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候室

出版時間:2013-1-9  出版社:繆思  作者:鄒永珊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你會覺得,自己是外來者嗎?
我無時無刻都這麼覺得。
你那時候為什麼不回去呢?
這是要怎麼回去?我已經(jīng)回不去了。
你會想家嗎?
不,我不想家。
那麼這裡呢?你現(xiàn)在身處的這裡呢?會不會是你的家?
根到底是什麼,代表什麼意義,
對我們這種漂流者來說,並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他來自臺灣,流轉(zhuǎn)於慕尼黑與柏林,分不清楚哪裡是異鄉(xiāng)、哪裡是故鄉(xiāng)。
他在每封信裡都問「你什麼時候會再來?」卻不敢期待任何回覆。
她是外事局的麥亞女士,曾經(jīng)奔放的靈魂如今困在龐大的身軀裡。
她總是看起來很疲倦,覺得來跟她約談申請居留的人也全都看起來很疲倦。
他們是來自白俄羅斯的移民家庭,
父、母、子三人都沿著擦槍走火的引爆邊緣提心吊膽地行走,誰都不能更靠近誰。
他們困在各自的等候室裡,無法前進,也回不了頭。
直到如一座座漂流的孤島,在同一片汪洋輕輕相遇。
不同國家種族的人在外事局等候室交會。他們來到異國的動機不同,有些人為了尋求新的生活與新的家;有些人為了想要回家而暫時停留在這陌生的地方;有些人則是為了離開而離開。他們來到等候室的共同目的是拿到合法的居留許可。他們等待,從這個等候室又去到簽證辦公室,一個人進去,另一個人接著再進去。他們不是檔案,卻跟檔案一般讓人挑來揀去。離開外事局這些人便各自散落在這個城市的任何可能隅落,或許還會重逢,大多時候不。每個人困守在自己的人生,遮蔽了眼耳鼻舌,相遇也不察彼此。
一個臺灣男人,他模糊躊躇的人生脈絡(luò)在外事局的等候室形成一個節(jié)點,與不同國家種族的其他人產(chǎn)生交集,他們分別延伸不同又共通的故事:臺灣男人一直想要離開,可是不確定何去何從,很多時候沉默著。他的沉默是一種堅守、不知等待什麼的等待,他以那種固執(zhí)的姿態(tài)自絕於他人。異國的生活本身,還有他遭遇的許多人,都讓他不能只待在自己的沉默世界裡,而逐漸與其他人的人生互相產(chǎn)生影響:他遇見喚作克里斯提昂的男孩,和喚作克里斯汀娜的女孩建立友誼,跟名字是瑪麗亞但是他不知道她們叫瑪麗亞的女人有所關(guān)聯(lián)。
名字是瑪麗亞的女人們過著夢與現(xiàn)實歪斜行進的雙重人生,她們的夢裡還有更多的瑪麗亞。那些朦朧潛伏的夢說出了她們的憧憬與不遂的夢想,想要離開卻沒有真的離開的事實。即使離開也不知道要去哪裡,還是為了回家。她們的生活已經(jīng)將她們固著在一個僵硬的姿勢,連做夢都太疲倦。
他們不在這裡也不在那裡,他們在這裡與那裡之間,等候著,躑躅著。

作者簡介

鄒永珊:
1975年生,臺北人。臺灣大學機械系畢業(yè)。2001年赴德,轉(zhuǎn)修習自由藝術(shù),2011年
柏林Weisensee藝術(shù)高等學院大師班結(jié)業(yè)?,F(xiàn)為自由藝術(shù)創(chuàng)作者,旅居德國。創(chuàng)作形式涵括繪畫、書法、文字。她喜好瑣碎與細節(jié),同時著迷於往抽象行進的嚴格錘鍊。她的創(chuàng)作涉及書寫與製書,並以「筆記」界定她個人的藝術(shù)形式,建立她獨特的語言學。她以她的筆記鋪展多文化視角的各項可能,來探討圖像與語言的關(guān)係、認知與意義的關(guān)係,並觸及甚至拓展溝通與詮釋的範疇。
在她的文字創(chuàng)作中,鄒永珊透過德文這個精準的語言對她的啟發(fā),以一種極端的細緻探入華文幽微之處,去觸摸與再現(xiàn)華文文字的肌理,探索並建立文字的造型,從而翻轉(zhuǎn)出一種超越寫實的華文創(chuàng)作形式。
個人網(wǎng)址:http://www.yungshantsou.d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等候室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