭跟監(jiān)(1979/12/07 張楊宜宜、艾琳達、呂秀蓮通話)
120 A26B_12_華 人權(quán)工作中心成立(1979/12/07 張楊宜宜、艾琳達、呂秀蓮通話)
121 A26B_13_華 高雄事件現(xiàn)場(1979/12/10 張美貞、張楊宜宜通話)
124 A26B_14_華 高雄事件現(xiàn)場(1979/12/10 張美貞、張楊宜宜通話)
126 A26B_15_華 鼓山事件聲明(1979/12/10 張美貞、張楊宜宜通話)
127 A26B_16_華 姚嘉文談高雄事件(1979/12/11 姚嘉文、張富忠、張楊宜宜通話)
130 A26B_17_華 高雄事件後續(xù)(1979/12/11 施明德、張楊宜宜通話)
133 A27B_06_華 高雄事件後逮捕(1979/12/12 陳允中、張楊宜宜通話)
134 A27B_07_華 高雄事件後續(xù)(1979/12/12 張楊宜宜、許信良通話)
136 A27B_08_華 討論高雄事件後續(xù)(1979/12/12 張楊宜宜、陳唐山通話)
137 A28A_01_華 高雄事件現(xiàn)場(1979/12/10 張美貞、張楊宜宜、許信良通話)
140 A28A_02_華 高雄事件現(xiàn)場(1979/12/11 張美貞、張楊宜宜通話)
144 A28A_04_華 記者會發(fā)表三篇聲明(1979/12/12 張美貞、張楊宜宜通話)
147 A29A_01_華 記者會發(fā)表三篇聲明(1979/12/12 張美貞、張楊宜宜通話)
149 A29B_03_華 臺獨之聲1979年12月29日廣播記錄
PART B:「臺灣之音」廣播記錄選輯
151 B19A_01_華 1979年10月廣播記錄(日期不明確)
153 B19A_03_華 1979年10月18日廣播記錄
154 B19A_05_華 1979年10月21日廣播記錄
154 B19A_06_華 1979年10月23日廣播記錄
155 B19B_12_華 1979年10月28日廣播記錄
157 B19B_14_華 1979年11月11日廣播記錄
158 B19B_15_華 1979年11月12日廣播記錄
159 B19B_16_華 1979年11月15日廣播記錄
160 B19B_17_華 1979年11月18日廣播記錄
162 B19B_18_華 1979年11月19日廣播記錄
163 B20A_01_華 1979年11月22日廣播記錄
164 B20A_02_華 1979年11月廣播記錄(日期不明確)
165 B20A_03_華 1979年11月25日廣播記錄
166 B20B_04_華 1979年12月02日廣播記錄
168 B20B_05_華 1979年12月02日廣播記錄
169 B20B_06_華 1979年12月07日廣播記錄
170 B21A_01_華 1979年12月11日廣播記錄
171 B21A_02_華 1979年12月12日廣播記錄
171 B21A_03_華 1979年12月14日廣播記錄
172 B21A_04_華 1979年12月16日廣播記錄
173 B21A_05_華 1979年12月15日廣播記錄
174 B21A_06_華 1979年12月17日廣播記錄
174 B21A_07_華 1979年12月20日廣播記錄
176 B21A_08_華 1979年12月22日廣播記錄
177 B21B_09_華 1979年12月27日廣播記錄
181 B21B_10_華 1979年12月27日廣播記錄
182 B21B_11_華 1979年12月31日廣播記錄
183 B21B_12_華 1980年01月03日廣播記錄
184 B21B_13_華 1980年01月06日廣播記錄
185 B21B_14_華 1980年01月04日廣播記錄
186 B22A_01_華 1980年01月廣播記錄(日期不明確)
187 B22A_02_華 1980年01月10日廣播記錄
188 B22A_03_華 1980年01月11日廣播記錄
189 B22A_04_華 1980年01月12日廣播記錄
189 B22A_05_華 1980年01月廣播記錄(日期不明確)
