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希臘史筆記

出版時間:2005-12  出版社:網(wǎng)路與書  作者:顧準  頁數(shù):344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在最黑暗的文革十年,衝破極權思想禁錮的第一人,掀起近代中國民主思想巨濤之作?! ∵@本《讀希臘史筆記》是以讀書筆記的形式寫成的,是顧準研究世界歷史計畫中的一環(huán)。他原擬寫畢後再做修改,生命卻不允許他在人世間多做逗留!「在看來已有定論的學術領域,他另闢蹊徑,對古代希臘和古代中國作了比較研究,提出了引起使學界重視的見解?!惯@是對此書比較公正的評價。希臘的官制、兵制與中國或其他亞洲政體有多少差異?希臘城邦制度與東方專制主義有何不同?希臘的城邦制度與航海技術的真正來源又是什麼?克里特文明源自何處?斯巴達為何會是城邦制度中的變例?為什麼當代的民主政治起源於雅典城邦……以及許多關於希臘歷史的問題,都是顧準希望能在本書中予以解答,甚至已經(jīng)給出答案的!因此這本筆記無疑能給喜歡希臘歷史的讀者,一番嶄新的感受,以及更寬拓的視野!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讀希臘史筆記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9條)

 
 

  •      準確的說,這不是一本書,而是顧準十年計劃中西方史研究的部分筆記,可惜,在“雅典—希臘文明的中心”這節(jié)之后,就戛然而止了。
      這份未完成的遺稿,里面承載了很多心血,不禁讓我惋惜。之前實習的日子,在富陽那個空蕩的宿舍里,看了前面的三分之一,那時候正值徐之明紅寶書的馬哲部分,兩者放在一起,常常因為前者而忘了后者。所以今天看到最后,翻頁過去突然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結束了,總覺得不暢快,但想想也該滿足了。
       這本書比一般的希臘史要好看,并不是因為有什么詼諧幽默的語言,像《明朝那些事兒》一般能娓娓道來歷史。作者研究希臘史,是為了對比當時中國的境況,從社會主義中找到一個出路,為此進行的探索。書中更多的是對史實的分析和思考,從貴族政治—僭主政治——民族政治這樣的制度演變過程中,找到對社會主義可借鑒的地方。書從克里特島上的神授王權開始講起,包括亞該亞人的邁錫尼王朝,多里安人南下入侵的“黑暗時代”,海外移民和分裂繁殖,大希臘和呂底亞帝國,波希戰(zhàn)爭和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寫得很仔細,句里行間有很多作者自己的思考,充滿終極關懷,而不是像教科書——一大本的綜述而已。如“為何僭主和民選調解官不見于我國古代”,作者寫道:專制主義政治不許可社會的各個階層組成為政治上的各個階級,那里沒有以其政綱體現(xiàn)與代表不同階級的利益的政黨或政派。
       這些蕞爾小邦,自給自足,有的甚至獨立于母邦,但是在波斯進犯的時候,還能團結一致對外,不得不說是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在我看來,古希臘的城邦制度是人民能直接行使權力和充滿創(chuàng)意的,雖然自由民和奴隸仍然處于社會的底層,不享有公民權。當時的希臘世界也是激情澎湃,或許有時候戰(zhàn)斗只是為了戰(zhàn)斗,他們有著構筑世界的熱情,在工商業(yè)興起的年代,放下農(nóng)耕去外面的世界闖一闖,這樣具有冒險精神的人成了整個希臘民族的脊梁。直接民主,城邦自足,公民兵制,突然就有了畫面感,幾千人的公民大會,圓形劇場上演的埃斯庫羅斯的悲劇,斯巴達的三百勇士。
       對于作者,顧準這個人的事跡,則是給了我很大的沖擊。王元化先生在《從理想主義到經(jīng)驗主義》的序中說,為文化作出貢獻的往往是那些飽經(jīng)憂患之士——參考顧準的過往,這樣的充滿智慧和心血的文字,不得不使人為之感動。他說這種感覺就像是每次讀《報任安書》,總是引起內(nèi)心的激蕩,真所謂展卷方誦,血脈已張。
       顧準是一個為人民服務的人,他拋開了個人的幸福,有著使命感和責任感。兩度劃為右派,妻子自殺,子女劃清界限,過著凄苦的生活,他寫的東西(諸如筆記)并不是為了發(fā)表,因為誰也不知道第二天是否會被燒毀。作為經(jīng)濟學家,他的名字也沒有出現(xiàn)在一般的學者名錄里,所以敏B也惋惜,如果當年老毛能聽得下顧準的建議,說不定現(xiàn)在的發(fā)展能再前進二十年。
  •     剛上大學的時候寫的,很長,后來當做語文作業(yè)交上去了。其中的一些觀點我現(xiàn)在恐怕也不能完全同意,但也羅列于此,供大家了解這本偉大的書。如果能拋磚引玉,有豆友寫出了更好的書評,我也滿足了。
      
      讀《希臘史》筆記的筆記
       這幾頁紙(由于屢有刪改,謄清后又有些新的思考成果想添加進去,以致于易稿兩次仍不能滿意,所以將全文錄入電腦,隨看隨改)乃是讀完顧準《希臘城邦制度》后的一些思考的匯總。全文分四個部分,大體依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余論”的邏輯序列展開。不到之處請指正。
      
     ?、耦櫆适钦l?
