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眼刺客(增訂二版)

出版時間:2008年11月  出版社:天培文化  作者: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  譯者:梁永安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沒有比理解已逝的人更困難的事了;但也沒有比忽略他們更危險的了……
一樁離奇的車禍,揭發(fā)了一段隱藏多年的秘密!蘿拉到底是死於自殺還是意外?事隔數(shù)十年,艾莉絲用黑色幽默的語調,述說她與丈夫、情人以及妹妹之間糾纏不清的感情糾葛;掀起一個又一個驚人內幕!
蘿拉死後兩年,經由艾莉絲整理出版了一本署名為蘿拉的小說《盲眼刺客》,描寫一個遭警察全力緝捕的左翼分子,為取悅幽會的女孩,如同《一千零一夜》裡逃避死亡的主角,一次次編造辛克龍星球的奇幻故事。故事中暗藏洶湧的愛情、背叛與死亡。
雙線並行,劇中劇的結構,輕鬆易讀的句子,展現(xiàn)瑪格麗特龐大的寫作企圖。是愛讀小說的人不可不讀的佳作!本書極力挑戰(zhàn)讀者的想像空間,不僅讓人感嘆作者驚人的想像力;而故事高潮起伏、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更讓讀者不忍釋手,無法停止閱讀。

作者簡介

一九三九年生於渥太華,成長期間曾居北魁北克、安大略、多倫多。畢業(yè)於多倫多大學維多利亞學院,在瑞克理夫學院完成碩士學位。
三十年寫作生涯中,瑪格麗特.愛特伍得過的獎項不計其數(shù),作品超過二十五本,包括詩集、小說、文集,其中最負盛名的應是長篇小說,如《可食用的女人》(1969)、《浮出水面》(1972)、《使女的故事》(1985)、《貓眼》(1988)、《強盜新娘》(1993)、《化名葛瑞絲》(1996)等,最新一本長篇小說《盲眼刺客》並榮獲二???年布克獎。(譯註:愛特伍2003年又有新作《Oryx and Crake》)
瑪格麗特.愛特伍筆下描繪的不僅是個別角色的人生,也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問題。她的作品廣受好評,已有超過三十五種語言的譯本,包括日文、土耳其文、芬蘭文、韓文、冰島文及愛沙尼亞文。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盲眼刺客(增訂二版)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2條)

 
 

  •     不知道為什么,看完一本跟自己有點特殊緣分的書總是覺得要寫下點什么才算是完結。其實這個有緣,也沒有看上去那么玄乎,它大致可以解釋為我喜歡的,或者是認識很久,一直打算要看,可是卻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看的書。或許還有一種是我們遇見的方式比較特別。總之,《盲刺客》就屬于這一類和我有點特殊緣分的書。
      我認識它是通過一篇《格言》上的文章,我大致記得那篇文章講的是一個臺灣的中學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故事吧,它其中有一段寫的是他推薦給學生看的書,我當時挑了幾本名字看起來比較有趣的找了張便條寫了下來。我桌上時常有很多這樣的小便條,突然想起個什么就隨手抓來寫。按理說這樣好像比較容易丟失,不過還好沒有人會來隨便動我桌上的東西,而我自然也不會隨便亂扔紙片,于是它們就得以靜靜地躺在某個角落里等著我哪天不經意的再次發(fā)現(xiàn)它們。
      我到中大之后,就去逛了學校里的書店,于是就遇到了我已經認識很久的兩本書,一本是《霍亂時期的愛情》,一本就是《盲刺客》。于是,它成了我這學期開始讀的第一本書。一句題外話,我喜歡這種沒有書評,沒有作者介紹,沒有多余的殼和腰封的書,干干凈凈的,這才是書本來的樣子。
      它帶有國外優(yōu)秀女性作家共有的一些特征,語言細膩,觸角敏銳,帶有明顯的女性視角,對很多東西的描述與看法娓娓道來、波瀾不驚,卻在某個瞬間,刺到你的某根神經,進而產生一種石破天驚的感覺。那種來自語言的震撼,不是突發(fā)的,而是經過前面無數(shù)綿密的鋪墊,就在你以為前面將會一馬平川,甚至是平淡瑣碎的有些無聊時,那座山峰就那樣拔地而起,刺破平靜。那種感覺很奇特,我記得我被刺到過,卻不記得刺到我的文字具體是什么,只有個模模糊糊的印象,超越了原有文字的存在,只記得那一瞬間我腦海中閃現(xiàn)的東西,似乎是些破碎的片段?,敻覃愄?阿特伍德如此,杜拉斯如此,多麗絲?萊辛也如此……
      一本五百多頁的書,中途我真的有那么一瞬間失去興趣,真的有那么一瞬間急躁的覺得怎么還沒看完,作者將那種老婦人衰老,枯槁,甚至是肉體本身的腐朽氣息都深深的嵌進了整本書的寫作當時中,你仿佛就能感受到那地板的發(fā)霉味,地下室的潮濕黑暗,港口河流的衰敗腥臭,小吃店發(fā)硬油膩的蛋糕。那些味道,那些氣息,在你打開書的那一瞬間就彌漫開來。我之所以說寫作當時是因為這是一本故事套故事的小說,這也就奠定了其結構奇巧而情節(jié)曲折的基礎。到三四百頁的時候一切都被描述的風平浪靜,一個將死的老婦人拖著臃腫僵硬的身體碎碎念著當年那些不快樂也沒那么悲痛的往事,她埋下伏筆的速度緩慢到讓你的好奇心都會被磨掉,于是,那些線索就那樣沉下去,藏到故事的深處,在你要忘不忘的邊緣。正是這樣的安排,造就了這部小說的震撼與獨特。全書最震撼的部分或者說高潮只有三四十頁,你能想象這對于一本五百多頁的書來說是多小的比例,就是那最后的三四十頁揭開了之前的一切謎團,顛覆了你之前看到的一切,整個世界都被揉碎重塑。這個時候,你會明白,之前的那些折磨都是值得的,你會深深為之折服,那些該死的味道,那些壓抑的氛圍,那些絮絮叨叨的念叨,都是為了最后一刻的噴薄而準備的。在你將要失去耐性繼續(xù)讀下去的時候,那個真相終于出現(xiàn),讓沒有準備的你被深深震撼,你甚至不會意識到你一直都在抽絲剝繭地接近著真相。
      不得不說,作者太豐滿的塑造了女主角,我實在是無法概括出她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那種人性的復雜性,人格的多面化就這樣被作者一刀一刀的刻畫的淋漓盡致。她的身體里住著一個與外表完全不同,比外表堅強、無情、惡毒、鮮活、勇敢……的靈魂。原諒我詞語的匱乏實在是無法描述出女主角給我的感覺?;蛟S可以說,這是在我有限的閱讀體驗中,所見過的最豐滿、最有血有肉的人物。
      我相信,沒有之前那幾百頁的近乎折磨的鋪墊,結局不會讓人心有如此的震動,看完最后一個字,合上書頁的瞬間,我真的有陣痛。我不愿意就這樣說再見。
      
      “照片是幸福的,而故事不是。幸福是一座圍著玻璃圍墻的花園:沒有進去或出來的途徑。天堂里沒有故事,因為那兒沒有旅行。是喪失、悔恨、苦難和渴望驅趕著故事,讓故事沿著它崎嶇的道路前進?!?br />   
      “然而,我把自己交到你的手中。我還能有什么選擇呢?當你讀到這最后一頁時,那里——如果我在什么地方的話——將是唯一我存在的地方?!?br />   
  •     敘述的方式往往可以決定許多事情。比如說當艾麗斯寫了一整本回憶錄,卻刻意地略掉了她和亞歷克斯之間發(fā)生的一切,突然可以讓人明白和他在一起的時間在她心中的位置。即使那是因為這大概是她乏善可陳的人生中唯一值得回憶的地方。
      就這樣一點埋藏在她心里的故事,甚至沒有十年時間。
      
      說起來艾麗斯的一生是多么無趣。
      生于沒落的富家,但是唯一的有貴族氣質的祖母已經死去。有一個奇怪的妹妹,因此她只能做安分守己承擔責任的姐姐。她連和亞歷克斯的相遇都因為她,但是一開始她不過是一個忙前忙后的幫工,所有的光榮與冒險都屬于勞拉。她的婚姻只是一宗失敗的交易,她的丈夫自私浮夸又心理扭曲。結婚后她一直是唯唯諾諾的蠢女孩,聽從小姑子的一切安排,用許多無聊的事情打發(fā)時間。后來她的丈夫死了,她變成窮人,她的女兒被奪走,她的孫女被奪走,她的保姆的女兒照顧她,她孤獨地死去。她寫了一本書,但是榮譽屬于她的妹妹,她不過是可悲的寶藏的守墓人。
      但是她又是多么幸運的一個人。和亞歷克斯在一起的人是她,被他列為親密聯(lián)系人的人的是她,最后活著講述這一切的是她。她沒有被理查德侵犯,她不必東躲西逃,最終在絕望中把車開下橋。
      
