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姊姊張愛玲

出版時間:2005  出版社:印刻  作者:張子靜,季季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姊姊和我都無子女。她安詳辭世後,我更覺得應(yīng)該及早把我知道的事情寫出來。在姊姊的生命中,這些事可能只是幽暗的一角,而曾經(jīng)在這個幽暗角落出現(xiàn)的人,大多已先我們而去。如今姊姊走了,我也風(fēng)燭殘年,來日苦短。如果我再不奮厲寫出來,這個角落就可能為歲月所深埋,成了永遠無解之謎。(張子靜)
想起張愛玲,總是想起鑽石。因為張愛玲的光芒,是一種鑽石的光芒。鑽石稜角分明,也最耀眼迷離﹔最昂貴稀有,也最奪人魂魄。張愛玲無須佩戴鑽石,她本身就是一粒鑽石……一粒鑽石超越了政治魔障,穿越了時光隧道,在寫過〈封鎖〉也被封鎖過的中國大地,再度熠熠生輝……人們看到的,也許只是她的鑽石光芒,我看到的,是那地層之下的無盡煎熬。(季季)

作者簡介

張子靜,一九二一年生於上海市,聖約翰大學(xué)經(jīng)濟系肄業(yè),曾任職中央銀行揚州分行、無錫分行,一九四九年後在上海浦東郊區(qū)任小學(xué)語文教師及中學(xué)英文教師,一九八六年底自黃樓中學(xué)退休。
季季,本名李瑞月,臺灣省雲(yún)林縣人,一九四五年生。一九六三年省立虎尾女中畢業(yè),放棄大學(xué)聯(lián)考參加救國團文藝寫作研究隊,獲小說組比賽冠軍。一九六四年三月開始專業(yè)寫作,六月成為第一批皇冠基本作家。專業(yè)寫作十四年。一九八八年美國愛荷華大學(xué)「國際寫作計畫」作家。一九七八年進入新聞界服務(wù)。曾任聯(lián)合報副刊組編輯﹔中國時報副刊組主任兼「人間」副刊主編;時報出版公司副總編輯;中國時報主筆。二○○五年二月自中國時報退休。出版小說《屬於十七歲的》、《異鄉(xiāng)之死》、《拾玉鐲》﹔散文《夜歌》、《攝氏20–25度》﹔傳記《我的姊姊張愛玲》(與張子靜合著)、《休戀逝水──顧正秋回憶錄》等十餘冊。主編民國六十五年、六十八年、七十五年、七十六年年度小說選(爾雅版)﹔一九八二臺灣散文選(前衛(wèi)版)等十餘冊。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我的姊姊張愛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1條)

 
 

  •     看到一些讀者說讀完弟弟張子靜寫的《我的姊姊張愛玲》后,未免覺得姐姐對弟弟的感情太過冷漠。其實我也有一種這樣的感覺,姐姐出國后那么多年都沒和弟弟有過聯(lián)系,這可是親弟弟啊。后來覺得也有可能是張愛玲的性格所致吧,她獨自在美國隱居是不愿意被任何人打擾,也不想去麻煩任何人吧。
  •     張子靜此書還是提供了張愛玲不少珍貴的一手信息,尤其是離開大陸之前。而且確如她弟弟所說,她繼承了母親的剛烈性格,脫離了這個家。事實證明,如果當(dāng)初她不離家出走,也許和他弟弟是一個下場。而她的父親讓我想到了另一位紈绔子弟,袁克文。后世對袁克文倒還寬容,一方面因為其學(xué)識出色,于古籍版本領(lǐng)域尚有貢獻;另一方面念在他曾作詩力諫其父不要稱帝“莫到瓊樓最上層”。其實袁本人揮霍無度的本領(lǐng)比起張父毫不遜色,敗家的本事無一不精,名副其實的混世魔王,風(fēng)流一世最后中年病死,兩人命運軌跡何其相似。張父惡名昭彰的言傳身教多少貽害到了張子靜,他自述解放前染上賭博惡習(xí),想必多是受其父不良影響的緣故。其人雖然一生碌碌無大作為,但總算沒有淪為流氓惡棍,已是慶幸。攤上這樣的父母,真是孽緣。
      張愛玲本人的命運也未曾好過多少。離開大陸后,她想進軍西方主流文學(xué)圈,出版的幾本英文小說都反響寥寥,這對她高傲的自尊心無疑是莫大的打擊,以至于她曾失控流淚向賴雅哭訴。常人可能覺得不理解:反正已經(jīng)在華人圈紅過了,混不進西方文化界算得了什么?但你要知道,張是將寫作視為生命的人,她絕對會把目標(biāo)定得最高。當(dāng)時那個標(biāo)桿就是林語堂,寫的英文小說在西方世界本本暢銷,同為作家的張愛玲豈能甘心落于人后?當(dāng)然我們也知道,西方人的口味歷來難以揣測,英文好不代表能走紅,對張愛玲而言卻是從此留下了一段心結(jié)。更別提張的兩段婚姻,前一次以失敗黯然退場(此書說不久有人曾代名導(dǎo)演?;∠驈?zhí)嵊H,那年桑二十五歲比張尚小一歲。?;∈?916年生人,怎么也不會比張愛玲小呀?不知責(zé)任編輯有無仔細把關(guān)?);后一段忘年戀,她的大部分時間是在照料中風(fēng)垂老的丈夫。對于一個小時候連手絹都不曾折過的大小姐,這是何等的煎熬。粗粗算來她也就是解放前當(dāng)紅的六七年里活得最舒心了,其余漫長的日子在旁人看來觸目皆是悲涼,她也只能獨自品咂著其中的苦澀和不堪。
  •     先前,關(guān)于張愛玲,我僅限于知道一些零散的軼事,比如她顯赫的家世(祖父張佩綸,外曾祖父李鴻章),比如她唯一一段愛情(對胡蘭成的癡情),再比如她的文學(xué)上的才華……
      
