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寶德談現(xiàn)代建築

出版時間:2008/10/20  出版社:典藏藝術(shù)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漢寶德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建築,一種空間的語言,人與空間的對話。
當路易士?康、柯比意、萊特、這些建築大師們,手下所繪的建築圖與其成形吸引了無數(shù)人與建築師後進們的目光時,是否曾經(jīng)想望過:這些大師們在設計的當下,所看到的是怎樣的世界?而建築師與社會需求之間,又存在著怎樣的關(guān)係與關(guān)懷責任?
身為資深建築師的漢寶德,遊走世界各地,不錯過任何一座「有意思」但未必廣為人知的建築物,例如:雪梨歌劇院、國立澳洲博物館、哈佛大學新舊校園、廊香聖母院、圭爾公園等建築,從當下所感遇的氛圍、造形到細述其中蘊涵的巧思,既生動又具立論。除此,書中亦從現(xiàn)代建築學派與設計精神另外引論,漢寶德切以自身為建築師之實際經(jīng)驗,條理分明、深入淺出地融合中外學派並貼合人們生活景況而論,幽默中帶著批判,可謂為建築愛好者入門書與業(yè)界人士反思之提醒。

作者簡介

漢寶德
著名建築師暨建築學者。1934年生,成功大學建築系學士,美國哈佛大學及普林大學碩士,曾任東海大學建築系系主任、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臺南藝術(shù)學院校長、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現(xiàn)為漢光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
重要建築作品有墾丁青年活動中心、臺南藝術(shù)學院、聯(lián)合報系南園渡假休閒中心等。著有《漢寶德談藝術(shù)》、《漢寶德談藝術(shù)教育》、《漢寶德談文化》(典藏藝術(shù)家庭)、《築人間:漢寶德回憶錄》(天下文化)、《建築的精神向度》(建築情報)、《建築、社會與文化》、《漢寶德談美》(聯(lián)經(jīng))等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漢寶德談現(xiàn)代建築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漢校長在書里出現(xiàn)最多的詞匯應該是“感動”了。我見過很多很多驚艷的建筑,也看到過很多精致的建筑,當然還有更多是惡俗的,但是還沒有遇到讓我感動的建筑。但是在漢校長的書里,跟著他緩緩地穿梭在伍重的悉尼歌劇院中、在高迪的桂爾公園里、在不知名的澳洲國立博物館內(nèi),聽他娓娓道來設計師的遭遇、建筑設計的種種細節(jié),內(nèi)心慢慢響起共鳴。
       2012年注定是中國年,在這年,王澍獲得了普利策獎,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當然很多不了解建筑的群眾是只知道莫言的,王澍看樣只會給建筑歷史的研究生論文提供多一個題目可寫罷了。建筑師在社會中的了解程度是非常有限的,有些貌似懂一些的大眾在聽說建筑專業(yè)的時候會問“是否考到一個什么證書就可以掙大錢的專業(yè)”,更多的是直接就開罵房價這么高你們是怎么搞的。漢校長是努力改正這種局面的走在前面的人。該書并沒有把建筑寫成了冰冷的墻面與樓板的堆砌,也沒有反復強調(diào)結(jié)構(gòu)空間功能的空白的術(shù)語,正如前言所說的,書里是“軟文”居多的。正是這些軟文,輕輕地柔化了我們的心靈。
  •      建筑是一種實用的藝術(shù)
       王蒙
       建筑是一種藝術(shù),是一種實用的藝術(shù)。我們可以不關(guān)心掛在墻上的名家字畫,也可以不關(guān)心矗立在庭院中的大師雕塑,更可以無視陳列在博古架上的古玩珍品,但是我們無法忽略身邊的建筑。因為我們進門工作、生活在建筑物中,出門一排排的建筑物就闖入眼睛。我們無法回避、無法漠視,因為建筑也是生活。
       《漢寶德談現(xiàn)代建筑》是值得一讀的書,我不去論它的好壞優(yōu)劣,說它好有吹捧之嫌,而無論吹捧自己還是別人都是讓人反感的,況且于建筑學,我是個外行。然而單就建筑而論,我常常想或許外行更有發(fā)言權(quán)。不管怎么說建筑是無法束之高閣或者僅供觀賞的。
