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飲篇

出版時間:2007-3-9  出版社:左岸文化  作者:柏拉圖 Plato  譯者:王曉朝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學(xué)者們普遍認(rèn)為《會飲篇》是柏拉圖最偉大的兩篇對話之一,要麼比《國家篇》更偉大,要麼稍次於《國家篇》。在所有對話中,這篇對話講述的故事最為生動,描述的蘇格拉底形象最為細(xì)緻入微和吸引人。對話中也最為崇高地表達(dá)了柏拉圖的內(nèi)心信念,不可見的事物是永久的,最重要的。本篇對話讀起來並不困難。它不是一個要讀者追隨的論證,而是一系列私人聚會中的發(fā)言。這些發(fā)言有相同的主題,但相互之間並不連在一起。它們共同的主題就是愛,從低到高各種等級的愛。當(dāng)然,蘇格拉底的發(fā)言是一個高潮,緊隨宴飲的主人、詩人阿伽松的發(fā)言。他的話使人聯(lián)想起四百年後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13章中對愛的無與倫比的讚美。

作者簡介

柏拉圖(西元前427年-347年)
是古希臘最有代表性的大思想家、大哲學(xué)家、大文學(xué)家、大教育家。他的思想與著作主要是對話,對整個西方哲學(xué)的理念與文化發(fā)展發(fā)揮了極其深遠(yuǎn)的影響,一如中華文化中孔子的地位。他20歲左右追隨蘇格拉底,直至蘇格拉底被雅典當(dāng)局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為止,此事對他造成極大的震撼。蘇格拉底去世之後,於西元前399年離開雅典,先後到過麥加拉、埃及、居勒尼、南義大利和西西里等地,遊歷中考察了各地的政治、法律、宗教等制度,研究了數(shù)學(xué)、天文、力學(xué)、音樂等理論和各種哲學(xué)學(xué)派的學(xué)說,在廣博的知識基礎(chǔ)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學(xué)說和改革社會制度的見解。西元前387年返回雅典後,在阿卡德摩(Academus)建立學(xué)園,全面制定他自己的哲學(xué)體系、傳播他的學(xué)說,期望能實(shí)現(xiàn)他的理想,並培養(yǎng)了眾多人才,亞里斯多德即其傑出弟子。他的後半生除短期去過西西里外,都在學(xué)園內(nèi)度過,著作也多在此地寫成。為實(shí)踐其政治理想,曾三次赴西西里島與敘拉古統(tǒng)治者狄奧尼修一世打交道,但最終仍遭失敗,自此他放棄參與政治實(shí)踐,將全部精力用於辦好學(xué)園。西元前347年,柏拉圖在參加一次婚禮宴會時無疾而逝,享年80歲,安葬於他耗費(fèi)半生才華的學(xué)園。柏拉圖的對話錄,是古希臘文明留給全人類的一筆巨大遺產(chǎn)。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會飲篇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jì)39條)

 
 

  •     從大二學(xué)西哲開始,每個人對不同的終極概念都充滿好奇,因?yàn)槲覀兌颊`以為哲學(xué)真的無所不包。私下問老師最多的,其實(shí)就是什么事愛情,不管是實(shí)踐著愛情的還是想預(yù)先了解理論定義的同學(xué)。
      或許真的是有了一定年紀(jì)和體驗(yàn),四五年后的現(xiàn)在自己終于會剖析這個細(xì)節(jié)離奇的故事背后的暗示。
      Eros,即我們俗稱的丘比特在會飲篇的神話中其實(shí)是貧窮之神和富饒之神意外的孩子,而且是富饒之神醉得不省人事之時。當(dāng)天又是慶祝阿弗羅狄特出生。這其實(shí)已經(jīng)暗含了愛所有屬性,以為自己擁有全世界之時,恰恰可能在世間一無所有。也就是說富有貧乏這對矛盾是同時出現(xiàn)在愛人身上的,一定是同生同構(gòu)的,這就是為何愛情總是導(dǎo)致極端相反的感受結(jié)果,不是天堂就是地獄。
      追求美好也是本質(zhì),因?yàn)樗c美神的聯(lián)系是自受孕要誕生開始就先天存在了。因而愛情中才有你從前沒有能體會到的美好,接近了美本身。當(dāng)柏拉圖的所謂階梯上升狀態(tài)中,也就超越了具體的人和肉體,走向精神和理念的完滿追求。
      但愛不是神,無法使你自身完滿。這也是會飲中蘇格拉底區(qū)別之前眾人頌詞的一個地方,愛不作為神來看待。也就可以使人處于中間態(tài)的動態(tài)中,不會終止。因而戀愛可以使人得到改善,卻無法使你自身真正完滿擺脫孤寂和不安。企圖通過愛遮蔽自己的渺小孤獨(dú),只是暫時的虛偽的。當(dāng)然,現(xiàn)實(shí)中未必人人體會到這一深意,這牽扯個體的主體性。
      這個精靈只存于沉醉里,所以一個人在非常理性或嚴(yán)謹(jǐn)?shù)臓顟B(tài)下無法體會到愛(最后哲人蘇格拉底與愛慕者的關(guān)系可以看出他已經(jīng)沒有激情的淺層愛)。所謂“對的時間對的人”,就是指恰好在這樣一種愿意沉醉在本能欲望和生活瑣碎中的狀態(tài),哪怕之后會逐漸走出這醉態(tài)恢復(fù)清醒,發(fā)端都是迷戀。
      
      有關(guān)此書的翻譯,多是譯者自己加工后的產(chǎn)物而非直譯,但對于諸多古希臘詞匯做了詳細(xì)注釋,對于重大概念也有后人的線索提示。這類深度挖掘是重啟古典的意義所在。譯者自己也有多處聯(lián)想發(fā)揮,初學(xué)者自身只有熟悉了這樣的注疏模式,才有寫出自己所思所想的可能性。
  •      上周日參加了一個朋友的婚禮,他的婚禮在本地最好的酒店。婚禮場面非常隆重氣派,從開場的VCR到中間主持人煽情演繹這對男女的情路歷程,氣氛相當(dāng)歡樂祥和。一直到我的朋友感謝完單位董事長的栽培之情、雙方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拿著麥克風(fēng)深情款款地對他妻子說:“我要感謝我的妻子,是她,教會了我什么叫做愛!”現(xiàn)場先是寂靜,然后在一片介于哄笑和故作嚴(yán)肅的古怪氣氛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一邊使勁鼓掌,一邊尋思,也許是我朋友的文字游戲吧,用來調(diào)節(jié)氣氛,可世界上也確實(shí)沒有比婚禮這種場合更適合表達(dá)愛這件事了,也許這真的是一個標(biāo)準(zhǔn)的80后直男(網(wǎng)絡(luò)用語:(注:“直男”)指異性戀男子)真情實(shí)感的流露呢?也許這個和他一起邁向婚姻殿堂的女性真的讓他明白了愛情的最終奧義,以至于讓他有想和她共度一生、“早生貴子”的愿望?還是這個臺上瘦高文靜的女子讓他體味到了愛欲新的階段與感受?這件事激發(fā)了我對愛的一些思考,這里想借助于《會飲篇》略談對愛的個人看法。
       我對愛的感覺,是通過廣泛意義的詩意生活(而不是科學(xué))。愛,作為一種感覺,廣泛意義上是對生活之詩意的感受。
      
       作為80后,從小我就覺得,愛應(yīng)該是詩意的、是和精神生活密切相關(guān)的事。為什么我會這樣覺得呢?我對愛這件事的了解多半是從小說、影視作品和詩歌中有所感受得來的。小時候家里沒有什么兒童讀物,看到的都是《紅樓夢》、《約翰?克利斯朵夫》、《安娜?卡列尼娜》這樣對于孩童很艱澀的作品,當(dāng)然也有《肉蒲團(tuán)》、《十日談》、《查太萊夫人的情人》、《苔絲》這樣的“身體啟蒙”讀物?!稌嬈分?,當(dāng)厄律克馬庫開始吹噓愛情的偉大之時,我慶幸自己生于八十年代,那時候還沒有微博上侃侃而談的愛情專家告訴你什么樣的愛是值得繼續(xù)的(比如陸琪這樣的);當(dāng)他(厄律克馬庫)用很多非?!搬t(yī)學(xué)”的詞匯來闡釋愛情時,我又慶幸自己不曾過早從醫(yī)生那里知道太多關(guān)于愛欲的事。中國人一直致力于在孩子中普及性教育;在我看來,他們更多地是在教育孩子懂得如何保護(hù)自己不被傷害,至少我沒有聽說過有家長教育孩子說:“嘿,寶貝,要學(xué)會享受性的美妙喔!“值得注意的是,在醫(yī)學(xué)的語境中,把如此浪漫的事叫做”交配“(amphimixis),而”春藥“則直接用掌管愛和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的名字(Aphrodite),使得這個名字的浪漫意境幾乎消失殆盡,恐怕就(讓它)不那么有詩意了。厄律克馬庫將音樂作為(愛情)核心的要模仿的對象,我不喜歡他這樣大段的”炫技“;不過他這樣思考的積極的意義是詩歌(音樂也包含在內(nèi))的確與情愛生活、情愛體驗(yàn)有很明顯的關(guān)系,這與他們當(dāng)晚的氛圍似乎有些不搭——厄律克馬庫趕走了酒神,又趕走了吹簫女(還是吹笛女?),因?yàn)樵姼韬鸵魳分腥崛醯奶刭|(zhì),是違背一個”真正男人“特質(zhì)的。
      
       愛的低級或高級,與對生活詩意程度的密切認(rèn)識相關(guān)。
       在宴會上,情愛關(guān)系似乎在場的每個人都有體驗(yàn)。菲德羅的陳辭是對“情伴”(同性戀中年輕一方)的辯護(hù),鮑薩尼亞的觀點(diǎn)——“兩個阿佛洛狄忒”,一個完全男性的,一個雙性的(185c)——是對“有情人”(同性戀中年長一方)的辯護(hù),也是對自己的贊美;阿伽松已經(jīng)是三十出頭的男性,卻還是鮑薩尼亞的“情伴”,他贊頌的愛神是“年輕漂亮的神“,其實(shí)就是他自己;關(guān)于愛若斯父親是資源神、母是貧乏神的精彩比喻,以及一刻不停追求智慧的形象,很明顯也是有蘇格拉底本人的形象做底本的,比如他赤腳的這個習(xí)慣……這些關(guān)于愛的發(fā)言,按照順序,基本上是從低到高各種等級的愛,每個人在談到愛這個話題的時候都不可避免地關(guān)照到自身,從自身出發(fā)來考慮問題。在我看來,這些低或者高的對愛的認(rèn)識,與他們各自對詩意生活的認(rèn)識和實(shí)踐密切相關(guān)。
       據(jù)說菲德羅是一個美男子,很年輕時就已經(jīng)有很多的追求者(“有情人”);顯然他的語言稟賦不太突出。他的演講,我理解是對同性之愛中年輕一方男子的辯護(hù)。菲德羅覺得愛的有用性之所以得到確立,是由于他的古老,”愛的古老是普世公認(rèn)的,而且是人類一切最高幸福的源泉”(178c2),接下來,他說“我講不出有什么比這更好的事情了——在最年輕時便有一個有用的情人以及有情人有個心上人”(175c3-5);雖然他立馬就說:“因?yàn)槿巳粝胍‘?dāng)?shù)囟冗^一生,不能依靠家門、榮譽(yù)、財(cái)富,或靠情愛之外的任何東西獲得?!保?78c5)這里,我認(rèn)為菲德羅太自私了,難道靠情愛、愛欲就可以作為“恰當(dāng)?shù)囟冗^一生”的方式?菲德羅用愛取代了善和美的所在,并且似乎在說明,與善和美相比,愛欲能夠?yàn)楦嗳藥砀嗟滦猩系暮锰帯U\然所有人都是自私的,但最有效的自私形式是利用別人的欲求;這種有用,在菲德羅后面說的兩個例子中體現(xiàn)出來,便是表現(xiàn)為回報(榮譽(yù))。
       他開始了一段古怪而又態(tài)度剛強(qiáng)的對愛欲的贊美。兩個例子中,菲德羅的第一個例子是先說的是阿爾克緹斯的故事。她(阿爾克緹斯)是佛賴國王阿德莫托斯的妻子,她的丈夫患了不治之癥;經(jīng)阿波羅請求,命運(yùn)女神準(zhǔn)許他可以由別人替死。她的丈夫去找自己的父母(估計(jì)他心想,你們已經(jīng)土埋半截,沒多少光景好活了),結(jié)果他的父母都不愿意,他們不愿意以自己的生命替地獄里的兒子贖命。只有她阿爾克緹斯,自愿代替丈夫去死,最后被赫拉克勒斯從死神處救出。菲德羅用這個例子是想說明:“有情人“會為了他/她的情伴獻(xiàn)身,而這件事即使是對方的父母也不愿意這么做的。他很是質(zhì)疑了父子、兄弟之間的親情紐帶——它們與愛欲的紐帶是如此的對立。菲德羅心中的國王阿德莫托斯是”情伴“的角色,屬于”更美的一方“,是這對關(guān)系中”更高尚的一方“;而他的妻子阿爾克緹斯則是個”有情人”,倒不是因?yàn)樗昙o(jì)更大,而是因?yàn)樗鄙佟泵馈暗奶刭|(zhì)——某種程度上菲德羅認(rèn)為美是被愛的資本,優(yōu)勢就是可以“被愛”。
       可是菲德羅卻是如此的自相矛盾:菲德羅一直想說,愛欲最清楚的表現(xiàn)為無私,即“有情人“的反激情,它對應(yīng)于”情伴“的反激情的自私。但是有情人的無私招致其自身的死亡,這是缺乏激情走到極端的形式。情伴得到了保全,但卻與愛欲這件事脫離了關(guān)系;有情人因?yàn)樗劳龆c愛欲脫離了關(guān)系。多么滑稽?。塾目隙ň褪菍塾姆穸?。
       這讓我想到了一個有趣的問題,仍有女性朋友發(fā)測試題給我,是我們很早就聽說了的“二難問題”,名曰《女人婚前一定要問的問題》:”要是我和你媽同時掉到水中,只能救一個,你先救誰?“不管性愛生活怎么激發(fā)起你的勇氣,這看起來總也不像是人與人的生活據(jù)以連接起來的核心方式。柏拉圖通過菲德羅告訴我們,企圖一如既往的自私不可能一如既往地維持下去,菲德羅所說的三個例子,無一例外地都指向了死亡。
      