      如同海明威講的那樣,“一個文人的最好訓(xùn)練是不快樂的童年”。原名張煐的張愛玲四歲時母親便離開她,遠赴歐洲留學(xué)。母親的離開并非偶然,她厭惡吸食鴉片荒淫無度丈夫,選擇離開這個日漸頹靡的家。在張愛玲十八歲逃離父親之前,她經(jīng)歷了父母和好又離婚,父親再婚,父親對她半年的監(jiān)禁……他帶著對父親和這個家深深地恨意,基本上再也沒回來過。寬裕的童年帶給她唯一的好處可能就是良好的教育吧。張愛玲早慧,九歲就寄信投稿。
      
      她二十三歲時便名揚上海了,就如同她在《傳奇》里寫到的:“呵,出名要趁早呀!”去香港讀書,用英文練習(xí)寫作,出版小說,影評,插畫等等,不管是迫于那種原因的創(chuàng)作,她是用她喜愛的方式生活著。
      
      二十四歲愛上胡蘭成,二十五歲為他所傷,二十七歲離婚。張愛玲的一往情深并沒有換回他們的歲月靜好,現(xiàn)世安穩(wěn)。她一生一世一次的愛情竟如此短暫。一個天才女子嫁人同樣也會受到傷害。絕望之余,她三十二歲離開家國就再也沒回來。
      
      孤傲,冷漠。她從五十二歲開始自我封閉,我始終不能體會她當(dāng)時的心情。糟糕的童年經(jīng)歷,坎坷的感情經(jīng)歷,單薄的友誼……是不是只有寫作支撐著她,不管是精神還是物質(zhì)上的。
      
      世事變遷,滄海桑田,在她心中經(jīng)歷了怎樣的變故,是后人不可知的。就像她的小說,人們總是不能單純的看待她的作品,總是找些人或事來對號入座。
      
      寫不出溢美之詞贊譽才女,我只知道,她生活的年代不復(fù)了,她的作品不復(fù)了,孤寂的天才不復(fù)了……留下的是那些孤獨的文字,后人又以自己的理解來解讀,這或許是最好的存在方式。
      
      
  •     一個是平淡蒼涼的白,另一個是濃艷犯沖的紅。
      封面恰如這對并不親近的姐弟倆各自的性格和人生。那些驚艷和飛揚都是姐姐的,在弟弟的生活中只沾染三兩片落紅,不起漣漪。
      
      書名雖然平實親切,這本書的內(nèi)容卻是客觀而甚至有些疏離的。弟弟所熟悉的,是他們共有的顯赫而沒落的家世,而這些,正是張愛玲少女時代就盡力逃離并最終脫離的,又構(gòu)成了她小說中靈感的最初來源。
      
      此書的另一位著者季季多年浸潤張愛玲的文字,曾因工作與張愛玲有文字往來,極巧的是,她恰與張子靜先生同月同日生,又合力創(chuàng)作了這部特別角度的傳記文學(xué),對張愛玲的人生和創(chuàng)作都作了非常清晰的梳理。值得張迷一讀。
  •     -_-字里行間,編者對張愛玲還是欣賞和憐愛的。
      