      最后我已經無法分辨《盲刺客》中的“她”有多少是她自己,又有多少是勞拉。她們就像是陪在亞歷克斯身邊的一個人和另一只手,永遠不會同時出現(xiàn),但是永遠不可能消失。這樣描寫她的過去并不僅僅是一種暗喻或者想象,在她們姐妹長久的相伴的時間內,在艾麗斯一直冷漠又深情地照顧著勞拉的時間內,必定伴隨著無數(shù)次的觀察與評判,因此勞拉的一舉一動,那些怪異,敏感與浪漫,必定也深深埋進艾麗斯的骨血里。
      所以她才會那么聰明,所以她會和亞歷克斯相愛,所以她才寫出了《盲刺客》。
      甚至我懷疑是否真的有勞拉的存在。也許勞拉不過是艾麗斯的另一個自己,因為諸多身份而壓得她不得不埋進心底的自己。在這個循規(guī)蹈矩的平凡隱忍的女人的心里住著肆意妄為的奇怪的敏感浪漫的勞拉。
      但是太多人都這樣被割裂開,太多人都戴著這樣的面具直到死去。說白了艾麗斯的故事并沒有什么特別,即使她和亞歷克斯的事情可以被寫成一整本書,那也不過是一個富有的已婚女人和一個流浪的革命者短暫的偷情故事。后來那個社會主義者死去了,她的人生變得更加無趣。這個故事里甚至沒有槍殺,戰(zhàn)爭或者是撕心裂肺的死亡,更加沒有所謂的轟轟烈烈的浪漫、殉情哪怕是一句誓言,一切都在平靜中進行。
      因此當我試著在這本書里找到那種令人震懾的感動,結果只能是茫然的。沒有徹底的愛,也沒有絕對的恨。沒有大起大落,一切都被生活揉得粉碎。
      
      比如艾麗斯和亞歷克斯的愛情,以一個年輕人荷爾蒙過剩的輕浮與愚蠢開始,從頭到尾都伴隨著彼此的懷疑和外界的催化。不平等的身份一方面讓他們雙方充滿猜疑以及自傲與自鄙混合的復雜心情,一方面又讓雙方始終都充滿神秘感。隔著一層紗的愛情是美好的,因為總是留有大量的想象空間。更不用說這種跨等級的關系給他們的叛逆感與新鮮感——他們的確是彼此乏味勞累矛盾尷尬的生活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而亞歷克斯的死呢?艾麗斯平靜地敘述了這一切。她直到臨死前還在夢見他。他死之后,她對勞拉說了致命的挑釁的話——出于對他們的猜忌。然后她離開了理查德。
      她到底是懷著對間接讓勞拉自殺的悔恨與對理查德的獸性的痛恨才離開了他,還是她因為她失去了亞歷克斯,從此一無所有?
      而她最初對亞歷克斯的愛,有多少是因為勞拉?
      當然用這種冷酷的方式分析愛情是不正確的。正如盲刺客和啞女的愛情,由“觸碰”開始,也僅僅是由觸碰開始。多么原始和無法抗拒。
      
      最后說一下盲刺客和啞女。
      毫無疑問啞女是艾麗斯自己。她被割斷了舌頭,因而無法控訴理查德家庭的事情,遭受種種壓迫乃至于冷暴力。她被她的父親和自己送上了祭壇,但是她沒有死去,因為她擁有了亞歷克斯——她如一潭死水的生活的慰藉。
      但是盲刺客不可能僅僅只是亞歷克斯,鑒于這本書和艾麗斯的書的標題均為《盲刺客》——它應該有更廣泛或者深刻的含義。
      而亞歷克斯在這本書中的戲份非常有限,可能是艾麗斯對他的愛有限,可能是作者力圖只從女主角的角度來書寫,也有可能是因為艾麗斯一貫這樣冷淡與隱忍,埋下對他的愛意——而全書正是用了這樣一種平淡的口吻。唯一一處描寫了男主角心理的地方是在《盲刺客》中,從中可以感受到他與女主角相似的焦灼,不安以及對她的愛意。但是后來我們知道這只是艾麗斯的猜測,至于亞歷克斯真實的想法,我們永遠不得而知。
      但他的確是一個犧牲品,政治的犧牲品。他是革命者,是刺客,但是也是無能為力、隨波逐流的小人物,仿佛盲人一般。他只是一個小人物,他為之奮斗的自由、民主、共和,都可能不過當權者談笑間的游戲。這是他的可敬之處,也是他的可悲之處。一個憤世嫉俗的理想主義者,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盲人。
      艾麗斯作為犧牲品的一生不必再說,勞拉也同樣如此。
       所以,所謂的盲刺客,注定是無知、迷茫又尖銳、孤注一擲的犧牲品。因此他們才能互相吸引。總是有這樣的人,總是這樣的故事,在社會的重重枷鎖下牽手跳起死亡之舞,作無謂又幸福的掙扎。太陽之下,并無新事。
      
      
  •       《盲刺客》是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小說。這部小說獲得了多個文學獎,包括2000年的布克獎,并被《時代》雜志評為2000年最佳小說和100部最偉大小說之一。
        
        小說講了菜斯家族兩個女兒,姐姐艾瑞絲和妹妹勞拉的一生,跨度近一個世紀。菜斯家族興起于艾瑞絲的爺爺,一個紐扣制造商,他兢兢業(yè)業(yè)造出一份家業(yè),中年后取了一位沒落貴族家的小姐,為這個家族的經濟和地位打下了基礎。老菜斯夫婦生了三個兒子,兩個都在一戰(zhàn)中死在了歐洲,只有艾瑞絲和勞拉的爸爸生還,卻瞎了眼成了殘廢。他原本是個很理想主義的人,戰(zhàn)爭雖然留了他的命,卻差不多毀了他的精神。他無心經營產業(yè),卻對家族和依賴工廠的工人有著責任,他想要個兒子解脫自己,卻因此早早失去了妻子。艾瑞絲和勞拉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長的,一個漸漸衰敗的莊園和家族,一個開明卻頹喪的父親,她們差不多是自由自在,不受約束地從童年進入成人世界。艾瑞絲比較現(xiàn)實理智,從小父母就要她承擔責任;而勞拉夢幻、純真而極端。大蕭條時代,社會動蕩,菜斯工廠瀕于倒閉,為了挽救工廠,艾瑞絲的父親安排她嫁給了右翼企業(yè)家理查德。也就是這時,姐妹倆認識了左翼活動家阿萊克斯,勞拉顯然愛上了他。艾瑞絲和理查德的婚姻并沒有挽救菜斯工廠,理查德欺騙了艾瑞絲的父親,他死了。艾瑞絲為了她和勞拉的生活毫無興致地繼續(xù)她的婚姻,直到發(fā)現(xiàn)理查德誘奸了勞拉,又瞞著她將懷孕的勞拉送到精神病院麻醉剖腹產,才下決心帶著女兒離開。勞拉在不幸的遭遇后,回到荒棄的菜斯舊居獨自生活,并一直等待著去了歐洲戰(zhàn)場的阿萊克斯。二戰(zhàn)后姐妹重逢后,勞拉卻得知阿萊克斯已死,而姐姐艾瑞絲和他一直是情人,勞拉開車沖下了橋梁。
        
        小說結構精巧懸迷,有三條敘述主線。一是以跨越大半個世紀的簡報,引導出故事主要發(fā)展脈絡;一是通過老年艾瑞絲的回憶和敘述,交代人物的成長和事件;一是以署名勞拉的《盲刺客》描述阿萊克斯與艾瑞絲的戀情,其中又插有阿萊克斯為艾瑞絲構想的科幻同名小說。小說的上半部故意設置了兩處誤導讀者的線索,一是以為死去的勞拉是著名小說《盲刺客》的作者,其實是艾瑞絲的著作;一是一直讓人以為勞拉是阿萊克斯的情人,甚至艾瑞絲與阿萊克斯的女兒也以為自己是勞拉與阿萊克斯的骨肉。艾瑞絲與阿萊克斯的關系到小說后半部才逐步開始顯現(xiàn),而一切真相到了小說的最后10多頁才水落石出。結構復雜,環(huán)環(huán)相套,而最后意外的真相卻揭示了姐妹生活中的另一層深度,相依為命,相互犧牲,卻又相互剝奪。
        
        艾瑞絲和勞拉雖然個性秉性完全不同,但是她們成長的背景卻決定了她們愛情的同一。她們是不屬于任何社會圈子的孤獨游蕩者,只有阿萊克斯這樣的反叛者能激起他們的愛。艾瑞絲與阿萊克斯的愛是獨特的。阿萊克斯,孤兒,作家,左翼活動家(可在自己的團體又遭疑忌),他有的是憤怒和尖刻。他的愛是暴力的,強烈的,無掩飾不文雅的,他的愛是要通過熾熱的性而給予的,他的憤怒和尖刻始終在他們的愛中,而艾瑞絲欣然于他的愛。革命者是否能夠有真的愛?但愛似乎還是戰(zhàn)勝了仇恨和憤怒,他的故事中盲刺客終于是攜著啞圣女出逃了,出逃的結局他卻不能確定。
        
        同是詩人的阿特伍德語言細膩靈巧,有很多精彩動人處,譬如:
        
        I wonder which is preferable, to walk around all your life swollen up with your own secrets until you burst from the pressure of them, or to have them sucked out of you, every paragraph, every sentence, every word of them, so at the end you're depleted of all that was once as precious to you as hoarded gold, as close to you as your skin - everything that was of the deepest importance to you, everything that made you cringe and wish to conceal, everything that belonged to you alone - and must spend the rest of your days like an empty sack flapping in the wind, an empty sack branded with a bright fluorescent label so that everyone will know what sort of secrets used to be inside you?
      