       詩意生活中“愛的極致”是怎樣的?
       這個問題我覺得是我看《會飲篇》時最難理解的地方,所以請?jiān)试S我用只言片語,來嘗試說明蘇格拉底所描述的“愛的極致”。
      酒神與女性的回歸
       在整個辯論開始之前,這幫家伙都說自己前一晚酒喝多了,很難受,因此酒神(這里指喝酒后不清醒的意識狀態(tài))就被自認(rèn)為有“真正男人”氣質(zhì)的厄律克馬庫當(dāng)作“柔弱的特質(zhì)”而請出去了,吹笛女也被請出去了。而到戲劇家阿伽松發(fā)言時,他又請來狄俄尼索斯來裁判他和蘇格拉底的討論,其意在于——“是我對愛的詩意理解更智慧,還是你,蘇格拉底對愛的哲學(xué)理解更智慧?”狄俄尼索斯既是酒神,也是狂喜和陶醉之神,同時也是戲劇之神;讓狄俄尼索斯來做評判者,使得討論更像是一場戲劇比賽,就像阿伽松剛剛贏得的戲劇比賽那樣的:想要獲得情愛的智慧,必須要自己喝酒,達(dá)到一種狂喜的狀態(tài),失去平常的冷靜狀態(tài),或者可以說是一種“喪失自我”的狀態(tài)。之后關(guān)于愛的誕生(愛的父母是誰?)這一問題,也和醉酒有關(guān):阿佛洛狄忒誕生時,諸神設(shè)宴慶祝,他們中間有技藝神之子資源神。晚宴剛畢,貧乏神來到門口行乞,因?yàn)樗牭嚼镱^有歡聲笑語。資源神多飲了幾杯瓊漿——當(dāng)時還沒有酒——喝醉了,信步走到宙斯的花園里,倒頭昏沉沉地睡去。貧乏神所缺的就是資源,她心里想著要和資源神生一個孩子,就跑過去睡在他的旁邊,于是就懷了孕。她懷上的就是愛(203b-c)。蘇格拉底的演講從女性的角度發(fā)展了之前發(fā)言的阿里斯托芬所論述的愛情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愛情需要女性、特別要允許雙性同體)。蘇格拉底發(fā)展了這個主題,蘇格拉底說他學(xué)到的關(guān)于愛若斯的一切都是來自一個女人。所以,蘇格拉底詰問阿加伽松,狄奧提瑪詰問蘇格拉底,他們的主題和用以支撐的材料幾乎都一樣。通過這種方式,蘇格拉底將自己置于女性的角色位置。就像狄奧提瑪處身于在他們之間的地位中一樣。不管蘇格拉底其實(shí)多么“男人”,在酒會的這些男人面前,他表明要教阿伽松的或者已經(jīng)教給阿伽松的,正是一個女人教給他的;我們通常認(rèn)為的“男性的東西”,與我們通常認(rèn)為的“女性的東西”,相互交融的主題,成了蘇格拉底演講大戲的一部分。
      
       愛與死亡
       另外一個之前不斷重復(fù)的主題,比如菲德羅所說的愛情直面死亡的能力,或者說愛情接受死亡;要是愛情注定如此(與死亡相連)的話,愛與死亡這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如何,也是蘇格拉底演講的一個核心。蘇格拉底從狄奧提瑪學(xué)到,情愛欲望源自一種欠缺,這種欠缺只有通過善和幸福才能得到滿足。對于我們這樣終究會死的生物來說,這一缺陷是永恒的;這似乎意味著情愛可能會超越我們自身生命的長度,因此情欲的核心部分就是一種活下去的愿望。越過死亡的界限——這是狄奧提瑪將情欲與神圣相連的核心方式之一。人類與神圣之物的溝通方式,是通過情愛延伸至永生的。人類實(shí)現(xiàn)這一目標(biāo)的方式,是通過繁衍或是說創(chuàng)造新的人,這超越了之前阿里斯托芬的觀點(diǎn)——人類對親密和交合的愿望,根本上與神圣的欲望是分離的,神圣的目的,只是情愛交合生理表現(xiàn)的附加物;阿里斯托芬說的這些“分裂的人”確實(shí)會繁衍后代,確實(shí)會在交合的過程中生育,但在他的演講中,對后代的欲望不是受情愛的驅(qū)使。相反,在狄奧提瑪對情愛驅(qū)動力的論述中,人們在情愛生活中所追求的與另一個人的結(jié)合,本身就包含了對永生的追求,即對束縛我們的死亡界限的超越。因此狄奧提瑪?shù)挠^點(diǎn)是:當(dāng)我們望著索愛之人的眼睛,感受到了一種身體的沖動,即我們所謂“墜入愛河”的欲望時,當(dāng)我們清楚地說出這種沖動和欲望背后的根源時,我們發(fā)現(xiàn)它同時包含了生育和繁衍,因而阿里斯托芬的演講,所引出的這個話題,在蘇格拉底的演講中被發(fā)展到了情愛程度的更高層次,當(dāng)然這也是蘇格拉底的演講對阿里斯托芬演講的運(yùn)用。阿伽松在演講中說情愛詩人的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的是人類情愛的核心體驗(yàn),蘇格拉底接過這個話題,將其放在阿里斯托芬演講中男女共存的浪漫畫卷里。
       狄奧提瑪引導(dǎo)蘇格拉底,問他“愛是不是一個神”。愛是一種存在,是一個精靈,它是一種調(diào)合的力量,使人升華更接近神,也能使神降落至人。我們又一次看到了神圣這個主題,即我們的情愛生活非常有可能超越凡間和日常生活的束縛,而朝神圣方向前進(jìn),因此,當(dāng)?shù)見W提瑪在表現(xiàn)這個愛之精靈的時候,說到的情愛生活,從根本上說是哲學(xué)的生活。
      
       智慧、美、善與愛
       “愛也處于無知和智慧的中間狀態(tài)。你必須明白,諸神都不會去尋求真理。他們不企盼智慧,因?yàn)樗麄兪锹斆鞯摹呀?jīng)擁有智慧的諸神干嗎還要去尋求智慧呢?但是無知的人也不會尋求真理或想要變得聰明。之所以落入這種無望的境地,原因在于他們既不擁有美和善,又不擁有理智,他們滿足于現(xiàn)有狀態(tài),不會去企盼他們從來沒有丟失過的美德。”(204a)
       追求智慧的人,才是情愛生活中人們的榜樣。因?yàn)樗麄円豢滩煌5卦趯ふ抑腔?,“哲學(xué)”(philosophy)在希臘語中的意思就是“愛智慧的人”。蘇格拉底也是根據(jù)自己的形象來描述愛若斯的形象的,這處于人和神形象之中的愛若斯,也正是體驗(yàn)著哲學(xué)生活的蘇格拉底。很奇怪的一點(diǎn)是,狄奧提瑪所講的關(guān)于愛若斯父母的神話(203b),不同于鮑薩尼亞的演講(愛神有兩個,一個屬天一個屬地),愛是有父母的。這種體驗(yàn)還體現(xiàn)在蘇格拉底口中的狄奧提瑪“在美中生育”。狄奧提瑪說我們每個人都有情欲愿望,這不單是為了漂亮的人,而且因?yàn)槲覀冇幸环N創(chuàng)造的深層次的欲望,因此愛若斯不單單是想要占有所愛之人的欲望,這樣的愛就顯得太鄙俗了。正確的情愛應(yīng)當(dāng)是,在美麗的另一半陪伴下創(chuàng)造生命的愿望,因而我們就把能和我們一起生育的人視作所愛之人。
       “凡有生育力的人一旦遇上美麗的愛人,馬上就感到歡欣鼓舞、精神煥發(fā),很容易懷孕。但要是遇到丑陋的愛人,她就興味索然,轉(zhuǎn)身躲避,不肯上床,但仍要承受生育的痛苦。甚至在分娩的時候,美也在起著神奇的作用,美可以使分娩順利結(jié)束。所以你瞧,蘇格拉底,愛并不像你說的那樣是對美的企盼?!保?06e)就根本而言,這是精神上的創(chuàng)造欲,狄奧提瑪通過性的形象來解答愛,這里,既非以男性為主,也非以女性為主。
       狄奧提瑪指出,“在情愛生活中,我們追求的是好的東西,還是我們已有的東西。除了求善,愛決不會企盼任何事物的另一半或全部。因?yàn)?,人們?nèi)绻_信他們的手腳對他們來說是壞的,那么他們甚至?xí)阉鼈兛橙?。?06a)
       神
       狄奧提瑪關(guān)于愛,大致可以概括為:我們起先愛的是可見的肉身之美,然后愛的是不可見之美,即美的靈魂。由此我們繼續(xù)愛美的思想和觀念,在這種真愛的影響下,我們不斷地升華。這樣,我們在美的海洋中越來越接近美本身,最后覺察到那不存在于任何具體事物,但卻又是絕對、簡潔、永恒的美本身。通過這種關(guān)照,我們成了神的朋友。在愛的引導(dǎo)下,我們抵達(dá)這個頂峰。最后的最后,蘇格拉底說:“我被說服后,也嘗試著去說服別人:對于人的自然(本性)來說,(要想得到)這種擁有,容易找到的最好幫手莫過于愛若斯了”(212b)
       蘇格拉底被說服了,可我還是懵懵懂懂,似懂非懂。
       何為愛的維度?以肉身為基礎(chǔ)的愛是低級的。我們?nèi)绾文軌蛞庾R到,除了口腹、下體之欲之外,這個肉身中還有種精神力量——靈魂的存在呢?我很難想象,只有靈魂,才是愛的真正載體;精神性的愛,這就是柏拉圖式的愛的最高的極致嗎?如果神是真、善和美的至高的統(tǒng)一,那么在精神生活(藝術(shù)、哲學(xué)和宗教)中滲透著對神的愛,才是真正的詩意生活之所在嗎?那么中國古代詩詞中的“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共話巴山夜雨時”、“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這樣的愛是多么有詩意的愛,可是就是因?yàn)闆]有心中的“神”,這種愛就只能止步于凡人俗世間的愛嗎?
       李安的電影《臥虎藏龍》是我非常喜愛的一部影片,我認(rèn)為愛欲是這部影片非常的組成部分。影片開始,李慕白一度接近“得道”的境界。他說:“這次閉關(guān)靜坐的時候,我一度進(jìn)入了一種很深的寂靜,我的周圍只有光,時間、空間都不存在了?!钡J(rèn)為自己沒有得道,“因?yàn)槲也]有得道的喜悅,相反的,卻被一種寂滅的悲哀環(huán)繞。這悲哀超過了我所能承受的極限。我出了定,沒法再繼續(xù)?!庇谑抢钅桨灼平涮嵩绯鲫P(guān),因?yàn)樗靶枰胂胍恍┬睦锓挪幌碌氖隆薄R虼?,《臥虎藏龍》似乎有這樣一種預(yù)示,這種”神性“是只能無限接近,而無法到達(dá)的。掩上書本,我的心情真的如阿爾比亞德說所的,只有蘇格拉底使他對自己貧乏、微不足道的生活感到可恥。意識的自己愛的有限和貧乏,因此對愛充滿不斷升華的希冀,是《會飲篇》對我最大的啟示。
      
      
      
      
      
      
      
      
      
      參考書目:
      [古希臘]柏拉圖:《柏拉圖全集》,王曉朝譯,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英]羅素:《西方哲學(xué)史(上)》,何兆武、李約瑟譯,商務(wù)印書館2013年版。
      [德]文德爾班:《西方哲學(xué)史》,詹文杰譯,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9年版。
      [意]費(fèi)奇諾:《論柏拉圖式的愛——柏拉圖<會飲>義疏》,梁中和、李旸譯,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2年版。
      [美]羅森:《柏拉圖的<會飲>》,楊俊杰譯,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1年版。
      [美]列奧?施特勞斯:《論柏拉圖的<會飲>》,邱立波譯,華夏出版社2012年版。
      [德]施萊爾馬赫:《論柏拉圖對話》,黃瑞成譯,華夏出版社2011年版本。
      
      文中部分觀點(diǎn)摘自:《圣母大學(xué)公開課:古代智慧與當(dāng)代愛情》,講師:圣母大學(xué)哲學(xué)系教授,David O'Connor.視頻來源:網(wǎng)易大學(xué)公開課資源。視頻地址: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modernlove.html
      
      
      
      
      
      
      
      
      
      
      
      
      
      
      
      
      