190 B22B_07_華 1980年01月13日廣播記錄
190 B22B_08_華 1980年01月15日廣播記錄
191 B22B_10_華 1980年01月18日廣播記錄
192 B22B_11_華 1980年01月13日廣播記錄(日期為推斷)
194 B23A_01_華 1980年01月22日廣播記錄
195 B23A_02_華 1980年01月24日廣播記錄
196 B23A_03_華 1980年01月26日廣播記錄
197 B23A_04_華 1980年01月27日廣播記錄
198 B23A_06_華 1980年01月29日廣播記錄
199 B23A_07_華 1980年01月31日廣播記錄
201 B23A_08_華 1980年02月03日廣播記錄
202 B23B_09_華 1980年02月06日廣播記錄
204 B23B_10_華 1980年02月08日廣播記錄
205 B23B_11_華 1980年02月06日廣播記錄
206 B23B_12_華 1980年02月10日廣播記錄
208 B23B_13_華 1980年02月廣播記錄(日期不確定)
210 B23B_14_華 1980年02月13日廣播記錄
211 B23B_15_華 1980年02月廣播記錄(日期不確定)
213 B24A_01_華 1980年02月18日廣播記錄
214 B24A_02_華 1980年02月20日廣播記錄
215 B24A_03_華 1980年02月24日廣播記錄
217 B24A_04_華 1980年02月27日廣播記錄
218 B24A_05_華 1980年02月28日廣播記錄
218 B24A_06_華 1980年02月27日廣播記錄
220 B24A_07_華 1980年02月29日廣播記錄
221 B24B_08_華 1980年03月05日廣播記錄
223 B24B_09_華 1980年03月08日廣播記錄
224 B24B_10_華 1980年03月11日廣播記錄
225 B24B_11_華 1980年03月14日廣播記錄
227 B24B_12_華 1980年03月18日廣播記錄
229 B24B_13_華 1980年03月19日廣播記錄
230 B24B_14_華 1980年03月20日廣播記錄
231 B24B_15_華 1980年03月21日廣播記錄
232 B25A_01_華 1980年03月24日廣播記錄
234 B25A_02_華 1980年03月25日廣播記錄
235 B25B_04_華 1980年03月27日廣播記錄
236 B25B_05_華 1980年03月28日廣播記錄
238 B26A_01_華 1980年04月01日廣播記錄
239 B26A_02_華 1980年04月03日廣播記錄
240 B26A_03_華 1980年04月06日廣播記錄
241 B26A_04_華 1980年04月10日廣播記錄
243 B26A_05_華 1980年04月13日廣播記錄
244 B26A_06_華 1980年04月13日廣播記錄
246 B26A_07_華 1980年04月18日廣播記錄
247 B26A_09_華 1980年04月20日廣播記錄
249 B26B_10_華 1980年04月18日廣播記錄
249 B26B_11_華 1980年04月22日廣播記錄
250 B26B_12_華 1980年04月24日廣播記錄
251 B26B_13_華 1980年04月24日廣播記錄
252 B26B_14_華 1980年04月28日廣播記錄
253 B26B_15_華 1980年05月01日廣播記錄
254 B26B_16_華 1980年05月01日廣播記錄
255 B26B_17_華 1980年05月04日廣播記錄
PART C:「臺灣之音」通話、廣播、演講記錄選輯
257 C29A_01_華 李慶榮等被捕(1979/10/02 施明德、張楊宜宜通話)
259 C29A_02_華 高雄服務處運作(1979/10 林弘宣、張楊宜宜通話)
262 C29A_03_華 吳哲朗被捕(1979/11/19 施明德、張楊宜宜通話)
264 C29A_04_華 臺中美麗島之夜(1979/10/19 張楊宜宜、陳婉真、陳博文通話)