       前段時間,王元化先生逝世,有悼念文章花費了相當?shù)钠鶃韽娬{王元化先生“老黨員”的身份。的確,這一點很重要,要摸清顧準的思想脈絡,“老黨員”這一層含義不能抽離。就是因為是顧準是一名“老黨員”,他才能以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和辯證發(fā)展的態(tài)度來對待馬克思,他也才能引馬克思為知己:
        日記(1960年1月9日)堅定起來條
      所以要堅定起來,1848以后馬克思還沉寂了十多年之久呢。
       一個人在極度困窘和無助的情況下想到的東西更近于靈魂深處的本質物:他是為了救國,為了理想,拋棄了收入豐厚的會計職業(yè),跟著共產(chǎn)黨走,投身革命。然而現(xiàn)實令他失望:正是因為這“老黨員”的身份,他成了首長也成了右派,成了歷次運動(從三反五反到文革)打擊的對象。
       馬克思是顧準千辛萬苦探尋到的真理,因此他從不憚于做馬克思的諍友,他甚至思考過是否要與馬克思的基調分手的問題。我以為,當各種政治人物出來不斷提各種理論然后附著在馬克思的名目之下,從而將馬克思演變成馬克思主義的時候,對馬克思的大膽懷疑,小心求證,才更接近于馬克思:
      馬恩《共產(chǎn)黨宣言》1872德文版序言
      ……某些地方本來可以作一些修改。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所以這個綱領現(xiàn)在有些地方已經(jīng)過時了……
       僅以此點,我就有理由認為,顧準是一位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
       當然,這還不足以解決問題?!断ED城邦制度》一書中即向我們展示了顧準作為歷史學家的一面。他的計劃已經(jīng)近乎悲壯了:
      日記(1959.12.31)東西方滲透條
      我將潛伏爪牙忍受十年,等候孩子們長大。
      日記(1959.12.31)人們對我的觀感條
      繼續(xù)這個態(tài)度,潛心研究十年,力爭條件逐漸好轉以有利于我的研究工作。這才是我的真正的努力方向。
       顧準是為了弄懂未來而探究歷史的,這種鮮明的指向性,自然使顧準區(qū)別于一般的史學家,這也就決定了他的歷史著作不能以一般歷史著作的眼光來評判:
      《希臘城邦制度》出版說明
      顧準同志并非歷史學家,但在歷史研究中取得了為人稱道的成就?!诳磥硪延卸ㄕ摰膶W術領域,他另辟蹊徑,對古代希臘和古代中國作比較研究,提出了史學界重視的見解。
       所以,顧準稱得上是一名政治哲學史家。
       顧準有兩個頭銜不必忸怩,那就是經(jīng)濟學家和會計師。顧準作為經(jīng)濟學家敢于批評斯大林的社會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進而批判斯大林主義(前述顧準與馬克思基調分手很大程度上是與斯大林主義分手),他在1957年就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主張運用價值規(guī)律進行商品交換。這些觀點在當下已不稀奇,但在當時卻屬異類。這“異類”也體現(xiàn)了顧準學術獨立、自主思考的治學精神。
       至于會計師,那便是顧準的老本行了,稍查顧準的履歷生平,便知他12歲入潘序倫的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學徒,不及成年便有會計學專著出版,建國以后又成為確立新中國會計制度的先驅,這一點與我們的話題關系不大,卻不能不提。
       新中國建立后,顧準大部分時間在挨整,小部分時間在做學問,到文革中期終有兩年清閑而埋首書齋卻發(fā)現(xiàn)已罹患癌癥。歷史恐怕難有第二人如顧準一般其思想多蘊含在日記和書信而非其主要著作中。這就使得當今作論的人不是抱怨作論的材料過多,而是太少。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解讀顧準的難度。(關于顧準是否是民主社會主義者的問題,詳見Ⅲ中國民主的選擇)
       顧準是誰? 