  •     
      我是個支持同性戀的人(當(dāng)然也支持異性戀,我覺得沒什么分別),所以在知道柏拉圖是贊同“同性之愛”之后就去讀了他的一些著作,再讀《會飲篇》,有了新的領(lǐng)悟。
      文中很明顯的支持同性之愛,認(rèn)為“只有和男人在一起的少男才是最優(yōu)秀的,因?yàn)樗麄兊男袨闀r處于勇敢、雄壯、剛陽,被同聲同氣的人吸引。……他們天性上就對娶妻、生養(yǎng)子女沒有興趣,要不是忌于法律,他們寧愿不要結(jié)婚,而與同類男人相守。”柏拉圖甚至認(rèn)為,人類生活方式的最高境界就是哲學(xué)加上同性間的愛戀,他認(rèn)為的愛更像是一種友情,沒有性欲的愛,從對蘇格拉底的描寫就可以看出來,蘇格拉底即使愛慕阿爾喀比亞德,但要是兩人的關(guān)系扯到肉體的欲望上,那就只能分開了。所以說,柏拉圖的愛是精神方面的愛,是靈魂的交流,可能“靈魂”兩個字說的太重了,畢竟我們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的愛應(yīng)該都沒有上升到靈魂的層面,所以很難體會到那種感覺,即使是現(xiàn)在的同性之愛也不能說是靈魂的。
      說到這里,我有一個問題,柏拉圖這樣思想深刻的哲學(xué)家見到美麗善良的女子不會有欲望嗎?蘇格拉底是因?yàn)榘柨Ρ葋喌碌哪贻p美貌才喜歡他的不是嗎?那和喜歡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子有什么區(qū)別呢?從阿爾喀比亞德的話語中可以判斷他不是什么聰明高尚之人,也就是俗人一個罷了,那蘇格拉底為什么喜歡他?如果按照柏拉圖的說法來看,他們男子應(yīng)該是和男子惺惺相惜的,但是什么讓他們惺惺相惜?難道不是腦子里靈魂里的東西嗎?還是外貌?我有點(diǎn)糊涂了,暫時解答不了。
      古希臘可以理解甚至推崇同性之愛,很多人說是因?yàn)楣畔ED女子受的教育太少了才導(dǎo)致古希臘男子更喜歡男子,那現(xiàn)在是因?yàn)榕耸艿慕逃嗔瞬盼腥肆藛??我知道教育對一個人的重要性,但并不是完全絕對的,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女人就比一個受過教育的女人丑惡嗎?古希臘人,包括現(xiàn)代人都在追求真善美,難道真善美是通過是否受過教育來衡量的嗎?沒受過教育的人感受不到美嗎?所以我認(rèn)為古希臘的同性之戀并不是因?yàn)榕耸艿降慕逃伲蚴鞘裁次視簳r也不知道,希望老師解答或者和老師討論一下。
      再一個問題,為什么當(dāng)今社會在制止同性戀?現(xiàn)在的男女之愛都不是真愛嗎?都只是為了生兒育女嗎?男人總是比女人聰明的,雖然我是個女生,但我承認(rèn)這個說法,大多數(shù)情況下。按理說,惺惺相惜的人是有共同愛好、共同語言、站在共同高度的人,那男人跟男人,女人跟女人,就在也正常不過了,我不知道什么時候希臘更喜歡男人和女人在一起的。
      
  •     
      
      柏拉圖的《會飲》是戲劇,說“愛欲”,滿富文學(xué)味兒。即使有后人自其中抽絲剝繭出本體論,亦有如施特勞斯研讀出柏拉圖式政治哲學(xué)的要義之舉,本文依然(亦只能)觸及的是浮漾于文本表層的談情說愛。哲學(xué)家、詩人、政治家,斟酒會飲,圍爐夜話,意欲頌贊愛若斯。作為大寫的愛欲,愛若斯被默認(rèn)具有神性?!霸娙藗冏鞲枳黜灠褎e的神都寫遍了,獨(dú)缺愛若斯”,斐德若此般憤憤不平,揭開會飲帷幕。這出戲劇無所謂起承轉(zhuǎn)合而是層層推進(jìn),由淺入深由表及里,主角不斷成為配角,為后一位講辭者拋磚引玉,直至柏拉圖的恩師蘇格拉底。
        
      “愛若斯本身是什么?”倒數(shù)第二位講辭者阿伽通一針見血提前該問題,因但凡作文章作言談都應(yīng)先闡明概念述說本質(zhì)。而悲劇詩人阿伽通直指“之前講過的諸位其實(shí)都不算在頌揚(yáng)愛神,而是在稱頌人有幸從愛神那里得到的好處?!贝_是如此。作為智術(shù)師希底阿斯的學(xué)生,天真爛漫的斐德若開篇即稱頌愛若斯之偉大:諸神之中她最先出生,年紀(jì)最長,是最美好的事物的起因。如此,愛若斯才能予人以好處:有情人與情伴之間信仰情愛,以情愛引導(dǎo)自己的一生。愛若斯激發(fā)出相愛之人的好品德,“相愛的人才肯替對方去死”,震天動地得連“神們也特別敬重”。斐德若給予了愛若斯諸神之首的位置,直言神們最敬重的品德即出自愛若斯,“神們更驚嘆、贊賞和獎賞的,是情伴對有情人表現(xiàn)的情。”不難看出,斐德若這塊敲門磚惟敲響了兩聲:一聲是愛若斯之偉大功用,一聲是情人間的品德地位,均不涉及愛若斯之“是”。
        
      而后,愛若斯在泡賽尼阿斯那里一分為二成“屬天的”與“屬民的”,在醫(yī)生厄里克希馬庫斯那里成就了陰陽調(diào)和術(shù),在阿里斯托芬那里則是“完整自然”,均是阿伽通所述的予人的“好處”。阿伽通完整地給了愛若斯之所是:諸神中她最有福氣、最美、最年輕且最好,步履輕柔,走在“世間最柔軟的東西上”;她居住在神們和們的性情和靈魂里,只挑心腸軟的進(jìn)駐,體態(tài)亦柔軟;她形象優(yōu)雅得體,“與不優(yōu)雅水火不兼容”,在花艷香濃的地方定會落腳并待下來。還有最重要的:愛神既不傷害神或人,也不受神或人傷害,擁有正義,擁有勇敢與明智,阿波羅應(yīng)算作愛神之徒。最后阿伽通不忘借花獻(xiàn)佛自夸一把:“這位神是滿有智慧的詩人,正是他使得詩人成其為詩人?!?br />     
      阿伽通的獻(xiàn)辭至此為止,只論說愛若斯之“是”。除卻阿里斯托芬與蘇格拉底,其他人都認(rèn)定愛若斯首先是神。阿里斯托芬首先撤銷了愛若斯的絕對的神之身份,以傳說而非頌贊之形式獻(xiàn)辭:宙斯把人切成兩半以削弱狂妄人類的力量,“人的自然”被一分為二。如此,“每一半都急切地欲求自己的另一半”,這另一半無論是同性抑或異性,均是要回復(fù)原來的自然。如此,阿里斯托芬給予了同性戀情與異性戀情以平等位置,而在此之前的他人致辭中,同性戀情尤其是男童戀都要比異性戀情更高一個層次:斐德若認(rèn)為有情人與情伴間最有高尚品德,泡賽尼阿斯則認(rèn)定唯獨(dú)男童戀才可能是“屬天的”。阿里斯托芬則認(rèn)定“我們個個都只是人的一塊符片”,予人的情愛取向一種本體論的根基,如樹枝伸展向迥異的方向而并無高低之說。而愛若斯,自然成為了人找尋那另一半的源動力,“渴望和追求那完整,就是所謂愛欲?!睈廴羲箯纳竦牡匚簧辖盗讼聛怼?br />     
      有別于頌辭與傳說,蘇格拉底以與阿伽通的對話形式把愛若斯從神位上拉下來。通過一連串的對問對答,逼迫阿伽通承認(rèn)一個悖論:愛若斯本身是美好的,而愛若斯追求自己欠缺的美好。豐盈與欠缺的矛盾在對放話被彰顯放大,解決的結(jié)論是:愛若斯本身并非是自足的,總關(guān)涉一個欲求之對象,而神應(yīng)是自足的,不可能欠缺,如此,愛若斯不可能是一位神。
        
      那么,“愛若斯本身是什么?”這又回到了這個初始問題。蘇格拉底憶述第俄提瑪?shù)年U釋,認(rèn)為愛若斯“介乎會死的和不死的之間”,是“大精靈”,打通了神和人之間的交流之道。愛若斯是貧乏神與豐盈神交配之子,既不貧也不富,她本身愛智慧、欲求智慧。“愛若斯就是欲求自己永遠(yuǎn)擁有好的東西”。什么是“好的東西”?金錢、權(quán)力、名望、肉體中有好的東西,靈魂、智慧、哲思中也有,那么人所欲求的、愛若斯所欲求的應(yīng)如何給予一個涇渭分明的標(biāo)準(zhǔn)以評定價值?
        
      關(guān)涉到愛欲的高低等級,蘇格拉底與泡賽尼阿斯都給出了標(biāo)準(zhǔn)。泡賽尼阿斯將愛若斯分為“屬天的”與“屬民的”。一般人沉湎于屬民的愛若斯,不是愛女人就是愛男孩,更多愛身體而非靈魂,隨機(jī)而生,隨時間而消逝,短暫、廉價、易碎;屬天的愛若斯則存于有情人與情伴之間,彼此愛至靈魂深處,相濡以沫,忠貞如一。情伴對有情人百依百順,有情人幫助情伴增長智慧、見識,成全各自的美德。顯然,泡賽尼阿斯將屬天與屬民的愛若斯僅分屬于愛欲雙方的身份類型中:男女之愛與戀童之愛均屬民,唯有成熟男子與少男之愛才是純正的有情人與情伴之愛,才有可能分屬于屬天的愛若斯,這種略顯粗暴武斷的層次觀不被蘇格拉底認(rèn)同。
        
      經(jīng)由憶述第俄提瑪,蘇格拉底認(rèn)為“無論熱衷賺錢、迷體育還是搞哲學(xué),我們都不叫愛欲”,與愛若斯無關(guān);只有“整個兒熱情投入善和幸福的人,才得到所有這些名稱:愛欲、愛戀以及有情人?!倍吧坪托腋!钡耐ㄟ_(dá)途徑,唯有“在美中孕育、生產(chǎn),憑身體,也憑靈魂?!?br />     
      蘇格拉底述說的愛若斯,便是事關(guān)“孕育”,“既有身體方面的,也有靈魂方面的”。愛若斯的高低層次斷定標(biāo)準(zhǔn),不應(yīng)是愛欲雙方的身份類型,而應(yīng)是身體之愛與靈魂之愛,從而進(jìn)行身體之孕育與靈魂之孕育?!皭塾褪怯蟛凰??!薄罢强可艜d延,會死的才成為不死的?!币?,無論是身體抑或靈魂都不是常駐不變:身體會成長、壯大、衰敗、老朽,惟靠傳宗接代;靈魂會翻新、吸收、遺忘、生滅,惟靠補(bǔ)充知識與溫習(xí)記憶。因此人“熱愛的就是不死”,區(qū)別只在于身體的不死抑或靈魂的永生。
        
      身體不死自然是指生兒育女肉體延綿,靈魂生育則是憑借睿智與美德(指真正的美德,非世俗道德)。詩人、手藝人、治國齊家的政治家等等,“持有明智和正義”,“尋找美,在美中生育”,欲求與情伴共同擁有這靈魂孕育的子女:不死的子女保證了不死的父母。優(yōu)秀的詩歌、法律、哲學(xué)等等,無一不是如此這般的美德滿溢的靈魂子女。這是最高妙的愛欲奧秘。愛欲的雙方,愛靈魂更甚于愛身體,通過言談來孕育,彼此心滿意足、呵護(hù)愛戀,“最終懂得身體的美其實(shí)不足道”。
        
      如此充盈著完全的智慧哲思的生活,會經(jīng)過一個漸次上升的過程:從一兩個身體上升到所有美的身體,再上升到美的操持,再上升到美的學(xué)問,最后是僅僅是美本身的學(xué)問,即“美之所是”。這個階梯狀美之愛欲的生活方式的終點(diǎn),有著柏拉圖關(guān)于美的共相與影像間的存在論影子,但并不礙事。有情人與情伴通過“精神凝視”瞥見美本身,“與之融合為一體”,而脫離了可憐的現(xiàn)實(shí)世俗生活。
        
      于此,蘇格拉底不僅完成了贊頌愛若斯的會飲承諾,亦將人的生活方式變成了一曲頌歌:蘇格拉底的生活本身就是在侍奉愛若斯,“熱愛智慧就是愛若斯”,這便算是“愛若斯本身是什么”的最終答案。蘇格拉底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展示了愛若斯的全部大能。
      
  •      飄帶擋住了(他的)視線,蘇格拉底就在他跟前也沒有看見。(213a,會飲)
      
       這時的阿爾喀比亞德手中有一把劍,就是他反復(fù)強(qiáng)調(diào)的“真實(shí)”。而蘇格拉底除了他一開始勸他“別謾神”外,在整個過程中保持了一種沉默。這種沉默自有它奇特的地方,它幽深、隱秘,讓人煩躁、疑惑,甚至有些令人感到恐懼。而這種沉默是對阿爾喀比亞德所說“真實(shí)”的認(rèn)可,還是這時的蘇格拉底手里正舉著塊無形的盾?有關(guān)“真實(shí)”的事,就得說到哲人是否有所隱匿。
      