266 C29A_05_華 早期在美臺獨運動(1979/11/23 張楊宜宜、陳以德通話)
273 C30A_01_華 評論高雄事件(1979/12/22 張楊宜宜、王康陸通話)
275 C30A_02_華 黨外雜誌被禁(1979/12/22 張楊宜宜、某外籍女士通話)
276 C30A_03_華 艾琳達回美國(1979/12/25 張楊宜宜、范陳淑雲(yún)通話)
279 C30A_04_華 《北美日報》不實報導(1979/12 張楊宜宜、陳唐山通話)
281 C30B_06_華 確認被捕名單(1979/12 張楊宜宜、張美貞通話)
282 C30B_07_華 康寧祥的態(tài)度(1979/12/12 張楊宜宜、康寧祥通話)
283 C30B_08_華 臺獨聯(lián)盟聲明(1979/12/12 張楊宜宜、王康陸通話)
284 C30B_09_華 確認被捕名單(1979/12/13 張楊宜宜、張美貞、田秋菫通話)
286 C30B_11_華 確認被捕名單(1979/12/14 張楊宜宜、田秋菫通話)
287 C30B_12_華 碓認被捕名單(1979/12/14 Nickie、張楊宜宜通話)
289 C30B_13_華 艾琳達等被捕(1979/12/14 張楊宜宜、許榮淑通話)
290 C30B_14_華 向協(xié)調(diào)會抗議(1979/12/15 張富雄、李昭卿通話)
291 C30B_17_華 海外同鄉(xiāng)詢問真相(1979/12 某男士、張楊宜宜通話)
293 C31A_01_華 臺灣之音1980年01月09日廣播記錄
294 C31A_02_華 臺灣之音1980年01月10日廣播記錄
295 C31A_03_華 艾琳達錄聲明(1980/01/11日 張楊宜宜、艾琳達通話)
295 C32A_01_華 談回臺作證(1980/3/11 張楊宜宜、江德成通話)
297 C32A_04_華 海外進行救援行動(1980/3/14 范陳淑雲(yún)、張楊宜宜通話)
299 C32A_05_華 討論回臺作證(1980/3/14 張楊宜宜、郭雨新通話)
「臺灣之音」錄音記錄選輯(臺語文篇)
PART A:「臺灣之音」通話記錄選輯
307 A21A_01_臺 抗議韓國干涉內(nèi)政(1979/10/18 施明德、黃信介、張楊宜宜通話)
310 A21A_02_臺 抗議韓國干涉內(nèi)政(1979/10/18 張楊宜宜、許信良通話)
313 A21A_03_臺 給韓國的公開信(1979/10/18 施明德、張楊宜宜通話)
318 A21B_05_臺 養(yǎng)豬業(yè)問題(1979/10/30 張楊宜宜、施明德通話)
323 A21B_06_臺 聯(lián)誼會控告警總(1979/11/04 施明德、張楊宜宜通話)
328 A21B_07_臺 施明德綠島見聞(1979/11/12 施明德、張楊宜宜、通話)
330 A22A_01_臺 施明德綠島見聞(1979/11/12 艾琳達、張楊宜宜通話)
337 A22A_02_臺 提前拘提吳哲朗(1979/11/14 施明德、張楊宜宜通話)
338 A22A_03_臺 吳哲朗談事件經(jīng)過(1979/11/14 吳哲朗、張楊宜宜通話)
342 A22B_04_臺 施明德等人被跟監(jiān)(1979/11/14 施明德、張楊宜宜通話)
343 A22B_05_臺 吳哲朗惜別會照常舉行(1979/11/16 施明德、張楊宜宜通話)
346 A22B_06_臺 討論陳婉真回臺時間(1979/11/16 陳婉真、施明德通話)
348 A22B_07_臺 陳婉真唸給黃信介(1979/11/16 陳婉真、施明德通話)
354 A23A_01_臺 吳哲朗坐監(jiān)惜別會(1979/11/21 施明德、張楊宜宜通話)
358 A24A_02_臺 黃信介住處被砸(1979/11/29 施明德、張楊宜宜通話)
363 A25A_01_臺 黃信介談暴力事件(1979/12/02 張楊宜宜、黃信介通話)
366 A25A_03_臺 艾琳達談高雄事件(1979/12/12 張楊宜宜、艾琳達通話)