       漢寶德是臺灣的一位名建筑師,此外還有很多頭銜,但因為本書是對建筑的評論文集,所以我也僅僅針對本書、針對建筑、針對近三十年來我所觀所感說一下看法。
       我們可以說這本書是一部20世紀世界建筑簡史,因為它幾乎囊括了20世紀所有建筑界的大師級人物及其代表作;也可以說它是一部散文集,因為顯然這不是一部讓人哈欠連天的純粹的學術(shù)著作。漢寶德先生對世界著名建筑的熟稔讓他得以能夠以輕松的筆法娓娓道來,而書中所收錄的那些他親自拍攝的照片更是讓讀者對這些載入史冊的建筑物有著真切的存在感和親切感。
       這是一本可以用眼睛觸摸的書,而建筑則是最廉價的美學教材,是現(xiàn)代人即使刻意也無法回避的。
       中國古代建筑有其顯著的特點,幾千年來延續(xù)的審美情趣和規(guī)矩塑造了一種具有獨特美感的建筑風格。盡管對于大多數(shù)建筑來說,這種美感是匠人式的,所幸中國如此之大足以孕育風格各異,然而既統(tǒng)一又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但是隨著北京的城門陸續(xù)地被拆毀,隨著城市化的迅速推進。我們漸漸發(fā)現(xiàn)中國的城市,至少在建筑上失掉自己的風格了,除了那些有意識地保留或者重建的,所謂代表國家形象、城市形象并且被開發(fā)成旅游景點的建筑以外,則是千篇一律地高高低低,顏色單調(diào)乏味的公寓樓和寫字樓。
       我們常常覺得不熟悉一座城市容易迷路,可是當我們熟悉它的時候卻容易迷失?;蛟S對于時常奔波于數(shù)個城市之間的人來說,尤為如此。而顯然并不是沒有人意識到這些,我們從城市里許多造型奇特的新建筑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些建筑似乎是為了增加城市的辨識度——即所謂的地標才興建的。然而這些突兀的建筑似乎并不符合傳統(tǒng)的中國式審美情趣,同時也鮮有人對他們做出清晰地解讀。由是我可以說,中國民眾對于建筑的審美出現(xiàn)了一個斷層——民眾對于建筑之美往往只能做出盲目的判斷,或者采取一種漠不關(guān)心的態(tài)度。于是建筑不再具有大眾美學教材的作用。
       無非是房子,美也好,丑也好。我想大多數(shù)人面對建筑之美這樣的問題時都會如此說。是的,房子是按平方米算錢賣的,建材也不是免費的。但是對于建筑的審美情趣,我一直認為是現(xiàn)代人類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審美情趣。建筑不是簡單的容器,我們感受它,也欣賞它。而對于這種最基本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和塑造,也是養(yǎng)成或者完善正常人格所必需的途徑。
       漢寶德先生在這本文集中屢次提到了建筑的觀賞性與實用性,而且我們對照書后附錄中每篇作品的發(fā)表時間,就會發(fā)現(xiàn)隨著年齡的增長,漢先生逐漸地從一個意氣風發(fā)的建筑評論者過渡到帶有濃重人文情懷和民眾意識的學者。這一點是很有趣的。而在每一篇文章里漢先生其實都通過這些世界級建筑大師的理念和代表作品,通俗地解讀了建筑與人類之間的密切關(guān)系。而理清這種關(guān)系不僅僅對于建筑界的專業(yè)人士是一件極要緊的事,對于普通大眾更是如此。因為就像本文開頭說的,建筑是一種“實用”的藝術(shù),所以也正是“人人”都需要的藝術(shù)。
       或許對于現(xiàn)在的中國人來說,談這個問題有些奢侈,畢竟還有太多的人頭頂上是租來的屋頂。但是總要有人去做,一種情趣的培養(yǎng)是需要時日的,我們不能指望所謂的“頓悟”和“豁然開朗”。
       這本《漢寶德談現(xiàn)代建筑》給了我們一些啟示和方向,我想每個真正對生活滿懷熱愛和信心的人都會愿意翻一翻這本書。就此收筆,一切都在書中。
  •     專業(yè)人士看建筑結(jié)構(gòu),外行人士欣賞建筑風格。
      現(xiàn)在建筑能倒影出人類的發(fā)展史,建筑里蘊藏著豐厚的人文精神,讀懂建筑藝術(shù),是提升自我的必修課!
      在讀中……
      讀完再來談讀后感噢!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