       在這里阿爾喀比亞德為我們舉出了好例來。他把蘇格拉底直接比作了“馬爾蘇亞”——這一對自身技藝無比自負(fù)的薩圖爾?,F(xiàn)在他手中的劍就像是一把鋒利的刀,他正神氣活現(xiàn)的要把蘇格拉底解剖開來,并展示在他體內(nèi)深藏著一個神秘的小神像,并聲稱這一切,都是蘇格拉底故意做的。
      
       他說蘇格拉底欺騙了他。他本想作一個情伴,等著蘇格拉底的追求,而且想用他的美與在蘇格拉底身上瞥見的美做一個交易。這個交易看似是公平的,叫做“以美換美”。
      
       而在這時,蘇格拉底不但指認(rèn)出了這兩種“美”是不同的(你不就是[219a]想用僅僅看起來美的東西換取實(shí)實(shí)在在美的東西;你打的主意真可謂“以銅換金”。),緊接著又聲稱自己或許欺騙了他。難道蘇格拉底真欺騙了阿爾喀比亞德?難怪他對蘇格拉底的愛,帶著某些不明所以的幽怨?;蛟S果真如此,蘇格拉底欺騙了他。
      
       那就先聽聽阿爾喀比亞德是怎么被騙的。他說蘇格拉底迷戀他的美色,而這美色他也自認(rèn)為是“赫爾墨斯們的饋贈”,因此才接近他。只是當(dāng)他看到蘇格拉底身上的美的時候,才想到“以美換美”的交易?,F(xiàn)在他想和蘇格拉底獨(dú)處,想和他說心里話,甚至是編出個在晚飯后留他過夜的理由,想和他發(fā)生身體上的關(guān)系。而正是在這里,阿爾喀比亞德被深深的刺痛了。蘇格拉底,不但做的不像一個有情人那樣——主動表示、想方設(shè)法的引誘,還要讓情伴的這一方反過來做這些事。更重要的是,蘇格拉底讓阿爾喀比亞德覺得,他是在裝傻,并且在自己主動投懷送抱的時候,對他不理不顧,簡直就是在藐視他的美貌。阿爾喀比亞德說,“我遇到的情形就跟被毒蛇咬到差不多”。他能分享被咬的經(jīng)驗(yàn),大概是在酒席上的人有被蘇格拉底騙的相似遭遇。
      
       他還舉出蘇格拉底在寒冷的天,赤腳在冰上行走,這樣是對其他不耐寒的普通將士的嘲弄。有一次戰(zhàn)役蘇格拉底一個人救了他,而上面的人卻因自己的官階要高些,要把勛章授予自己,自己不同意,而蘇格拉底卻比上面的人還堅(jiān)持這么做。這會讓阿爾喀比亞德覺得欠了蘇格拉底什么似的。
      
       又說,蘇格拉底在談話時,表面上是在搞笑——他認(rèn)為蘇格拉底是假裝這樣的——其實(shí)里面全是道道,“里面藏了一堆各種各樣的美德神像,[222a5]對于每個愿意變得美好、高貴的人來說,其中大多或者干脆說所有的東西,都值得好好搞清楚?!?br />   
       阿爾喀比亞德說的證據(jù)確鑿,并且用詞真切,更重要的是蘇格拉底始終保持著沉默。對阿爾喀比亞德所提出的,“一旦我有講得不真實(shí),你想打斷隨時[215a]打斷,說我在講假話”。蘇格拉底一直都沒有打斷他。那么說來蘇格拉底果真騙了他,不然為何不說話?說不定還有其他形形色色的人被他給騙了呢。
      
       搞不好就會有阿伽通。
      
      三角戀,獨(dú)角戲
      
       蘇格拉底能騙得了阿伽通嗎?至少看起來兩個都愿意呆一塊兒,不然的話,阿伽通就不會讓蘇格拉底躺在他身邊了。阿伽通是詩人,他的詩能輕易的打動他的觀眾,所以他在前不久才得了獎。但據(jù)說詩人是最會說謊的人。詩人不僅編了種種的英雄故事,甚至還為神們寫譜系。就連那個異鄉(xiāng)的女子第俄提瑪都說“看看荷馬、赫西俄德以及其他了不起的詩人,他們留下的子女多么讓人欣羨!這些子女自己就是不死的,[209d5]還讓父母的聲名不死,永世長存?!?br />   
       看起來阿伽通也是個想憑借“睿哲和其他美德”生育,以達(dá)到不死的詩人。詩人的謊從哪里來?也不可能憑空亂造,空口說白話。那也得是某種天賦,某種啟發(fā)。要不是詩人受了某種感發(fā),那他的詩何以能打動他人,以至于讓詩人憑借詩篇達(dá)到永生的地步。詩人既受到了美的召喚,就不由自主的吟詠出口。而奇怪的是,人們總說這是詩人在表達(dá)些什么。難道這便是詩人說的謊,這樣就好讓自己憑借詩篇永生下去。但這詩畢竟是詩人吟詠出口,若詩只是詩的話,為何不從別人口中流出,畢竟詩人是受到感召的,并且詩篇也不可能像流水流出洞口般,從詩人口中流出。詩人也因這感召,疑惑過、痛苦過、甚至被折磨過。但好的詩篇卻就像是自然而然從詩人口中流出一樣,“天然去雕飾,細(xì)水出芙蓉”。這可以說僅僅是不相干的人的錯覺,或某種自以為是的誤解。
      
       那么蘇格拉底是詩人的朋友嗎,他能懂得阿伽通?阿爾喀比亞德不是也說過,蘇格拉底有天早上想問題想的出神,但久久沒想出個名堂來,竟從早上想到中午,從中午想到晚上,更可怕的是從晚上想到第二天的日出,才挪了他的位置。要不是蘇格拉底受了某種感召,其他人哪里會這樣沒日沒夜的傻站著。不明就里的人自然會當(dāng)笑話看。而阿伽通,這同樣受到美的感召,同樣受此折磨,不分白天和夜晚的詩人,難道會不知道??磥碚苋颂K格拉底是了解詩人阿伽通的。但詩人同樣也了解哲人?未必。就拿哲人受感召,真誠應(yīng)對,卻被別人當(dāng)笑話看,而同是受感召的詩人,卻能得眾人的擁護(hù),甚至還能憑借詩篇永生。這一比較,是不是說詩人更高明些呢,或者說誰說的謊要精妙些,那也會不會說誰才是真的在說謊?誰才是騙子?
      
       阿爾喀比亞德的一到來,就把自己頭上的花冠和飄帶獻(xiàn)給了阿伽通。阿爾喀比亞德是感到了阿伽通的美,不論是身體的美還是詩篇的美,愿意為他戴上花冠。而緊接著卻又要回幾根飄帶,要綁在蘇格拉底頭上。蘇格拉底又老又丑,據(jù)說是他瞥見蘇格拉底身上另一種美,才這么做的。阿爾喀比亞德本是個治國者。治國者要做好的,無非是領(lǐng)悟好祖先們留下治國韜略,敬奉人民信仰的神靈,“慎終追遠(yuǎn),民德歸厚矣”。但他面對蘇格拉底的時候,口口聲聲說的可是“真實(shí)”。這本不是治國者的生活方式,這樣的要求肯定是哲人的某種訓(xùn)誡。在被阿爾喀比亞德責(zé)難的時候,蘇格拉底不也說“講真實(shí)當(dāng)然允許,甚至要求你講真實(shí)。”那么看來阿爾喀比亞德不僅是治國者(血統(tǒng),家族,權(quán)力角力,智識,耐力),還很有可能是未來的哲人。阿爾喀比亞德不是為贏得蘇格拉底時說了“最重要的事情莫過于盡可能讓自己變得優(yōu)秀(218d)”??磥懋?dāng)真他能是未來的哲人,或有了成為哲人的潛力?
       
       只是在他對蘇格拉底的頌揚(yáng)一開始的時候,不也說了“我自己非常清楚,我沒法違背他,他勸導(dǎo)我的事情我都該去做;可是,一旦離開他,我還是不免拜倒[b5]在眾人的迎奉腳下。(216b5)”并且還“老躲他,見他就遠(yuǎn)遠(yuǎn)地逃走,只要見到他,我就會因自己答應(yīng)過他的事情無地自容?!笨磥硭湍莻€受到感召,沒日沒夜的思考的哲人蘇格拉底,完全不同,甚至還到了怕他的地步。他為什么怕蘇格拉底?
       
       這個口口聲聲說著“真實(shí)”,緊記哲人教誨的青年,他不是說他看清了蘇格拉底了嗎,不是說蘇格拉底是“馬爾蘇亞”、“ 西勒諾斯”,表面上故意搞笑,卻暗藏道道嗎?但為什么還怕蘇格拉底呢?是不是他覺得蘇格拉底的搞笑下面隱藏的道道,這樣就是哲人訓(xùn)誡的“真實(shí)”,并且用“真實(shí)”來讓人難堪,就像他冬天里赤腳在冰上走那樣?
       
       阿爾喀比亞德感覺到了蘇格拉底身上某些吸引人的東西,但這要說成是像阿伽通,或者是蘇格拉底所受的那樣的感召。這可就不好說了。哲人訓(xùn)誡的“真實(shí)”和他自以為的“真實(shí)”,未必是一回事。
       
       這就得看看阿爾喀比亞德說“真實(shí)”時的性情是怎么樣的了,他自己倒是承認(rèn)了“自己非常清楚,我沒法違背他,他勸導(dǎo)我的事情我都該去做;可是,一旦離開他,我還是不免拜倒[b5]在眾人的迎奉腳下(216b5)”。看來他現(xiàn)在所說的“真實(shí)”也是會“不免拜倒在眾人的迎奉下”的。那和受到感召的蘇格拉底,不佞被人當(dāng)做笑話所訓(xùn)誡的“真實(shí)”,那可是天壤之別了。
       
       那這里受到美的感召的詩人沒提出“真實(shí)”來,反而是個高明的撒謊者,而同樣受到感召的哲人,卻提出“真實(shí)”的訓(xùn)誡來?而受了哲人吸引的治國者也提出了“真實(shí)”,但卻和受到感召的哲人所訓(xùn)誡的“真實(shí)”又是天壤之別?這真是奇怪的事。
       
       那么看看阿爾喀比亞德為什么會口口聲聲的說“真實(shí)”呢?因?yàn)樘K格拉底吸引,又因?yàn)樘K格拉底的言行,以為是被故意欺騙了,揣測著哲人隱匿了起來,把種種美德像“薩圖爾的小神像”一樣的藏了起來。這讓阿爾喀比亞德感到“自己受到鄙薄”,“ 我是被哲學(xué)[或譯“愛智慧”]的言論咬傷的”,并還以為蘇格拉底的眼中是“擁有這些(財(cái)富,美貌)的人全都一文不值,甚至我們這幫人在他眼里也什么都不是。(216e5)”但他畢竟受到哲人的吸引,并自認(rèn)為認(rèn)可了哲人的訓(xùn)誡“真實(shí)”,所以才用“真實(shí)”來對付哲人,也就是他的那個性情,是“不免拜倒在眾人的迎奉下”的??磥磉@“真實(shí)”果真是和“眾人”有關(guān)的。
       
       被“眾人”當(dāng)作笑話的哲人,不能不理會所聽到的感召,但又不得不處理與“眾人”的關(guān)系。他沒有直接以感召為理由,說“眾人”的生活就不值得過,也沒有忘掉感召,像阿爾喀比亞德那樣受到吸引,卻逃脫掉。那哲人所提出的“真實(shí)”,的確是為了處理與“眾人”的關(guān)系。這樣,哲人和治國者一樣,問了何為正義的問題。所以蘇格拉底才提起第俄提瑪曾教誨他“憑睿哲和其他美德”生育,“用于治國齊家的,名稱叫做節(jié)制和[209b]正義”。那蘇格拉底是否為了要處理與“眾人”的關(guān)系,而像阿爾喀比亞德說的那樣隱匿了起來呢?
       