       其實我一直都不好言情作品,以為所謂言情,不過就是淫詩艷詞的排列組合,煽情,騙眼淚的。對張愛玲,自然也不感興趣。直到讀到《我的天才夢》,才覺得這人了得。她謀生,亦謀愛。無論與胡蘭成的傾城之戀,還是賴雅的半生緣。都讓我刮目相看。
      
       我不得不承認,情感上,我還是對她敬佩的。 讀張愛玲的作品,總是零散的。零散的時間,零碎的段落。張愛玲的小說,基調(diào)是蒼涼的,骨子是荒誕的??偸菨B透著令人刻骨銘心的寒意。對一切,她都是批判的。對筆下的人物,她總是毫不吝嗇嘲弄的筆墨。以喜劇的形式來上演的悲劇很符合我的風(fēng)格胃口。
      
       最愛的小說,是《心經(jīng)》?!缎慕?jīng)》是一個悲劇。在一個貌似幸福,人人羨慕的家庭中演繹著一幕人間真而偏執(zhí)的少女許小寒愛上了自己的父親許峰儀,并肆意地勾引她的父親,慢慢地離間及至扼殺她父母之間的愛情。這是一場注定不能廝守在一起的不倫之戀,小寒卻妄想永遠守著父親。結(jié)果呢?她的朋友段凌卿背叛自己,選擇了自己的父親,而自己的父親呢?為了躲避這場畸戀,拋棄了她與她的母親,唯一留給她的就只剩那偉大的母愛。
      
       《心經(jīng)》真是一部心理學(xué)的上乘之作——一個青春期的少女與父母間的微妙關(guān)系——與母親的敵對,與父親的親昵。這種隱含的情愛三角關(guān)系,簡直可以當(dāng)弗洛伊德戀父情結(jié)的經(jīng)典教材!
      
       俗塵無絕色。然而張愛玲寫的卻是世俗生活,俗世中的尷尬,俗世中的荒涼。遺老遺少的生活,洋場男女的世界,在她的心里留下濃郁的沉淀。 在張愛玲的小說里,她的愛情里。月光總是靜靜地,凈凈地,如詩如畫,如夢如煙,柔情似水,絕世凄涼。俗塵無絕色,然而如她這般的絕色,卻生于俗塵里……
  •     第一次看這本書還哭了來著。我們都知道張愛玲多么曠世奇才多么傳奇,誰又會關(guān)心那個比女孩還漂亮的弟弟的未來。他沒有姐姐的才華勇氣,他完完全全是平凡人的一生。
      
      家庭是多么重要啊,一個不幸福家庭的兩個孩子,都得不到幸福。即使是張愛玲,她仍然是冰冷可憐的。自己的親媽只能叫阿姨,跟姑姑住在一起不敢讓男朋友經(jīng)常來吃飯。面對要來投奔的弟弟,她和媽媽都是無奈而又冷漠的拒絕。
      