369 A25A_04_臺 陳唐山呼籲(1979/12/12 張楊宜宜、陳唐山通話)
370 A26A_01_臺 屏東服務處被砸(1979/12/07 張楊宜宜、施明德通話)
371 A26A_02_臺 傅耀坤談被打經(jīng)過(1979/12/08 施明德、張楊宜宜通話)
375 A26A_03_臺 屏東服務處成立晚會(1979/12/08 施明德、張楊宜宜通話)
377 A26A_04_臺 與國民黨特務衝突(1979/12/08 施明德、張楊宜宜通話)
379 A26A_06_臺 鼓山事件(1979/12/09 姚嘉文、張楊宜宜通話)
380 A26A_08_臺 鼓山事件經(jīng)過(1979/12/09 張美貞、范清亮通話)
383 A26A_09_臺 人權(quán)日活動照常舉行(1979/12/10 張楊宜宜、張美貞通話)
386 A26A_10_臺 鼓山事件後續(xù)(1979/12/10 姚嘉文、張楊宜宜通話)
388 A26A_11_臺 呂秀蓮等人遭跟監(jiān)(1979/12/07 張楊宜宜、艾琳達、呂秀蓮通話)
390 A26B_12_臺 人權(quán)工作中心成立(1979/12/07 張楊宜宜、艾琳達、呂秀蓮通話)
390 A26B_13_臺 高雄事件現(xiàn)場(1979/12/10 張美貞、張楊宜宜通話)
396 A26B_14_臺 高雄事件現(xiàn)場(1979/12/10 張美貞、張楊宜宜通話)
399 A26B_15_臺 鼓山事件聲明(1979/12/10 張美貞、張楊宜宜通話)
400 A26B_16_臺 姚嘉文談高雄事件(1979/12/11 姚嘉文、張富忠、張楊宜宜通話)
405 A26B_17_臺 高雄事件後續(xù)(1979/12/11 施明德、張楊宜宜通話)
409 A27B_06_臺 高雄事件後逮捕(1979/12/12 陳允中、張楊宜宜通話)
411 A27B_07_臺 高雄事件後續(xù)(1979/12/12 張楊宜宜、許信良通話)
413 A27B_08_臺 討論高雄事件後續(xù)(1979/12/12 張楊宜宜、陳唐山通話)415 A28A_01_臺 高雄事件現(xiàn)場(1979/12/10 張美貞、張楊宜宜、許信良通話)
420 A28A_02_臺 高雄事件現(xiàn)場(1979/12/11 張美貞、張楊宜宜通話)
426 A28A_04_臺 記者會發(fā)表三篇聲明(1979/12/12 張美貞、張楊宜宜通話)
429 A29A_01_臺 記者會發(fā)表三篇聲明(1979/12/12 張美貞、張楊宜宜通話)
432 A29B_03_臺 臺獨之聲1979年12月29日廣播記錄
PART B:「臺灣之音」廣播記錄選輯
433 B19A_01_臺 1979年10月廣播記錄(日期不明確)
434 B19A_03_臺 1979年10月18日廣播記錄
435 B19A_05_臺 1979年10月21日廣播記錄
436 B19A_06_臺 1979年10月23日廣播記錄
436 B19B_12_臺 1979年10月28日廣播記錄
438 B19B_14_臺 1979年11月11日廣播記錄
439 B19B_15_臺 1979年11月12日廣播記錄
440 B19B_16_臺 1979年11月15日廣播記錄
442 B19B_17_臺 1979年11月18日廣播記錄
443 B19B_18_臺 1979年11月19日廣播記錄
444 B20A_01_臺 1979年11月22日廣播記錄
445 B20A_02_臺 1979年11月廣播記錄(日期不明確)
447 B20A_03_臺 1979年11月25日廣播記錄
448 B20B_04_臺 1979年12月02日廣播記錄
449 B20B_05_臺 1979年12月02日廣播記錄
451 B20B_06_臺 1979年12月07日廣播記錄
452 B21A_01_臺 1979年12月11日廣播記錄
454 B21A_02_臺 1979年12月12日廣播記錄
455 B21A_03_臺 1979年12月14日廣播記錄
455 B21A_04_臺 1979年12月16日廣播記錄
456 B21A_05_臺 1979年12月15日廣播記錄