       阿爾喀比亞德說起蘇格拉底救了他,反而支持把勛章授予他。讓阿爾喀比亞德覺得蘇格拉底像那些詩篇里的英雄一樣,是為了能因?yàn)檫@樣的美德而永生下去,反而讓他覺得,自己像欠了蘇格拉底什么似的。因?yàn)榘柨Ρ葋喌伦非蟮摹罢鎸?shí)”,正是為了讓這他認(rèn)為的正義得以貫徹。但他的性情卻是讓這“真實(shí)”,這“正義”得到“眾人”的迎奉。
       
       而蘇格拉底,卻因?yàn)樽陨硎艿礁姓?,并沒有以受感召的生活為值得過,沒受感召的“眾人”的生活就不值得過。只是因此,落下了被人當(dāng)笑話的把柄。盡管他是個“大模大樣走路,斜著眼睛看四周”的人,但畢竟這樣的人還受到獎?wù)拢鼤鼓切└械奖凰暌暤娜说退坏?。再說阿爾喀比亞德畢竟是受到吸引的人,就算把獎?wù)峦平o了他,也不會帶來更多的怨恨。
       
       要說蘇格拉底是薩圖爾,那是因?yàn)榘柨Ρ葋喌虏⑽词艿礁姓伲M管受到了吸引,但畢竟還不是哲人,沒有過愛智慧的生活。
       
       而詩人阿伽通呢?詩人受到美的感召,就自以為高人一等,并以表達(dá)詩篇為謊言,得到了“眾人”的擁護(hù)。他只以說出詩篇為表征,并不處理受到美的感召的生活和“眾人”生活的關(guān)系。他只需要高明的謊言就足夠過他的美的感召的生活。而蘇格拉底不同,他受到感召,卻沉思了“真實(shí)”這一與“眾人”相關(guān)的問題,他不但要面對感召,那種瞥見“美得豐盈”,還得處理與“眾人”相處的“真實(shí)”的問題。那他不僅要盡美,還得要盡善(“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武》:‘盡美矣,未盡善也?!墩撜Z·八佾》)
       
       盡管蘇格拉底能了解阿伽通的美的感召,能為阿爾喀比亞德的“真實(shí)”保持沉默,但他們未必。
       
       誰愛蘇格拉底
       
       年輕時的蘇格拉底長相丑陋,想必他那時候已經(jīng)是“大模大樣走路,斜著眼睛看四周”。盡管是個好問的人,但有哪個有情人能看得上他呢,當(dāng)然還有那些女人,那些女人們自然是看不上他什么的,不然的話,他也不會娶到一個潑婦——如此的反感他的那些談話。
       
       但這時,蘇格拉底遇到了異鄉(xiāng)的女子第俄提瑪。身為異鄉(xiāng)人,在雅典,這一自視甚高的城邦里,日子想必也不是怎么好過的。這就像有些城市里的人看不慣,受不了那些與土地親切打交道的農(nóng)民一樣。要不是第俄提瑪有她的智慧的話,恐怕也會過著卑微的生活。就算是這樣,就像那些暴發(fā)戶一樣,異鄉(xiāng)人總會受到種種的挑剔。
       
       我不怕這樣去想,第俄提瑪教誨蘇格拉底情事的地方,是在床第之上。兩個被排擠到邊緣的人,未必不會以此惺惺相惜,在各自的身體上開始尋找到某種安慰。碰巧的是,蘇格拉底是個好問的人,而第俄提瑪卻有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并吃過苦,受過罪,這樣的經(jīng)過未必受到了感召,卻也能磨練出些許的智慧。
       
       但第俄提瑪愛蘇格拉底嗎?如果她愛的話,為什么又指責(zé)這個受到感召的青年“你如今不就還迷醉于這些,像別的許多人一樣,對自己的可人兒望眼欲穿,巴不得和他永遠(yuǎn)融為一體,不惜廢寢忘食,只要有可能,就只想望著他,同他呆在一起。(211d5)”如果她愛他的話,為什么不能體諒,那個被美所感召的青年,那種熱望,那種焦慮和渴求。她會說那些漂亮的話,會指責(zé)給她帶來安慰的年輕人,那樣是不夠的,你要過感召的生活,那樣盡管是個異鄉(xiāng)人,盡管是個丑陋的人,也可以高人一等了。第俄提瑪這樣的焦躁不安,我又怎么好去責(zé)備她呢,我只是想她并不愛這個受到感召的丑陋青年,這個蘇格拉底。
       
       而阿爾喀比亞德愛蘇格拉底嗎?他盡管給他纏上了飄帶,盡管主動的留他過夜,還主動的鉆進(jìn)了他的被窩。但當(dāng)阿爾喀比亞德發(fā)現(xiàn)蘇格拉底挨著阿伽通躺的時候,他指責(zé)他“為什么沒挨阿里斯托芬躺,或挨這里隨便那個會搞笑或想搞笑的躺?(213c)”在阿爾喀比亞德眼里蘇格拉底做一個搞笑的詩人好了,這樣他可以過他詩人自以為高人一等的生活,并騙過眾人,而自己也可以得到“眾人”的迎奉,而只要獻(xiàn)出這飄帶,這“真實(shí)”,更可以贏得這些隱藏在“眾人”中的詩人。他就用不著“沒轍了,只得聽這人使喚。(219e)”用不著覺得欠蘇格拉底的,用不著躲著他,用不著用“真實(shí)”那把劍去剖開蘇格拉底,去指責(zé)蘇格拉底說謊,說他藐視“眾人”。他是受到了吸引,但仍舊改不了受“眾人”迎奉的性情。他不愛蘇格拉底。
       
       而阿伽通又如何呢?他想著智慧能“像酒杯里的水通過一根羊毛流進(jìn)一個空杯。(175d5)”流給他自己。想著“關(guān)于智慧的事,咱倆待會兒再打嘴巴官司,[e10]讓狄俄尼索斯當(dāng)判官。(175e10)”詩人覺得自己受到美的感召的生活,就是值得過的生活。而冒出個哲人來拷問這樣的問題。他需要一個評判,需要的是哲人對自己的認(rèn)可。盡管他讓蘇格拉底躺在了身邊,最后也不是美滋滋的想要蘇格拉底來贊頌他一番嗎?只是沒想到最后,蘇格拉底卻想要同時說服他和阿里斯托芬,想讓這兩位詩人別那么的肯定自己受到美的感召的生活就是值得過的生活,讓他們關(guān)注對方,喜劇和肅劇是可以合一的,無非是讓他們從關(guān)注對方,慢慢開始關(guān)注“眾人”。那阿伽通并不愛蘇格拉底,他只愛自己,他是阿喀索斯,不是狄奧尼索斯。
       
       而我呢,我愛蘇格拉底嗎?他是個丑陋的人,這本身就讓人難為情,我不是沒有為這樣的事而操心過。我追求過漂亮的女子,而她們卻保持著可怕的沉默。我說了這些白話,盡管我知道一經(jīng)說出,這樣的話,就會變作謊言。你走在什么樣的路上呢,我又如何能做這樣一個同行人。那個你呆站的夏天,你會想什么呢?或許是一朵云的形狀讓你開始了你的思索,那又是不是傍晚的余暉太美,你不肯離去?而夏天夜里頭頂上的星空,是否也令你心生敬意。我愛你嗎?我倒希望看到過你的一鱗半爪,如果能趕上你們在趕的路,我希望在夏天的夜里。我想你會明白,我是喜歡夏天的,喜歡夏天的夜,不管涼爽還是有火烈的風(fēng),不管晴朗得能看見滿滿的一輪月,或是一場急促的雨。我想你知道的,你知道的。而我卻不清楚我是否愛你呢?就像我不清楚我是否愛過,或有那么一兩個人愛過我,我不清楚。
       
       神靈會眷顧這個要求別人“別謾神”的丑陋蘇格拉底嗎?會眷顧這受到感召的蘇格拉底嗎?會嗎?會嗎?我不知道。不知道神會否眷顧這個被“眾人”,被治國者,被詩人,甚至是我,所排斥的蘇格拉底?我倒是聽說在臨死的時候,他還念叨著欠神一只雞。
       
       幾棵樹
       
        ——阿什貝利 (美) (趙毅衡譯)
       
       
       這些真驚人,每棵
       都與鄰樹結(jié)緊,似乎言語
       是一種靜止的表演。
       或許是機(jī)緣巧合
       我們在今晨相會
       遠(yuǎn)離世界,似乎
       有默契,你和我
       突然變成這些樹
       
       想把我們說成的那樣:
       說是他們存在于此,這事
       本身說明問題,說是不久
       我們就能撫摸、相愛、解釋。
       
       高興的是我們從未發(fā)明
       如此秀色,我們被包圍:
       一種充滿喧囂的寂靜,
       一幅油畫,上面冒出
       
       一部微笑的合唱,一個冬晨。
       我們的歲月放在費(fèi)解的光中,
       走著,裹在這樣的緘默之內(nèi)
       似乎用這些話音就能自衛(wèi)。
       
       
       
       2011年6月24日23點(diǎn)13分于九眼橋
      
      
  •     劉老師版本的這本書的翻譯的確如大家所說的有他的特色,不過更了不起的是附錄中布魯姆的疏,一場簡簡單單的討論的每一個細(xì)節(jié)都被他揪得干干凈凈,即使其中的人物打個嗝也絕不放過,所以你可以想象如果布魯姆參加了高考的語文閱讀會是多么牛逼。
      
      正如劉老師在前言中說的要把《會飲》當(dāng)成一部戲劇來看,于是就發(fā)現(xiàn)在一場原本贊美Eros的會飲到最后變成蘇格拉底一個人的表演秀。他把之前發(fā)言的每個人抱起,然后一個個K.O往地上摔,最后甚至把自己歌頌成了一個神人,他不跟他們玩了。
      
      他說,Eros并不是一個完美的神,因?yàn)橹挥腥狈Σ艜?。他說這世上大部分是無知的人和智慧的神,而他是其間真正能夠愛智慧的奇葩,成了神與人都只能嫉妒的人。
      
      而整場會飲并沒有以蘇格拉底發(fā)言結(jié)束而簡單收場,柏拉圖讓一個喝醉酒的阿爾喀比亞德來歌頌?zāi)ぐ萏K格拉底。蘇格拉底黃袍加身,他成了神。
      
      然而有了成為神的榮譽(yù)之后,蘇格拉底卻陷入了無限的孤獨(dú)。盡管周圍的美男子們不停的挑逗著他,他卻無法真正去占有。哲學(xué)家是不能被肉欲困擾的,他只能做他們靈魂上的老師,而無法做他們?nèi)怏w的伴侶。
      
      這個社會裝逼者越來越多,我也可以說是其中一員。裝逼者也愛智慧,但目的不同。為了突出自己的崇高,裝逼者看各種古典文學(xué),看看冷門電影,盡管沒看懂但也跟個風(fēng)打個高分,吸引周圍人的注意,而對周圍的同類也心存愛慕。與蘇格拉底為了成為崇高,為了靈魂而愛智慧相比,我們裝逼者一定程度上是為了肉體而愛智慧。但裝逼其實(shí)并沒有什么錯,我們甚至比起逼們更有優(yōu)勢。
      
      當(dāng)你從裝逼成了一個逼,就像蘇格拉底那樣,無數(shù)的更多的人也會掏出陽具來膜拜你,但是成了逼的人卻沒有能力或者不允許用同樣的方式來其他人了。而裝逼者卻可以。
      
      
  •      這篇的副標(biāo)題是或論向善,據(jù)說是后人加的。從通篇的大體上來看,是蘇格拉底利用宴飲的場合,與眾人討論愛欲,借助對愛欲的討論,引導(dǎo)人們特別是阿迦通達(dá)到對善(也可以說是對美的理念)的追求。
       才看了第二遍,還不敢說太滿。體會就是,一要結(jié)合發(fā)言者的個性身份特點(diǎn)。其中的重點(diǎn)是智術(shù)師、喜劇家阿里斯托芬的講辭,他先是打嗝,故意岔到醫(yī)生的后面來講;之后是阿迦通的講辭,他是作為悲劇家來講述的;最后是蘇格拉底的講辭。蘇格拉底的講辭一方面是針對阿里斯托芬,一方面也是在和阿迦通達(dá)成一致,這也是為什么他要在講辭前與其達(dá)成一致。蘇格拉底講辭中的重點(diǎn)又是其轉(zhuǎn)述蒂俄提瑪?shù)慕陶d,據(jù)說這是柏拉圖的創(chuàng)作。蘇格拉底所轉(zhuǎn)述的蒂俄提瑪?shù)慕陶d是通過對愛欲的認(rèn)識,上升到對美的追求,在上升到對美的理念也就是善的追求。
       最后阿爾咖比亞德的到來,大概是說政治家與哲人的爭斗,阿爾咖比亞德的政治意圖是與蘇格拉底爭奪阿迦通,但最后的結(jié)局是蘇格拉底識破了他的詭計(jì)。而一開始讓吹笛女走開的情節(jié),大概是說這場宴飲對女性的排斥,其中的愛欲完全是男性之間的,也就是屬于政治和哲學(xué)的,而不同于男女之間的情欲。古希臘的人際關(guān)系,是一種對男女情愛的隱喻;而傳統(tǒng)文明的人際關(guān)系,則是對父子關(guān)系的隱喻。這大概是兩種倫理觀念的不同之處。
       自由,就是對事物本原的認(rèn)識;幸福就是接受命運(yùn)的必然性,憑借著善良,做你該做的,得到你應(yīng)得的。
  •     自己最近在寫一個關(guān)于自己心情的小戲劇.雖然很簡單,但更加明白了戲劇的張力.
      作者的真實(shí)心境和含義永遠(yuǎn)被隱藏在幕后!他借助各種各樣的人物來說自己想說的話.在柏拉圖的作品里,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柏拉圖說什么.而且,作品里永恒的主人公蘇格拉底的話也未必代表了柏拉圖.
      時隔四年,我再度捧起<會飲>,這是一本一生都要不停地讀的書.每次都好象讀了好多遍,又仿佛是第一次讀!
      感謝柏拉圖生在了蘇格拉底的時代!
      感謝在這樣一個平庸年代里我還能有心情和條件讀到巨人的思想!
  •      《會飲》為古希臘哲學(xué)家柏拉圖的中期著作之一。相傳寫作于公元前385年或稍遲,即柏拉圖訪問西西里島以后第四年,學(xué)院剛剛創(chuàng)立不久?!皶嫛痹诠畔ED是一種慶祝的方式,即人們在宴會上通過歌頌諸神和飲酒舉行慶祝。該篇對話以一次“會飲”為故事背景,東道主是戲劇家阿伽通。他的悲劇上演得了獎,邀請幾位好朋友在家會飲以示慶祝。在座的有哲學(xué)家蘇格拉底,喜劇家阿里斯托芬,醫(yī)生厄里什馬克,修辭學(xué)家費(fèi)德羅和泡賽民阿斯。六個人從各自不同的立場,用不同的理由,禮贊愛神。政治家亞爾西巴德最后來到,作了一篇頌詞,禮贊蘇格拉底。這七篇頌詞組成了整部作品。
      