  •      分兩天讀完了這本書,其實可以一天搞定的,前一天就開了個頭,然后今天埋頭從早到晚讀完后長吁一口氣頓覺頭昏眼花……
       阿特伍德最擅長自我獨白式的展開,她的思緒總能構架出飄渺又光怪陸離的世界。就我看過的作品而言她的長篇比短篇出彩,短篇總是讓人看到怨婦的影子,長篇大概是因為下了更多的筆墨使那些對自己故事娓娓道來的女性展現(xiàn)出了更完整的人生。
       兩姐妹中我更喜歡的是艾麗絲。勞拉的叛逆和反抗以及她天生性格的獨特讓她成為了不屈的象征,被她的崇拜者們永遠銘記。艾麗絲則溫順被動的接受了一切,為了父親的希望嫁給不愛的人,以其他人的希望像花瓶一樣的活著。然而只是看上去這樣。
       大家眼里勇敢的勞拉到底不過是一個為愛情迷了眼的小姑娘,為了一個她不知道怎樣聯(lián)系的人和自以為是的信任而屈于理查德白白作出犧牲。初次相遇她就愛上亞歷克斯了,他帶來了和周圍那個古板蒼白的世界不同的東西,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她對于幸福的信仰。但是在最后揭開掩蓋故事之上的面紗,亞歷克斯愛的是艾麗絲,那個只會以微笑應付眾人的艾麗絲。在母親死去的時候她大概就和她說的那樣不自覺的擔負起了某種責任。在接受求婚前父親表示過她可以選擇拒絕,但她選擇了默默承受,這比一走了之更需要勇氣。別人眼中逆來順受的是她,偷偷與亞歷克斯約會的也是她;艾梅不是理查德的孩子,盲刺客并非出自勞拉之手。她隨命運擺布,她看上去現(xiàn)實而軟弱,但她懷有不為人知的幸福并盡可能的保存了它們。
       亞歷克斯死后勞拉開車沖下了懸崖,信仰破碎她便不堪一擊;艾麗絲寫下了她的記憶并把它歸在勞拉名下。姐妹倆喜歡上了同一個人注定是個悲劇,知曉真相的艾麗絲必定背負著愧疚——“我把她推了下去”
       “照片是幸福的,而故事不是。幸福是一座圍著玻璃圍墻的花園:沒有進來或出去的途徑。天堂里沒有故事,因為那兒沒有旅行。是喪失,悔恨,苦難和渴望驅趕著故事,讓故事沿著它崎嶇的道路前進?!?br />    追逐天堂的勞拉在失望降臨時崩潰,活在現(xiàn)實中的艾麗絲雖有遺憾但是平靜的走完了一生。只有后一小節(jié)的獨白透露了她珍藏的愿望:有人來分享她隱忍多年閉口不提的全部故事,知道那些東西原來是為她所有。
       薩布里娜會回來嗎?會有所謂的幸福結局嗎?在寫下句號時她大概已經不在意了,她有愿望但不會為之任性地拋棄一切。完美的天堂只是臆想,現(xiàn)實永遠站在天堂之外。
      
      
      
      PS:這本書的序言讓我懷疑寫序的和翻譯的不是同個人…………
  •     如果你打算去看這本書,建議你先不要看劇透,也不要看書的簡介和譯者序之類的,因為故事有一點懸疑的內容,閱讀過程中慢慢發(fā)現(xiàn)會更有快感。
      
      我開始以為《盲刺客》是跟日本座頭市之類的盲俠有關,因為這個題目太具有誤導性。其實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加拿大六十歲女作家,寫得是家道中落的望族之后,性格迥異的兩姐妹的故事。
      
      小說的情節(jié)并不復雜,但是結構假設得非常獨到,故事中套故事,故事中套故事,而且故事與故事之間互相照應,并成功地把懸念留到最后。所以我覺得《盲刺客》最值得一看的是作者講故事的方式。
      
      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敘述,第一層是年屆八十的愛麗斯的生活,她獨自一人住在家鄉(xiāng)小鎮(zhèn)上,一對熱心夫婦經常來照料她。第二層是愛麗斯的回憶。她的祖父如何靠辦紐扣廠發(fā)跡成為富翁,父母如何相愛,她和妹妹勞拉的童年生活,父親的戰(zhàn)爭創(chuàng)傷,母親之死。愛麗斯不幸的婚姻。姐妹倆和一個身份曖昧的革命者艾利克斯的交往。勞拉之死。愛麗斯與丈夫理查德決裂。第三層是以勞拉死后發(fā)表的小說《盲刺客》,在這本小說里,講述了富家女與身處險境的革 命 者之間愛欲糾纏的故事。第四層才是最切合標題的《盲刺客》,是小說里的革 命 者給富家女講述的發(fā)生在遙遠星球上的科幻故事,即將被獻祭的少女躺在一夜之床上忍受著瀕死的痛苦,懷揣刺殺國王使命的盲刺客潛入了房間。
      
      在相互交錯齊頭并進的片段中,還插進了一些新聞報道。小說一開始就明確告訴讀者,勞拉駕駛一輛汽車墜河而亡,一個月后,理查德在游船水妖號上失足摔死。勞拉寫了《盲刺客》這本小說,愛麗斯在勞拉死后把它發(fā)表了,并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但是,問題是,勞拉為什么會墜河身亡,是意外,還是自殺?又為何自殺?理查德為什么會離奇摔死?是意外,還是另有隱情?而《盲刺客》這本書里的男女主人公又是誰?中間又有什么驚人的秘密?
      
      于是,在愛麗斯的回憶里,往事一點一點被串聯(lián)起來,秘密一點一點被揭露。長達六百多頁的內容,盡管有點冗長,但有一種淡淡的憂傷和溫情籠罩著,有這一根秘密的弦緊繃著,還是看到了最后,而且看得很愉快。
      
      其實,我看到勞拉的小說《盲刺客》里,他給她講述獻祭的少女,她忽然大怒,懷疑他在諷刺她,我就想到,這小說的作者不是勞拉,是愛麗斯。因為愛麗斯才是那個獻祭的少女,為了拯救紐扣廠和父親,被迫嫁給了理查德。愛麗斯才是那個被割去了舌頭的啞女,她什么都明白,但什么也不說。
      
      小說不斷地描寫勞拉的古怪性格,不斷地寫勞拉對上帝的訴求,似乎勞拉是這本書的主角,她的命運是全書的關鍵所在。但是實際上,我們會發(fā)現(xiàn),勞拉是愛麗斯用來自我保護的一層面紗,愛麗斯才是《盲刺客》真正的作者,她才是那個和亞歷克斯愛欲糾纏的女人,后來又用自己的方式報復了理查德。愛麗斯活到了最后。
      
      但是人生里是沒有贏家的。柔弱的,任人擺布的愛麗斯,可以在得知理查德侵犯妹妹之后,毅然帶女兒離家出走,脅迫理查德付贍養(yǎng)費給她,發(fā)表《盲刺客》致使理查德政途全毀,連理查德唯一的女兒原來都是亞歷克斯的種,這不能不說做得既狠又絕,但是,到頭來,愛麗斯又得到了什么呢?她也不過是眼睜睜看著所愛的人一個一個離她而去,父母,情人,妹妹,女兒,都死在她前面。許多許多年后,年邁的愛麗斯寫下了這些往事,留給自己的外孫女,那是她一生的所有,留給世界上唯一一個親人。
      
      愛麗斯和勞拉的童年,其實也是不美滿的。盡管家境富裕,但是母親忙著行善,父親又酗酒,照顧她們親近她們的只有女傭瑞妮。她們和外界接觸不多,瑞妮總是把外面的世界描述得一片混亂漆黑。于是她們在近乎與世隔絕中長大。但是愛麗斯后來又是多么想念童年,留戀那個鑲有精美雕花玻璃的破敗莊園,這樣不美滿的孤獨的童年,竟然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了。
      
      還有愛情。其實,實在說不清這算不算愛情。亞歷克斯代表的是另一個世界,勞拉和愛麗斯都愛他。勞拉和亞歷克斯的關系并沒有正面描寫,但小女孩的愛一定是無比熾烈的,而且我們最后會發(fā)現(xiàn),他們之間沒有肉欲關系,完全是純潔的。但是愛麗斯和亞歷克斯,無數(shù)次的幽會,不斷換地點,不斷地掩人耳目,互相傷害,彼此攻擊,但是又彼此吸引無法自已。亞歷克斯死在戰(zhàn)場上了,勞拉殉情,但愛麗絲活下來了。也許他從來沒有愛過她,也許他愛過,但是并不多。這么一點不純潔的愛,竟然也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愛情了。
      