      張子靜最后寫著,他居住在上海一個很窄小的房間,做老師,幫別人補習(xí)英文。盡心盡力的服侍繼母。60多歲沒有老婆,想攢錢去鄉(xiāng)下找一個老婆能照顧自己……從看這本書到現(xiàn)在,差不多十多年了,不知道張子靜還在不在人世。
  •     沒有讀過這本書,只是偶然聽別人說起過,感覺就象是張愛玲寫小說,張子靜把小說中的人物一一對號入座,相當(dāng)于給小說做了個批注,想必李氏家族的人恨透了這張家的姐弟。
  •     讀這本書完全是為了知道多點點張愛的信息,自我識字來就知道這人了,但到現(xiàn)在才來讀她的文章實在是晚,恐怕她這個迷底早就被人揭的差不多了.....呵呵  她說過一句話:好的作家所做的文章就是要讓讀者覺這些發(fā)些的事或人就是作者的本身本人的,當(dāng)然原話不是這樣的,意思大致是這樣,所以我讀過她的書這后主拼命的想了解這到底是人什么人,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長大,為什么能編出這樣的故事來呢?  她的書很憂傷,沒有大喜也沒有大悲沒有大愛也沒有太恨,如同她的人生沒有得到絕對的愛一樣,所有她也不能有絕對的恨,天經(jīng)地義在事在她這就不能天經(jīng)地義,這樣的時代這樣的環(huán)境她也只有無奈.......  所幸她是堅強的.才會有張愛玲
  •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中央書店的六樓,五折出售。囊中羞澀的我就把它買了 回來。對于張愛玲,知道她先世的顯赫背景,其實早就已經(jīng)中落了。張愛玲在她的散文中提到過的弟弟,總讓我悲愴。姐弟兩個一起去投靠母親,而母親只有能力養(yǎng)活一個,當(dāng)張愛玲寫到弟弟悲傷地用報紙包起那一只籃球鞋離開母親,心里真不是滋味。相比張愛玲的才華,張子靜只是個資質(zhì)普通、體弱多病的普通人。用他的視角描述了一個既親近又疏離的姐姐。
  •     我不能算作是張迷,但我喜歡文字的感覺,喜歡張愛玲寫書的那種風(fēng)格一種驚艷,還有一種冷峻。那一種四處散發(fā)的特別的氣質(zhì)由字里行間透出,由不得人不側(cè)目。這是感覺的事情,只能自己體會。因著這種感覺,便覺著張愛玲這個人一定是個很有故事的人,所以,而從四處聽來、看來、讀來的關(guān)于張愛玲的生平,讓我知曉了她不平靜的一生----它是可以用特別兩個字來表達的。多多少少看過一些張的作品,從《金鎖記》、《沉香屑》、《半生緣》等,到后來的《同學(xué)少年都不賤》、《色戒》再到最近出版的她的遺作《小團圓》。尤其《小團圓》,吸引我的倒不是出版商炒作的什么遺作的噱頭,而是那里面自傳體式的記敘:原來我不自覺地那樣想去了解她。     多么好,現(xiàn)在,在我對《小團圓》那半明半暗的描述中實難去真正探得張愛玲的特別時,欣聞張子靜先生的《我的姐姐張愛玲》出版。     張子靜先生以親歷親聞的特殊身份,回憶姐姐張愛玲的家庭、生活經(jīng)歷和所接觸的人和事。同一個秋千架上的童年,截然兩種的人生旅途,家庭變故,人世滄桑……     一個字一個字地讀下去,從此知道了一個真實的張愛玲。她的特別是經(jīng)由她的成長而塑成的,同我們每一個人一樣,不同的經(jīng)歷塑造出了不同的人生,而張愛玲人生,于那樣的年代那樣的歷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和家庭的背景下,運之于她的思想心理作用,如果不特別的話,我以為她便是失敗的。     張愛玲的一生充滿著變異的苦痛,這苦痛只有她明了,別人焉知!她用她的華麗的筆,掩蓋了這些苦痛,留于人們?nèi)フf罷了。     假如張愛玲沒有個弟弟,假如張子靜不寫出來,假如季季女士沒有促成它的發(fā)表,假如吉林出版集團沒有把它拿來在大陸出版,張愛玲,我又拿什么來知道你呢?     我想說,我喜歡上了你,是真的。
  •       張愛玲的一生是一個富后代的悲劇典范,她本身就是身處巨大顯赫身世巨影底下的人。影子,就是你跑到哪里,他都跟到哪里,影子容易讓人滋生滿足感和歸屬感,越顯赫的豐功偉績之下的影子越然如此,越滿足,繼而安于當(dāng)下,繼而人生就殆盡于此。同時,巨大的影子有時候也會催生人的自卑感,在巨大面前,人真實的感受到渺小是何物,自卑感由此而來,人生于強烈的自卑感之下,必然渺無生氣,生存欲望奇低。
       由此說來,在巨大的影子底下,只有死人死物,那張愛玲到底為何物?關(guān)于自己所依附的家世和影子,她只冷眼看待,他們只死在自己的身體血液里,在她死的時候再死一次。從她的冷漠看來,影子似乎是在她身下,而反觀她的作品和人生,這何其不是典型的影子里的荒涼?所以,看待張愛玲,只能解釋為一個腿腳比較利索的遺少,偶爾,左腳踏出了影子的范圍,右腳,又落回影子里。
       有人說張的成功,是她作品里的悲劇經(jīng)濟起作用,成功泛起同情心效應(yīng),不光是文字的作用,還有思想經(jīng)驗對讀者幼稚心靈的抽打,我完全認同。從最初看張愛玲開始,就有一種精神上的莫大重創(chuàng)感,正是這種嚴重受虐感支撐我對張愛玲的熱愛,不然也不會追看一個無聊人寫的關(guān)于張愛玲的生活軼事,似乎從側(cè)面的側(cè)面了解了她的情感經(jīng)歷,就更能認證看她的作品時所經(jīng)歷的情感重創(chuàng)的真實性、認同感。
       呵呵,看來我走到了張愛玲的影子里了。
  •     我不能算作是張迷,但我喜歡文字的感覺,喜歡張愛玲寫書的那種風(fēng)格一種驚艷,還有一種冷峻。那一種四處散發(fā)的特別的氣質(zhì)由字里行間透出,由不得人不側(cè)目。這是感覺的事情,只能自己體會。因著這種感覺,便覺著張愛玲這個人一定是個很有故事的人,所以,而從四處聽來、看來、讀來的關(guān)于張愛玲的生平,讓我知曉了她不平靜的一生----它是可以用特別兩個字來表達的。多多少少看過一些張的作品,從《金鎖記》、《沉香屑》、《半生緣》等,到后來的《同學(xué)少年都不賤》、《色戒》再到最近出版的她的遺作《小團圓》。尤其《小團圓》,吸引我的倒不是出版商炒作的什么遺作的噱頭,而是那里面自傳體式的記敘:原來我不自覺地那樣想去了解她。
      多么好,現(xiàn)在,在我對《小團圓》那半明半暗的描述中實難去真正探得張愛玲的特別時,欣聞張子靜先生的《我的姐姐張愛玲》出版。
      張子靜先生以親歷親聞的特殊身份,回憶姐姐張愛玲的家庭、生活經(jīng)歷和所接觸的人和事。同一個秋千架上的童年,截然兩種的人生旅途,家庭變故,人世滄?!?
      一個字一個字地讀下去,從此知道了一個真實的張愛玲。她的特別是經(jīng)由她的成長而塑成的,同我們每一個人一樣,不同的經(jīng)歷塑造出了不同的人生,而張愛玲人生,于那樣的年代那樣的歷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和家庭的背景下,運之于她的思想心理作用,如果不特別的話,我以為她便是失敗的。
      張愛玲的一生充滿著變異的苦痛,這苦痛只有她明了,別人焉知!她用她的華麗的筆,掩蓋了這些苦痛,留于人們?nèi)フf罷了。
      假如張愛玲沒有個弟弟,假如張子靜不寫出來,假如季季女士沒有促成它的發(fā)表,假如吉林出版集團沒有把它拿來在大陸出版,張愛玲,我又拿什么來知道你呢?
      我想說,我喜歡上了你,是真的。
  •       
        一九三七年那年,張愛玲中學(xué)畢業(yè)。“母親回國來,雖然我并沒有覺得我的態(tài)度有顯著的變化,父親卻覺得了。對于他,這是不能忍受的,多少年來跟著他,被養(yǎng)活,被教育,心卻在那一邊。”(《私語》)男人的嫉妒心是不可捉摸的。這只是引子,而結(jié)局是不可收拾的,張愛玲被迫棄父棄家而走,永遠地。
        