       或許是個思想家。
      
     ?、蛳ED城邦制度的歷程
       《希臘城邦制度》(以下簡稱《希》)并非是一部完整稿而且前四章與后兩章的“文氣”并不相連,第一章的一些總述性定義與后面二次下的定義有重復,有不同,甚至有背離。顯然,這部筆記遠沒有如今的學術著作的“規(guī)范化”與“學術性”,又因所引的資料多系二手以上,因此也被專家譏為普及讀物。
       然而,顧準做的乃是大學問,不囿于學科,不流于規(guī)范,不俗于市場,惟期十年之后,將人類歷史梳理一遍而有些新的有價值的看法以有助于辨清未來。
       于是,顧準開始了這一工作,他的起始點是希臘,他抓住了這一文明的要害:城邦制度,以其發(fā)展入手,將相關史實相互打通,同時又輔之以與中國古史的比較研究,進而全面分析世界古史。
       《希》首章是一個總述性的章節(jié),為讀者描述了希臘城邦制度的一個目的狀態(tài),或曰:終極目標,要點如下:
     ?。?)主權在民:民為公民,城邦的公民是除了奴隸、農(nóng)奴、邊區(qū)居民和外邦人的享有城邦公民權的人。
      (2)輪番為治:公民因為直接民主而成為自己的主人,通過選舉輪流地成為統(tǒng)治者和被統(tǒng)治者。
     ?。?)直接民主:以公民大會為核心,輔之議事會和元老院,又設陪審法庭。
     ?。?)自給自足:嚴格的城邦界限,但也有繁榮的海上貿(mào)易。
      (5)兵制官制:公民兵制;官吏是國家的奴隸。
      (6)以法治邦:以成文法約束人民。
       在為讀者描繪了這樣的目的狀態(tài)之后,顧準將向我們展示從歷史的起點到目的狀態(tài)的發(fā)展演變。他留下了一條線索:希臘的歷史是怎樣演進的,使希臘由氏族社會演進到了城邦制度。
       于是接下來的三章以敘史為主,兼議殖民。從中我們提煉出了一個論點:城邦制度發(fā)軔于小亞希臘殖民地,要點如下:
      (1)分裂繁殖:多數(shù)殖民者是在母邦不受歡迎的人,因為建立殖民地以后與母邦不存在直接的隸屬關系,在愛琴海、黑海、亞德里亞海、小亞細亞甚至是西西里島這個廣大的區(qū)域內(nèi)形成了星羅棋布的蕞爾小邦。又因無強敵環(huán)伺,這些希臘化城邦亦無結盟的必要。
      (2)契約基礎:在殖民過程中,出于抵抗外敵,捍衛(wèi)殖民地的需要,人數(shù)不多的首批殖民者必須相互團結,簽訂契約來代替血親關系。
     ?。?)筑成而居:殖民地不似母邦可以散居農(nóng)村而必須筑成聚居,這就有利于以契約為基礎的主權在民模式的出現(xiàn)。
     ?。?)二次殖民:殖民地發(fā)展壯大后,又會有殖民者從母邦的子邦出發(fā)去建立孫邦。如此反復。
       這樣的希臘大殖民伴隨著商業(yè)的進展,促進了經(jīng)濟發(fā)展,產(chǎn)生了兩樣事物:其一為城邦制度的萌發(fā);其二為荷馬史詩。
       不過殖民地的歷史作用僅發(fā)揮至此,隨后文明的中心又轉回希臘本土。從第五章開始,顧準又開始以雅典為代表的希臘本土視角論述城邦制度的發(fā)展。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這里出現(xiàn)了后記里講到的“卡殼”事件。因為這一章出現(xiàn)了按節(jié)敘述(以前都是一個標題一個標題地敘述),并且出現(xiàn)第一節(jié)總述。這顯然是一個相當于首章功能的一節(jié)。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前三章較混亂的敘述后,在這一節(jié)里開始顯露出了頭緒,在這一節(jié)的結尾部分,顧準終于給出了一個提綱:
       貴族階級的寡頭專政,經(jīng)過僭主政體,或經(jīng)過立法者和民選調解官過渡到民主政體,也就是本文所探討的希臘城邦制度的最后完成。(《?!返?03頁)
       這之后,顧準也放棄了多中心的敘述方法,轉而“抓典型”,以希臘為例繼續(xù)這一歷程的闡述。
       文明的中心回流到希臘本土以后,希臘各城邦均出現(xiàn)了僭主的暴動,雅典也不例外,出現(xiàn)了庫隆暴動,這一暴動未能成功,卻點醒了執(zhí)政的貴族,于是這些人立法以限制不法分子,但其中對于債務的立法偏袒貴族,導致平民因欠債無力償還而不滿,加劇了社會矛盾。于是出身貴族的梭倫民選成為調解官,推行了一系列被稱為“梭倫改革”的措施:
      (1)承認私有財產(chǎn),容許土地的轉讓和分割。
     ?。?)允許外邦人獲得公民權,廢除貴族世襲特權。
     ?。?)完善民主制度,規(guī)定公民按資產(chǎn)獲得程度不一的民主權利。完善元老院和議事會。
      (4)進行了一些列踐行“主權在民”的立法。
       梭倫初步完成這些措施后,即解職。
       從這一點想象,不禁可以拿來和商鞅變法一比。
       前兩條一致(除開公民權)。后兩條基本一致,只不過一個是完善民主制而為之立法,另一個是加強君主專制并為之立法,其對應的也是城邦國家和領土國家的政治分野。兩次改革均成功,實現(xiàn)了富國強兵,于秦國自不必待言,于雅典則為建立“雅典帝國”(提洛同盟)打了基礎。更巧合的是,兩次改革的完成均是出自其敵人之手。(革命的劊子手成為了革命遺囑的執(zhí)行人)
       梭倫離開之后,雅典出現(xiàn)了激烈的黨爭,混亂的政治局勢由一次成功的僭主暴動終結,這就是庇色斯特拉托僭政,這位僭主剔除了不利于王政的內(nèi)容,而繼續(xù)貫徹梭倫改革。
       僭主庇色斯特拉托死后,雅典恢復了共和政體,進行了克里斯提尼改革,其要點如下:
     ?。?)改革了選舉制度,以杜絕黨爭和僭主的出現(xiàn)。
      (2)改革了議事會和軍制。
     ?。?)實行陶片放逐法,驅逐于民主不利的人。
       這樣,兩次改革(梭倫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效用疊加,一加一大于二,雅典的城邦制度正式形成了,從而也標志著整個希臘的城邦制度的建成。
       至此,顧準的“懸念小說”算是可以自圓其說了。
       另外,顧準有兩點補白:
      (1)城邦政治是一種階級政治。說的具體點,那就是指在通常的不需要什么僭主或民選調解官的狀態(tài),城邦政治掌握在利益互有沖突的兩個或兩個以上階級中的一個階級手里,而城邦的法律就是統(tǒng)治階級的意志。(《?!返?41頁)
      (2)城邦希臘的發(fā)展和希臘城邦制度的最后形成,都以希臘人得以比較自由地殖民于東西南北為先決條件。(《?!返?44頁)
       由此,顧準意識到每擴大一次民主,實際上就是愈加地將階級斗爭吸納到法律和民主體制內(nèi)部,減少法外之民,緩和階級矛盾。因此他相信,這種民主促進競爭機制,形成繁榮:
      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的希臘文明優(yōu)于停滯不前的東方文明。(《希》第154頁)
       當然,他也沒有掩飾缺點,那就是個人主義和城邦本位主義,這兩樣東西在外敵入侵之下尤其危險,除了希波戰(zhàn)爭之外,希臘各邦的人從來沒有團結過,于是侵略者接踵而來:馬其頓、西羅馬、拜占庭、土耳其……
       不過希波戰(zhàn)爭的勝利還是證明了城邦制度的生命力,這要歸功于伯里克理斯改革,這次改革使雅典和城邦制度達到了極盛,其要點有:
     ?。?)收縮公民權,對公民進行嚴格的限制。