      每個人在他人的眼里,都是失敗的。
      
      小說寫愛麗斯的老年生活,寫得很細致,可能有點考驗耐心,但是細細去讀,還是很值得的。
      
      如果說小說有什么缺陷,我覺得至少在兩點上,給我的感覺還不夠充分。
      
      首先,勞拉為什么要自殺?勞拉愛亞歷克斯,這個我可以理解,愛麗斯告訴她,亞歷克斯死了,而且亞歷克斯和愛麗斯是長久的情人關系,亞歷克斯把她作為第一關系人,所以陣亡的電報到了她的手里。這對勞拉一定是個很大的打擊。但是我不覺得勞拉有必要到去自殺的地步。因為勞拉盡管脾氣古怪,但是性格堅強,而且品性高尚。此前,她經歷了被姐夫逼迫強暴,被迫墮胎,被關進瘋人病院這樣一連串的悲慘遭遇,她都很鎮(zhèn)定地應付了下來。她甚至逃出了瘋人病院,自己找工作養(yǎng)活自己,到21歲領取了父親留給她的遺產。她像母親一樣,對于幫助別人和自我犧牲有一種狂熱,我想象不出她這樣的人會去殉情。何況她和亞歷克斯可能根本沒進入到實質階段,亞歷克斯對她說不定一點意思都沒有,絕大部分都是她的自我幻想。她何至于為了一個幻想的破滅去自殺呢?
      
      其次,理查德死得蹊蹺。理查德政途被毀,但是他仍是家財萬貫的大富商,產業(yè)無數(shù)。像他這樣的戀童癖,抵御不住心魔對勞拉動手可以理解,但是他會愛勞拉愛到去死?為愛瘋狂,這得是怎么樣的性情中人才干得出來?理查德這樣一個庸俗不堪麻木不仁的東西,為了自??梢园褎诶瓦M瘋人病院的偽君子,居然在看了那部小說后莫名其妙地死了,這實在太缺乏說服力了。
      
      《盲刺客》獲得了2000年的布克獎。看完后總體感覺很不錯,但是,怎么說呢,那種好是一種“匠心”的好,感覺上是一個好作家通過努力可以寫出來的作品,就像我看完《贖罪》的感覺差不多。它離真正偉大的小說,還有一個質的距離。
      
      
  •     拖了好多天,終于看完了加拿大女作家瑪.阿特伍德的小說《盲刺客》。這本書的故事主線情節(jié)很簡單,大致就是一對失去父母的富家女和有抱負的窮小子的愛情故事。但是,故事的敘述技巧卻非常獨特,書中有一個老婦人的回憶,老婦人偽托妹妹名字寫的愛情小說,愛情小說里男主角和女主角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故事。于是這就成了像俄羅斯套娃娃一樣,故事涵蓋著故事,形成了一個三層結構。老實說,剛開始我讀這本書只是抱著看著玩的心理去讀的。對于看過《簡愛》、《呼嘯山莊》和簡奧斯汀小說的我來說,自認為已經看過世界上最好的女性小說了。但是這本書仍然像文火般逐漸打動了我的心。
      小說中一個女性的細微心理被真實地刻畫出來了,作者的野心非常大,她試圖描述一個女人一生的經歷。當小說以一個老婦人的角度來回憶過去的時候,清純的感覺被一掃而空,有的只是對殘酷現(xiàn)實的抽絲剝繭。作家就像是一個外科醫(yī)生,小心翼翼將現(xiàn)實的傷口撥開,讓讀者去細看其中的血肉。有時候書中那種冷靜的語氣似乎都有點讓人喘不過起來。有時候我也在琢磨,這個窮小子憤世嫉俗,沒有做出什么大事業(yè),連自己的生存都成了問題,為什么女主角仍然對他義無反顧地犧牲呢?這或許就是女性思維與男性思維的不同吧。女人靠的是直覺,男人靠的是理性。
      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另一個方面是女主角晚年生活的描寫,那種風燭殘年隨時都會離開世界的虛弱感向讀者排山倒海般壓迫過來。老婦人思維的復雜多變和身體行動的緩慢虛弱形成了一種鮮明對比,讓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對文字的駕馭能力,同時進一步產生出對自己生命的熱愛之情。人生苦短,認真去對待每一天,才不至于虛度這一生。
      
  •      這是一本懷舊的書,注定是這個樣子的。
       作者喜歡懷舊,小說里面的人物也便在懷舊,整個故事的脈絡也便在懷舊下,被娓娓道來。好的小說有著好的結構,一般來說,一有型,二結構勻稱,總是能給人好的感覺。 這本小說被稱為是阿特伍德最好的小說,迄今以來。
       還是介入小說本身,82歲的愛麗絲,在我看來,老年的心態(tài)或是釋懷的,敢于審視自己生命陰暗與光榮,并暢所欲言。老人愛麗絲也就開始敘述,當然不是一個人囈語般的,有著事物的觸動,譬如看見老房子,看見故人的后裔,然后或是講給別人聽,或是寫下來,然后故事就開始了。
       小說是故事套故事,這樣的好處是,照顧到全知視角所不能顧及的角落。所以故事的展開便時而第一視角,隨之二視角,次之三視角。配合的很巧妙。 這便引起小說另一個人物,勞拉,愛麗絲的妹妹。而《盲刺客》這部是小說名的由來,便是小說中的小說,先寫上是勞拉所著的吧!勞拉性格,區(qū)別于其姐姐,向往獨立的思維,大膽追求,同時為自己所愛也能委曲求全。就是這樣一個姑娘。 而故事的敘述事件跨度,極長,一個世紀多,可以說是關于一個姓氏,家族總的歷史,完全按照家族史的歷史來寫,當人主要的人物是圍繞愛麗絲與勞拉。
       然后還有兩個男人,愛德華與阿歷克斯。 他們都放縱自己的欲望。但不能相提并論。 愛麗絲不喜歡愛德華,但迫于父親工廠的難以為繼,在父親的默許下,委身與愛德華。結婚當日,勞拉找自己的姐姐,陳述她的道理,不應該為自己不愛的人,做出這種結婚的選擇,婚姻是屬于情投意合的,不該考慮犧牲,不該讓別的因素成為自己選擇的制約。勞拉是這樣的人,所以說出這樣的話。我覺得和安娜.卡拉尼娜差不多,為了愛情,真的不會考慮什么,愛情在她們看來是屬于自己和所愛的人,像什么社會道德,父母,天時完全不夠資格來成為,橫亙他們面前的障礙。 愛麗絲還是嫁給了愛德華。
       而阿歷克斯,一位改革者,社會運動鼓聲器。身上有著濃厚的氣質,區(qū)別于勞拉的環(huán)境。他們的相識相知,真是好笑。勞拉信奉上帝,她和阿歷克斯討論時,對上帝充滿不屑,勞拉本著幫助別人提高人生認識的目的,對阿歷克斯采取,纏著的辯論,以至于生活的關心,阿歷克斯在一次運動中遭到逮捕,勞拉收容了他,提供他安身之所。
       這是他們的故事。在我簡單的敘述中,我們不難猜到他們能有什么樣的結局。
       故事中的故事是,《盲刺客》使勞拉變得有名,故事中的《盲劍客》有著她與阿歷克斯的愛情敘述,阿歷克斯給勞拉講故事,講不屬于地球上發(fā)生的故事。 你們一定會說,這樣的故事是沒什么曲折,時代的因素,任何故事介入其中,都是曲折的,人們可以預料的。但我看這本小說曲折點在于。 故事中的《盲刺客》不是勞拉寫的,反而是愛麗絲寫的。這給我亟待的懸念。
       懷舊是一種癮,我也沒其他好說的,畢竟你可以在看后我雜亂的敘述后,回到這本動情的小說中,找回一種屬于你自己的感官記憶。
      
      
  •      總算看完了。阿特伍德不僅刻意迂回,而且填充了大量看起來似乎意蘊十足,卻徒然花哨的鋪陳。據說這是老太太60歲寫的,可以理解。
      
       總體上前半部松散跳躍,到后半部,隨著謎底不得不逐漸解開,老太太的敘述開始偏向寫實,回憶的色彩讓位于講故事的需要,她開始時而跳出自己的回憶,面向讀者講話了。
      
       另外,不同意扮豬吃老虎的說法,愛麗絲并沒有過多地裝傻,而是不得不在形勢不停下轉的情況下閃展騰挪。先是迫嫁,卻并沒有救了紐扣廠和父親的老命;再是出墻,也沒有實現(xiàn)盲刺客帶領啞新娘奔向新生活的目標,阿歷克斯沒有認可她唯一一次企圖左右故事走向的努力,為理想結局作出安排。然后是眼皮子底下的誘奸,全無扮豬所需洞曉一切的操控,還是妹妹的點醒,使她意識到自己連同護了半輩子的妹妹都被別人白撿了。最后反而是自己用真相助推了妹妹的墜崖。復仇來的太遲,而瑞查德的政客企圖和心理承受太脆弱。
      
