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情電影謀殺案

出版時間:2005  出版社:臉譜  作者:艾勒里.昆恩,愛德華.霍克  譯者:許瓊瑩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縱橫好萊塢的名製片在石景市旅館內(nèi)遭槍殺身亡,命案隱約與二十年前拍攝的一部色情片〈野仙子〉有關(guān)。州長特別派了私人聘用的解危專家麥可.瑪寇前往當?shù)卣{(diào)查真相。隨著調(diào)查進展,牽扯進來的人越來越多,而且可能撼動石景市的經(jīng)濟命脈「曼氏企業(yè)」的經(jīng)營。麥可.瑪寇在調(diào)查過程中,多次身陷險境,也遇上了大罷工事件及婦女解放運動的示威活動。
他必須藉由兇手的小小疏忽來解開謎團,從謊言中洞見真相。

作者簡介

艾勒里.昆恩 Ellery Queen(1905~1982)
艾勒里?昆恩其實是兩個人,一個是佛列德瑞克?丹奈(Frederic Dannay),一個是曼佛瑞?李(Manfred Lee),這是一對出生於1905年的堂兄弟,艾勒里?昆恩這個名字是他們聯(lián)手創(chuàng)造出來的。而這個名字,據(jù)推理評論家安東尼?鮑查所言,「艾勒里?昆恩,即是美國推理小說的同義詞?!?br /> 所謂推理小說的同義詞指的是,從1928年首部長篇《羅馬帽子的祕密》問世開始,昆恩便逐步接收了范達因美國首席古典推理大師的位置,以每年一至兩部的速度穩(wěn)定出書,一路貫穿到七○年代,統(tǒng)治時間長達半世紀之久;而昆恩扮演的可不只是書寫者而已,他們(因為有兩個人,就像是連體嬰)同時辦雜誌,編選集,搞廣播和電視,不讓古典推理征服全國勢不罷休──他們既是王者,也是傳教士和大使。
做為推理小說家的昆恩,不以創(chuàng)新詭計取勝,他們最大的力量來源,是通過對過往推理名著的整理和深刻理解,總結(jié)前代大師之精髓而集其大成,使小說呈現(xiàn)一種高度成熟期的穩(wěn)定水平,成為基本古典推理迷極佳的選擇。
曼佛瑞?李於1971年去世,佛列德瑞克?丹奈則在相隔十一年後的1982年辭世。
愛德華.霍克 Edward D. Hoch
1930年2月22日生於美國紐約州羅徹斯特。當代美國短篇推理創(chuàng)作最多產(chǎn)、品質(zhì)最高的作家,很可能也是全世界短篇推理寫作量最大的一位,截至目前為止已有超過千篇作品問世,被譽為世界短篇推理小說之王。
九歲接觸「艾勒里.昆恩推理劇場」廣播劇後,從此深深迷上推理小說。十九歲那年加入美國推理作家協(xié)會,因而認識了約翰.狄克森.卡爾、艾勒里.昆恩、克雷格.萊斯(Crag Rice)等大師級作家,埋下日後提筆創(chuàng)作推理小說的種子。結(jié)束大學學業(yè)後投身出版工作,接著進入廣告公司上班,多年創(chuàng)作此時終於受編輯青睞,於1955 年在雜誌上發(fā)表第一篇小說<死人村>。1968年以<長方形的房間>拿下愛倫坡最佳短篇小說獎,促使他決定辭職專心寫作。1973年4月開始,在美國發(fā)行量最大、經(jīng)營最久的《艾勒里.昆恩推理雜誌》上持續(xù)刊載小說至今,並在艾勒里.昆恩晚年代筆完成長篇小說《色情電影謀殺案》。2001年,愛德華.霍克獲美國推理作家協(xié)會頒予大師獎(Grand Master),肯定他多年來為推理文學的努力與貢獻。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色情電影謀殺案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5條)

 
 

  •     昨天晚上閑來無事,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讀了這部小說。感覺就像是看了一場好萊塢電影,有些驚險刺激的鏡頭,但是毫無收獲可言
      在做這種看到了艾勒里奎因的名字,但是卻沒有看到應該屬于艾勒里的水準。
      就風格而言本書更偏重于冒險風格,對于殺人手法和推理情節(jié)的戲份還不如暴亂、打斗等情節(jié)寫得順手。
      