     ?。?)使公民進入陪審團,以期接受民主教育。
     ?。?)由于經(jīng)濟的發(fā)展,梭倫時制定的財產(chǎn)標準已經(jīng)毫無意義,因此有三分之一的雅典公民有可能進入議事會。
     ?。?)發(fā)放觀劇津貼,發(fā)展文化藝術活動。
       極盛的代價是極衰,在未完成稿的目錄上,我們發(fā)現(xiàn)了這些標題:
     ?。ㄒ韵聝?nèi)容缺)
      伯里克理斯時代雅典公民對國家忠誠服務和重大犧牲
      雅典以外諸邦的情況
      對伯里克理斯民主的批評
      社會義務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賄賂。以后進一步的發(fā)展濫用人民的積極性。
       重大事件第一次出現(xiàn)是悲劇,第二次是喜劇。民主的崩潰在希臘導致了城邦希臘的滅亡,在羅馬則出現(xiàn)了帝國時代。從羅馬的歷史反照希臘的歷史,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希臘城邦制度無可避免的崩潰。
       我們必須看到,民主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強調民主實際上在于強調一種凌駕于社會之上的政治法則,此種法則不能以一時一事為轉移,更不能被某一社會組織所壟斷。民主不等同于選票,它是經(jīng)濟發(fā)展帶來的文明進步的政治表現(xiàn),其發(fā)展不能逾越既有的經(jīng)濟基礎和社會結構。因此民主既可以在奴隸制中生發(fā)出來也可以在自由市場中找到歸依。事實證明,民主是一種局部制度成本較高、局部效率偏低但整體績效優(yōu)良的政治法則,從政治領域滿溢而出的民主將帶來整個社會的進步。而進步的社會也必然進一步推動民主的民主化。這也就經(jīng)驗地說明了為什么科學社會主義和民主是同義詞。但是,民主在城邦中的給了我們一個教訓:濫用民主的后果就是專制。
       總而言之,顧準對希臘城邦制度的考察是成功的。雖然據(jù)我統(tǒng)計,他引的資料只包括:3本原典,2本通史,5本專著,和2本非專著,其對比研究也僅在第9頁、第14頁、第36頁、第136頁、第141頁使用了五次。但是,顧準達到了他寫這本書的終極關懷而我們也體會到了。
      
      Ⅲ中國民主的選擇——兼論民主社會主義
       在當今中國社會,極左和極右勢力因為過于激進而難得人心。所謂新左派與新自由主義的交鋒更多的是茶杯里的戰(zhàn)爭,操著本是同根生的舶來概念,討論著尚未見眉目的事情,最終無非敵不過行政力量。(如《讀書》風波)到頭來,大家不過無奈地一哂了之。
       最近流行起來的“民主社會主義”也無非如此?!堆S春秋》折騰了幾下,各派人馬又口誅筆伐幾下,雷聲很大,但無非是嚼歐洲百余年前的剩饃。
       于是顧準也被他們搬出來了,在顧準的交代材料里,他說過他傾心于民主社會主義,于是民社派說他是中國民主社會主義的先驅,偏自由主義的維基百科也把此點寫進了顧準詞條里。
       細究民主社會主義的概念,還得從共運史說起,其敘也繁,擇要而言,曰:
       恩格斯死后,第二國際分裂為兩派或三派。其一為列寧派,即暴力派,主馬克思列寧主義,吾輩甚熟稔之,不贅。其一為考茨基派,即非暴力派,主考茨基的馬克思主義,通過將馬克思的思想庸俗化為歷史唯物主義來證明資本主義是瞬間的,而工人要在這個過程中盡快組織成政黨、工會,通過議會斗爭的方式奪取政權,求得工人的解放,社會的自由民主和福利。其一為伯恩斯坦派,即中派,主運動論,即認為社會主義非一目的狀態(tài),而是不斷運動變化在資本主義內(nèi)部的一種因素,也即是其名言:運動便是一切。