       其之所以一再隱忍,不是扮豬者的等待時機,因為這時機的代價太過沉重。主要是對責任的負重,柔弱的肩膀擔負了難以承受的負重。自幼扛起了照料妹妹的責任,過早地背上了拯救家族的責任,甘愿負載了守護情人的責任,然而這些責任全都從自己肩上滑了下去,摔了。當她自以為卸掉負載,展露崢嶸的時候,卻再一次在孩子和孩子的孩子身上閃了腰,這個責任還沒等背起來就已經殘破了。
      
       這就是我看罷很久仍然唏噓郁悶的原因。
      
       至于里面的兩個小套娃,我是看到一半兩人街上邂逅的一幕,才意識到原來是她,然后之前的點點滴滴開始匯聚起來,妹妹不愛看書,只愛畫畫,愛麗絲屢屢披上的裘毛大衣,回憶中關于科幻情節(jié)的玄想等等,等等。目標無不指向愛麗絲。瑞查德竟然對署名勞拉的小說中明顯的暗示毫無覺察,真是死得其所。
  •      雖然剛開始看沒多少,但是以我之讀小說的豐富經驗,是足以讓我細細品味的好小說。
      
       對我來說,好小說我大概有兩種態(tài)度對待,一是一口氣讀完的,這樣的書以故事取勝,語言也自然是好的,好得不落痕跡,好得使我只曉得追隨故事以為是在聽而不是在讀。有的好使我只敢慢慢讀,這樣的書通常是語言的美超越了故事,當然故事也一定要是好的,不然語言越美越不能相稱。又或者同時還有需要玩味的思想,這樣就更快不起來了。
      
       《盲刺客》的作者是加拿大女作家瑪 阿特伍德。簡介說她是小說家也是詩人,所以,《盲刺客》當然是舍不得快讀的那種了。
      
      
  •     故事是好故事。或者這么說,這個世界上不存在乏味的故事。
      真正乏味的,只是乏味的陳述。
      很多人強調《盲刺客》新穎的結構,當時的評論也有提到,那樣別出心裁的結構猶如俄羅斯套娃一般,層層遞進引人入勝。
      這當然是無法否認的。
      但是剔除這一切所有的形式,還原其本質,《盲刺客》充其量也就不過是一個很普通的故事,一個有關愛與恨,束縛與抗爭,相聚與離別,信任與背棄的,最最普通的,世界上每一分鐘每一秒都會在發(fā)生的故事。
      故事的情節(jié)沒有重復的必要,很多時候我甚至覺得,所謂的書評,以及前言的劇透實在可惡透頂——因為它直接影響到了讀者自行的閱讀能力和認知方向(所以我從來不在任何一篇書評中透露情節(jié))
      讓我吃驚的是這個故事的節(jié)奏,就像我所取的題目一樣,慢慢伸展緊緊收縮。
      它就像一支悠揚但俏皮的長調,漫不經心,松松垮垮的起頭,然后在后勢驀然收緊。
      
      之前的敘述,擴展全部都是為了最后的統(tǒng)一。
      
      這本書里有很多個故事,或許很多人在剛翻開它的時候都會那么想,但是越往下看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作者自始至終,都只是在講述一個故事。
      
      她把整個故事慢慢切割,緩緩分離,有的放在顯微鏡下讓我們來回查看,有的束之高閣,不到最后一刻,絕不讓我們探知它所在。
      
      故事還是原來的那個故事,倘若換上一個人來敘述,它或許就不是現(xiàn)在這個模樣。所以這是阿特伍德的又一個魔術,唯獨屬于作者本身才會擁有的魔術。
      
      她讓我們走進她塑造的迷宮,卻藏起了通道,直到最后一刻。
      
      但是這種欺騙是優(yōu)雅的,至少作為讀者,作為我來說,甘之如飴。
      
      前調緩慢,平淡;后調緊湊,突兀。這種強烈的結構對比素來為我所愛。
      
      最后,不得不說,此書的翻譯亦是很大的亮點。沒有韓先生精彩的譯注,那么這個故事也將大打折扣。
      
      
      
  •     第三章
      
      阿維隆莊園
      
      P73
      阿黛莉婭的任務是為宴會配菜訂菜,然后還要提防被人瞧見自己在大吃大喝。按當時的習俗,婦女在公眾場合只能斯文地小口慢吃,而大嚼大咽的動作是十分粗俗的。我猜想,宴會過后她一定叫人把一盤子食物送到她的房間去。她十指并用,大吃一頓。
      
      P77
      “疼痛非常劇烈,于是他們每隔四小時就給她打一針嗎啡;還有護士日夜看護。但她不愿意躺在床上,十分硬氣。她總是從床上下來,像往常一樣打扮得漂漂亮亮,你甚至可以認為她己經半瘋了。我常??吹剿┲囊氯梗髦忻婕喌拇竺弊釉谠鹤永镒邅碜呷?。她姿勢優(yōu)美,腰挺得比大多數(shù)男人都要直。最后,為了她好,他們只能將她綁在床上。你的祖父心都要碎了。人們可以看到,這件事使他完全泄了氣?!彪S著時間的流逝,我已經越來越難以在腦中留下印象了。然而,瑞妮一講這事還要加進一些令人窒息的尖叫、呻吟以及臨終的誓言之類,可她動機是什么我卻不得而知。她是想讓我也要表現(xiàn)出這般的剛毅——這般的藐視疼痛、這般的硬氣,還是她陶醉于講述那些揪心的細節(jié)?毫無疑問,兩者兼有之。
      
      留聲機
      
      P92-93
      她能夠理解,至少她明白她應該理解。她理解了,對此一字不提,并祈禱上帝給予她寬恕的力量,而她真的寬恕了他。然而,他感到在她的寬恕中生活并不容易。連吃早飯也蒙上了寬恕的陰影:咖啡、粥和黃油烤肉上都帶著寬恕。他對此束手無策;一個人怎么可能否認并未言明的事情呢?她也有氣,怨恨那些在不同的醫(yī)院里照顧我父親的護士。她希望由她獨自照顧父親——不辭辛苦地、忠心耿耿地照顧他,直到康復。這是無私的另一面:無私的專橫。
      
      做面包的日子
      
      P100
      在太陽還未炙烤大地的時候,我就早早地出門散步了。醫(yī)生鼓勵我這樣做,說我的身體狀況正在好轉??墒亲叩侥睦锶ツ兀课?guī)е业男臒o可奈何地不停地走著;人和心綁在一起,就像是某個陰謀故事里人們無法控制的兩個不情愿的同謀。
      
      P101
      圈餅店的廁所是我目前最喜歡的。倒不是因為它比別處更干凈或者更有可能提供手紙,而是因為在里面可以看到更多別人的題詞。人們到處會留下這種題詞,只是大多數(shù)地方經常用油漆把它們涂掉,但在圈餅店它們保留的時間要長得多。因此,你既可以看到題詞的內容,又可以讀到別人的評淪。
      目前保留得最完整的是廁所中間的一個小隔間里的題詞。第一句話是用鉛筆寫的:不要吃任何你不準備殺害的東西。字體則是歲馬人刻在墓碑上的那種圓體,深深地嵌人了油漆過的墻面。
      接著是綠色記號筆寫的:不要殺害任何你不準備吃的東西。
      下面是用圓珠筆寫的:不要殺生。
      再下面是用紫色記號筆寫的:不要吃。
      最后是用黑粗體寫的:去他媽的素食主義者——“凡神皆食葷”——勞拉?蔡斯。
      這樣一來,勞拉永遠不死。
      
      P112
      我點點頭。我不知道說什么好。我感到自己像是一個不公平的犧牲品:為什么總要求我做勞拉的好姐姐,而不是要求勞拉做我的好妹妹??毫無疑問,母親愛勞拉勝過愛我。
      也許并非如此;也許她對我們兩個的愛是等量的。或者說,她不再有氣力去愛任何人了:她已超越了愛,進人到冰冷的最高層,遠離溫暖而富有磁力的愛的園地。然而,這種事是我無法想象的。她給我們的愛實在而具體,就像是一塊蛋糕。唯一的問題是:我們姐妹倆中誰會分到那較大的一份。
      (母親們的構造是何等奇妙!她們是稻草人、可以讓我們扎針的蠟娃娃、粗略的圖表。我們否認母親們自身的存在;我們把她們創(chuàng)造出來是為了滿足我們自己——解決我們的饑餓、我們的愿望、我們的缺陷?,F(xiàn)在我白己做了母親,我才明白了。)
      
      第五章
      
      裘皮大衣
      
      P169
      聽鐘的嘀答聲,我說道。那是一只擺鐘——白色和金色相間的古老瓷鐘,它還是祖父那個時代的。它端坐在書房的壁爐臺上。勞拉認為,我是說鐘在來回舔。事實也是如此。銅制的鐘擺像舌頭般來同擺動,舔著看不見的嘴唇。它在吞噬著時間。
      