      如果將偵探小說形容成一個迷宮,那么這篇小說倒是沒有什么岔路,不過是順著作者的思路順暢地往下推進。前方的迷霧隨著偵查的進行而顯得越來越淡薄。排除了各式各樣的嫌疑人,剩下的也就只有兇手了。
      不過是過程太過簡單了,致使讀過之后有種難以盡興的感覺。
  •     《色情電影謀殺案》的創(chuàng)作一直被傳為佳話,一個是黃金期最厲害短篇作家,號稱“黃金期最后的大師”,一個是黃金時代的邏輯之王。兩個人攜手共同創(chuàng)作的作品想來應該很有檔次。
      不過讀之前,出于某種直覺(也許和版權(quán)購入得晚有關(guān),如果真的好,新星就會在當初和王者已逝等作一樣前幾年出了),預感這本書有較大的可能讓人失望,結(jié)果果然失望了。
      失望的地方主要有四:
      1、懸念感、獵奇感不夠,我的口味已經(jīng)被眾多神作、新本格、高智商犯罪派養(yǎng)高檔了,霍克開局的懸疑感固然不錯(死人死得非??欤瑳]廢話,人物形象鮮明),但未能把懸念繼續(xù)營造上去,作為短篇可以這樣寫,長篇則乏力。
      2、兇手不夠意外。我不指望兇手人設(shè)驚人,畢竟多數(shù)作家除了幾本神作外的多數(shù)作品兇手都是一般般,但這本前言(不是封腰)說這本書霍克設(shè)計了一個相對意外的兇手,但其實不意外,而且小說也沒有做出有較高技術(shù)含量的誤導。
      3、沒有詭計和逆轉(zhuǎn)。黃金期作品看重這個,但此書沒有。僅僅是抓住兇手后還有個包裹。
      4、推理不夠強。既然是拿奎因名義發(fā)表的,而且奎因也參與了修改,我就對推理環(huán)節(jié)另有要求。但這本的推理還不如《中國橘子之謎》多、嚴密(中國橘子在國名系列里一直排名靠后),有一條甚至覺得不能服人。
      優(yōu)點看來看去只有兩個:
      1、霍克&奎因這個組合很擅長講述故事,能把一個不怎樣的推理小說講得繪聲繪色,一直到看完全書回過頭才會發(fā)現(xiàn)其實詭計懸疑什么的是很弱的。
      2、人物塑造較為成功,沒讓我出現(xiàn)“讀完后記不得人名”之事。
      
  •     介紹說,這是“邏輯之王”埃勒里·奎因與“短篇不可能犯罪之王”愛德華·霍克聯(lián)手打造的推理小說。我相信看了這么誘人的介紹,誰都無法壓抑想一睹為快的沖動吧。
      
      本書講述了一位好萊塢著名制片人為了尋找二十年前拍攝了一部經(jīng)典色情電影的神秘導演而被人謀殺的事件。故事不長,卻很有意思。書里面還涉及了罷工游行和婦女解放運動。
      
      這是一本不好評價的作品,霍克為了符合奎因邏輯至上的原則,拋棄了自己擅長的不可能犯罪這一題材,不過推理的邏輯性倒是很有奎因中后期的感覺。故事情節(jié)比較緊湊,并且?guī)в幸恍├溆才傻脑?。而最終的結(jié)局算是比較意外了,特別是最后揭開那位神秘導演身份的情節(jié),可以說是很成功的。但是總覺得整本書缺少了什么東西。大概仿作總是有這樣的問題吧。沒有霍克的特點,也缺乏奎因的靈魂。要不是人物塑造的成功以及文筆的流暢,這本書還真是乏善可陳。
      
      感覺推理小說初級讀者可以選擇閱讀本書,但是老鳥們可能會覺得比較無聊。
  •      看名字就惹人興奮,尤其還是奎因和霍克的合作。但其實從未真正了解到這部作品,埃勒里的作品年表上也沒見過。于是有了以下萬能的百度:
       “偵探小說黃金時代最高成就者埃勒里·奎因聯(lián)手短篇推理小說之王愛德華·霍克
        《色情電影謀殺案》(1972)是以埃勒里·奎因名義發(fā)表的長篇,也是愛德華·霍克為數(shù)極少的長篇作品之一。當時,埃勒里·奎因組合中的曼弗雷德·李授權(quán)一些作者使用奎因的名義出版了一系列平裝小說,《色情電影謀殺案》是該系列的最后一部。李在收到霍克的大綱之后幾個小時就去世了,于是由弗雷德里克·丹奈對小說進行了修訂。盡管埃勒里并沒有在這部作品中出場,但霍克還是盡量模仿奎因式的公平線索和緊湊情節(jié),并設(shè)計了偽裝得很深的兇手。”
  •     很中規(guī)中矩的一部解謎作品,雖然其中沒有出現(xiàn)艾勒里,故此也不算奎因仿作,但是就作品的風格而言,已經(jīng)比較接近好萊塢時期或者那幾部不算太成功的萊特鎮(zhèn)作品,一個專營不可能犯罪的寫手,可以效法奎因到這樣的地步,還是很令我有些動容的。
      要知道,比起不可能犯罪的天馬行空,古典解謎派不越雷池一步的嚴謹端的是難能的多了。
      不過,比之正版奎因的行云流水,這樣的仿作至多只是一個空架子而已,聊作紀念之時的嚼頭。也就是說,大多數(shù)的效仿者捧到奎因迷面前的作品,這質(zhì)量若是出自巴納比兄弟之手,那在他們的一眾作品中一定是不合格的要倒掉的,但是是仿冒者之手的,那么即使不怎么上得了臺面,至少也是充充饑解解饞的,明知這是假的,但是從與正版的似是而非的關(guān)聯(lián)點上,可以讓人回想起當年閱讀奎因作品時的那份激越,那份醍醐灌頂,那份千人萬人中唯此一人的信靠感,總也是好的。
      然而,這個我并不太喜歡的短篇量產(chǎn)王霍克老先生,在不太有質(zhì)量但也聊勝于無的仿作最后那篇細數(shù)奎因作品的紀念文,倒真的是又再度讓我回到當年,那一個個由艾勒里、由雷恩伴隨的冬夜與夏午,從埃及、希臘、法蘭西到XYZ以及好萊塢與萊特的悠游行程。
      