        在軟禁的日子里,張愛玲的意識陷入一種瘋狂的清晰狀態(tài)中。“我也知道我父親,決不能把我弄死,不過關(guān)幾年,等我放出來的時候已經(jīng)不是我了。數(shù)星期內(nèi)我已經(jīng)老了許多年?!^上是赫赫的藍天,那時候的天是有聲音的,因為滿天的飛機。我希望有個炸彈掉在我們家,就同他們死在一起我也愿意?!钡l又能說,那個父親——兩年前尚能就“摩登紅樓夢”言笑晏晏——或者說那個男人沒就此死掉呢。
        
        就是這一年,張愛玲寫了《霸王別姬》,時間當(dāng)在家變之前。十六歲的張愛玲心目中的“霸王別姬”竟是“姬別霸王”!
        
        “大王,我想你是懂得我的,”虞姬低著頭,用手理著項王枕邊的小刀的流蘇?!斑@是您最后一次上戰(zhàn)場,我愿意您充分地發(fā)揮你的神威,充分地享受屠殺的快樂。我不會在您的背后,讓您分心,顧慮我,保護我,使得江東的子弟兵訕笑您為了一個女人失去了戰(zhàn)斗的能力?!?br />     “噢,那你就留在后方,讓漢軍的士兵發(fā)現(xiàn)你,再把你獻給劉邦吧!”
        虞姬微笑。她很迅速地把小刀抽出刀鞘,只一刺,就深深刺進了她的胸膛。
        項羽沖過去托住她的腰,她的手還緊緊抓著那鑲金的刀柄,項羽俯下他的含淚的火一般光明的大眼睛緊緊瞅著她。她張開她的眼,然后,仿佛受不住這強烈的陽光似的,她又合了它們。項羽把耳朵湊到她的顫動的唇邊,他聽見她在說一句他所不懂的話:
        “我比較喜歡那樣的收梢。”
        
        ——一個至死不被霸王“懂得”的虞姬!
        