      布施者
      
      P230
      “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誰,”我說,“那一定很糟糕?!?br />   “我曾經這樣想過,”亞歷克斯說道?!暗髞砦乙庾R到,我是一個沒有必要知道自己究竟是誰的人。家庭背景之類的東西對我到底有什么意義呢?人們通常用這些來作為他們?yōu)槿藙堇睦碛?,或者失敗的借口。我擺脫了這種誘惑,如此而已。我擺脫了各種束縛。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牽制我?!彼€說了些別的,但一個禮花在空中炸開,我沒聽見他說什么。不過,勞拉聽見了;她一本正經地點著頭。
     ?。ㄋf了些什么?后來我才知道。他說,至少你不會想家。)
      
      第九章
      
      頭上冒火的人
      
      P463-464
      突然,雙開門呼地一下開了。門口出現(xiàn)了一個紅衣巨人,高高地矗立在那里。他身后是漆黑的夜色,還有一團耀眼的火焰。他臉上蒙著一層白煙,頭上冒著火。他張開雙臂,搖晃著向前走來,嘴里發(fā)出“嗚嗚”的叫聲,或者說是吼聲。
      當時我一下子嚇蒙了,但我畢竟大了,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吼聲實際上是笑聲。那是父親在扮演圣誕老人,身上也沒燃燒——只是他身后的圣涎樹亮了,他頭上則戴著一圈點燃的蠟燭。他身上倒穿著一件紅緞子睡衣,而胡子則是用棉條做的。
      母親常說父親從來不知道自己的分量:他不知道,對別人來說,他是多么巨大。他不會知道自己看起來會有多么嚇人。他真把勞拉給嚇壞了。
      
      “你拼命叫啊,叫啊,”我說?!澳惝敃r不知道他是在演戲。”
      “比這還要糟,”勞拉說道。“我當時認為,他平時倒是在演戲?!?br />   “你什么意思?”
      “我是說,這才是他的真實面目,”勞拉耐心地說?!霸谕獗硐旅妫膬刃脑谌紵?。一直在燃燒?!?br />   
      第十一章
      
      貝蒂小吃店
      
      P534-535
      
      “金窩銀窩,不如家里草窩,”勞拉十一二歲時有一天說道。
      “這是瑞妮唱的。我覺得這話很傻?!?br />   “你是什么意思?”我說。
      “你看,”她寫出一個方程式。沒有地方=家。因此,家=沒有地方。所以,家是不存在的。
      坐在貝蒂小吃店里,我打起精神在想:家是心靈安息的地方。可我不再有心了,它已經破碎了;或者沒有破碎,而是不在那里了。我的心已從我身體里挖出來,如同蛋黃從煮熟的雞蛋里挖出來一般。我殘余的身體血液流盡了,凝固起來,空洞無物。
      我想,我沒有了心,因此我也就沒有了家。
      
      第十三章
      
      家中的爐火
      
      P573
      他已經變成了他自己的一尊雕像:巨大、出名、氣勢不凡,卻空空如也。
      
      第十五章
      
      門檻
      
      P624-625
      我必須承認我有一個關于你的白日夢。
      某一天晚上將會有人敲門,那將是你。你將身穿黑衣服,背著一個如今人們都在使用的那種小帆布包,而不是手提包、、天將下著雨,就像今晚一樣,但你不愿打傘,你蔑視傘;年輕人喜歡他們的頭被自然界的風雨吹打,由此而感到振奮。你將站在門廊上,籠罩在霧蒙蒙的燈光中;你黑亮的頭發(fā)將是濕漉漉的,你的黑衣服將被浸濕,雨點將像飾片一樣在你的臉上和衣服上熠熠閃光。
      你將會敲門。我將聽見你來了,我將拖著腳步走下門廳,我將把門打開。我的心將跳動翻騰;我將仔細瞧你,接著認出了你——我珍藏的、余留的最后一個愿望。我將暗自思忖:我從來沒見過這么美麗的人,但我不會這樣說;我不想讓你認為我變得傻乎乎的。然后,我將歡迎你,我將向你張開雙臂;我將吻你的臉頰,稀稀地吻你,因為放縱我自己是不得體的。我將流幾滴眼淚,但只有幾滴,因為老年人的眼睛是干澀的。
      我將邀請你進來。你將走進來。其實,我內心并不想建議一位年輕姑娘跨過像我這樣的一個地方的門檻,里面住著一個像我這樣的人—一個老婦人,一個年長的婦人,獨自住在一間僵化的小屋里,頭發(fā)像燃燒的蜘蛛網,還有一個雜草叢生的花園充滿了鬼知道什么東西。這樣的東西身上有股地獄之火的氣息:你甚至會有些怕我。然而,你也會像我們家族所有的女人一樣,生性有點魯莽,所以你終究會進來的。你會叫我一聲外婆;通過這一個詞,我和你之間的親情關系將得以恢復。
      我將讓你坐在我的桌子旁,四周是木匙、枝條編的花環(huán)和從未點亮過的蠟燭。你將會渾身顫抖,我將給你一塊毛巾,我將用一條毯戶把你裹起來,我將給你沖一杯可可。
      然后,我將給你講一個故事。我將給你講這樣一個故事:你是如何到這里來,坐在我的廚房里,聽我給你講這個故事的。如果有這樣的奇跡發(fā)生,將不會需要這堆雜亂的文稿了。
      我想從你那里得到什么呢?不是愛,因為這個要求過份了。不是原諒,因為那不是你能賜予的?;蛟S只是一名聽眾,只是一個愿意看望我的人。不過,無論你還要做什么,不要美化我;我并不希望做一具裝飾過的顱骨。
      然而,我把自己交到你的手中。我還能有什么選擇呢?當你讀到這最后一頁時,那里——如果我在什么地方的話——將是唯一我存在的地方。
  •     這是一部獨特的小說。串接了A,B,C,D四個空間里發(fā)生的故事。在講述的過程中,還有訃告、新聞、以及雜志花邊消息夾雜其間。
      這些個空間與文體,如同一個個錨點,連線以后,摳出了一部波瀾壯闊的《盲刺客》。
      
      開篇即是死亡。暢銷書作家勞拉開著姐姐愛麗絲的車駛上了一座正在維修的橋,結果車毀人亡。
      死亡以新聞訃告的方式貼出,惶論自殺抑或意外,調子始終平淡。
      然而悲劇不是一聲長長的驚叫就完事了,它有它的前因后果,象深冬的連綿陰雨,漸次滲入發(fā)絲、床褥、呼吸、骨髓。
      最終你會知道,什么叫絕望。
      
      “誰留下來活著,誰就受到指責”。
      仿佛是在印證這一句。勞拉死了,從此墮入了時間與空間的永恒,帶著她身為暢銷書作家的光環(huán),被后人景仰、膜拜。受折墮的是姐姐愛麗絲。她的后半生,是在心靈牢獄中度過的。
      
      在作品的A空間里,你可以看到一位行將就木的老婦,近乎粗暴地過著自己的晚年。她隨意打發(fā)一日三餐,厭倦審視日漸衰老的肉身,冷嘲地惴度旁人。身邊除了前管家的女兒時常會來看顧,此外沒有一個至愛親朋。
      她在凄哀的晚景里撰寫回憶錄,枯寂地等待著死亡的降臨。若說冰冷生命尚有一絲余溫,無非是盼著孫女薩賓娜在某一天突然奇跡般地出現(xiàn),讓她得以吐盡內心的繭結,然后無憾地去見上帝。
      但是薩賓娜始終不曾到來,所以她永遠得不到救贖。
      
      “存在與匿名相結合,坦白卻不悔過,有真相卻沒有后果”。
      這是A空間里的敘述者愛麗絲對自己這一生行徑的概括。而她的一生,則要從阿維隆莊園開始講起。
      這也是小說B空間里的事件經緯。
      
      阿維隆莊園
      阿維隆之名,取自丁尼生的詩,這個創(chuàng)意,來自愛麗絲與勞拉的祖母阿黛莉婭。她以一介望族名媛的身份,嫁給了開紐扣廠的商人祖父本杰明,是以一身高雅情緒,只能用在設計家族墓地、用全套的餐具享用豪華的十二道晚餐,以及把三個兒子送去上流社會的學校上頭。
      
      戰(zhàn)爭爆發(fā)后,三兄弟都上了戰(zhàn)場,最后只有愛麗絲的父親幸存歸來,接管了祖父的紐扣廠。
      阿維隆莊園曾有過的欣榮歲月,也是愛麗絲的父母彼此深愛的那段時光。但是戰(zhàn)爭摧毀了它。戰(zhàn)后歸來的父親失去了一只眼睛和一條腿,同時破碎的,還有他的心。
      
      “在戰(zhàn)壕里,上帝象氣球一樣破裂,剩下的只是幾絲丑陋的偽善。宗教成了抽打戰(zhàn)士們的棍子。”
      對父親來說,戰(zhàn)爭的殘酷,不是親眼看著手足死去,而是仗越打到后來,越不明白自己為之浴血的意義。
      