      那么多推理小說讀下來,如果可以,我還是要那么自私的說一句:(不怕置其他推迷的情感于腦后,因為我相信,真正的愛是可以秒殺掉似是而非的曖昧的),奎因之前,正統(tǒng)的古典解謎尚在亦步亦趨中摸索,奎因之后,再無純正經(jīng)典又好玩的古典解謎。
      安東尼.布查說:奎因,即是美國推理。
      此言非虛,其實當美國推理迎來漢米特,錢德勒那丕變的冷硬類時代時,難帶就一絲絲也聞不到后期奎因的變革作品中的些許味道嗎?
      也許只是我的YY,也許愛他的會自然的冥想出一切不搭界事物中的相關(guān)性,好像蝴蝶效應。
      不過,容我再放肆的進一步,他又何止代表了那個時代的美國推理。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艾勒里,黃金時代,你還可以讀誰?
      沒有奎因,這個時代,真的那么黃金嗎?
      
      諾克斯?(超過了奎因的繁復與縝密,但過了線,對正常人來說這書難免消化不良)
      范達因? (他的成功在于寡作)
      克里斯蒂?(很淺的池子,很多的水)
      切斯達頓?(不如去讀封神榜)
      卡爾? (不如去讀切斯達頓)
      福翠兒? (如廁時可以隨意翻讀)
      勞森? (和卡爾倒是可以找個機會比下誰的破綻更少)
      賽耶斯? (在阿加莎、鐵伊間最接近古典正統(tǒng)解謎派的,可也
       是讀來最無趣的)
      當然,還可以列出上百的作者,但是真的有意思嗎?讀下去真的有意思嗎?
      山至絕頂我為峰,我眼中的黃金時代其實都只在這人(兩人)身上。
      
      
      于是,我眼中的古典黃金時代??梢员蝗惶鎿Q成EQ兩個字母。
  •     屈指一算,自己已經(jīng)有好幾個月都沒讀過一本推理小說,揭開書頁後便狼吞虎嚥起來。麥可.瑪寇系列有四篇短篇和三篇長篇,而三篇長篇都由不同作家寫成,霍克本身名氣響亮,加上出版社將會出版他的短篇集,於是麥可.瑪寇系列最後一部作品反是第一部譯成中文,不過我是比較喜歡順序讀下去哦?!渡殡娪爸\殺案》揉合了冷硬和本格派,故事中冷硬和本格的「味道」很協(xié)調(diào),既能說出了階級衝突和種族問題,但也提供足夠線索給讀者去猜測兇手,希望整個系列也能維持這個特色。
      
      不過每次描寫人物出場的時候,都有種像「Pocket Monster」裡面遇上甚麼精靈都會鏡頭一轉(zhuǎn),把精靈的資料、特殊技能等羅列出來的感覺,當然不只是這本小說才給我這種錯覺。這種描寫雖然可以立刻幫助讀者建立起第一印象,但是在這本小說裡,人物的行動都在意料之內(nèi)就沒有甚麼特出的驚喜了。
      
      http://mystery.blogger.net.tw/312/2005/12/04/12524
  •   沒有霍克的特點,也缺乏奎因的靈魂。這句精辟。
  •   沒有霍克的曲徑通幽,缺乏奎因的酣暢淋漓。
  •   SF~~
  •   嗯一直覺得黃金時代的作品奎因是最經(jīng)得起時代考驗的
  •   畢竟是那個時代的黃金 總有時代的局限性
  •   自從看了奎因以后,我心中的推理大愛第一人就是他了,阿婆只能排第二。
  •   最后的評價基本同意。
    《推理機器》系列較好的似乎只有2篇,卡爾等人的作品優(yōu)劣不一。
  •   自從讀完《X的悲劇》后,再也沒有任何推理小說讓我如此震撼了。
    不過,我雖然是絕對的奎因迷,但是并不同意樓主如此偏激的說法。每位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點,當然也會有很多人不喜歡奎因。
    我不認為奎因是黃金時期唯一的代表作家。但是,我相信奎因絕對是邏輯推理無人可以超過的邏輯之王!
  •   樓主最后一段的觀點確實偏激了,不過偏激得蠻好玩。
    本來還想回復樓上對《X的悲劇》的觀點,不過忽然發(fā)現(xiàn)是POP兄發(fā)的,類似的貼我以前在卡爾吧發(fā)過,就不詳述了,私以為社會派松本、森村等人皆有若干作品推理性不輸給X。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