        在《我看蘇青》里頭,張愛玲還談到了另一個“古美人”,楊貴妃。“楊貴妃一直到她死,三十八歲的時候,唐明皇的愛她,沒有一點倦意。我想她決不是單靠著口才和一點狡猾,也不是因為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具有肉體美的女人。還是因為她的為人的親熱,熱鬧……楊貴妃的熱鬧,我想是像一種陶瓷的湯壺,溫涌如玉的在腳頭,里面的水漸漸冷卻去的時候,令人感到溫柔的惆悵?!币粋€男人愛一個女人,能愛到不厭倦,圖的無非是她的親熱,熱鬧;而那個女人呢,從男人那里是得不到持久的溫度的,落的往往只是個“漸漸冷卻去”的下場?!拔覍ⅹ氉晕x了”。
        
        女人是無法從男人那里取暖的,這在張愛玲和她父親之間尤其如此。張愛玲八歲那年,父親給她的已是一種鴉片香似的陰鷙感覺?!叭欢腋赣H那時候打了過度的嗎啡針,離死很近了。他獨自坐在陽臺上,頭上搭一塊濕手巾,兩目直視,檐前掛下了牛筋繩索那樣粗而白的雨。嘩嘩下著雨,聽不清楚他嘴里喃喃說些什么,我很害怕了。”
        
        沒任何理由促使張愛玲去戀父,相反,在她看來,母親與父親,意味著截然的兩極,快樂與痛苦。
        
        “母親走了,但是姑姑家里留有母親的空氣,纖靈的七巧板桌子,輕柔的顏色,有些我所不大明白的可愛的人來來去去。我所知道的最好的一切,不論是精神上還是物質(zhì)上的,都在這里了……像拜火教的波斯人,我把世界強行分作兩半,光明與黑暗,善和惡,神與魔,屬于我父親這一邊的必定是不好的,雖然有時候我也喜歡。我喜歡鴉片的云霧,霧一樣的陽光;屋里亂攤著小報,和我父親談?wù)動H戚間的笑話——我知道他是寂寞的,在寂寞的時候他喜歡我。父親的房間里永遠是下午,在那里坐久了便覺得沉下去,沉下去?!?br />     
        “我知道他是寂寞的,在寂寞的時候他喜歡我”,孩子氣時的張愛玲,是試著討好過父親來著的,但在一個糜爛的氛圍里,這又是怎樣一個父親呢? “水汪汪的黑眼睛里永遠透著三分不耐煩”、“那眼珠卻是水仙花缸底的黑石子,上面汪著水,下面冷冷的沒有表情??床怀鏊谙胧裁础薄赣H的傲慢、冷漠和厭倦,深深傷害了張愛玲那種“奇異的自尊心”。在往后漫長的歲月中,張愛玲一直對任何傲慢的人事保持著自衿和戒心。唯一兩個能闖入她生命中的男人,骨子里對她只能是俯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無法被原諒的父親!
        
        一九三四年的《心經(jīng)》中,張愛玲似乎是在向她童年最深切的失望作最后的告別?!岸际菫榱怂芰诉@許多委曲!她不由得流下淚來。在他們之間,隔著地板,隔著檸檬黃和珠灰方格子的地席,隔著睡睡的貍花貓,痰盂,小撮的煙灰,零亂的早上的報紙……她的粉碎了的家!……短短的距離,然而滿地似乎都是玻璃屑,尖利的玻璃片,她不能奔過去。她不能夠近他的身?!薄姓l明了呢,對一個女兒來說,一個母親僅僅是母親,而一個父親從來就不僅僅是父親了。
        
        父親的陰影,造成了張愛玲對男人難以磨滅的失望。包括她的那個弟弟?!拔业艿軐嵲诓粻帤?,因為多病,必須扣著吃,因此非常的饞”、“張干使我很早地想到男女平等的問題,我要銳意圖強,務(wù)必勝過我弟弟”。她是真的做到了,任何男人。她的第一個戀人硬是被她的“強捍”給迷住了。小說中的人物呢,她評價范柳原——“現(xiàn)在想起來,他是因為思想上沒有傳統(tǒng)的背景,所以年青時候的理想經(jīng)不起一點摧殘就完結(jié)了,終身躲在浪蕩油滑的空殼里”(寫《傾城之戀》的老實話)《封鎖》中的呂宗楨(取“忠貞”的諧音)在小說的結(jié)尾已經(jīng)顯得滑稽了。張愛玲辛辣地諷刺了他的虎頭蛇尾,“扭開可了電燈。一只烏殼蟲從房這頭爬到房那頭,爬了一半,燈一開,它只得伏在地板的正中,一動也不動。”
        