       伯恩施坦的理論在第二國際時期便已經(jīng)遭到圍攻,一直要到20世紀60年代才能重新被修正主義者重新發(fā)現(xiàn)。
       從列寧派的角度,考茨基是叛徒,議會道路走不通,社會民主黨是資本主義政黨,蘇俄(聯(lián))是社會主義國家,將來要建成共產(chǎn)主義。
       從考茨基派的角度,列寧是叛徒,蘇維埃社會主義是極權主義,共產(chǎn)黨是共產(chǎn)主義政黨,社會民主黨是社會主義政黨,是真正可以代表工人階級的政黨。
       這樣在歐洲的政治語境中,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建立起來的即是共產(chǎn)黨(在有些國家叫勞動黨),即共產(chǎn)主義政黨;以考茨基的馬克思主義 為指導建立起來的便是社會民主黨(在有些國家叫社會黨、工黨),即社會主義政黨。這樣對應在理論領域,20世紀社會主義分成兩個流派,即蘇維埃社會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
       民主社會主義即是社會民主黨的指導思想,其要點有:
      1、爭取完全的政治自由。包括普選權、男女平等、言論、出版、集會、游行自由。
      2、爭取工人階級的保障和建設福利國家。包括八小時工作制,禁止雇用童工,社會保障制度等。
      3、改造資本主義。促成勞資雙方集體談判,協(xié)商工資,勞資調和;在一定階段上曾實施國有化和無階級的社會目標。
      4、堅持議會斗爭,團結除共產(chǎn)黨外的左翼和中間政黨。
      5、反蘇反共:反對共產(chǎn)主義,視本國共產(chǎn)黨為最大的敵人,反蘇親美,倡導中立主義。
       民主社會主義最成功實施之國家為瑞典。瑞典社會民主黨在長期執(zhí)政的情況下逐步將上述目標實現(xiàn),最終為保持其長期執(zhí)政地位,逐漸放棄自己的社會主義思想,而轉向社會民主主義(民主主義的社會化),由左翼政黨轉向帶有左翼色彩的政黨,并努力使自己轉型成為人民黨。民主社會主義者認為,他們改造了資本主義,讓它從野蠻變得更人性化了,這其實也就是承認,資本主義因為民主社會主義的治理而愈加繁榮了。
       這里面的問題在于,不管怎么講,這都是一個西北歐的故事,在民主社會主義的理論框架里,事先預存著一個理論假設,那就是社會主義缺乏民主,因而在西北歐只有適應了傳統(tǒng)的民主主義,社會主義才能有生命力,也因此會在富有民主主義思想的西北歐生發(fā)出來了民主社會主義。然而,殊不知社會主義本身就是民主的同義詞。其真不知馬邪,其真不知馬也。社會主義思想的精髓在于平等和人的自由發(fā)展,而民主正是這其中的保障。
       顧準的結合民主的社會主義思想必須和他的社會主義史前期的思想對照著了解,而民主社會主義顯然沒有這樣的對照物。顧準的思想應該如他的日記中所使用的名詞——社會主義民主主義——才可以正確概括。
       老實講,科學社會主義到列寧、考茨基這里便已宣告終結。民主社會主義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均和科學社會主義離題萬里。我國深受蘇維埃社會主義的毒害,直到1978年,鄧小平同志才給我們指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道路,我們這才和蘇維埃社會主義漸行漸遠,可以摸著石頭過河。
       因此,我們還得有一套中式民主,我們既然選擇了道路,而且這條道路現(xiàn)在看起來還是機會成本最低的,那我們還應該在這條道路繼續(xù)走下去。當然,黃紀蘇先生要讓我們都走在大路上,那就必須有一種保守主義的方法,即有保留地改變的舉措,這樣才能吸引人民和各個利益集團手挽手都走這條道路。