457 B21A_06_臺 1979年12月17日廣播記錄
458 B21A_07_臺 1979年12月20日廣播記錄
458 B21A_08_臺 1979年12月22日廣播記錄
460 B21B_09_臺 1979年12月27日廣播記錄
462 B21B_10_臺 1979年12月27日廣播記錄
468 B21B_11_臺 1979年12月31日廣播記錄
469 B21B_12_臺 1980年01月03日廣播記錄
470 B21B_13_臺 1980年01月06日廣播記錄
471 B21B_14_臺 1980年01月04日廣播記錄
472 B22A_01_臺 1980年01月廣播記錄(日期不明確)
473 B22A_02_臺 1980年01月10日廣播記錄
474 B22A_03_臺 1980年01月11日廣播記錄
475 B22A_04_臺 1980年01月12日廣播記錄
476 B22A_05_臺 1980年01月廣播記錄(日期不明確)
477 B22B_07_臺 1980年01月13日廣播記錄
477 B22B_08_臺 1980年01月15日廣播記錄
478 B22B_10_臺 1980年01月18日廣播記錄
478 B22B_11_臺 1980年01月13日廣播記錄(日期為推斷)
480 B23A_01_臺 1980年01月22日廣播記錄
481 B23A_02_臺 1980年01月24日廣播記錄
482 B23A_03_臺 1980年01月26日廣播記錄
484 B23A_04_臺 1980年01月27日廣播記錄
485 B23A_06_臺 1980年01月29日廣播記錄
486 B23A_07_臺 1980年01月31日廣播記錄
487 B23A_08_臺 1980年02月03日廣播記錄
489 B23B_09_臺 1980年02月06日廣播記錄
490 B23B_10_臺 1980年02月08日廣播記錄
492 B23B_11_臺 1980年02月06日廣播記錄
493 B23B_12_臺 1980年02月10日廣播記錄
494 B23B_13_臺 1980年02月廣播記錄(日期不確定)
495 B23B_14_臺 1980年02月13日廣播記錄
497 B23B_15_臺 1980年02月廣播記錄(日期不確定)
499 B24A_01_臺 1980年02月18日廣播記錄
500 B24A_02_臺 1980年02月20日廣播記錄
501 B24A_03_臺 1980年02月24日廣播記錄
503 B24A_04_臺 1980年02月27日廣播記錄
504 B24A_05_臺 1980年02月28日廣播記錄
506 B24A_06_臺 1980年02月27日廣播記錄
506 B24A_07_臺 1980年02月29日廣播記錄
508 B24B_08_臺 1980年03月05日廣播記錄
509 B24B_09_臺 1980年03月08日廣播記錄
510 B24B_10_臺 1980年03月11日廣播記錄
512 B24B_11_臺 1980年03月14日廣播記錄
513 B24B_12_臺 1980年03月18日廣播記錄
515 B24B_13_臺 1980年03月19日廣播記錄
517 B24B_14_臺 1980年03月20日廣播記錄
518 B24B_15_臺 1980年03月21日廣播記錄
519 B25A_01_臺 1980年03月24日廣播記錄
520 B25A_02_臺 1980年03月25日廣播記錄
522 B25B_04_臺 1980年03月27日廣播記錄
523 B25B_05_臺 1980年03月28日廣播記錄
525 B26A_01_臺 1980年04月01日廣播記錄
526 B26A_02_臺 1980年04月03日廣播記錄
528 B26A_03_臺 1980年04月06日廣播記錄
529 B26A_04_臺 1980年04月10日廣播記錄
530 B26A_05_臺 1980年04月13日廣播記錄
532 B26A_06_臺 1980年04月13日廣播記錄
533 B26A_07_臺 1980年04月18日廣播記錄
535 B26B_09_臺 1980年04月20日廣播記錄