       《會飲》一直以來被認(rèn)為是柏拉圖最重要的美學(xué)著作。在早年寫的《大希庇阿斯》中,柏拉圖批評了幾種流行的關(guān)于美的見解而自己卻沒有下一個最后的結(jié)論。在《會飲》中,他提出真善美合一成為最高理念的看法。他提出一種統(tǒng)攝一切美的事物的最高的美。達(dá)到這種美需要經(jīng)過四個步驟的修養(yǎng)。最初是個別形體的美,由個別美形體推廣到一切美形體,由此得到形體美的概念;其次是愛心靈方面的道德美;第三步是愛心靈方面的知識美,即真正的美;最后是愛涵蓋一切的絕對美,即美的本體,美的理念。整個進(jìn)程由感性到理性,由個別事物到普遍概念,由部分到全體。全體就是永恒的絕對美,是美的止境,愛情的止境,也是哲學(xué)的止境。到了這個境界,主體和對象就契合無間,達(dá)到統(tǒng)一。《會飲》思想豐富深刻,文章生動精妙,對后世文藝?yán)碚摦a(chǎn)生了深遠(yuǎn)影響。文章中美學(xué)觀點(diǎn)與理念論,辯證法緊密結(jié)合,是我們研究柏拉圖哲學(xué)的必讀材料。
      
       一般認(rèn)為,《費(fèi)德羅》寫于《會飲》之后。這篇對話是《會飲》的姐妹篇,主要是討論修辭術(shù)。討論涉及了愛情,理念,靈魂不朽,哲學(xué)修養(yǎng),靈與肉的沖突,辯證法和修辭學(xué)等重要問題,被學(xué)者們公認(rèn)為柏拉圖思想的精華。對話的主角有柏拉圖和費(fèi)德羅,后者的身份是智者和修辭學(xué)家的信徒。對話中蘇格拉底激烈批評了一個智者的代表萊什阿斯,反映了作者在一系列重要問題的看法。
      
       首先看文章所涉及的關(guān)于愛情觀方面內(nèi)容。智者萊什阿斯寫了一篇論愛情的文章,蘇格拉底從費(fèi)德羅那里得知這篇文章是一篇修辭學(xué)的范文。它通過揭露情愛的種種弊病,證明愛情只是利害的盤算和肉欲的滿足,因此情人只應(yīng)接受沒有愛情的人。蘇格拉底先是戲擬了一篇玩弄文字技巧的藝術(shù)上較成功的文章,然后又提出另一篇一句真理而寫的文章,闡明了他的愛情觀,他認(rèn)為愛情不是盤算利害和滿足肉欲,而是神靈憑附的迷狂。愛情就是因美的感官印象而回憶美的理念時的心理緊張煥發(fā)狀態(tài),是靈魂借以滋長的營養(yǎng)品。愛情是對于美的本體的眷戀。
      
       在本篇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之口提到了“靈魂自動說”,認(rèn)為自身運(yùn)動之物必定是沒有開端而且不滅的。而靈魂就是這樣一種自我運(yùn)動之物,因此“一切靈魂都是不朽的,因?yàn)榉彩怯肋h(yuǎn)處在運(yùn)動之中的事物都是不朽的”。無論是神的、靈魂還是人的靈魂都是不朽的、自動的,這種自動性就是靈魂的本質(zhì)和定義。這是一個循環(huán)論證,不朽就是自動,反之,自動就是不朽。蘇格拉底還摻合神話,描述靈魂飛往理念世界朝圣地旅程,以此說明靈魂的輪回。他把靈魂分為意志,欲望,理智三個部分,用比喻的方式說明了它們的地位和作用。
      
       在《費(fèi)德羅》中,蘇格拉底批評了智者的修辭術(shù),認(rèn)為他們所謂“修辭”是迎合聽眾的成見,強(qiáng)詞奪理,混淆是非,以小伎倆來博得觀眾的贊賞。他們無視真理,思想混亂,導(dǎo)致文章雜亂堆砌。要建立一個依據(jù)真理,表現(xiàn)真理的修辭術(shù)必須遵循兩個法則:一是統(tǒng)觀全局,善于綜合,用一個普遍的概念統(tǒng)攝雜多,求得精確定義。而是順從自然的關(guān)節(jié),把全體剖析成各個部分,因此求得全體與部分,原則與事例,概念與現(xiàn)象的關(guān)系,這就是辯證法的原則,也就是真正的修辭術(shù),此外別無所謂修辭術(shù)。
      
       最后是文中關(guān)于書面文章和口頭表述的內(nèi)容。傳統(tǒng)觀念認(rèn)為文字的發(fā)明彌補(bǔ)了人的記憶力的不足,但又使人依賴文字。文章只能夠給人以智慧的現(xiàn)象,而不能夠使人獲得真知。大凡古代哲學(xué)家在性格上首先是善言辭的。人們都愿意聽哲學(xué)家說,與哲學(xué)家談?wù)?。寫作對于他們而言只是一種幫助記憶的手段。在地位上是無法取代口述的。并且他們還認(rèn)為通過口頭論述記錄在靈魂里的東西比那些寫在羊皮紙上的東西更真實(shí)。這就導(dǎo)致了古代作家重口述而輕文本寫作。蘇格拉底認(rèn)為,真正的哲學(xué)家的寫作品是一種備忘錄,但他們更善于尋找合適的心靈對之實(shí)施辯證法,使他們的思想在他人的心靈中成長。只有把真善美寫在心靈上才是清晰完美的。這種活動使哲學(xué)家能夠享受到人間最崇高的幸福。智者的文章僅以說明為目的,不依真理寫作,所以他們的著作才沒有價值。
      
      
  •     讀劉小楓老師譯作柏拉圖《會飲》,是一個偶然。我曾言,在大學(xué)四年,我只學(xué)會了三個半詞:愛情,自由,投資,加上半個信仰。半個信仰,在隨后加入了價值觀,終于成了使得信仰完善。隨后,對愛和責(zé)任有了理解,重新對自由,投資有了加深。我逐漸認(rèn)識到,認(rèn)識自我,只是讓自己擺脫不明事理的頭銜。追求智慧的人,還有很多,很多。在失業(yè)的過程中,我并沒有熱衷于如何生存。我瞥見了偶然放在筆記本角落的黑格爾《純粹人格》。我只是驚嘆于有人的思想如此之深刻,我居然根本不知道他講了些什么。我思考,既然有人思想這些,或許有人思想我需要解決的問題。我記得,那時的我,對弱者和受苦受難的人群開始關(guān)注和同情,希望為他們做些什么。即便,我的房租也是向朋友借的。開始,自然是蘇格拉底吸引了我。他關(guān)于婚姻和愛情的麥田故事讓我感興趣。隨后,知道蘇格拉底是不著作的,柏拉圖成了我要了解的首選,也成了哲學(xué)的一個突破口。《會飲》,只是恰到好處的出現(xiàn)了。
      
      
      讀《會飲》,就是不久前的事情,我感覺仿佛自己靈魂像蛋殼破了一樣,思維一下子洞悉到更高的層次,我開始俯瞰著我們生存的整個世界。我感覺自己有一種歸家的感覺,仿佛我本來就該是這類人,我知道迷路的小孩終于找到回家的路了?;腥淮笪蚝螅瑓s又有些失落。我一直試圖壓制自己的精神層面,讓我能有更多的時間去求取物質(zhì)和精神的平衡。不過,平衡愈來愈不平衡罷了。如果說,追求自由,我似三毛一樣的人。那我知道,現(xiàn)在的我不僅追求自由,還是一個追求智慧和美的人。對愛情的追求,對事業(yè)的追求,很自然變得慢了起來。反而對那些有藝術(shù)性,有詩性,有靈性的感了興趣。我甚至堅(jiān)信,真正的哲人是不屑追求愛情,事業(yè)之類的。同樣,真正追求智慧的人,不會去極力追求愛,除非被追求的愛人也是一個追求智慧的人。當(dāng)靈魂之美與靈魂之美撞見了,才會有愛情的火花點(diǎn)燃。
      
      話還是回到蘇格拉底憶述第俄提瑪?shù)慕陶d。第俄提瑪提出,“有恰當(dāng)?shù)目捶?,卻不能給出有道理的說法,叫做既非有識。因?yàn)榈啦幻鳎我运阌凶R?也非不明事理,既然明白了一點(diǎn)事情,何以算不明事理?”所以,第俄提瑪提出,“正確的意見就介乎洞悉與不明事理之間?!焙茱@然,很多人是有正確意見的,屬于既非有識的范疇。聰明的反詞是不聰明,傻的反詞是不傻。聰明和傻的關(guān)系并不大。從這兒邏輯下去發(fā)現(xiàn),Eros是不美又不丑的,是介于死與不死之間,是欠缺美和好的。因?yàn)榍啡泵篮秃玫娜?,才會去追求美和好。人是愛欲自己缺乏的,而不是自己已?jīng)擁有的。而神是有智慧的,包括有智慧的人,都是不愛智慧的。同樣,不明事理的人也是不欲求智慧的,因?yàn)椴幻魇吕淼娜吮M管自己不美,不好,不明事理,卻覺得自己夠自足啦?!罢l不覺得自己欠缺什么,誰就不會欲求自己根本就不覺得欠缺的東西。”而追求智慧的人介于智慧和不明事理之間。而Eros只是追求智慧的人之一,和追求智慧的人們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
      
      問題還沒有結(jié)束。有人問,“第俄提瑪,蘇格拉底,欲求美的人究竟為什么要欲求美的東西?”蘇格拉底說,“為了成為自己身上的一部分?!比缓罄^續(xù)問,“美的東西成為自己身上的一部分后又怎樣呢?”蘇格拉底沒有答上來。第俄提瑪繼續(xù)問蘇格拉底,“說說看,蘇格拉底,欲求善的人究竟為什么要欲求善的東西?”蘇格拉底說,“為了成為自己身上的一部分。”“欲求善的東西成為自己身上的一部分后又怎樣呢?”第俄提瑪繼續(xù)問。“這問題倒容易回答,”蘇格拉底說,“他會幸福?!比缓髥栴},牽涉到,是否所有的人都意愿自己追求總擁有善的東西?其實(shí),不是所有人都意愿。因?yàn)椋藗冏非笾徊糠稚?,卻把它稱作善。第俄提瑪說,凡欲求好的東西和幸福,統(tǒng)統(tǒng)叫做愛欲。但是,倘若人們把愛欲用在其他這樣那樣的事情上——無論熱衷賺錢,迷體育還是搞哲學(xué),我們都不叫愛欲。只有整個兒熱情投入善和幸福的人,才得到所有這些名稱:愛欲,愛戀。真正欲求智慧,而不是欲求智慧的附帶品。真正欲求善和幸福,而不是欲求善和幸福的附帶品。分清辨別,真的智慧和不真的智慧,然后才去欲求。可是,能夠真的分清的人又有多少呢?
      
      第俄提瑪問,“那么,人們稱之為愛欲的追求好東西的熱情和竭力,是以怎樣的方式,通過怎樣的行為實(shí)現(xiàn)的呢?人們所做的是些什么,你可以對我說說嗎?”蘇格拉底不能回答并請教。第俄提瑪說,“既然這樣,不妨對你說,這種行為就是在美中孕育,生產(chǎn),憑身體,也憑靈魂?!钡诙硖岈斕岢?,人是有生育能力的,無論身體,還是靈魂。愛欲欲求在美中孕育和生產(chǎn)。之所以,欲求生育?在于,靠生育,生命才會綿延,會死的才會成為不死的。最后第俄提瑪說,“愛欲就是欲求不死?!钡诙硖岈斕岢?,一種憑靈魂生育的概念。憑靈魂生育就是憑借睿智和其他美德生育。她說,“從小時候起,這種人的靈魂就神靈感孕般孕育著這些美德,到了適當(dāng)年齡,就產(chǎn)生要受精,生育子女的欲望。這時,依我看,這種人就會到處尋找美,在美中生育,因?yàn)?,這類人絕不含與丑的生育子女。由于要生育,他當(dāng)然鐘情于美的而非丑的身體;要是遇到一個美好,高貴的,天資優(yōu)異的靈魂,他就會神魂顛倒地愛慕這樣一個身心合一者。在這樣一個人面前,他馬上會滔滔不絕大談美德,大談一個好人該是什么樣,得追求什么——急切地要言傳身教。依我看,這類人去觸動這位美人。與他親密香蕉,就是在讓自己孕育已久的靈魂受孕,分娩?!@樣的恩愛情分要不基于共同擁有身生子女的夫妻情分更綢繆,友愛也更深醇,因?yàn)椋麄児餐淖优?,更長生?!睆哪硞€角度解釋了愛情發(fā)生的精神過程。這才是柏拉圖的戀愛觀。傳聞中的精神戀愛卻是和這里的愛情觀有較大出入的。不明事理的人們,把不是愛情的愛情當(dāng)作愛情對待,結(jié)果卻以傷痛來收局。不論如何,一個追求智慧的人,是不會被一個不明事理的人的花言巧語所欺騙的。走出不明事理的人們,是很容易瞥見過去的所謂愛戀的真正本質(zhì)。走出不明事理是有難度的。追求智慧的人,和追求智慧的愛戀在一起。不明事理的人與不明事理的人愛戀在一起,他們不斷積累不明事理的人和他們在一起。其實(shí),更多的時候,我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那些不明事理的人們的愛戀在漩渦的掙扎,他們安于這樣的現(xiàn)狀,而不自知,也聽不見追求智慧的人的言語。只有,那些有靈性的思考走出迷惘認(rèn)識自己的人們才可能是成為被救贖的對象。
      