        張愛玲只是在《紅玫瑰和白玫瑰》里試圖表現(xiàn)過屬于一個男人的困境。當(dāng)然,這種二難,在女人看來,也算不得什么。與葛薇龍、白流蘇、曹七巧、顧曼楨,女人們的艱難抉擇相比,像一個笑話。
        
        張愛玲是那種以色情取暖的人,但不是從男人那里。在《談女人》中,她談到尤金?奧尼爾劇本塑造的“地母”形象讓她落淚。在《大神勃朗》中, “地母”是一個妓女,“一個強壯,安靜,肉感,黃頭發(fā)的女人,二十歲左右,皮膚鮮潔健康,乳房豐滿,胯骨寬大。她的動作遲慢,踏實,懶洋洋地象一頭獸。她的大眼睛做夢一般反映出深沉的天性的騷動。……”
        
        張愛玲欣賞的這個地球之母的形象,讓人想到郭沫若那不可抑制的泛神論。至少在靈與肉的取舍上,張愛玲的身體美學(xué)是浪漫化的,有少有的童真之氣。在小說《封鎖》中,結(jié)局是惘然的,但陌生男女的相互打量,充滿了色情的理想美。男看女——“她的手臂,白倒是白的,像擠出來的牙膏”。而女看男—— “太陽光紅紅地曬穿他鼻尖下的軟骨。他擱在報紙包上的那只手,從袖口里出來,黃色的,敏感的”;
        
        《金鎖記》中,長安和世舫的約會,“曬著秋天的太陽,兩人并排在公園里走著,很少說話,眼角里帶著一點對方的衣服與移動著的腳,女子的粉香,男子的淡巴菰氣,這單純而可愛的印象便是他們身邊的欄桿,欄桿把他們與眾人隔開了”。
        
        色情是單純的,皮膚般的,上面撒著初戀一樣的陽光。而愛情呢?是冰涼易碎的瓷器,是陰森華麗的景泰藍。
        
        身體是有溫度的,這一點,張愛玲也是知道的吧。但她卻無法堅信。男人沒有這種溫度。色情從本質(zhì)上看顯然是追求完美的,但在那樣一個影子似的時代,色情也不可避免地變成了“為什么總是那么好?為什么/不能次一些”這樣的內(nèi)心質(zhì)疑。色情和空想一樣,其消失將成為一個時代結(jié)束的最后回聲。再往前面走已經(jīng)不會再有色情了。
        