536 B26B_10_臺 1980年04月18日廣播記錄
538 B26B_11_臺 1980年04月22日廣播記錄
539 B26B_12_臺 1980年04月24日廣播記錄
540 B26B_13_臺 1980年04月24日廣播記錄
541 B26B_14_臺 1980年04月28日廣播記錄
542 B26B_15_臺 1980年05月01日廣播記錄
543 B26B_16_臺 1980年05月01日廣播記錄
544 B26B_17_臺 1980年05月04日廣播記錄
PART C:「臺灣之音」通話、廣播、演講記錄選輯
547 C29A_01_臺 李慶榮等被捕(1979/10/02 施明德、張楊宜宜通話)
549 C29A_02_臺 高雄服務處運作(1979/10 林弘宣、張楊宜宜通話)
554 C29A_03_臺 吳哲朗被捕(1979/11/19 施明德、張楊宜宜通話)
556 C29A_04_臺 臺中美麗島之夜(1979/10/19 張楊宜宜、陳婉真、陳博文通話)
559 C29A_05_臺 早期在美臺獨運動(1979/11/23 張楊宜宜、陳以德通話)
567 C30A_01_臺 評論高雄事件(1979/12/22 張楊宜宜、王康陸通話)
569 C30A_02_臺 黨外雜誌被禁(1979/12/22 張楊宜宜、某外籍女士通話)
570 C30A_03_臺 艾琳達回美國(1979/12/25 張楊宜宜、范陳淑雲(yún)通話)
573 C30A_04_臺 《北美日報》不實報導(1979/12 張楊宜宜、陳唐山通話)
575 C30B_06_臺 確認被捕名單(1979/12 張楊宜宜、張美貞通話)
576 C30B_07_臺 康寧祥的態(tài)度(1979/12/12 張楊宜宜、康寧祥通話)
577 C30B_08_臺 臺獨聯(lián)盟聲明(1979/12/12 張楊宜宜、王康陸通話)
578 C30B_09_臺 確認被捕名單(1979/12/13 張楊宜宜、張美貞、田秋菫通話)
581 C30B_11_臺 確認被捕名單(1979/12/14 張楊宜宜、田秋菫通話)
582 C30B_12_臺 碓認被捕名單(1979/12/14 Nickie、張楊宜宜通話)
584 C30B_13_臺 艾琳達等被捕(1979/12/14 張楊宜宜、許榮淑通話)
585 C30B_14_臺 向協(xié)調(diào)會抗議(1979/12/15 張富雄、李昭卿通話)
586 C30B_17_臺 海外同鄉(xiāng)詢問真相(1979/12 某男士、張楊宜宜通話)
588 C31A_01_臺 臺灣之音1980年01月09日廣播記錄
589 C31A_02_臺 臺灣之音1980年01月10日廣播記錄
590 C31A_03_臺 艾琳達錄聲明(1980/01/11日 張楊宜宜、艾琳達通話)
590 C32A_01_臺 談回臺作證(1980/3/11 張楊宜宜、江德成通話)
593 C32A_04_臺 海外進行救援行動(1980/3/14 范陳淑雲(yún)、張楊宜宜通話)
594 C32A_05_臺 討論回臺作證(1980/3/14 張楊宜宜、郭雨新通話)
附錄
603 附錄1 來自樂園的天使之音-楊宜宜女士口述訪談/溫秋芬整理
611 附錄2 臺灣之音—Part A 通話記錄內(nèi)容摘要
639 臺灣之音—Part B 廣播記錄內(nèi)容摘要
691 臺灣之音—Part C 通話、廣播、演講記錄內(nèi)容摘要
703 附錄3 「臺灣之音」與美麗島事件大事記
707 附錄4 匹茲堡「臺灣之音」的舊事/陳紹紀
709 附錄5 海外臺灣之音所在地及負責人
713 附錄6 How to Promote Taiwanese Heritage in the United States/張音音
718 附錄7 大紐約區(qū)臺灣同鄉(xiāng)會歷任會長名單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見證關(guān)鍵時刻?高雄事件-臺灣之音」錄音紀錄選輯 PDF格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