      再后面,就是關(guān)于第俄提瑪教導(dǎo)蘇格拉底如何從追求美的知識,上升到追求美本身,最終瞥見永恒的美。凡想瞥見美,首先要愛慕一個美的身體,在這身體上生育美好的言論。隨后,他就得領(lǐng)悟到,美在這一身體或那一身體中其實(shí)是相同的。也就是說,他該追尋形相上的美。他肯定會把靈魂的美看得比身體的美更珍貴,要是遇到一個人有知道讓人愛的靈魂,即便身體不是那么有吸引力,他也會心滿意足,愛戀她,呵護(hù)她,通過言談來孕育,使得她變得更高貴,不斷有所長進(jìn),從而看到美在處處都是貫通的,最終懂得身體的美其實(shí)不足道。經(jīng)過這些操持,他就得被引領(lǐng)到各種知識跟前,使他得以看到種種知識的美。他就會在對智慧的不可限量的熱愛中孕育出許多美好的言辭,大器的思想,使得自身不斷堅(jiān)實(shí),圓滿,直到可以瞥見那樣一種美的知識。在愛欲的路途中終至抵達(dá)終點(diǎn),他就會突然瞥見,自如的美本身何等神奇。對于他來說,這沒并非顯得是比如一張面孔,一雙手,或身體上某個地方的美,也不呈現(xiàn)為某種說辭或者某種知識的美,不呈現(xiàn)為任何某個地方的東西。所以別的美的東西都不過以某種方式分有其美,美東西生生滅滅,美本身卻始終如是,絲毫不會因之有所損益。愛情之美,是因?yàn)槠骋婌`魂之美。在種種知識的美的欲求中,各種靈魂之美的人群遇見在一起,不斷孕育各種美好的思想言論。當(dāng)然,憑靈魂生育也是在其中誕生的。我現(xiàn)在就想遇見足夠多追求智慧的人群,讓自身不斷堅(jiān)實(shí),圓滿。而現(xiàn)實(shí)的人群和愛情,流于形式,過于浮夸,不見本質(zhì),不要說瞥見靈魂之美,是否真的能夠瞥見追求智慧的人,也是一個大的問題。
      
  •      又一次溫故了柏拉圖的《會飲》,算起來這是第三遍讀《會飲》了。雖然主旨在未讀之前就已有所了解,但每一次閱讀都會對一些話有新的感悟。
      
      整本書談了一群哲學(xué)家對Eros的看法。Eros譯成中文為“愛欲”,這真是個詞義很廣闊的詞。而我只想談?wù)勱P(guān)于愛情。
      
      記起在我十五歲左右的光景,喜歡聽廣播里講的一個個愛情故事。那些個愛情故事大多凄婉,讓人忍不住唏噓。后來漸漸的,覺得很多故事虛假老套等等,開始拒絕這些故事。
      
      對于我這樣的一個愛情白癡來說,似乎真的是在前不久才開始想:什么是愛情?記得在初三的時候,語文老師給我們講過林徽因、梁思成和金岳霖的故事。在她看來,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愛情是美麗的,相濡以沫,是彼此的知音、導(dǎo)師、親人……那是最初扎入我心的關(guān)于愛情的輪廓。大一的時候,常常會和Shady走在學(xué)校的某一條路上,談愛情談未來的看法。一直印象很深的是他給我講他爸媽的狀態(tài):媽媽在工作中碰到了問題,回家跟爸爸說,然后爸爸會教她如何去處理。
      
      《會飲》中說,Eros是造就美好事物的起因,欲求美的事物,它使人變得更美好。細(xì)細(xì)想來,上述的情況大抵就是美好愛情或者說是兩個人的生活的真實(shí)寫照吧!
      
      但如果我們的愛情都可以這么簡單就好了。當(dāng)你找到那個對的人,你們可以攜手一起為這樣一種美好關(guān)系努力。而找尋那個對的人往往讓我們不知所措。
      
      每每和別人談起這個問題,我總是很樂此不疲的和人講阿里斯托芬的人圓說。他認(rèn)為,以前人有三個性別。男的,女的,既男又女的。既男又女的人精力和體力都很充沛,他們欲與神抗?fàn)?。于是神把他們切成了兩半,人的肚臍眼就是那個傷疤。從此,每一半都急切地要去尋找另一半,渴望獲得完整,這就是愛欲。
      
      這就是我所認(rèn)同的人圓說。我相信緣份天注定,我們每個人都會找到自己切開的另一半的。然而常常也會聽到身邊的大人說:女孩子往往最后嫁的那個人和她想象的那個是完全不一樣的。
      
      身邊有一個真實(shí)的故事:女孩和男孩在異國他鄉(xiāng)偶遇。不斷地了解中,發(fā)現(xiàn)兩個人曾在同一個學(xué)校讀書,只是男孩比女孩大一屆。女孩曾經(jīng)列出的理想中的男朋友的標(biāo)準(zhǔn),男孩完全符合。他們很默契,會異口同聲地說同一句話,想到同一件事。所有人都說他們是天生一對。他們過著別人都無限羨慕的童話般的生活。男孩用他一貫半開玩笑半認(rèn)真的樣子跟女孩表白,可是傻傻的丫頭太年輕了,后知后覺得錯過了一段愛情?,F(xiàn)在他們在不同的地方,沒有交集。
      
      女孩再沒遇見過一個讓她心動的人。也許她心里的位置就一直留給了那個他。她很平靜的生活,只是在每一個獨(dú)自走在大街上的夜晚,看著車來車往,想起那一段美好。然后是落淚,幸福的,嘴角不自覺地?fù)P起。
      
      我一直不覺得這是個悲劇。雖然會有點(diǎn)替女孩惋惜,但是只要曾經(jīng)擁有就已足夠了。女孩問我,那個男孩是不是真的是她的那一半,我沒法回答。
      
      女孩現(xiàn)在過得很平靜,不知寂寞為何物。她在不斷努力的奮斗,為自己的夢想。即時沒有那個悅己者,她依然選擇要打扮自己的生活,那是為自己。
      
      蘇格拉底說,瞥見美本身勝過一切。Eros指引我們以美的欲求作為生活方式。也就是說,有時候我們的愛情只關(guān)乎自己。不一定非得為愛情而活,只要我們心中裝有Eros,我們就可以過得很好。
      
      愛情,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愛情的模樣。我們沒有辦法列出教條來規(guī)范它,甚至有沒有愛情都可以因人而異。只愿每個人都能過得幸??鞓肪秃谩?br />   
  •     “It is agreed that the Symposium is one of Plato's two greatest dialogues, either greater than the Republic or next to it."
      
      這是唯一一本不是迫于壓力而主動翻閱多遍的philosophy著作。初始階段并不是很好理解,大段大段的對話,以記錄形式描寫。本人不擅于寫作閱讀,開始頗為苦惱一番。類似歌劇劇本,和諧從容。不像許多最近的著作,給你定義然后告訴你該如何,該如何去思考,而是循循善誘,發(fā)散地去思考你的認(rèn)識。
      常常不是很能夠靜下心來的時候會拿過來閱讀一下,然后往往能夠平復(fù)心情。蘇格拉底是偉大的教育家,笑的確是有事實(shí)可以證明。其影響一直源遠(yuǎn)至今,并一直影響著失去思考能力時候的人,譬如說我。
      最深刻的一段是書中對愛情的討論。于是也有最廣為人知的Aristophanes的解釋人本是兩頭連體怪物,神劈開后分為一半的人在人海中尋找另一半的故事。本身最愛這個理解,最后的時候Aristophanes說”Now, when the work of bisection was complete it left each half with a desperate yearning for the other, and asked for nothing better than to be rolled into one.So much so (我真愛這個詞), that they began to die of hunger and general inertia,for neither would do anything without the other.And whennever one half was left alone by the death of its mate, it wandered about questing and clasping in the hope of finding a spare half woman-- or a whole woman, as we should call her nowadays--or half a man. And so the race was dying out."
      我本身最喜歡這個結(jié)尾,但是也本身最無奈這個結(jié)尾。天長地久和至死不渝在時間和寂寞面前很難說到底是怎么的選擇。
      
      ===========
      
      不擅敘述,當(dāng)然本書遠(yuǎn)不止這一點(diǎn)。適合推薦了靜下心來看。當(dāng)然開始時候可能會覺得大段繁華累贅的敘述會有些吃力,不過看多了對于那種歌劇般的對話也會比較欣賞。
      
  •     坦誠的說,看這本書源于一個長長地鎖鏈?zhǔn)降淖匪鬟^程。先是因?yàn)橐a一篇跟法國作家有關(guān)的作業(yè),然后看到一本書,簡介了各個階段的不同流派的法國作家,猛地發(fā)現(xiàn)盡然有那么多是同性戀,想到之前才悍然發(fā)現(xiàn)我喜歡的尤瑟納爾也是雙,頓生滿城盡是同性戀之感。又看到偉大的熱內(nèi)的《小偷日記》《鮮花圣母》,簡直對他們產(chǎn)生了好感。于是一段從古至今的“求索”開始啦。要研究西方的同史必定繞不過古希臘,那么《會飲》更是不得不看。我想說的是,一開始,我不太純潔。
      但是,此處插入一個克爾凱郭爾的破折號,開始看了之后,我得感謝我的不純潔,否則我得跟它失之交臂多久呢!
      劉小楓老師德名字?jǐn)R在那就絕對是一種保證。那些注釋非常親切。
      之后布魯姆的那篇《愛的階梯》也很棒,注疏也不錯。我看會飲的時候產(chǎn)生一個疑問,阿爾喀比亞德在談?wù)撎K格拉底時有時是以“有情人”自居的,蘇格拉底對阿伽通戲謔阿爾喀比亞德時也將其置于“有情人”的位置,這顯然是與一般“規(guī)則”相悖的。一般來說,有情人是男人,年齡稍大的,而情伴則是少男,容貌俊俏。在蘇格拉底和阿爾喀比亞德這兒似乎完全顛倒了。讀《愛的階梯》時,布魯姆輕輕提到,又輕輕掠過。注疏里倒是饒有興趣的把這個問題提了出來。這下反倒能夠理解了,顯然對于蘇格拉底和阿爾喀比亞德來說,兩人的身份劃分取決于主動與被動。有情人是主動地,而情伴則是被動的,阿爾喀比亞德的主動讓人瞠目,故而他作為有情人倒是完全說的過去的。
      布魯姆提到《圣經(jīng)》里大衛(wèi)和約拿單的感情,“約拿單愛大衛(wèi),如同愛自己的靈魂”??吹竭@句,突然起了一個念頭,從小就聽說過柏拉圖之戀,常識性的認(rèn)為是存在于異性之間。但完全可能,柏拉圖之戀本就針對同性來講的。
      