      理想主義者父親對戰(zhàn)爭和國家都產生了懷疑。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人家的工廠都裁員,惟獨他超量地雇傭退伍的老兵。他想替國家行使對他們的責任,但很快,他感到無能為力。隨著戰(zhàn)后經濟的蕭條,紐扣廠瀕臨倒閉。他郁結的愁苦,不能向天使般的妻子傾訴,于是開始尋找其他的發(fā)泄途徑。
      他開始酗酒,在外面找別的女人,阿維隆莊園曾經的和美被硝煙沖散,再不復來。
      
      在少女時代的愛麗絲眼中,阿維隆莊園是座被圍困的愁城。她的母親是城堡中善良的公主,但死于巫婆的詛咒(母親死于一次流產意外)。而父親卻是狼人,帶著月圓之夜必然要現(xiàn)的噩夢一樣的真身。
      
      愛麗絲與勞拉
      愛麗絲與勞拉,在管家雷妮的照料中長大。
      愛麗絲是個經常板著臉的沉靜女孩。她寡言卻多思,對一切持有懷疑主義。而小她四歲的妹妹勞拉,卻是一個近乎通靈的少女。她似琉璃般透明純粹,凈無瑕穢。對信仰的高度認同,又使她性格里有敏感、焦慮,遇事極端而決絕的一面。
      兩姐妹如此不同。勞拉視精神超越物質,而愛麗絲,卻跟她的祖母一樣,既想享受物質的施予,又渴望掩蓋金錢的來路。
      
      紐扣廠失火那一夜,有人告密說縱火者是亞歷克斯——一個具有共產主義理想的無產階級青年,是父親情婦卡莉的一個朋友,也是兩姐妹的朋友,更是勞拉如神靈一般傾慕著的人。就在亞歷克斯遭到滿城追捕的時候,勞拉冒險將之藏在了自家地窖中。愛麗絲得知后,也一并加入了這個冒險計劃。那時她尚不知道,他們之間會有一個什么樣的將來。
      
      破了產的紐扣廠主走投無路之際,富翁理查德向他拋出了橄欖枝,提出了企業(yè)合營的建議,但是前提是娶愛麗絲為妻。
      十八歲的愛麗絲心懷為家族犧牲的悲壯,嫁給了四十歲的理查德。
      婚后的她,在小姑一手置辦的玫瑰園里做著一只提線木偶。從家裝到服裝,既無需操心,也無需發(fā)表意見。因為,那都不重要。她的作用,僅限于一個花瓶、丈夫的泄欲工具、及生兒育女的容器。
      她對這粉飾的和美生活有種破壞的欲望,但不敢下手,只好做著一個矛盾的女人。一方面刻意學習理查德和他姐姐的生活習慣,試圖迎合這個上流社會,一方面卻又厭惡他們的惺惺作態(tài)。
      
      她的虛偽或許與生俱來,自私,卻是從理查德身上學來的。
      初婚時,理查德帶著她環(huán)球航行。途中,她父親亡故,勞拉的電報一封封拍來,都被理查德截下。他的理由是事情既然已經發(fā)生了,愛麗絲知道亦于事無補,不如就此瞞下,還可以圓滿這次蜜月旅行。
      這次事件,成了愛麗絲與理查德婚姻長堤的蟻穴,也是愛麗絲自私之根植下的開始。若干年后,她面對勞拉的突然死亡,很自然地也采取了這樣的方式,為了家族及自身的利益,企圖對外界掩蓋勞拉自殺的真相。
      直到,另一個真相展現(xiàn)——勞拉曾被理查德誘奸。
      
      勞拉的命運,有一半是姐姐愛麗絲主觀意識選擇的結果。
      年少時,她總是盡可能地逃避做為一個姐姐最起碼的責任,但是父母臨終前,都把勞拉鄭重托付給了她。
      “他們要求她具有的美德象徽章一樣別在她的胸口皮膚上”,榮耀但疼痛。
      “家里需要我”,就象一道符咒困住了她。其實她厭倦了承擔責任以及對妹妹的閃失負責。她渴望無拘無束地生活,去歐洲,去紐約,去夜總會,去社交聚會,去美麗的貝斯湖畔做音樂瘦身操,甚至希望遭遇人販子綁架,起碼后者可以改變她的生活。
      但她只能是渴望而已,她沒有實際操作的勇氣。年少時,她也曾想過要離家出走,但前提是,這個家必須是好好地,可以隨時讓她回來。
      
      反而是勞拉,她隨心所欲地過著自己想要過的生活。她逃學,去游樂場打工,去救濟所幫忙,去醫(yī)院照顧垂死的病人。她厭惡愛麗絲夫家的種種虛偽做派,頻頻想要逃離理查德的監(jiān)護。
      可是,亞歷克斯束縛了她。
      這個浪子在戰(zhàn)后受到通緝和圍捕,勞拉為了保護他,天真地和垂涎她的姐夫理查德做了筆交易。她用她的身體,換來了理查德會對亞歷克斯實施保護的承諾。
      
      勞拉懷孕后,這個道貌岸然的上流社會家庭,為了防止丑聞外泄,找借口把她送進了精神病院,并對愛麗絲宣稱,勞拉的精神出現(xiàn)了問題,硬說愛麗絲懷著的孩子是她的。
      那個時候的愛麗絲,是生活在老虎城堡里的老鼠,她低下腦袋,對一切保持沉默。
      
      “她沒有看到危險,不知道他們是老虎,更糟的是,她不知道自己也可能變成一只老虎?!?br />   在勞拉住進精神病院后,她就變成了這樣一只老虎。其實那個時候,她已經不再信任理查德,但她選擇了相信他這些話,她給出自己種種理由,不去揭開真相,也不曾去探訪在精神病院的勞拉。她為自己找了個最好的借口——因為她是年輕的母親。
      
      不是她不敢冒險。如同小說中所寫,“真正的危險來自于她自己,什么事她能做,以及她愿意做到什么程度?!?br />   選擇與亞歷克斯偷情,應是她所能冒險的極致。
      這也是發(fā)生在C空間里的故事,有關一名中產階級女子與一名無產階級浪子的愛情。這也是小說中的小說《盲刺客》里的故事情節(jié)。愛麗絲與亞歷克斯,是其中的男女主角。
      
       愛麗絲與亞歷克斯
      “某些愛是古老而有毒的,象枯骨上銹跡斑斑的護身符,沉重地壓得人透不過氣?!?br />   愛麗絲與亞歷克斯的愛情,應當符合這辟喻。
      當年在地窖中,那短暫的迷航里,他們已經測定了彼此的航向,致使若干年后,時局怎樣的動蕩與變遷,也不能阻住他們走向彼此的腳步。
      
      愛麗絲從來不溫順,也不懦弱,她是太聰明了。
      在理查德兄妹面前,她識時務者為俊杰,選擇了做一只家貓,唯唯諾諾,將暴戾隱藏。在與亞力克斯相對時,她做回了野貓,時不時伸出她的利爪與他針鋒相對,且從不落下風。
      霸道、犀利、狂野、甚至粗魯,或許這才是真實的愛麗絲。
      
      他們就象兩軍對壘,互為攻守,誰也不肯先低頭向對方認輸。她要他說愛她,但他偏不說,他覺得說出來會讓他失去防衛(wèi)。
      亞歷克斯選擇有所保留地愛著愛麗絲,是為了維護自己卑微的驕傲。但愛麗絲的保留更為徹底。在把自己保護好的同時,她涉足禁忌之愛。當亞歷克斯想帶她私奔的時候,她找出種種理由來推搪。她沒錢,沒有工作經驗,不能跟他在風里浪里求生存。而這種種借口背后的根源,是她不想放棄現(xiàn)有的安穩(wěn)。
      她一直是個矛盾的女人,而這矛盾,才是真實的人性。
      
      在后來,亞歷克斯只身逃亡境外,音訊不知。愛麗絲產下了一名黑頭發(fā)的女嬰,為免夫家起疑心,極力說明著這發(fā)色的根源。
      再后來,亞歷克斯死亡的噩耗送抵她家,她裝傻充楞在丈夫和小姑面前撇清著他們的關系。
      他們之前曾有的交集,或許只有發(fā)生在塞克隆星球上的那個愛情故事可以證明。
      
      盲刺客與啞女
      亞歷克斯是個有才華的青年,逃亡生涯里,他靠編各種故事投稿給雜志為生。愛麗絲在每一次幽會間隙,讓他隨意杜撰故事,但其間一定要加入她給出的部分線索。
      于是,就有了D空間的故事。
      
      故事中的塞克隆星球上,有一批奴隸,他們從孩童時就開始編織地毯,一般九歲以后,眼睛就盲了,但他們手指異常靈敏,所以,通常盲童都被賣入妓院服侍客人。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因為出色的聽覺,被訓練成了刺客。他就是刺客中的一名。
      塞克隆星球上還有一批獻祭的處女。她們被割下了舌頭,于某個特定時間,在真人假扮的冥王寵幸過后,被送上祭壇。
      盲刺客奉命去刺殺啞女,卻愛上了她,于是,便帶著她在塞克隆星球上逃亡。
      