        唉,該怎樣面對這樣一個張愛玲呢——永遠不可能的父親,男人的永遠不可能!
  •   謀生是表層,不謀愛,這一生如同行尸走肉。俗世無絕色,很美的用語。不過本人覺得,所謂驚才絕艷無不來源于俗世,創(chuàng)作要感謝經(jīng)歷
  •   -_-恩。在理……
  •   他已經(jīng)走了
  •   96年去世了...
  •   他寫到:他姐姐張愛玲離開大陸時,并沒有告訴他這唯一的弟弟,而是他們的姑姑來告訴他姐姐張愛玲的離去??吹竭@里,子靜的心是有多無助和難過呢,覺得張愛玲對自己的親弟弟如此,太過冷漠。。。
  •   張愛玲,一代曠世才女,可歌可泣。張子靜,平凡一生,但是從“我的姐姐張愛玲”這本書可以看出,他一生對姐姐的關(guān)注,在人情的暖味即人味方面,姐姐不如弟弟。弟弟掛心姐姐生活狀況,開心與否。而姐姐在本書描寫中,似乎對弟弟不聞不問
  •   寫的不錯,讓我想起同時代另一個同樣姓張的女作家。
  •   他對姐姐也沒有怨言,只是關(guān)心她在異國病了有沒有人照顧。張愛玲死的時候資產(chǎn)一點都沒有留給弟弟,估計從未想起過!涼薄如斯!
  •   的確,對弟弟的關(guān)心遠遠不及弟弟對她的掛心,哎。。
  •   這書96年就出了。03也出了。
  •   很喜歡張愛玲~
  •   色情是單純的,皮膚般的,上面撒著初戀一樣的陽光。而愛情呢?是冰涼易碎的瓷器,是陰森華麗的景泰藍。
    寫得真好!
  •   張看的都是荒涼
  •   寫的真好,真貼切~
  •   從前看過《十個女人的上海灘》,對那個時代的女性特別著迷,張愛玲就是其中一位,對她遭遇感情的種種,惋惜......
    寫得細膩,很想一看......
  •   美麗的女人~~
  •   慢慢品味張愛玲~
  •   心惘然,淚闌珊,誰道紅顏為禍端?女墻倒,灰煙散,楊柳依依終凋殘。蕭嗚咽,濁酒歡,你瞧朱顏燦,未見藏濕絹。歡否?莫談。悲否?莫談……
  •   書架上幾本張愛玲相關(guān)的書(及文集)都積了一片塵。
  •   張愛玲對男人有著刻骨的失望
  •   “我比較喜歡那樣的收梢?!?/li>
  •   你瞧朱顏燦,未見藏濕絹
  •   我就永遠讀不懂張愛玲
  •   女人不應(yīng)該在愛情里看懂什么,那樣先驗的懂得叫愛索然無味。
  •   題目就讓人心動
  •   她對人似乎總能保持一種恰當(dāng)?shù)木嚯x,而對他,卻放棄了矜持和戒心
  •   同一系列中,這本卻是頂貼合張愛本身的。
    張愛的生活。由那個包著跑鞋跑到媽媽那里,卻又只能回家。張愛會閉門不見的弟弟講來,到蠻有一些味道
  •   《心經(jīng)》里有一個戀父的小寒,那也是對父親(男人)之寒的一種隱喻嗎?
  •   張愛玲,脆弱的內(nèi)心,禁不住一粒沙的重量
  •   這兩姐弟,一個小說隱喻或者勾畫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N多親戚,一個專門注釋說明的
  •   是的你們愛她,也愛她那位拿著鞭子的人抽你們吧。
  •   莫非你們都是M?
  •   永遠不可能的父親,男人的永遠不可能!
  •   我喜歡張愛玲。
  •   她,精神的孤寂可以從藝術(shù)(寫作)中得到慰藉,卻得不到普遍的人間溫暖,還在人世就已經(jīng)成了被遺棄的孤魂
  •   越看越郁悶。。所以我不看了。。
  •   張愛玲不幸福,弟弟張子靜也不幸福,母親黃素瓊不幸福,父親張志沂不幸福,姑姑張茂淵也不幸福。
    幸福的定義可能不同。
    張愛玲孤身客死異鄉(xiāng),與唯一弟弟幾十年不相見,臨終前稿費遺產(chǎn)未考慮唯一的弟弟,她也無子女,不能說與弟弟有很深的感情。
    弟弟張子靜,父親不管,不讓上新式中小學(xué),但終于讓上了質(zhì)量一般的圣約翰大學(xué)。屢受繼母和父親的欺凌,成了一個懦弱無能雖然很漂亮的年輕人。去看姑姑時,到了晚飯時刻,被姑姑趕出門,理由時沒有提前通知吃什么,沒有提前多做點。工作后在銀行上班,可以自食其力時,又染上了賭博而不能自拔。姐姐1950s離開大陸時,卻不告知唯一的弟弟一聲。去姑姑家詢問時,姑姑說離開大陸了,便砰地一聲關(guān)上了大門。讓可憐的弟弟獨自在大街上放聲大哭。后來一輩子未結(jié)婚。在偏僻的浦東教書。但他老來卻不埋怨姐姐。
    母親孤身客死英國,身邊無子女,兒子在繼母下不好過時,她理智地說負擔(dān)不起。
    父親不管子女的前途將來,沉溺于鴉片中不能自拔,兒子的結(jié)婚費用裝糊涂不考慮,兒子的公款自己騙來花,,,,,,,繼室的一句謊言,就能讓親生子女毒打一頓,怎樣的父親?
    姑姑張茂淵,這一家中的另一名留學(xué)生,知道78歲第一次結(jié)婚,同初戀的情人,一輩子也未干其它的事。對侄女張愛玲還不錯,但對侄子張子靜簡直行同陌路。
    這一家真是奇怪的一家人!
    三個長輩,都是留學(xué)生,精通外文,但那個年代事業(yè)還一事無成不說,家里還一團糟;父親張志沂(1896——1953),母親黃志瓊(1896-1957),姑姑張茂淵(1901--1991),他們的父親張佩倫(1848--1903),母親李菊耦(1867--1912),張志沂、張茂淵都是在兄嫂幫助撫育下成長的孩子,難怪人生如此跌宕起伏,如此難以幸福!
  •   女人無法從男人那里取暖---給這句話七萬個贊!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