  •     在古希臘世界,城邦和哲學(xué)始終處于一種張力之中,蘇格拉底一生的經(jīng)歷就是這種張力的集中體現(xiàn)。雅典民主政治審判并處死蘇格拉底的理由在于他的兩大罪狀:第一,不信城邦的神并引進(jìn)新神;第二,敗壞青年。而“敗壞青年”之罪,很可能是導(dǎo)致蘇格拉底最終被判死刑的實(shí)質(zhì)性原因。
      關(guān)于“敗壞青年”的蘇格拉底,阿里斯托芬在他的喜劇《云》中勾畫出一個漫畫版的夸張形象;雖然這個形象和蘇格拉底的真實(shí)形象之間存在很大差異,但阿里斯托芬提出的問題無疑是真實(shí)的:哲學(xué)教育有可能引導(dǎo)學(xué)生對既定的城邦制度、儀式習(xí)俗、公眾意見等方面提出質(zhì)疑甚至進(jìn)行對抗。雅典政治無疑已經(jīng)在她的年輕人身上感覺到了這種質(zhì)疑和對抗,因此才著手找出這些異議的根源并加以消滅。蘇格拉底之死不是哲學(xué)和城邦的一場誤會,沖突是真實(shí)存在的;而柏拉圖的問題在于,無論對于雅典政治來說處死蘇格拉底是多么必要(柏拉圖不見得不承認(rèn)這一點(diǎn)),我們?nèi)匀粦?yīng)該在事實(shí)和道理的層面上說清楚,一個像蘇格拉底這樣的人究竟該不該被處死?
      從這個意義上講,柏拉圖的所有著作都可以看作是對蘇格拉底的辯護(hù)。對話錄記載了蘇格拉底對雅典青年的全部教導(dǎo),通過閱讀這個巨大的書面證據(jù),人們能夠自行判斷蘇格拉底的言行究竟是不是對青年的敗壞,從而判斷雅典政治處死蘇格拉底的理由是否成立。
      在這方面,《會飲》是一個典范。首先,《會飲》和其他對話的顯著差別在于,它是辯證成分最少而修辭成分最多的一篇對話。在鄂呂克錫馬柯的提議下,參與會飲的每人發(fā)表一篇贊美愛神的演說,包括蘇格拉底在內(nèi),一共有六個人發(fā)表了完整的演說。這種形式能夠比較清楚地表達(dá)出不同人對同一個問題的不同看法,而不像在與蘇格拉底對話時那樣,對話者總是被蘇格拉底牽著鼻子走,往往以莫名其妙地同意了蘇格拉底的觀點(diǎn)而告終?!稌嫛分胁煌宋锏陌l(fā)言,鮮明地表現(xiàn)出對于同一個問題哲學(xué)和城邦的不同意見。柏拉圖借此揭示這種意見之差異的實(shí)質(zhì),究竟能否賦予城邦足夠的理由對蘇格拉底采取如此極端的做法。其次,這篇對話被置于其中的場景和氛圍是很私密的——這場會飲是為了慶祝阿伽通的悲劇獲獎而舉行的,參與者都是私下里的朋友和熟人。在這種情況下,發(fā)言者能夠最大程度地拋開言論上的顧慮,表達(dá)出真實(shí)的意見。特別是代表哲學(xué)的蘇格拉底,在會飲的中的發(fā)言便可以不再嚴(yán)格地將“隱微說教”小心翼翼地藏在“顯白說教”的字里行間,而是可以相對顯白地表達(dá)出真實(shí)的觀點(diǎn)。最后,《會飲》和蘇格拉底的罪名——“敗壞青年”之間的關(guān)系是尤其緊密的。如果說蘇格拉底果真用他的哲學(xué)思想敗壞了雅典的年輕人,那么發(fā)生在阿伽通家里的這場會飲就是極其重要的犯罪現(xiàn)場,特別是阿爾西比亞德(雅典人心目中被蘇格拉底敗壞了的青年的典型)的參與和發(fā)言,使得會飲和敗壞青年之罪名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柏拉圖想要告訴我們的是,如果蘇格拉底在這次私密的會飲中表露出他對青年的真實(shí)教導(dǎo),那么任何想要控告蘇格拉底的人,就必須從這篇對話所記錄的言行中發(fā)現(xiàn)他敗壞青年的罪證,否則其控訴難以成立。
      如果依據(jù)以上思路把《會飲》當(dāng)做一份巨大的呈堂證供來閱讀,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其結(jié)構(gòu)安排的用意:在愛欲的問題上面,首先出場的裴卓和包薩尼亞的發(fā)言代表了城邦政治的意見,對于他們的發(fā)言,無論是阿里斯托芬還是蘇格拉底,都沒有提出直接的異議。接下來的鄂呂克錫馬柯和阿里斯托芬、阿伽通和蘇格拉底各成一組,每一組的前一位的發(fā)言都是為了引出后一位的發(fā)言,而后一位的發(fā)言則體現(xiàn)為對前一位的直接批判。因此,阿里斯托芬的發(fā)言是對鄂呂克錫馬柯的否定,而蘇格拉底所要批判的則是阿伽通的發(fā)言。之所以阿里斯托芬和蘇格拉底沒有反對裴卓和包薩尼亞的發(fā)言,是因?yàn)樗麄儼l(fā)言具有一致的目標(biāo):通過討論愛欲的問題,講出城邦政治背后的道理。只不過阿里斯托芬和蘇格拉底講出來的道理比裴卓和包薩尼亞所講的更高明。而鄂呂克錫馬柯和阿伽通之所以遭到批判,是因?yàn)樗麄兊陌l(fā)言要么根本無法講出城邦政治的道理,要么是城邦政治為自身辯護(hù)的最壞的版本——鄂呂克錫馬柯的發(fā)言中沒有靈魂的位置,阿伽通的發(fā)言中沒有真理的位置。我們將看到,對于阿里斯托芬和蘇格拉底來說,靈魂和真理恰恰是城邦政治最深刻的基礎(chǔ)。而最后出場的阿爾西比亞德雖然沒有參與贊美愛欲的發(fā)言,但他卻是最為重要的一位證人,他的酒后真言,證明了蘇格拉底的德性和無辜。
      鄂呂克錫馬柯提出的主題是“贊美愛神”,而在每位發(fā)言者的發(fā)言中,關(guān)于同性之愛的問題無一例外都成為愛欲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知道古希臘社會對男子同性戀的態(tài)度是比較開放的,但是能否在公共場合談?wù)撋踔临澝劳灾異?,這一點(diǎn)不甚清楚。??略凇缎允贰分姓劦?,古希臘社會的主流道德對同性戀還是持輕微的譴責(zé)態(tài)度的,而在嚴(yán)肅的古典思想中,同性之愛(特別是同性之間的性享樂)也是受到道德質(zhì)疑的對象。美國古典學(xué)家、施特勞斯的高弟伯納德特(Seth Benardete)在他對《會飲》的研究論文“愛的階梯”(the ladder of love)中將同性戀問題看作這篇對話的核心問題,并指出,對同性戀問題的毫無忌諱的談?wù)撜f明了這場會飲的私密性質(zhì)。其實(shí)“贊美愛神”這個主題已經(jīng)顯得有些離經(jīng)叛道了,正如鄂呂克錫馬柯提到的,從來沒有一個詩人寫詩頌揚(yáng)過愛神,這當(dāng)然不是沒有原因的。
      總而言之,參與這場會飲的成員一致同意,要以從來沒有人贊美過的愛神作為他們贊美的對象,各自發(fā)言,并且大談多少顯得有失風(fēng)雅的同性戀問題。這樣一來的結(jié)果便是,會飲的發(fā)言者們自覺地將自己和民眾區(qū)分開來。民眾并不思考同性之愛,以及愛欲背后的城邦政治問題,正如他們享用著愛神的賜予卻從不贊美愛神;而會飲的發(fā)言者雖然立場各異,水平也有高下之分,但他們之中沒有任何人是民眾的代言人。裴卓是一個熱愛修辭的學(xué)者,包薩尼亞是一個法律專家,鄂呂克錫馬柯是一個醫(yī)生,阿里斯托芬和阿伽通分別是喜劇詩人和悲劇詩人,蘇格拉底是哲人。因此,這場會飲的爭論(如果說有爭論發(fā)生的話)是發(fā)生在籠統(tǒng)意義上的精英階層內(nèi)部的。只有城邦的精英們才有能力思考城邦政治的道理問題,正如只有他們才能在私密的場合大談為民眾所不恥的同性戀問題。伴隨著這種言論特權(quán)而來的是為言論負(fù)責(zé)的責(zé)任,如果城邦精英討論城邦政治的言論存在嚴(yán)重問題,勢必影響到城邦政治的自我辯護(hù)。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必須非常認(rèn)真地對待這場會飲;它的主題看似輕佻,實(shí)則嚴(yán)肅。
  •     大體來看這個故事所要揭示的就是愛若斯是什么,由蘇格拉底說的從某女人那里聽到的答案,說愛若斯是對永生的一種追求,它不局限在個別的事物和個別的人上,那些局限在肉體生育上的愛若斯沒有那些名垂千古的愛若斯高級。讀完之后人們會產(chǎn)生這樣的印象,就是愛若斯要追求的不是個別的美,而是美本身,這種追求的結(jié)果是使自我具有更堅(jiān)固的永恒性,即對生的愛欲。
      這個故事還有一個問題是來自男同性戀,雖然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并沒有這樣說,但是其它人物中把男同性戀的愛欲看作比男女異性戀更為純潔高尚的東西。僅從故事本身看,這個問題可能并不是主要的問題,但是通過后面的注釋還有歷史背景及其影響來看,這種提倡男同關(guān)系和文中大量的男同存在似乎有某種深刻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影響。男同因?yàn)椴豢赡苌?,也仿佛與蘇格拉底所提倡的更本質(zhì)的愛若斯相接近,與那為了肉體生育的愛若斯相背離。
      關(guān)于蘇格拉底是不是男同,或者是異性戀,或者是雙性戀,在我看來與他的對愛若斯的理解都有關(guān)系,他不可能局限于某種個別事物去愛,他愛的是更為本質(zhì)的東西,因此他既可以男同,又可以異性戀,而且又同時可以把這兩者完全不放在眼里。蘇格拉底對愛若斯的理解是極端的,他的表現(xiàn)顯得他貌似愛欲泛濫,可事實(shí)上他由于具有他所認(rèn)為的更高級的愛若斯,所以這種愛欲的泛濫反而是無情和空虛的,甚至我們可以比喻他是一個過著妓女生活的修女,他只虔誠地愛著真理。
      作為哲學(xué)家的愛若斯和哲學(xué)家的生活,與作為普通人的愛欲和普通人的生活是截然不同的,若你依照會飲的理論來實(shí)踐你的愛欲,你將不可能到達(dá)你原先所希望的那種人性的愛,你是在放棄作為生命者的愛,而是朝向一種向死的愛。蘇格拉底只是通過不同的話題,通過討論那些人們所向往的東西來讓聽眾被他的話所迷惑,偏離他們原先的執(zhí)著而聽從他勸導(dǎo)人們的向善。
      這里有一個傳說是很特別的,就是人從前是一個球,兩個人合為一體,后來因?yàn)樗麄兲翎吷?,而被神劈成兩半,使人感到虛弱。于是乎人們總在尋找另一半,從前是兩男的現(xiàn)在就是男同,從前是兩女的現(xiàn)在就是女同,從前是男女混合的現(xiàn)在就追求異性,它們渴望與之永久結(jié)合生死不離。這個傳說必定給讀過這篇戲劇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人性和神性本是一體,只因執(zhí)著產(chǎn)生分別
  •   這是嘛啊
    新世紀(jì)腐女發(fā)掘的古典理論武裝?
  •   呀,這是不錯的啊
  •   看了樓主的“會飲”頗有感觸。樓主能夠從初中接觸愛情模型,不得不說是種幸運(yùn)。樓主說得的故事,像童話般,讓人感嘆生活真的是有奇跡的。其實(shí),在追求Eros的過程,人本身已經(jīng)成了追求美和智慧的使者。而現(xiàn)實(shí)中,很多人卻是在追求美和智慧的附帶品罷了。然后,自然愛情的尊重感變高啦,心動的人自然少了。不過,單單用愛情來理解會飲,卻感覺有些片面之處。片面在于,在追求Eros的時候,人自然而然把追求的對象放在了美和智慧之上。這個時候迸發(fā)出來的愛情,應(yīng)該是超越了一些現(xiàn)實(shí)的東西的。個人覺得,柏拉圖愛戀與馬克思主義愛情觀的區(qū)別就在于,前者在不忽略物質(zhì)的情況下,更注重精神和靈魂方面的共存和溝通性。我甚至相信,真正的哲學(xué)家,是不需要愛情的??墒牵l能誰又愿意去承受那份沒有愛情的不圓滿呢?
  •   真實(shí)的故事催人淚下,為那個失去了的美好的愛。愛在美與不美之中,得到的愛是幸福的,得不到的只能以悲傷收場。更因愛如觸動到靈魂,更是悲劇。
  •   土豆丫頭 我想看
  •   網(wǎng)上應(yīng)該有PDF形式的 國內(nèi)不知道哪里有賣 我手頭倒是有一本。。。網(wǎng)上找找不知道淘寶有沒有 。。。
  •   嗯 我找找
  •   應(yīng)該有譯本 摸摸頭 恩恩 我覺得該有 雖然沒看過
  •   擦 我又不是不懂英文
  •   再說不求甚解是境界 你不懂 哈哈哈
  •   不是。。我是說譯本應(yīng)該比較容易買到。。原版書比較少。。汗
  •   汗噠噠 就是本隨便消遣的書啦 不要那么認(rèn)真我都冒汗了
  •   這篇對話錄有散文詩的韻味,如果隨便拿個譯本來讀就太可惜了。
  •   據(jù)我所知,柏拉圖式的戀情本就是針對男性之間來說的。
    年長男人與年幼男子的相戀,是智慧與美的惺惺相惜。
  •   古希臘,這是一種風(fēng)俗吧,我當(dāng)初看這本書時也不是那么純潔,呵呵,但不是想知道同性戀,而是想探究愛與性。愛是什么,愈發(fā)的迷惑,愈發(fā)的把它面目全非,卻拓展了許多可能性,我最近一直也在想同性戀雙性戀問題,我喜歡的好多作家天才也都是,怎樣定義同性戀呢,昨天還和一女孩探討,界定的標(biāo)準(zhǔn)是什么,性行為嗎我覺得太過粗略了。我和她的心心相惜程度也不亞于與異性之間,而且前提我們都對男人感興趣,但彼此的這份情誼既可以說是友情但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貼標(biāo)簽為同性戀啊。想起劉小楓的生命感覺這個概念,只是生命感覺吧,干嘛要做那么多區(qū)分呢,感情是不能用關(guān)系定義的吧,感情就是感情
  •   我看這些如同天書。
  •   我真牛 都能寫天書了
  •   嗯,與射雕不一樣的天書
  •   硬傷:《愛的階梯》是施特勞斯的弟子阿蘭·布魯姆(Allan Bloom)研究《會飲》的論文,而非伯納德特(Seth Benardete)。
  •   認(rèn)真讀書真好,可柏拉圖的故事太隱微了,我參不透。
  •   蘇、柏和亞三代寫作的方式也相應(yīng)成趣,蘇一字未寫,只說,滿世界說,柏寫了,而且統(tǒng)統(tǒng)公開出版,并且據(jù)說基本上寫的是蘇在說,如我所知,國家篇、會飲篇、巴門尼得篇、智者篇都是。法律篇我不記得了。亞呢,寫了很多,卻基本不正式出版,現(xiàn)在留下的好像全是手稿重編。奇哉怪也。
  •   子曰。
    子曰子曰的,也都不是孔子寫的。詩三百是孔子編的,《周易》是孔子注釋的??鬃雍吞K在這方面還有點(diǎn)像。
    在政治家篇里,蘇其實(shí)說得不多,基本是異邦人在說。在會飲里,則杜撰了一個女的在告誡蘇格拉底,蘇格拉底反過來轉(zhuǎn)述給大家,哎,其實(shí)是柏拉圖在說,這個圈子繞得真大。
  •   呵呵,不但孔子呢,佛陀也是一生說沒寫一個字呢。耶穌好像也是唉。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fèi)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jī)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