       因此我們會看到,不管茶壺里的戰(zhàn)爭鬧得多歡,行政自有它的邏輯:
       歷經(jīng)10年,覆蓋中國9.6億農(nóng)民的村委會直選已在形式上實現(xiàn),個別縣市已經(jīng)開始試驗更高級別的直選,按照邏輯,下一步就是大范圍推廣這種試驗,并不斷擴大。再加上黨內(nèi)民主的垂范,在接下來的10年,我們能否走得更遠呢?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Ⅳ其他
      1顧準作品簡介
       顧準作品包括他早年會計方面的著作,對馬克思的思考,對社會主義經(jīng)濟學的看法,日記、書信和歷次運動的交代材料。簡介如下:
      (1)《從理想主義到經(jīng)驗主義》:顧準于陳敏之的通信集,標題即是顧準在信中流露出的思想嬗變。
      (2)《希臘城邦制度》
     ?。?)《顧準全集》:名為全集,其實一點也不全,僅僅是了解顧準的入門級書目,除收錄以上兩篇外還有一些顧準的經(jīng)濟學論文、對歷史的思考和對馬克思的思考短文。
     ?。?)《顧準日記》:分三個部分。即息縣日記、商縣日記(新生日記)、北京日記三部分。分別對應的時期大約是大躍進、文革初期和文革中期(去世前兩年)。其中北京日記純粹是記所記書目。息縣日記因為記錄了顧準饑餓狀態(tài)下的一些灼見和與官方紀錄相悖的一些大躍進是記狀況而在近幾年受人重視?,F(xiàn)通行的版本后附有陳敏之和吳敬璉等人的回憶。顧準在生前銷毀了自己能夠找到的全部日記。今日流傳下來的顧準日記是陳敏之和社科院在顧準去世后費盡千辛萬苦在各種隱蔽的交落里找到的。本文所引日記全部出自息縣日記。
     ?。?)《顧準自述》顧準在歷次運動中寫的交代材料。其中曾經(jīng)除了民主社會主義的字眼。
     ?。?)另有會計學著作若干
     ?。?)譯有熊彼特《社會主義、資本主義與民主主義》等
      2余論:顧準的意義——個體化敘述
       我了解顧準的時間并不長。最初的認識來自錢理群先生的文章,那篇文章應當講是顛覆性的,從那個時候起,我開始在一條鮮有人認同的道路上前進。
       在這條路上的前行是如此困難,以致于我也常常懷疑是否要與馬克思的基調分手。在這個問題上,我受顧準的啟發(fā),開始不成系統(tǒng)地梳理歷史:研讀希臘羅馬史,南北戰(zhàn)爭史,近代英國史,國共關系史,并重新認識共運史,從而開始慢慢合圍20世紀的歷史。
       重新檢閱這些歷史花去了我上大學以來幾乎全部的讀書時間,以致于我想將一些經(jīng)驗主義的洞見轉化為有一定之規(guī)的論點時,總感覺缺乏相關的理論積淀。這也說明我要走的路還很長。
       在感性的層面上,我因顧準的學術獨立、自主思考的精神所動容,在理性層面上,我受到了顧準的理論的啟發(fā)。就我個人而言,他承擔了換乘站的角色。
       最近在圖書館的一個小角落里,我找到了4卷本的新中國經(jīng)濟學家合傳,吳敬璉厲以寧等人均可位列其間,卻找不到顧準的名字。
       真好。
       心中竊喜。
  •   樓主行文思路清晰,對讀者很有幫助,謝謝。
  •   樓主繼續(xù)寫一些東西。加油!
  •   對所謂黨內(nèi)民主和基層民主不抱樂觀態(tài)度。對行政邏輯一說的確倍感茶壺里的戰(zhàn)爭---很無奈。
  •   我其實也沒太飽希望。現(xiàn)在兩會又在進行,我們的民主之路很漫長啊。。。
  •   佩服樓主,這是正確的讀書方法。感謝。
  •   是希臘民主的解體導致了社會的解體,還是社會的解體導致了民主制度的解體?這是一個問題,糾結啊!
  •   受 教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