      這奇幻又吊詭的故事穿插在愛麗絲與亞歷克斯的短暫偷歡里,象極了他們的禁忌之愛。
      他是被國家機器操縱著的。熱情與理想被上級利用之后遭到拋棄,因為他是個走得不夠快的同路人。而她,則象那獻祭的啞女,為了挽救家族、安頓家人,在婚姻里忍氣吞聲。
      
      愛麗絲與勞拉
      若干年后,逃出精神病院的勞拉秘密約見愛麗絲。彼時,她尚不知亞歷克斯的死訊,以為他還在流亡國外,仍舊熱烈地展望著他們的將來。
      愛麗絲嫉妒勞拉那種純潔的愛情。那愛情通體透明,閃耀圣潔光芒。而她的愛情則沾滿了灰垢,銹跡斑斑。
      
      她覺得人生不公平。她為這個家付出犧牲,而勞拉卻在她隱忍的代價里恣意地生活,甚至反過來指責她、憐憫她。
      她以為她的犧牲是偉大的,可以換來大家的尊敬與愛戴。但事實是,父親死了,而且是這場婚姻加速了他的死亡。紐扣廠毀了,不僅僅是戰(zhàn)爭,還有理查德這只無形的手。瑞妮責備她,做為姐姐,她沒有盡到照顧妹妹的責任。勞拉憐憫她,覺得她就象玻璃窗前徒勞的蒼蠅,看得到光明,卻找不到出路。
      她煩透了這一切,要摧毀妹妹自信的念頭是如此強烈。她討厭她可以避開許多事許多折磨,一心為夢想中的愛情活著。
      她覺得自己是一個蒙著眼睛揮劍的公平女神,所以她把劍舉起,刺向了勞拉。
      她和盤托出了她與亞歷克斯的地下情。
      
       “一條下沉的船,烈火中的城市,插入背后的一把刀”。
      勞拉的死與信仰的幻滅有關。她信仰的上帝,她愛的親人,她所以為的犧牲,她供奉的愛情,她信賴的忠誠,她渴求的希望,統(tǒng)統(tǒng)沉墮。
      “她活著,反成了一種反諷,一種錯誤的證明?!彼运x無反顧投入了死亡。
      
      勞拉死后,愛麗絲從她的筆記本里看到了那一幕可恥的誘奸,她的防線也終于潰敗。她把發(fā)生在她們姐妹身上的這些故事,寫成了一部小說《盲刺客》,并署上了妹妹勞拉的名字出版。
      小說大賣之際,一系列的動蕩也隨之來襲。理查德因此書而前途盡毀,郁郁而亡。愛麗絲的小姑從此活在不堪的輿論里。愛麗絲的女兒被母親及姑母爭搶,后離家另居,放浪形骸地生活,最終死于一樁意外。愛麗絲的孫女,因無法認同自己的身份而飄泊印度。愛麗絲在終于搞了一次盡興的破壞之后,獨居家鄉(xiāng)一隅,過著余生。
      而那個時候,勞拉已經死去多年,不用再為這部可以對號入座的小說承受流言的侵襲。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用她“帶著地獄之火和禁忌的氣味”的文字,講述了一個家族的命運與兩個女子的一生。凝重、舒緩卻毫不枝蔓。落筆克制、警醒,恰到好處地制衡著情緒的波伏,如同溫水煮青蛙,能引人縱深地進入故事的內核而不感到突兀。
      
      有關于塞克隆星球的描述,奇幻又瑰麗,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廣袤的想象力。
      在細部上,瑪格麗特投注的精密,有私人生活的痕跡撲面而來。細膩溫潤,一如女性筆觸,閃著珍珠般柔潤的光澤。而在愛麗絲與亞歷克斯的部分對白里,則出現(xiàn)了男性化的粗野腔調,如同烈馬上的韁繩,扎手卻過癮。
      
      文中偶爾出現(xiàn)的一些句子,又如冰晶,閃著悍然又眩目的光芒。
      比如,形容卡莉那款獨特不流于俗的裙子,她寫道:就象在寂靜人群中舉起的一個拳頭。
      又如形容理查德對愛麗絲施的性虐,她淡然描述:“我仿佛是沙子,我仿佛是白雪,別人在上面寫了又寫,輕輕一抹就平了。”
      讀到這樣的句子,我也心折了。
      
      
      
  •      數(shù)月前鄧子短信中說過女作家多是自戀或刻薄。當時很有制造短信天馬行空之勢的沖動,可惜正值班時。
      
       回來便盤點了一下。夏洛蒂.勃朗特作為我閱讀名著的啟蒙人,現(xiàn)在看去仿佛小學的思想品德課程稚氣平板;簡.奧斯丁也不過是精致亮麗的桌面擺設;對喬治.桑的一時之興完全是對肖邦愛戀的幻想;米切爾,大概由于不愿與眾人分享,便不那么情愿的從我的list中抹去了;薩岡的《你好,憂愁》看來更像是暢銷書。相比之下,伏尼契更像是一位敏感的男性作家,豪放可見;而《呼嘯山莊》,是我心中的一部偉大的作品,既便讀起來有些吃力(因為身陷那種怪誕陰沉總會感到窒息般的不適),艾米莉的才華絕對在姐姐之上。
      
       只有《可以吃的女人》是一部如此特別的書(對我而言),以至我之前從來沒有想過要將它與任何一部女性作品比較;甚至此刻努力在這個話題環(huán)境中,還是無從評價。正因為太愛,所以積極的收割著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作品,貪婪的渴望著制造出那一次的相遇。
      
       但是這樣的相遇不在《帳篷》中,也不在《道德困境》中,既便它們都流溢著相似的光華。最終將寶壓到《盲刺客》。
      
       初讀時,心中暗自叫好著。我喜歡這種拼接式敘事方式,事實,幻想;現(xiàn)狀,回憶;主觀講述,剪報引用,就像鐘愛的布拼風格長裙,僅多彩足以炫目。而這部叫《盲刺客》的小說,內部穿插嵌套著一部由主人公寫下的叫《盲刺客》的小說,其內的主人公,又講述了一個關于“盲刺客”的故事--這樣的結構,仿佛兩面相視的鏡子,遞歸著映射出一個無盡而玄奧的空間。
      
       再讀下去,卻有些無精打彩。一是譯序中已簡介了作品內容;一是其中的真實氣氛--這里沒有鄧肯,沒有神經質,只是姐妹兩個在戰(zhàn)爭和政治背景下現(xiàn)實主義風格的生活描述;再加作者始終在一種沼澤霧氣般陰郁的氣氛中敘述,總感壓抑。
      
       而瑪格麗特不愧是才氣驚人的作家,她居然做到如此不露聲色的將驚喜埋藏在閱讀者的必經之路,不留下蛛絲馬跡。因為我還是第一次,在已經了解故事因果的前提下,還會在閱讀中大驚失色。我們一直認為盲刺客是勞拉想象并隱喻現(xiàn)實戀愛的作品,直到倒數(shù)第7頁(大概距全書結束還有1.6%)才恍然,勞拉根本沒有寫給任何小說,和亞歷克斯或許也根本沒有任何羅曼蒂克的發(fā)展;而一直躲在舞臺陰影處的幾乎隱蔽掉存在感的艾麗絲才是小說中唯一愛情故事的女主角?,敻覃愄匾恢痹谝槐菊浀淖矸葜脫Q的游戲,并在行字的間隙偷笑著故意落下些證據,卻被自大而功利的讀者忽視了。
       同樣,若不是譯序的明示(該死的譯序),理查德的罪證也很晦澀,回避了正面描寫。只能通過注釋和后續(xù)艾麗絲的舉動推斷。
      
       而“盲刺客”,從結構上來看是由外至內層層嵌套的,實質卻從小說內人物的虛構中回射現(xiàn)實--“盲刺客”的愛情故事沒有結束卻再也無法結束,所以無論是小說中的她,還是現(xiàn)實中的艾麗絲,以至勞拉,也都不得尋到結果。
      
       瑪格麗特依舊使用優(yōu)美卻偶爾讓人生理不舒適的語言。只是較之40年前的作品,少了些俏皮跳躍,多了些淡靜沉重。尖銳依舊,靈秀依舊。
      
      
  •   今天去書店又看到這本書 1年多了還是沒下決心去看啊錘
  •   跪了。。。書店居然有賣的。。。我在亞馬遜等了一年多最后下的PDF- -
  •   讀后感。。。
  •   是寫可以吃的女人的作者嗎?
  •   不好意思,手不小心碰到了關于關鍵情節(jié)那個鏈接,如有系統(tǒng)通知,請忽略
  •   寫得這么好,為什么都沒有人來給好評呢。
  •   可能是因為,沒有很多人讀這類書籍吧,當然我水平有限很可能是真正原因,哈哈,多謝夸獎啦
  •   好極了......目前見到的最好的一篇評論,by the way,真正的主角把自己隱去了是最打動我的地方。
  •   存在與匿名相結合,坦白卻不悔過,有真相卻沒有后果
    要結果干嘛。這句話倒是不錯。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